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醫學三字經/全文0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醫學三字經/全文03 醫學三字經
卷之四
作者:陳修園 清朝
醫學三字經/全文
中醫入門


眩晕方

[编辑]

属性:\x一味大黄散\x \x鹿茸酒\x 二方见上“三字经”注。 \x加味左归饮\x 治肾虚头痛如神,并治眩晕目痛。 熟地(七八钱) 山茱萸 怀山药 茯苓 枸杞(各三钱) 细辛 炙草(各一钱) 川芎(二钱) 肉 苁蓉(酒洗,切片三四钱) 水三杯,煎八分,温服。 \x正元丹\x(《秘旨》) 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吐利厥冷。有时阴火上冲,则头面赤热, 眩晕恶心。浊气逆满,则胸胁刺痛,脐肚胀急。 人参(三两,用附子一两煮汁收入,去附子) 黄 (一两五钱,用川芎一两酒煮汁收入,去 川芎) 山药(一两,用干姜二钱煮汁收入,去干姜) 白术(三两,用陈皮五钱煮汁收入,去陈皮 )茯苓(二两,用肉桂六钱酒煮汁收入,晒干勿见火,去桂) 甘草(一两五钱,用乌药一两煮汁 收入,去乌药) 上六味,除茯苓,文武火缓缓焙干,勿炒伤药性,杵为散。每三钱,水一盏,姜三片, 红枣一枚,同煎数沸,入盐一捻,和滓调服。服后,饮热酒一杯,以助药力。



呕哕吐方

[编辑]

属性:\x二陈汤\x 半夏(二钱) 陈皮(一钱) 茯苓(三钱) 炙草(八分) 加生姜三片,水二杯,煎八分服。加减法详“三字经“注。 \x小柴胡汤\x 方见《伤寒》。 \x吴茱萸汤\x 方见《隔食反胃》。 \x大黄甘草汤\x(《金匮》) 治食已即吐。 大黄(五钱) 甘草(一钱五分) 水二杯,煎八分服。 \x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x(仲景) 凡呕家夹热,不利于香砂橘半者,服此如神。 干姜 黄芩 黄连 人参(各一钱五分) 水一杯半,煎七分服。 \x进退黄连汤\x 黄连(姜汁炒) 干姜(炮) 人参(人乳拌蒸,一钱五分) 桂枝(一钱) 半夏(姜制,一钱五分) 大枣(二枚) 进法∶用本方七味俱不制,水三茶杯,煎一杯温服。退法∶不宜用桂枝,黄连减半,或 加肉桂五分。如上逐味制熟,煎服法同。但空腹服崔氏八味丸三钱,半饥服煎剂耳。


癫狂痫方

[编辑]

属性:\x滚痰丸\x(王隐君) 治一切实痰异症。孕妇忌服。 青礞石(三两,研如米大,同焰硝三两,用新磁罐内封固,以铁线扎之,外以盐泥封固, 过研末。水飞,二两实) 沉香五分,另研) 川大黄(酒蒸) 黄芩(炒,各八两) 共为末,水泛为丸,绿豆大。每服一钱至二钱,食远沸汤下。 \x生铁落饮\x 治狂妄不避亲疏。 铁落(一盏,用水六杯,煮取三杯,入下项药) 石膏(一两) 龙齿 茯苓 防风(各七分) 玄 参秦艽(各五钱) 铁落水三杯,煎一杯服,一日两服。 \x当归承气汤\x(秘传方) 治男妇痰迷心窍,逾墙越壁,胡言乱走。 归尾(一两) 大黄(酒洗) 芒硝 枳实 浓朴(各五钱) 炙草(三钱) 水二杯,煎八分服。 \x温胆汤\x 骆氏《内经拾遗》云∶癫狂之由,皆是胆涎沃心,故神不守舍,理宜温胆。亦治痫病。 即二陈汤加枳实、鲜竹茹各二钱,或调下飞矾分半。 \x当归龙荟丸\x 治肝经实火,大便秘结,小便涩滞。或胸膈疼痛,阴囊肿胀。凡属肝经实火,皆宜用之。 叶天士云∶动怒惊触,致五志阳越莫制,狂乱不避亲疏,非苦降之药,未能清爽其神识也。 当归 龙胆草 栀子仁 黄柏 黄连 黄芩(各一两) 大黄 芦荟 青黛(各五钱) 木香(二 钱五分) 麝香(五分,另研) 共为末,神曲糊丸。每服二十丸,姜汤下。 \x丹矾丸\x(《医通》) 治五痫。 黄丹(一两) 白矾(二两) 二味入银罐中 通红,为末。入腊茶一两,不落水猪心血为丸,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 ,茶清下。久服其涎自便出,半月后更以安神药调之。(按∶猪心血不粘,宜加炼蜜少许合捣) \x磁朱丸\x 治癫狂痫如神。 磁石(一两) 朱砂(一两) 六神曲(三两,生研) 共研末。另以六神曲一两,水和作饼,煮浮。入前药加炼蜜为丸,如麻子大。沸汤下二 钱。解见《时方歌括》。



五淋癃闭赤白浊遗精方

[编辑]

