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録 (四庫全書本)/全覽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金石録 全覽


  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十四
  金石録        目錄類二金石之屬提要
  等謹按金石錄三十卷宋趙明誠撰明誠字徳父宻州諸誠人厯官知湖州軍州事是書以所藏三代彛噐及漢唐以來石刻仿歐陽修集古錄例編排成帙紹興中其妻李清照表上於朝張端義貴耳集謂清照亦筆削其間理或然也有明誠自序並清照後序其前十卷皆以時代為次自苐一至二千咸著於目每題下注年月撰書人名後二十卷為辨證凡跋尾五百二篇中邢義李證義興茶舍般舟和尚四碑目錄中不列其名或編次偶有踈舛或所續得之本未及補入卷中歟初鋟板于龍舒開禧元年浚儀趙不譾又重刻之其本今己罕傳故歸有光朱彛尊所見皆傳抄之本或遂指為未完之書其實當日有所考證乃為題識故李清照跋稱二千卷中有題跋者五百二卷耳原非卷卷有跋未可以殘缺疑也清照跋據洪邁容齋四筆原為龍舒刻本所不載邁於王順伯家見原稿乃撮述大概載之此本所刻乃與邁所撮述者同則後人補入非清照之全文矣自明以來轉相抄錄各以意為更移或刪除其目内之次苐又或竄亂其目之年月苐十一卷以下或倂削每卷之細目或竟佚卷末之後序沿訛踵謬彌失其真顧炎武日知錄載章邱刻本至以後序壯月朔為牡丹朔其書之舛謬可以概見近日所傳惟焦竑從秘府抄出本文嘉從宋刻影抄本崑山葉氏本閩中徐氏本濟南謝氏重刻本又有長洲何焯錢塘丁敬諸校本差為完善今揚州刻本皆為採錄又於注中以𨽻釋𨽻續諸書増附按語較為詳核别有范氏天一閣惠氏紅豆山房諸校本皆稍不及故今從揚州所刋著於錄焉乾隆四十一年十月㳟校上
  總纂官紀昀陸錫熊孫士毅
  總 校 官  陸 費 墀










  金石録原序
  余自少小喜從當世學士大夫訪問前代金石刻詞以廣異聞後得歐陽文忠公集古錄讀而賢之以為是正譌謬有功於後學甚大惜其尚有漏落又無嵗月先後之次思欲廣而成書以傳學者於是益訪求藏畜凡二十年而後粗備上自三代下訖隋唐五季内自京師達于四方遐邦絶域夷狄所傳倉史以来古文竒字大小二篆分𨽻行草之書鍾鼎簠簋尊敦甗鬲盤杅之銘詞人墨客詩歌賦頌碑誌敘記之文章名卿賢士之功烈行治至於浮屠老子之説凡古物竒器豐碑巨刻所載與夫殘章斷畫磨滅而僅存者畧無遺矣因次其先後為二千卷余之致力於斯可謂勤且久矣非特區區為玩好之具而已也盖竊嘗以謂詩書以後君臣行事之迹悉載於史雖是非褒貶出於秉筆者私意或失其實然至其善惡大節有不可誣而又傳諸既久理當依據若夫嵗月地理官爵世次以金石刻考之其牴牾十常三四盖史牒出於後人之手不能無失而刻詞當時所立可信不疑則又攷其異同㕘以他書為金石錄三十卷至於文辭之媺惡字畫之工拙覽者當自得之皆不復論嗚呼自三代以来聖賢遺迹著于金石者多矣盖其風雨侵蝕與夫樵夫牧童毁傷淪棄之餘幸而存者止此爾是金石之固猶不足恃然則所謂二千卷者終歸於磨滅而余之是書有時而或傳也孔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是書之成其賢于無所用心豈特博奕之比乎輒錄而傳諸後世好古博雅之士其必有補焉東武趙明誠序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錄卷一      宋 趙明誠 撰目錄一 三代 秦 漢
  第一古器物銘一
  第二古器物銘二
  第三古器物銘三
  第四古器物銘四
  第五古器物銘五
  第六古器物銘六
  第七古器物銘七
  第八古器物銘八
  第九古器物銘九
  第十古器物銘十
  第十一古器物銘十一
  第十二古器物銘十二
  第十三古器物銘十三
  第十四古器物銘十四
  第十五古器物銘十五
  第十六續古器物銘上
  第十七續古器物銘中
  第十八續古器物銘下
  第十九安州所獻六器銘
  第二十齊鐘銘
  第二十一家藏古器物銘上
  第二十二家藏古器物銘下
  第二十三石本古器物銘一
  第二十四石本古器物銘二
  第二十五石本古器物銘三
  第二十六石本古器物銘四
  第二十七吉日癸巳字
  第二十八石鼓文
  第二十九秦詛楚文一
  第三十詛楚文二
  第三十一詛楚文三
  第三十二玉璽文
  第三十三秦泰山刻石
  第三十四秦琅邪臺刻石
  第三十五秦之罘山刻石
  第三十六秦嶧山刻石
  第三十七漢鄭三益闕銘武帝建元二年自劉聰後屢以建元紀年此銘字畫非晉已後人書
  第三十八漢陽朔塼字成帝陽朔四年
  第三十九漢居攝墳壇刻石二居攝二年
  第四十漢巴官鐵量銘明帝永平七年
  第四十一漢㑹稽東部都尉路君闕銘永平八年
  第四十二漢南武陽功曹闕銘章帝元和三年
  第四十三漢南武陽功曹墓闕銘章和元年
  第四十四漢章和石記章和二年
  第四十五漢王稚子闕銘漢史云漢元興元年
  第四十六漢謁者景君表安帝元初元年
  第四十七漢謁者景君碑陰
  第四十八漢郯令景君闕銘元初四年
  第四十九漢⿱穴之 -- 窆石銘順帝永建元年五月
  第五十漢麟鳳贊并記永建元年七月
  第五十一漢國三老袁君碑永建六年二月
  第五十二漢西嶽石闕銘永和元年五月
  第五十三漢張平子碑史云永和四年
  第五十四漢張平子後碑
  第五十五漢張平子殘碑
  第五十六漢北海相景君碑漢安二年八月
  第五十七漢北海相景君碑陰
  第五十八漢敦煌長史武班碑桓帝建和元年三月
  第五十九漢武氏石闕記建和元年三月
  第六十漢費亭侯曹騰碑建和元年
  第六十一漢司𨽻楊厥開石門頌上建和二年
  第六十二漢司𨽻楊厥開石門頌下
  第六十三漢呉郡丞武開明碑建和二年十一月
  第六十四漢張公廟碑和平元年正月
  第六十五漢祝長嚴訢碑和平元年
  第六十六漢從事武梁碑元嘉元年
  第六十七漢平都侯相蔣君碑元嘉二年三月
  第六十八漢孔子廟置卒史碑元嘉三年三月乃永興元年
  第六十九漢孔徳讓碣永興二年
  第七十漢東海相桓君海廟碑永夀元年
  第七十一漢孔君墓碣永夀元年
  第七十二漢韓明府孔子廟碑永夀元年九月
  第七十三漢韓明府孔子廟碑陰
  第七十四漢吉成侯州輔碑永夀二年十二月
  第七十五漢州輔碑陰
  第七十六漢州輔墓石獸膊字
  第七十七漢韓府君孔子廟碑永夀三年七月
  第七十八漢韓府君孔子廟碑陰
  第七十九漢郎中鄭君碑延熹元年二月
  第八十漢中常侍樊安碑延熹元年八月
  第八十一漢丹陽太守郭旻碑延熹元年十月
  第八十二漢議郎元賔碑延熹二年二月
  第八十三漢孫叔敖碑延熹三年五月
  第八十四漢孫叔敖碑陰
  第八十五漢封丘令王元賞碑延熹四年五月
  第八十六漢王元賞碑陰
  第八十七漢冀州刺史王純碑延熹四年八月
  第八十八漢王純碑陰
  第八十九漢河東地界石記延熹四年
  第九十漢倉頡廟人名延熹五年正月
  第九十一漢成臯令任伯嗣碑延熹五年
  第九十二漢任伯嗣碑陰
  第九十三漢桐栢廟碑延熹六年正月
  第九十四漢平輿令薛君碑延熹六年二月
  第九十五漢山陽太守祝睦碑延熹七年八月
  第九十六漢祝睦後碑
  第九十七漢太山都尉孔宙碑延熹七年十月
  第九十八漢孔宙碑陰
  第九十九漢西嶽華山碑延熹八年四月
  第一百漢老子銘延熹八年七月
  第一百一漢堯廟碑永康元年延熹十年二月
  第一百二漢堯廟碑陰
  第一百三漢荆州刺史度尚碑永康元年
  第一百四漢車騎將軍馮緄碑永康元年十二月
  第一百五漢魯相史晨孔子廟碑靈帝建寧元年四月
  第一百六漢史晨謁孔子冢建寜元年四月
  第一百七漢竹邑侯相張夀碑建寧元年五月
  第一百八漢廣漢縣令王君神道建寧元年十月
  第一百九漢冀州從事張表碑建寧元年十二月
  第一百十漢堵陽長謁者劉君碑建寧元年
  第一百十一漢史晨孔子廟碑建寧二年三月
  第一百十二漢金鄉守長侯君碑建寧二年四月
  第一百十三漢栁孝亷碑建寧二年六月
  第一百十四漢衞尉卿衡方碑建寧三年二月
  第一百十五漢沛相楊君碑建寧三年四月
  第一百十六漢沛相楊君碑陰
  第一百十七漢淳于長夏承碑建寧三年六月
  第一百十八漢郎中馬君碑建寧三年十二月
  第一百十九漢慎令劉君碑建寧四年五月
  第一百二十漢武都太守李翕碑建寧四年六月
  第一百二十一漢李翕碑陰
  第一百二十二漢博陵太守孔彪碑建寧四年七月
  第一百二十三漢孔彪碑陰
  第一百二十四漢北軍中候郭君碑建寧四年九月
  第一百二十五漢李翕造郙閣頌建寧五年二月
  第一百二十六漢仲君碑建寧五年四月
  第一百二十七漢成陽靈臺碑建寧五年五月
  第一百二十八漢成陽靈臺碑陰
  第一百二十九漢廷尉仲定碑熹平元年七月
  第一百三十漢故民呉公碑熹平元年十二月
  第一百三十一漢司𨽻校尉魯峻碑熹平二年四月
  第一百三十二漢𤣥儒先生碑熹平三年正月
  第一百三十三漢桂陽太守周君頌熹平三年五月
  第一百三十四漢桂陽太守周君碑陰
  第一百三十五漢繁陽令楊君碑熹平三年
  第一百三十六漢繁陽令楊君碑陰
  第一百三十七漢石經遺字上漢史云熹平四年
  第一百三十八漢石經遺字中
  第一百三十九漢石經遺字下
  第一百四十漢堂谿典嵩髙山石闕銘熹平四年
  第一百四十一漢堯廟碑熹平四年十二月
  第一百四十二漢堯廟碑陰
  第一百四十三漢倉頡廟碑熹平六年正月
  第一百四十四漢𢇛彰長斷碑熹平六年
  第一百四十五漢梁相費汎碑無建立年月錄于其子堂邑令碑前第一百四十六漢堂邑令費君碑熹平六年
  第一百四十七漢堂邑令費君碑隂
  第一百四十八漢郎中王君碑光和元年正月
  第一百四十九漢太尉陳球碑光和元年
  第一百五十漢太尉陳球後碑
  第一百五十一漢陳球碑陰
  第一百五十二漢華嶽碑光和二年正月
  第一百五十三漢太尉郭禧碑光和二年五月
  第一百五十四漢郭禧碑陰
  第一百五十五漢郭禧後碑
  第一百五十六漢郭禧後碑陰
  第一百五十七漢樊毅西嶽碑光和二年
  第一百五十八漢西嶽碑光和二年十二月
  第一百五十九漢劉尋禹廟碑光和二年十二月
  第一百六十漢冀州從事郭君碑光和三年十月
  第一百六十一漢逢童子碑光和四年四月
  第一百六十二漢逢童子碑陰
  第一百六十三漢三公碑光和四年四月
  第一百六十四漢殽阬君神祠碑光和四年六月
  第一百六十五漢殽阬君神祠碑陰
  第一百六十六漢無極山神碑光和四年八月
  第一百六十七漢揚州刺史敬使君碑光和四年閏九月第一百六十八漢槀長蔡君頌光和四年十二月
  第一百六十九漢槀長蔡君碑陰
  第一百七十漢安平相孫根碑光和四年十二月
  第一百七十一漢孫根碑陰
  第一百七十二漢涼州刺史魏君碑光和四年
  第一百七十三漢碭孔君神祠碑光和五年六月
  第一百七十四漢成陽令唐君頌光和六年六月
  第一百七十五漢成陽令唐君碑陰
  第一百七十六漢白石神君碑光和六年
  第一百七十七漢幽州刺史朱龜碑光和六年
  第一百七十八漢朱龜碑陰
  第一百七十九漢司𨽻從事郭究碑中平元年
  第一百八十漢都鄉正街彈碑中平二年正月
  第一百八十一漢太尉劉寛碑中平二年三月
  第一百八十二漢劉寛碑陰
  第一百八十三漢劉寛後碑
  第一百八十四漢劉寛後碑陰
  第一百八十五漢尉氏令鄭君碑中平三年
  第一百八十六漢尉氏令鄭君碑陰
  第一百八十七漢趙相劉衡碑中平四年三月
  第一百八十八漢小黄門譙君碑中平四年七月
  第一百八十九漢陳君碑中平四年九月
  第一百九十漢陳仲弓碑中平五年
  第一百九十一漢陳仲弓碑陰
  第一百九十二漢陳仲弓壇碑
  第一百九十三漢圉令趙君碑獻帝初平元年十一月
  第一百九十四漢周公禮殿記題初平五年九月
  第一百九十五漢巴郡太守樊君碑建安十年三月
  第一百九十六漢綏民校尉熊君碑建安二十一年
  第一百九十七漢熊君碑陰
  第一百九十八漢宗資墓天祿辟邪字
  第一百九十九漢司空宗俱碑
  第二百漢宗俱碑陰



  金石錄卷一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錄卷二      宋 趙明誠 撰目錄二 漢 魏 呉 晉 偽漢 偽趙 東魏 梁
  第二百一漢太尉楊震碑
  第二百二漢楊震碑陰
  第二百三漢馮使君墓闕銘
  第二百四漢髙陽令楊君碑
  第二百五漢髙陽令楊君碑陰
  第二百六漢琅邪相王君墓闕銘
  第二百七漢浚儀令衡立碑
  第二百八漢光祿勳劉曜碑
  第二百九漢張侯殘碑
  第二百十漢荆州從事苑鎮碑
  第二百十一漢髙君墓闕銘
  第二百十二漢武陰令髙君墓闕銘
  第二百十三漢趙相雝府君碑闕銘附
  第二百十四漢逢府君墓石柱篆文
  第二百十五漢執金吾丞武榮碑
  第二百十六漢永樂少府賈君闕銘
  第二百十七漢車騎將軍闕銘
  第二百十八漢酸棗令劉熊碑
  第二百十九漢劉熊碑陰
  第二百二十漢臨朐長仲君碑
  第二百二十一漢頻陽令宋君殘碑
  第二百二十二漢小黄令徵試博士墓闕
  第二百二十三漢富春丞張君碑
  第二百二十四漢蜀都郡太守任君神道
  第二百二十五漢蜀郡屬國都尉王君神道
  第二百二十六漢陽都長徐君冢闕銘
  第二百二十七漢司空殘碑
  第二百二十八漢司空殘碑陰
  第二百二十九漢益州太守楊宗墓闕銘
  第二百三十漢益州刺史薛君巴郡太守劉君碑第二百三十一漢巴郡太守張府君功德序
  第二百三十二漢魯相謁孔子廟碑
  第二百三十三漢南陽太守秦君碑額
  第二百三十四漢河南尹蘇君碑額
  第二百三十五漢禹廟碑
  第二百三十六漢禹廟碑陰
  第二百三十七漢司空掾陳君碑額
  第二百三十八漢不其令董君闕銘
  第二百三十九漢武氏石室畫像一
  第二百四十漢武氏石室畫像二
  第二百四十一漢武氏石室畫像三
  第二百四十二漢武氏石室畫像四
  第二百四十三漢武氏石室畫像五
  第二百四十四漢膠水縣王君廟門碑以上諸碑皆無嵗月或殘缺第二百四十五戚伯著碑
  第二百四十六漢殘碑一
  第二百四十七漢殘碑二
  第二百四十八漢殘碑三
  第二百四十九漢殘碑四
  第二百五十仙人唐君碑
  第二百五十一逢君殘碑
  第二百五十二四皓神位刻石
  第二百五十三相府小史夏堪碑
  第二百五十四山陽府卒史司馬留碑
  第二百五十五督郵班碑
  第二百五十六首山復民碑
  第二百五十七首山復户姓名
  第二百五十八鍾君碑以上諸碑無年月其字畫皆東漢人書附于漢碑之次第二百五十九郭先生碑
  第二百六十魏大饗碑延康元年 唐大中年重刋大饗碑附
  第二百六十一魏受禪表魏文帝黄初元年
  第二百六十二魏百官公卿奏上
  第二百六十三魏百官公卿奏下
  第二百六十四魏孔子廟碑黄初元年
  第二百六十五魏横海將軍吕君碑黄初二年正月
  第二百六十六魏范式碑明帝青龍三年正月
  第二百六十七魏范式碑陰
  第二百六十八魏太僕荀君碑齊王正始五年六月
  第二百六十九魏太僕荀君碑陰
  第二百七十魏南郡太守卞統碑嘉平三年四月
  第二百七十一魏襄州刺史劉君碑髙貴鄉公正元三年
  第二百七十二魏劉君碑陰
  第二百七十三魏劉熹學生冢碑
  第二百七十四魏學生冢碑陰
  第二百七十五魏豫州刺史賈逵碑
  第二百七十六魏殘碑
  第二百七十七魏殘碑陰有五大夫姓名
  第二百七十八魏太保任君神道
  第二百七十九晉南鄉太守司馬整碑武帝泰始四年正月第二百八十晉司馬整碑陰上
  第二百八十一晉司馬整碑陰下
  第二百八十二晉南鄉郡建國碑
  第二百八十三晉北嶽祠堂頌泰始六年
  第二百八十四呉九真太守谷府君碑孫皓鳳凰元年
  第二百八十五呉臨海侯相谷府君碑無年月附于其父碑之次第二百八十六魏大長秋游述碑泰始十年九月
  第二百八十七魏游君碑陰
  第二百八十八呉禪國山碑上
  第二百八十九呉禪國山碑下
  第二百九十呉天璽元年紀功碑
  第二百九十一晉右將軍鄭烈碑太康四年七月
  第二百九十二晉太公碑太康十年三月
  第二百九十三晉雲南太守碑太熙元年三月
  第二百九十四晉䕶羌校尉彭祈碑恵帝元康二年三月
  第二百九十五晉彭祈碑陰
  第二百九十六晉議郎陳先生碑元康二年十二月
  第二百九十七晉元康二年殘碑
  第二百九十八晉太子詹事裴權碑元康九年十二月
  第二百九十九晉裴權碑陰
  第三百晉裴權後碑
  第三百一晉裴權後碑陰
  第三百二晉光禄勳向凱碑永康元年十二月
  第三百三晉鴻臚成公重墓刻永寧元年四月
  第三百四晉青山君神頌永安元年九月
  第三百五偽漢司徒公劉雄碑嘉平五年嵗在乙亥二月晉愍帝建興二年
  第三百六方城侯鄧艾碑
  第三百七金鄉長薛君頌
  第三百八張平子碑
  第三百九晉安邑令徐君碑以上四碑西晉時立無年月
  第三百十偽趙浮圖澄造像碑劉曜光初五年元帝永昌元年第三百十一晉陸喈碑成帝咸和七年六月
  第三百十二偽趙横山神李君碑石虎建武六年三月晉咸康五年第三百十三偽趙西門豹祠殿基記建武六年八月
  第三百十四晉蘭亭序穆帝永和九年
  第三百十五晉樂毅論
  第三百十六晉太山君改髙樓碑升平三年六月
  第三百十七晉夜郎太守毋稚碑安帝隆安三年十月
  第三百十八宋武帝檄譙縱文義熙九年
  第三百十九學生題名
  第三百二十大代華嶽廟碑太武太延五年五月
  第三百二十一後魏華嶽碑興光二年三月
  第三百二十二後魏中嶽碑太安二年十二月
  第三百二十三後魏中嶽碑陰
  第三百二十四後魏孔子廟碑孝文太和元年
  第三百二十五後魏造三級浮圖碑太和十一年七月
  第三百二十六後魏孝文弔比干文太和十八年十一月
  第三百二十七後魏比干碑陰
  第三百二十八比干墓刻
  第三百二十九後魏大鴻臚卿鄭𦙍伯碑
  第三百三十後魏北巡碑太和二十年四月
  第三百三十一後魏北巡碑陰
  第三百三十二齊桐栢山金庭館碑沈約撰兒珪之正書東昏侯永元三年三月
  第三百三十三後魏御射碑沈馥正書宣武景明二年十月
  第三百三十四後魏御射碑陰
  第三百三十五後魏太尉于烈碑景明四年四月
  第三百三十六後魏瑶光寺碑永平三年八月
  第三百三十七後魏鄭羲碑上
  第三百三十八後魏鄭羲碑下
  第三百三十九後魏鄭羲上碑上
  第三百四十後魏鄭羲上碑下
  第三百四十一後魏鄭道昭登雲峯山詩上
  第三百四十二後魏鄭道昭登雲峯山詩下
  第三百四十三後魏天柱山東堪石室銘鄭昭道撰以上四碑皆永平四年
  第三百四十四梁檀溪寺禪房碑劉之□撰序鮑烱銘許璠正書武帝天監十一年四月
  第三百四十五後魏張夫人墓誌延昌元年十月
  第三百四十六後魏車騎大將軍邢巒碑延昌三年十月第三百四十七後魏鄭道昭哀子詩延昌四年
  第三百四十八後魏宣武皇帝御講碑延昌四年
  第三百四十九後魏王子晉碑延昌四年十月
  第三百五十後魏淮陽太守梁鑒碑延昌四年十月
  第三百五十一後魏齊兖二州刺史傅公碑孝明熙平元年十二月
  第三百五十二後魏劉使君徳化頌并碑陰熙平三年十一月第三百五十三後魏兖州刺史元匡碑熙平中立
  第三百五十四後魏瀛州刺史孫恵蔚墓誌神龜元年五月第三百五十五後魏叱閭神寳造像記神龜元年十一月第三百五十六後魏兖州賈使君碑神龜二年四月
  第三百五十七後魏定州刺史崔亮頌神龜三年三月
  第三百五十八後魏堯廟碑正光元年八月
  第三百五十九後魏堯廟碑陰
  第三百六十梁許長史舊館壇記陶𢎞景撰普通三年正月
  第三百六十一梁許長史碑陰
  第三百六十二梁開善寺大法師碑蕭幾序蕭繹銘蕭挹正書普通三年九月
  第三百六十三後魏兖州太守張猛龍碑正光三年正月第三百六十四後魏張猛龍碑陰
  第三百六十五後魏贈司空元暉碑正光三年四月
  第三百六十六後魏郭太妃碑正光三年四月
  第三百六十七梁茅君碑張澤正書普通三年五月
  第三百六十八後魏望都令侯宗碑正光三年六月
  第三百六十九梁招𨼆寺刹下銘普通三年九月
  第三百七十後魏邑義一千人造像記正光五年四月
  第三百七十一後魏孟思文等造像記正光六年四月
  第三百七十二後魏房曇淵等造像記莊帝永安三年十月第三百七十三後魏范陽王誨碑孝武帝太昌九年十二月
  第三百七十四後魏御史臺雙塔頌永熙二年
  第三百七十五後魏賀拔岳碑永熙三年正月
  第三百七十六東魏東平太守劉霸碑孝静天平元年四月第三百七十七東魏造石碑像記天平元年十月
  第三百七十八東魏相州刺史徐雅碑天平二平二月
  第三百七十九東魏膠州刺史祖淮碑天平二年十月
  第三百八十東魏大覺寺碑韓毅𨽻書天平四年八月
  第三百八十一東魏大覺寺碑陰
  第三百八十二東魏髙翻碑元象元年
  第三百八十三東魏張烈碑據青州圖經元象元年
  第三百八十四東魏賈思同碑興和二年五月
  第三百八十五東魏張早墓誌興和二年十月
  第三百八十六東魏孔子廟碑興和三年十二月
  第三百八十七東魏魏蘭根碑興和四年
  第三百八十八後魏化政寺石窟銘杞嶷造文帝大統七年十二月第三百八十九魏岐州刺史王毅墓誌大統九年十月
  第三百九十東魏瀛州刺史李公碑武定二年二月
  第三百九十一東魏樂陵太守劉公碑武定二年二月
  第三百九十二東魏劉起貴造像記武定二年五月
  第三百九十三東魏逢元彦造像記武定二年十二月
  第三百九十四梁重立羊祜碑大同十年九月
  第三百九十五梁改墮淚碑劉之遴撰劉靈正書
  第三百九十六東魏安州刺史赫連栩碑武定五年四月第三百九十七東魏敬君像記頌武定七年
  第三百九十八後魏造像記大統十五年六月
  第三百九十九後魏崇先寺記
  第四百漢茹君頌字畫似後魏時人














  金石錄卷二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錄巻三      宋 趙明誠 撰目錄三 後魏 梁 北齊 後周 隋 唐
  第四百一後魏鎮東將軍劉乾碑
  第四百二後魏松滋公興温泉頌
  第四百三後魏汝南王碑以上三碑無年月或殘缺
  第四百四北齊造像記文宣天保四年五月
  第四百五北齊郭道尊等造像記天保四年八月
  第四百六北齊孫士淵造像記天保五年九月
  第四百七北齊建陵山修靖館碑天保六年十月
  第四百八北齊郁久閭業碑天保七年五月
  第四百九北齊石當門等造像碑天保七年十二月
  第四百十北齊東兖州須昌縣玉像頌天保八年十二月第四百十一北齊二聖寺龍華讚佛碑
  第四百十二梁陶𨼆居碑蕭綱撰無年月
  第四百十三北齊造釋伽像碑
  第四百十四後周宇文衆造像碑閔帝武成元年十月
  第四百十五北齊夫子廟碑廢帝乾明元年
  第四百十六北齊造像碑皇建元年
  第四百十七北齊石像碑皇建元年
  第四百十八北齊崇因寺碑陸義文姚敘八分書皇建二年三月
  第四百十九後周延夀公碑頌保定元年三月
  第四百二十後周太學生拓拔府君墓誌周𢎞正撰武帝保定元年十一月
  第四百二十一北齊閻亮造像記比丘道常書齊武成河清元年九月第四百二十二北齊捄疾經偈河清二年二月
  第四百二十三北齊雲峯山題記鄭述祖撰河清二年五月
  第四百二十四北齊華陽公主碑河清二年八月
  第四百二十五北齊造石像碑記河清二年九月
  第四百二十六北齊權法師碑河清二年十月
  第四百二十七北齊天柱山銘上鄭述祖撰後主天統元年五月第四百二十八北齊天柱山銘下
  第四百二十九北齊邑義人造像記天統二年七月
  第四百三十北齊造雙塔碑天統三年三月
  第四百三十一後周華嶽廟碑萬紐于瑾撰趙文淵書天和二年十月第四百三十二後周河瀆碑王褒撰趙文淵書天和二年十月
  第四百三十三北齊造石經并記天統四年六月
  第四百三十四後周同州刺史普六如忠墓誌天和三年七月第四百三十五北齊䝉山碑王思誠八分書天統五年三月
  第四百三十六北齊趙智和造像碑天統五年十一月
  第四百三十七北齊隴東王感孝頌武平元年正月
  第四百三十八北齊帝堯碑武平二年
  第四百三十九北齊帝堯碑陰
  第四百四十北齊隴東王胡長仁碑武平二年四月
  第四百四十一北齊觀世音石像碑武平二年八月
  第四百四十二北齊造像記武平二年九月
  第四百四十三後周雲州刺史胡歸徳碑天和六年十月第四百四十四後周温州刺史烏丸僧修墓誌天和七年三月第四百四十五北齊唐邕造像碑武平三年五月
  第四百四十六北齊長樂王尉景碑武平三年七月
  第四百四十七北齊馮翊王平等寺碑武平三年八月
  第四百四十八北齊臨淮王像碑上
  第四百四十九北齊臨淮王像碑下
  第四百五十北齊白長命碑上武平四年
  第四百五十一北齊白長命碑下
  第四百五十二北齊大安樂寺碑武平五年四月
  第四百五十三北齊開明寺彌勒像碑武平五年八月
  第四百五十四北齊賈羅侯等造像碑武平五年十月
  第四百五十五北齊邸珍碑上武平六年二月
  第四百五十六北齊邸珍碑下
  第四百五十七北齊宋悦和等造像記武平七年七月
  第四百五十八北齊司空趙起碑
  第四百五十九北齊贈司空趙奉碑
  第四百六十北齊宜陽國太妃傅氏碑
  第四百六十一北齊赫連子悦清徳頌
  第四百六十二北齊郎公道場碑
  第四百六十三北齊造寺碑上
  第四百六十四北齊造寺碑下
  第四百六十五北齊宋使君像碑
  第四百六十六北齊髙隆之造像記以上九碑無年月或殘缺第四百六十七隋源使君碑文帝開皇元年
  第四百六十八隋興福寺碑張棻撰龎夐正書開皇二年二月
  第四百六十九隋吕龜碑開皇二年十一月
  第四百七十隋老子廟碑上薛道衡撰龎恭之八分書開皇二年
  第四百七十一隋老子廟碑下
  第四百七十二北齊造像碑劉之遴撰開皇四年四月立
  第四百七十三隋尒朱敞碑開皇五年十月
  第四百七十四隋興國寺碑李徳林撰丁道䕶正書開皇六年正月第四百七十五隋興國寺碑陰
  第四百七十六隋龍藏寺碑張公禮撰開皇六年十二月
  第四百七十七隋臨漳趙令清徳頌開皇六年
  第四百七十八隋安定縣官寺碑開皇八年五月
  第四百七十九隋太平寺碑開皇九年八月
  第四百八十隋修舍利塔碑開皇九年九月
  第四百八十一北齊徐州張長史碑開皇九年十月
  第四百八十二隋廣業郡守鄭君碑韋霈正書開皇九年
  第四百八十三隋齊國太夫人楊氏墓誌開皇十年三月第四百八十四隋午夘寺碑開皇十年五月
  第四百八十五隋潞州頌徳碑開皇十年十一月
  第四百八十六隋涇州興國寺碑李徳林撰開皇十年十二月第四百八十七隋九門縣令李君清徳頌開皇十一年二月第四百八十八隋鄂國公造鎮國大像碑開皇十一年九月第四百八十九隋賈普智造像碑開皇十一年
  第四百九十隋董明府清徳頌開皇十二年三月
  第四百九十一隋正解寺造像碑劉昇卿撰開皇十二年四月第四百九十二隋益州至真觀碑辛徳源撰劉曼才正書開皇十二年六月第四百九十三隋賈春英浮圖碑開皇十二年七月
  第四百九十四隋劉景韶造像碑開皇十三年四月
  第四百九十五隋趙君寳塔碑開皇十三年十月
  第四百九十六隋信行禪師碑開皇十四年正月
  第四百九十七隋化善寺碑尹式文開皇十五年正月
  第四百九十八隋驃騎將軍楊端墓誌開皇十五年三月第四百九十九隋造像碑開皇十五年九月
  第五百隋上柱國韓擒虎碑開皇十五年十月
  第五百一隋李氏像碑開皇十六年七月
  第五百二隋車騎將軍盧瞻墓誌開皇十六年十二月
  第五百三隋王明府造像碑開皇十七年八月
  第五百四隋梁州使君陳茂碑開皇十八年十一月
  第五百五隋五原國太夫人鄭氏墓誌開皇二十年二月第五百六隋賈使君墓誌仁夀元年二月
  第五百七隋𫎇州普光寺碑仁夀元年七月
  第五百八隋張光墓誌仁夀元年八月
  第五百九隋大將軍梁恭墓誌仁夀元年十月
  第五百十隋舍利塔記仁夀二年三月
  第五百十一隋舍利塔下銘仁夀二年四月
  第五百十二隋啓法寺碑周彪撰丁道䕶正書仁夀二年十二月
  第五百十三隋栖巖道場舍利塔碑仁夀二年
  第五百十四隋願力寺雙七級浮圖銘仁夀三年正月
  第五百十五隋願力寺舍利寳塔銘仁夀三年四月
  第五百十六隋周羅睺墓誌徐敞撰大業元年四月
  第五百十七隋恆嶽寺舍利寳塔碑大業元年
  第五百十八隋文儒先生劉炫大業元年
  第五百十九唐髙祖造像記太宗造像記附大業二年三月
  第五百二十隋禹廟殘碑史陵正書大業二年五月
  第五百二十一隋欒州使君江夏徐公碑郝士威撰侯孝真八分書大業二年七月
  第五百二十二隋賀蘭才墓誌大業三年二月
  第五百二十三隋文帝舍利塔碑上李伯藥撰書人姓名殘缺大業五年四月
  第五百二十四隋文帝舍利塔碑下
  第五百二十五隋西平太守上官政墓誌大業六年三月第五百二十六隋海州長史劉瑶墓誌大業六年十一月第五百二十七隋黄門侍郎栁旦墓誌大業六年十一月第五百二十八隋開府鄭渙墓誌大業六年十二月
  第五百二十九隋孔子廟碑仲孝俊文大業七年八月
  第五百三十隋屯衞大將軍姚辨墓誌虞世基撰歐陽詢正書大業七年十月
  第五百三十一隋尚書左僕射元長夀碑虞世基撰歐陽詢正書大業八年正月
  第五百三十二隋潞城縣令段君碑大業八年十二月
  第五百三十三隋髙陽郡隆聖道場碑虞世南撰并行書大業九年十二月
  第五百三十四隋平都治碑大業十一年八月
  第五百三十五隋大都督袁君碑大業十二年二月
  第五百三十六隋西林道場碑歐陽詢撰大業十三年四月
  第五百三十七隋大興國寺碑
  第五百三十八隋滏山石窟碑上
  第五百三十九隋滏山石窟碑下
  第五百四十隋上儀同楊縉墓誌許善心撰序虞世基銘
  第五百四十一隋虞世則造像記
  第五百四十二隋造等身像記以上六碑無年月或殘缺
  第五百四十三隋觀徳王楊雄碑唐初立
  第五百四十四唐太宗賜少林寺教書八分書無姓名髙祖武徳二年疑後人重書
  第五百四十五唐立陳平廟碑正書無書撰人姓名武徳四年
  第五百四十六唐司空竇抗墓誌歐陽詢撰并八分書武徳五年三月第五百四十七唐徳州長夀寺碑八分書無書撰人姓名武徳六年五月第五百四十八唐宗聖觀碑歐陽詢撰序并八分書陳叔達銘武徳七年大吕月第五百四十九後周黄羅刹碑虞世南撰正書無姓名武徳八年十月第五百五十隋桂州總管侯莫陳頴墓誌正書無姓名武徳八年十月
  第五百五十一唐劉亮墓誌正書無姓名武徳八年十二月
  第五百五十二唐孔子廟堂碑虞世南撰并正書武徳九年十二月第五百五十三唐鎮嶽靈仙寺碑薛收撰正書無姓名太宗貞觀元年第五百五十四唐鄭孝王亮墓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觀二年第五百五十五唐幽州昭仁寺碑朱子奢撰正書無姓名
  第五百五十六唐吕州普濟寺碑許敬宗撰正書無姓名
  第五百五十七唐等慈寺碑顔師古撰正書無姓名已上三碑據唐史貞觀三年
  第五百五十八唐正解寺碑李伯藥撰八分書無姓名貞觀四年正月第五百五十九唐杜如晦碑虞世南撰八分書無姓名貞觀四年
  第五百六十唐徐州都督房彦謙碑上李伯藥撰歐陽詢八分書貞觀五年正月
  第五百六十一唐房彦謙碑下
  第五百六十二唐房彦謙碑陰
  第五百六十三隋衞尉卿竇慶墓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觀五年七月第五百六十四唐大理卿郎頴碑李伯藥撰宋才正書貞觀五年十月第五百六十五唐尚書左丞郎茂碑李伯藥撰張師立正書貞觀五年十一月
  第五百六十六唐化度寺邕禪師塔銘李伯藥撰歐陽詢正書貞觀五年十一月
  第五百六十七唐九成宫醴泉銘魏徵撰歐陽詢正書貞觀六年四月第五百六十八唐王悦等造像碑正書無姓名貞觀六年五月第五百六十九唐黄君漢碑李伯藥撰正書無姓名貞觀六年
  第五百七十唐逸民裴髙士碑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觀八年正月第五百七十一唐丹州刺史張崇碑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觀八年十一月第五百七十二唐無量夀佛大像碑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觀十年三月第五百七十三唐昭陵刻石文太宗御製歐陽詢八分書貞觀十年第五百七十四唐昭陵六馬贊歐陽詢八分書殷仲容書降王名附第五百七十五唐宕渠令孟畧碑正書無書撰人姓名
  第五百七十六唐益州長史裴鏡民碑李伯藥撰殷令民正書貞觀十一年十月
  第五百七十七唐右僕射温彦博墓誌無撰人姓名世傳歐陽詢書貞觀十一年十月
  第五百七十八唐温彦博碑岑文本撰歐陽詢正書
  第五百七十九唐贈髙熲禮部尚書詔正書無姓名貞觀十一年十二月
  第五百八十唐太宗登逍遥樓詩長孫無忌楊師道行書貞觀十二年二月明皇八分書詩顔真卿正書王璵表附
  第五百八十一唐姜寳誼碑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觀十二年十月第五百八十二唐令孤文軌像銘薛純正書貞觀十四年六月第五百八十三唐河間元王碑岑文本撰于立政正書貞觀十四年第五百八十四唐𢎞濟寺碑李伯藥撰正書無姓名貞觀十四年七月第五百八十五唐李先生碑田世榮造劉君諤正書貞觀十五年五月第五百八十六唐三龕碑上岑文本撰褚遂良正書貞觀十五年十一月第五百八十七唐三龕碑下
  第五百八十八唐孟法師碑岑文本撰禇遂良正書貞觀十六年五月第五百八十九唐段志𤣥碑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觀十六年
  第五百九十唐魏鄭公碑太宗御製并行書貞觀十七年正月
  第五百九十一唐樂鄉縣令長孫逈墓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觀十七年九月
  第五百九十二唐神劔碑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觀十七年十月
  第五百九十三唐瑶臺寺碑許敬宗撰諸葛思禎正書貞觀十八年第五百九十四唐贈比干詔薛純陁八分書貞觀十九年二月
  第五百九十五唐獨孤使君碑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觀十九年八月第五百九十六唐帝京篇太宗御製褚遂良行書貞觀十九年八月
  第五百九十七唐秦州都督姜確碑于志寧撰僧智辨正書貞觀十九年十月
  第五百九十八唐晉祠銘太宗御製并行書貞觀二十年七月
  第五百九十九唐殷元嗣墓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觀二十一年六月第六百唐相州刺史侯莫陳肅碑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觀二十一年


