跳转到内容

醒世恆言/第09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第八卷 醒世恆言
第九卷 陳多壽生死夫妻
作者:馮夢龍
第十卷

  世事紛紛一局棋,輸贏未定兩爭持。
  須臾局罷棋收去,畢竟誰贏誰是輸?

  這四句詩,是把棋局比著那世局。世局千騰萬變,轉瞬皆空,正如下棋的較勝爭強、眼紅喉急,分明似孫龐斗智,賭個你死我活;又如劉項爭天下,不到烏江不盡頭。及至局散棋收,付之一笑。所以高人隱士,往往寄興棋枰,消閒玩世。其間吟詠,不可勝述,只有國朝曾狀元應制詩做得甚好,詩曰:

  兩君相敵立雙營,坐運神机決死性。十里封疆馳駿馬,一川波浪動金兵。
  虞姬歌舞悲垓下,漢將旌旗逼楚城。興盡計窮征戰罷,松陰花影滿棋枰。

  此詩雖好,又有人駁他,說虞姬、漢將一聯,是個套話。第七句說興盡計窮,意趣便蕭索了。應制詩是進御的,聖天子重瞳觀覽,還該要有些气象。同時洪熙皇帝御制一篇,詞意宏偉,遠出尋常,詩曰:

  二國爭強各用兵,擺成隊伍定輸贏。馬行曲路當先道,將守深營戒遠征。
  乘險出車收散卒,隔河飛炮下重城。等閒識得軍情事,一著功成定太平。

  今日為何說這下棋的話?只為有兩個人家,一個叫做陳青,一個叫做朱世遠,兩家東西街對面居住。論起家事,雖然不算大富長者,靠祖上遺下些田業,盡可溫飽有餘。那陳青與朱世遠皆在四旬之外,累代鄰居,志同道合,都則本分為人,不管閒事,不惹閒非。每日吃了酒飯,出門相見,只是一盤象棋,消閒遣日。有時迭為賓主,不過清茶寡飯,不設酒餚,以此為常。那些三鄰四舍,閒時節也到兩家看他下棋頑耍。其中有個王二老,壽有六旬之外,少年時也自歡喜象棋,下得頗高。近年有個火症,生怕用心動火,不與人對局了。日常無事,只以看棋為樂,早晚不倦。說起來,下棋的最怕旁人觀看。常言道:“傍觀者清,當局者迷。”倘或傍觀的口嘴不緊,遇煞著處溜出半句話來,贏者反輸,輸者反贏者,欲待發惡,不為大事;欲待不抱怨,又忍气不過。所以古人說得好:

  觀棋不語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

  可喜王三老偏有一德,未曾分局時,絕不多口;到胜負已分,卻分說哪一著是先手,所以贏,哪一著是後手,所以輸。朱陳二人倒也喜他講論,不以為怪。

  一日,朱世遠在陳青家下棋,王三老亦在座。吃了午飯,重整棋枰,方欲再下,只見外面一個小學生踱將進來。那學生怎生模樣?面如傅粉,唇若涂朱,光著靛一般的青頭,露著玉一樣的嫩手。儀容清雅,步履端詳。卻疑天上仙童,不信人間小子。那學生正是陳青的儿子,小名多壽,抱了書包,從外而入。跨進坐啟,不慌不忙,將書包放下椅子之上,先向王三老叫聲公公,深深的作了個揖。王三老欲待回禮,陳青就座上一把按住道:“你老人家不須多禮。卻不怕折了那小廝一世之福?”王三老道:“說哪里話!”口中雖是恁般說,被陳青按住,只把臀儿略起了一起,腰儿略曲了一曲,也算受他半禮了。那小學生又向朱世遠叫聲伯伯作揖下去。朱世遠還禮時,陳青卻是對坐,隔了一張棋桌,不便拖拽,只得也作揖相陪。小學生見過了二位尊客,才到父親跟前唱喏,立起身來,稟道:“告爹爹:明日是重陽節日,先生放學回去了,直過兩日才來。吩咐孩儿回家,不許頑耍,限著書,還要讀哩。”說罷,在椅子上取了書包,端端正正,走進內室去了。王三老和朱世遠見那小學生行步舒徐,語音清亮,且作揖次第,甚有禮數,口中夸獎不絕。王三老便問:“令郎几歲了?”陳青答應道:“是九歲。”王三老道:“想著昔年湯餅會時,宛如昨日。倏忽之間,已是九年,真個光陰似箭,爭教我們不老!”又問朱世遠道:“老漢記得宅上令愛也是這年生的。”朱世遠道:“果然,小女多福,如今也是九歲了。”王三老道:“莫怪老漢多口,你二人做了一世的棋友,何不扳做儿女親家?古時有個朱陳村,一村中只有二姓,世為婚姻。如今你二人之姓,適然相符,應是天緣。況且好男好女,你知我見,有何不美?”朱世遠已自看上了小學生,不等陳青開口,先答應道;“此事最好!只怕陳兄不愿。若肯俯就,小子再無別言。”陳青道:“既蒙朱兄不棄寒微,小子是男家,有何推托?就煩三老作伐。”王三老道:“明日是個重陽日,陽九不利。後日大好個日子,老夫便當登門。今日一言為定,出自二位本心。老漢只圖吃幾杯見成喜酒,不用謝媒。”陳青道:“我說個笑話你听:玉皇大帝要与人皇對親,商量道:兩親家都是皇帝,也須是個皇帝為媒才好,乃請玉皇帝往下界去說親。人皇見了玉皇,大惊道:‘那做媒的怎的這般樣黑?’玉皇道:‘從來媒人哪有白做的!’”王三老和朱世遠都笑起來。朱陳二人又下棋到晚方散。