属性:\x五淋汤\x 赤茯苓(三钱) 白芍 山栀子(各二钱) 当归(一钱) 细甘草(一钱四分) 加灯芯十四寸,水煎服。解见《时方歌括》。 \x滋肾丸\x 又名通关丸。治小便点滴不通,及治冲脉上逆、喘呃等证。 黄柏 知母(各一两) 肉桂(一钱) 共研末,水泛为丸,桐子大,阴干。每服三钱,淡盐汤下。 \x补中益气汤\x 治一切气虚下陷。 方见《中风》。 \x萆 厘清饮\x 治白浊。 川萆 (四钱) 益智仁 乌药(各一钱半) 石菖蒲(一钱) 一本加甘草梢一钱五分,茯苓二钱。水二杯,煎八分,入盐一捻服,一日两服。 \x四君子汤\x 方见《时方歌括》。 歌曰∶白浊多因心气虚,不应只作肾虚医。四君子汤加远志,一服之间见效奇。 \x龙胆泻肝汤\x 治胁痛,口苦,耳聋,筋痿,阴湿热痒,阴肿,白浊,溲血。 龙胆草(三分) 黄芩 栀子 泽泻(各一钱) 木通 车前子(各五分) 当归 甘草 生地(各三 分) 柴胡(一钱) 水一杯半,煎八分服。 \x五倍子丸\x 治遗精固脱之方。 五倍子(青盐煮干,焙) 茯苓(各二两) 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钱,盐汤下,日两服。 \x妙香散\x 怀山药(二两) 茯苓 茯神 龙骨 远志 人参(各一两) 桔梗(五钱) 木香(三钱) 甘草(一两) 麝香(一钱) 朱砂(二钱) 共为末。每服三钱,莲子汤调下。



== 疝气方 ==

属性:\x五苓散\x(仲景) 本方治太阳证身热、口渴、小便少。今变其分两,借用治疝。 猪苓 泽泻 茯苓(各二钱) 肉桂(一钱) 白术(四钱 水三杯,煎八分服。加木通、川楝子各一钱五分,橘核三钱,木香一钱。 \x三层茴香丸\x 治一切疝气如神。 大茴香(五钱,同盐五钱炒) 川楝子(一两) 沙参 木香(各一两) 为末,米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空心温酒下,或盐汤下。才服尽,接第二料。 又照前方加荜拨一两,槟榔五钱,共五两。根据前丸服法。 若未愈,再服第三料。 又照前第二方加茯苓四两,附子(炮)一两,共前八味,重十两。丸服如前。虽三十年之 久,大如栲栳,皆可消散,神效。 \x《千金翼》洗方\x 治丈夫阴肿如斗,核中痛。 雄黄末(一两) 矾石(二两) 甘草(七钱) 水五杯,煎二杯洗。



消渴方

[编辑]

属性:\x白虎汤 调胃承气汤\x \x理中丸 乌梅丸\x 四方俱见《伤寒》。 \x肾气丸 六味汤 炙甘草汤\x 三方俱见《虚痨》。 \x麦门冬汤\x 麦门冬(四钱) 半夏(一钱五分) 人参(二钱) 粳米(四钱) 炙甘草(一钱) 大枣(二枚) 水二杯,煎八分,温服。 \x麻仁丸\x 火麻仁(二两) 芍药 枳实(各五钱) 大黄 浓朴(各一两) 研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米饮下,以知为度。