  金石録卷三
<史部,目錄類,金石之屬,金石錄>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錄卷四      宋 趙明誠 撰目錄四 唐 偽周
  第六百一唐孔頴達碑于志寧撰正書無姓名貞觀二十二年
  第六百二唐長廣長公主墓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觀二十二年十一月第六百三唐太府卿李襲譽墓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觀二十三年三月第六百四唐晉州刺史裴府君碑上官儀撰正書姓名殘缺貞觀二十三年第六百五唐温泉銘太宗御製并行書
  第六百六周大宗伯唐瑾碑于志寧撰歐陽詢正書
  第六百七隋皇甫誕碑于志寧撰歐陽詢正書 碑在京兆府
  第六百八隋工部尚書段文振碑潘徽撰歐陽詢八分書以上四碑皆貞觀中立
  第六百九唐益州學館廟堂記撰人姓名殘缺顔有意正書髙宗永徽元年二月
  第六百十唐學館廟堂記碑陰
  第六百十一唐光祿大夫豆盧寛碑李義甫撰正書無姓名永徽元年六月
  第六百十二唐廮陶縣令李明府清徳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永徽元年
  第六百十三唐聞喜縣令江彦碑正書無書撰人姓名永徽二年十月第六百十四唐宜州别駕楊旻墓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永徽二年十二月
  第六百十五唐鄧慈碑正書無書撰人姓名永徽三年正月
  第六百十六唐房仁裕母李夫人碑八分書無書撰人姓名永徽三年二月
  第六百十七唐光化縣主墓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永徽三年三月第六百十八唐三藏聖教序太宗撰褚遂良正書永徽四年十月 在京兆府慈恩塔中
  第六百十九唐述三藏聖教序記髙宗撰褚遂良正書永徽四年十二月第六百二十唐定州刺史張萬福墓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永徽五年四月第六百二十一唐張令𨻳浮圖銘張士貴撰正書無姓名永徽五年十一月第六百二十二唐榖州刺史裴君清徳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永徽五年
  第六百二十三唐裴君清徳頌碑陰
  第六百二十四唐右衞將軍豆盧承基墓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永徽六年二月
  第六百二十五唐萬年宫銘髙宗撰并行書永徽六年五月 在鳳翔府麟遊縣第六百二十六唐萬年宫碑陰題名長孫無忌以下自書
  第六百二十七唐薛收碑于志寧撰正書無姓名永徽六年八月
  第六百二十八唐潤州刺史竇志寂墓誌八分書無書撰人姓名顯慶元年三月
  第六百二十九唐中書令崔敦禮碑于志寧撰正書無姓名顯慶元年十月
  第六百三十唐贈左僕射楊達碑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顯慶元年第六百三十一唐三藏聖教序并記太宗髙宗撰王行滿正書顯慶二年十二月
  第六百三十二唐散騎常侍張後𦙍碑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顯慶三年三月
  第六百三十三唐乞伏士幹墓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顯慶三年五月第六百三十四唐李靖碑上許敬宗撰王知敬正書顯慶三年五月第六百三十五唐李靖碑下
  第六百三十六唐辨法師碑李儼撰薛純陁正書顯慶三年八月
  第六百三十七隋辛紊墓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顯慶三年十二月第六百三十八唐尉遲敬徳碑上許敬宗撰正書無姓名顯慶四年三月第六百三十九唐尉遲敬徳碑下
  第六百四十唐紀公碑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顯慶四年三月
  第六百四十一唐辨英法師碑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顯慶四年六月第六百四十二唐紀功碑上髙宗撰并行書飛白題額顯慶四年八月第六百四十三唐紀功碑下
  第六百四十四唐蘭陵長公主碑李義甫撰正書無姓名顯慶四年十月第六百四十五唐涼國太夫人郁久閭氏碑許敬宗撰殷仲容八分書顯慶四年十月
  第六百四十六唐李汪墓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龍朔元年十一月第六百四十七唐修正寺舍利塔碑楊武英撰張延夀正書龍朔二年六月
  第六百四十八唐齊興寺碑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龍朔二年六月
  第六百四十九唐改造彌勒閣碑行書無書撰人姓名龍朔三年正月第六百五十唐歧州法門寺舍利塔銘賀蘭敏之撰并行書龍朔三年二月
  第六百五十一唐三藏聖教序并記太宗髙宗撰禇遂良正書龍朔三年六月同州重立
  第六百五十二唐道因法師碑李儼撰歐陽通正書龍朔三年十月第六百五十三唐雲麾將軍燕巒碑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麟徳元年正月第六百五十四唐乙速孤晟碑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麟徳元年二月第六百五十五唐清河公主碑李儼撰暢整正書麟徳元年十月第六百五十六唐孫仁師百濟班師碑馬大斌撰正書無姓名麟徳元年
  第六百五十七後魏郢州刺史劉賔碑八分書無書撰人姓名麟徳二年四月其孫立
  第六百五十八唐益州都督程知節碑許敬宗撰暢整正書麟徳二年十月
  第六百五十九唐趙𢎞智碑額殷仲容正書并篆
  第六百六十唐趙𢎞智碑于志寧撰殷仲容正書麟徳二年
  第六百六十一唐蘭長史碑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麟徳二年
  第六百六十二唐登封紀號文一髙宗撰并行書飛白書額乾封元年二月第六百六十三唐登封紀號文二
  第六百六十四唐登封紀號文三
  第六百六十五唐登封紀號文四
  第六百六十六唐登封紀號文五
  第六百六十七唐登封紀號碑側正書 在太山頂
  第六百六十八唐小字登封紀號文一髙宗撰并行書飛白書額第六百六十九唐小字登封紀號文二
  第六百七十唐小字登封紀號文三小字 在太山下
  第六百七十一唐登封碑陰一
  第六百七十二唐登封碑陰二
  第六百七十三唐登封碑陰三
  第六百七十四唐老子册文行書無姓名乾封元年三月
  第六百七十五唐舒州刺史楊承仙碑張昌齡撰正書無姓名乾封元年五月
  第六百七十六唐蒲州刺史李公徳政碑正書無書撰人姓名乾封元年九月
  第六百七十七唐司元太常伯竇徳𤣥碑李儼撰姪節正書乾封元年十一月
  第六百七十八唐于志寧碑令狐徳棻撰子立政正書乾封元年十一月第六百七十九唐紀國先妃陸氏碑正書無書撰人姓名乾封元年十二月
  第六百八十唐孔宣尼碑上崔行功撰孫希範八分書乾封元年
  第六百八十一唐孔宣尼碑下
  第六百八十二唐鄭國夫人武氏碑上李安期撰殷仲容八分書乾封二年二月
  第六百八十三唐鄭國夫人武氏碑下
  第六百八十四唐滁州刺史劉君碑李儼撰顔有意正書乾封二年二月第六百八十五唐𢎞文館學士顧君墓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乾封二年三月
  第六百八十六唐法師王先生碑于敬之撰王𤣥宗書乾封二年十一月第六百八十七唐相州刺史許圉師徳政碑正書無書撰人姓名乾封二年
  第六百八十八唐寳義寺碑正書書撰人姓名殘缺乾封三年正月第六百八十九唐杜延基造心經蘇休奕正書總章元年六月第六百九十唐曹王府典軍劉公碑趙務𤣥撰正書無姓名總章二年二月
  第六百九十一唐齊州刺史薛寳積清徳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總章二年八月
  第六百九十二唐大興善寺舍利塔銘李儼撰殷仲容八分書總章二年
  第六百九十三唐厯城令劉文恪清徳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總章二年
  第六百九十四唐武師模碑崔松客撰正書姓名殘缺總章三年正月第六百九十五唐尉遲寳琳碑許敬宗撰王知敬正書咸亨元年正月第六百九十六唐淄川公李孝同碑撰人姓名殘缺諸葛思禎正書咸亨元年五月
  第六百九十七唐碧落碑篆書無書撰人姓名咸亨元年
  第六百九十八唐三藏聖教序并述聖記太宗髙宗撰沙門懐仁集主書咸亨三年十二月
  第六百九十九唐張士相墓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咸亨四年二月第七百唐興昔亡單于阿史那彌射碑正書無書撰人姓名咸亨四年二月
  第七百一唐幽州都督盧承慶碑八分書 書撰人姓名咸亨 年五月第七百二唐金剛經正書無書人姓名咸亨四年七月
  第七百三唐太常卿裴君妻韋氏墓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咸亨四年七月
  第七百四唐瑞氣觀天尊像碑何彦先撰正書無姓名咸亨四年九月第七百五唐戎州刺史董寳亮碑李儼撰張遂隆八分書咸亨四年十月第七百六唐臨汾縣令于府君徳政碑謝祐撰栁洋正書咸亨四年十二月
  第七百七唐智乗寺禪院碑阮立徳撰季承福正書咸亨四年
  第七百八唐馬周碑殷仲容八分書許敬宗撰上元元年十月
  第七百九唐越州長史李基碑張太素撰行書無姓名上元二年九月第七百十唐阿史那忠碑正書無書撰人姓名上元二年十二月
  第七百十一唐尹府君碑正書無書撰人姓名上元二年十二月
  第七百十二唐李徳攜造像碑正書無書撰人姓名上元二年
  第七百十三唐平原寺舍利塔銘撰人名缺僧仁基正書上元三年二月第七百十四唐明徵君碑髙宗撰髙正臣行書王知敬篆上元三年四月第七百十五唐任丘縣令王君碑崔融撰八分書無姓名儀鳳元年第七百十六唐黎尊師碑盧子昇字照鄰撰王大義行書儀鳳二年正月第七百十七唐李勣碑上髙宗撰并行書儀鳳二年十月
  第七百十八唐李勣碑下
  第七百十九唐金剛經上正書無姓名儀鳳三年四月
  第七百二十唐金剛經下
  第七百二十一唐觀音十大願品經同上
  第七百二十二唐大興國寺舍利塔碑越王貞撰集王書儀鳳四年二月
  第七百二十三唐國子司業于立政碑撰人姓名殘缺陳遺玉八分書調露元年十二月
  第七百二十四唐葛仙公碑梁陶𢎞景撰陳昇正書調露二年正月第七百二十五唐恆嶽嶺路銘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調露二年二月第七百二十六唐任城令元明府清徳頌八分書無書撰人姓名調露二年十二月
  第七百二十七唐善化府折衝張君墓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永隆二年二月
  第七百二十八唐陽翟侯夫人陸氏墓誌周思茂撰正書無姓名開耀二年正月
  第七百二十九唐開業寺李公碑上李尚一撰蘇文舉正書開耀二年二月
  第七百三十唐開業寺李公碑下
  第七百三十一唐無量夀佛像碑上張昌齡撰呉知禮八分書永淳元年四月
  第七百三十二唐無量夀佛像碑下
  第七百三十三唐少姨廟碑楊烱撰沮渠智烈書永淳元年十二月第七百三十四唐啓母廟碑崔融撰沮渠智烈書永淳二年正月
  第七百三十五唐劉黑仁等造徘徊碑行書無書撰人姓名永淳二年七月
  第七百三十六唐天后發願文王知敬正書永淳二年九月
  第七百三十七唐天后少林寺碑同上
  第七百三十八唐司馬山彌勒石像碑篆書無書撰人姓名永淳二年第七百三十九唐恆州刺史陶雲徳政碑張義咸撰行書無姓名永淳三年
  第七百四十唐道藏經序髙宗則天撰王懸河行書𢎞道元年十二月第七百四十一唐追尊𤣥元皇帝詔王懸河行書𢎞道元年十二月第七百四十二唐房𤣥齡碑撰人姓名殘缺褚遂良正書
  第七百四十三唐髙士亷塋兆記許敬宗撰趙模正書
  第七百四十四唐禇亮碑八分書無書撰人姓名
  第七百四十五唐洛州刺史賈公清徳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上四碑皆髙宗時立年月殘缺
  第七百四十六唐歐陽詢妻徐夫人墓誌鄧𤣥廷撰子通正書武后文明元年三月
  第七百四十七唐述聖紀上武后撰中宗正書文明元年八月
  第七百四十八唐述聖紀中
  第七百四十九唐述聖紀下
  第七百五十唐武强縣令梁君徳政碑撰人名缺劉𤣥明正書垂拱元年四月
  第七百五十一唐姜嫄神泉詩序韋元旦撰篆書無姓名垂拱元年四月第七百五十二唐八都壇神君寳錄正書無書撰人姓名垂拱元年十月第七百五十三唐襄州刺史封公碑撰人姓名殘缺宋之愻正書垂拱元年十月
  第七百五十四唐奉先觀老君像碑李審幾撰沮渠智烈書垂拱元年第七百五十五唐襄州孔子廟堂碑于敬之撰正書無姓名垂拱元年第七百五十六唐㑹真法師紀徳碑馮内直撰正書無姓名垂拱二年二月
  第七百五十七唐中山法果寺碑上姚璹撰鞠處信正書垂拱二年四月第七百五十八唐法果寺碑下
  第七百五十九唐鞠君碑正書無書撰人姓名垂拱六年十一月
  第七百六十唐奉禮郎岑子輿墓誌弟羲撰正書無姓名垂拱三年十月第七百六十一唐舍利塔銘陳思順造正書無姓名垂拱四年二月第七百六十二唐建興寺彌勒像碑薛寳積撰行書無姓名垂拱四年五月
  第七百六十三唐介休令張君清徳碑李愿撰李敬八分書永昌元年九月
  第七百六十四周卭州刺史狄知愻碑書撰人姓名殘缺載初元年正月
  第七百六十五周乙速孤府君碑苖仲容撰釋行滿書載初元年第七百六十六周贈箕州刺史成公碑楊烱撰正書無姓名天授二年二月
  第七百六十七周祭𤣥元皇帝碑行書無姓名天授二年二月第七百六十八周化善寺石井碑劉翊行書天授二年十月
  第七百六十九周冠軍大將軍楊公碑蘇味道撰姪楚材正書長夀元年
  第七百七十周王仁恭祭嶽頌嚴浚撰序邢令均頌杜行均八分書長夀二年正月
  第七百七十一周宻州司馬康遂誠墓誌行書無書撰人姓名第七百七十二周醴泉縣令張仁藴徳政碑齊處仲撰顔真卿正書長夀二年四月
  第七百七十三周冬官尚書李冲𤣥墓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證聖元年十月
  第七百七十四周大徳昉法師塔銘武三思撰正書無姓名證聖元年五月
  第七百七十五周少林勑書八分書無姓名天册萬歳二年十二月第七百七十六周昇中述志碑一武后撰相王旦正書萬嵗登封元年二月第七百七十七周昇中述志碑二
  第七百七十八周昇中述志碑三
  第七百七十九周昇中述志碑四
  第七百八十周昇中述志碑五
  第七百八十一周封中嶽碑上李嶠撰相王旦正書萬嵗登封元年二月第七百八十二周封中嶽碑中
  第七百八十三周封中嶽碑下
  第七百八十四周襄州静真觀碑何彦先撰正書無姓名萬嵗登封元年二月
  第七百八十五周封祀壇碑上武三思撰薛曜正書萬嵗登封元年十二月第七百八十六周封祀壇碑下
  第七百八十七周封中嶽碑上書撰人姓名殘缺類薛稷正書萬嵗登封元年十二月
  第七百八十八周封中嶽碑下
  第七百八十九周南宫昌墓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萬嵗通天元年第七百九十周杳㝠君銘正書無書撰人姓名神功元年十月
  第七百九十一周龎君碑行書無書撰人姓名神功元年十月
  第七百九十二周長安主簿龎君碑與前碑同
  第七百九十三周渭南令李君清徳碑馬吉甫撰正書無姓名聖厯元年十月
  第七百九十四周中嶽潘尊師碑王適撰八分書無姓名聖厯二年三月第七百九十五周昇仙太子碑上武后撰并行書聖厯二年六月第七百九十六周昇仙太子碑下碑陰薛稷書附
  第七百九十七周䕶軍王君碑行書無書撰人姓名聖厯二年六月第七百九十八周永和故寺碑僧仲英撰正書人名殘缺聖厯二年七月第七百九十九周栢仁令鄭君紀徳碑李羲仲撰正書無姓名聖厯三年十一月
  第八百周濮陽縣丈八像碑行書無書撰人姓名聖厯三年七月





  金石錄卷四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錄卷五      宋 趙明誠 撰目錄五 偽周 唐
  第八百一周明堂令于大猷碑正書書撰人姓名殘缺聖厯三年十一月第八百二周洛陽縣令鄭敞碑薛稷撰并正書久視元年六月
  第八百三周舍利寳函記篆書無姓名久視元年七月
  第八百四周流杯亭侍宴詩序李嶠撰殷仲容正書久視元年九月第八百五周流杯亭碑陰陸長源撰八分書無姓名貞元五年立附
  第八百六周濮州長史蕭府君碑員半千撰次子令臣正書大足元年四月第八百七周許由廟碑則天撰相王旦正書大足元年五月
  第八百八周懐州大雲寺碑上賈膺福撰并八分書大足元年五月第八百九周大雲寺碑下
  第八百十周大雲寺碑陰蕭懐素正書長安二年立附
  第八百十一周福昌縣令張君清徳頌薛稷撰并正書大足元年九月第八百十二周閔居士夫人塔銘正書無書撰人姓名大足元年十月第八百十三周静法師方墳碑張嘉貞撰鍾紹京正書長安元年十二月第八百十四周武士彠碑一李嶠撰相王旦正書長安元年十二月第八百十五周武士彠碑二
  第八百十六周武士彠碑三
  第八百十七周武士彠碑四
  第八百十八周武士彠碑五
  第八百十九周孝明皇后碑一武三思撰相王旦正書長安二年六月第八百二十周孝明皇后碑二
  第八百二十一周孝明皇后碑三
  第八百二十二周孝明皇后碑四
  第八百二十三周孝明皇后碑五
  第八百二十四周紀信碑盧藏用撰并八分書長安二年七月
  第八百二十五周紀信碑陰
  第八百二十六周司刑寺大腳跡敕正書無姓名長安二年七月第八百二十七周栖巖寺詩髙宗則天撰韓懐信正書長安二年
  第八百二十八周稷山縣梁君孝義碑李泰授文八分書無姓名長安二年正月
  第八百二十九周都官郎中孔昌㝢碑盧藏用撰并八分書長安三年二月第八百三十周晉州長史韋公碑楊炯撰孫希弼八分書長安三年四月第八百三十一周司刑寺佛蹟碑前碑閻朝𨼆撰范元悊正書後碑范元悊撰吴守劼八分書長安三年七月
  第八百三十二周宼法司道徳銘王道珪撰段元述正書長安三年十月第八百三十三周崔敬嗣墓誌行書無書撰人姓名長安三年十月第八百三十四周思簡律師塔銘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長安四年三月第八百三十五周幸閒居寺詩髙宗睿宗太平公主詩八分書無姓名武后詩自草書長安四年四月
  第八百三十六周東鎮沂山碑房晉撰韓景陽八分書長安四年五月第八百三十七周石柱銘裴談撰八分書無姓名
  第八百三十八周幽林思韓覃撰正書無姓名
  第八百三十九周整法師龍門石龕像碑僧波崙撰袁元悊正書第八百四十周游仙篇武后撰薛曜正書
  第八百四十一周信行禪師碑一越王貞撰張廷珪八分書
  第八百四十二周信行禪師碑二
  第八百四十三周信行禪師碑三
  第八百四十四周信行禪師碑四
  第八百四十五周信行禪師碑五
  第八百四十六周信行禪師碑六
  第八百四十七周宴石淙序上張易之撰薛曜正書
  第八百四十八周宴石淙序下
  第八百四十九周石淙詩上諸公撰薛曜正書
  第八百五十周石淙詩下
  第八百五十一周堯廟碑盧永慶撰劉濟物正書
  第八百五十二周光武皇帝碑正書無書撰人姓名上九碑皆武后時立無年月或殘缺
  第八百五十三唐澠池縣宗人為髙宗造像碑邵炅撰正書無姓名中宗神龍元年五月
  第八百五十四唐福先寺浮圖碑上武后撰武三思正書神龍元年七月第八百五十五唐福先寺浮圖碑下
  第八百五十六唐龍興聖教序上中宗撰相王旦正書神龍元年九月第八百五十七唐龍興聖教序下
  第八百五十八唐祝府君碑子欽明撰正書姓名殘缺神龍元年九月第八百五十九唐益州學館廟堂記史夀缺正書神龍元年第八百六十唐學館廟堂碑陰
  第八百六十一唐贈秦州都督唐宗碑岑羲撰族孫從心正書神龍二年第八百六十二唐懐寧縣令慕容府君碑徐堅撰正書無姓名神龍二年二月
  第八百六十三唐沙州司馬楊榮碑元伯儀撰韋同八分書神龍二年三月第八百六十四唐衞州司馬楊恪碑張東之撰八分書姓名殘缺神龍二年三月
  第八百六十五唐工部尚書姚璹碑正書書撰人姓名殘缺神龍二年四月第八百六十六唐信行禪師碑上越王貞撰薛稷正書神龍二年八月第八百六十七唐信行禪師碑下并碑隂在長安縣西北八里第八百六十八後周并州總管宇文舉碑盧忠道撰楊畧正書神龍二年十月立
  第八百六十九唐魏叔瑜夫人王氏墓誌無撰人姓名子華正書神龍二年十一月
  第八百七十唐崔仁縱碑正書無書撰人姓名神龍二年
  第八百七十一唐王仲詳等造像碑正書無書撰人姓名神龍三年正月第八百七十二唐兵部侍郎崔兢墓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神龍三年五月
  第八百七十三唐中興聖教序碑中宗撰唐奉一八分書神龍三年五月第八百七十四唐中興聖教序碑側在濟南長清縣界西禪寺第八百七十五唐葉縣令宋君遺愛頌呉師道撰正書無姓名神龍三年五月
  第八百七十六唐句容令岑公徳政碑張景毓撰釋翹徵正書景龍二年二月
  第八百七十七唐徐有功碑徐彦伯撰正書姓名殘缺景龍二年四月第八百七十八唐孔子贊撰人姓名殘缺武盡禮正書
  第八百七十九唐太子中舍人楊承源碑王獻忠撰集王羲之歐陽詢褚遂良等真行書上二碑皆景龍二年
  第八百八十唐洛陽尉馬克忠碑張説撰盧藏用八分書景龍三年三月第八百八十一唐國子祭酒武承規墓誌蘇頲撰顔叔堅正書景龍三年八月
  第八百八十二唐騎都尉劉君墓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景龍三年十月第八百八十三唐寧照寺鐘銘武承泰撰武盡禮正書景龍三年 碑在懐州第八百八十四唐杭州龍興寺碑盧季珣撰李涉八分書景龍四年四月第八百八十五唐龍興寺碑張説撰盧藏用八分書景龍四年五月第八百八十六唐白鶴觀碑八分書無書撰人姓名中宗時立無年月第八百八十七唐天竺寺碑蘇頲撰蘇詵八分書睿宗景雲元年十月第八百八十八唐蘇瓌碑盧藏用撰并八分書景雲元年十一月
  第八百八十九唐王陰二真君碑薛鏡一撰正書無姓名景雲二年正月第八百九十唐王陰二真君碑李虎之撰施楚玉正書景雲二年正月第八百九十一唐左僕射劉延景碑徐彦伯撰張庭珪八分書景雲二年二月
  第八百九十二唐勝業寺雙彌勒像碑褚慶文撰趙冬曦正書景雲二年二月
  第八百九十三唐修封禪壇記賈膺福撰并正書景雲二年八月第八百九十四唐景龍觀鍾銘睿宗撰正書無姓名景雲二年九月第八百九十五唐并州長史崔敬嗣碑胡皓撰郭謙光八分書景雲二年九月
  第八百九十六唐王思泰碑李振撰并正書景雲二年
  第八百九十七唐大雲寺石燈臺頌景初陽撰殷子陽八分書景雲二年第八百九十八唐王美暢碑薛稷撰并正書景雲二年
  第八百九十九唐洛州長史盧公善政頌撰人姓名殘缺蘇説八分書景雲二年
  第九百唐𤣥通居士張萬迥墓誌崔湜撰正書無姓名太極元年十二月第九百一唐同州河瀆紀瑞頌崔禹錫撰王崇敬八分書先天元年第九百二唐司農卿盧萬石碑李義撰八分書無姓名先天元年十月第九百三唐楊乾緒碑褚琇撰權瓌八分書先天元年十一月
  第九百四唐荆王神祠記正書無書撰人姓名先天二年三月
  第九百五唐
  第九百六唐元公浮圖祠堂頌八分書無書撰人姓名先天二年八月第九百七唐遵善寺大像碑羅邈撰行書無姓名明皇開元元年五月第九百八唐贈右僕射王泊碑盧藏用撰甘獻誠八分書開元二年二月第九百九唐安樂府典軍田孝𦙍碑王澂撰正書無姓名開元二年閠二月
  第九百十唐南亭記王翼撰八分書無姓名開元二年三月
  第九百十一唐辨機法師塔銘趙冬㬢撰正書無姓名開元二年九月第九百十二唐韋公夫人王氏墓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開元二年十一月
  第九百十三唐尹孝子妻韋夫人墓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開元二年十一月
  第九百十四唐襄州遍學寺碑韋承慶撰鍾紹京行書開元二年第九百十五唐少林寺戒壇銘三藏法師義浄撰張傑八分書開元三年正月第九百十六唐睦州龍興寺碑唐希銑撰徐嶠之正書開元三年二月第九百十七唐嶲州都督姚懿碑胡皓撰徐嶠之正書開元三年七月第九百十八唐杭州刺史裴惓碑族子子餘撰孫令闕行書盧曉八分題額開元三年九月
  第九百十九唐汾陰后土祠銘胡愔撰并八分書開元四年八月第九百二十唐建福寺三門碑盧藏用撰集王右軍行書開元五年五月第九百二十一唐有道先生葉公碑開元五年三月李邕撰并行書 碑在開封府
  第九百二十二唐杯渡師墓石柱頌盧若虚撰盧重𤣥八分書開元五年四月
  第九百二十三唐光祿少卿姚彝碑撰人姓名殘缺徐嶠之正書開元五年四月
  第九百二十四唐贈歙州刺史葉慧明碑韓擇木撰并八分書開元五年七月
  第九百二十五唐盧懐慎碑蘇頲撰明皇八分書開元五年
  第九百二十六唐陳延喜妻穆氏墓誌齊望之撰蕭元皎正書開元六年正月
  第九百二十七唐琅邪王冲墓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開元六年正月第九百二十八唐懐素律師碑崔融撰僧行敦集王書開元六年二月 在京兆府
  第九百二十九唐楊元琰碑崔沔撰梁昇卿八分書開元六年四月第九百三十唐豫州刺史魏叔瑜碑張説撰子華正書開元六年五月第九百三十一唐鄭國夫人鄭氏碑崔日用撰徐嶠之正書開元六年十月第九百三十二唐太子少傅竇希瑊碑李湛然撰魏華正書開元六年十月
  第九百三十三唐蘇氏造觀音像碑李畬撰劉昇八分書開元六年十月第九百三十四唐中嶽韓先生碑崔友本撰司馬絢八分書開元六年十月第九百三十五唐鬱林觀東嵓壁記上崔逸文八分書無姓名開元七年正月
  第九百三十六唐東嵓壁記中
  第九百三十七唐東嵓壁記下
  第九百三十八唐永豐陂堰頌徐嶠之撰并八分書開元七年五月第九百三十九唐善達法師碑郭庭晦撰正書無姓名開元七年五月第九百四十唐于知微碑姚崇撰正書無姓名開元七年六月
  第九百四十一唐益州府學孔子廟堂碑周顥撰正書姓名殘缺開元七年七月
  第九百四十二唐造文翁髙朕像記周顥撰胡履虚八分書第九百四十三唐徐州刺史蘇詵碑裴耀卿撰劉升八分書開元七年八月
  第九百四十四唐孔子廟碑上李邕撰張廷珪八分書開元七年十月第九百四十五唐孔子廟碑下
  第九百四十六唐𤣥元觀尹尊師碑裴子餘撰郭謙光八分書開元八年四月
  第九百四十七唐李思訓碑上李邕撰并行書開元六年八月
  第九百四十八唐李思訓碑下
  第九百四十九唐嘉禾寺禪院碑徐楚璧撰姚思義八分書開元八年八月第九百五十唐髙士楊府君墓誌行書無書撰人姓名開元八年九月第九百五十一唐懐州刺史陶大舉碑姚崇撰徐嶠之正書開元八年第九百五十二唐北嶽府君碑韋虚心撰陳懐志行書開元九年三月第九百五十三唐河侯新祠頌秦崇撰王晏行書開元九年四月第九百五十四唐侍御史王瑜墓誌八分書無書撰人姓名開元九年十月
  第九百五十五唐遂城令康府君碑沈淮南撰徐浩正書開元九年十月第九百五十六唐兖州刺史韋府君遺愛頌狄光嗣撰張廷珪正書開元十年十一月
  第九百五十七唐萬回法師碑徐堅撰行書無姓名開元十年閠五月第九百五十八唐郭知運碑蘇頲撰魏華正書開元十年七月
  第九百五十九唐右庶子于府君碑姪儒卿撰沙門重閏八分書開元十年七月
  第九百六十唐莱州刺史于府君碑撰人姓名缺沙門重閏八分書開元十年七月
  第九百六十一唐狄梁公生祠記李邕撰張廷珪八分書開元十年十一月第九百六十二唐呉季子廟碑八分書書撰人姓名殘缺開元十年第九百六十三唐上黨宫述聖頌張説撰裴漼正書開元十一年正月第九百六十四唐述聖宫碑陰上蕭誠行書
  第九百六十五唐述聖宫碑陰下
  第九百六十六唐髙行先生徐公碑姚奕撰序賀知章銘徐嶠之正書開元十一年四月
  第九百六十七唐大雲寺禪院碑李邕撰并行書開元十一年四月第九百六十八唐郭知運後碑張説撰梁昇卿八分書開元十一年五月第九百六十九唐香嚴寺碑康希銑撰徐嶠之正書開元十一年六月第九百七十唐莎羅樹碑李邕撰并行書開元十一年十月
  第九百七十一唐張松質與李邕書
  第九百七十二唐老子孔子顔子贊睿宗撰李邕行書開元十一年十二

  第九百七十三唐六公詠李邕撰胡履虚八分書開元十一年
  第九百七十四唐御史臺精舍碑崔湜撰梁昇卿八分書開元十一年第九百七十五唐御史臺精舍碑陰題名
  第九百七十六唐普寂禪師碑盧鴻撰并八分書開元十二年正月第九百七十七唐神泉寺石經西塔銘唐昭明撰田吕正書開元十二年正月
  第九百七十八唐静泰法師碑吕向撰劉懐信正書開元十二年八月第九百七十九唐涼國長公主碑上蘇頲撰明皇八分書開元十二年八月
  第九百八十唐凉國長公主碑下
  第九百八十一唐寳相寺釋迦像碑陳子傑撰陳思光正書開元十二年第九百八十二唐真定令栁公紀徳碑裴杭撰并八分書開元十二年第九百八十三唐鄭司農碑史承節撰雙思貞行書開元十三年正月第九百八十四唐乙速孤行儼碑劉憲撰白羲晊八分書開元十三年二月第九百八十五唐李公元始天尊像碑鄒瓘撰甘遺榮八分書開元十三年二月
  第九百八十六唐文蕩律師碑盧渙撰魏栖梧正書開元十三年十月第九百八十七唐明皇行次成臯詩艾敘行書開元十三年十月第九百八十八唐興州司馬王公碑郭子晉撰趙崇徳行書開元十三年十月
  第九百八十九唐索法師清徳碑馬克麾撰范希璧行書開元十四年三月第九百九十唐西嶽大洞張尊師碑王延齡撰李慈正書開元十四年四月
  第九百九十一唐紀太山銘一明皇撰并八分書開元十四年九月第九百九十二唐紀太山銘二
  第九百九十三唐紀太山銘三
  第九百九十四唐紀太山銘四
  第九百九十五唐紀太山銘五
  第九百九十六唐紀太山銘六
  第九百九十七唐紀太山銘七
  第九百九十八唐紀太山銘八
  第九百九十九唐紀太山銘九
  第一千唐紀太山銘十