  只因一局輸贏子,定了三生男女緣。

  次日,重陽節無話。到初十日,王三老換了一件新開折的色衣,到朱家說親。朱世遠已自与渾家柳氏說過,夸獎女婿許多好處。是日一諾無辭,財禮并不計較。他日嫁送,稱家之有無,各不責備便了。王三老即將此言回覆陳青。陳青甚喜,擇了個和合吉日,下禮為定。朱家將庚帖回來。吃了一日喜酒。從此親家相稱,依先下棋來往。時光迅速,不覺過了六年。陳多壽年一十五歲,經書皆通。指望他應試,登科及第,光耀門楣。何期運限不佳,忽然得了個惡症,叫做癩。初時只道疥癬,不以為意。一年之后,其疾大發,形容改變,弄得不像模樣了:

  肉色焦枯,皮毛皴裂。渾身毒气,發成斑駁奇瘡;遍体虫鑽,苦殺晨昏怪痒。
  任他凶疥癬,只比三分;不是大麻瘋,居然一樣。
  粉孩儿變作蝦蟆相,少年郎活像老頭。搔爬十指帶膿腥,齷齪一身皆惡臭。

  陳青單單生得這個儿子,把做性命看成,見他這個模樣,如何不慌?連象棋也沒心情下了。求醫問卜,燒香還愿,無所不為。整整的亂了年,費過了若干錢鈔,病勢不曾減得分毫。老夫妻兩口愁悶,自不必說。朱世遠為著半子之情,也一般著忙,朝暮問安,不离門限。延捱過三年之外,絕無個好消息。朱世遠的渾家柳氏,聞知女婿得個恁般的病症,在家里哭哭啼啼,抱怨丈夫道:“我女兒又不腌臭起來,為甚忙忙的九歲上就許了人家?如今卻怎么好!索性那癩蝦蟆死了,也出脫了我女兒。如今死不死,活不活,女孩兒年紀看看長成,嫁又嫁他不得,賴又賴他不得,終不然看著那癩子守活孤孀不成!這都是王三那老烏龜,一力攛掇,害了我女兒終身!”把王三老千烏龜、萬烏龜的罵,哭一番,罵一番。朱世遠原有怕婆之病,憑他夾七夾八,自罵自止,並不敢開言。一日,柳氏偶然收拾櫥柜子,看見了象棋盤和那棋子,不覺勃然發怒,又罵起丈夫來,道:“你兩個老忘八,只為這幾著象棋上說得著,對了親,賺了我女儿,還要留這禍胎怎的!”一頭說,一頭走到門前,把那象棋子亂撒在街上,棋盤也摜做几片。朱世遠是本分之人,見渾家發性,攔他不住,洋洋的躲開去了。女兒多福又怕羞,不好來勸,任他絮聒個不耐煩,方才罷休。