== 痰饮方 ==

属性:\x化痰丸\x(王节斋) 治津液为火熏蒸,凝浊郁结成痰,根深蒂固,以此缓治之。 香附(童便浸炒,五钱) 橘红(一两) 栝蒌仁(一两) 黄芩(酒炒) 天门冬 海蛤粉(各一两) 青黛(三钱) 芒硝(三钱,另研) 桔梗(五钱) 连翘(五钱) 共研为末,炼蜜入生姜汁少许,为丸如弹子大。每用一丸,噙化。或为小丸,姜汤送下 二钱。 \x苓桂术甘汤\x(《金匮》) 治胸胁支满目眩。并治饮邪阻滞心肺之阳,令呼气短。 \x肾气丸\x 治饮邪阻滞肝肾之阴,令吸气短。 二方俱见《喘证》。 \x甘遂半夏汤\x(《金匮》) 治饮邪留连不去,心下坚满。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汤洗七次,十三枚,以水一中杯,煮取半杯,去滓) 芍药(五枚, 约今之三钱) 甘草如指(一枚,炙。约今之一钱三分) 水二杯,煎六分,去滓,入蜜半盏,再煎至八分服。 程氏曰∶留者行之,用甘遂以决水饮。结者散之,用半夏以散痰饮。甘遂之性直达,恐 其过于行水,缓以甘草、白蜜之甘,坚以芍药之苦,虽甘草、甘遂相反,而实以相使,此苦 坚甘缓约之之法也。《灵枢经》曰∶约方犹约囊。其斯之谓与?尤氏曰∶甘草与甘遂相反, 而同用之者,盖欲其一战而留饮尽去,因相激而相成也。芍药、白蜜,不特安中,亦缓毒药耳。 \x十枣汤\x(《金匮》) 治悬饮内痛。亦治支饮。 方见《腹痛》。 \x大青龙汤\x(《金匮》) 治溢饮之病属经表属热者,宜此凉发之。 \x小青龙汤\x(《金匮》) 治溢饮之病属经表属寒者,宜此温发之。 以上二方,俱见《伤寒》。 \x木防己汤\x(《金匮》) 人膈中清虚如太空,然支饮之气乘之,则满喘而痞坚,面色黧黑 ,脉亦沉紧。得之数十日,医者吐之下之俱不愈,宜以此汤开三焦之结,通上下之气。 木防己(三钱) 石膏(六钱) 桂枝(二钱) 人参(四钱) 水二杯,煎八分,温服。 \x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x(《金匮》) 前方有人参,吐下后水邪因虚而结者,服之 即愈。若水邪实结者,虽愈而三日复发,又与前方不应者,故用此汤去石膏之寒,加茯苓直 输水道,芒硝峻开坚结也。又此方与小青龙汤,治吼喘病甚效。 木防己(二钱) 桂枝(二钱) 茯苓(四钱) 人参(四钱) 芒硝(二钱五分) 水二杯半,煎七分,去滓,入芒硝微煎,温服,微利自愈。 \x泽泻汤\x(《金匮》) 支饮虽不中正,而迫近于心,饮邪上乘清阳之位。其人苦冒眩,冒 者,昏冒而神不清,如有物冒蔽之也;眩者,目旋转而乍见眩黑也。宜此汤。 泽泻(五钱) 白术(二钱) 水二杯,煎七分,温服。 \x浓朴大黄汤\x(《金匮》) 治支饮胸满。(支饮原不中正,饮盛则偏者不偏,故直驱之从大便出) 浓朴(二钱) 大黄(二钱) 枳实(一钱五分) 水二杯,煎七分,温服。 \x葶苈大枣泻肺汤\x(《金匮》) 治支饮不得息。 方见《气喘》。 \x小半夏汤\x(《金匮》) 治心下支饮,呕而不渴。 半夏(四钱) 生姜(八钱) 水二杯,煎八分,温服。 \x己椒苈黄丸\x (《金匮》) 治腹满口舌干燥,肠间有水气。 防己 椒目 葶苈(熬) 大黄各一两) 共为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先饮食服一丸,日三服,稍增之,口中有津液。渴者加 芒硝半两。 程氏曰∶防己、椒目导饮于前,清者从小便而出;大黄、葶苈推饮于后,浊者从大便而 下。此前后分消,则腹满减而水饮行,脾气转输而津液生矣。 \x小半夏加茯苓汤\x (《金匮》) 治卒然呕吐,心下痞满,膈间有水气,眩悸者。 即小半夏汤加茯苓四钱。 \x五苓散\x (《金匮》) 治脐下悸,吐涎沫而颠眩,此水也。 泽泻(一两一分) 猪苓 茯苓 白术各十八铢(校∶十黍为一铢,约今四分一厘七毫) 桂枝一两) 为末。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六铢为一分,即今之二钱半也 。泽泻应一两二钱五分。猪苓、白术、茯苓各应七钱五分也。方寸匕者,匕即匙,正方一寸 大,约八九分。余用二钱)愚按∶脐下动气去术加桂,理中丸法也。今因吐涎沫是水气盛, 必得苦燥之白术,方能制水。颠眩是土中湿气化为阴霾,上弥清窍,必得温燥之白术,方能 胜湿。证有兼见,法须变通。 \x附方∶《外台》茯苓饮\x 治积饮既去,而虚气塞满其中,不能进食。此证最多,此方最妙。 茯苓 人参 白术(各二钱五分) 枳实(二钱) 橘皮(一钱二分五厘 生姜二钱) 水二杯,煎七分服,一日三服。 徐忠可曰∶俗谓陈皮能减参力,此不唯陈皮,且加枳实之多,补泻并行,何其妙也。 \x《三因》白散\x 滑石(五钱) 半夏(三钱) 附子(二钱,炮) 共研末。每服五钱,加生姜三片,蜜三钱,水一杯半,煎七分服。


伤寒方

[编辑]

<篇名>太阳

[编辑]

属性:\x桂枝汤\x 桂枝 白芍(各三钱) 甘草(二钱,炙) 生姜(三钱,切片) 大枣(四枚) 水二杯,煎八分,温服。服后少顷,啜粥一杯,以助药力,温覆微似汗。若一服病止, 不必再服;若病重者,一日夜作二服。 \x麻黄汤\x 麻黄(三钱,去根节) 桂枝(二钱) 杏仁(去皮尖,二十三枚) 甘草(一钱) 水三杯,先煮麻黄至二杯,吹去上沫,纳诸药,煎八分,温服。不须啜粥,余将息如前法。 \x大青龙汤\x 麻黄(六钱,去根节) 桂枝(二钱) 甘草(二钱,炙) 杏仁(去皮尖,十二枚) 生姜(三钱,切片) 大枣(四枚) 石膏(碎以绵裹,四钱五分) 水四杯,先煮麻黄至二杯半。去上沫,纳诸药,再煎八分,温服。温覆取微似汗,汗出 多者,以温粉扑之(白术 牡蛎龙骨研末)。若汗多亡阳者,以真武汤救之。 \x小青龙汤\x 麻黄(去根节) 白芍 干姜(不炒) 甘草 桂枝(各二钱) 半夏(三钱) 五味子(一钱) 细辛(八分) 水三杯半,先煮麻黄至二杯半,去沫,纳诸药,煎八分,温服。若渴者,去半夏,加栝 蒌根二钱。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钱五分。小便不利,小腹痛满,去麻黄,加茯苓四钱 。若喘者,去麻黄,加杏仁二十一枚。按论云∶若微利者,去麻黄,加芫花。今芫花不常用 ,时法用茯苓四钱代之,即猪苓、泽泻亦可代也,但行道人当于方后注明。 \x桂枝加葛根汤\x 即桂枝汤加葛根四钱。 水三杯半,先煮葛根至二杯半,吹去沫,入诸药,煎至八分,温服。不须啜粥。 \x葛根汤\x 葛根(四钱) 麻黄(三钱) 生姜(三钱) 甘草(二钱) 桂枝(二钱) 大枣(四枚) 白芍(二钱) 水三钟半,先煎麻黄、葛根至一杯,去沫,入诸药,煎至八分,温服。微似汗,不须啜粥。