  金石錄卷五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錄卷六      宋 趙明誠 撰目錄六 
  第一千一唐太山碑側題名上
  第一千二唐太山碑側題名中
  第一千三唐太山碑側題名下
  第一千四唐封禪壇殘碑陸堅八分書
  第一千五唐崔慧爽傳薛僅撰行書無姓名開元十四年二月
  第一千六唐造太山御碑記孫文慶撰正書無姓名開元十四年十一月第一千七唐造太山御碑陰
  第一千八唐彭思義建父至徳碑行書無姓名開元十四年
  第一千九唐合州刺史上官濟墓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開元十五年正月
  第一千十唐重開梁公堰碑趙居貞撰王象正書開元十五年二月第一千十一唐濟源令蕭公墓誌權澂撰正書無姓名開元十五年二月第一千十二唐衞尉正卿泉君碑長子𨼆奉撰敘仲子伯逸正書蘇晉撰銘彭杲正書開元十五年三月
  第一千十三唐房山湯記張嘉貞撰行書無姓名開元十五年四月
  第一千十四唐北嶽碑上張嘉貞撰并行書開元十五年八月
  第一千十五唐北嶽碑下
  第一千十六唐左驍衞大將軍趙元禮碑上潘肅撰陸堅八分書開元十五年閏九月
  第一千十七唐趙元禮碑下
  第一千十八唐施石臺銘趙僎撰并行書
  第一千十九唐梁思楚碑郭翥撰衞秀集王書上兩碑皆開元十五年第一千二十唐下博令許君徳政碑王懐恵撰馬靈仙正書開元十六年正月
  第一千二十一唐盧舍那珉像碑上趙僎撰蔡有鄰八分書開元十六年二月
  第一千二十二唐盧舍那珉像碑下
  第一千二十三唐武臨令慕容公徳政碑正書書撰人姓名殘缺開元十六年四月
  第一千二十四唐王方翼碑張説撰陸堅八分書開元十六年十月第一千二十五唐薛王府典軍李無慮墓誌賈彦璿撰正書無姓名開元十七年正月
  第一千二十六唐堂陽令元府君徳政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開元十七年四月
  第一千二十七唐佛䭾禪師碑李訥撰張廷珪八分書開元十七年七月第一千二十八唐佛䭾禪師塔碑後序李湜撰明乾節行書十八年五月建附
  第一千二十九唐養病坊碑邵閏之撰韋季莊行書開元十七年七月第一千三十唐養病坊𢽟
  第一千三十一唐龍角山紀聖銘明皇撰并八分書開元十七年九月第一千三十二唐龍角山紀聖碑隂
  第一千三十三唐大雲寺丈八佛像碑段履氷撰行書無姓名開元十七年九月
  第一千三十四唐張嘉貞碑王丘撰陸堅八分書開元十七年十一月第一千三十五唐太武皇帝駐馬碑{{{1}}}
  第一千三十六唐龍興觀碑李邕撰行書無姓名類邕書上二碑皆開元十七年第一千三十七唐游擊將軍薛侯碑趙含章撰并行書開元十八年正月第一千三十八唐老子廟詩于儒卿房自謙撰自謙正書開元十八年三月第一千三十九唐東夏師資正傳僧慧超述李巖正書開元十八年四月第一千四十唐平南蠻碑蕭晉用撰序蔡希周詞韋悟微正書開元十八年五月第一千四十一唐蕭灌碑張説撰梁升卿八分書開元十八年五月
  第一千四十二唐曇榮禪師碑崔禹撰蘇睍銘韋鑒八分書開元十八年八月第一千四十三唐麓山寺碑李邕撰并行書開元十八年九月
  第一千四十四唐冠軍大將軍臧懐亮碑李邕撰并行書開元十八年十月
  第一千四十五唐貞法師旌徳記八分書無書撰人姓名開元十八年十二月
  第一千四十六唐大忍寺門樓碑沙門釋某撰裴抗八分書上二碑皆開元十八年
  第一千四十七唐東方朔碑栁令譽撰行書無姓名開元十九年三月第一千四十八唐楊厯碑李邕撰序鍾紹京撰銘并行書開元十九年五月第一千四十九唐汝陽王長女墓誌寧王撰崔庭五行書開元十九年六月
  第一千五十唐東林寺碑李邕撰并行書開元十九年七月
  第一千五十一唐亳州刺史李行正碑崔圓月撰魏包八分書開元十九年九月
  第一千五十二唐立漢光武皇帝碑李雲撰盧規行書開元十九年十月第一千五十三唐膠水令徐公徳政頌封利建撰序杜暐銘正書姓名殘缺開元十九年十月
  第一千五十四唐北嶽真君碑房鳳文八分書開元二十年正月第一千五十五唐青城山丈人祠廟碑徐大亨撰甘遺榮八分書開元二十年正月
  第一千五十六唐使者徵祥記潘翽撰并正書開元二十年三月第一千五十七唐愛州刺史徐元貴碑鍾紹京撰并行書開元二十年五月
  第一千五十八唐阿彌陁佛讚殷彦方撰鍾紹京正書開元二十年五月第一千五十九唐南嶽真君碑趙頤貞撰蕭誠正書開元二十年十月第一千六十唐𤣥元皇帝廟額碑敬抱忠撰吕獻臣八分書開元二十年十月
  第一千六十一唐歙州刺史郭茂貞碑賀知章撰八分書姓名殘缺開元二十年十月
  第一千六十二唐源公石幢記上封利建撰賀遂回八分書開元二十一年第一千六十三唐源公石幢記下
  第一千六十四唐北嶽恆山碑上釋邈詞釋曠書開元二十一年八月第一千六十五唐北嶽恆山碑下
  第一千六十六唐后土神祠碑上明皇撰并八分書開元二十一年八月第一千六十七唐后土神祠碑中
  第一千六十八唐后土神祠碑下碑在河中府
  第一千六十九唐后土神祠碑陰上蕭嵩正書
  第一千七十唐后土神祠碑陰下
  第一千七十一唐京兆尹張公徳政碑孟匡朝撰史惟則八分書第一千七十二唐立梁宣帝明帝二陵碑上韓休撰行書姓名殘缺
  第一千七十三唐立梁宣帝明帝二陵碑下
  第一千七十四唐大忍寺門樓碑楊邈撰裴抗書上三碑並是開元二十一年
  第一千七十五唐孝義寺碑陳徐陵撰徐嶠之正書開元二十二年正月第一千七十六唐孝義寺碑陰記徐嶠之撰并正書
  第一千七十七唐景陽井銘一八分書一正書撰人姓名殘缺開元二十一年三月
  第一千七十八唐光武即位壇碑王預撰行書開元二十二年四月第一千七十九唐老子廟碑崔季友撰鄭鉉正書開元二十二年四年第一千八十唐老子聖母碑李昇卿撰吕獻誠八分書開元二十二年九月第一千八十一唐代國長公主碑鄭萬鈞撰并行書開元二十二年十二月第一千八十二唐涇州刺史牛意碑張九齡撰八分書姓名殘缺開元二十二年
  第一千八十三唐贈太子詹事王同晊碑孫逖撰史惟則八分書開元二十三年正月
  第一千八十四唐趙冬曦祭堯廟文八分書開元二十三年二月第一千八十五唐趙冬曦祭仲山父文同上
  第一千八十六唐珪禪師碑宋儋撰并行書開元二十三年四月
  第一千八十七唐同州刺史解琬碑蘇頲撰梁昇卿八分書開元二十二年五月
  第一千八十八唐五羖大夫碣銘撰人姓名殘缺鄭璉正書開元二十三年六月
  第一千八十九唐謁郭巨祠堂記楊傑撰李臯八分書開元二十三年七月王緒祭文附
  第一千九十唐相州刺史侯莫陳涉墓誌鄭同昇撰盧自勸正書開元二十三年十一月
  第一千九十一唐秦望山法華寺碑李邕撰并行書開元二十二年十二月
  第一千九十二唐華州刺史楊公遺愛頌王暐撰史惟則八分書開元二十三年
  第一千九十三唐楊公遺愛碑陰記史惟則八分書
  第一千九十四唐長豐縣興城碑上沙門邈文八分書無姓名開元二十二年十二月
  第一千九十五唐長豐縣興城碑下
  第一千九十六唐贈兖州都督裴守真碑崔沔撰梁昇卿八分書開元二十四年二月
  第一千九十七唐令長新戒一氾水正書
  第一千九十八唐令長新戒二房子縣正書
  第一千九十九唐令長新戒三八分書
  第一千一百唐光祿少卿鄭曾碑梁昇卿撰并八分書開元二十四年五月第一千一百一唐御注道徳經一明皇注并御書諸王書額開元二十四年八月懐州本
  第一千一百二唐御注道徳經二
  第一千一百三唐御注道徳經三
  第一千一百四唐御注道徳經四
  第一千一百五唐御注道徳經五
  第一千一百六唐御注道徳經六
  第一千一百七唐御注道徳經七
  第一千一百八唐御注道徳經八
  第一千一百九唐御注道徳經九
  第一千一百十唐御注道徳經十
  第一千一百十一唐元氏令龎公清徳頌邵混之撰蔡有鄰八分書開元二十四年八月
  第一千一百十二唐大智禪師碑嚴復撰史惟則八分書開元二十四年九月
  第一千一百十三唐大智禪師碑陰記楊伯成撰史惟則八分書二十九年立附
  第一千一百十四唐盧奐㕔事讚明皇撰并行書開元二十四年十月第一千一百十五唐盧奐謝表并批詔表正書無姓名詔行書第一千一百十六唐潁王府司馬蕭擢墓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開元二十四年十月
  第一千一百十七唐館陶令徐君遺愛頌張孚撰宋瑗八分書開元二十四年十月
  第一千一百十八唐普照王寺碑李邕撰并行書開元二十四年二月咸通中重刻
  第一千一百十九唐崔禹傳權倕撰黨撫八分書開元二十五年第一千一百二十唐扶陽郡太君韋夫人碑韓休撰八分書姓名殘缺開元二十五年四月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唐萬囘神跡記徐彦伯撰史惟則八分書開元二十五年五月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唐傅菩薩戒頌楊仲昌撰沙門温古行書開元二十五年六月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唐懐道律師碑李邕撰并行書開元二十五年七月第一千一百二十四唐𤣥覽律師碑徐安貞撰褚庭誨正書開元二十五年八月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唐智逺律師塔銘啖彦珍撰陳環行書開元二十五年九月
  第一千一百二十六唐八馬坊碑㕁昻撰韋崇訓行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唐八馬坊碑陰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唐真定令杜府君遺愛頌李琚撰并八分書上三碑皆開元二十五年
  第一千一百二十九唐尉遲逈廟碑顔真卿撰蔡有鄰八分書開元二十六年正月
  第一千一百三十唐尉遲逈碑陰上孫士良撰蔡有鄰八分書開元二十六年二月
  第一千一百三十一唐尉遲逈碑陰下
  第一千一百三十二唐大行禪師𤣥徳幢銘韓覃撰并行書開元二十六年二月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唐大行禪師義訓何榮光行書開元二十六年二月
  第一千一百三十四唐許王素節碑李邕撰孫䕫國公隨行書開元二十六年四月
  第一千一百三十五唐張嘉貞後碑上李邕撰蔡有鄰八分書開元二十六年四月
  第一千一百三十六唐張嘉貞後碑下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唐張嘉貞碑陰上蔡有鄰八分書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唐張嘉貞碑陰下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唐實諦寺碑撰人姓名殘缺蘇靈芝行書開元二十六年六月
  第一千一百四十唐明皇誡牧宰勑八分書無姓名開元二十六年六月第一千一百四十一唐洛陽縣食堂記裴總述韓擇木八分書開元二十六年七月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唐益州大千秋觀碑李邕撰管卿行書開元二十六年七月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唐千秋觀碑陰
  第一千一百四十四唐任城縣橋亭記游芳撰王子言八分書開元二十六年閏八月
  第一千一百四十五唐定進巖碑嚴浚撰蔡有鄰八分書開元二十六年十月
  第一千一百四十六唐濟源令李造遺愛頌梁涉撰徐浩正書開元二十六年十一月
  第一千一百四十七唐重修李造遺愛碑記髙從規撰髙從彦正書貞元二十一年立附
  第一千一百四十八唐江州刺史戴希謙墓誌從子休璇撰次子崿八分書開元二十六年十一月
  第一千一百四十九唐述靈記張嘉祐撰行書無姓名開元二十七年三月第一千一百五十唐李適之清徳頌蕭誠行書開元二十七年三月第一千一百五十一唐李適之碑陰記吕巖説撰郭瓘正書開元二十七年六月附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唐易州鐵象頌王端撰蘇靈芝行書開元二十七年五月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唐長孫君夫人李氏墓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開元二十七年八月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唐孝經雙石臺碑楊諫撰劉景亷八分書開元二十七年九月
  第一千一百五十五唐忠武將軍王暕墓誌行書無書撰人姓名開元二十七年十月
  第一千一百五十六唐太原尹王氷墓誌崔宗之撰并行書開元二十七年十月
  第一千一百五十七唐叢臺賦嚴浚撰蔡有鄰八分書開元二十七年第一千一百五十八唐薛僅善政頌徐季鴒文崔黄中行書開元二十七年
  第一千一百五十九唐内常侍趙泰宗碑男尚客撰胡秀八分書開元二十八年二月
  第一千一百六十唐幽州刺史元懐景碑皇甫彬撰正書開元二十八年二月
  第一千一百六十一唐將軍慕容嘉朂墓誌馮璩撰正書無姓名開元二十八年二月
  第一千一百六十二唐牛仙客父祖贈官記彭杲撰褚庭誨行書開元二十八年二月
  第一千一百六十三唐淄州開元寺碑李邕撰并行書開元二十八年七月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唐太子賔客龎承宗碑蘇頲撰梁昇卿八分書開元二十八年八月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唐易州刺史田仁琬徳政碑徐安貞撰蘇靈芝行書開元二十八年十月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唐吏部尚書楊仲昌碑席豫撰鄔繇篆書開元二十八年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唐楊仲昌後碑韓擇木八分大厯六年七月建附第一千一百六十八唐唐儉碑行書無書撰人姓名開元二十九年二月第一千一百六十九唐安公美政頌撰人姓名殘缺房璘妻髙氏書開元二十九年三月
  第一千一百七十唐𤣥元皇帝應現碑八分書無姓名開元二十九年六月
  第一千一百七十一唐夢真容勑正書無姓名開元二十九年六月第一千一百七十二唐夢真容碑吴郁正書開元二十九年六月第一千一百七十三唐夢真容碑蘇靈芝行書開元二十九年六月第一千一百七十四唐石璧寺鐵彌勒像林諤撰房璘妻髙氏行書開元二十九年六月
  第一千一百七十五唐章仇公修玉局觀碑夏侯銛撰管卿行書開元二十九年七月
  第一千一百七十六唐崇福觀魏尊師碑宋遥撰八分書姓名殘缺開元二十九年九月
  第一千一百七十七唐尚書省郎官㕔石記陳九言撰張旭正書開元二十九年十月
  第一千一百七十八唐郎官題名上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唐郎官題名下
  第一千一百八十唐裴大智碑李邕撰蕭誠行書開元二十九年十一月第一千一百八十一唐候臺記梁徳裕撰蘇靈芝行書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唐扶溝令馬光淑頌崔顥撰八分書姓名殘缺第一千一百八十三唐掖縣令趙公徳政頌行書無撰人姓名第一千一百八十四唐潁考叔碑劉彚撰李琚八分書上四碑並開元二十九年
  第一千一百八十五唐延安縣幽堂碑王光庭撰于經野正書第一千一百八十六唐龍門西龕石像銘張九齡撰八分書姓名殘缺
  第一千一百八十七唐魏文侯廟碑楊仲昌撰田琦八分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唐述聖頌達奚珣撰序吕向銘并正書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唐金仙長公主碑徐嶠之撰明皇行書第一千一百九十唐韓公井記正書無書撰人姓名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唐龍興寺浄土院碑李邕撰韋同八分書上七碑皆開元中立
  第一千一百九十二唐雲麾將軍李秀碑李邕撰并行書天寳元載正月
  第一千一百九十三唐大照禪師碑盧僎撰史惟則八分書天寳元年二月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唐大照禪師碑上李邕撰并行書天寳元年二月第一千一百九十五唐大照禪師碑下碑在闕州嵩岳寺第一千一百九十六唐真容應現碑陳知温行書天寳元年二月第一千一百九十七唐鄂州刺史盧府君碑李邕撰并行書天寳元年二月
  第一千一百九十八唐興州司馬王府君碑郭子晉撰趙崇徳行書天寳元年二月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唐桐栢觀碑崔尚撰韓擇木八分書明皇正書題額天寳元年三月
  第一千二百唐修東鎮沂山記范正則撰并八分書天寳元年二月











  金石錄卷六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錄卷七      宋 趙明誠 撰目錄七 
  第一千二百一唐兖公頌張之宏撰包文該正書天寳元年四月
  第一千二百二唐韓賞祭華嶽文韓擇木八分書天寳元年四月 在華山第一千二百三唐法現禪師碑李通文撰吕向正書天寳元年九月第一千二百四唐靈巖寺頌李邕撰并行書天寳元年
  第一千二百五唐䝉泉湯記趙冬㬢撰八分書姓名殘缺天寳二年三月第一千二百六唐監察御史李希倩碑李邕撰梁昇卿八分書徐浩篆額天寳二年四月
  第一千二百七唐立後漢世祖祠堂記張邈撰梁遊楚八分書天寳二年四月
  第一千二百八唐玉真公主修功徳頌李成裕撰呉郁行書天寳二年七月
  第一千二百九唐金籙齋頌崔明允撰史惟則八分書天寳二年十月碑在晉州第一千二百十唐立漢樊君祠堂碑王利器撰史惟則八分書徐浩篆額天寳二年十月
  第一千二百十一唐讀樊丞相傳詩鄭炅之撰胡霈八分書第一千二百十二唐玉真公主受道祥應記蔡瑋撰蕭誠行書天寳二載
  第一千二百十三唐襄陽令庫狄履温頌周擇從撰蕭誠行書天寳三載正月
  第一千二百十四唐嵩陽觀紀聖徳頌上李林甫撰徐浩八分書天寳三載二月
  第一千二百十五唐嵩陽觀紀聖徳頌下
  第一千二百十六唐香谷渠記撰人姓名缺史惟則書篆天寳三載二月第一千二百十七唐靈州都督李琳碑上撰人姓名殘缺杜混元八分書天寳三載析木月
  第一千二百十八唐李琳碑中
  第一千二百十九唐李琳碑下
  第一千二百二十唐真源觀鐘銘明皇撰并八分書天寳三載六月第一千二百二十一唐資州刺史韋光碑趙良器撰族子若訥八分書天寳三載七月
  第一千二百二十二唐宓子賤碑李少康撰李景參正書天寳三載七月第一千二百二十三唐小魯真人𠎣解謡魯國清述陳錫正書天寳三載七月
  第一千二百二十四唐駙馬都尉豆盧建碑張垍撰韓擇木八分書天寳三載七月
  第一千二百二十五唐封孔子弟子詔上吕巖説撰記正書天寳三載十二月
  第一千二百二十六唐封孔子弟子詔下
  第一千二百二十七唐陳𨼆王祠堂記張謂撰八分書天寳三載第一千二百二十八唐常覺寺銅鐘銘韋逈撰并八分書天寳四載五月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唐窣堵波幢銘劉仲丘撰薛希昌八分書天寳四載七月
  第一千二百三十唐明皇注孝經一明皇八分書天寳四載九月第一千二百三十一唐明皇注孝經二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唐明皇注孝經三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唐明皇注孝經四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唐郇國公碑季子適之撰史惟則篆書天寳四載九月第一千二百三十五唐北齊范陽令宋君碑郭慎微撰史惟則八分書天寳四載十月
  第一千二百三十六唐善才寺大徳元祕塔銘楊琦撰張乾䕶八分書天寳五載四月
  第一千二百三十七唐故一切導師碑撰人姓名殘缺沙門智謙行書天寳五載六月
  第一千二百三十八唐洪福寺彌勒像碑韓滉撰并正書天寳五載七月
  第一千二百三十九唐潁陽觀碑張粲撰史惟則八分書天寳五載八月第一千二百四十唐陳留郡太守徐惲碑李邕撰徐浩行書天寳五載八月
  第一千二百四十一唐貪泉銘陳元伯撰薛希昌八分書天寳五載八月第一千二百四十二唐䝉山祠記李瑗撰上官璨行書天寳五載十一月第一千二百四十三唐崔潭龜詩蔡有鄰八分書天寳五載十一月第一千二百四十四唐孝子尹仁恕旌表闕文行書無姓名第一千二百四十五唐尹氏孝徳記張柬之撰正書無姓名第一千二百四十六唐西河太守杜公遺愛碑書撰人姓名殘缺上三碑皆天寳五載
  第一千二百四十七唐張尊師碑何思逺撰郭懐漸行書天寳六載正月第一千二百四十八唐薛氏追贈夫人碑房琯撰王曾八分書天寳六載二月
  第一千二百四十九唐洛祠志行書無書撰人姓名天寳六載三月在同州第一千二百五十唐明禪師院石燈臺頌正書無書撰人姓名天寳六載六月
  第一千二百五十一唐王四娘塔銘炫詞張少悌行書天寳六載六月第一千二百五十二唐尋陽郡司馬程𤣥封碑邢韶撰徐浩行書天寳六載七月碑在西京上東門外三里道北積閏村
  第一千二百五十三唐開梁公堰頌上祁順之撰徐浩八分書并篆額天寳六載七月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唐開梁公堰頌下
  第一千二百五十五唐梁公堰碑陰記平致和撰并正書第一千二百五十六唐貞一先生廟碣衞憑撰薛希昌八分書天寳六載七月
  第一千二百五十七唐太一寺功徳頌炫撰八分書天寳六載十月第一千二百五十八唐顔惟貞碑陸據撰蔡有鄰八分書天寳六載十月第一千二百五十九唐林慮縣記正書無書撰人姓名天寳六載第一千二百六十唐北海太守竇誡盈碑徐浩撰并八分書題額李遇正書天寳七年正月
  第一千二百六十一唐尊勝陀羅尼經正書無姓名天寳七載二月第一千二百六十二唐濟源令房公遺愛頌平洌撰徐浩行書天寳七載二月
  第一千二百六十三唐孝女雙石樓記張璿之撰正書姓名殘缺天寳七載三月
  第一千二百六十四唐安天王碑陰八分書天寳七載五月第一千二百六十五唐度人經八分書無姓名天寳七載七月
  第一千二百六十六唐乗真禪師碑王雄風撰胡霈然行書天寳七載八月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唐百家巖寺記崔禹錫撰劉軫行書天寳七載九月第一千二百六十八唐太子司議郎王元碑李華撰朱燦八分書天寳七年十月
  第一千二百六十九唐任丘縣令王公清徳碑傅衡之文崔倚正書天寳八載正月
  第一千二百七十唐百家巖寺碑崔巨撰崔倚正書天寳八載二月第一千二百七十一唐陽城郡太守趙公奭碑馮用之撰韓擇木八分書衞包篆額天寳八載五月
  第一千二百七十二唐郭先生碑李造撰徐浩行書天寳八載七月第一千二百七十三唐徐嶠之碑李邕撰季子浩正書天寳八載十月第一千二百七十四唐美原縣夫子廟碑王巖撰并行書天寳八載十月
  第一千二百七十五唐華嶽碑堂修飾記衞包撰并正書天寳九載正月
  第一千二百七十六唐金天王廟靈異述衞包撰并正書天寳九載四月
  第一千二百七十七唐鄭預注心經正書無姓名天寳九載四月第一千二百七十八唐靈臺觀金籙齋頌衞包撰并篆書天寳九載四月
  第一千二百七十九唐靈臺觀修三方功徳頌衞包撰并篆書天寳九載四月碑在華州
  第一千二百八十唐華嶽廟古松詩衞包撰并篆書
  第一千二百八十一唐陳隠王祠碣衞憑撰八分書無姓名天寳九載五月
  第一千二百八十二唐尊勝石幢銘崔恁撰王士則八分書天寳九載六月
  第一千二百八十三唐瑶臺寺敕書八分書無姓名天寳九載十月第一千二百八十四唐陳太丘祖徳碑系孫兼撰序伾撰銘伾子膺書天寳九載十一月
  第一千二百八十五唐内常侍陳文叔碑李邕撰劉泰行書天寳九載十一月碑在京兆府
  第一千二百八十六唐開元寺浄土堂碑張泉撰呉郁行書天寳九載十二月
  第一千二百八十七唐劉飛造像記史惟則八分書天寳九載十二月第一千二百八十八唐西河太守劉寂徳政頌孫宰撰鄔彤行書天寳九載
  第一千二百八十九唐棣王墓誌王齊同撰韓擇木八分書天寳十載二月第一千二百九十唐康珽告徐浩行書天寳十載三月
  第一千二百九十一唐宓子賤碑賈至文梁耿篆書天寳十載四月第一千二百九十二唐七祖堂碑陳章甫撰胡霈然行書天寳十載四月第一千二百九十三唐明禪師碑鄭炅之撰徐浩正書天寳十載七月第一千二百九十四唐金城寺放生池碑八分書書撰人姓名殘缺天寳十載七月
  第一千二百九十五唐淄川郡述徳記并詩序序崔尚等撰記崔器撰天寳十載九月
  第一千二百九十六唐張君神碑王靈岳撰序宋昱銘李史奐正書天寳十載十月
  第一千二百九十七唐新安郡太守張公碑韋述撰徐浩正書史惟則篆天寳十載十一月
  第一千二百九十八唐曹溪能大師碑宋泉撰史惟則八分書天寳十一載二月
  第一千二百九十九唐𤣥隠律師塔銘徐浩撰并行書天寳十一載二月
  第一千三百唐工部尚書郭虚己碑顔真卿撰并正書
  第一千三百一唐河南府參軍郭揆碑顔真卿撰并正書天寳十一載三月
  第一千三百二唐東光縣主碑李華撰徐浩八分書天寳十一載閏三月第一千三百三唐多寳塔感應碑岑勛撰顔真卿正書天寳十一載四月第一千三百四唐滎陽王妣朱氏墓誌洪孝偉撰韓擇木正書天寳十一載七月
  第一千三百五唐大智禪師碑嚴浚撰胡霈然集王右軍書天寳十一載八月第一千三百六唐鉅鹿郡夫人魏氏墓誌李楨撰薛邕八分書天寳十一載九月
  第一千三百七唐明皇賜道士蔡守冲詩并謝表批答行書天寳十一載九月
  第一千三百八唐明皇賜上黨故吏勑書天寳十一載十月第一千三百九唐杜夫人碑翟頤撰徐浩正書天寳十一載十月
  第一千三百十唐處子瑗墓誌行書無書撰人姓名天寳十一載十一月第一千三百十一唐瑶臺寺大徳碑撰人姓名殘缺韓擇木八分書天寳十一載十二月
  第一千三百十二唐四禪寺萬菩薩像記趙子餘撰林混元八分書天寳十一載
  第一千三百十三唐冶浦橋記蔡希綜撰并行書天寳十二載正月第一千三百十四唐上黨啓聖宫頌上明皇撰并八分書天寳十二載二月
  第一千三百十五唐上黨啓聖宫頌下
  第一千三百十六唐武部尚書楊珣碑上明皇撰并八分書天寳十二載八月
  第一千三百十七唐楊珣碑中
  第一千三百十八唐楊珣碑下
  第一千三百十九唐長孫公崔夫人墓誌行書無書撰人姓名天寳十二載八月
  第一千三百二十唐哥舒翰等造阿彌陀經正書無姓名天寳十二載九月
  第一千三百二十一唐宇文顥山陰述竇公衡撰史惟則八分書天寳十三載
  第一千三百二十二唐贈文部郎中薛悌碑蘇頌撰徐浩八分書天寳十三載二月
  第一千三百二十三唐栖霞山亭記史翊撰韓軫八分書天寳十三載七月
  第一千三百二十四唐立巫馬期碑賈賁撰韓軫八分書天寳十三載十月
  第千十三百二十五唐西楚霸王祠堂頌賀蘭進明撰賀蘭誠書天寳十三載十月
  第一千三百二十六唐東方朔畫贊上夏侯湛撰顔真卿正書天寳十三載十二月
  第一千三百二十七唐東方朔畫贊下
  第一千三百二十八唐畫贊碑陰記上顔真卿撰并正書第一千三百二十九唐畫贊碑陰記下
  第一千三百三十唐資州刺史裴仲將碑陸據撰徐浩八分書并篆第一千三百三十一唐宇文顥山陰述竇公衡撰史惟則八分書以上兩碑皆天寳十三載
  第一千三百三十二唐永陽郡太守姚奕碑達奚珣撰徐浩正書并八分題額天寳十四載三月
  第一千三百三十三唐苖公歸鄉記撰人姓名殘缺胡霈然八分書天寳十四載二月
  第一千三百三十四唐淮陰太守趙悦遺愛碑張楚金撰行書無姓名
  第一千三百三十五唐趙悦碑陰王昕撰
  第一千三百三十六唐蘇源明正徳表無撰人周良弼八分書以上三碑皆天寳十四載
  第一千三百三十七唐𤣥儼律師碑萬齊融撰徐浩行書天寳十五載六月
  第一千三百三十八唐夀張令劉公仁政頌無撰人姓名周良弼八分書
  第一千三百三十九唐李峯途經劔門詩程昻正書以上二碑皆天寳十五載
  第一千三百四十唐徐浩題經天寳中立
  第一千三百四十一唐明皇注金剛經上八分書無姓名第一千三百四十二唐明皇注金剛經中
  第一千三百四十三唐明皇注金剛經下
  第一千三百四十四唐石經藏贊蔡有鄰等八分并正書
  第一千三百四十五唐襄陽令盧君徳政碑閻寛文史惟則八分書
  第一千三百四十六唐襄州牧獨孤册遺愛頌李邕撰蕭誠行書
  第一千三百四十七唐鶺鴒頌明皇撰并行書
  第一千三百四十八唐宴濟瀆記達奚珣撰薛希昌八分書
  第一千三百四十九唐明皇上黨宫宴羣臣故老詩行書第一千三百五十唐明皇謁𤣥元廟詩行書
  第一千三百五十一唐觀世音像碑陶翰撰徐浩正書
  第一千三百五十二唐雲門山投龍詩趙居貞撰行書以上十碑皆天寳中立
  第一千三百五十三唐烏程令韋君徳政碑沈務本撰沈仲昌正書肅宗至徳二載二月
  第一千三百五十四唐金剛經鄔彤行書乾元二年八月
  第一千三百五十五唐尊勝經上序沈洽撰鄔彤行書乾元二年八月第一千三百五十六唐尊勝經下
  第一千三百五十七唐祭姪季明文顔真卿撰并行書乾元元年九月第一千三百五十八唐祭伯父濠州刺史文顔真卿撰并行書乾元二年十月
  第一千三百五十九唐金天王題名顔真卿正書乾元二年十月第一千三百六十唐南叟訓祁順之撰皇三從姪延宥正書乾元二年三月第一千三百六十一唐五原太守郭英竒碑蘇頌撰銘顧誡奢八分書韋述撰序乾元二年五月
  第一千三百六十二唐任城尉韋公恵愛記苖藏緒撰正書無姓名乾元二年五月
  第一千三百六十三唐城隍神祠記李陽氷撰并篆書乾元二年八月第一千三百六十四唐忘歸臺銘李陽氷撰并篆書
  第一千三百六十五唐贈鴻臚卿魯仲瑜墓誌頼棐撰姚南仲行書乾元二年九月
  第一千三百六十六唐鄭陳節度使彭元曜墓誌李潮撰并八分書乾元二年十一月
  第一千三百六十七唐岑先生銘嚴浚撰正書無姓名乾元三年四月第一千三百六十八唐蘄州刺史杜敏生祠頌張粲撰史惟則八分書乾元三年五月
  第一千三百六十九唐楚州修城記范昭撰鄭萼正書上元元年七月第一千三百七十唐縉雲縣孔子廟記李陽氷撰并篆書丄元元年七月
  第一千三百七十一唐王公城河中頌陳翊撰盧耿正書上元元年十月
  第一千三百七十二唐梁思楚碑郭翥撰梁思楚集王右軍書上元元年十月
  第一千三百七十三唐工部尚書来曜碑張鎬撰序蕭昕撰銘韓擇木八分書肅宗御篆額上元二年正月
  第一千三百七十四唐王粲石井欄記甄濟文彭朝議行書上元二年七月後記其一于頔文胡証八分書貞元十七年六月其一盧鈞撰正書㑹昌二年四月附
  第一千三百七十五唐渭南令路公遺愛表蘇源明撰行書上元二年
  第一千三百七十六唐吕公祠廟碑衞宻撰顧誡奢八分書上元二年第一千三百七十七唐贈太保郭敬之碑苖晉卿撰蕭華正書元年建寅月
  第一千三百七十八唐山谷寺璨大師碑房琯撰徐浩八分書元年建辰月
  第一千三百七十九唐吕公表元結撰顧誡奢八分書元年建巳月第一千三百八十唐玉真公主墓誌王縉撰姪粲書元年建巳月第一千三百八十一唐離堆記上顔真卿撰并正書寳應元年第一千三百八十二唐離堆記中
  第一千三百八十三唐離堆記下
  第一千三百八十四唐顔惟貞并殷夫人贈告子真卿正書寳應二年十一月
  第一千三百八十五唐鳳翔李梁公遺愛頌房琯撰韓擇木八分書代宗廣徳二年五月碑在鳳翔府今在長安
  第一千三百八十六唐贈太保郭敬之廟碑顔真卿撰并正書廣徳二年十一月碑在京兆府
  第一千三百八十七唐太尉李光弼碑顔真卿撰張少悌行書廣徳二年十二月
  第一千三百八十八唐澤潞李抱玉紀功碑上元載撰史惟則八分書廣徳二年
  第一千三百八十九唐李抱玉紀功碑下
  第一千三百九十唐李抱玉碑陰王志安撰男自正正書
  第一千三百九十一唐滑臺銘李季卿撰令狐彰行書永泰元年正月第一千三百九十二唐宋武受命壇記張謂撰陸淙八分書竇𫎇篆永泰元年三月
  第一千三百九十三唐黄鶴樓記閻伯瑾撰魏萬珵行書李陽氷篆永泰元年四月
  第一千三百九十四唐長明燈頌邵真撰王世則行書并篆永泰元年五月第一千三百九十五唐怡亭銘裴虬撰李莒八分書李陽氷篆永泰元年五月第一千三百九十六唐顔魯公東林題名正書永泰元年六月第一千三百九十七唐顔魯公西林題名正書永泰元年六月第一千三百九十八唐吏部侍郎鄭嬰齊碑張楚金撰史惟則八分書并篆永泰元年十一月
  第一千三百九十九唐富平尉韋器墓誌趙早撰呉通微正書永泰二年十一月
  第一千四百唐鄂州長史游浦碑八分書書撰人姓名殘缺永泰二年十一月















  金石錄卷七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錄卷八      宋 趙明誠 撰目錄八 
  第一千四百一唐容亭銘元結撰瞿令問篆書永泰二年十一月
  第一千四百二唐令暉令皎二禪師塔銘趙惎撰并正書大厯元年二月
  第一千四百三唐永泰寺鍾銘崔巨撰房集書大厯元年十二月第一千四百四唐淮南節度使崔圓頌徳碑李華撰張從申正書大厯二年正月
  第一千四百五唐京兆尹鮮于仲通碑上顔真卿撰并正書大厯二年正月
  第一千四百六唐鮮于仲通碑下
  第一千四百七唐絳州刺史李公徳政碑崔巨撰劉鈞八分書大厯二年二月
  第一千四百八唐峿臺銘元結撰篆書無姓名大厯二年六月
  第一千四百九唐左驍衞將軍郭英傑碑徐浩撰張芬正書大厯二年七月
  第一千四百十唐顔魯公靖居寺題名正書大厯二年十月第一千四百十一唐亳州刺史劉瓌碑路㽔撰李著八分書并篆大厯二年十月
  第一千四百十二唐新築隴州城記邵説撰史惟則八分書大厯二年十一月
  第一千四百十三唐慧義寺彌勒像碑上韓俶撰李潮八分書大厯二年十二月
  第一千四百十四唐慧義寺彌勒像碑下
  第一千四百十五唐嚴浚碑席豫撰徐浩行書
  第一千四百十六唐李氏移先塋碑李季卿撰李陽氷篆書第一千四百十七唐李氏三墳記李季卿撰李陽氷篆書上三碑皆大厯二年立
  第一千四百十八唐郭英乂碑元載撰史惟則八分書大厯三年正月第一千四百十九唐沛縣令于黙成碑子休烈撰劉單銘史惟則八分書大厯三年正月
  第一千四百二十唐魏少游碑徐浩撰并行書大厯三年三月
  第一千四百二十一唐邠寧馬璘徳政碑韓雲卿撰張少悌行書大厯三年四月
  第一千四百二十二唐河橋城樓記張勛撰李著八分書并篆大厯三年六月
  第一千四百二十三唐河瀆祠碑王延昌撰趙復行書大厯三年九月第一千四百二十四唐潘孝子頌崔稱撰屈突寘八分書大厯三年十月第一千四百二十五唐禹廟碑崔巨撰段季展行書大厯三年十一月第一千四百二十六唐大證禪師碑王縉撰徐浩行書大厯四年三月第一千四百二十七唐萬年縣令徐昕碑韓雲卿撰韓擇木八分書李陽氷篆大厯四年三月
  第一千四百二十八唐富平尉顔喬卿墓碣弟真卿撰并正書大厯四年四月
  第一千四百二十九唐徐州副元帥㕔街記嚴伋撰蕭良童正書大厯四年五月
  第一千四百三十唐王延昌碑邵説撰徐浩八分書大厯四年八月第一千四百三十一唐雙廟記齊嵩撰杜勸正書大厯四年八月第一千四百三十二唐贈揚州都督段府君碑楊炎撰蕭正正書大厯四年十月
  第一千四百三十三唐立晉太尉郄公祠廟碑十一代孫昻撰郭昇行書大厯四年十二月
  第一千四百三十四唐崇徽公主手㾗詩李山甫等正書第一千四百三十五唐左武衞中郎將臧希忱碑韓擇木撰并八分書上兩碑皆大厯四年
  第一千四百三十六唐左僕射裴冕墓誌程浩撰并正書大厯五年二月
  第一千四百三十七唐裴冕碑元載撰呉通微正書
  第一千四百三十八唐贈梁州都督徐秀碑上顔真卿撰韓擇木八分書李陽氷篆大厯五年三月
  第一千四百三十九唐徐秀碑下
  第一千四百四十唐麗正學士殷踐猷碑上顔真卿撰并正書大厯五年五月
  第一千四百四十一唐殷踐猷碑下
  第一千四百四十二唐大斌令殷攝碑顔真卿撰并正書附第一千四百四十三唐龔丘令庾公徳政碑李陽氷撰并篆書大厯五年九月
  第一千四百四十四唐庾公徳政碑陰
  第一千四百四十五唐李庶子新泉銘李陽氷撰并篆書大厯六年三月
  第一千四百四十六唐李陽氷琅邪泉題名篆書大厯六年三月第一千四百四十七唐義井記邵真撰王佐書大厯六年三月
  第一千四百四十八唐再修信行禪師塔碑于益撰張楚昭行書大厯六年閏三月
  第一千四百四十九唐右堂銘元結撰篆書無姓名大厯六年閏三月第一千四百五十唐麻姑仙壇記顔魯公撰并正書大厯六年四月第一千四百五十一唐小字麻姑仙壇記
  第一千四百五十二唐特進梁公碑王修然撰王軌行書大厯六年四月第一千四百五十三唐郭子儀夫人李氏碑韓雲卿撰史惟則八分書并篆額大厯三年五月
  第一千四百五十四唐吕府君勑葬碑喻伯僑八分書大厯六年五月第一千四百五十五唐中興頌上元結撰顔真卿正書大厯六年六月第一千四百五十六唐中興頌中
  第一千四百五十七唐中興頌下在永州
  第一千四百五十八唐髙陵令李峴徳政碑蘇端撰張潭行書大厯六年七月
  第一千四百五十九唐慈恩寺常住莊地碑顔真卿撰韓擇木八分書代宗篆額大厯六年八月
  第一千四百六十唐顔含大宗碑上顔真卿撰并正書大厯六年十一月第一千四百六十一唐顔含大宗碑中
  第一千四百六十二唐顔含大宗碑下
  第一千四百六十三唐重建顔含碑上晉李闡傳曾孫延之銘十四代孫真卿正書大厯七年四月
  第一千四百六十四唐重建顔含碑下
  第一千四百六十五唐桂州都督程元英碑李邕撰張廷珪八分書大厯七年五月
  第一千四百六十六唐項王碑陰述顔真卿撰并正書大厯七年五月第一千四百六十七唐廣徳禪師碑杜鴻漸撰徐浩正書大厯七年七月第一千四百六十八唐𤣥靖張先生碑栁識撰張從申行書李陽氷篆大厯七年八月
  第一千四百六十九唐宋璟碑一顔真卿撰并正書大厯七年九月第一千四百七十唐宋璟碑二
  第一千四百七十一唐宋璟碑三
  第一千四百七十二唐宋璟碑四
  第一千四百七十三唐宋璟碑側記顔真卿撰正書無姓名大厯十二年三月立附
  第一千四百七十四唐謝公碑隂記行書無書撰人姓名大厯七年十一月
  第一千四百七十五唐聰明山神記張造撰正書無姓名
  第一千四百七十六唐般若臺銘李陽氷篆
  第一千四百七十七唐八闗齋㑹記一顔真卿撰并書崔倬補書上三碑皆大厯七年立
  第一千四百七十八唐八闗齋㑹記二
  第一千四百七十九唐八闗齋㑹記三
  第一千四百八十唐八闗齋㑹記四
  第一千四百八十一唐八闗齋㑹記五
  第一千四百八十二唐八闗齋㑹記六
  第一千四百八十三唐令狐公開河碑元載撰徐浩行書并篆額大厯八年正月
  第一千四百八十四唐黄石公祠記李卓撰八分書姓名殘缺大厯八年七月
  第一千四百八十五唐黄石公祠碑陰記
  第一千四百八十六唐徐偃王廟碑徐安貞撰張宙正書大厯八年十月第一千四百八十七唐徐偃王廟碑陰記張宙撰并八分書大厯八年十月
  第一千四百八十八唐法慎律師碑李華撰張從申行書李陽氷篆大厯八年十二月
  第一千四百八十九唐司命真君碑楊琡撰并行書徐浩八分書題額大厯八年十二月
  第一千四百九十唐鏡智禪師碑獨孤及撰張從申行書李陽氷篆大厯八年十二月
  第一千四百九十一唐文宣王廟新三門記裴孝智撰裴平八分書并篆大厯八年十二月
  第一千四百九十二唐明州刺史裴公紀徳碣王宻撰李陽氷篆
  第一千四百九十三唐明州刺史裴公紀徳碣八分書姓名殘缺
  第一千四百九十四唐堯山神記李誕撰王羨行書上三碑皆大厯八年立第一千四百九十五唐干祿字書顔元孫撰真卿正書大厯九年正月第一千四百九十六唐干祿字書模本
  第一千四百九十七唐放生池碑上顔真卿撰并正書大厯九年正月第一千四百九十八唐放生池碑下
  第一千四百九十九唐乞題放生池額表肅宗批答附第一千五百唐放生池碑陰記
  第一千五百一唐滑臺新驛記李勉撰李陽氷篆大厯九年八月第一千五百二唐滑臺新驛記裴某八分書名缺
  第一千五百三唐徐浩先塋題名正書大厯九年十月
  第一千五百四唐顔杲卿殘碑顔真卿撰并正書大厯九年
  第一千五百五唐立漢髙祖頌晉陸機撰郭陶正書大厯十年正月第一千五百六唐贈兵部尚書王忠嗣碑上元載撰王縉行書大厯十年四月
  第一千五百七唐王忠嗣碑下
  第一千五百八唐商州刺史歐陽琟碑上顔真卿撰并正書第一千五百九唐歐陽琟碑下大厯十年十月
  第一千五百十唐怪石銘樊晃撰張從申行書大厯十年十月
  第一千五百十一唐大厯十年具官名氏李陽氷篆
  第一千五百十二唐右僕射裴遵慶碑楊綰撰盧曉八分書并篆額大厯十一年二月
  第一千五百十三唐張同敬碑程休撰戴千齡書大厯十一年三月第一千五百十四唐章仇公夫人魏氏墓誌李稹撰薛邕八分書大厯十一年九月
  第一千五百十五唐夀安縣甘棠館記蕭昕撰史鎬八分書盧璟篆大厯十一年十月
  第一千五百十六唐董孝子碣崔殷撰徐浩行書大厯十二年二月第一千五百十七唐汝州刺史李深遺愛碑撰人名缺韓秀弼八分書大厯十二年三月
  第一千五百十八唐兖州都督劉好順碑梁秉撰元訥正書盧曉八分題額大厯十二年四月
  第一千五百十九唐湖州射堂記撰人姓名殘缺世傳顔魯公正書大厯十二年四月
  第一千五百二十唐李抱玉碑楊綰撰顔真卿正書大厯十二年五月碑在京兆府長安
  第一千五百二十一唐𤣥靖李先生碑上顔真卿撰并正書大厯十二年五月
  第一千五百二十二唐𤣥靖李先生碑下
  第一千五百二十三唐鮮于氏里門記上韓雲卿撰韓秀弼八分書李陽氷篆大厯十二年五月
  第一千五百二十四唐鮮于氏里門記下
  第一千五百二十五唐慧解寺三門樓讚李宥撰周籝金行書大厯十二年六月
  第一千五百二十六唐巴州刺史鮮于昱碑喬琳撰陶千歳正書大厯十二年十月
  第一千五百二十七唐僧懐素自敘大厯十二年十月草書第一千五百二十八唐杜濟碑上顔真卿撰并正書大厯十二年十一月第一千五百二十九唐杜濟碑下
  第一千五百三十唐杜濟墓誌顔真卿撰并正書大厯十二年十一月第一千五百三十一唐台州刺史康希銑碑上顔真卿撰并正書大厯十二年
  第一千五百三十二唐康希銑碑下
  第一千五百三十三唐懐圓寂上人詩顔真卿撰并正書大厯十二年十二月
  第一千五百三十四唐大聖真身塔銘張彧撰楊播行書大厯十三年四月
  第一千五百三十五唐王師乾碑楊綰撰張從申行書大厯十三年四月第一千五百三十六唐開元寺三門樓碑封演撰八分書大厯十三年七月
  第一千五百三十七唐題朝陽巖詩李舟撰并正書大厯十三年九月李當牛嵸詩附
  第一千五百三十八唐太子典膳郎鄭君碑李翰撰徐珙八分書李陽氷篆大厯十三年十月
  第一千五百三十九唐兵部郎中張君碑撰序人姓名殘缺郄昻撰銘史惟則八分書大厯十三年
  第一千五百四十唐馬璘新廟碑程浩撰顔真卿正書大厯十四年七月第一千五百四十一唐重修延陵季子廟記蕭定撰張從申正書大厯十四年十月
  第一千五百四十二唐重模延陵季子墓刻
  第一千五百四十三唐夀州刺史張鎰去思頌趙亘撰王湍八分書大厯十四年十二月
  第一千五百四十四唐張敬因碑上
  第一千五百四十五唐張敬因碑下
  第一千五百四十六唐顔勤禮碑上
  第一千五百四十七唐顔勤禮碑下
  第一千五百四十八唐臧懐恪碑上
  第一千五百四十九唐臧懐恪碑下
  第一千五百五十唐興唐寺主碑撰人姓名殘缺
  第一千五百五十一唐顔處士殘碑
  第一千五百五十二唐顔魯公宣州殘碑
  第一千五百五十三唐顔黙殘碑
  第一千五百五十四唐開元寺僧殘碑
  第一千五百五十五唐元結碑上
  第一千五百五十六唐元結碑下上九碑皆顔真卿正書
  第一千五百五十七唐顔魯公與郭僕射書
  第一千五百五十八唐顔魯公乞米帖寒食帖附
  第一千五百五十九唐顔魯公馬病帖
  第一千五百六十唐顔魯公與蔡明逺帖上五帖皆行書第一千五百六十一唐鳳翔孫志直碑裴士淹撰韓擇木八分書第一千五百六十二唐寳林寺禹廟詩
  第一千五百六十三唐張九齡碑上徐浩撰并正書大厯中書撰長慶中刻石
  第一千五百六十四唐張九齡碑下
  第一千五百六十五唐蕭和尚靈塔銘正書姓名殘缺徳宗建中元年二月
  第一千五百六十六唐聰明山銘洪經綸撰張沔八分書建中元年六月第一千五百六十七唐立漢黄公碣李翰撰張從申行書李陽氷篆建中元年三月
  第一千五百六十八唐顔氏家廟碑上真卿撰并正書李陽氷篆建中元年七月
  第一千五百六十九唐顔氏家廟碑中
  第一千五百七十唐顔氏家廟碑下
  第一千五百七十一唐右神武將軍史繼先墓誌徐浩撰并行書建中元年八月
  第一千五百七十二唐明州刺史王公徳政碑李舟撰顔真卿書李陽氷篆建中二年十月
  第一千五百七十三唐三藏和尚不空碑嚴郢撰徐浩正書建中二年十一月
  第一千五百七十四唐觀無量夀佛經比丘道秀正書建中三年十月第一千五百七十五唐張茂昭功徳碑王璿撰并行書建中三年第一千五百七十六唐扶陽郡君韋氏墓誌杜黄裳撰正書無名建中四年二月
  第一千五百七十七唐元魯山墓碣李華撰顔真卿正書李陽氷篆建中四年
  第一千五百七十八唐段秀實碑上徳宗撰皇太子誦行書貞元元年四月
  第一千五百七十九唐段秀實碑下
  第一千五百八十唐定光上人塔銘吉中孚撰行書姓名殘缺貞元元年十月
  第一千五百八十一唐夏縣令韋公遺愛頌鄭士林撰胡誕八分書貞元二年八月
  第一千五百八十二唐郭汾陽廟碑髙參撰張誼行書貞元二年九月第一千五百八十三唐鄭州司馬元待聘碑劉太真撰韓秀弼八分書貞元二年九月
  第一千五百八十四唐均法師碑沙門惟心撰髙述書貞元三年五月第一千五百八十五唐張延賞碑趙贊撰歸登八分書貞元三年七月第一千五百八十六唐張延賞碑正書元和八年十二月建附第一千五百八十七唐樗里子墓碣獨孤寔撰張誼行書貞元三年第一千五百八十八唐内侍監魚朝恩碑呉通𤣥撰通微行書貞元四年五月
  第一千五百八十九唐麟徳殿宴羣臣詩徳宗撰皇太子誦行書顔防書渾瑊表附貞元四年六月
  第一千五百九十唐嗣曹王戢碑趙贊撰行書無姓名貞元四年七月第一千五百九十一唐藏用上座院序程浩撰呉通微行書貞元四年
  第一千五百九十二唐襄州新學記盧羣撰羅讓行書貞元五年六月第一千五百九十三唐戲馬臺銘劉復撰薛宥正書貞元五年七月第一千五百九十四唐滑州新井銘賈耽撰徐璹正書李騰篆貞元五年九月
  第一千五百九十五唐説文字源上賈耽撰序李騰篆徐璹正書貞元五年十月
  第一千五百九十六唐説文字源下
  第一千五百九十七唐李公楙功昭徳頌上張濛撰韓秀弼八分書李彝篆貞元五年十月
  第一千五百九十八唐李公楙功昭徳頌下
  第一千五百九十九唐康日知墓誌李紓撰李彝正書貞元五年十二月第一千六百唐明皇哀册文王縉撰史鎬八分書貞元五年