  自古道:隔牆須有耳,窗外豈無人。柳氏鎮日在家中罵媒人,罵老公,陳青已自曉得些風聲,將信未信;到滿街撒了棋子,是甚意故,陳青心下了了。與渾家張氏兩口儿商議道:“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我自家晦气,兒子生了這惡疾,眼見得不能痊可,卻教人家把花枯般女兒伴這癩子做夫妻,真是罪過,料女兒也必然怨傷。便強他進門,終不和睦,難指望孝順。當初定這房親事,都是好情,原不曾費甚大財。千好萬好,總只一好,有心好到底了,休得為好成歉。從長計較,不如把媳婦庚帖送還他家,任他別締良姻。倘然皇天可憐,我孩儿有病痊之日,怕沒有老婆?好與他定房親事。如今害得人家夫妻反目,哭哭啼啼,絮絮聒聒,我也於心何忍。”計議已定,忙到王三老家來。王三老正在門首,同幾個老人家閒坐白話,見陳青到,慌忙起身作揖,問道:“令郎兩日尊恙好些么?”陳青搖首道:“不濟。正有句話,要與三老講,屈三老到寒舍一行。”王三丈連忙隨著陳青到他家座啟內,分賓坐下。獻茶之後,三老便問:“大郎有何見教?”陳青將自己坐椅掇近三老,四膝相湊,吐露衷腸。先敘了儿子病勢如何的利害,次敘著朱親家夫婦如何的抱怨。這句話王三老卻也聞知一二,口中只得包慌:“只怕沒有此事。”陳青道:“小子豈敢亂言?今日小子到也不怪敝親家,只是自己心中不安,情愿將庚帖退還,任從朱宅別選良姻。上繫兩家穩便,並無勉強。”王三老道:“只怕使不得!老漢只管撮合,哪有拍開之理?足下異日翻悔之時,老漢卻當不起。”陳青道:“此事已與拙荊再四商量過了,更無翻悔。就是當先行過些須薄禮,也不必見還。”王三老道:“既然庚帖返去,原聘也必然還璧。但吉人天相,令郎尊恙,終有好日,還要三思而行。”陳青道:“就是小兒僥倖脫体,也是水底撈針,不知何日到手,豈可擔擱人家閨女?”說罷,袖中取出庚帖,遞與王三老,眼中不覺流下淚來。王三老亦自慘然,道:“既是大郎主意已定,老漢只得奉命而行。然雖如此,料令親家是達禮之人,必然不允。”陳青收淚而答道:“今日是陳某自己情愿,並非舍親家相逼。若舍親家躊躇之際,全仗二老攛掇一聲,說陳某心中計較,不是虛情。”三老連聲道:“領命,領命!”

  當下起身,到於朱家。朱世遠迎接,講禮而坐。柳氏終日在家中千烏龜、萬烏龜及開言,朱世遠連聲喚茶。這也有個緣故,那柳氏終日在家中千烏龜、万烏龜指名罵媒人,王三老雖然不聞,朱世遠卻於心有愧,只恐三老見怪,所以殷喚茶。誰知柳氏恨殺王三老做錯了媒,任丈夫叫喚,不肯將茶出來。此乃婦人小見。坐了一會,王三老道:“有句不識進退的話,特來與大郎商量。先告過,切莫見怪。”原來朱世遠也是行一,里中都稱他朱大郎。朱世遠道:“有話盡說。你老人家有甚差錯,豈有見怪之理?”王三老方才把陳青所言退親之事,備細說了一遍:“此乃令親家主意,老漢但傳言而已,但憑大郎主張。”朱世遠終日被渾家聒絮得不耐煩,也巴不能個一搠兩開。只是自己不好啟齒,得了王三老這句言語,分明是朝廷新頒下一道赦書,如何不喜?當下便道:“雖然陳親家賢哲,誠恐后來翻悔,反添不美。”王二老道:“老漢都曾講過。他主意已決,不必怀疑。宅上庚帖,亦交付在此,大郎請收過。”朱世遠道:“聘禮未還,如何好收他的庚帖?”王三老道:“他說些須薄聘,不須提起。是老漢多口,說道:既然庚帖返去,原聘必然返璧。”朱世遠道:“這是自然之理。先曾受過他十二兩銀子,分毫不敢短少。還有銀釵二股,小女收留,容討出一併奉還。這庚帖權收在你老人家處。”王三老道:“不妨事,就是大郎收下。老漢暫回,明日來領取聘物。卻到令親處回話。”說罷分別。有詩為證:

  月老系繩今又解,冰人傳語昔皆訛。

  朱世遠隨即入內,將王三老所言退親之事,述与渾家知道。柳氏喜不自胜,自己私房銀子也搜括將出來,把與丈夫,湊足十二兩之數。卻與女孩儿多福討那一對銀釵。卻說那女儿雖然不讀詩書,卻也天生志气。多時听得母親三言兩語,絮絮聒聒,已自心慵意懶。今日与他討取聘釵,明知是退親之故,並不答應一字,逕走進臥房,閉上門儿,在里面啼哭。朱世遠終是男子之輩,見貌辨色,已知女孩兒心事,對渾家道:“多福心下不樂,想必為退親之故。你須慢慢偎他,不可造次。萬一逼得他緊,做出些沒下稍勾當,悔之何及!”柳氏听了丈夫言語,真個去敲那女儿的房門,低聲下气的叫道:“我儿,釵子肯不肯繇你,何須使性!你且開了房門,有話時,好好与做娘的講。做娘的未必不依你。”那女儿初時不肯開門,柳氏連叫了几次,只得拔了門閂,叫聲:“開在這里了。”自向凳子上气忿分心的坐了。柳氏另掇個兀子傍著女儿坐了,說道:“我儿,爹娘為將你許錯了對頭,一向愁煩。喜得男家愿退,許了一万個利市,求之不得。那癩子終無好日,可不誤了你終身之事。如今把聘釵還了他家,恩斷義絕。似你恁般容貌,怕沒有好人家來求你?我儿休要執性,快把釵儿出來還了他罷!”女儿全不做聲,只是流淚。柳氏偎了半晌,看見女儿如此模樣,又款款的說道:“我儿,做爹娘的都只是為好,替你計較。你愿与不愿,直直的与我說,恁般自苦自知,教爹娘如何過意。”女儿恨窮道:“為好,為好!要討那釵子也尚早!”柳氏道:“呵呀!兩股釵儿,連頭連腳,也重不上二三兩,甚么大事。若另許個富家,金釵玉釵都有。”女儿道:“哪希罕金釵玉釵!從沒見好人家女子吃兩家茶。貧富苦樂,都是命中注定。生為陳家婦,死為陳家鬼,這銀釵我要隨身殉葬的,休想還他!”說罷,又哀哀的哭將起來。柳氏沒奈何,只得對丈夫說,女儿如此如此:“這門親多是退不成了。”朱世遠与陳青肺腑之交,原不肯退親,只為渾家絮聒不過,所以巴不得撒開,落得耳邊清淨。誰想女儿恁般烈性,又是一重歡喜,便道:“恁的時,休教苦坏了女孩儿。你与他說明,依舊与陳門對親便了。”柳氏將此言對女儿說了,方才收淚。正是:

  三冬不改孤松操,万苦難移烈女心。

  當晚無話。次日,朱世遠不等王三老到來,卻自己走到王家,把女儿執意不肯之情,說了遍,依舊將庚帖送還。王三老只稱:“難得,難得!”隨即往陳青家回話,如此這般。陳青退此親事,十分不忍,听說媳婦守志不從,愈加歡喜,連連向王三老作揖道:“勞動,勞動!然雖如此,只怕小儿病症不痊,終難配合。此事異日還要煩三老開言。”王三老搖手道:“丈漢今番說了這一遍,以后再不敢奉命了。”閒話休題。

  卻說朱世遠見女儿不肯悔親,在女婿頭上愈加著忙,各處訪問名醫國手,賠著盤纏,請他來看治。那醫家初時來看,定說能醫,連病人服藥,也有些興頭。到后來不見功效,漸漸的懶散了。也有討著荐書到來,說大話,誇大口,索重謝,寫包票,都只有頭無尾。日复一日,不覺又捱了二年有余。醫家都說是個痼疾,醫不得的了。多壽歎口气,請爹媽到來,含淚而言道:“丈人不允退親,訪求名醫用藥,只指望我病有痊可之期。如今服藥無效,眼見得沒有好日。不要賺了人家儿女。孩儿決意要退這頭親事了。”陳青道:“前番說了一場,你丈人丈母都肯,只是你媳婦執意不從,所以又將庚帖送來。”多壽道:“媳婦若曉得孩儿愿退,必然也放下了。”媽媽張氏道:“孩儿,且只照顧自家身子,休牽挂這些閒事!”多壽道:“退了這頭親,孩儿心下到放寬了一件。”陳青道:“待你丈人來時,你自与他講便了。”說猶未了,丫鬟報道:“朱親家來看女婿。”媽媽躲過。陳青邀入內書房中,多壽与丈人相見,口中稱謝不盡。朱世遠見女婿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好生不悅。茶罷,陳青推故起身。多壽吐露衷腸,說起自家病勢不痊,難以完婚,決要退親之事,袖中取出柬帖一幅,乃是預先寫下的四句詩。朱世遠展開念道:

  命犯孤辰惡疾纏,好姻緣是惡姻緣。今朝撒手紅絲去,莫誤他人美少年。

  原來朱世遠初次退親,甚非本心,只為渾家逼迫不過。今番見女婿恁般病体,又有親筆詩句,口气決絕,不覺也動了這個念頭。口里雖道:“說哪里話!還是將息貴体要緊。”卻把那四句詩褶好,藏于袖中,即便抽身作別。陳青在坐啟下接著,便道:“适才小儿所言,出于至誠,望親家委曲勸諭令愛俯從則個。庚帖仍舊奉還。”朱世遠道:“既然賢喬梓諄諄吩咐,權時收下,再容奉覆。”陳青送出門前。朱世遠回家,將女婿所言与渾家說了。柳氏道:“既然女婿不要媳婦時,女孩儿守他也是扯淡。你把詩意解說与女儿听,料他必然回心轉意。”朱世遠真個把那柬帖遞与女儿,說:“陳家小官人病体不痊,親自向我說,決要退婚。這四句詩便是他的休書了。我儿也自想終身之事,休得執迷!”多福看了詩句,一言不發,回到房中,取出筆硯,就在那詩后也寫四句:

  運蹇雖然惡疾纏,姻緣到底是姻緣。從來婦道當從一,敢惜如花美少年。

  自古道:“好事不出門,惡事揚千里。”只為陳小官自家不要媳婦,親口回絕了丈人。這句話就傳揚出去,就有張家嫂,李家婆,一班靠撮合山養家的,抄了若干表號,到朱家議親。說的都是名門富室,聘財丰盛。雖則媒人之口,不可盡信,卻也說得柳氏肚里熱蓬蓬的,分明似錢玉蓮母親,巴不得登時撇了王家,許了孫家。誰知女儿多福,心如鐵石,並不轉移。看見母親好茶好酒款待媒人,情知不為別件。丈夫病症又不痊,爹媽又不容守節,左思右算,不如死了乾淨。夜間燈下取出陳小官詩句,放在桌上,反覆看了一回,約莫哭了兩個更次,乘爹媽睡熟,解下束腰的羅帕,懸梁自縊。正是:

  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無常万事休。

  此際已是三更時分。也是多福不該命絕,朱世遠在睡夢之中,恰像有人推醒,耳邊只聞得女儿嗚嗚的哭聲,吃了一惊,擦一擦眼睛,搖醒渾家,說道:“适才聞得女孩儿啼哭,莫非做出些事來?且去看他一看。”渾家道:“女孩儿好好的睡在房里,你卻說鬼話。要看時,你自去看,老娘要睡覺哩。”朱世遠披衣而起,黑暗里開了房門,摸到女儿臥房門首,雙手推門不開。連喚几聲,女孩儿全不答應。只听得喉間痰響,其聲异常。當下心慌,盡生平之力,一腳把房門踢開,已見桌上殘燈半明不滅,女儿懸梁高挂,就如走馬一般,團團而轉。朱世遠吃這一惊非小,忙把燈儿剔明,高叫:“阿媽快來,女孩儿縊死了!”柳氏夢中听得此言,猶如冷雨淋身,穿衣不及,馱了被儿,就哭儿哭肉的跑到女儿房里來。朱世遠終是男子漢,有些智量,早已把女儿放下,抱在身上,將膝蓋緊緊的抵住后門,緩緩的解開頸上的死結,用手去摩。柳氏一頭打寒顫,一頭叫喚。約莫半個時辰,漸漸魄返魂回,微微轉气。柳氏口稱謝天謝地,重到房中穿了衣服,燒起熱水來,灌下女儿喉中,漸漸蘇醒。睜開雙眼,看見爹媽在前,放聲大哭。爹媽道:“我儿!螻蟻尚且貪生,怎的做此短見之事?”多福道:“孩子儿一死,便得完名全節。又喚轉來則甚?就是今番不死,遲和早少不得是一死,到不如放孩儿早去,也省得爹媽費心。譬如當初不曾養下孩儿一般。”說罷,哀哀的哭之不已。朱世遠夫妻兩口,再三勸解不住,無可奈何。