<目录>卷之四\伤寒方

<篇名>阳明

[编辑]

属性:\x白虎汤\x 石膏(八钱,碎绵裹) 知母(三钱) 炙草(一钱) 粳米(四钱) 水三杯,煎一杯,温服。 \x调胃承气汤\x 大黄(四钱,清酒润) 炙草(二钱) 芒硝(三钱) 水二杯半,先煮大黄、甘草取一杯,去滓,入芒硝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x小承气汤\x 大黄(四钱) 浓朴 枳实(各二钱) 水二杯,煎八分,温服。初服当更衣,不尔者再煮服,若更衣勿服。 \x大承气汤\x 大黄(二钱,酒润) 浓朴(四钱) 枳实 芒硝(各二钱) 水三杯,先煮枳实、浓朴至一杯半,去滓,纳大黄;煮一杯,去滓、纳芒硝,微火煮一 二沸服。得下,勿再服。


<目录>卷之四\伤寒方

<篇名>少阳

[编辑]

属性:\x小柴胡汤\x 柴胡(四钱) 人参 黄芩 炙草 生姜(各一钱) 半夏(二钱) 大枣(二枚) 水二钟,煎一钟,去滓,再煎八分,温服,一日夜作三服。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 人参,加栝蒌二钱。渴者,去半夏,加人参七分、栝蒌根二钱;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 一钱半;胁下痞 ,去大枣,加牡蛎二钱;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一钱) ;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一钱五分,温覆取微似汗愈;咳者,去人参、大枣、生 姜,加五味子一钱,干姜一钱五分。 \x大柴胡汤\x 柴胡(四钱) 半夏(二钱) 黄芩 芍药 枳实(各一钱) 生姜(二钱,五分) 大枣(二枚 一本有大 黄五分) 水三钟,煎八分,温服一钟,一日夜作三服。


<目录>卷之四\伤寒方

<篇名>太阴

[编辑]

属性:\x理中丸汤\x 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各三两) 共研末,蜜丸如鸡子黄大,研碎以沸汤服一丸,日三四服。服后啜热粥,以腹热为度。 或用各三钱,水三钟,煎八分,温服。服后啜热粥。若脐上筑者,去术,加桂;吐多者,去 术,加生姜二钱;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渴欲饮水者,加术;腹痛者,加人参; 寒者,加干姜;腹满者,去术,加附子;服汤后如食顷,啜热粥,微自温,勿揭衣被。 \x四逆汤\x 甘草(四钱,炙) 干姜(二钱) 附子(二钱,生用) 水三钟,煎八分,温服。 \x通脉四逆加人尿猪胆汤\x 干姜(六钱) 甘草(四钱) 附子(二钱,生用) 水三钟,煎八分,加猪胆汁一汤匙、人尿半汤匙,温服。 \x桂枝加芍药汤\x 桂枝 生姜(二钱) 大枣(四枚) 芍药(六钱) 炙草(二钱) 水三杯,煎一杯服。 \x桂枝加大黄汤\x 桂枝 生姜(各三钱) 芍药(六钱) 炙草(三钱) 大黄(七分) 大枣(四枚) 水三杯,煎八分,温服。


<目录>卷之四\伤寒方

<篇名>少阴

[编辑]

属性:\x麻黄附子细辛汤\x 麻黄(去根节) 细辛(各三钱) 附子(一钱五分) 水三钟,先煮麻黄至二钟,去沫,入诸药煎七分,温服。 \x麻黄附子甘草汤\x 麻黄(去根) 甘草(各三钱) 附子(一钱五分) 煎法同上。 \x通脉四逆汤\x 干姜(六钱) 炙草(四钱) 附子(二钱,生用) 水二杯,煎八分,温服。 \x白通汤\x 干姜(三钱) 附子(三钱,生用) 葱白(二根) 水三杯,煎八分,温服。 \x吴茱萸汤\x 吴茱萸(三钱,汤泡) 人参(一钱五分) 大枣(四枚 生姜六钱) 水煎服。 \x猪苓汤\x 猪苓 茯苓 泽泻 滑石 阿胶(各三钱) 水一杯,先煮四味至一杯,去滓,入胶煎化服。 \x黄连阿胶鸡子黄汤\x 黄连(四钱) 黄芩(一钱) 芍药(二钱) 阿胶(三钱) 鸡子黄(一枚) 水二杯半,煎一杯半,去滓,入胶烊尽,小冷,入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一日三服。 \x大承气汤\x 方见《阳明》。