  金石錄卷八
<史部,目錄類,金石之屬,金石錄>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錄卷九      宋 趙明誠 撰目錄九
  第一千六百一唐工部尚書辛京杲碑李竦撰韓秀榮八分書貞元六年七月
  第一千六百二唐大聖真身舍利塔銘呉通微撰并正書貞元六年第一千六百三唐仙巖四瀑布詩路應等唱和行書貞元七年三月第一千六百四唐秋日登戲馬臺詩侯莫陳遂等撰正書無姓名貞元七年六月
  第一千六百五唐安國寺大徳律師塔銘徐峴撰并正書貞元七年十月
  第一千六百六唐無量夀經沙門法昭行書在遺教經陰貞元八年八月第一千六百七唐登封修縣記劉深撰徐頊正書貞元八年八月第一千六百八唐姜嫄公劉廟碑髙郢撰張誼行書貞元九年四月第一千六百九唐鄭叔清碑于翰撰韓秀榮八分書貞元九年七月第一千六百十唐左僕射韋安石碑賈至撰孫元行書貞元九年八月第一千六百十一唐澤潞李抱真徳政碑上董晉撰班宏書貞元九年
  第一千六百十二唐李抱真徳政碑下
  第一千六百十三唐李抱真碑陰上行書貞元九年九月
  第一千六百十四唐李抱真碑陰下
  第一千六百十五唐新鸛鵲樓記陳翃撰正書無姓名貞元九年十一月第一千六百十六唐茶山詩并詩述詩述于頔撰詩袁髙撰徐璹正書第一千六百十七唐詩述碑陰記李吉甫撰徐璹正書貞元十年正月第一千六百十八唐長安尉王之咸碑于邵撰韓秀榮八分書貞元十年正月
  第一千六百十九唐濟逺寺功徳碑郭邕撰劉雲行書貞元十年二月第一千六百二十唐丘公夫人虞氏石表碑梁肅撰黎燧正書貞元十年十月
  第一千六百二十一唐徑山大覺師碑王頴撰王偁正書貞元十年十一月
  第一千六百二十二唐軒轅鑄鼎原碑王頴撰袁滋篆書貞元十一年正月
  第一千六百二十三唐兵部郎中韋晊墓誌宇文邈撰正書無姓名貞元十一年二月
  第一千六百二十四唐菩薩戒石壇記長爪請問經附沙門大觀述屈賁正書貞元十一年二月
  第一千六百二十五唐㑹善寺戒壇記陸長源撰陸郢書貞元十一年七月
  第一千六百二十六唐崔淙謝廣利方表行書貞元十二年五月第一千六百二十七唐忠武公將佐畧上陳翃撰胡証八分書貞元十二年六月
  第一千六百二十八唐忠武公將佐畧下
  第一千六百二十九唐幽州復舜廟頌韋稔撰顔頵正書并篆貞元十二年閏八月
  第一千六百三十唐劉居簡歸鄉拜髙廟詩正書貞元十二年十月
  第一千六百三十一唐漢陽王張柬之碑李邕撰瞿令問八分書貞元十二年十一月
  第一千六百三十二唐顧少連張式嵩山聮句正書貞元十二年十二月
  第一千六百三十三唐相國趙憬碑權徳輿撰歸登八分書李騰篆貞元十三年五月
  第一千六百三十四唐鹽池靈應公神祠碑崔敖撰韋縱正書貞元十三年八月
  第一千六百三十五唐濟瀆廟祭器銘張洪撰八分書無姓名貞元十三年
  第一千六百三十六唐王陰二真君碑李吉甫撰儲伯陽行書貞元十四年正月
  第一千六百三十七唐李吉甫神女祠詩正書貞元十四年正月第一千六百三十八唐澄城令鄭君徳政碑陳京撰鄭雲逵行書貞元十四年正月
  第一千六百三十九唐蜀守李公碑韋行儉撰王綸行書貞元十四年七月
  第一千六百四十唐任要謁夫子廟詩正書貞元十四年十二月第一千六百四十一唐政刑箴徳宗撰八分書無姓名貞元十四年十二月第一千六百四十二唐少林寺厨庫記顧少連撰崔溉正書第一千六百四十三唐送張建封還鎮詩徳宗撰太子誦行書第一千六百四十四唐馬實墓誌歐陽詹撰正書無姓名上三碑皆貞元十四年第一千六百四十五
  第一千六百四十六唐彭王傅徐浩碑張式撰次子現正書貞元十五年十一月
  第一千六百四十七唐昭義軍節度使王䖍休碑撰人姓名殘缺徐現正書貞元十六年四月
  第一千六百四十八唐白楊新廟碑令狐楚撰鄭造正書貞元十六年七月
  第一千六百四十九唐四皓舊隠圖畫文韋渠牟撰竇羣正書貞元十六年七月
  第一千六百五十唐李説碑鄭儋撰栁公權正書貞元十六年十月卒 文宗朝追建
  第一千六百五十一唐韋渠牟步虚詞正書貞元十六年十二月第一千六百五十二唐同州刺史崔淙遺愛碑楊憑撰韋縱書第一千六百五十三唐重修金銅普賢菩薩像記韋臯撰并行書貞元十七年十一月
  第一千六百五十四唐段文昌與房式往還書正書貞元十七年十一月
  第一千六百五十五唐恵昕大師碑齊推撰正書姓名殘缺貞元十七年第一千六百五十六唐焦兟碑從弟郁撰朱獻任行書貞元十八年第一千六百五十七唐廬州刺史羅公徳政碑楊憑撰徐璫正書并篆貞元十九年四月
  第一千六百五十八唐鸚鵡舍利塔記韋臯撰并行書貞元十九年八月
  第一千六百五十九唐黄州長史楊公墓誌孫佋撰荀頴正書貞元十九年八月
  第一千六百六十唐凌雲寺石像記一韋臯撰張綽行書貞元十九年十月
  第一千六百六十一唐凌雲寺石像記二
  第一千六百六十二唐凌雲寺石像記三
  第一千六百六十三唐凌雲寺石像記四
  第一千六百六十四唐凌雲寺石像記五
  第一千六百六十五唐舉廢功述王仲舒撰韋固正書貞元二十年八月第一千六百六十六唐揔悟上人林下集序石洪撰正書貞元二十年十二月
  第一千六百六十七唐韋臯紀功徳碑上徳宗撰太子誦正書貞元二十年十二月
  第一千六百六十八唐韋臯紀功徳碑下
  第一千六百六十九唐楚金禪師碑沙門飛錫撰呉通微行書貞元二十一年七月
  第一千六百七十唐送李愿歸盤谷序正書無姓名貞元中刻石第一千六百七十一唐萬州刺史苖拯碑張燦撰王山從八分書苖端題額順宗永貞元年十二月
  第一千六百七十二唐晉祠新松記令狐楚撰顔顒正書憲宗元和元年三月
  第一千六百七十三唐顧少連諡議正書無姓名元和元年五月第一千六百七十四唐安邑縣新亭記劉師老撰李銑正書元和元年閏六月
  第一千六百七十五唐歙州刺史盧瑗碑裴度撰裴璘正書元和元年
  第一千六百七十六唐顔杲卿碑上真卿撰盧佐元正書元和元年十月第一千六百七十七唐顔杲卿碑下
  第一千六百七十八唐東渭橋河運院記席夔撰韓瑗八分書元和二年五月
  第一千六百七十九唐乗廣禪師碑劉禹錫撰并正書元和二年五月第一千六百八十唐武寧軍大將新亭記張仲素撰崔縉正書元和二年七月
  第一千六百八十一唐大𧦬禪師碑張和靖撰八分書姓名殘缺元和二年七月
  第一千六百八十二唐禱聰明山記虞頊撰正書元和二年七月第一千六百八十三唐二聖金剛碑瞿參撰并八分書篆額元和三年正月
  第一千六百八十四唐立漢髙祖頌晉陸機撰王遹篆書元和三年七月第一千六百八十五唐虞城縣令長新戒王遹篆
  第一千六百八十六唐左拾遺竇叔向碑羊士諤撰竇公直正書元和三年十月
  第一千六百八十七唐新開常熟塘記劉允文撰劉苑正書元和四年二月
  第一千六百八十八唐韓退之題名正書元和四年閏三月第一千六百八十九唐國子助教薛公達墓誌韓愈撰正書無姓名元和四年閏三月
  第一千六百九十唐游琅邪山新寺詩栁遂正書無年月錢可復元和四年四月題名附
  第一千六百九十一唐國子司業辛璿碑姪宗撰正書無姓名胡季良篆元和四年五月
  第一千六百九十二唐虞城令李公去思頌李白撰王遹篆書元和四年六月
  第一千六百九十三唐徐州使院石柱記劉公輿撰盧自烈八分書元和四年十月
  第一千六百九十四唐京河新開水門記韋處厚撰唐衢八分書元和五年正月
  第一千六百九十五唐贈吏部尚書武就碑權徳輿撰鄭餘慶正書元和五年二月
  第一千六百九十六唐圯上圖贊李徳裕撰齊推正書元和五年三月第一千六百九十七唐相國賈耽碑鄭餘慶撰并正書元和五年五月第一千六百九十八唐杜歧公郊居記權徳輿撰正書無姓名元和五年八月
  第一千六百九十九唐杜歧公莊居記佑自撰沈傳師正書元和五年十月
  第一千七百唐明皇送李邕赴滑州詩栢元封行書元和五年十月第一千七百一唐題巫山詩蔡穆撰沈幼真行書元和五年十二月第一千七百二唐成紀王祭北嶽碣李穆撰令狐靖正書
  第一千七百三唐彌陁和尚碑栁宗元撰并正書上兩碑並元和五年第一千七百四唐魏博田緒遺愛碑上裴垍撰張𢎞靖正書元和六年四月
  第一千七百五唐田緒遺愛碑下
  第一千七百六唐烏承玭碑上許孟容撰胡証八分書并篆元和七年正月第一千七百七唐烏承玭碑下
  第一千七百八唐左常侍路公碑韓愈撰鄭餘慶正書元和七年十月第一千七百九唐左僕射裴輝卿碑許孟容撰歸登八分書并篆元和七年十一月
  第一千七百十唐尚書省新修記許孟容撰鄭餘慶正書袁滋篆元和八年正月
  第一千七百十一唐尚書省石幢記胡証撰并八分書元和八年二月第一千七百十二唐華州新㕔堂記呉丹撰并正書元和八年二月第一千七百十三唐華州後閤記李正辭撰正書元和八年三月第一千七百十四唐靈珍禪師塔銘徐現撰并正書元和八年八月第一千七百十五唐襄州樊城公遺愛碑上李絳撰鄭餘慶正書元和八年十二月
  第一千七百十六唐樊城公遺愛碑下
  第一千七百十七唐劉統軍碑韓愈撰歸登八分書
  第一千七百十八唐田𢎞正家廟碑韓愈撰胡証八分書上兩碑皆元和八年
  第一千七百十九唐㑹善寺記王凝撰并行書元和九年八月
  第一千七百二十唐濟亭記李蟠述裴璘正書鄭冠篆元和九年十月第一千七百二十一唐興元節度使裴玢碑裴度撰劉遵古行書元和九年十一月
  第一千七百二十二唐智浩律師碑段文昌撰蕭延慶正書元和九年十二月
  第一千七百二十三唐紫玉山禪師碑李承翟撰屈師穆書元和九年第一千七百二十四唐建鎮南碣記孟簡撰陳構正書元和十年十月第一千七百二十五唐胥山銘孟元輔撰王遹正書元和十年十一月第一千七百二十六唐孔子弟子贊明皇與宋璟等撰元和十年十二月孟簡立
  第一千七百二十七唐太子賔客孔述睿碑鄭絪撰鄭餘慶書元和十一年六月
  第一千七百二十八唐經禹廟詩庾肩吾撰孟簡行書無姓名元和十一年八月
  第一千七百二十九唐無量寺多寳塔記裴度撰王凝正書元和十二年二月
  第一千七百三十唐贈司空于夐碑張躬撰劉伯芻八分書元和十二年六月
  第一千七百三十一唐太府寺丞李泳墓誌令狐楚撰段全緯行書元和十二年十一月
  第一千七百三十二唐崔融題東林寺詩正書無姓名元和十三年二月重刻
  第一千七百三十三唐左常侍李衆碑李絳撰裴璘正書元和十三年十二月
  第一千七百三十四唐上𢎞和尚塔碑白居易撰李克恭正書元和十三年
  第一千七百三十五唐大聖舍利塔碑張仲素撰沈傳師正書元和十四年二月
  第一千七百三十六唐陽翟縣令壁記許堯佐撰呉宗冉正書元和十四年五月
  第一千七百三十七唐元浩和尚靈塔碑崔恭撰并正書元和十四年十一月
  第一千七百三十八唐平淮西碑段文昌撰陸邳八分書元和十四年十二月
  第一千七百三十九唐鄆州刺史㕔記馬揔撰八分書無姓名元和十四年十二月
  第一千七百四十唐左常侍薛苹碑孟簡撰栁公權正書元和十五年閏正月
  第一千七百四十一唐感化詩竇牟撰正書無姓名元和十五年三月第一千七百四十二唐太子賔客吕元膺碑李絳撰裴璘正書元和十五年七月
  第一千七百四十三唐太子少保田公碑李宗閔撰篆書姓名殘缺元和十五年九月
  第一千七百四十四唐土洲記段文昌撰王𤣥同正書元和十五年十一月第一千七百四十五唐張中丞許使君南特進廟碑韋臧孫撰趙晏正書
  第一千七百四十六唐南海神廟碑韓愈撰陳諫正書上兩碑並元和十五年
  第一千七百四十七唐昭義軍節度使辛祕碑牛僧孺撰陳諫正書
  第一千七百四十八唐王處士引瀑泉記武少儀撰正書無姓名上兩碑皆元和中立
  第一千七百四十九唐羅池廟碑韓愈撰沈傳師正書長慶元年正月第一千七百五十唐黄陵廟碑韓愈撰沈傳師正書長慶元年
  第一千七百五十一唐張諴碑白居易撰武翊黄正書姪孫磻篆長慶二年六月
  第一千七百五十二唐律大徳湊公塔銘白居易撰僧雲臯正書長慶二年閏十月
  第一千七百五十三唐心經竇鞏正書元和二年十一月
  第一千七百五十四唐明州南樓詩陳右撰胡師模八分書元和二年十二月
  第一千七百五十五唐谿堂詩韓愈撰牛僧孺正書
  第一千七百五十六唐贈太保李良臣碑李宗閔撰楊正書上兩碑皆長慶二年
  第一千七百五十七唐題怪石詩世傳李徳裕作長慶二年二月第一千七百五十八唐平盧薛公紀績述栢元封撰八分書長慶三年三月
  第一千七百五十九唐題東林寺影堂碑陰李渤撰僧雲臯正書長慶二年三月
  第一千七百六十唐少府監胡珦碑韓愈撰胡証八分書長慶三年四月第一千七百六十一唐絳守居園池碑樊宗師撰正書無姓名長慶三年五月
  第一千七百六十二唐江西使院小史記崔祐甫撰陸蔚之正書長慶三年五月在洪州
  第一千七百六十三唐贈左僕射郭公碑李宗閔撰蕭佑正書長慶三年八月
  第一千七百六十四唐栁州井銘栁宗元撰沈傳師正書長慶三年第一千七百六十五唐大海寺玉像碑張仲方撰韓齊申八分書并篆長慶四年正月
  第一千七百六十六唐熙怡大師石墳志侯髙撰僧雲臯正書長慶四年五月
  第一千七百六十七唐大覺禪師塔銘李渤撰栁公權正書胡証篆長慶四年六月
  第一千七百六十八唐銘幡竿石竇鞏撰并正書長慶四年十月第一千七百六十九唐相里友諒墓誌撰人名缺王𤣥弼正書長慶四年十二月
  第一千七百七十唐溵州刺史髙公徳政碑王起撰裴璘書長慶中立
  第一千七百七十一唐修浯溪記韋詞撰羅洧正書寳厯元年五月第一千七百七十二唐紫陽先生碑栁公綽正書李白撰
  第一千七百七十三唐紫陽先生碑陰李繁撰栁公綽正書寳厯二年三月
  第一千七百七十四唐𫎇泉詩沈傳師正書寳厯二年四月宇文鼎詩大和九年
  第一千七百七十五唐三像記李徳裕撰并八分書寳厯二年八月第一千七百七十六唐禹穴碑鄭魴撰序元槙銘韓杍材行書寳厯二年九月第一千七百七十七唐桂陽巖銘李涉撰八分書無姓名寳厯中立第一千七百七十八唐辨石鍾山記李渤撰正書無姓名太和元年八月第一千七百七十九唐冲虚真人廟記劉三復撰李徳裕八分書太和元年十二月
  第一千七百八十唐西平王李晟碑上裴度撰栁公權正書太和二年四月
  第一千七百八十一唐李晟碑下
  第一千七百八十二唐烏重𦙍碑上裴度撰竇易直正書太和二年四月第一千七百八十三唐烏重𦙍碑下
  第一千七百八十四唐涅槃和尚碑武翊黄撰栁公權正書太和二年七月
  第一千七百八十五唐清泉寺大藏經記韓杍材撰并行書劉蔚篆太和二年九月
  第一千七百八十六唐衡嶽寺大徳瑗公碑皇甫湜撰王詡正書太和三年正月
  第一千七百八十七唐薛平增修家廟碑馮宿撰裴潾正書李寓篆太和二年九月
  第一千七百八十八唐塔陰文楊承和撰唐𤣥度篆書太和三年十月第一千七百八十九唐李祐墓誌庾敬休撰王無悔八分書太和三年十一月
  第一千七百九十唐裴度白居易聨句正書無姓名太和三年十二月第一千七百九十一唐處州孔子廟碑韓愈撰任迪行書太和三年第一千七百九十二唐太尉王播碑李宗閔撰栁公權正書太和四年正月
  第一千七百九十三唐王播墓誌牛僧孺撰栁公權正書太和四年四月第一千七百九十四唐節堂記劉三復撰李徳裕八分書太和四年五月第一千七百九十五唐玭禪師碑劉軻撰僧雲臯正書太和四年七月第一千七百九十六唐何文悊碑王源中撰劉禹錫正書太和四年八月第一千七百九十七唐秋日望贊皇山詩李徳裕撰并八分書太和四年八月
  第一千七百九十八唐侯仲莊碑杜黄裳撰崔元畧正書太和四年閏十一月
  第一千七百九十九唐桃源詩劉禹錫撰李某書名缺太和四年第一千八百唐將作監韋文恪墓誌庾敬休撰栁公權正書太和五年二月






  金石錄卷九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錄卷十      宋 趙明誠 撰目錄十 唐 五代 國朝
  第一千八百一唐天平軍節度使㕔記劉禹錫撰沙門有璘八分書太和五年四月
  第一千八百二唐小洞庭五太守讌集記蘇源明撰後序令狐楚撰太和五年七月
  第一千八百三唐白居易游濟源詩正書太和五年九月馮宿詩附第一千八百四唐太清宫鐘銘馮宿撰栁公權正書太和五年十二月第一千八百五唐令狐公先廟碑劉禹錫撰并正書太和五年第一千八百六唐殿中侍御史韋翃墓誌劉禹錫撰裴休正書太和六年正月
  第一千八百七唐六譯金剛經上唐𤣥度集王右軍書太和六年第一千八百八唐六譯金剛經下
  第一千八百九唐襄州文宣王廟記裴度撰崔倬正書盧𢎞宣篆太和六年四月
  第一千八百十唐義成李徳裕徳政碑上賈餗撰歸融八分書太和六年八月
  第一千八百十一唐李徳裕徳政碑中
  第一千八百十二唐李徳裕徳政碑下
  第一千八百十三唐游王屋詩白居易撰正書太和六年十月
  第一千八百十四唐四望亭記李紳撰正書無姓名太和七年二月第一千八百十五唐李紳法華寺詩正書太和七年三月
  第一千八百十六唐散騎常侍張昔墓誌馮宿撰正書無姓名太和七年四月
  第一千八百十七唐昇𤣥劉先生碑馮宿撰栁公權正書太和七年四月第一千八百十八唐沈傳師攝山題名正書太和七年六月第一千八百十九唐太倉箴李商隠撰行書無姓名太和七年十月第一千八百二十唐育王山常住田碑萬齊融撰范的行書太和七年十二月
  第一千八百二十一唐義陽郡王苻璘碑題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李宗閔撰宗閔太和七年為此官栁公權正書
  第一千八百二十二唐修龍宫寺碑李紳撰行書無姓名太和九年四月第一千八百二十三唐春城院佛殿記劉慥撰鄭師仁八分書太和九年五月
  第一千八百二十四唐東林寺白氏文集記白居易撰僧雲臯正書太和九年八月
  第一千八百二十五唐馬先生廟錄盧中規撰崔植正書太和九年十一月
  第一千八百二十六唐沈傳師墓誌權璩撰姪沈堯章正書太和九年第一千八百二十七唐李紳題少林寺詩正書開成元年七月第一千八百二十八唐皇甫曙題石佛谷詩李道夷正書開成元年十月
  第一千八百二十九唐贈太尉王智興碑裴度撰栁公權正書開成元年十一月
  第一千八百三十唐文宣王新廟碑劉禹錫撰盧逕正書開成二年二月第一千八百三十一唐陰符經序鄭澣撰栁公權正書丁居晦篆開成二年七月
  第一千八百三十二唐黄公記李漢撰八分書無姓名開成二年十一月第一千八百三十三唐檢校金部郎中崔稹碑李絳撰栁公權正書開成三年正月
  第一千八百三十四唐丞相崔羣碑裴度撰劉禹錫正書開成三年正月第一千八百三十五唐淮南監軍韋元素碑丁居晦撰栁公權正書開成三年七月
  第一千八百三十六唐寳稱律師塔銘劉軻撰陳去病正書開成四年四月
  第一千八百三十七唐淄王傅元公碑李宗閔撰栁公權正書開成四年七月
  第一千八百三十八唐白蘋洲五亭記白居易撰馬纘正書開成四年十月
  第一千八百三十九唐宣州觀察使王質碑劉禹錫撰并正書開成四年十一月
  第一千八百四十唐山南西道驛路記劉禹錫撰栁公權正書開成四年
  第一千八百四十一唐魏博何進滔徳政碑一栁公權撰并正書開成五年正月
  第一千八百四十二唐何進滔徳政碑二
  第一千八百四十三唐何進滔徳政碑三
  第一千八百四十四唐何進滔徳政碑四
  第一千八百四十五唐何進滔徳政碑五
  第一千八百四十六唐李聽碑上李右撰栁公權正書開成五年二月第一千八百四十七唐李聽碑下
  第一千八百四十八唐贈禮部尚書羅讓碑王起撰栁公權正書開成五年二月
  第一千八百四十九唐常侍裴恭碑盧術撰鄭還古正書開成五年四月第一千八百五十唐沒賀舍利傳崔璹撰正書無姓名開成五年十月第一千八百五十一唐李徳裕平泉草木記開成五年第一千八百五十二唐李徳裕平泉山居詩上二碑皆李徳裕八分書
  第一千八百五十三唐左真人仙堂記張虚白撰襲真子書開成五年第一千八百五十四唐沈傳師嶽麓寺詩行書文宗時作第一千八百五十五唐贈太尉李憕碑上李紓撰沈傳師正書文宗時立
  第一千八百五十六唐李憕碑下
  第一千八百五十七唐新修紫極宫記賈島撰正書無姓名武宗㑹昌元年三月
  第一千八百五十八唐贈太師崔陲碑劉禹錫撰栁公權正書會昌元年五月
  第一千八百五十九唐大達法師碑裴休撰栁公權正書㑹昌元年十二月
  第一千八百六十唐宣公律院碣嚴厚本撰栁公權正書㑹昌元年第一千八百六十一唐荇溪新亭記李濆撰楊紹復正書㑹昌二年正月第一千八百六十二唐昊天觀碑王起撰栁公權正書會昌三年十月第一千八百六十三唐巡幸左神䇿軍碑上鉉撰栁公權正書㑹昌三年
  第一千八百六十四唐巡幸左神䇿軍碑下
  第一千八百六十五唐張𢎞靖祭唐叔文李徳裕撰正書無姓名會昌四年二月
  第一千八百六十六唐金剛經栁公權正書會昌四年四月
  第一千八百六十七唐蔚州刺史馬紓墓誌楊倞撰正書無姓名㑹昌四年七月
  第一千八百六十八唐贈太子少保髙重碑姪元裕撰栁公權正書㑹昌四年十月
  第一千八百六十九唐李貽孫神女廟詩正書無姓名㑹昌五年九月
  第一千八百七十唐修文宣王廟記裴坦撰盧匡書會昌五年十月第一千八百七十一唐李徳裕大孤山賦篆書無姓名會昌五年第一千八百七十二唐相國李涼公碑李徳裕撰栁公權正書會昌六年三月
  第一千八百七十三唐商於新驛記韋琮撰栁公權正書宣宗大中元年正月
  第一千八百七十四唐山南西道節度使王起碑李回撰栁公權正書大中元年四月
  第一千八百七十五唐吕温祭舜廟文裴昇之正書大中元年五月第一千八百七十六唐牛僧孺碑李珏撰栁公權正書大中二年十月第一千八百七十七唐太子太傅劉沔碑韋博撰栁公權正書大中二年十二月
  第一千八百七十八唐淮陽太守李公廟記李謙撰慕容鎬正書大中三年三月
  第一千八百七十九唐般若心經徐璋書大中三年五月
  第一千八百八十唐普光王寺碑李邕撰栁公權正書
  第一千八百八十一唐潁亭記陳寛撰正書無姓名上兩碑皆大中四年第一千八百八十二唐醉吟先生傳并墓誌傳白居易自撰碑李商隠撰譚邠正書大中五年四月
  第一千八百八十三唐贈太尉李固言碑李珏撰三從姪儔正書大中六年二月
  第一千八百八十四唐幽州納降軍使李巖碑正書撰人姓名殘缺大中六年六月
  第一千八百八十五唐嶺南節度使韋正貫碑蕭鄴撰栁公權正書大中六年七月
  第一千八百八十六唐魏公謩先廟碑崔絢撰栁公權正書大中六年十一月
  第一千八百八十七唐河東監軍康約言碑栁公權撰并正書大中七年二月
  第一千八百八十八唐蕭頴士庭莎賦正書無姓名大中七年十月第一千八百八十九唐吏部尚書髙元裕碑蕭鄴撰栁公權正書大中七年七月
  第一千八百九十唐四證堂碑李商隠撰正書無姓名大中七年十一月第一千八百九十一唐司徒薛平碑李宗閔撰栁公權正書第一千八百九十二唐觀音院記段成式撰栁公權正書
  第一千八百九十三唐起居郎劉公碑劉三復撰栁公權正書上三碑皆大中七年
  第一千八百九十四唐元魯山琴臺記宋整撰正書無姓名大中八年正月
  第一千八百九十五唐朂復真記自撰正書無姓名大中八年三月第一千八百九十六唐陳杲仁告身夫人捨宅疏序俞珣述并書大中八年五月
  第一千八百九十七唐重陽亭銘李商隠撰正書無姓名大中八年九月第一千八百九十八唐大覺禪師碑李吉甫撰蕭起正書大中八年十二月
  第一千八百九十九唐淮南節度使崔從碑蔣伸撰栁公權正書大中八年
  第一千九百唐圭峯禪師碑裴休撰并正書大中九年正月
  第一千九百一唐大覺禪師碑丘丹撰蕭起行書大中九年五月第一千九百二唐勸農勑正書無姓名大中十年五月
  第一千九百三唐陽翟縣水亭記魏庾撰并正書大中十年五月第一千九百四唐興唐寺記撰人姓名殘缺李衮正書大中十年
  第一千九百五唐杜佑莊居記佑自撰孫愉重立正書大中十一年四月第一千九百六唐復東林寺碑崔黯撰栁公權正書大中十一年四月第一千九百七唐南瀆廣源公碑李景讓撰盖巨源八分書大中十二年正月
  第一千九百八唐楊滌妻張氏墓誌滌自撰并正書行書銘大中十三年五月
  第一千九百九唐西明寺金剛經栁公權正書大中十三年六月第一千九百十唐兵部尚書盧綸碑盧言撰崔倬正書大中十三年七月第一千九百十一唐定州文宣王廟記盧肇撰并正書大中十三年八月
  第一千九百十二唐儒宫碑沈左黄撰杜英正書并篆大中十三年十一月第一千九百十三唐萬石君廟記石宴撰王藩行書并篆大中十三年十一月
  第一千九百十四唐義昌軍節度使杜中立碑裴坦撰杜宣猷正書大中十四年八月
  第一千九百十五唐禮部尚書許康佐碑書撰人姓名殘缺第一千九百十六唐崇聖寺佛牙碑孫朴撰王平君行書上三碑皆大中立
  第一千九百十七唐司空扶風公寫真記李澄撰盖巨源書懿宗咸通元年十一月
  第一千九百十八唐令狐楚登白樓賦令狐澄書咸通二年三月第一千九百十九唐六譯金剛經盖巨源八分書咸通四年六月第一千九百二十唐尊勝陁羅尼經于僧翰八分書咸通五年第一千九百二十一唐潛溪記杜宣猷撰正書無姓名咸通八年十月第一千九百二十二唐鄭薰雪霽開講詩正書無姓名咸通九年九月
  第一千九百二十三唐兵部尚書王承業墓誌鄭言撰栁仲年正書咸通十年二月
  第一千九百二十四唐贈司空孔岑父碑鄭絪撰栁知微正書咸通十一年正月
  第一千九百二十五唐同昌公主碑韋保衡撰栁仲年正書咸通十一年二月
  第一千九百二十六唐宿恵山寺詩王武陵朱宿竇羣正書咸通十二年七月
  第一千九百二十七唐修繁城廟記曹分撰篆書無姓名咸通十二年九月
  第一千九百二十八唐鄭畋謁昇仙太子廟詩正書無姓名僖宗乾符四年閏二月
  第一千九百二十九唐李商隠佛頌呉華篆書廣明元年十月第一千九百三十唐昭覺寺碑蕭遘撰劉崇龜正書中和五年正月第一千九百三十一唐安昌寺碑周庾信撰令狐渙重書昭宗乾寧元年十一月
  第一千九百三十二唐瘞鶴銘華陽真逸撰行書無姓名無時代嵗月第一千九百三十三唐千字文世傳智永書
  第一千九百三十四唐冬日陪羣公泛舟詩謫丹陽功曹掾王某名缺行書無年月
  第一千九百三十五唐金字般若碑正書無姓名
  第一千九百三十六唐柘城令李公徳政頌封利建撰魏崇行書第一千九百三十七唐立郭林宗碑行書無姓名
  第一千九百三十八唐郭林宗碑陰
  第一千九百三十九唐草堂寺報願碑宋儋文蒯敬宗正書第一千九百四十唐寂照寺雙浮圖碑單江撰八分書
  第一千九百四十一唐孟浩然碣樊澤撰正書無姓名
  第一千九百四十二唐李氏窪尊銘篆書無姓名
  第一千九百四十三唐題阮客舊居詩篆書無姓名
  第一千九百四十四唐椒陵陂詩韋瓘撰正書
  第一千九百四十五唐金剛經上正書無姓名
  第一千九百四十六唐金剛經下
  第一千九百四十七唐心經正書無姓名
  第一千九百四十八唐遺教經正書無姓名
  第一千九百四十九唐玉蘂詩唱和沈傳師李徳裕正書無姓名第一千九百五十唐大智禪師碑正書書撰人姓名殘缺
  第一千九百五十一唐通神寺鳳陽門銘八分書無書撰人姓名第一千九百五十二唐尊勝幢贊韓拯文鄔員行書
  第一千九百五十三唐楊公史傳記行書無姓名
  第一千九百五十四唐唐𤣥度十體書
  第一千九百五十五唐教戒經正書無姓名
  第一千九百五十六唐中書舍人王無競碑姚汭撰行書無姓名第一千九百五十七唐梵網經上正書無姓名
  第一千九百五十八唐梵網經下
  第一千九百五十九唐無名碑正書無書撰人姓名
  第一千九百六十唐夏日登戲馬臺詩鄭遂文盧僎撰八分書無姓名第一千九百六十一唐楠木歌嚴武撰史俊行書無姓名
  第一千九百六十二唐郄昻光福寺詩行書無姓名
  第一千九百六十三唐嚴武題龍日寺西龕石壁詩行書無姓名
  第一千九百六十四唐白居易與劉禹錫書行書
  第一千九百六十五唐立王右軍祠堂記王師乾撰正書無姓名第一千九百六十六唐知制誥郭慎微碑姪汭撰八分書姓名殘缺京兆金石録云顧戒奢書
  第一千九百六十七唐皇甫湜浯溪詩
  第一千九百六十八唐沙門湛然題井涇山壁詩正書無姓名
  第一千九百六十九唐呉興太守厯官記正書無姓名第一千九百七十唐李幼卿題瑯琊山詩八分書無姓名栁遂皇甫智詩附
  第一千九百七十一唐李陽氷琴銘
  第一千九百七十二唐氷清琴銘
  第一千九百七十三唐齊州刺史封公徳政碑李逈秀撰李思惲行書
  第一千九百七十四唐𤣥元皇帝道徳銘李華撰張敬仙書第一千九百七十五唐然燈經正書無姓名已上諸碑皆無年月或殘缺第一千九百七十六唐華嶽題名一
  第一千九百七十七唐華嶽題名二
  第一千九百七十八唐華嶽題名三
  第一千九百七十九唐華嶽題名四
  第一千九百八十唐華嶽題名五
  第一千九百八十一唐泰山石闕題名上
  第一千九百八十二唐泰山石闕題名下
  第一千九百八十三唐老子廟石闕題名上
  第一千九百八十四唐老子廟石闕題名下
  第一千九百八十五後唐汾陽王真堂記李棁撰李鄂正書末帝清泰三年八月
  第一千九百八十六晉楊凝式書上
  第一千九百八十七楊凝式書中
  第一千九百八十八楊凝式書下
  第一千九百八十九漢大藏經㫖序郭忠恕撰并篆袁正已正書乾祐元年四月
  第一千九百九十漢修髙祖廟碑趙頴撰郭忠恕八分書乾祐二年第一千九百九十一漢説文字源郭忠恕篆并正書乾祐三年七月第一千九百九十二南唐喬公亭已徐鉉撰并篆書李言璟保大十三年四月
  第一千九百九十三許真人井銘鉉撰并篆書
  第一千九百九十四宓子賤碑鉉撰并篆書
  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紫極宫石磬銘徐鍇撰并篆書三碑皆無歳月第一千九百九十六文宣王廟記郭忠恕撰并小篆太祖皇帝乾徳元年第一千九百九十七陰符經郭忠恕小篆古文八分三體乾徳四年四月第一千九百九十八永安院佛殿記劉從義撰郭忠恕篆袁正己正書乾徳五年二月
  第一千九百九十九懐嵩樓記李徳裕撰郭忠恕八分書并篆無歳月第二千日本國誥