  比及天明,朱世遠教渾家窩伴女儿在床眠息,自己逕到城隍廟里去抽簽。簽語云:“時運未通亨,年來禍害侵。云開終見日,福壽自天成。”細詳簽意,前二句已是准了。第三句“云開終見日”,是否极泰來之意。末句“福壽自天成”,女儿名多福,女婿名多壽,難道陳小官人病勢還有好日?一夫一婦,天然成配?心中好生委決不下,回到家中。渾家兀自在女儿房里坐著,看見丈夫到來,慌忙搖手道:“不要則聲!女儿才停了哭,睡去了。”朱世遠夜來刎燈之時,看見桌上一副柬帖,無暇觀攪。其時取而觀之,原來就是女婿所寫的詩句,后面又有一詩,認得女儿之筆。讀了一遍,歎口气道:“真烈女也!為父母者,正當玉成其美,豈可以非理強之!”遂將城隍廟簽詞,說与渾家道:“福壽天成,神明嘿定。若私心更改,皇天必不護佑。況女孩儿詩自誓,求死不求生。我們如何看守得他多日?倘然一個眼,女儿死了時節,空負不義之名,反作一場笑話。据吾所見,不如把女儿嫁与陳家,一來表得我們好情,二來遂了女儿之意,也省了我們干紀。不知媽媽心下如何?”柳氏被女儿嚇坏了,心頭兀自突突的跳,便答應道:“隨你作主,我管不得這事!”朱世遠道:“此事還須央王三老講。”

  事有湊巧,這里朱世遠走出門來,恰好王三老在門道走過。朱世遠就迎住了,請到家中坐下,將前后事情,細細述了一遍。“如今欲把女儿嫁去,專求三老一。”言王三老道:“老漢曾說過,只管撮合,不管撒開。今日大郎所言,是仗義之事,老漢自當效勞。”朱世遠道:“小女儿見了小婿之詩,曾和得一首,情見乎詞。若還彼處推托,可將此詩送看。”王三老接了柬帖,即便起身。只為兩親家緊對門居住,左腳跨出了朱家,右腳就跨進了陳家,甚是方便。陳青听得王三老到來,只認是退親的話,慌忙迎接問道:“三老今日光降,一定朱親家處有言。”王三老道:“正是。”陳青道:“今番退親,出于小儿情愿,親家那邊料無別說。”王三老道:“老漢今日此來,不是退親,到是要做親。”陳青道:“三老休要取笑。”王三老就將朱宅女儿如何尋死,他爹媽如何心慌。“留女儿在家,恐有不測,情愿送來服侍小官人。老漢想來,此亦兩便之事。令親家處脫了干紀,獲其美名。你賢夫婦又得人幫助,令郎早晚也有個著意之人照管,豈不美哉!”陳青道:“雖承親家那邊美意,還要問小儿心下允否?”王三老就將柬帖所和詩句呈于陳青道:“令媳和得有令郎之詩。他十分性烈。令郎若不允從,必然送了他性命,豈不可惜!”陳青道:“早晚便來回覆。”當下陳青先与渾家張氏商議了一回,道:“媳婦如此性烈,必然賢孝。得他來貼身看覷,夫婦之間,比爹娘更覺周備。萬一度得個种時,就是孩儿無命,也不絕了我陳門后代。我兩個做了主,不怕孩儿不依。”當下雙雙兩口,到書房中,對儿子多壽說知此事。多壽初時推卻,及見了所和之詩,頓口無言。陳青已知儿子心肯,回覆了王三老,擇卜吉日,又送些衣飾之類。那邊多福知是陳門來娶,心安意肯。至期,笙簫鼓樂,娶過門來。街坊上听說陳家癩子做親,把做新聞傳說道:“癩蛤蟆也有吃天鵝肉的日子。”又有刻薄的閒漢,編為口號四句:

  伯牛命短偏多壽,嬌香女儿偏逐臭。紅綾被里合歡時,粉花香与膿腥斗。

  閒話休題。卻說朱氏自過門之后,十分和順。陳小官人全得他殷勤伏侍。怎見得?著意殷勒,盡心伏侍。熬湯煎藥,果然昧必親嘗;早起夜眠,真個衣不解帶。身上東疼西痒,時時撫摩;衣裳血臭膿腥,勤勤煎洗。分明傅母官嬌儿,只少開胸喂乳;又似病姑逢孝婦,每思割股烹羹。雨云休想歡娛,歲月豈辭勞苦。喚嬌妻有名無實,怜美婦少樂多憂。