<目录>卷之四\伤寒方

<篇名>厥阴

[编辑]

属性:\x乌梅丸\x 乌梅(九十三枚) 细辛(六钱) 干姜(一两) 当归(四钱) 黄连(一两六钱) 附子(六钱,炮) 蜀椒 (四钱,炒) 桂枝 人参 黄柏(各六钱) 各另研末,合筛之,以苦酒浸乌梅一宿,去核,饭上蒸之,捣成泥,入炼蜜共捣千下, 丸如梧子大。先饮食白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至二十丸。 \x当归四逆汤\x 当归 桂枝 白芍(各三钱) 甘草(炙) 木通 细辛(各二钱) 大枣(八枚,又一枚取三分之 一,擘) 水三杯,煎八分,温服。寒气盛者,加吴茱萸二钱半,生姜八钱,以水二杯,清酒二杯 ,煮取一杯半,温分二服。 \x白头翁汤\x 白头翁(一钱) 黄连 黄柏 秦皮(各一钱五分) 水二杯,煎八分,温服。余详于《时方妙用·附录伤寒门》。



瘟疫方

[编辑]

属性:\x人参败毒散\x 方见《痢疾》。 \x防风通圣散\x 方见《中风》。 \x藿香正气散\x 治外受四时不正之气,内停饮食,头痛寒热。或霍乱吐泻,或作疟疾。 藿香 白芷 大腹皮 紫苏 茯苓(各三两) 陈皮 白术 浓朴 半夏曲 桔梗(各二两) 甘草(一两) 每服五钱,加姜、枣煎。 \x神圣辟瘟丹\x 神圣辟瘟丹,留传在世间。正元焚一炷,四季保平安。(此歌出聂久吾《汇函》) 羌活 独活 白芷 香附 大黄 甘松 山柰 赤箭 雄黄(各等分) 苍术(倍用) 上为末,面糊为丸弹子大,黄丹为衣,晒干。正月初一侵晨 ,焚一炷辟瘟。



妇人科方

[编辑]

属性:\x四物汤\x 统治妇人百病。 当归身 熟地 白芍(酒炒,各三钱) 川芎(一钱五分) 水三杯,煎八分服。加制香附二钱,研碎,炙草一钱。加减详《三字经》。 \x归脾汤\x 方见《虚痨》。 \x逍遥散\x(景岳) 治妇人思郁过度,致伤心脾冲任之源,血气日枯,渐至经脉不调者。 当归(三钱) 芍药(一钱五分) 熟地(五钱) 枣仁(二钱,炒) 茯神(一钱五分) 远志(五分) 陈皮 (八分) 炙草(一钱) 水三杯,煎八分服。气虚,加人参;经滞痛,加香附。(按方虽庸陋,能滋阳明之燥, 故从俗附录之。地黄生用佳) \x当归散\x(《金匮》) 瘦而有火,胎不安者,宜此。 当归 黄芩 芍药 芎 (各一斤) 白术(半斤) 共研末。酒服方寸匕。今用一钱,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产,胎无疾苦。产后百病悉主之。 \x白术散\x(《金匮》) 肥白有寒,胎不安者,此能养胎。 白术 川芎 川椒 牡蛎 为末,酒服一钱匕。今用一钱,日三服,夜一服。但苦痛,加芍药;心下毒痛,加川芎 ;心烦吐痛不食,加细辛、半夏服之,后更以醋浆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 ,大麦汁服之。病虽愈,服勿置。 \x保生无忧散\x 妇人临产,先服三两剂,自然易生。或遇横生倒产,连日不生,服二三剂,神效。 当归(一钱五分,酒洗) 川贝母(一钱) 黄 (八分,生用) 艾叶(七分) 酒芍(一钱二分,冬日 一钱) 菟丝子(一钱四分) 浓朴(姜汁炒,七分) 荆芥穗(八分) 枳壳(麸炒,六分) 川芎(二钱二 分) 羌活 甘草(各五分) 加生姜三片,水二杯,煎八分,空心服。 此方全用撑法。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者也,浓朴去瘀血者也,用之撑开血脉,俾 恶露不致填塞。羌活、荆芥疏通太阳,将背后一撑,太阳经脉最长,太阳治则诸经皆治。枳 壳疏理结气,将面前一撑,俾胎气敛抑而无阻滞之虞。艾叶温暖子宫,撑动子宫则胞胎灵动 。贝母、菟丝最能滑胎顺气,将胎气全体一撑,大具天然活泼之趣矣。加黄 者,所以撑扶 元气,元气旺,则转动有力也。生姜通神明、去秽恶、散寒止呕,所以撑扶正气而安胃气。 甘草协和诸药,俾其左宜右有,而全其撑法之神也。此方人多不得其解,程钟龄注独超,故全录之。 \x加味归芎汤\x 川芎(三钱) 当归身(五钱) 龟板(三钱,生研) 妇人生过男女顶门发(烧如鸡子大) 水三杯,煎八分服。如人行五里即生。 \x当归补血汤\x 当归(三钱) 炙 (一两) 水煎服。加附子三钱,神效;或加桂一钱。 \x失笑散\x 方见《心腹痛》。 \x生化汤\x 当归(五钱) 川芎(二钱) 干姜(五分,炮) 桃仁(一钱五分,去皮尖) 甘草(一钱,炙) 水二杯,煎八分服。产后风,口噤、角弓反张者,宜加荆芥穗三钱。又方,中风口噤, 用华佗愈风散,即荆芥穗一味焙为末,勿焦黑,以童便和酒送下。口噤药不下者,用一两零 ,再以童便煎好,从鼻孔灌下。 \x当归生姜羊肉汤\x 方见《心腹痛》。 \x竹叶汤\x(《金匮》) 治产后中风,病痉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 鲜竹叶(四十九片) 葛根(三钱) 防风(一钱) 桔梗 桂枝 人参 附子(炮) 甘草(各一钱) 大枣(五枚) 生姜(五钱) 水三杯,煎八分,温服,温覆使汗出,日夜作三服。头项强,加附子五分,煎药扬去沫 ;呕者,加半夏二钱。 愚按∶自汗者,去葛根,加栝蒌根三钱,附子五分。产后痉症,十中只可救一,除此方外,无一善方。 \x甘麦大枣汤\x 甘草(三钱) 小麦(二两六钱) 大枣(十枚) 水三杯,煎一杯服,日作三服。 《金匮》方只录五首。余见拙着《金匮浅说》《金匮读》内,二书即欲梓行,集隘不能尽登。