  金石錄卷十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録卷十一     宋 趙明誠 撰跋尾一三代
  古器物銘第一古鐘銘 方鼎銘 蠆鼎銘祖丁彛銘
  古器物銘第二兄癸彛銘
  古器物銘第四甗銘 秦鐘銘周敦銘
  古器物銘第五文王尊彛銘 宋公䜌餗鼎銘寶龢鐘銘 楚鐘銘
  古器物銘第六毛伯敦銘 簠銘 匜銘商洛鼎銘 周姜敦銘
  古器物銘第七大夫始鼎銘季㜏彛銘
  古器物銘第一
  古鐘銘
  右古鐘銘五十二字藏宗室仲爰家象形書不可盡識以其書竒古故列于諸器銘之首後又得一鐘銘文正同一鐸銘字畫亦相類皆録于後
  方鼎銘
  右方鼎銘藏岐山馮氏張侍郎舜民云夏時器也字畫竒怪不可識
  蠆鼎銘
  右蠆鼎銘藏祕閣銘一字象蠆形呂氏考古圖云即古文蠆字
  祖丁彛銘
  右祖丁彛銘藏蔡肇天啓舍人家呂氏考古圖載李氏録云祖丁者商之十四世帝祖丁也余案夏商時人淳質皆以甲乙為號今世人家所藏彛器銘文如此類甚衆未必帝祖丁也李氏名公麟字伯時父有古器圖一卷行于世云
  古器物銘第二
  兄癸彛銘
  右兄癸彛銘藏潁昌韓氏蓋底皆有銘凡商器款識多者不過數字而此器獨二十餘字尤為竒古
  古器物銘第四
  甗銘
  右甗銘案眞宗皇帝實録咸平三年乾州獻古銅鼎狀方而四足上有古文二十一字詔儒臣考正而句中正杜鎬驗其款識以為史信父甗中正引説文甗甑也又引墨子夏后鑄鼎四足而方春秋傳晉侯賜子産二方鼎云此其類也余嘗見今世人家所藏古甗形製皆圜而此器其下正方故中正等疑為方鼎之類然方鼎與甗自是兩器名今遂以為一物非也楊南仲曰史當讀為中音仲
  秦鐘銘
  右秦鐘銘云丕顯朕皇祖受天命奄有下國十有二公歐陽文忠公集古録以為太史公史記於秦本紀云襄公始列為諸侯而諸侯年表則以秦仲為始今據年表始秦仲則至康公為十二公此鐘為莊公時作也據本紀自襄公為始則桓公為十二公而銘鐘者為景公也余按秦本紀自非子為周附庸邑于秦至秦仲始為大夫仲死子莊公伐破西戎於是予之秦仲後及其先大駱地犬丘并有之為西垂大夫莊公卒子襄公代立犬戎之難襄公有功周室於是平王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曰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遂能攻戎即有其地與誓封爵之襄公於是始國與諸侯通使聘享之禮而詩美襄公亦以能取周地始為諸侯受顯服盖秦仲初未常稱公莊公雖追稱公然猶為西垂大夫未立國至襄公始國為諸侯矣則銘所謂奄有下國十有二公者當自襄公為始然則銘斯鐘者其景公歟
  周敦銘
  右周敦而下器銘五皆藏御府初皇祐間修大樂有㫖付有司攷其聲律制度而模其銘文以賜公卿楊南仲為圖刻石者也然其器㝷歸禁中故模本世間絶難得余所藏公私古器款識畧盡蓋獨闕此求之久而不獲有董之明子上者家藏古今石刻甚富適有此銘因以遺余之明云即皇祐賜本也
  古器物銘第五
  文王尊彛銘
  右文王尊彛銘紹聖間宗室仲忽獲此器以獻有㫖下秘閣考驗而館中諸人皆以為後世詐偽之物不當進于御府於是仲忽坐罰金然其器猶藏秘閣初仲忽以器銘上一字與小篆鹵字相類遂讀為魯因以文王為周之文王曰此魯公伯禽享文王廟器也其言頗近于夸故當時疑以為偽然兹器製作精妙文字竒古決非偽物識者當能辨之惟遂以為魯公器者初無所據爾
  宋公䜌餗鼎銘
  右宋公䜌餗鼎銘元祐間得于南都藏秘閣底蓋皆有銘按史記世家宋公無名䜌者莫知其為何人也
  寶龢鐘銘
  右寶龢鐘銘藏太常凡四鐘款識並同初景祐間李照修雅樂所鑄鐘其形皆圜與古製頗異時又别詔胡瑗自以管法製鐘磬㑹官帑中獲此鐘其形如鈴而不圜馮元等按其款識以為漢魏時器於是令瑗倣其狀作新鐘一縣十六枚然不獲奏御但藏諸樂府而已今按此銘文字皆古文為周以前所作無疑而元以為漢魏時器蓋失之矣
  楚鐘銘
  右楚鐘銘政和三年獲于鄂州嘉魚縣以獻字書竒怪友人王壽卿魯翁得其墨本見遺按銘文云楚公下一字不可識必其名也自作按楚自周成王時封熊繹以子男田居楚至熊渠乃立其三子為王後復去其王號至熊通始自立為楚武王則是楚未嘗稱公不知此鐘為何人作也
  古器物銘第六
  毛伯敦銘
  右毛伯敦銘凡四其一惟蓋存藏劉原父家其一底蓋具藏京兆孫氏其一不知所從得銘文皆同原父釋祝下一字為鄭遂以為司馬遷史記所載毛叔鄭器曰武王克商尚父牽牲毛叔鄭奉明水銘稱伯者爵也史稱叔者字也敦乃文武時器也今究其㸃畫殊不類鄭字而呂氏考古圖釋為𨚕皆莫可考
  簠銘
  右簠銘本兩器底蓋皆有銘文悉同其一原父以遺歐陽公案集古録以中上一字為張字引詩六月篇侯誰在矣張仲孝友曰此周宣王時張仲器也呂大臨考古圖以偏傍推之其字從巨不從長以隸字釋之當為弡弡字雖見玉篇然古文與隸書多不合未知果是否
  匜銘
  右匜銘劉原父既以前一簠為張仲所作又以此匜為張伯器曰仲之兄也尤無所據原父於是正之學號稱精博惟以意推之故不能無失爾
  商洛鼎銘
  右鼎銘劉原父得於商雒銘云維十有四月蔡君謨嘗問原父十有四月者何原父不能對呂氏考古圖云古器銘多有是語或云十三月或云十九月疑人君即位居喪踰年未改元故以月數余常考之古人君即位明年稱元年蓋無踰年不改元之事又余所藏牧敦銘有云惟王十年十有三月以此知呂氏之説非是蓋古語有不可曉者闕之可也
  周姜敦銘
  右周姜敦銘本二器其一原父以遺歐陽公伯下一字集古録讀為冏曰此書所載伯冏穆王時人也而吕氏考古圖訓作百皆未詳
  古器物銘第七
  大夫始鼎銘
  右大夫始鼎銘案説文對字本從口漢文帝以為責對而為言多非誠對故去其口以從士今驗兹鼎銘及周以後諸品款識對字最多皆無從口者然則古文大篆固已不從口矣又疑李斯變古法作小篆對字始從口至文帝復改之耳然書傳不載未敢遂以為然也
  季㜏彛銘
  右季㜏彛銘藏洛陽趙氏銘字畫與大篆小異蓋古文也當是周初接商時器余徧閲商周諸器銘所謂古文者大率如此而唐人所書皆别作一體筆畫疎瘦與彛鼎間字絶異雖李陽氷亦為之不知何所依據余以謂學古文當以彛鼎間字為法












  金石録卷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録卷十二     宋 趙明誠 撰跋尾二三代 秦漢
  古器物銘第八父丙彛銘 宋君夫人鼎銘
  古器物銘第九敦銘 宋穆公孫盤銘散季敦銘
  古器物銘第十井伯敦銘
  古器物銘第十一鼎銘
  古器物銘第十二楚鐘銘 中姞匜銘車敦銘
  古器物銘第十三齊侯盤銘
  古器物銘第十四秦權銘 汾隂侯鼎銘 銅釡銘武安侯器銘 周陽家鐘銘上林供官銅鼎銘平周金銅鉦銘
  古器物銘第十五谷口銅甬銘 律管銘
  古器物銘第八
  父丙彛銘
  右父丙彛銘舊藏祖擇之舍人家後歸故人王偁唯蓋存已破缺此周器也而猶稱父丙者當時周初接商時器
  宋君夫人鼎銘
  右宋君夫人鼎銘其文云宋君夫人之餗釪鼎吕氏考古圖云藏秘閣今乃在宗室仲爰家而秘閣所藏自有宋公䜌鼎蓋考古誤也
  古器物銘第九
  敦銘
  右敦銘藏宗室仲爰家銘文凡二百餘字余所録諸器銘文字之多無踰此者
  宋穆公孫盤銘
  右宋穆公孫盤銘元祐間臨淄縣民於齊故城得數器此其一也藏趙元考内翰家騐其文蓋送女器
  散季敦銘
  右散季敦銘藏長安吕㣲仲丞相家底蓋皆有銘考古圖以太初厯推之為武王時器未知是否又云武王時散氏惟有宜生季疑其字者亦何所據哉士大夫於考正前代遺事其失常在於好竒故使學者難信孔子曰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古器物銘第十
  井伯敦銘
  右井伯敦銘云惟六月既生霸戊戌旦王格于大室師某父即位井伯右内史冊命錫赤芾對揚王休用作寶敦其萬年子子孫孫其永寶用古器銘文字難盡通故時有斷續不可次第處今此銘四十餘字所不識者一字而已因并載其語按左氏春秋傳有井伯然古人姓名或有同者未可知也師下一字不可識
  古器物銘第十一
  鼎銘
  右鼎銘藏蜀人鄧氏銘有云王格太室即立按古器物銘凡言即立或言立中庭皆當讀為位蓋古字假借其説見鄭氏注儀禮秦㤗山頌詩刻石猶如此
  古器物銘第十二
  楚鐘銘
  右楚鐘銘藏方城范氏銘云惟王五十六祀楚王下一字不可識章按楚惟惠王在位五十七年又其名為章然則此鐘為惠王作無疑也方是時王室衰弱六國争雄楚尤強大遂不用周之正朔嗚呼可謂僭矣鐘背又有兩商字一穆字其義未曉
  中姞匜銘
  右中姞匜銘與後兩器皆藏李伯時家初伯時得古方鼎遂以為晉侯賜子産者後得此匜又以為晉襄公母偪姞器殊可笑凡三代以前諸器物出于今者皆可寶何必區區附託書傳所載姓名然後為竒乎此好古者之蔽也
  車敦銘
  右敦銘其文云作旅車敦莫詳其義
  古器物銘第十三
  齊侯盤銘
  右齊侯盤銘政和丙申歲安丘縣民發地得二器其一此盤其一匜也驗其文蓋齊侯為楚女作
  古器物銘第十四秦漢器
  秦權銘
  右秦權銘今世人家所藏秦權至多銘文悉同余所得者凡四銘其二不知所從得其一藏王禹玉丞相家皆銅權也其一近歲出于濟州以石為之歐陽文忠公集古録載祕閣校理文同家有二銘其一乃銅鐶上有銘循環刻之不知為何器余嘗考之亦權也按班固漢書律厯志五權之制圜而環之今之肉倍好者周旋無端周而復始無窮已也孟康注以謂錘之形如環也然古權亦有與今稱錘相似者蓋形製不一各從其便爾
  汾隂侯鼎銘
  右汾隂侯鼎銘舊藏劉原父家今歸御府按漢書周昌以高祖六年封汾隂侯至其孫國除
  銅釡銘
  右銅釡銘云長信賜館陶家按漢書外戚傳竇皇后女嫖封館陶長公主又百官公卿表長信詹事掌皇太后宫景帝中六年更名長信少府張晏注曰以太后所居宫為名也居長信則曰長信少府居長樂則曰長樂少府然則景帝時宫名長信則竇太后居是宫無疑銘雖無年月然知其為竇太后賜館陶公主亦無疑也
  武安侯器銘
  右武安侯家器銘不知所從得按漢書景帝後三年封田蚡武安侯又楚思王子㥅元壽元始中再封武安侯銘無年月未知果誰所作又按帝紀楚懐王嘗封高祖為武安侯然驗其刻畫欵非高祖時器
  周陽家鐘銘
  右鐘銘藏歐陽公家其器壺也銘云畔邑家今周陽家金鐘容十斗重三十八斤第四十云
  上林供官銅鼎銘
  右上林供官銅鼎銘不知所從得銘有監工季負芻按後漢人絶無二名者此鼎蓋西漢器也
  平周金銅鉦銘
  右銅鉦銘云平周金銅鉦重十六斤八兩背文云平定五年受圜隂士大夫頗疑前代年號無為平定者余常考之蓋非年號也按西漢書地理志平周平定圜隂三縣皆屬西河郡圜隂漢惠帝五年置此鉦先藏平周家歸圜隂復以授平定故再刻銘爾所謂五年者當是景帝以前未有年號時也前世既無平定年號而三縣皆𨽻西河故知其如此又漢書地理志圜隂王莽改曰方隂顔師古云圜字本作圁縣在圁水之隂因以為名王莽改為方隂則是當時已誤為圜今有銀州銀水即是舊名猶存但字變爾其説出於酈道元注水經今按兹器漢時所刻乃為圜字然則師古何所依據遂以為圁乎恐亦臆説也
  古器物銘第十五
  谷口銅甬銘
  右谷口銅甬銘舊藏劉原父家一器而再刻銘始歐陽公集錄金石遺文自三代以來法書皆備獨無西漢文字求之累年不獲㑹原父守長安長安故都多古物竒器原父好竒博識皆購求藏去最後得斯器及行鐙博山香鼎模其銘文以遺歐陽公於是西漢之書始傳于世矣蓋収藏古物實始於原父而集録前代遺文亦自文忠公發之後來學者稍稍知搜抉竒古皆二公之力也
  律管銘
  右律管銘藏晁无咎學士家云始建國元年正月癸酉朔日制按晉書律厯志律古以竹或玉為之至平帝時王莽始易以銅又漢書莽以十二月朔癸酉為建國元年正月之朔二説皆合也


  金石録卷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録卷十三     宋 趙明誠 撰跋尾三三代 秦漢
  安州所獻六器銘
  齊鐘銘
  家藏古器物銘上父乙彛銘 爵銘㦸銘
  家藏古器物銘下孟姜盥匜銘 田鼎銘廩丘宫鐙銘
  石本古器物銘
  吉日癸巳字
  石鼓文
  秦詛楚文
  玉璽文
  秦泰山刻石
  秦琅邪臺刻石
  秦之罘山刻石
  秦嶧山刻石
  安州所獻六器銘
  右六器銘重和戊戌歲安州孝感縣民耕地得之自言于州州以獻諸朝凡方鼎三圜鼎二甗一皆形製精妙款識竒古按此銘文多者至百餘字其義頗難通又稱作父乙父已寶彛若非商末即周初器也
  齊鐘銘
  右齊鐘銘宣和五年青州臨淄縣民於齊故城耕地得古器物數十種其間鐘十枚有款識尤竒最多者幾五百字今世所見鐘鼎銘文之多未有踰此者驗其詞有余一人及齊侯字蓋周天子所以命賜齊侯齊侯自紀其功勲者初鐘既出州以獻于朝又命工圖其形製及臨倣此銘刻石既非善工而字有漫滅處皆以意增損之以此頗失眞今余所藏乃就鐘上摹拓者最得其眞也
  家藏古器物銘上
  父乙彛銘
  右父乙彛銘其器鼎也而謂之彛者按説文彛宗廟常器然以古器款識考之商以前凡器通謂之彛至周以後有六彛之名於是直以盛鬱鬯之尊為彛其名與諸器始分矣此鼎蓋商器云
  爵銘
  右爵銘大觀中濰之昌樂丹水岸圯得此爵及一觚按考工記爵一升觚三升獻以爵而酬以觚一獻而三酬則一豆矣鄭氏云豆當讀為斗而漢儒皆以為爵一升觚二升今此二器同出以觚量之適容三爵與考工記合以此知古器不獨為玩好又可以決經義之疑也
  㦸銘
  右㦸銘其器得于青之益都傍枝為鉤形製作甚工與今世人家所藏古戈㦸形製不同按揚雄方言㦸其曲者謂之鉤孑鏝胡郭璞注曰即今鷄鳴句孑㦸也春秋左氏傳欒樂車乗槐本而覆或以㦸鉤之呂氏春秋晏子與崔杼盟直兵造匈句兵鉤頸高誘注曰句㦸也賈誼過秦論云鉤㦸長鎩此㦸蓋古所謂鉤㦸也
  家藏古器物銘下
  孟姜盥匜銘
  右孟姜盥匜銘余所録古器款識有叔匜銘匜字作□後又得伯公父匜銘字作□今此銘作□蓋古書不必同文然三字意義皆通
  田鼎銘
  右田鼎銘云自作田鼎疑田獵所用也
  漢廩丘宫鐙銘
  右漢廩丘宫鐙銘得于澶淵云廩丘宫銅鐙重二十斤八兩甘露三年工郭從都吏李定造蓋宣帝時物也所謂廩丘宫者不見于史蓋秦漢離宫别館所在有之故史家不能盡記廩丘在漢屬東郡
  石本古器物銘
  右石本古器物銘余既集録公私所藏三代秦漢諸器款識畧盡乃除去重復取其刻畫完好者得三百餘銘皆模刻于石又取墨本聨為四大軸附入録中近世士大夫間有以古器銘入石者然徃徃十得一二不若余所有之富也
  吉日癸巳字
  右吉日癸巳字世傳周穆王書按穆王時所用皆古文科斗書此字筆畫反類小篆又穆天子傳史記諸書皆不載以此疑其非是姑録之以待識者
  石鼓文
  右石鼓文世傳周宣王刻石史籀書歐陽文忠公以謂今世所有漢桓靈時碑徃徃而在距今未及千載大書深刻而磨滅者十猶八九自宣王時至今實千有九百餘年鼓文細而刻淺理豈得存以此為可疑余觀秦以前碑刻如此鼓及詛楚文泰山秦篆皆粗石如今世以為碓臼者石性既堅頑難壊又不堪他用故能存至今漢以後碑碣石雖精好然亦易剝缺又徃徃為人取作柱礎之類蓋古人用意深逺事事有理類如此况此文字畫竒古決非周以後人所能到文忠公亦以謂非史籀不能作此論是也
  秦詛楚文
  右秦詛楚文余所藏凡有三本其一祀巫咸舊在鳳翔府廨今歸御府此本是也其一祀大沈久湫藏于南京蔡氏其一祀亞駝藏于洛陽劉氏秦以前遺蹟見于今者絶少此文皆出于近世而刻畫完好文詞字札竒古可喜元祐間張芸叟侍郎黃魯直學士皆以今文訓釋之然小有異同今盡録二家所釋于左方俾覽者詳焉
  玉璽文
  右玉璽文元符中咸陽所獲傳國璽也初至京師執政以示故將作監李誡誡手自摩印之凡二本以其一見遺焉
  秦泰山刻石
  右秦泰山刻石大中祥符歲眞宗皇帝東封此山兖州太守模本以獻凡四十餘字其後宋莒公模刻于石歐陽公載于集古録者皆同蓋碑石為四面其三面稍磨滅故不傳世所見者特二世詔書數十字而已大觀間汶陽劉跂斯立親至泰山絶頂見碑四面有字乃模以歸文雖殘缺然首尾完具不可識者無幾于是秦篆完本復傳世間矣以史記本紀考之頗多異同史云親巡逺方黎民而碑作親𨊩逺黎史云大義休明而碑作著明史云垂于後世而碑作陲于後嗣史云皇帝躬聖而碑作躬聽史云男女禮順而碑作體順史云施于後嗣而碑作昆嗣史云具刻詔書刻石而碑作金石刻皆足以正史氏之誤然則斯碑之可貴者豈特玩其字畫而已哉碑既出斯立模其文刻石自為後序謂之泰山秦篆譜云
  秦琅邪臺刻石
  右秦琅邪臺刻石在今宻州其頌詩亡矣獨從臣姓名及二世詔書尚存然亦殘缺熈寧中蘇翰林守宻令廬江文勛模𢴄刻石即此碑也從臣姓名五大夫作夫夫泰山秦篆亦如此或以謂古大與夫同為一字恐不然余家所藏古器款識有周大夫始鼎及秦權銘黔首大安皆用大字蓋古人簡質凡字㸃畫相近及音同者多假借用之别無它義東漢時碑刻尚多如此
  秦之罘山刻石
  右秦之罘山刻石按史記本紀始皇二十九年登之罘山凡刻兩碑今皆磨滅獨二世詔二十餘字僅存後人鑿石取置郡廨歐陽公集古録以為非眞又云麻温故學士於登州海上得片木有此文豈杜甫所謂棗木傳刻肥失眞者耶此論非是蓋杜甫指嶧山碑非此文明矣之罘在秦屬東萊今屬登州
  秦嶧山刻石
  右秦嶧山刻石者鄭文寶得其摹本于徐鉉刻石寘之長安此本是也唐封演聞見記載此碑云後魏太武帝登山使人排倒之然而厯代摩拓之以為楷則邑人疲於供命聚薪其下因野火焚之由是殘缺不堪摹寫然猶求者不已有縣宰取舊文勒於石碑之上置之縣廨今人間有嶧山碑者皆是新刻之本而杜甫詩直以為棗木傳刻者豈又有别本歟按史記本紀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而其頌詩不載其他始皇登名山凡六刻石史記皆具載其詞而獨遺此文何哉然其文詞簡古非秦人不能為也秦時文字見于今者少此雖傳摩之餘然亦自可貴云







  金石録卷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錄卷十四     宋 趙明誠 撰跋尾四
  漢陽朔塼字
  漢居攝墳壇刻石二
  漢巴官鐵量銘
  漢㑹稽東部都尉路君闕銘
  漢南武陽功曹闕銘
  漢王稚子闕銘
  漢謁者景君表
  漢謁者景君碑隂
  漢郯令景君闕銘
  漢麟鳳贊并記
  漢國三老袁君碑
  漢西嶽石闕銘
  漢張平子碑
  漢張平子殘碑
  漢北海相景君碑
  漢北海相景君碑隂
  漢燉煌長史武班碑
  漢武氏石闕銘
  漢費亭侯曹騰碑
  漢司隸楊厥開石門頌
  漢呉郡丞武開明碑
  漢祝長嚴訢碑
  漢從事武梁碑
  漢平都侯相蔣君碑
  漢陽朔塼字
  右漢陽朔塼字云尉府壺璧陽朔四年正朔始造設已所行字畫竒古西漢文字世不多有此字完好可喜然所謂尉府壺璧又云已所行者莫暁其為何等語
  漢居攝墳壇刻石二
  右居攝墳壇刻石二其一云上谷府卿墳壇其一云祝其卿墳壇皆居攝二年三月造上谷郡名祝其縣名不知所謂府卿與縣卿為何官蓋自王莽居攝官名日易故史家不能盡紀也其曰墳壇者古未有土木像故為壇以祀之兩漢時皆如此
  漢巴官鐵量銘此盆色類丹砂魯直石刻云其一曰秦刀巴官三百五十戊永平七年第二十七酉余紹興庚午歲親見之今在巫山縣治韓暉仲云
  右漢巴官鐵量銘云巴官永平七年三百五斤第二十七前代以永平紀年者凡五漢明帝晉惠帝後魏宣武李宻偽蜀王建惟明帝至十八年其他皆無及七年者以此知為明帝時物也此銘王無競見遺
  漢㑹稽東部都尉路君闕銘
  右漢路君闕銘二其一云㑹稽東部都尉路君闕永平八年四月十四日庚申造其一云君故豫州刺史温令元城令公車司馬令開陽令謁者議郎徵試博士路君不知為何人按漢書志建武六年省諸郡都尉唯邊郡徃徃有之豈㑹稽邊海故置此官歟又任延嘗為㑹稽西部都尉而此云東部疑當時㑹稽分東西部各置都尉史不載爾
  漢南武陽功曹闕銘
  右漢南武陽功曹墓闕銘云南武陽功曹鄉嗇夫又云以為國三老又云章和元年其它族系名字皆磨滅不可考究墓在今沂州有兩闕其一銘元和中立文字尤殘缺難讀
  漢王稚子闕銘
  右漢王稚子闕銘二其一云漢故先靈侍御史河内縣令王君稚子闕其一云漢故兖州刺史洛陽令王君稚子之闕按范曄後漢書循吏傳王渙字稚子嘗為温令而刻石為河内令者蓋史之誤渙以元興元年卒然則闕銘蓋和帝時所立也
  漢謁者景君表
  右漢謁者景君表其額題漢故謁者景君墓表而其文云惟元初元年五月丁夘故謁者任城景君卒其他文字磨滅時可讀處皆斷續不復成文矣元初安帝時年號也此在漢時石刻中殘缺為甚特以安帝以前碑碣存者無幾不可棄也故録之
  漢謁者景君碑隂
  右漢謁者景君碑隂其前題云諸生服義者又云義士北海劇張敏字公輔弟子濟北荏平甯尊字伯尊凡十五人皆完好可讀云
  漢剡令景君闕銘
  右漢剡令景君闕銘云維元初四年三月丙戌剡令景君卒又云君存時恬然無欲樂道安貧信而好古非法不言治歐陽尚書傳祖父河南尹父歩兵校尉業門徒上録三千餘人又云三司聘請流化下邳又云司空太常博士並舉高經君為其元假涂剡城姦邪洗心又云被病喪身歸于幽㝠門人服義百有餘人按漢人為景君刻銘本欲傳子不朽而不著其族系名字何哉
  漢麟鳳贊并記
  右漢麟鳳贊其上刻麟鳳像各為贊附于下又别有記云永建元年秋七月七字筆畫類十字蓋石本殘缺難辨秋無十月當讀為七也山陽太守河内孫君新刻瑞像麟鳳最後有銘銘凡五句句九字按漢史安帝時頻有鳳凰麒麟之瑞而順帝永建中則無之不知孫君刻此碑何謂也
  漢國三老袁君碑
  右漢國三老袁君碑按元和姓纂云袁幹封貴鄉侯始居陳郡為著姓八代孫良生昌璋昌生安璋生滂為司徒唐書宰相世系表云袁生𤣥孫幹封貴鄉侯八世孫良二子昌璋昌成武令生安璋生滂以此碑及後漢書攷之姓纂與唐表殊為疎謬袁安列傳云安祖父良平帝時舉明經為太子舍人建武中至成武令今據此碑良以永建六年卒相距蓋百餘年以此知非一人無疑又安以永平四年薨良之卒乃在其後三十九年以此知非安之祖亦無疑也蓋安汝南汝陽人滂乃陳郡扶樂人其鄉里族系亦自不同而安與滂相去歲月甚逺不得為從父兄弟明矣豈二人之祖其名偶同遂爾差謬邪又此碑與李利涉編古命氏皆云良幹五世孫而姓纂唐史皆以為八代孫碑云幹袁生之曾孫而唐史以為𤣥孫諸書皆云幹以討公孫勇功封貴鄉侯而碑獨作公先勇又云封關内侯食遺鄉六百戸者皆莫可考安列傳稱祖良為成武令而唐史謂昌為此官者疑唐史之誤也又酈道元水經注扶溝城北有袁梁碑云梁陳國扶樂人事與碑合唯水經誤以良為梁爾袁氏自漢以來世為著姓安與滂皆一時顯人而諸書於其族系錯謬如此以此知典籍所載其失可勝道哉
  漢西嶽石闕銘
  右漢西嶽石闕銘云永和元年五月癸丑朔六日戊午𢎞農太守常山元氏張勲為西嶽華山作石闕高二丈二赤其後為韻語文詞頗怪又字多假借時有難曉處永和漢順帝晉穆帝姚泓皆有此號穆帝時華隂不屬晉以此碑字畫驗之恐非姚泓時蓋漢刻也又按晉書載記姚興與泓傳本朝宋莒公紀年通譜皆云泓義熈十二年即偽位改元永和獨帝紀作十一年未知孰是因考永和年號并記之
  漢張平子碑
  右漢張平子碑按後漢書列傳云平子永元中舉孝亷連辟公府不就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徵拜郎中而碑乃云舉孝亷為尚書侍郎傳云再遷為太史令而碑乃一遷碑云遷公車司馬令遂相河間而傳不載其為公車司馬令傳曰在河間三年上書乞骸骨徵拜尚書乃卒而碑不載其為尚書此數事皆當以碑為據惟傳曰順帝初再徵為太史令其事見平子所為應間可信不疑而碑無之豈平子初嘗罷免後復拜此官而碑不書歟
  漢張平子殘碑
  右漢張平子殘碑政和中亡友劉斯立以此本見寄云其石新得于南陽凡七十有二字今世所傳平子碑有兩本其一亡其首其一亡其尾以二本相補其文乃足此碑蓋後段之亡失者也字畫尤完好云
  漢北海相景君碑
  右漢北海相景君碑在濟州任城縣景氏在漢世為任城人今有三碑尚存余皆得之此碑最完
  漢北海相景君碑隂
  右漢景君碑隂按後漢書百官志注河南尹官屬有循行一百三十人而晉書職官志州縣吏皆有循行今此碑隂載故吏都昌台丘暹而下十九人皆作修行他漢及晉碑數有之亦與此碑隂所書同豈循修字畫相類遂致訛謬邪碑隂又有故午營陵是遷等六人名姓莫知其為何官又台丘不見于姓氏書惟見于此者兩人云
  漢敦煌長史武班碑
  右漢敦煌長史武班碑歐陽公集古録云漢班碑者蓋其字畫殘滅不復成文其氏族官閥卒葬皆不可見其可見者君諱班爾今以余家所藏本考之文字雖漫滅然猶厯厯可辨其額題云漢故敦煌長史武君之碑知其姓武而官為敦煌長史也碑云武君諱班字宣張昔殷王武丁克伐鬼方元功章炳勲藏王府官族析分因以為氏知其名字與氏族所出也又云永嘉元年卒知其卒之年月也
  漢武氏石闕銘
  右漢武氏石闕銘云建和元年太歲在丁亥三月庚戌朔四月癸丑孝子武始公弟綏宗景興開明使石工孟季季弟夘造此闕直錢十五萬孫宗作師子直四萬開明子宣張仕濟隂年二十五曹府君察舉孝亷除敦煌長史被病云殁苗秀不遂嗚呼哀哉士女痛傷武氏有數墓在任城開明者仕為呉郡府丞綏宗名梁仕為郡從事宣張名班皆自有碑
  漢費亭侯曹騰碑
  右漢費亭侯曹騰碑云維建和元年七月二十二日己巳皇太后曰其遣費亭侯之國為漢輔藩而歐陽公集古錄乃言皇帝若曰其遣費亭侯之國誤也按後漢書建和元年桓帝即位梁太后臨朝稱制蓋此碑所載遣騰之國詔書乃梁太后非桓帝也東漢自安順已來閹䜿尊寵用事徃徃封侯貴顯其後騰之孫操及其會孫丕再世數十年慿藉勢力卒移漢祚而有之以此觀之閹䜿用事之禍可勝言哉
  漢司隸楊厥開石門頌
  右漢司隸楊厥開石門頌余嘗讀范曄後漢書鄧隲傳有云時遭元二之災人士饑荒章懐太子注以謂元二即元元也古書字當再讀者即於上字下為小二字後人不曉遂讀為元二或同之陽九或附之百六良由不悟致斯乖舛今岐州石鼓銘凡重言者皆為二字明驗也其説甚辨學者信之今此碑有曰中遭元二西戎虐殘橋梁斷絶若讀為元元則為不成文理疑當時自有此語漢書注未必然也
  漢呉郡丞武開明碑
  右漢呉郡丞武開明碑云君字開明而其名已殘缺又云永和二年舉孝亷除郎謁者漢安二年遷大長秋丞長樂太僕丞永嘉元年喪母去官復拜郎中除呉郡府丞夀五十七建和二年十一月十六日遭疾卒其可見者如此其他磨滅不能盡讀按後漢書志大長秋丞一人秩六百石本注宦者又長樂少府位在長秋上及職吏皆宦者又有太僕二千石在少府上丞六百石據志所載中宫及長樂宫官屬皆以宦者為之而以史傳及漢魏石刻參考如大長秋少府之類皆雜用士人今武君以孝亷為郎謁者郎中呉郡府丞皆非宦者之職然則兩宫官屬蓋亦雜用士人也
  漢祝長嚴訢碑
  右漢祝長嚴訢碑政和中下邳縣民耕地得之碑云惟漢中興夘金休烈和平元年歲治東宫星屬角房月建朱鳥中吕之均萬物慈射華澤青葱跂行蠕動咸守厥常人物同授獨遭災霜顚霣徂落壽不寛𢎞經設三命君獲其央年六十九又云伊歎嚴君諱訢字少通兆自楚莊祖考相承招命道術治嚴氏春秋馮君章句又云幼為郡掾史會稽諸暨尉烏程毗陵餘暨章安山隂長以病去官後為丹陽陵陽丞守舂糓長舉孝亷遷東牟侯相下邳祝長典牧十城所在若神其後有銘銘為五言頗殘缺難讀云
  漢從事武梁碑
  右漢從事武梁碑云故從事武掾諱梁字綏宗掾體德忠孝岐嶷有異治韓詩闕幘傳講兼通河洛諸子傳記又云州郡請召辭疾不就安衡門之陋樂朝聞之義又云年七十四元嘉元年季夏三日遭疾隕靈其後有銘云懿德𤣥通幽㠯明兮隱居靖處休曜章兮樂道忽榮垂蘭芳兮身殁名存傳無疆兮其他刻畫皆完可讀文多不盡録碑在濟之任城余崇寧初嘗得此碑愛其完好十餘年再得此本則缺其最後四字矣
  漢平都侯相蔣君碑
  右漢平都侯相蔣君碑文字殘缺其名字官閥皆不可考惟其額題漢故平都侯相蔣君之碑而碑云年六十有五元嘉二年三月甲午卒爾有劉季孫景文者知名士與余先公有舊家藏金石刻千餘卷既没其子不能保為一武人購得之其後余故人王偁定觀復得數百卷其中漢碑數本余所未有者悉以見贈此其一也







  金石録卷十四
<史部,目錄類,金石之屬,金石錄>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録卷十五     宋 趙明誠 撰跋尾五
  漢孔子廟置卒史碑
  漢東海相桓君海廟碑
  漢孔君碣
  漢韓明府孔子廟碑
  漢吉成侯州輔碑
  漢州輔碑隂
  漢州輔墓石獸膊字
  漢郎中鄭君碑
  漢丹陽太守郭旻碑
  漢議郎元賓碑
  漢孫叔敖碑隂
  漢封丘令王元賞碑
  漢王元賞碑隂
  漢冀州刺史王純碑
  漢王純碑隂
  漢倉頡廟人名
  漢成皋令任伯嗣碑
  漢任伯嗣碑隂
  漢平輿令薛君碑
  漢泰山都尉孔宙碑
  漢孔宙碑隂
  漢西嶽華山廟碑
  漢老子銘
  漢荆州刺史度尚碑
  漢孔子廟置卒史碑
  右漢孔子廟置卒史碑其前有司徒吳雄司空趙戒奏章歐陽文忠公具載于集古録其後又有魯相奏記司徒司空府文字尤為完好云永興元年六月甲辰朔十八日辛酉魯相平行長史事下守長擅叩頭死罪敢言之司徒司空府壬寅詔書為孔子廟置百石卒史一人掌主禮器選年四十以上經通一蓺雜試能奉𢎞先聖之禮為宗所歸者平叩頭叩頭死罪死罪謹按文書守文學掾魯孔龢師孔憲戸曹史孔覽等雜試龢修春秋嚴氏經通高弟事親至孝能奉先聖之禮為宗所歸除龢補名狀如牒平惶恐叩頭死罪死罪上司空府其詞彬彬可嘉故備録之且以見漢時郡國奏記公府其體如此也按華陽國志後漢書注皆云趙戒字志伯而此碑乃作意伯疑其避桓帝諱故改焉
  漢東海相桓君海廟碑
  右漢東海相桓君海廟碑云惟永壽元年春正月有漢東海相桓君又云熹平元年夏四月東海相山陽滿君其餘文字完者尚多大畧記修飾祠宇事而其銘詩有云浩浩倉海百川之宗知其為海廟碑也桓君與滿君皆不著其名莫知為何人碑在今海州
  漢孔君碣
  右漢孔君碣在孔子墓林中其額題孔君之墓文已殘缺其前云元年乙未而元年上闕二字按東漢自建武以後惟桓帝永壽元年歲次乙未其他有三乙未皆非元年然則此碣所闕二字當為永壽也
  漢韓明府孔子廟碑
  右漢韓明府孔子廟碑其畧云君造立禮器樂之音符鐘磬瑟鼓雷洗觴觚爵鹿柤梪籩柉禁□修飾宅廟更造二輿所謂鹿者禮圖不載莫知為何器又據字書柉木皮可為索□陳樂也亦非器名皆不可曉故并著其語以俟知者余後見汶陽陳氏所藏古彛為伏鹿之形近歲青州獲一器亦全為鹿形疑所謂鹿者因其形而名之爾
  漢吉成侯州輔碑
  右漢吉成侯州輔碑名字已殘缺其額題云漢故中常侍長樂太僕吉成侯州君之銘輔名姓見范曄後漢書宦者傳以定策立桓帝與曹騰等七人同時封為亭侯今此碑載當時詔書有云其封輔為葉吉成侯以此知其名輔而酈道元注水經云滍水南有漢中常侍長樂太僕吉成侯州苞冢冢前有碑其詞云六帝四后是諮是諏今驗其銘文實有此語獨以輔為苞蓋水經之誤當取漢史及此碑為正
  漢州輔碑隂
  右漢州輔碑隂京兆尹延篤叔堅而下題名者凡四十餘人自東漢以後一時名卿賢大夫死而立碑則門生故吏徃徃寓名其隂蓋欲附託以傳不朽爾今輔一宦者而碑隂列名者數十人雖當代顯人如延叔堅亦預焉有以見權勢之盛如此雖然區區掛名于此者亦可恥也夫
  漢州輔墓石獸膊字
  右漢州輔墓石獸膊字酈道元注水經云州君墓有兩石獸已淪没人有掘出一獸猶不全破甚高壯頭去地丈許制作甚工左膊上刻作辟邪字余初得州君墓碑又覽水經所載意此字猶存㑹故人董之明守官汝潁間因託訪求之踰年持以見寄其一辟邪道元所見也其一乃天禄字差大皆完好可喜之明又云天禄近歲為村民所毁辟邪雖存然字畫已殘缺難辨此蓋十年前邑人所藏今不可復得矣
  漢郎中鄭君碑
  右漢郎中鄭君碑賈誼過秦論云九國之師遁巡而不敢進顔師古曰遁音千旬反流俗書本巡字誤作逃讀者因之而為逃遁之義潘岳西征賦云遁逃以奔竄斯亦誤矣今此碑有云推賢達善逡遁退讓詳其文意亦是逡巡之義然二字決非一音蓋古人用字與後世頗異又多假借故時有難曉處不知顔氏何所據遂音遁為逡乎
  漢丹陽太守郭旻碑
  右漢丹陽太守郭旻碑云君諱旻字巨公有周之裔也又云治律小杜幼仕州郡察孝亷除郎中謁者遷敬陵園令廷尉左平治書侍御史獄刑無頗憲臺如砥以父憂去官選拜郎中侍御史遭母憂服除復拜郎中治書侍御史遷冀州刺史徵拜尚書是時淮夷蠢逆帝疇官綏策書褒𧓽俾守丹陽為政四年以公事去官年過耳順寢疾𤸫頽延熹元年十月戊戌卒其十二月丙申葬㣲言絶矣諸子曷仰三載禮闋迺群相與刻石勒銘最後云昔君即世雖立碑頌裁足載字加有瑕下闕一字君之弟故太尉薨歸葬舊陵於是從子故五原太守鴻議郎某及𦙍孫某其名殘缺懐祖之德乃更刻石不改舊文蓋用昭明祖勲焉郭氏為陽翟著姓自公以來世以通法律顯名此碑所謂太尉公者禧也
  漢議郎元賓碑
  右漢議郎元賓碑者在今亳州姓名已殘缺所可見者云字元賓魯相之孫又云舉孝亷除倉龍司馬衞尉察尤異遷呉令視事二稔民用寧康州辟從事公車徵拜議郎年四十八延熹二年二月卒使者臨弔賻賵特加其餘文字完好者尚多惜其名氏皆亡也
  漢孫叔敖碑隂
  右漢孫叔敖碑隂云延熹二年中夏之節政在封表期思長光視事一紀訪問國中耆年素聞孫君楚時良輔又云博采遺苗曾𤣥孫子考龜吉辰五月癸夘宜以存廢可立碑祀招請諸孫都㑹國右郭西道北處所顯好與上窂祭倡優鼓舞又云相君有三嗣長子即封食邑固始少子在江陵中子居三下一字磨滅又云相君卒後十有餘世有渤海太守其後厯敘子孫名字甚詳而文字斷續不可次第按期思長光碑隂不載姓氏叔敖碑雖有之然已殘缺矣漢時令長有在官一紀不遷者乃知前世官吏重於移易如此不惟吏民免迎送之擾而士人亦皆安於其職無僥倖苟進之心與後世異矣
  漢封丘令王元賞碑
  右漢封丘令王君碑其姓名已殘缺所可見者字元賞而已云察舉孝亷郎謁者考工菀陵葉封丘令而銘文亦有撫臨三國之語歐陽公集古録云為菀陵丞者蓋誤以葉字為丞爾
  漢王元賞碑隂
  右漢王元賞碑隂載門生姓名有云右奔喪右斬杖三年余嘗謂聖人之制禮為可繼也無過與不及之𡚁務合於中庸而已禮曰事師無犯無隱服勤至死心喪三年孔子之喪門人疑所服子貢曰昔者夫子之喪顔淵若喪子而無服喪子路亦然請喪夫子若喪父而無服彼漢人為王君乃為斬衰之服於禮無乃過乎
  漢冀州刺史王純碑
  右漢冀州刺史王純碑延熹四年立桑欽水經云濟水北逕須句城西酈道元注濟水西有安民山山西有漢冀州刺史王紛碑漢中平四年立按地理書須朐即今中都縣此碑在中都又其官與姓氏皆合疑其是也然以純為紛以延熹為中平則疑水經之誤
  漢王純碑隂
  右漢王純碑隂其前題門人姓名自東平馮定伯而下文字完好可識者百九十餘人磨滅不可識者又九十餘人字畫淳勁可喜其後題義士名云各發聖心共出義錢埤碑石直刋紀姓名埤當讀為禆助之禆漢時墓碑多其門生故吏所立徃徃各紀姓名于碑隂或載所出錢數其非門生故吏而出錢者謂之義士今漢人為王君出錢造碑而云各發聖心可謂陋矣
  漢倉頡廟人名
  右漢倉頡廟人名歐陽公集古錄云此碑有蓮勺左鄉有秩池陽左鄉有秩池陽集水有秩皆不知是何名號又有夏陽侯長祋祤侯長則是縣吏之名其字畫不甚精又無事實可考姑疑其名號以俟知者爾按前漢書張敞以鄉有秩補太守卒史後漢書百官志鄉置有秩三老游徼本注曰有秩郡所署秩百石掌一鄉人注引漢官儀曰鄉户五千則置有秩風俗通曰秩則田間大夫言其官裁有秩爾然則有秩盖亦鄉吏名也
  漢成皋令任伯嗣碑
  右漢成皋令任伯嗣碑其首已殘缺其可見者云字伯嗣南郡編人也其先盖任座之苗胄又云舉孝亷除郎中蜀郡府丞江州令以服云官為筑陽侯相延熹五年遷來臨縣其後厯敘政績又云遷君桂陽最後云都邑謠詠甄勒勛績永昭于後碑在今汜水縣汜水在漢為成皋此碑蓋成皋令德政頌爾後漢書桓帝紀延熹八年有桂陽太守任𦙍以此碑校之歲月相符又名與字協知其名𦙍也
  漢任伯嗣碑隂
  右漢任伯嗣碑隂大觀初獲此碑寘于汜水輦運司廨舍壁間余聞其隂有字因託人諷邑官破壁出之遂得此本蓋漢碑有隂者十七八世多棄而不録爾
  漢平輿令薛君碑
  右漢平輿令薛君碑文字完好云惟延熹六年春三月平輿令薛君卒烏虖哀哉吏民其咨咨君之德迺建碑石于墓之側其後有銘三百餘言敘述甚詳惟不載其名字世系故莫得而考焉
  漢泰山都尉孔宙碑
  右漢泰山都尉孔宙碑宙孔北海父也見後漢書融列傳又據桓帝紀泰山都尉元壽元年延熹八年罷宙以延熹四年卒蓋卒後四年官遂廢矣
  漢孔宙碑隂
  右漢孔宙碑隂門生有鉅鹿廣宗捕巡字升臺按氏族書如姓苑姓纂皆無捕姓獨見于此碑爾
  漢西嶽華山廟碑
  右漢西嶽華山廟碑其畧云孝武皇帝修封禪之禮巡省五嶽立宫其下宫曰集靈宫殿曰存仙殿門曰望仙門歐陽公集古録云所謂集靈者他書不見惟見于此碑爾余按班固漢書地理志華隂有集靈宫武帝起而酈道元注水經亦云敷水北逕集靈宫引地理志所載其語皆同然則不獨見于此碑矣而所謂存仙殿望仙門者諸書不載
  漢老子銘
  右漢老子銘舊傳蔡邕文并書蓋杜甫李潮小篆八分歌有曰苦縣光和尚骨立書貴瘦硬方通神世云此碑是也今驗其詞乃邉韶延熹八年作非光和中所立未知甫所見是此碑否而本朝周越書苑遂以為韶撰文而邕書初無所據碑言孔子學禮時計其年紀聃已二百餘歲聃然老旄之貌也而史記言謚曰聃按古謚法無聃字又碑云孔子以周靈王二十年生今以年表及世家考之孔子以魯襄公二十二年生實靈王二十一年未知孰是史書周太史儋事云孔子死後二百二十九年徐廣注曰實一十九年今此碑所書正與史合不知徐廣何所據也
  漢荆州刺史度尚碑
  右漢度尚碑其首題曰漢故荆州刺史度侯之碑碑云其先出自顓頊與楚同姓熊下缺一字之後又曰統國法度其下殘缺不可辨按元和姓纂度姓但云古掌度之官因以命氏不言其與楚同姓也又范曄後漢書列傳度尚自右校令擢為荆州刺史破長沙零陵賊以功封右鄉侯遷桂陽太守徵還京師以中郎將破賊胡蘭等復為荆州刺史後為遼東太守卒於官今以碑考之云封右鄉侯遷遼東太守拜中郎將復拜荆州刺史以故秩名蓋未嘗為桂陽太守而曰卒於遼東者皆史之誤余毎得前代名臣碑板以校史傳其官閥歲月少有同者以此知石刻為可寶也