  如此兩年,公姑無不歡喜。只是一件,夫婦日間孝順無比,夜里各被各枕,分頭而睡,并無同床共枕之事。張氏欲得他兩個配合雌雄,卻又不好開言。忽一日進房,見媳婦不在,便道:“我儿,你枕頭齷齪了,我拿去与你拆洗。”又道:“被儿也齷齪了。”做一包儿卷了出去,只留一床被、一個枕頭在床。明明要他夫婦二人共枕同床,生儿度种的意思。

  誰知他夫婦二人,肚里各自有個主意。陳小官人肚里道:“自己十死九生之人,不是個長久夫妻,如何又去污損了人家一個閨女?”朱小娘子肚里又道:“丈夫恁般病体,血气全枯,怎禁得女色相侵?”所以一向只是各被各枕,分頭而睡。是夜只有一床被,一個枕,卻都是朱小娘子的臥具。每常朱小組子伏侍丈夫先睡,自己燈下還做針指,直持公婆都睡了,方才就寢。當夜多壽与母親取討枕被,張氏推道:“漿洗未干,胡亂同宿一夜罷。”朱氏將自己枕頭讓与丈夫安置。多壽又怕污了妻子的被窩,和衣而臥。多福亦不解衣。依舊兩頭各睡。次日,張氏曉得了,反怪媳婦做格,不去勾搭儿子干事,把一團美意,看做不良之心,捉雞罵狗,言三語四,影射的發作了一場。朱氏是個聰明女子,有何難解?惟恐傷了丈夫之意,只作不知,暗暗偷淚。陳小官人也理會得了几分,甚不過意。

  如此又捱過了一個年頭。當初十五歲上得病,十六歲病凶,十九歲上退親不允,二十一歲上做親。自從得病到今,將近十載,不生不死,甚是悶人。聞得江南新到一個算命的瞎子,叫做靈先生,甚肯直言。央他推算一番,以決死期遠近。原來陳多壽自得病之后,自嫌丑陋,不甚出門。今日特為算命,整整衣冠,走到靈先生舖中來。那先生排成八字,推了五星運限,便道:“這賈造是宅上何人?先告過了,若不見怪,方敢直言。”陳小官人道:“但求据理直言,不必忌諱。”先生道:“此造四歲行運,四歲至十一,童限不必說起,十四歲至二十一,此十年大忌,該犯惡疾,半死不生。可曾見過么?”陳小官人道:“見過了。”先生道:“前十年,雖是個水缺,還跳得過。二十四到一十一,這一運更不好。船遇危波亡漿舵,馬逢峭壁斷韁繩,此乃夭折之命。有好八字再算一個,此命不足道也!”小官人聞言,慘然無語。忙把命金送与先生,作別而行。腹內尋思,不覺淚下。想著:“那先生算我前十年已自准了,后十年運限更不好,一定是難過。我死不打緊,可怜賢德娘子伏侍了我三年,并無一宵之好。如今又連累他受苦怎的?我今苟延性命,与死無二,便多活几年,沒甚好處。不如早早死了,出脫了娘子。也得他趁少年美貌,別尋頭路。”此時便萌了個自盡之念。順路到生藥舖上,贖了些砒霜,藏在身邊。

  回到家中,不題起算命之事。至晚上床,卻与朱氏敘話道:“我与你九歲上定親,指望長大來夫唱婦隨,生男生女,把家當戶。誰知得此惡症,醫治不痊。惟恐擔擱了娘子終身,兩番情愿退親。感承娘子美意不允,拜堂成親。雖有三年之外,卻是有名無實。并不敢污損了娘子玉体,這也是陳某一點存天理處。日後陳某死了,娘子別選良緣,也教你說得嘴響,不累你叫做二婚之婦。”朱氏道:“官人,我与你結髮夫妻,苦樂同受。今日官人患病,即是奴家命中所招。同生同死,有何理說!別選良姻這話,再也休題。”陳小官人道:“娘子烈性如此。但你我相守,終非長久之計。你伏事我多年,夫妻之情,已自過分。此恩料今生不能補報,來生定有相會之日。”朱氏道:“官人怎說這傷心話儿?夫妻之間,說甚補報?”兩個你對我答,足足的說了半夜方睡。正是:

