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重修寒山寺記 (鄒福保)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重修寒山寺記
作者:鄒福保 清朝
1911年
本作品收錄於《寒山寺志

釋氏無為故無名,而無名之名,其得流傳於後世者,則有因緣在。寒山子特唐時一枯僧耳,一瓶一缽,雲水生涯,故非求名者。乃因僧而有寺,因寺而有詩,因詩而其人其地之名遂歷千餘年而不朽,非佛家所謂「因緣」者邪?夫天下之大,琳宮梵宇以億萬計,即吾吳郡城內外古剎無慮數百,而訪古者必就寒山寺問津,一若甚慕乎其名者,名之不可已也,如是夫!而況士大夫之名重於奕祀者邪?雖然,古來葛、陸、范、馬、周、程、張、朱諸名賢,其蹤跡所至,後之人瞻謁遺祠,而動高山景行之志者,以其有功業道德存也。寒山子何功何德,而名顧與之相埒者,何哉?嗚呼!余知之矣!天下學術之賾,殊途而同歸。佛氏宜參造化,窮達一致。其書雖支離惝恍,絕不言功業道德,而有大慧力超乎其外,善知識蘊乎其中。其徒之精於禪學者,輒俯視人間世一切之事,澹然若浮雲之於太空。昔莊周、列禦寇皆宗之。吾儒以其深通元理也,亦往往樂與之為方外交。淵明之於遠公,昌黎之於文暢、大顛,坡公之於參寥、佛印、辨才,俱往還贈答,稱道之弗衰。此數公者。豈佞佛者哉?誠有取乎爾也。而彼數僧之名,亦賴此數公以傳,是又一因緣也。今中丞雲陽程公來撫三吳,政通人和,百廢俱舉。公暇偶偕宛平陸方伯暨在官諸君子議葺寒山寺,不數月而工竣。金繩寶地,煥然一新,繚以長廊,間以精舍,而鍾樓歸然高聳,為一寺標幟。林木扶疏,以禪房而兼野趣,幾為吳下精藍之冠。起衰復古,厥功偉哉!不特此也,梓寒山之詩集,刻寒山之遺象,撰碑紀事,愾乎有感其人、重其德、明其宗教之意,豈非余所謂功業道德中人,而為陶、韓諸公之所為者邪?寒山子之名,藉以益顯。自今以往,非特吳人士必尋叩寺門,瞻仰蓮座,即羈臣遠客,夜泊楓橋,聽蒲牢,望漁火,必又推篷相語曰:「寒山,寒山!」嗚呼!釋氏無名之名,不轉勝於世俗之所謂名者乎?而因緣靡盡,薪火相傳,余又安能測其所至邪?時在宣統三年辛亥夏四月。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