  金石録卷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録卷十六     宋 趙明誠 撰跋尾六
  漢車騎將軍馮緄碑
  漢魯相晨謁孔子冢文
  漢廣漢縣令王君神道
  漢金鄉守長侯君碑
  漢栁孝廉碑
  漢衞尉卿衡方碑
  漢沛相楊君碑
  漢淳于長夏承碑
  漢郎中馬君碑
  漢武都太守李翕碑
  漢博陵太守孔彪碑
  漢成陽靈臺碑
  漢廷尉仲定碑
  漢故民呉公碑
  漢司隸校尉魯峻碑
  漢桂陽太守周府君頌
  漢周府君碑隂
  漢石經遺字
  漢堂谿典嵩山石闕銘
  漢帝堯碑
  漢倉頡廟碑
  漢𢇛彰長斷碑
  漢車騎將軍馮緄碑
  右漢車騎將軍馮緄碑以范曄後漢書考之史云字鴻卿而碑云皇卿史云初舉孝亷七遷至廣漢屬國都尉拜御史中丞順帝未持節揚州諸軍事與中郎將滕撫擊破羣賊今據碑自舉孝亷至為廣漢屬國都尉凡十一遷而為中丞與督使徐揚二州討賊皆在為都尉前碑云討賊時坐迫州縣正法而史不載又云為隴西太守坐問吏辜旬不分去官以羌駭動為四府所表復家拜隴西太守而史但言遷隴西太守爾史云為遼東太守徵拜京兆尹轉司隸校尉遷廷尉太常拜車騎將軍以碑考之緄為遼東太守以前嘗復為治書侍御史遷尚書遂為廷尉未嘗拜京兆尹及司隸也史云振旅還京師監軍使者張敞承宦者㫖奏緄㑹長沙賊復起攻桂陽武陵緄以軍還盜賊復發策免而碑云臨當受封以謠言奏河内太守中常侍左悺弟坐遜位史云復拜廷尉時山陽太守單遷以罪繫獄緄考致其死遷故車騎將軍超之弟中官相黨遂共誹章誣緄坐輸左校而碑云表荆州刺史李隗南陽太守成晉晉漢史作瑨太原太守劉瓆不宜以重論坐正法作左校亦皆不合史又云為河南尹時上言舊典中官子弟不得為牧人職帝不納拜屯騎校尉復為廷尉卒於官而碑云復廷尉奏中官子弟不宜典牧州郡獲過左右遜位永康元年薨亦當以碑為正碑又云緄謚曰桓而史亦不載余嘗謂石刻當時所書其名字官爵不應差誤可信無疑至於善惡大節則當以史氏為據今此傳首尾顚倒錯謬如此然則史之所載是非褒貶失其實者多矣果可盡信邪
  漢魯相晨謁孔子冢文
  右漢魯相晨謁孔子冢文已斷裂闕其上一段其畧可見者云建寧元年三月十八日丙申晨又云其四月十一日戊子到官謁孔子冢其他文字雖完皆不可次第魯相晨有兩碑皆在孔子廟中其一碑云臣䝉恩受任符守得在奎婁周孔舊㝢又云臣以建寧元年到官其一碑云魯相河南史君諱晨字伯時從越騎校尉拜以建寧元年四月十一日戊子到官然則斯碑所載名晨者蓋魯相史晨也
  漢廣漢縣令王君神道
  右漢廣漢縣令王君神道建寧元年十月造縣令字作苓漢人淳質文字相近者多假借用之如縣令字人所常用而尚假借何邪
  漢金鄉守長侯君碑
  右漢金鄉守長侯君碑載其上世云漢興侯公納筴濟太上皇於鴻溝之阨諡曰安國君曾孫酺封明統侯光武中興𤣥孫霸為臨淮太守擁兵從光武平定天下轉拜執法刺姦五威司命大司徒公封於陵侯歐陽公集古録云執法左右刺姦五威司命皆王莽時官侯霸列傳云霸莽時為隨宰遷執法刺姦而未嘗為五威司命後代伏湛為大司徒封關内侯既薨光武下詔追封則鄉侯而此碑言封於陵侯未知孰是據碑言刺姦司命為光武時官蓋碑之謬余按霸列傳霸薨追封則鄉侯至子昱改封於陵而遂以霸為於陵侯疑亦碑之誤又按高祖紀侯公説項羽歸太公呂后乃封侯公為平國君今此碑言安國既不同而平國君乃生時稱號如婁敬為奉春君之類碑以為諡恐亦非是又酺封明統侯漢書功臣表亦不載不知碑何所據也
  漢栁孝亷碑
  右漢栁孝亷碑云君諱敏其先蓋五行星下缺一字二十八舍栁宿之精也其説亦可謂怪矣自戰國以來聖人不作諸子百家異端怪説紛然而起其弊至東漢而極焉自非豪傑之士卓然不為流俗所移未有不從而惑者也若此碑直以栁君得姓出于栁宿果何所據哉
  漢衞尉卿衡方碑
  右漢衞尉卿衡方碑有云感昔人之凱風悼蓼儀之劬勞以蓼莪為蓼儀他漢碑多如此蓋漢人各以其學名家故所傳時有異同也
  漢沛相楊君碑
  右漢沛相楊君碑歐陽公集古録云碑首尾不完失其名字余按楊震碑沛相名統震長子富波侯相牧之子也
  漢淳于長夏承碑
  右漢淳于長夏承碑云君諱承字仲兗東萊府君之孫太尉掾之中子中郎將弟也累葉牧守印紱典據十有餘人皆徳任其位名豐其爵是故寵禄傳于厯世䇿勲著于王室君鍾其美受性淵懿含和履仁治詩尚書兼覽羣蓺靡不㝷畼州郡更請屈已匡君為主簿督郵五官掾功曹上計掾守令冀州從事又云察孝不行太傅胡公歆其德美旌招俯就羔羊在公四府歸高除淳于長又云年五十有六建寧三年六月癸巳淹疾卒官碑在今洺州元祐間因治河堤得於土壤中建寧靈帝時年號也距今千歲矣而刻畫完好如新余家所藏漢碑二百餘卷獨此碑最完
  漢郎中馬君碑
  右漢郎中馬君碑文字殘缺所可見者字元海而已又云其先賜號馬服因遂氏焉又云以和平元年舉孝亷除郎中謙虚接下冠名三署又云年四十元嘉三年正月卒又云夫人年五十五建寧三年十二月卒其他不可考究矣
  漢武都太守李翕碑漢時文字多與今隸書不合皆依石本録之
  右漢武都太守李翕碑文字首尾完好云漢故武都太守漢陽河陽李君諱翕字伯都其後厯敘在郡治蹟云郡西狹中道危難阻峻縁崖俾閣兩山壁立隆崇造雲下有不測之谿阨笮促迫財容車騎進不能濟息不得駐數有顚覆隕隧之害君勅衡官有秩李瑾掾仇審因常繇道徒鐉燒破析刻臽崔嵬減高就埤柙致土石堅固廣大可以夜涉四方無雍行人懽悀民歌德惠穆如清風乃刋斯石其後有頌詩最後題建寧四年六月十三日壬寅造云
  漢博陵太守孔彪碑
  右漢博陵太守孔彪碑歐陽公集古錄云孔君碑者其名字磨滅不可見而世次官閥粗可考云孔子十九代孫潁川君之元子也舉孝亷除郎中博昌長拜尚書侍郎治書侍御史博陵太守遷下邳相河東太守建寧四年十月卒其終始畧可見惟其名字皆亡為可惜也今此碑雖殘缺而名字尚完可識云君諱彪字元上又韓府君孔子廟碑隂載當時出錢人名亦有尚書侍郎孔彪元上與此書正同惟孔君自博陵再遷為河東太守而碑額題故博陵太守孔府君碑漢人多如此然莫曉其何謂也
  漢成陽靈臺碑
  右漢成陽靈臺碑成陽屬今雷澤碑畧云堯母慶都慶都𠎣殁蓋葬于兹欲人不知名曰靈臺歐陽公集古録以謂自史記地志及水經諸書皆無堯母葬處余按班固西漢劉昭東漢書地理志皆曰成陽有堯冢靈臺而東漢志章帝元和二年東巡狩將至泰山道使使者奉一太牢祠帝堯於濟隂成陽靈臺與章帝紀所載正同帝紀章懐太子注引郭縁生述征記云成陽縣東南有堯母慶都墓上有祠廟堯母陵俗亦名靈臺文母水經注今成陽城西二里有堯陵陵南一里有堯母慶都陵於城為西南稱曰靈臺蓋兩漢史所載似以靈臺為堯冢惟此碑與述征記水經迺直指為堯母冢爾然水經云在成陽西南而述征云在東南未知孰是又集古録云諸書俗本多作城陽獨此碑為成陽當以碑為正余嘗考之成陽縣名屬濟隂郡城陽乃王國名漢文帝二年以封齊悼惠王子章者漢志所載各異未嘗差誤也碑有廷尉某歐陽公以為姓名磨滅不可讀今驗其缺處姓下隱隱有定字知其名定而其後云濟隂太守審晃成陽令管遵各遣大掾輔助仲君知其姓仲仲氏世為成陽人定有墓在雷澤碑尚存其額題漢故廷尉仲君碑有云表祠唐堯為漢祈福又云為廷尉卿託病乞歸修堯靈臺黃屋三十餘上聽拜太中大夫云余為淄州同官李蕘雷澤人云冢正在城西南蓋述征記誤
  漢廷尉仲定碑
  右漢廷尉仲定碑在今濮州雷澤其額題漢故廷尉仲君之碑碑載官閥甚詳雖殘缺然尚可次第其畧云君諱定聖漢龍興家于成陽父張掖廣漢太守以父勲拜琅邪太守南陽隂府君察孝不行南郡胡公除濟隂復舉孝亷拜尚書左丞除郎中遷彭城吕長徵試博士太傅下邳趙公舉君高行遷豫州刺史將軍從事符節令豫章太守徵議郎拜大尚書遜位復徵拜將軍長史遷城門校尉執金吾拜太中大夫遷廷尉卿託病乞歸修堯靈臺黃屋三十餘上聽拜太中大夫臺成事訖上以君先帝舊臣筴請令州郡以禮特遣熹平元年孟秋上旬君遘疾不瘳于是門生養徒故吏鄉黨刋石勒銘樹碑表道焉兩漢遷拜次第史既不能詳載而石刻類皆磨滅難考今此碑所載詳悉故盡著之所謂南郡胡公者廣也太傅下邳趙公者峻也按定漢史無傳惟風俗通元和姓纂具載姓名官爵云
  漢故民呉公碑
  右漢呉公碑其額題漢故民呉公之碑碑云熹平元年十二月上旬呉公仲山其他刻畫完好如新文詞頗拙陋書亦怪而不工然漢時石刻存者漸少而此碑特完故録之以資博覽
  漢司隸校尉魯峻碑
  右漢司隸校尉魯峻碑云君諱峻字仲嚴酈道元注水經引戴延之西征記曰焦氏山北金鄉山有漢司隸校尉魯恭冢冢前有石祠四壁皆青石隱起自書契以來忠臣孝子貞婦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形像像邉皆刻石記之今墓與石室尚存惟此碑為人輦置任城縣學矣余嘗得石室所刻畫像與延之所記合又其他地理書如方輿志寰宇記之類皆作峻惟水經誤轉冩為恭爾
  漢桂陽太守周府君頌
  右漢桂陽太守周府君頌歐陽公集古録云府君字君光而名已訛缺不可辨圖經但云周使君而亦不著其名後漢書又無傳遂不知為何人而曾子固言嘗得此碑於知韶州王之才之才以書來言曲江縣圖經周府君名昕字君光則永叔云圖經不載其名者蓋考之未詳也今此本雖訛缺然究其㸃畫殊不類昕字二公所説既不同而韶州圖經余家偶無有皆未可知也當考cq=2之余後見市中印本歐陽公廬陵集别有一跋尾云周公名憬憬頗近之
  漢周府君碑隂
  右漢周府君碑隂題名凡三十一人姓氏具存按酈道元注水經瀧水南逕曲江縣東縣昔號曲紅曲紅山名也而東西兩漢史皆作曲江今據此碑自縣長區祉而下凡十七人皆書為曲紅則是當時縣名曲紅無可疑者不知兩漢史皆作曲江何也
  漢石經遺字
  右漢石經遺字者藏洛陽及長安人家蓋靈帝熹平四年所立其字則蔡邕小字八分書也其後屢經遷徙故散落不存今所有者才數千字皆土壤埋没之餘磨滅而僅存者爾按後漢書儒林傳叙云為古文篆隸三體者非也蓋邕所書乃八分而三體石經乃魏時所建也又按靈帝紀言詔諸儒正五經文字刻石立于太學門外蔡邕傳乃云奏求正定六經文字既已不同而章懐太子注引洛陽記所載有尚書周易公羊傳論語禮記今余所藏遺字有尚書公羊傳論語又有詩儀禮然則當時所立又不止六經矣洛陽記又云禮記碑上有諌議大夫馬日磾議郎蔡邕等名今論語公羊後亦有堂谿典馬日磾等姓名尚在據邕傳稱邕以經籍去聖久逺文字多謬俗儒穿鑿疑誤後學乃奏求正定自書于碑於是後儒晚學咸取正焉今石本既已磨滅而歲久轉寫日就訛舛以世所傳經書本校此遺字其不同者已數百言又篇第亦時有小異使完本具存則其異同可勝數邪然則豈不可惜也哉而後世學者於去古數千百歲之後盡絀前代諸儒之論欲以已之私意悉通其説難矣余既録為三卷又取其文字不同者具列于卷末云
  漢堂谿典嵩高山石闕銘
  右漢堂谿典嵩高山石闕銘云中郎將堂谿典伯并熹平四年來請雨嵩高廟按後漢書靈帝紀熹平五年復崇高山名為嵩高山章懐太子注引前漢書武帝祀中嶽改嵩高為崇高東觀記曰使中郎將堂谿典請雨因上言改之仍為嵩高今此文乃熹平四年可以正漢史之誤又蔡邕傳注引先賢行狀云典字子度而延篤傳注又作季度今此碑乃云字伯并亦當以碑為正
  漢帝堯碑
  右漢帝堯碑云帝堯者昔世之聖王也其先出自塊隗翼火之精有龍神首出于常羊又云名紀見乎河雒爰嗣八九慶都與赤龍交而生伊堯又云侯伯遊於𤣥河之上龍龜負銜投鈐受與然後堯乃受命其説出於䜟緯可謂怪妄不經矣堯之所以為聖者豈假此而已哉
  漢倉頡廟碑
  右漢倉頡廟碑文字殘缺其畧可辨者有云倉頡天生德於大聖四目靈光為百王作憲而其銘曰穆穆聖倉知為倉頡碑也考其歲月蓋熹平六年
  漢𢇛彰長斷碑
  右漢𢇛彰長斷碑在華隂已斷裂惟存下一段故其姓名皆亡矣所可見者有云先高祖時以吏二千石自齊臨淄徙充關中祖字興先為執金吾弟䬃漁陽太守又云元初元年遭家不造三歲喪父事母有柴潁之行初仕為縣主簿功曹郡諸曹史帳下司馬劉君招命署議曹掾假除百石遷補任尉假印綬守廣平下曲陽令𢇛彰長熹平二年秋七月寢疾不豫最後題熹平六年十月九日辛酉造按史記及漢書本紀高祖九年徙齊楚大族昭屈景懐田五姓關中而其四姓皆楚人自齊徙者惟田氏爾然則此碑所謂高祖時自齊臨淄徙者其人必姓田氏也按第五氏亦云自齊徙關中然本亦出于田氏也𢇛彰東西漢史皆作斥章




  金石録卷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録卷十七     宋 趙明誠 撰跋尾七
  漢梁相費汎碑
  漢堂邑令費君碑
  漢費君碑隂
  漢太尉陳球碑
  漢華岳碑
  漢太尉郭禧碑
  漢郭禧碑隂
  漢郭禧後碑
  漢樊毅西嶽碑
  漢禹廟碑
  漢冀州從事郭君碑
  漢逢童碑
  漢逢童碑隂
  漢三公碑
  漢殽阬君神祠碑
  漢殽阬君神祠碑隂
  漢無極山碑
  漢揚州刺史敬君碑
  漢槀長蔡湛碑
  漢蔡湛碑隂
  漢安平相孫根碑
  漢涼州刺史魏君碑
  漢碭孔君神祠碑
  漢梁相費汎碑
  右漢費汎碑在湖州其額題漢故梁相費君之碑碑云梁相諱汎字仲慮此邦之人也其先季文為魯大夫有功封費因以為姓秦項兵起避地于此遂畱家焉余家所収姓氏文字粗備以諸書參考頗多牴牾不合姓苑云費氏禹後漢有長房蜀志有丞相禕又云今琅邪亦有此姓音父位反李利涉編古命氏云費氏出自魯桓公少子季友有勲於社稷賜汶陽之田封邑于費子孫氏焉漢有費將軍其後有費忠費柔柔適蜀為寧蜀人忠之孫徙於荆州後遷江夏忠十代孫奕奕孫禕又家於蜀晉平蜀禕之子承復歸江夏林寶元和姓纂云費氏亦音祕史記紂幸臣費中夏禹之後楚有無極漢有直蜀有禕晉有詩又云琅邪費氏直之後也陳湘姓林云費氏音蜚夏禹之後余嘗考之此字有兩姓音讀不同源流亦異其一音蜚嬴姓出於伯翳史記所載費昌費中楚費無極漢費將軍費直費長房蜀費禕之徒是其後也其一音祕姬姓出於魯季友姓苑所載琅邪費氏而此碑所謂梁相費君是其後也然則姓苑姓纂姓林皆云夏禹之後姓纂又云亦音祕及謂琅邪費氏為直之後皆其差誤而編古命氏以費將軍費禕之徒出于魯季友亦非也余又按春秋僖公賜季友汶陽之田及費而左傳亦以謂季友有功於魯受費以為上卿今以為季文有功封費者蓋碑之誤
  漢堂邑令費君碑
  右漢堂邑令費君碑云惟熹平六年無射之月堂邑令費君寢疾卒嗚呼哀哉於是夫人元弟卜𦙍追而誄之其後有銘詩碑所述費君事不甚詳悉而其名字世次官秩具載于碑隂今附於後
  漢費君碑隂
  右漢費君碑隂云君諱鳳字伯簫梁相之元子九江太守之長兄也世德襲爵銀艾相亞又云君踐郡右職三貢獻計漢安二年呉郡太守東海郭君以君有委蛇之節自公之操年三十一舉孝亷拜郎中除陳國新平長遂宰堂邑其後為五字韻語詞頗古雅而時時殘缺不可次敘其前題君舅家中孫甘陵石勛字子才所述云
  漢太尉陳球碑
  右漢太尉陳球碑球有兩碑皆在下邳其一已殘缺矣此碑差完可考前代碑碣與史傳多牴牾而球碑所載官閥事跡與傳合東漢之末政在閽寺威福下移其勢蓋可畏也而一時衆君子猶奮不顧身力排其姦雖遭屠戮而不悔志雖不就然亦可謂壯哉如球是已使當時士大夫能屈已以事之則富貴可長保矣然君子固未肯以彼而易此也
  漢華岳碑
  右漢華岳碑集古録云碑以周禮職方氏為識方氏者疑當時周禮之學自如此蓋識誌其義通也余按袁逢華嶽碑亦引職方氏乃用識字蓋漢人簡質字相近者輙假借用之初無意義爾
  漢太尉郭禧碑
  右漢太尉郭禧碑文字殘缺所存纔百許字其可見者公諱禧字君房而已禧郭躬從孫也其事跡附見躬列傳云少明習家業兼好儒學有名譽延熹中為延尉建寧二年代劉寵為太尉而靈帝紀亦云是年十一月禧為太尉章懐太子注云字公房扶溝人也郭氏世為陽翟人自躬以下皆葬陽翟其墓尚存今此碑缺處猶有陳畱扶溝字疑禧嘗寓居是邑其卒也返葬故鄉而漢書注遂以為扶溝人恐誤
  漢郭禧碑隂
  右郭禧碑隂其首有四大字云故吏人名其下列故吏宻張立度成匽師張協子道雒陽李蒼子考故民河南隂德紀信以下凡百餘人又有右河南右河内郡右𢎞農郡右扶風郡字畫完好者甚多筆法淳古可愛
  漢郭禧後碑
  右漢郭禧後碑殘缺尤甚其畧可辨者云惟光和二年夏五月甲寅太中大夫故太尉郭公薨又云公之𦙍子故五原太守餘不復成文而其額題漢故太尉郭公神道字畫尚完云後漢書列傳既不載禧所終而靈帝紀但云建寧三年夏四月太尉郭禧罷亦不言其為何官今以碑考之乃知其罷為太中大夫而卒於光和二年也五原太守名鴻後為司隸校尉封成安鄉侯
  漢樊毅西嶽碑
  右漢樊毅西嶽廟碑云𢎞農太守河南樊君諱毅歐陽文忠公集古録云據此碑乃即時所立而太守生稱諱者何哉按春秋左氏傳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而禮卒哭乃諱鄭氏以謂敬鬼神之名也諱避也生者不相避名衞侯名惡大夫有石惡君臣同名春秋不非又漢宣帝元康二年詔曰聞古天子之名難知而易諱也今上書觸諱以犯罪者朕甚憐之其更諱詢諸觸諱在令前者赦之蓋卒哭而諱其名實始於周而生死皆稱諱西漢已如此矣然則生曰名死曰諱又出於近世也有以見後世忌諱愈宻如此然生而稱諱見于石刻者甚衆不獨此碑也
  漢禹廟碑
  右漢禹廟碑云光和二年十二月丙子朔十九日甲子皮氏長南陽章陵劉㝷孝嗣丞安定烏氏樊璋元孫其後叙禹平水土之功而最後有銘文多殘缺不能盡識碑在龍門禹廟
  漢冀州從事郭君碑
  右漢郭君碑名字已殘缺其額題曰冀州從事郭君之碑碑云其先出高辛興自于周缺一字蕃虞郭在河魏之間遭晉荒疆乃喪厥土奕世孳孳職思其勲子孫纓布家于樂土因國為氏又云厯郡諸曹掾史主簿督郵五官掾功曹又云光和二年終三年十月葬又云哀哀考妣追惟霣靈卜商號咷喪子失明據此乃父母生而稱考妣也爾雅云父為考母為妣郭璞注引禮記生曰父母妻終曰考妣嬪今世學者從之而璞援據諸書以為非生死之異稱猶今謂兄為晜妹為媦爾今此碑漢人所為已不用戴氏之説以此知璞為有據然禮經行于世久既有此論事親者所當避也
  漢逢童碑
  右漢逢童碑刻畫完好云童子諱盛字伯彌薄令之𤣥孫遂成君之曾孫安平君之孫五官掾之長子也又云年十有二歲在協洽五月乙巳嘘噏不反夭隕精晃於是門生東武孫理下宻王升等共刋石敘述才美以銘不朽焉其後題光和四年四月五日丁夘立碑舊在濰州昌邑縣近歲移置郡中云
  漢逢童子碑隂
  右漢逢童碑隂題云右家門生右縣中士大夫凡十三人有督郵𩐁敏賓𩐁后升司文叔盛姓字按𩐁與司文姓氏書皆不載今誌于此
  漢三公碑
  右漢三公碑歐陽公集古録有北嶽碑云文字殘缺尤甚其可見者曰光和四年以此知為漢碑爾其文多言珪𡚁牲酒黍稷豐穣等事其後二人姓名偶可見云南陽冠軍馮巡字季祖甘陵夏方字伯陽余嘗託人於北岳訪求前代刻石幾盡獨無漢碑今此碑所書事及二人姓名與集古所載皆同又光和四年立惟其額題曰三公之碑而集古以為北嶽碑豈歐陽公未嘗見其額乎三公者山名其事亦載于白石神君與無極山碑三山皆在眞定元氏云
  漢殽阬君神祠碑
  右漢殽阬君神祠碑歐陽公集古録云殽阬君祠今謂之五部神廟其像有石堤西戍樹谷五樓先生東臺御史王翦將軍莫曉其義今此碑有云石堤樹谷南通商雒又云前世通利吏民興貴有御史大夫將軍牧伯故為立祠以報其功乃知石堤樹谷御史將軍之號自漢以來有之流俗相傳其所從來逺矣而水經鄭縣城南山北有五部神廟廟前有碑光和四年鄭縣令河東裴畢字君先立又知五部神自齊魏間已有此號矣裴君水經以為名畢而集古録云名曄今詳其㸃畫頗近畢字疑集古録誤
  漢殽阬君神祠碑隂
  右漢殽阬君神祠碑隂縣吏及鄉人題名其完好可識者二百餘人磨滅者又百餘人小字淳勁可喜歐陽公集古録所未嘗有也
  漢無極山碑
  右漢無極山碑按顔之推家訓曰詩云有渰萋萋興雲祁祁毛傳云渰隂雲貌萋萋雲行貌祁祁徐也箋云古者隂陽和風雨時其來祁祁然不暴疾也按渰已是隂雲何勞復云興雲祁祁邪雲當為雨俗寫誤爾班固靈臺詩云習習祥風祁祁甘雨此其證也據此則本作雲字之推改為雨耳而陸德明經典釋文又云本作興雲非也蓋德明據顔氏説改之故後來本皆作雨今此碑銘文有曰興雲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乃知漢以前本皆作興雲顔氏説初無所據特私意耳
  漢揚州刺史敬使君碑
  右漢敬使君碑在河東平陽其額題云漢揚州刺史敬君之銘碑已殘缺其名字皆亡畧可辨者嘗辟司隸從事又為治書御史最後云年五十三光和四年閏月遭疾而卒其他不復可考按姓苑載風俗通有敬歆漢末為揚州刺史元和姓纂亦云歆平陽人而後周書敬珍傳唐書宰相世系表歆皆作韶余後得後魏敬曦造像碑亦作韶乃知姓苑姓纂之謬又集古録此碑凡再出其一題敬仲碑云名字已磨滅獨首有敬仲字故寓其名爾疑其人姓田也其一題無名碑所載事皆同蓋歐陽公未嘗見其額耳
  漢槀長蔡湛頌
  右漢槀長蔡君頌云君諱湛字子德河内修武人也又云舉孝亷辭讓應司徒府除廣川長復辟太尉熹平四年六月詔書其下斷缺似是敘述遷槀長及在官政績又云三年遷高邑令吏民追思於是故吏栗尹等相與合㑹立碑起頌刋斯石焉其後有銘最後題光和四年十二月詔書遷并州刺史其大畧如此其他文字殘缺不可考矣
  漢蔡湛碑隂
  右漢蔡湛碑隂載出錢人名有故吏賤民議民故三老故處士義民其稱故吏義民之類他漢碑多有之唯議民賤民獨見于此碑然莫詳其義
  漢安平相孫根碑
  右漢安平相孫根碑云府君諱根字元石司空公之伯子樂安太守之兄子漢陽太守侍御史之兄乗氏令之考厥先出自有殷𤣥商之系子湯之苗又云聖武定周封比干之墓𦙍裔分析避地匿軌姓曰孫焉又云遷鄲長雍奴令換元氏考城令諫議大夫拜議郎謁者遷荆州刺史徵拜議郎遷安平相年七十有一光和四年十二月乙巳卒碑在今高宻縣所謂司空公者桓帝紀永壽三年太常孫朗為司空注云朗字代平北海人漢三公名亦云朗北海高宻人余嘗觀漢時碑碣載其家世皆止書官爵蓋為子孫作銘不欲名其父祖爾此最為得體然非當代顯人則遂莫知其為何人也又按姓苑姓纂諸書皆云孫氏周文王子衞康叔之後衞武公子爾為衞上卿因氏焉今此碑乃云出于商比干之後蓋古人或因賜姓命氏或以官或以諡或以封或以居或以王父字為氏故姓氏雖同而源流或異書傳闕漏不載者多矣
  漢涼州刺史魏君碑
  右漢涼州刺史魏君碑文字殘缺族系名字皆不可考其粗可見者察孝亷除郎中尚書侍郎右丞卒於光和四年而其額題涼州刺史魏君碑云
  漢碭孔君神祠碑
  右漢碭孔君神祠碑其前題漢故行梁相事碭孔君之神祠文詞字畫皆古怪而不工又時有難曉處然刻畫甚完孔君者名耽字伯本