  夫妻只說一分話,今日全拋一片心。

  次日,陳小官人又与父母敘了許多說話,這都是辦了個死字,骨肉之情,難割難舍的意思。看看至晚,陳小官人對朱氏說:“我要酒吃。”朱氏道:“你閒常怕發痒,不吃酒。今日如何要吃?”陳小官人道:“我今日心上有些不爽快,想酒,你与我熱些燙一壺來。”朱氏為他夜來言語不樣,心中雖然疑惑,卻不想到那話儿。當下問了婆婆討了一壺上好釅酒,燙得滾熱,取了一個小小杯儿,兩碟小菜,都放在桌上。陳小官人道:“不用小杯,就是茶匝吃一兩匝,到也爽利。”朱氏取了茶匝,守著要斟。陳小官人道:“慢著,持我自斟。我不喜小菜,有果子討些下酒。”把這句話遣開了朱氏,揭開了壺蓋,取出包內砒霜,向壺中一傾,忙斟而飲。朱氏走了几步,放心不下,回頭一看,見丈夫手忙慌腳亂,做張做智,老大疑惑,恐怕有些蹺蹊。慌忙轉來,已自呷一碗,又斟上第二碗。朱氏見酒色不佳,按住了匝子,不容丈夫上口。陳小官人道:“實對你說,這酒內下了砒霜。我主意要自盡,免得累你受苦。如今已吃下一匝,必然無救。索性得我盡醉而死。省得費了工夫。”說罷,又奪第二匝去吃了。朱氏道:“奴家有言在前,与你同生同死。既然官人服毒,奴家義不獨生。”遂奪酒壺在手,骨都都吃個罄盡。此時陳小官人腹中作耗,也顧不得渾家之事。須臾之間,兩個做一對儿跌倒。時人有詩歎此事云:

  病中只道歡娛少,死后方知情義深。
  相愛相怜相殉死,千金難買兩同心。

  卻說張氏見儿子要吃酒,妝了一碟巧搪,自己送來。在房門外,便听得服毒二字,吃了一惊,一步做兩步走。只見兩口儿都倒在地下,情知古怪。著了個忙,叫起屈來。陳青走到,見酒壺里面還剩有砒霜。平昔曉得一個單方,凡服砒霜者,將活羊殺了,取生血灌之,可活。也是二人命中有救,恰好左鄰是個賣羊的屠戶,連忙喚他殺羊取血。此時朱世遠夫妻都到了。陳青夫婦自灌儿子,朱世遠夫婦自灌女儿。兩個虧得灌下羊血,登時嘔吐,方才蘇醒。余毒在腹中,兀自皮膚迸裂,流血不己。調理月余,方才飲食如故。有這等异事!朱小娘子自不必說,那陳小官人害了十年癩症,請了若干名醫,用藥全無功效。今日服了毒酒,不意中,正合了以毒攻毒這句醫書,皮膚內迸出了許多惡血,毒气泄盡,連癩瘡漸漸好了。比及將息平安,瘡痂脫盡,依舊頭光面滑,肌細膚榮。走到人前,連自己爹娘都不認得。分明是脫皮換骨,再投了一個人身。此乃是個義夫節婦一片心腸,感動天地,所以毒而不毒,死而不死,因禍得福,破泣為笑。城隍廟簽詩所謂“云開終見曰,福壽自天成”,果有驗矣。陳多壽夫婦俱往城隍廟燒香拜謝,朱氏將所聘銀釵布腦作供。王三老聞知此事,率了三鄰四舍,提壺摯盒,都來慶賀,吃了好几日喜酒。

  陳多壽是年二十四歲,重新讀書,溫習經史。到三十二歲登科,三十四歲及第。靈先生說他十年必死之運,誰知一生好事,偏在這几年之中。從來命之理微,常人豈能參透?言禍言福,未可盡信也。再說陳青和朱世遠從此親情愈高,又下了几年象棋,壽并八十余而終。陳多壽官至金憲,朱氏多福,恩愛無比。生下一雙儿女,盡老百年。至今子孫繁盛。這回書喚作《生死夫妻》。詩曰:

  從來美眷說朱陳,一局棋抨締好姻。
  只為二人多節義,死生不解賴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