小儿科方

[编辑]

属性:小儿无专方,以上诸方,折为小剂用之。今儿科开口即曰食、曰惊、曰风、曰疳 ,所 用之药 ,大抵以钩藤、秦艽、防风、羌活、独活、天麻、前胡、全蝎、僵蚕为祛风之品; 朱砂、牛黄、胆星、石菖蒲、天竺黄、代赭石、青黛、赤芍,金银煎汤,为定惊之品;以山 楂、神曲、麦芽、谷芽、莱菔子、枳壳、浓朴、槟榔、草果为消食之品;以芜荑、榧子、使 君子、螟蛉土、五谷虫为治疳之品。如杏仁、葶苈、酒芩、桑白皮、半夏曲、苏陈皮、贝母 、天花粉之类,谓为通用调气化痰之善药。父传子,师传徒,其专方皆杀人之具也。钱仲阳 以金石之药为倡,犹有一二方近道处,至《铁镜》采薇汤则乱道甚矣。近日儿科,只用以上 所列诸药,任意写来,造孽无已,实堪痛恨!


<目录>

附录

[编辑]

\阴阳

[编辑]

<篇名>

识一字便可为医说

[编辑]

属性:客有问于余曰∶医之为道,乃古圣人泄天地之秘,夺造化之权,起死回生,非读破万卷 书,参透事事物物之理者不能。今非通儒而业此,亦能疗人病获盛名,何也?余曰∶天地间 有理有数,理可胜数,则有学问之医,远近崇之,遂得以尽其活人之道。然仲景为医中之圣 ,尚未见许于当时,观《伤寒论》之序文可见,犹宣圣以素王老其身,天之意在万世,不在 一时也。仲景之后,名贤辈出,类皆不得志于时,闭门着书,以为传道之计;而喻嘉言、柯 韵伯二先生书,尤感愤而为不平之鸣,此理数之可言而不可言者矣。今之业医者,无论不足 为通儒,而求其识字者,则为良医矣。无论其识多字也,只求其识一字者,亦可以为良医矣 。客曰∶此何字也,得毋所谓丁字乎?余曰∶亦其类耳。不必他求,即人字是也。人乃阴精 阳气合而成之者也,左为阳,左边一 ,阳之位也;右为阴,右边一HT ,阴之位也。作 书者,遇 处自然轻手挥之,阳主乎气,轻清之象也;遇HT 处自然重手顿之,阴主乎精 ,重浊之象也。两画不相离,阴阳互根之道也;两画各自位置,阴阳对待之道也。 在左者 不可使之右,HT 在右者不可使之左,阴阳不离之道也。左 由重而轻,万物生于水,即 男女媾精,万物化生之义,由阴而阳也。右HT 由轻而重,形生于气,即大哉干元,乃通 统天,至哉坤元,乃顺承天之义,阳统乎阴也。二者合之则成人,合之之义,医书谓之曰抱 ,《周易》名之曰交,交则为泰矣。试以形景浅言之,人之鼻下口上水沟穴,一名人中,取 人身居乎天地中之义也(天气通于鼻,地气通于口。天食人以五气,鼻受之;地食人以五味 ,口受之。穴居其中,故曰人中)。自人中而上,目、鼻、耳皆两窍(偶画),自人中而下, 口与二便皆单窍(奇画)。上三画偶而为阴,下三画奇而为阳,取天地之义,合成泰卦也。形 景主外,犹必合阴阳之象而成人,况人之所以生之理乎,人之为义大矣哉!子若遇医者,问 此一字,恐高车驷马,诩诩以名医自负者,亦一字不识也。客闻予言,亦大笑而去。


<目录>附录\

脏腑

[编辑]

<篇名>十二官

[编辑]

属性:《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 ,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 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气化则能出矣。按∶此以脾胃合为一官,恐错简耳。《刺法补遗篇》云∶脾者,谏议之官 ,知周出焉;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采此补入,方足十二官之数。