  金石録卷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録卷十八     宋 趙明誠 撰跋尾八
  漢成陽令唐君頌
  漢唐君碑隂
  漢白石神君碑
  漢幽州刺史朱龜碑
  漢朱龜碑隂
  漢都鄉正街彈碑
  漢太尉劉寛碑
  漢劉寛碑隂
  漢尉氏令鄭君碑
  漢趙相劉衡碑
  漢陳君碑
  漢陳仲弓碑
  漢陳仲弓碑隂
  漢陳仲弓壇碑
  漢圉令趙君碑
  漢周公禮殿碑
  漢巴郡太守樊君碑
  漢綏民校尉熊君碑
  漢宗資墓天祿辟邪字
  漢司空宗俱碑
  漢馮使君墓闕銘
  漢高陽令楊君碑隂
  漢浚儀令衡立碑
  漢光禄勲劉曜碑
  漢成陽令唐君頌
  右漢成陽令唐君頌云君諱扶字正南字畫尚完而歐陽公集古録乃云其名殘缺何哉碑額題漢故成陽令唐君之頌在今濮州雷澤縣古成陽也
  漢唐君碑隂
  右漢唐君碑隂載出錢造碑人有故從事故督郵故吏處士門生門童等姓名按唐君碑云處士閭葵班等刻石樹頌而碑隂又有故吏閭葵已處士閭葵楚閭葵姓不見子前史而姓苑姓纂之類亦皆不載蓋前代氏族或因改易或寖㣲不顯遂泯没而無傳者甚衆今世所有姓氏書類多簡畧不完惟時時見于石刻者余毎記之以禆姓氏書之闕云
  漢白石神君碑
  右漢白石神君碑其畧云白石神君者居九山之數參三條之一兼將軍之號秉斧鉞之威體連封龍氣通北岳幽贊天地長育萬物觸石而起膚寸而合不終朝日而㴻雨沾洽自前後國縣屢有祈請指日刻期應時有驗猶自挹損不求禮秩縣界有六名山三公封龍靈山先得法食去光和四年三公守民蓋高等始為無極山詣太常求法食相縣以白石神君道德灼然乃具載本末上尚書求依無極即䝉聽許於是遂開拓舊兆改立殿堂其餘首尾尚皆完好可讀文多不備載其曰居九山之數參三條之一莫曉為何語也
  漢幽州刺史朱龜碑
  右漢幽州刺史朱龜碑在今亳州酈道元注水經云渦水東逕朱龜墓北東南流冢南枕道有碑題云漢故幽州刺史朱君之碑龜字伯靈光和六年卒官今以碑考之與道元所載皆合歐陽公集古録云龜之事跡不見史傳獨見于此碑爾余按後漢書西南夷傳熹平五年諸夷反叛執蜀郡太守雍陟遣御史中丞朱龜討之不能克太尉掾李顒建策討伐乃以顒為益州太守發板楯蠻擊破平之常璩華陽國志亦載其事與史同惟史與華陽國志皆言龜不能克而碑云蠻夷授首乞降二説不同疑碑所書非實録也
  漢朱龜碑隂
  右漢朱龜碑隂文字殘缺初余讀酈道元注水經云朱龜碑隂故吏名姓多上谷代郡人知此碑有隂因託人就亳社摸得之附于碑後
  漢都鄉正街彈碑
  右漢都鄉正街彈碑在汝州界故昆陽城中文字磨滅不可考究其歲月畧可見蓋中平二年正月而其額題都鄉正街彈碑莫知其為何碑也
  漢太尉劉寛碑
  右漢太尉劉寛碑寛有兩碑皆在洛陽上東門外官道旁此碑據藝文類聚乃栢麟撰後碑不知何人所為然字體則同也
  漢劉寛碑隂
  右漢劉寛碑隂寛兩碑皆有隂此後碑隂也唐咸亨中碑仆于野其裔孫周王記室參軍爽字元爽重為建立寛以中平二年卒據靈帝紀以光和七年十二月改元中平以厯推之是歳甲子至明年當為乙丑而爽書為甲子誤矣
  漢尉氏令鄭君碑
  右漢尉氏令鄭君碑云君字季宣聘君之孫而其名已殘缺其他字畫時有可識處皆斷續不成文理畧可見者年五十有七卒於中平二年而碑隂題尉氏故吏處士人名知其為尉氏令
  漢趙相劉衡碑
  右漢趙相劉衡碑云君諱衡字元宰濟南東平陵人也厥先尚矣聖漢龍興有下殘缺又云爰啓兾土遷于岱隂自康侯以來奕世丕承又云渤海王帝之冢弟不遵憲典君以特選為郎中令以兄琅邪相憂即日輕舉州察茂材除修令遷張掖屬國都尉以病徵拜議郎遷東東上闕一字屬國都尉不行拜趙相在位三歳拜議郎年五十有三以中平四年二月戊午卒其四月己酉葬其餘文字完好者尚多按後漢書渤海王名悝桓帝弟也衡墓與碑在今齊州厯城縣界中古平陵城旁余嘗親至墓下觀此碑因摸得之墓前有石獸制作甚工云
  漢陳君碑
  右漢陳君碑文字殘缺不完其畧可識者云君諱度字妙高陳國相人又云武王克商封先代之後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至厲公生公子完奔齊其後斷續不復成文而最後題中平四年九月二十日己丑立云
  漢陳仲弓碑
  右漢陳仲弓碑其額題云漢文範先生陳仲弓之碑碑文字已漫滅蔡邕字畫見於今者絶少故雖漫滅之餘尤為可惜以校集本不同者已數字惜其不完也按邕集仲弓三碑皆邕撰其一碑云中平三年秋八月丙子卒而三碑皆云春秋八十有三後漢書仲弓傳以為中平四年年八十四卒于家者疑傳誤
  漢陳仲弓碑隂
  右陳仲弓碑隂故吏姓名多已刓缺蔡邕小字八分惟此與石經遺字爾石經字畫謹嚴而此碑隂尤放逸可愛
  漢陳仲弓壇碑
  右漢陳仲弓壇碑其額題故太丘長潁川陳君壇其他文字磨滅不可盡識按蔡邕集有仲弓三碑以集本校之此碑非邕撰者然字畫亦竒偉惜其殘缺不完也
  漢圉令趙君碑
  右漢圉令趙君碑其額題漢故圉令趙君之碑而最後題初平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立碑已訛缺名字皆不可考所可見者有云郡仍署五官掾功曹州辟從事司徒陽公辟遷圉令播德二城風曜穆清被疾去官年六十有八以中平五年冬十一月卒後有銘詩特完好其辭云天實高惟聖同戯我君羡其縱體𢎞仁蹈中庸所臨厯有休功追景行亦難雙刋金石示萬邦其詞頗爾雅故録之
  漢周公禮殿記
  右漢周公禮殿記者今成都府學有漢時所建舊屋柱皆正方上狹下濶此記在柱上刻之靈帝初平五年立距今蓋千年矣而字畫完好可讀當時石刻在者徃徃磨滅此記託于屋楹乃與金石争壽亦異矣記有云甲午年故府梓潼文君増造吏舍二百餘間按華陽國志有文參字子竒梓潼人平帝用為益州太守不從王莽公孫述光武嘉之疑此記所載即其人也蓋光武建武十年歳次甲午云
  漢巴郡太守樊君碑
  右漢巴郡太守樊君碑云君諱敏字昇達肇祖宓戯遺苗后稷為堯種樹舍潛于岐天顧亶甫乃萌昌發周室衰㣲霸伯匡弼晉為韓魏魯分為楊充曜封邑厥土河東楚漢之際或居于楚或集于梁君纘其緒華南西畺又云總角好學治嚴氏經貫穿道度無文不睹於是國君備禮招請濯冕題冠傑立忠蹇有夷史之直卓宻之風鄉黨見歸察孝除郎永昌長史遷宕渠令大將軍辟光和之末京師擾攘雄狐綏綏冠履同囊投核長驅畢志枕丘國復重察辭病不就再奉朝聘七辟外臺常為治中諸部從事又云季世不祥米巫𣧑瘧姦狡並起諂附者衆君執一心賴無汚恥復辟司徒道隔不徃牧伯劉公表授巴郡以助義都尉養疾閭里又行褒義校尉年八十有四歳在汁洽紀驗期臻奄忽藏形其後有銘最後題建安十年二月上旬造他漢碑類多刓缺而此碑獨首尾完好故載其大畧於此所謂米巫𣧑瘧者謂張魯也
  漢綏民校尉熊君碑
  右漢熊君碑其名字皆殘缺其額題漢故綏民校尉騎都尉桂陽曲紅灌陽長熊君之碑初余得桂陽太守周君碑隂據水經注以為曲江漢時本名曲紅今此碑及額亦皆作紅乃知酈道元為有據也
  漢宗資墓天祿辟邪字
  右漢天祿辟邪字在南陽宗資墓前石獸膊上歐陽公集古録按黨錮傳云資祖均自有傳見章懐太子注今後漢書有宋均傳云南陽安衆人而無宗均傳疑黨錮傳轉寫宗為宋爾蜀志有宗預南陽安衆人豈安衆當漢時有宗宋二族而字與音皆相近遂至訛謬耶此説非是余按後漢書均族子意傳云意孫俱靈帝時為司空而靈帝紀建寧四年書太常宗俱為司空注云俱字伯儷南陽安衆人延平二年書司空宗俱薨又姓苑載南陽安衆宗氏云後漢五官中郎將伯伯子司隸校尉河内太守均均族兄遼東太守京京子司隸校尉意意孫司空俱元和姓纂所書亦同則均姓為宗無可疑者當章懐太子為注及林寶撰姓纂時尚未差謬至後來始轉寫為宋爾余既援據詳審遂于家藏後漢書均列傳用此説改定云
  漢司空宗俱碑
  右漢司空宗俱碑云公諱俱字伯儷南陽安衆人也而其額題漢故司空宗公之碑按後漢書宋均傳均族子意意孫俱靈帝時為司空余嘗得宗資墓前石獸膞上刻字因以後漢帝紀及姓苑姓纂等諸書參考以謂自均而下其姓皆當作宗而列傳轉寫為宋誤也後得此碑益知前言之不謬碑已殘缺不成文理而官秩姓名鄉里特完可考故詳著之
  漢馮使君墓闕銘
  右漢馮使君墓闕銘云故尚書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刺史馮使君神道按後漢書馮緄傳緄父煥安帝時為幽州刺史而緄碑亦云幽州君之元子此字在宕渠緄墓前雙石闕上知其煥闕也
  漢高陽令楊君碑隂
  右漢高陽令楊君碑隂歐陽公集古録云余家集録得楊震墓域中漢碑四震及沛相繁陽高陽令碑并得碑隂題名然得時參錯不知為何碑之隂也集古所有余盡得之又各以碑隂附于碑後其曰懐陵圉令蔣禧字武仲者沛相碑隂也其曰故吏故民故功曹史故門下佐者繁陽令碑隂也其曰右後公門生右沛君門生者高陽令碑隂也
  漢浚儀令衡立碑
  右漢浚儀令衡立碑云君諱立字元節其先出自伊尹而其銘曰於穆從事歐陽公集古録號為元節碑且云疑其姓伊而為從事也今碑首尚完題浚儀令衡君之碑蓋漢時石刻其官爵姓氏既載于額則其下不復更著苟文已殘缺又不見其額則遂難考究矣立與衛尉卿衡方墓皆在今鄆州中都方碑亦云其先伊尹號稱阿衡因以氏焉
  漢光祿勲劉曜碑
  右漢光祿勲劉曜碑集古録云君諱曜字季尼年七十三其餘爵里官閥卒葬歲月皆不可見今此碑雖殘缺然尚有可考處蓋孝文之裔又嘗為太官令郎中居延都尉大宗正衛尉遂為光祿勲至於卒葬年月則斷續不可考矣


  金石録卷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録卷十九     宋 趙明誠 撰跋尾九
  漢張侯殘碑
  漢荆州從事苑君碑
  漢趙相雝府君碑
  漢逢府君墓石柱篆文
  漢永樂少府賈君闕銘
  漢酸棗令劉熊碑
  漢臨朐長仲君碑
  漢蜀郡太守任君神道
  漢蜀郡屬國都尉王君神道
  漢司空殘碑
  漢益州太守楊宗墓闕
  漢益州刺史薛君巴郡太守劉君碑
  漢巴郡太守張君碑
  漢南陽太守秦君碑額
  漢河南尹蘇府君碑額
  漢禹廟碑
  漢禹廟碑隂
  漢司空掾陳君碑額
  漢武氏石室畫像
  戚伯著碑
  四皓神位刻石
  相府小史夏堪碑
  郭先生碑
  漢張侯殘碑
  右漢張侯殘碑張侯者子房也碑已斷裂磨滅不可次敘獨其額尚完題漢故張侯之碑在今彭城古畱城子房廟中驗其字畫蓋東漢時所立樂史寰宇記陳畱縣有張良墓引城冢記云張良封陳畱侯食邑小黃一萬戸漢為良築城因名張良城今陳留有子房廟廟貌甚盛余按西漢書地理志注畱屬陳故稱陳畱宋亦有畱彭城畱是也子房傳曰始臣起下邳與上㑹畱臣願封畱足矣下邳與彭城相近而此碑漢人所立實在彭城然則子房所封非陳畱明矣城冢記誕妄蓋不足信也
  漢荆州從事苑鎭碑
  右漢苑鎭碑其畧云漢故荆州從事苑君諱鎭字仲弓南陽人也其先出自苑栢何為晉樂正世掌朝禮之制又云有苑子園實能掌隂陽之理君即其胄也按姓氏書皆云苑氏出於左傳所載齊大夫苑何忌之後今此碑所謂苑栢何與子園左傳國語皆無其人故録之以待知者
  漢趙相雝府君碑
  右漢趙相雝府君碑其前厯敘家世官爵而所述雝君事甚畧云趙國相名勸孝亷成皋令趙國相又云在官五載莅政清平有甘棠之化年四十五卒于官故吏民漢中太守邯鄲某等其名殘缺慕戀恩德刋石稱頌焉又有闕銘題漢故趙國相雝府君之闕云
  漢逢府君墓石柱篆文
  右漢逢府君墓石柱篆文云漢故博士趙傅逢府君神道唐李利涉編古命氏北海逢氏有名絲字子繡者為漢趙王傅其孫萌不仕王莽蓋前漢時人今逢君北海人又為趙傅疑其是也而濰州圖經北海縣有逢汾墓云汾好學以德義聞徵為博士趙王傅卒門人執衰絰者數百葬於寒亭南四里今此篆文既不載其名皆莫可考然圖經所載逢君事首尾甚詳不知何以知其名汾必别有所據又疑絲與汾兩人前後皆嘗為趙王傅未可知也故并載之以俟知者
  漢永樂少府賈君闕銘
  右漢永樂少府賈君闕銘按漢書桓帝母孝崇匽皇后居永樂宫和平元年詔置太僕少府如長樂故事其後靈帝母孝仁董皇后亦居是宫歐陽公集古録引章懐太子注云漢官儀長樂少府以宦者為之則賈君蓋亦宦者也余以漢史及石刻考之當時三公如陳球劉寛皆嘗為此官非獨一人蓋自西漢以來太后皇后官屬如大長秋之類皆參用士人然則漢官儀以為止用宦者為之蓋其闕漏而集古録遂以賈君為宦者亦未必然也
  漢酸棗令劉熊碑
  右漢劉熊碑在今酸棗縣云君諱熊字孟孟下缺一字按酈道元注水經酸棗城内有漢縣令劉孟陽碑今據碑熊實為此縣令然則所缺一字當從水經為陽也碑又云君光武皇帝之𤣥孫廣陵王之孫俞鄉侯之季子也按後漢書光武子廣陵思王荆以譴死顯宗封其子元壽為廣陵侯又封元壽弟三人皆為鄉侯而李利涉編古命氏唐書宰相世系表皆云荆生俞鄉元侯平平生彪襲封今據熊當為彪之弟然則於光武乃其曾孫而曰𤣥孫者疑碑誤
  漢臨朐長仲君碑
  右漢臨朐長仲君碑文字磨滅其粗可見者云君諱雄又云厯郡五官掾功曹史辟從事舉孝亷除郎中遷臨朐長而其額題故臨朐長仲君碑云
  漢蜀郡太守任君神道
  右漢蜀郡太守任君神道九字字畫壯偉然不著名字鄉里歲月莫詳其為何人也
  漢蜀郡屬國都尉王君神道
  右漢王君神道在南陽云漢故蜀郡屬國都尉王君神道封陌按酈道元注水經淯水南道側有二石樓制作精妙題言蜀郡太守姓王字子雅南陽西鄂人有三女無男而家累千金父没當葬三女各出錢五百萬一女築墓二女建樓今此碑後有唐向城令張璿之撰孝女雙石樓記所書與水經注合惟水經誤以都尉為太守耳璿之記天寶七載建别録于後
  漢司空殘碑
  右漢司空殘碑政和乙未歲得於洛陽天津橋之故基首尾已不完所存四十五字字畫竒偉其詞有云命爾司空余囘爾輔據此乃嘗為三公蓋當時顯人惜其不見名氏也碑隂有故吏題名百餘人尤完好筆法不減蔡邕石經云
  漢益州太守楊宗墓闕銘
  右漢楊宗墓闕銘在蜀中凡十六大字云漢故益州太守楊府君諱宗字德仲墓闕汶陽李長茂為蜀使者罷歸以此本見遺長茂名公年東州善士以畫山水著稱者
  漢益州刺史薛君巴郡太守劉君碑
  右漢薛君劉君碑已斷裂不完惟存上一段而其額尚全題漢故益州刺史中山相薛君巴郡太守宗正卿咸平侯相劉君碑古無兩人共立一碑者惟見于此爾
  漢巴郡太守張君碑
  右漢巴郡太守張君碑其前題巴郡太守都亭侯張府君功德叙云君諱訥字子朗勃海南皮人也又云炎漢龍興畱侯維幹枝裔滋布並極爵秩又云察孝亷除郎中尚書侍郎遷甘陵寃句令親病去官辟司空司徒府復辟太尉舉高第拜侍御史揚州宼賊陸梁作難五府表君中丞督捕又云丙子璽書封都亭侯碑無卒葬年月其後頗叙述政績而繫以銘詩蓋巴郡太守德政碑爾按漢史自安順以來揚州宼賊屢發不知張君為中丞督捕在何年也
  漢南陽太守秦君碑額
  右漢南陽太守秦君碑額文字已磨滅惟其額十大字尚完好故名字歲月皆莫可考按後漢書靈帝紀中平三年二月江夏兵趙慈反殺南陽太守秦頡或云此即頡碑也然酈道元水經注載頡墓與碑皆在宜城此碑乃在南陽或是郡人所立德政頌爾
  漢河南尹蘇府君碑額
  右漢蘇府君碑額題漢故河南尹蘇府君碑今宣州太守張叔夜嵇仲見寄云在許州道旁碑無文詞惟此九字其額爾按東漢時蘇氏最顯者惟蘇章嘗以河南尹徵不就其他無尹河南者意其為章碑也然章扶風平陵人而碑乃在許昌未知果是否
  漢禹廟碑
  右漢禹廟碑字畫淺細故磨滅尤甚其事跡歲月皆不可考畧可見者云皮氏長安定蘇而名字亦不能辨矣
  漢禹廟碑隂
  右漢禹廟碑隂自侯長汾隂趙遺子宣而下凡數十人姓名官爵具存又有故督郵曹史縣功曹鄉部吏栢昱等人名最後有龍門復民三十五户人名在今龍門禹廟殘碑之隂而集古録云在閿鄉楊震墓側又云楊氏子孫當時皆𦵏閿鄉碑碣徃徃磨滅此不知為誰碑者蓋誤也
  漢司空掾陳君碑額
  右漢司空掾陳君碑額碑已殘缺不可辨惟其首八大字尚完字畫竒偉在潁川陳太丘墓側按後漢書太丘傳載二子紀諶紀為大鴻臚諶不著其為何官惟劉孝標注世説引海内先賢傳曰諶字季方寔少子也司空掾公車徵不就蚤卒然則斯碑豈非陳諶碑乎
  漢武氏石室畫像
  右漢武氏石室畫像五卷武氏有數墓在今濟州任城墓前有石室四壁刻古聖賢畫像小字八分書題記姓名徃徃為贊于其上文詞古雅字畫遒勁可喜故盡録之以資博覽
  戚伯著碑
  右戚伯著碑首尾磨滅其畧可見者有云充列王室遇謗于吕委位捐爵而其額題周末嗣戚氏襲以興勃海君𤣥孫伯著之碑知其姓戚以文詞字畫驗之疑東漢中葉以前人蓋當時石刻見于今者多類此所謂充列王室遇謗于吕者戚夫人也
  四皓神位刻石
  右四皓神位神胙几刻石四在惠帝陵旁驗其字畫蓋東漢時書按顔師古匡謬正俗引圈稱陳畱風俗傳自序云圈公之後圈公為秦博士避地商山漢祖聘之不就惠太子即位以圈公為司徒自圈公至稱十一世按班固述四皓但有園公非圈公也云當秦之時避地入商洛深山則不為博士明矣又漢初不置司徒安得以圈公為之乎稱之説實為鄙野余嘗疑稱著書自述其世系不應妄誕如此及得四皓刻石見其所書亦為圈公乃知稱所述果非臆説蓋當時所傳如此爾至謂圈公為秦博士及惠帝時拜司徒者疑無所據
  相府小史夏諶碑
  右相府小史夏諶碑云夏諶字叔德帝禹之精苗零陵太守之根嗣也後有銘銘三字語頗古其卒𦵏年月殘缺字雖不工然漢碑也其曰精苗根嗣漢末人為文喜造語多類此
  郭先生碑
  右郭先生碑集古録以為漢碑按後魏酈道元注水經具載此碑云碑無年號不知何代人然則歐陽公何所據遂以為漢人乎余以字畫驗之疑魏晉時人所為既無歲月可考姑附于漢碑之次云












  金石録卷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録卷二十     宋 趙明誠 撰跋尾十魏  呉晉偽漢 偽趙
  魏大饗碑
  唐重立大饗碑
  魏孔子廟碑
  魏范式碑
  魏太僕荀君碑
  魏南郡太守卞統碑
  晉南鄉太守司馬整頌
  晉南鄉郡建國碑
  魏大長秋游君碑晉咸寧中建
  游君碑隂
  呉禪國山碑
  呉天璽元年斷碑
  晉右將軍鄭烈碑
  晉太公碑
  晉雲南太守碑
  晉䕶羌校尉彭祈碑
  晉彭祈碑隂
  晉光祿勲向凱碑
  晉鴻臚成公重墓刻
  偽漢司徒公劉雄碑
  魏鄧艾碑與下兩碑皆一時西晉立
  金鄉守長薛君碑
  張平子碑
  趙浮圖澄造釋迦像碑
  趙橫山李君神碑
  趙西門豹祠殿基記
  晉樂毅論
  學生題名
  宋武帝檄譙縱文
  魏大饗碑
  右魏大饗碑按魏志文帝以建安二十五年嗣位為丞相魏王改元延康夏六月南征秋七月甲午軍次于譙大饗六軍及譙父老今以碑考之乃八月辛未蓋魏志誤也是時丕為丞相漢獻帝猶在位雖政去王室已久然操之死纔數月爾丕軍次舊里初無念親之心方與羣臣百姓置酒高㑹大設伎樂而臣下又相與伐石勒詞夸耀功德更以夏啓周成漢高祖光武為比豈不可笑也哉
  唐重立魏大饗碑
  右唐重立大饗碑大中五年亳州刺史李暨以舊文刓缺再刻于石舊碑既斷續不可盡識而此本特完好故附于其次俾覽者詳焉魏之事跡雖無足取而其文詞工妙亦不可廢也
  魏孔子廟碑
  右魏孔子廟碑按魏志文帝以黃初二年正月下詔以議郎孔羡為宗聖侯奉孔子之祀及令魯郡修起舊廟今以碑考之乃黃初元年又詔語時時小異亦當以碑為正
  魏范式碑
  右范式碑法書要録云蔡邕書今以碑考之乃魏青龍三年立非邕書也
  魏太僕荀君碑
  右魏太僕荀君碑其額題魏故太僕西陽亭成侯荀府君之碑碑已殘缺其可見者嘗為齊相始平太守大將軍長史封西陽亭侯遂為太僕春秋五十有一正始五年夏六月丙寅薨惟其名字鄉里磨滅不可考矣
  魏南郡太守卞統碑
  右魏南郡太守卞統碑在今曹州寃句縣所叙世次官閥甚簡又多殘缺其畧云君諱統字建業又云惟帝念庸命以南邦又云嘉平二年十一月己亥寢疾卒官而其題魏故南郡太守卞府君之表按晉書卞壼傳濟隂冤句人祖統琅邪内史而元和姓纂亦云統為晉琅邪内史今此碑殘缺處猶有琅邪字尚存知其嘗為此官而統以魏嘉平中卒姓纂以為仕晉者誤也
  晉南鄉太守司馬整頌
  右晉南鄉太守司馬整頌云初仕魏拜郎中中郎議郎諌議大夫騎都尉給事中轉拜治書侍御史咸熈二年出臨鄙郡加宣威將軍又云謁者就郡拜君世子執節四讓推與兄嗣固辭懇誠泰伯三美君又加焉又云㤗始三年十一月使者奉詔䇿命君南中郎將牧就統宛都按晉史整事跡附見安平獻王孚傳後云兄奕卒以整為世子厯南中郎將封清泉侯早卒其餘官閥皆不載據史言兄奕卒以整為世子而碑言推與兄嗣二説不同當以碑為正
  晉南鄉郡建國碑
  右晉南鄉郡建國碑已斷裂不完其額題南鄉郡建國之碑其大畧云嘉平五年漢水滔溢毁壊舊城又云正元二年城此其餘文字可識處大畧述遷郡事而銘文有與晉常存之語知其為晉碑也按晉書地理志建安十三年魏武帝盡得荆州之地分南陽縣西界立南鄉郡及晉武平呉太康中改南鄉為順陽而不載遷郡事此碑蓋太康以前立故仍稱南鄉也碑有云河内司馬府君者整也嘗守是郡自有碑此碑既無建立年月因附于整碑之次焉
  大長秋游君碑
  右大長秋游君碑云君諱述字庶祖按元和姓纂云魏河南尹游述始居廣平六代孫後魏尚書明根生僕射肇今碑亦云述廣平人惟姓纂云述為河南尹以碑考之蓋未嘗為此官又按後漢書百官志大長秋承秦將行宦者景帝時更名大長秋或用士人中興常用宦者述嘗為冤句長尚書郎左丞元城令治書侍御史南安北海安平東郡太守符節令遂為大長秋皆非宦者之職然則魏制蓋亦參用士人矣
  游君碑隂
  右游君碑隂按王莽嘗下令禁二名故當時士人皆以一字為名東漢時尚爾今此碑隂所記凡二百五十三人亦無一人二名者碑晉咸寧中建距莽時二百年矣而士大夫猶遵莽之令不變何哉
  {{SK anchor|呉禪國山碑
  右呉禪國山碑其前敘孫皓即位以後郡國祥瑞凡千餘言其後云乃以涒灘之歲欽若昊天月正革元郊天祭地紀號天璽又云丞相沇太尉璆大司徒燮大司空朝等以為今衆瑞畢至亖表納貢九垓八埏罔不被澤率按典繇宜先行禪禮紀勒天命遂於呉興國山之隂告祭刋石以對揚乹命廣報坤德按皓以丙申歲改元天璽碑言涒灘之歲是也皓淫虐無道人神憤疾而群臣方稱述符瑞讚頌功德蓋刻石後四年遂為晉所俘矣
  呉天璽元年斷碑
  右呉天璽元年斷碑其前云上天帝言又云帝曰大呉一萬方又云天發神䜟文天璽元年七月己酉朔又云天䜟廣多不解解者十二字嗚呼其言可謂妖矣據呉志天璽元年秋八月鄱陽言厯陽山石理成字凡二十明年改元大赦以協石文今此碑乃在金陵驗其文與呉志所載亦異莫可考究孫皓在位凡八改元而六以符瑞然竟不能保其國蓋人事不修而假託神怪以矯誣天命其不終宜矣
  晉右將軍鄭烈碑
  右晉鄭烈碑云君諱烈字休林又云曾祖先生皇祖徵君顯考將作大匠實有茂德載在國䇿烈晉史無傳以碑考之嘗為文帝參佐武帝時仕為兖州刺史封東莞男以疾徵拜議郎卒于太康二年追贈右軍將軍諡曰僖侯云
  晉太公碑
  右晉太公碑其畧云太公望者此縣人大晉受命四海一統太康二年縣之西偏有盗發冢而得竹䇿之書書藏之年當秦坑儒之前八十六歲今以晉書武帝紀考之云咸寧五年汲郡人不準掘魏襄王冢得竹簡小篆古書十餘萬言藏于秘府與此碑年月不同碑當時所立又荀朂校穆天子傳其敘亦云太康二年與碑合可以正晉史之誤其曰小篆書亦謬也且其書既在秦坑儒八十六歲之前是時安得有小篆乎碑又云其周志曰文王夢天帝服𤣥𧟄𧟄字字書所無以立於令狐之津帝曰昌賜汝望文王再拜稽首太公於後亦再拜稽首文王夢之之夜太公夢之亦然其後文王見太公而計之曰而名為望乎答曰惟為望文王曰吾如有所見於汝太公言其年月與其日且盡道其言臣此以得見也文王曰有之有之遂與之歸以為卿士而史記太公世家曰西伯將出獵卜之云云於是西伯獵果遇太公於渭之陽與語大説曰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號之曰太公望載與俱歸二説殊不合而王逸注楚詞亦載文王夢太公事與碑所書畧同方逸為注時此書未出逸必别有所據碑又云其紀年曰康王六年齊太公望卒參考年數蓋壽一百一十餘歲而史記亦不載按前世所傳汲冢諸書獨有紀年穆天子傳師春等不載所謂周志者不知為何書而杜預左氏傳後敘云汲冢書凡七十五卷皆藏秘府預親見之以此知不特十餘萬言史之所記蓋不能盡其亡逸見于今者絶少也太公碑汲縣令盧無忌立後題太康十年三月云
  晉雲南太守碑
  右晉雲南太守碑文字殘缺其姓氏名字鄉里皆不可考畧可見者嘗為尚書令史察孝亷除郎中遷武陽令從龍驤將軍王濬征討遷雲南太守年五十有七卒最後題太熈元年正月上旬造太熈武帝年號也
  晉䕶羌校尉彭祈碑
  右晉彭祈碑云君諱祈字子𤣥隴西襄武人也其先出自顓頊有陸終之裔子大彭實主夏盟則其後也又云厯郡右職州别駕從事于時庸蜀未殄侵擾王路洮西之戰因敗運竒元帥獲安尅厭彊虜列上功狀除舍人還參本軍事除涼州䕶軍河右未清戎宼鼎沸謀謨神畧簡在帝心遷西郡太守至官未久復臨酒泉逺夷望風繦負歸命白山丁令率服賓貢敦煌令狐豐距違王度淵泉之陳兵不血刄母老弟亡辭職去官聖上仁慈聽君所求轉畧陽太守近家祿養遂罹大難侍喪還家服紀終始有詔以軍州始分河右未清豺狼肆虐授君節蓋除䕶羌校尉統攝涼土前後軍功應封七侯勞謙退讓隂德不伐年未知命以太康十年三月癸酉薨天子愍悼遣使者監䕶喪事策曰君秉心公亮所任有方不幸殞殁朕甚痛惜故孝亷參䕶羌軍事酒泉馬朔故吏郎中綦母番主簿郭曉良吏夏侯俊等追思洪烈感想哀嗟乃刋石勒銘焉西晉石刻見于今者絶少又多殘缺此碑文字完好可喜乃録其終始事跡于此
  晉彭祈碑隂
  右彭祈碑隂題名者凡三百十二人有故孝亷計掾計史良吏亷吏計佐主簿領校録事中部督郵西部督郵軍議從事和戎從事記室督軍謀從事録事史戸曹史賊曹史金曹史田曹史倉曹史鎧曹史兵曹史客曹史記室史節史車曹史水部都督中部都督功曹典事武猛從事舍人蜀渠都水行事中部勸農西部勸農東都水蜀渠平水門下賊曹門下議生録事金曹掾兵曹掾作部史法曹史參戰騎督步督散督門下書佐弓馬從事監牧史㦸史金曹典事武猛史門下通事門下小史凡一官多者十人少者不減數人其餘稱故吏無官號者百六十餘人當時州郡官屬其濫如此蓋自漢以來太守皆得自署置僚佐彭君為邊郡守故其所辟尤衆今盡録其名號以見一時之制焉
  晉光祿勲向凱碑
  右晉向凱碑云君諱凱字士伯河内山陽人也其後厯敘官閥甚詳其最顯者嘗為中書侍郎尚書吏部郎給事黃門侍郎賜爵關中侯廣平太守散騎常侍游擊將軍北中郎軍司兖州刺史中郎將後云累遷河南尹春秋六十有八元康九年四月甲子薨追贈光祿勲據此乃當世顯人而晉史無傳故其事跡莫得而考蓋君子所賴以傳者非爵位也顧所立如何爾自古老死丘壑而名稱顯著者甚衆雖在高位而功烈不見于當時聲跡無聞于後世者亦可勝數哉
  晉鴻臚成公重墓刻
  右晉成公重墓刻云永寧二年四月辛巳朔十五日乙未守鴻臚關中侯成公重魏夫人之靈柩前世以永寧紀年者三漢安帝晉惠帝偽趙石祇按三國志建安二十年曹操始置關中侯十七級安帝時猶未有此號而石祇永寧無二年然則重蓋惠帝時人也晉史有成公簡成公綏皆東郡白馬人
  偽漢司徒劉雄碑
  右偽漢劉雄碑其額題漢故使持節侍中太宰司徒公右部魏成獻王之碑碑云公諱雄字元英高皇帝之胄孝宣帝𤣥孫值王莽簒竊逺遁邊朔為外國所推遂號單于累葉相承家雲中因以為桑梓焉雄劉元海弟也晉書載記元海本匈奴人冒頓之後漢高祖以宗女妻冒頓約為兄弟故其子孫遂冒姓劉氏今此碑直云出自宣帝豈元海初起假此以惑衆乎碑後題嘉平五年歲在乙亥二月六日建按宋莒公紀年通譜劉聰以晉懐帝永嘉四年即偽位改元光興明年改元嘉平嘉平四年改元則嘉平豈復更有五年蓋載記初不編年故於改元歲月難考此碑當時所立不應差謬乃通譜誤也
  魏鄧艾碑與下兩碑皆晉時立
  右鄧艾碑其額題魏使持節征西將軍方城侯鄧公之碑碑無建立年月以詞考之蓋晉初立按魏晉史其名皆為艾而碑作乂古艾又通為俊乂芟乂乂安之字疑艾名其音如此而今人讀如蕭艾之字恐非是又按艾平蜀即軍中拜太尉而碑但題為征西將軍者疑尋被禍未嘗受命而艾始封方城侯後改封鄧侯碑尚云方城侯何哉
  金鄉長薛君碑
  右薛君碑在今濟州金鄉縣其額題故金鄉長汝南薛君之頌云君諱詣字公謀其他文字皆完好驗其詞蓋縣長德政頌爾雖無建立年月而有呉宼未下闕一字燿威海隅之語知其為晉碑也
  張平子碑
  右張平子碑晉南陽相夏侯湛撰䜟緯之説興于西漢之末而爛漫于東漢之世雖一時名儒皆從而惑焉獨平子奮然闢之甚力余嘗歎以謂如平子可謂豪俊之士不為流俗所移者今湛為此碑乃云金匱玉版之奥䜟契圖緯之文罔不該羅其情可謂不知平子矣
  趙浮圖澄造釋迦像碑
  右趙浮圖澄造釋迦像碑唐封演聞見記云内丘縣西古中丘城寺有碑後趙石勒光初五年立碑云大和上竺浮圖澄者天竺大國附庸小國王之元子也本姓濕此碑即演所見其説皆同按晉書藝術傳澄本姓帛氏今碑作濕碑當時所立宜得其眞又史作佛圖碑作浮圖二字音相近爾惟光初乃劉曜年號而以為石勒時蓋演誤也
  趙橫山李君神碑
  右趙橫山李君神碑題建武六年歲在庚子三月己亥二十一日癸丑按晉書成帝紀石虎以咸和九年自立為趙天王而載記云咸康元年僭稱居攝趙天王據帝紀則建武六年歲在己亥據載記則歲在庚子宋莒公紀年通譜獨以本紀為據今此碑及西門豹祠殿基記並六年建皆云歲在庚子以此知帝紀之失非二碑則晉紀與載記得失不復可考矣
  趙西門豹祠殿基記
  右趙西門豹祠殿基記云趙建武六年歲在庚子秋八月庚寅造西門祠殿基又云巧工司馬臣張由監作吏臣杜波馬孫殿中司馬臣王基殿中都尉臣潘倪侍御史騎都尉臣劉諠左校令臣趙升殿中校尉臣顔零等監其下刻物象甚多如土長強良碩章舒悽雀之類其名頗異近歲臨淄縣人耕地得巧工司馬印徧㝷史傳皆無此官名不知為何代物今乃見于此碑云
  晉樂毅論
  右晉樂毅論石本舊藏高紳學士家集古録云紳死其子弟以石質錢於富人而富人家失火遂焚其石者非也元祐間余侍親官徐州時故郎官趙竦被㫖開呂梁洪挈此石隨行已斷裂用木為匣貯之竦尤珍惜親舊有求墨本者必手模以遺之竦殁今遂不知所在
  學生題名
  右學生題名歐陽公集古錄以為漢文翁學生余獨疑其非是蓋以為西漢時立則字畫不類以為東漢則東漢絶無二名者今此碑二名者凡數人又唐顔有意所書益州學舘廟堂記載漢以來石刻皆備獨無此題名使其為文翁學生决不肯漏落余以字畫驗之疑其為晉以後人所立然初無所據未敢遂以為然其後以地理書參考决知其非文翁學生也題名有幹江陽趙嵩典學從事史寧蜀常仲舒憲道左生遂寧董朗𤣥明左生晉原楊容宗長按晉書志江陽郡蜀劉備置寧蜀遂寧晉原並桓温平蜀後置四郡東西兩漢時皆未有然則此碑為東晉以後人所立不疑矣
  宋武帝檄譙縱文
  右宋武帝檄譙縱文按顔有意書成都學館廟堂記云石室北壁有晉義熈九年刺史朱齡石勒宋高祖檄譙縱文其字磨滅不可備識學館記唐初立距今又數百年宜其磨滅愈難識矣然其歲月官爵猶畧可辨云


  金石録卷二十
<史部,目錄類,金石之屬,金石錄>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録卷二十一    宋 趙明誠 撰跋尾十一後魏梁
  大代華嶽碑
  後魏孔宣尼廟記
  後魏孝文弔比干文
  後魏比干碑隂
  後魏大鴻臚卿鄭𦙍伯碑
  後魏御射碑
  後魏太尉于烈碑
  後魏鄭羲碑
  後魏鄭羲上碑
  後魏車騎大將軍邢巒碑
  後魏叱閭神寶修關城銘
  後魏安東將軍孫公墓誌
  後魏定州刺史崔亮頌
  後魏贈司空元暉碑
  後魏范陽王碑
  後魏賀拔岳碑
  東魏膠州刺史祖淮碑
  東魏大覺寺碑
  東魏大覺寺碑隂
  東魏高翻碑
  東魏張烈碑
  東魏賈思同碑
  東魏魏蘭根碑
  後魏化政寺石窟銘
  梁重立羊祜碑
  東魏敬君像頌
  大代華嶽碑
  右大代華嶽碑歐陽公集古録云魏自道武天興元年議定國號群臣欲稱代而道武不許乃仍稱魏自是之後無改國稱代之事今魏碑數數有之碑石當時所刻不應妄但史失其事爾余按崔浩傳云方士初纎奏改代為萬年浩曰昔太祖道武皇帝應期受命開拓洪業諸所制宜無不循古以始封代土後稱為魏故代魏兼用猶彼殷商蓋當時國號雖稱為魏然猶不廢始封故兼稱代爾此事亦見陽松玢談藪云
  後魏孔宣尼廟記
  右後魏孔宣尼廟記在今懐州界中文詞頗古質可喜云孔子欲北從趙鞅聞殺鳴犢遂裋車而返及其没也晉人思之於太行嶺南為之立廟焉記太和元年立其額又有延興四年太上皇帝祭孔子文者孝文之父獻文帝也
  後魏孝文弔比干文
  右後魏孝文弔比干文其首已殘缺惟元載字可識其下云歲御次乎閹茂望舒㑹於星紀十有四日日惟甲申按爾雅云歲在戍曰閹茂又鄭康成注月令仲冬者日月㑹於星紀後魏書孝文以太和十八年十一月甲申經比干墓親為弔文樹碑而刋之是歲甲戌其説皆合其未嘗改元而稱元載者孝文以是歲遷都洛陽蓋以遷都之歲言之也
  後魏比干碑隂
  右比干碑隂盡紀侍從羣臣官爵姓名按後魏書官氏志丘穆陵氏後改為穆氏今此碑自侍中丘目陵亮以下同姓者凡三人字皆作目而元和姓纂所書與此碑正同又碑自穆崇至亮皆姓丘目陵氏姓纂亦云後改為穆而史但云姓穆者皆其闕誤
  後魏大鴻臚卿鄭𦙍伯碑
  右後魏鄭𦙍伯碑元和姓纂載滎陽鄭氏云曄生七子白麟小白叔夜洞林歸藏連山幼麟號七房鄭氏𦙍伯小白子也按後魏書幼麟傳云父曄生六子又云幼麟五兄長白麟次小白次洞林次叔夜次連山而無歸藏其次第亦不同又姓纂云小白名茂而史云幼麟名羲疑自白麟以降皆其字也據碑與姓纂皆云𦙍伯仕至大鴻臚卿而史言少卿者誤矣
  後魏御射碑
  右後魏御射碑在今懐州按北史及魏書宣武紀景明三年十月庚子帝躬御弧矢射逺及一百五十步羣臣勒銘於射所即此碑也碑云維魏定鼎遷中之十載又云皇上春秋一十有七據史及孝文弔比干文皆云太和十八年遷都洛陽至景明三年蓋九年矣而碑作十載恐誤又史云宣武以太和七年景明四年當年二十而碑言年十七則當以碑為據然則宣武終于延昌四年蓋壽三十五歲而史以為壽三十三者亦誤也余按禮記問天子國君之年對者皆不敢斥言魯襄公送晉侯晉侯問公年季武子對曰㑹沙隨之歲寡君以生是也今魏人乃直書其君之年于碑豈禮也哉
  後魏太尉于烈碑
  右後魏太尉于烈碑云初以功臣子起家為中散轉屯田給事内都幢將遷左衞將軍而後魏書列傳云少拜羽林中郎遷羽林中郎將以本官行秦雍二州事遷司衞監以碑考之烈皆未嘗為此官又其父洛拔為黃龍鎮都大將而曰和龍烈為屯田給事而曰給納卒年六十七而曰六十五者皆史之誤又按烈始封昌國子改鉅鹿公按烈祖栗殫嘗假封新安公後賜爵新城男疑此亦假封也又改洛陽侯進封聊城縣開國子再進為開國伯開國侯其卒追封為鉅鹿郡開國公蓋當時之制如此魏書官氏志不載皆莫可攷
  後魏鄭羲碑
  右後魏鄭羲碑魏史列傳與此碑皆云羲滎陽開封人碑又云歸𦵏于滎陽石門東十三里三皇山之陽而碑乃在今萊州南山上磨崖刻之蓋道昭嘗為光州刺史即今萊州也故刻其父碑于兹山余守是州嘗與僚屬登山徘徊碑下久之傳云羲卒尚書奏諡曰宣詔以羲雖宿有文業而治闕亷清改諡為文靈今碑首題曰滎陽鄭文公之碑其末又云加諡曰文傳載賜諡詔書甚詳不應差誤而碑當時所立必不敢諱其一字皆莫可知也已
  後魏鄭羲上碑
  右鄭羲上碑初余為萊州得羲碑于州之南山其末有云上碑在直南二十里天柱山之陽此下碑也因遣人訪求在膠水縣界中遂模得之羲之卒𦵏滎陽其子道昭永平中為光州刺史為其父磨崖石刻二碑焉按地理書後魏皇興四年分青州置光州領東萊郡隋文帝時罷郡仍改光州為萊州云
  後魏車騎大將軍邢巒碑
  右後魏邢巒碑云巒字山賓而史作洪賓其為梁州刺史碑云徵為都官尚書而史作度支後改為七兵尚書而史不載又巒為崔亮所糾據碑言戎車既班猶以在州之誣遭禁一朞而史以謂元暉高肇為巒申釋故得不坐者非也
  後魏叱閭神寶修關城銘
  右後魏叱閭神寶修關城銘題右將軍西中郎將叱閭神寶銘又云維大魏神龜元年歲次戊午十一月壬午朔十日壬辰起功三十萬修治關城并作館第敬造三級浮圖按後魏書官氏志及元和姓纂有叱門氏後改為門而無叱閭氏蓋其闕漏也
  後魏安東將軍孫公墓誌
  右後魏孫公墓誌其名字鄉里年壽皆不載獨其末載贈官制書云故安東將軍銀青光祿大夫棗強縣開國男孫蔚知其名蔚又云歸𦵏於世邑武遂知其為邑人也按後魏書儒林傳有孫惠蔚其所書事跡與志皆合傳云先單名蔚正始中侍講禁内夜論佛經有愜帝㫖詔使加惠號惠蔚法師焉
  後魏定州刺史崔亮頌
  右後魏崔亮碑題云魏鎮北將軍定州刺史崔使君至化之頌蓋亮嘗為定州既去郡人立此碑頌德爾其間載亮所厯官甚詳與北史及後魏書列傳多合惟其自定州歸朝厯殿中都官吏部三尚書而傳但言自殿中遷吏部爾亮以正光二年卒而碑神龜三年建在亮卒前故自為侍中以後事碑皆不及載也
  後魏贈司空元暉碑
  右後魏元暉碑據後魏書列傳云暉鎮西將軍忠子而北史以為忠弟德之子今以碑考之北史是也又碑云孝文時為主客郎中而魏史言世宗即位拜此官碑云神龜二年卒而史言元年卒者亦非是其餘遷拜次第時有不同不盡録也
  後魏范陽王碑
  右後魏范陽王碑云王諱誨高祖孝文皇帝之孫太師武穆王之子今世所傳後魏書北史孝文諸子列傳皆文字脱落不完惟孝明紀載孝昌二年封廣平王懐庶長子誨為范陽王以此知其為懐子據碑云懐謚武穆而傳作文穆者誤也誨仕至僕射為尒朱兆所殺事見莊帝本紀
  後魏賀拔嶽碑
  右後魏賀拔嶽碑嶽當時名將也北史及後魏書皆有傳初為尒朱榮親將其後齊神武使侯莫陳悦害之爾朱榮凶殘狂悖蓋魏之莽卓也而此碑乃以為圖伊霍之舉豈不可笑也哉然魏收為魏史受榮子文畧之賂亦以榮子比韓彭伊霍乃知貪鄙無知之徒世不乏人也按莊帝諸書皆作孝莊而此碑獨作孝壯疑書碑者之誤
  東魏膠州刺史祖淮碑
  右東魏祖淮碑云君膠州平昌安丘人也六世祖逖又云其卒贈膠州刺史按後魏永安中分青州置膠州隋開皇五年改宻州焉
  東魏大覺寺碑
  右東魏大覺寺碑在洛陽碑隂題韓毅書據北史毅魯郡人工正書神武用為博士以教彭城景思王攸當時碑碣徃徃不著名氏毅以書知名故特自著之也然遺蹟見于今者獨此碑爾
  東魏大覺寺碑隂
  右大覺寺碑隂題銀青光祿大夫臣韓毅隸書蓋今楷字也庾肩吾曰隸書今之正書也張懐瓘六體書論亦云隸書者程邈造字皆眞正亦曰眞書自唐以前皆謂楷字為隸至歐陽公集古録誤以八分為隸書自是舉世凡漢時石刻皆目為漢隸有一士人力主此論余嘗出漢碑數本問之何者為隸何者為八分蓋自不能分也因覽此碑毅自題為隸書故聊誌之以袪來者之惑
  東魏高翻碑
  右東魏高翻碑齊獻武王歡叔父也魏書本傳云以元象中追加贈謚碑後題建立歲月文字殘缺惟有魏元字可辨又云歲次己未按東魏孝静以元象二年十一月改元興和是年歲次己未此碑蓋元象二年建也
  東魏張烈碑
  右東魏張烈碑在今青州界中文字磨滅以事考之蓋張烈也按北史列傳烈為家誡千餘言臨終敕子姪不聽求贈但勒家誡立碣而已即此碑是也其卒𦵏年月殘缺不可辨傳亦不載惟青州圖經稱卒於元象中云
  東魏賈思同碑
  右東魏賈思同碑思同與其兄思伯後魏書皆有傳云青州益都人今其墓乃在壽光縣而思伯之碑亡矣
  東魏魏蘭根碑
  右東魏魏蘭根碑按北史列傳云蘭根起家北海王國侍郎而碑云起家為奉朝請遷員外散騎侍郎碑云以在岐州之功封永興縣開國侯而史不載又史云天平初謝病以開府儀同歸本鄉武定三年薨而碑云薨於天平二年其卒也史云贈司空而碑作司徒皆當以碑為正
  後魏化政寺石窟銘
  右後魏化政寺石窟銘北史及魏書有宦者抱嶷傳云嶷終於涇州刺史自言其先姓杞後辟禍改焉今此碑題涇州刺史杞嶷造疑復改從其本姓爾
  梁重立羊祜碑
  右羊祜碑梁大同中以舊碑殘缺再書而刻之碑隂具載其事今附于次
  東魏敬君像頌
  右東魏敬君像頌敬君名曦顯雋從弟也碑云十世祖漢揚州刺史韶按後周書敬珍傳唐書宰相世系表皆云韶漢末為揚州刺史與此碑所書同而姓苑元和姓纂皆作歆疑轉寫之誤又據碑顯雋乃韶十世孫而姓纂以為九世恐亦誤也