<目录>附录\脏腑

<篇名>心说

[编辑]

属性:心,火脏,身之主,神明之舍也。小篆尝言,心字篆文只是一倒火字耳。盖心,火也; 不欲炎上,故颠倒之,以见调燮之妙也。祝无功曰∶庖氏一画,直竖之则为 ,左右倚之则 为为HT ,缩之则为 ,曲之则 , 圆而神,一 HT 方以直,世间 字变化浩繁,未有能外一 HT 架构之者。独心字欲动欲流,圆妙不居,出之乎一 HT之外,更索一字与作对不得。正以心者,新也。神明之官,变化而日新也。心主血脉 ,血脉日新,新新不停,则为平人,否则病矣。(其合脉也,其荣色也,开窍于舌)


<目录>附录\脏腑

<篇名>肝说

[编辑]

属性:肝,木脏,魂所藏也。肝者,干也,以其体状有枝干也。又位于东方,而主生气。时医 昧其理,反云肝无补法,宜凉、宜伐,只泥木克土之一说,而不知后天八卦配河图之象。三 八为木,居东,即后天震巽之位,巽上坤下则为观,《易》曰∶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 。上坤下震则为复,《易》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为义大矣哉!(其合筋也,其荣爪也, 开窍于目)


<目录>附录\脏腑

<篇名>脾说

[编辑]

属性:脾为土脏,藏意与智,居心肺之下,故从卑。又脾者,裨也,裨助胃气以化谷也。经云 “纳谷者昌”,其在此乎。(其合肉也,其荣唇也,开窍于口)


<目录>附录\脏腑

<篇名>肺说

[编辑]

属性:肺,金脏,魄所藏也。肺者,沛也,中有二十四孔,分布清浊之气,以行于诸脏,使沛 然莫御也。《内经》曰∶肺恶寒。又曰∶形寒饮冷则伤肺。勿只守火克金之一说也。(其合 皮也,其荣毛也,开窍于鼻)


<目录>附录\脏腑

<篇名>肾说

[编辑]

属性:肾,水脏,藏精与志,华元化谓为性命之根也。又肾者,任也,主骨,而任周身之事, 故强弱系之。《甲乙经》曰∶肾者,引也,能引气通于骨髓。《卮言》曰∶肾者,神也,妙 万物而言也。(其合骨也,其荣发也,开窍于二阴)


<目录>附录\脏腑

<篇名>胃说

[编辑]

属性:胃,属土,脾之腑也,为仓廪之官,五谷之府,故从田。田乃五谷所出,以为五谷之市 也。又胃者、卫也,水谷入胃,游溢精气,上出于肺,畅达四肢,布护周身,足以卫外而为固也。


<目录>附录\脏腑

<篇名>胆说

[编辑]

属性:字从詹,不从旦。胆音檀,乃口脂泽也,与胆不同。今从胆者,乃传袭之讹也。 胆,属木,肝之腑也。为中正之官,中清之府,十一经皆取决于胆。人之勇怯邪正,于 此詹之,故字从詹。又,胆者,担也,有胆量方足以担天下之事。肝主仁,仁者不忍,故以 胆断;胆附于肝之短叶间,仁者必有勇也。


<目录>附录\脏腑

<篇名>大肠小肠说

[编辑]

属性:大肠,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属金,为肺之腑。小肠,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属火,为 心之腑。人纳水谷,脾气化而上升,肠则化而下降。盖以肠者,畅也,所以畅达胃中之气也 ,肠通畅则为平人,否则病矣。


<目录>附录\脏腑

<篇名>三焦说

[编辑]

属性:三焦者,上、中、下三焦之气也。焦者,热也,满腔中热气布护,能通调水道也。为心 包络之腑,属火。上焦不治,则水泛高源。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 。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故曰决渎之官。


<目录>附录\脏腑

<篇名>手心主说(即心包络)

[编辑]

属性:心乃五脏六腑之主,其包络为君主之外卫,相火代君主而行事也,所以亦有主名。何以 系之以手?盖以手厥阴之脉,出属心包;手三阳之脉,散络心包;是手与心主合,故心包络 称手心主。五脏加此一脏,实六脏也。


<目录>附录\脏腑

<篇名>膀胱说

[编辑]

属性:膀胱,属水,为肾之腑。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言其能 得气化,而津液外出,滋润于皮毛也。若水道之专司,则在三焦之腑。故经云∶三焦决渎之 官,水道出焉。言其热气布护,使水道下出而为溺也。《内经》两出字∶一为外出,一为下 出,千古罕明其旨,兹特辨之。又膀者,旁也;胱者,光也。言气海之元气足,则津液旁达 不穷,而肌腠皮毛皆因以光滑也。


<目录>附录\脏腑

<篇名>命门说

[编辑]

属性:越人指右肾为命门,诸家非之。余考《内经》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 。《灵枢·结根篇》《卫气篇》《素问·阴阳离合论》,三说俱同。后读《黄庭经》云∶上 有黄庭,下有关元;后有幽门,前有命门。方悟其处。凡人受生之初,先天精气聚于脐下, 当关元、气海之间。其在女者,可以手扪而得,俗名产门。其在男者,于泄精之时,自有关 阑知觉。此北门锁钥之司,人之至命处也。又考越人七冲门之说谓∶飞门,唇也;户门,齿 也;吸门,会厌也;贲门,胃之上口也;幽门,大肠下口也;阑门,小肠下口也;魄门,肛 门也,便溺由气化而出。又增溺窍为气门。凡称之曰门,皆指出入之处而言也。况身形未生 之初,父母交会之际,男之施由此门而出,女之受由此门而入。及胎元既足,复由此门而生 。故于八门之外,重之曰命门也。若夫督脉十四椎中,有命门之穴,是指外 而言,如五脏 六腑 一理。非谓命门即在此也。


<目录>附录\

经络

[编辑]

<篇名>经络歌诀

[编辑]

属性:江 庵《本草备要》后附此,宜熟读之,无庸再着。


<目录>附录\

四诊

[编辑]

<篇名>望色

[编辑]

属性:春夏秋冬长夏时,青黄赤白黑随宜。 左肝右肺形呈颊,心额肾颐鼻主脾。 察位须知生者吉,审时若遇克堪悲。 更于黯泽分新旧,隐隐微黄是愈期。 又有辨舌之法。舌上无苔为在表,鲜红为火,淡白为寒(主无苔言,非谓苔之淡白也。) 若有白苔为半表半里,黄苔为在里,黑苔病入少阴,多死。苔润有液为寒,苔燥无液为火, 舌上无苔如去油腰子为亡液,不治。


<目录>附录\四诊

<篇名>闻声

[编辑]

属性:肝怒声呼心喜笑,脾为思念发为歌, 肺金忧虑形为哭,肾主呻吟恐亦多。 又法,气衰言微者为虚,气盛言厉者为实,语言首尾不相顾者神昏,狂言怒骂者实热, 痰声漉漉者死,久病闻呃为胃绝。大抵语言声音以不异于平时者吉,反者为凶。


<目录>附录\四诊

<篇名>问症

[编辑]

属性:(出《景岳全书》。张心在增润之)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短语告儿科,天花麻疹虔占验。


<目录>附录\四诊

<篇名>切脉

[编辑]

属性:微茫指下最难知,条绪寻来悟治丝(旧诀以浮、芤、滑、实、弦、紧、洪为七表,以沉 、微、迟、缓、濡、伏、弱、涩为八里,以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为九道, 李濒湖、李士材加入数、革、散三脉,共二十七字,实难摸索。必得其头绪如治丝者,始有 条不紊)。三部分持成定法(左寸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右寸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关 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两尺外以候肾,内以候腹。腹者,大小二 肠、膀胱俱在其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小腹、腰股 、膝胫中事也。此照《内经》分发之法),八纲易见是良规(浮主表,沉主里,二脉于指下轻 重辨之,易见也。迟主寒,数主热,二脉以息之至数分之,易见也。大主邪实,细主正虚, 二脉以形之阔窄分之,易见也。长主素盛,短主素弱,二脉以部之长短分之,易见也。以此 八脉为纲。其余诸脉,辨其兼见可也,置而弗辨亦可也。起四句,总提切脉之大法也)。胃 资水谷人根本(脉属肺而肺受气于胃),土具冲和脉委蛇(不坚直而和缓也,脉得中土之生气 如此,此以察胃气为第一要)。脏气全凭生克验(审脏气之生克为第二要。如脾病畏弦,木克 土也。肺病畏洪,火克金也。反是,则与脏气无害)。天时且向逆从窥(推天运之顺逆为第三 要。如春气属木脉宜弦,夏气属火脉宜洪之类。反是,则与天气不应)。阳为浮数形偏亢(仲 景以浮、大、动、滑、数为阳,凡脉之有力者俱是,阴则沉迟势更卑(仲景以沉、涩、弱、 弦、迟为阴,凡脉之无力者皆是。此又提出阴阳二字,以起下四句辨脉病之宜忌,为第四要 )。外感阴来非吉兆(外感之证,脉宜浮洪,而反细弱,则正不胜邪矣),内虚阳现实堪悲(脱 血之后,脉宜静细,而反洪大,则气亦外脱矣)。诸凡偏胜皆成病(偏阳而洪大,偏阴而细弱 ,皆病脉也),忽变非常即弗医(旧诀有雀啄、屋漏、鱼翔、虾游、弹石、解索、釜沸七怪之 说,总因阴阳离决,忽现出反常之象)。只此数言占必应,《脉经》铺叙总支离(病之名有万 ,而脉象不过数十种,且一病而数十种之脉无不可见,何能诊脉而即知为何病耶?脉书欺人 之语,最不可听)。


<目录>附录\

运气

[编辑]

<篇名>张飞畴运气不足凭说

[编辑]

属性:谚云∶不读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所以稍涉医理者,动以司运为务。曷知《天元纪 》等篇,本非《素问》原文,王氏取《阴阳大论》补入经中,后世以为古圣格言,孰敢非之 ,其实无关于医道也。况论中明言,时有常位,而气无定然,犹谆谆详论者,不过穷究其理 而已。纵使胜复有常,而政分南北。四方有高下之殊,四序有非时之化;百步之内,晴雨不 同;千里之外,寒暄各异。岂可以一定之法,而测非常之变耶?若熟之以资顾问则可,苟奉 为治病之法,则执一不通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