  金石録卷二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録卷二十二    宋 趙明誠 撰跋尾十二後魏 北齊後周 隋
  後魏鎮東將軍劉乾碑
  後魏汝南王碑
  北齊造像記
  北齊郁久閭業碑
  後周延壽公碑頌
  後周太學生拓拔府君墓誌
  北齊華陽公主碑
  北齊天柱山銘
  後周華嶽廟碑
  後周河瀆碑
  後周同州刺史普六如忠墓誌
  北齊隴東王感孝頌
  後周温州刺史烏丸僧修墓誌
  北齊長樂王尉景碑
  北齊馮翊王平等寺碑
  北齊臨淮王像碑
  北齊白長命碑
  北齊大安樂寺碑
  北齊司空趙起碑
  北齊贈司空趙奉碑
  北齊宜陽國太妃傅氏碑
  北齊赫連子悦清德頌
  隋興國寺碑隂
  隋齊國太夫人楊氏墓誌
  隋化善寺碑
  隋願力寺舍利寶塔函銘
  隋周羅睺墓誌
  隋禹廟殘碑
  隋黃門侍郎栁旦墓誌
  隋尚書左僕射元壽碑
  隋西林道場碑
  後魏鎮東將軍劉乾碑
  右魏鎮東將軍劉乾碑云君諱乾字天自南北分裂典章文物掃地而盡至於名字書畫皆一出其私意而無復稽考可謂亂世矣若劉君者名乾字天豈不怪哉
  後魏汝南王碑
  右後魏汝南王碑王名悦孝文子也尒朱榮之亂奔梁梁武厚遇之立為魏主後復歸北據後魏書列傳云出帝時為大司馬卒而帝紀與北史皆言為出帝所殺蓋列傳之誤而此碑亦不書者諱也
  北齊造像記
  右北齊造像記云天保四年歲次己酉案齊文宣以東魏武定八年受禪改元天保是歲庚午至四年當為癸酉而此記誤書癸為已爾其字畫不工特以甲子差誤恐後來疑焉因録于此
  北齊郁久閭業碑
  右北齊郁久閭業碑郁久閭其姓本出東胡見于北朝者有後魏景穆恭皇后郁久閭氏云河東王毗之妹今魏書列傳但有閭毗又有閭大肥皆云蠕蠕人蓋同族也大肥道武時歸國尚華隂公主以此碑考之業乃大肥之孫魏書於皇后傳云姓郁久閭而於毗與大肥傳止言姓閭毗於景穆皇后為兄弟其姓不應有異使後嘗更姓史家亦當具載兼大肥之孫亦不當復用舊姓也蓋史之闕漏又碑云祖名大泥鵲起而史作大肥碑又云業茹茹國王步渾之𤣥孫蠕蠕或稱茹茹見於前史惟魏書蠕蠕列傳自木骨閭以來敘其世系甚詳無名步渾者亦莫知其為何人也
  後周延壽公碑頌
  右後周延壽公碑頌云勲州刺史延壽郡開國公万紐于實考之于史實太師燕國公于謹子也謹後魏新安公于栗磾子洛拔之後余家有洛拔子烈碑述其世系甚詳云逺祖之在幽州世首部落隂山之北有山號万紐于者公之奕葉居其原趾遂以為姓暨高祖孝文皇帝時始賜姓為于氏焉今此碑復稱万紐于者蓋後周時凡孝文賜姓者皆復改從舊云又姓纂及唐書宰相世系表皆云謹洛拔五世孫也以後魏及周書考之洛拔以太安四年卒年四十五謹以正光四年為廣陽王元深長流參軍年三十一洛拔之卒距謹之為參軍蓋六十四年矣洛拔既早世不應後六十四年已有五世孫年三十一也以此知言謹為洛拔五世孫者蓋未可信又周書稱謹祖名安定而唐書表作子安亦莫究其孰失也
  後周太學生拓拔府君墓誌
  右後周太學生拓拔府君墓誌陳使周𢎞正撰云君諱吐度眞魏昭成皇帝之後也夷虜以三字為名者甚衆拓拔君為書生尚仍舊俗何哉蓋自魏孝文帝惡夷虜姓氏盡易之至後周一切復改從舊故當時士人名字亦皆用虜語無足怪也
  北齊華陽公主碑
  右北齊華陽公主碑云公主諱季艶蓋魏孝文帝之孫廣平王懐之女北齊趙郡王叡之母也按北史叡列傳其前云母華山公主而其後乃作華陽今此碑及北齊書皆止言封華陽蓋北史誤
  北齊天柱山銘
  右北齊天柱山銘在今萊州膠水縣初後魏永平中鄭道昭為郡守名此山為天柱刻銘其上至北齊天統元年其子述祖繼守此邦復刻銘焉案後魏書道昭之父羲諡文靈而道昭所立羲碑乃云諡為文今此碑又云諡文貞皆莫可考
  後周華嶽廟碑
  右後周華嶽廟碑万紐于瑾撰趙文淵字德本書按後周書列傳有趙文深字德本蓋唐初史官避高祖諱故改淵為深爾万紐于瑾者唐瑾也周文帝時賜姓宇文後以于謹請與同姓更為万紐于云
  後周河瀆碑
  右河瀆碑後周天和二年建内史大夫瑯邪王褒字子淵造文趙興郡守趙文淵字德本奉勅書余嘗讀楊大年談苑云千字文題勅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次韻勅字乃梁字傳寫誤爾當時帝王命令尚未稱勅至唐顯慶中始云不經鳳閣鸞臺不得稱勅勅之名始定於此案此碑及唐瑾撰華嶽廟碑皆文淵奉勅書後周距梁時未逺又隨薛道衡撰老子碑唐初虞世南撰孔子廟堂杜如晦碑歐陽詢書昭陵九成宫碑皆作奉勅如此類甚衆畧舉一二要知不獨始於顯慶大年之論非也然則唐人所謂不經鳳閣鸞臺不謂之勅者蓋言令命當繇廟堂出非謂勅之名始於此也然文淵奉勅書碑而自著其字何哉
  後周同州刺史普六如忠墓誌
  右普六如忠墓誌普六如者楊忠隋高祖父也後魏時賜姓以誌考傳其事皆合惟其為都督涇豳雲顯鹽靈等六州諸軍事而傳以豳為幽者蓋傳寫誤爾
  北齊隴東王感孝頌
  右北齊隴東王感孝頌隴東王者胡長仁也武平中為齊州刺史道經平隂有古冢詢訪耆舊以為郭巨之墓遂命僚佐刻此頌焉墓在今平隂縣東北官道旁小山頂上隧道尚存惟塞其後而空其前與杜預所見邢山上鄭大夫冢無異冢上有石室制作工巧其内鐫刻人物車馬似是後漢時人所為余自青社如京師徃還過之屢登其上按劉向孝子圖云郭巨河内温人而酈道元注水經云平隂東北巫山之上有石室世謂之孝子堂亦不指言何人之冢不知長仁何所據遂以為巨墓乎按頌有孝子堂之語故知即水經所載也
  後周温州刺史烏丸僧修墓誌
  右後周烏丸僧修墓誌僧修本姓王氏梁南城侯神念之子太尉僧辯之弟歸後周仕為温州刺史卒元和姓纂及唐史宰相世系表皆云神念父冏為護烏丸校尉因號烏丸王氏今墓誌乃云僧修歸周賜姓烏丸又諸書皆云神念諡壯而墓誌作莊唐表云僧修生景孝而墓誌云名祥字景孝皆當以墓誌為正
  北齊長樂王尉景碑
  右北齊長樂王尉景碑按北齊書景字士真而碑云字副羽蓋傳之誤
  北齊馮翊王平等寺碑
  右北齊平等寺碑題太宰馮翊王定光像寶殿碑馮翊王者名潤齊神武子也碑云寺魏廣平王懐所立永平中造定光銅像一區高二丈八赤屬魏季像在寺外未果移入其後齊高祖過洛始遷像入寺至潤又増修殿宇焉據楊衒之洛陽伽藍記云孝昌三年十二月中此像面有悲容兩目垂淚三日而止其後尒朱榮北海王爾朱兆入洛陽像皆悲泣如初毎經神驗朝野惶懼其事甚異而此碑不載
  北齊臨淮王像碑
  右北齊臨淮王像碑臨淮王者婁定逺也按北齊書和士開傳定逺與趙郡王叡謀出士開為兖州刺史未行士開納賄定逺得畱復出定逺為青州刺史責叡以不臣之罪而殺之定逺歸士開所遺加以餘珍賂之乃免如史所書定逺可謂小人矣定逺本傳但云封臨淮郡王而不書其為青州者闕也又定逺從弟叡既附見定逺傳而於外戚傳又重出南北朝諸史猥并類如此可笑也
  北齊白長命碑
  右北齊白長命碑云公字長命而其名已殘缺長命白建之父也北齊書及北史建傳皆云父名長命者蓋齊魏間人多以字為名耳
  北齊大安樂寺碑
  右北齊大安樂寺碑其額題廣業王大安樂寺碑廣業王者尉萇命之子破侯也碑云魏末離亂萇命嘗營護此寺其後破侯與其弟興敬復加營葺故立此碑按北史及北齊書有尉長命傳今碑乃作萇命又史云其卒諡曰武壯而碑乃作武莊當以碑為正破侯嘗仕為中書令尚書左僕射尚書令録尚書事封廣業王官甚顯而史無傳
  北齊司空趙起碑
  右北齊趙起碑按北齊書列傳云起天統二年除滄州刺史武平中卒于官今以碑考之起自滄州還闕除吏部尚書判外兵省事遷光祿大夫以本官兼尚書左僕射出行懐州事轉膠州刺史封南泉郡王乃卒史皆不書而云卒於滄州誤矣
  北齊贈司空趙奉碑
  右北齊趙奉碑奉彦深父也碑云公諱奉字奉伯而北齊書及北史但云名奉伯而已碑又云父清河府君剖符東秦著績齊土久於其職遂即家焉今為平原貝丘人也而史乃云彦深高祖父難為清河太守遂家清河清河后改為平原二事不同皆當以碑為正惟史以謂彦深本名隱避齊廟諱故以字行而碑直書為隱何哉
  北齊宜陽國太妃傅氏碑
  右北齊宜陽國太妃傅氏碑其額題齊故女侍中宜陽國貞穆太妃傅氏碑碑云太妃諱華清河貝丘人也按北史後魏置女侍中視二品然本後宫嬪御之職今以宰相母為之惟見於此傅氏趙彦深之母有賢操事載于史
  北齊赫連子悦清德頌
  右北齊赫連子悦清德頌據北史列傳子悦為鄭州刺史郡人請為立碑詔許之碑所載亦同而碑乃在今許昌者按隋書地理志潁川郡舊置潁州東魏改曰鄭州後周改為許州又傳云子悦天保中為揚州刺史而碑作陽州者按地理志東魏於宜陽置陽州後周改為熊州云
  隋興國寺碑隂
  右隋興國寺碑隂丁道護書道護所書興國啓法兩寺碑皆在襄陽歐陽公嘗得啓法寺碑列于集古録中而於大學官楊褎處見興國寺碑以不得入録為恨今碑隂又有襄州鎭副總管栁止戈以下十八人姓名字畫尤完好歐陽公所未見也蔡君謨題其後云在杭州日坐有客曰小説稱丁眞永草永固知名丁何人也予謂道護豈其人耶按法書要録丁覘與智永同時人善隸書世稱丁眞永草非道護也
  隋齊國太夫人楊氏墓誌
  右隋齊國太夫人楊氏墓誌云夫人字季姜僕射高熲母也隋書熲傳云熲以母憂去職開皇二年伐陳詔熲節度諸軍據此熲之丁内艱蓋在開皇初今以墓誌考之楊氏之卒乃在十年傳稱熲既貴其母常誡以逺禍後熲竟以危言為煬帝所誅如其言可謂賢母矣常恨不著其姓氏今乃見于此云
  隋化善寺碑
  右隋化善寺碑在徐州碑隂有郎餘令題記云隋尹式撰余元祐間侍親官彭門時為兒童得此碑今三十餘年矣
  隋願力寺舍利寶塔函銘
  右隋願力寺舍利寶塔函銘仁壽三年相州刺史薛胄建唐劉禹錫集載僧靈澈詩有云經來白馬寺僧到赤烏年禹錫稱其工因讀此寺銘亦以白馬之寺對赤烏之年乃知前人已有此語蓋隋唐間文體大率以偶儷為工雖格力卑弱然用事親切時有可喜也
  隋周羅睺墓誌
  右隋周羅睺墓誌無書人姓名而歐陽率更在大業中所書姚辨墓誌元長壽碑與此碑字體正同蓋率更書也徃時書學博士米芾善書尤精於鑒裁亦以余言為然羅睺名將隋史有傳今以墓誌考之羅睺在陳自鍾離太守遷秦郡而史不載又史云開皇中自豳州刺史轉涇州母憂云職復起授豳州遼東之役徵為水軍總管進為上將軍而墓誌自豳州為水軍總管進上將軍然後為涇州其遷拜次第皆不同又史云拜東宫右虞候率而墓誌為左監門率史云轉右衛率而墓誌為右監門武候率史云自右武候大將軍進授上將軍而墓誌不載蓋未嘗拜此官也皆當以墓誌為據
  隋禹廟殘碑
  右隋禹廟殘碑其文字磨滅十五六而其末隱隱可辨云㑹稽郡下缺三字史陵書筆法精妙不減歐虞案張懐瓘書斷云禇遂良嘗師史陵蓋當時名筆也今此碑磨滅而僅存世之藏書者皆未嘗有非余收録之富則遂不復見於世矣
  隋黃門侍郎栁旦墓誌
  右隋栁旦墓誌以考隋史列傳其始終事跡皆同惟傳云攝判黃門侍郎而墓誌云檢校黃門侍郎小異爾又墓誌載旦六子燮則綽楷濬亨而元和姓纂與唐史宰相世系表皆云旦五子而闕其第五子濬亦當以墓誌為是也
  隋尚書左僕射元壽碑
  右隋元壽碑虞世基撰歐陽詢書按隋史壽開皇中為尚書主爵侍郎而碑云主爵郎碑云從晉王伐陳時兼揚州長史授行軍總管長史平陳遂為揚州總管府長史遷尚書左丞而史但云自元帥府屬平陳入為左丞爾又為太常少卿時兼雍州司馬史亦不載其卒贈尚書左僕射光禄大夫封博平侯而史但云贈右僕射皆其闕誤史云壽在周封儀隴縣侯而碑作儀龍侯今按隋書地里志有儀隴縣屬巴西郡而無儀龍未知孰失也
  隋西林道場碑
  右隋西林道場碑題太常博士歐陽詢撰而不著書人名氏余家藏隋姚辨墓誌元壽碑皆率更在大業中為博士時所書與此碑字體絶不類知其非率更書也金石録卷二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録卷二十三    宋 趙明誠 撰跋尾十三
  唐司空竇抗墓誌
  後周黃羅刹碑
  隋桂州總管侯莫陳穎墓誌
  唐孔子廟堂碑
  唐杜如晦碑
  唐房彦謙碑
  唐房彦謙碑隂
  隋衛尉卿竇慶墓誌
  唐大理卿郎穎碑
  唐丹州刺史張崇碑
  唐昭陵刻石文
  唐昭陵六馬贊
  唐益州長史裴鏡民碑
  唐温彦博碑
  唐贈高熲禮部尚書詔
  唐河間元王碑
  唐𢎞濟寺碑
  唐段志𤣥碑
  唐獨孤使君碑
  唐晉祠銘
  唐相州刺史侯莫陳肅碑
  唐孔穎達碑
  唐太府卿李襲譽墓誌
  後周大宗伯唐瑾碑
  隋皇甫誕碑
  唐司空竇抗墓誌
  右唐竇抗墓誌歐陽詢撰并書其所厯官新舊史所書頗多闕畧蓋抗在隋自岐州刺史遷冀州又遷定州又為遼東道行軍總管改朔州道遂授持節幽易燕檀四州諸軍事幽州總管幽州刺史而史直云自岐州轉幽州總管其歸唐為𢎞化道安撫大使遷光禄大夫又為左武侯大將軍時以本官領同州刺史史皆不載其卒史言諡宻而誌作容新史言贈司徒而誌作司空舊史亦為司空與誌合
  後周黃羅刹碑
  右後周黃羅刹碑虞世南撰羅刹仕周為行軍總管其子君漢唐初為將有功武德中為父追立此碑按後魏元义本名夜义其弟刹本名羅刹元樹遺公卿書譏詆以謂夜义羅刹皆鬼名也今羅刹周人去魏不逺猶以為名何哉
  隋桂州總管侯莫陳穎墓誌
  右隋侯莫陳穎墓誌穎隋書有傳以其事考之多合惟傳言穎諡曰定而誌不載按誌云公第四子尚書考功郎中乹㑹而傳作䖍㑹乹䖍義理皆通然予嘗得乹㑹碑乃云名肅字乹㑹元和姓纂所載亦同疑其以字行爾蓋隋唐間人多如此
  唐孔子廟堂碑
  右唐孔子廟堂碑虞世南撰武德時建而題云相王旦書額者蓋舊碑無額武后時増之爾至文宗朝馮審為祭酒請琢去周字而唐史遂以此碑為武后時立者誤也睿宗所書舊額云大周孔子廟堂之碑今世藏書家得唐人所收舊本猶有存者云
  唐杜如晦碑
  右唐杜如晦碑虞世南撰驗其字畫蓋歐陽詢書也如晦唐偉人史家立傳不應草草今以碑考之頗多異同傳言如晦大業中嘗以選補滏陽尉棄官去而碑言在隋起家為雍州從事及煬帝幸江都代王使君判畱守事蓋如晦未嘗為滏陽尉而亦未嘗棄官去也傳言秦王為皇太子授左庶子而碑作右庶子傳言為檢校侍中攝吏部尚書而碑作攝侍中吏部尚書傳云其祖名杲而碑所書乃名徽傳云諡曰成而碑所書乃誠也蓋此碑乃太宗手詔世南勒文於其石其官爵祖父名諱不宜有誤皆可以正史氏之失矣
  唐房彦謙碑
  右唐房彦謙碑彦謙𤣥齡父也在隋任司隸刺史出為涇陽縣令卒官不大顯而隋書立傳二千餘字者蓋修史時𤣥齡方為宰相故也彦謙自曾祖而下三世皆封壯武侯隋唐史𤣥齡所書皆同獨此碑作莊武未知孰是碑李百藥撰歐陽詢八分書在今齊州章丘縣界中世頗罕傳
  唐房彦謙碑隂
  右唐房彦謙碑隂具載彦謙歸葬恩禮儀物之盛太宗遇𤣥齡可謂厚矣蓋厚其禮所以責其報也太宗可謂善任人矣
  隋衛尉卿竇慶墓誌
  右隋竇慶墓誌慶曾祖畧祖温善父榮定北史及北齊後周隋書皆有傳諸史皆云慶祖名善而慶之兄抗墓誌乃云名温唐書宰相世系表以為善一名温今此誌名温善皆不可考慶大業中仕為衛尉卿史云為羣賊所殺而墓誌云為賊盧圓月所殺墓誌貞觀四年刻其小楷工妙不減歐虞惜其不著名氏也
  唐大理卿郎穎碑
  右唐郎穎碑李百藥撰歐陽公集古録云穎父名基字世業而百藥書穎世次但云父世業又書穎兄茂碑亦然考其碑文有皇基締構之言則基字當時公私無所諱避而百藥書穎父字而不名不詳其義是以君子貴乎博學余按隋及唐初人多以字為名故雖一時名卿其名字混淆畧不可考又按穎字楚之其事迹雜見北史隋書皆書為楚之而不載其名穎獨唐書郎餘令傳云祖穎字楚之至於傳中敘述行事止稱楚之疑其亦以字行耳
  唐丹州刺史張崇碑
  右唐丹州刺史碑首尾已殘缺其可見者云公諱崇字平高按新唐書劉裴傳後載起義功臣事迹有張平高云綏州人從唐公平京城累授左領軍將軍蕭國公貞觀初為丹州刺史坐事以右光禄大夫還第卒今以碑考之其事皆同惟傳以字為名耳
  唐昭陵刻石文
  右唐昭陵刻石文太宗為文德皇后立歐陽詢書其文具載于太宗實録今石刻已磨滅故世頗罕傳其畧可見者有云無金玉之寶玩用之物木馬寓人有形而已欲使盗賊息心存亡無異又云俯視漢家諸陵猶如蟻垤皆被穿窬今營此陵制度卑狹用功省少望與天地相畢求無後患其言非不丁寜切至也然竟不免溫韜之禍太宗英武聰明過人甚逺而於此眷眷不忘何哉以此知死生之際能超然無累者賢哲之所難也又云國家府藏皆在目前與在陵内何異其詞尤陋得無為後達士所笑乎
  唐昭陵六馬贊
  右唐昭陵六馬賛初太宗以文德皇后之𦵏自為文刻石于昭陵又琢石象平生征伐所乗六馬為贊刻之皆歐陽詢八分書世或以為殷仲容書非是至諸降將名氏乃仲容書耳今附於卷末云
  唐益州長史裴鏡民碑
  右唐裴鏡民碑殷令名書令名與其子仲客皆以能書擅名一時而令名遺迹存者惟此碑耳筆法精妙不減歐虞惜不多見
  唐温彦博碑
  右唐温彦博碑歐陽公集古録跋顔勤禮碑後云按唐書温大雅字彦𢎞弟彦博字大臨弟大有字彦將兄弟義當一體而名大者字彦名彦者字大不應如此蓋唐世諸賢名字可疑者多封德彛云名倫房𤣥齡云名喬高士亷云名儉顔師古云名籒而皆以字行倫喬儉籒在唐無所諱不知何避而行字余按顔之推家訓云古者名終則諱之字乃可以為孫氏江南至今不諱字也河北士人全不辨之名亦呼為字字同為字尚書王元景兄弟皆號名人其父名雲字羅漢亦皆諱之其餘不足怪也又顔師古匡謬正俗載或問人稱字而不稱名者何也師古考諸典故以稱名為是蓋當時風俗相尚如此初無義理也然師古既立論以稱名為是而乃以字行殆不可曉也已
  唐贈高熲禮部尚書詔
  右唐贈高熲詔書貞觀十一年改𦵏有詔贈禮部尚書其事當載于史而隋書熲列傳唐書帝紀太宗實録皆不載
  唐河間元王碑
  右唐河間元王孝恭碑按新唐書孝恭自宗正卿厯涼州都督晉州刺史貞觀初為禮部尚書以卒今以碑考之自宗正遷禮部尚書坐事免㝷復舊任俄授梁州都督改晉州刺史與司空無忌等同時冊拜觀州刺史世世承襲復授光禄大夫禮部尚書蓋孝恭凡三為尚書一免官一拜世襲刺史本傳皆不載而以梁州為凉者亦誤也又唐初功臣皆云圖形凌烟閣而此碑乃作戢武閣戢武之名不見於他書惟當時石刻數數有之豈凌烟先名戢武而後改之邪
  唐𢎞濟寺碑
  右唐𢎞濟寺碑在今汾州據唐㑹要此碑李百藥撰唐太宗初即位下詔於建義以來交兵之處為義士凶徒隕身戎陳者各建寺刹分命儒臣為銘凡七碑今所得者氾水等慈吕州普濟幽州昭仁與此碑凡四而虞世南禇遂良所建今皆亡矣
  唐段志𤣥碑
  右唐段志𤣥碑以唐史考之多不合碑云公諱某字志𤣥而其名已殘缺然史初不載其名也碑云鄒平人而史云臨淄人碑云諡忠壯而史云諡忠肅舊史亦作忠壯與碑合又碑云圖形戢武閣按唐史及諸書功臣圖形皆云凌烟閣初余得河間元王碑云圖形戢武意謂kao凌烟先名戢武後改之爾今得斯碑亦同由是益知前言之不謬二碑皆當時所立不應差誤也
  唐獨孤使君碑
  右唐獨孤使君碑云君諱某字延壽而其名殘缺不可辨延壽陁子也隋書外戚傳云陁二子延福延壽元和姓纂亦云陁生延壽皆不著其名又姓纂云延壽封新蔡公而碑云封新蔡縣開國男亦當以碑為正
  唐晉祠銘
  右唐晉祠銘太宗撰并書晉祠者唐叔虞祠也高祖初起兵禱於叔虞祠至貞觀二十年太宗為立碑
  唐相州刺史侯莫陳肅碑
  右唐侯莫陳肅碑肅桂州總管穎之子也元和姓纂所載侯莫陳氏云其先後魏别部居庫斛眞水周書云代武川人世為渠帥隋魏南遷為侯莫陳氏余嘗得穎及穎之孫涉墓誌皆云本劉姓系出漢楚元王交穎墓誌則以為父崇後周時賜姓涉墓誌則以為崇王交豐後魏時賜姓二説已是不同而肅碑乃云漢中山靖王勝之後勝曾孫劭謀誅王莽不宻避難於代因左言而命氏改姓侯莫陳焉自古史傳所載容有異同今穎肅涉三世歲月相接而碑誌所書自相乖戾如此皆莫知其孰是豈其姓氏本出夷虜而唐初以族望相高故妄言出於名胄以欺眩世俗初無所稽據乎不然殆不可考也已
  唐孔穎達碑
  右唐孔穎達碑于志寧撰世傳虞永興書據碑云穎達卒於貞觀二十二年時世南之亡久矣然驗其筆法蓋當時善書者規摹世南之書而為者也
  唐太府卿李襲譽墓誌
  右唐李襲譽墓誌唐史列傳載襲譽官閥甚畧據墓誌云武德初拜太僕卿出為潞州總管㝷徵拜太府卿而傳言高祖定長安授太府少卿者蓋傳誤傳言襲譽坐私憾杖殺番禾丞劉武嘗廢為民流泉州卒而墓誌不載疑諱之也
  後周大宗伯唐瑾碑
  右周唐瑾碑以後周書及北史列傳校之首尾皆□牾不合傳云字附璘而碑云字子玉傳云始仕為尚書員外郎而碑云釋褐員外散騎侍郎傳云初封姑臧縣子而碑云永昌子傳云為吏部尚書以父憂去職㝷起令視事而碑云為周太祖記室其年丁武公憂起復太子舍人傳云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臨淄伯轉吏部尚書于謹伐江陵以為元帥府長史而據碑為吏部尚書皆在為驃騎開府及元帥長史以前又其改封淄川伯蓋為龍驤將軍時而其為開府乃進爵為公傳云六官建授禮部中大夫而碑云授宗伯傳云出為蔡州刺史厯柘州硤州轉荆州總管府長史入為吏部中大夫厯御正納言中大夫久之除司宗中大夫兼内史卒于位而碑云先為柘州刺史乃遷蔡州授司宗御正納言又轉荆州總管㝷遷小宗伯乃薨其遷拜次第不同如此𫝊云瑾嘗為户部尚書硤州刺史吏部中大夫今據碑皆未嘗拜而柘州碑作拓碑云瑾嘗為黃門侍郎又為散騎常侍㝷領大著作修國史及起居注又為侍中傳皆不載其卒也傳云贈小宗伯而碑云贈華州刺史傳云諡曰方而碑云諡曰懿碑于志寧撰貞觀中其孫皎所立後周書北史皆唐初修距瑾之卒歲月未逺而顚倒錯謬如此然其官爵名字子孫不應有誤皆當以碑為據也
  隋皇甫誕碑
  右隋皇甫誕碑余嘗得誕墓誌又得此碑以攷北史及隋書列傳云誕字𤣥慮而碑誌皆作𤣥憲傳云隋高祖受禪為兵部侍郎數年出為魯州長史開皇中復為此部刑部二曹侍郎遷治書侍御史為河南道大使及還奏事稱㫖令判大理少卿明年遷尚書右丞以碑誌參攷誕自司徒主簿出授長史俄除益州總管府司法徵授比部侍郎蓋未拜兵部而其為河北河南安撫大使乃任右丞時皆史家之謬惟墓誌稱誕嘗為司徒主簿而碑不載傳與墓誌皆云為魯州長史而碑作廣州則疑碑之脱漏墓誌乃𦵏時所述然碑亦貞觀中其子無逸追建不應差謬而不同何也











  金石録卷二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録卷二十四    宋 趙明誠 撰跋尾十四
  唐益州學館廟堂記
  唐萬年宫碑隂題名
  唐薛收碑
  唐崔敦禮碑
  唐贈左僕射楊達碑
  唐李靖碑
  唐辨法師碑
  唐蘭陵長公主碑
  唐清河公主碑
  唐趙𢎞智碑
  唐登封紀號文
  唐司元太常伯竇德𤣥碑
  唐子志寧碑
  唐𢎞文館學士顧君墓誌
  唐碧落碑
  唐興昔亡單于阿史𨚗彌射碑
  唐阿史那忠碑
  唐明徵君碑
  唐黎尊師碑
  唐李勣碑
  唐陽翟侯夫人陸氏墓誌
  唐少姨廟碑
  唐啟母廟碑
  唐房𤣥齡碑
  唐高士亷塋兆記
  唐益州學館廟堂記
  右唐益州學館廟堂記成都縣令顔有意書撰人題法曹陳玉文學太子詹事待詔𢎞文館陵州長史而姓名殘缺不可辨集古錄直以為有意撰非也碑隂載當時官僚姓名後人題云此記賀遂亮撰未知果是否記文敘述前世遺跡考究同異文詞古雅甚可喜也
  唐萬年宫碑隂題名
  右唐萬年宫碑隂者高祖自為萬年宫碑然宰相而下皆題名於其隂余每覽此碑見長孫無忌禇遂良許敬宗李義甫同時列名未嘗不掩卷太息以為善惡如水火决不可同器惟人主能辨小人而逺之然後君子道長而天下治若俱收並用則小人必得志小人得志則君子必被其禍如無忌遂良是已然知人帝堯所難非所以責高宗也
  唐薛收碑
  右唐薛收碑文字殘缺其可讀處以唐史校之無甚異同惟收之卒諡曰懿而史不書爾又收之子元超據唐史及此碑皆云名元超而楊烱盈川集載烱所為元超行狀乃云名振字元超蓋唐初人多以字為名耳
  唐崔敦禮碑
  右唐崔敦禮碑按新唐史列傳云敦禮字安上而宰相世系表則云名安上字敦禮今此碑所書與表合然舊史及碑皆言敦禮本名元禮高祖為改名焉其孫兢墓誌亦云名敦禮蓋疑其以字行耳又世系表其末載崔氏為宰相者二十餘人而獨不著敦禮乃其闕漏也
  唐贈左僕射楊達碑
  右唐贈左僕射楊達碑達觀王雄弟也煬帝時官至納言卒贈吏部尚書唐顯慶中以武后外祖父加贈左僕射官為之立碑以隋書列傳攷之時有異同傳云字士達而碑云字叔壯傳云年六十二而碑云年六十五皆當以碑為正又傳云諡恭而碑云諡懿余集録有李嶠所撰武后母墓碑亦云諡為恭與傳合未知孰是也
  唐李靖碑
  右唐李靖碑集古録云靖之封衛國公也授濮州刺史蓋太宗以功臣為世襲刺史後雖不行史宜書而不書者闕也余按新史長孫無忌傳載無忌以下授世襲刺史者凡十四人姓名具存蓋其事以見於他傳則於本傳似不必重載也
  唐辨法師碑
  右唐辨法師碑薛純陁書歐陽公集古録云純陁太宗時人其書有筆法意其當時必為知名士而今世人罕知者然亦不傳於世集古所得純陁書祇此而已余按法書要録云薛純陁學歐草㣲傷肥鈍亦通之亞也然則純陁當時眞知名矣余又得純陁八分書比干碑歐陽公所未嘗見也與純陁同時有薛純曹太宗命書砥柱銘者其筆法與純陁絶相類疑即一人蓋唐初時人姓名多如此耳
  唐蘭陵長公主碑
  右唐蘭陵長公主碑李義甫撰據唐書列傳公主太宗第十二女而碑云第十九女蓋傳誤也
  唐清河公主碑
  右唐清河公主碑公主太宗女也碑云下嫁程知節之子處亮知節碑及唐史知節列傳元和姓纂所載皆同惟公主列傳作懐亮非是唐史一書而首尾自相乖戾者甚衆非特此也
  唐趙𢎞智碑
  右唐趙𢎞智碑云𢎞智字處仁而史不載又云自太子舍人為吏部員外郎遷國子博士檢校吏部郎中㝷為越王府長史兼檢校吏部侍郎遂轉黃門侍郎舊史亦云累遷而新史直云繇太子舍人拜黃門侍郎爾又𢎞智為國子祭酒嘗領東宫賓客而新舊史亦皆不載
  唐登封紀號文
  右唐登封紀號文凡兩碑皆高宗自撰并書其一大字磨崖刻于山頂其一字差小立于山下然後世頗罕傳政和初余親至泰山得此二碑入録焉
  唐司元太常伯竇德𤣥碑
  右唐竇德𤣥碑以唐史本傳考之其事多合惟德𤣥為御史大夫攝吏部禮部度支三尚書遂遷大司憲史皆不載又其弟德逺史云封樂安男而碑作樂平皆當以碑為正
  唐于志寧碑
  右唐于志寧碑以考唐史列傳其㣲時所厯官史多不書今亦不復録録其尤著者碑云大業十年為清河縣長而傳云為冠氏長碑云自中書侍郎遷兵部授蒲州刺史不赴後為衞尉卿判太常卿事以本官兼雍州别駕遷禮部尚書而史皆不載史云自侍中拜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頃之兼太子少師遷太傅顯慶四年以老乞骸骨詔解僕射更拜太子太師仍同三品今以碑考之其初拜僕射也未嘗領中書門下三品至罷僕射乃為同中書門下參謀朝政皆史家之誤又案百官志唐初宰相有參議朝政參預朝政參知政事其後有同中書門下三品同平章事永淳中遂以平章事入銜而獨無參謀朝政之名蓋惟見於此耳
  唐𢎞文館學士顧君墓誌
  右唐顧君墓誌已殘缺亡其前一段以事考之蓋顧𦙍也𦙍高宗朝為𢎞文館學士司文郎中卒姓名附見唐書令狐德棻傳其子琮仕武后為宰相今此誌但云第六子琉等而無琮蓋當時官未顯故不載歟
  唐碧落碑
  右唐碧落碑大篆書其詞則唐宗室黃公譔所述或云陳遺玉書或云譔自書皆莫可知李肇及李漢並言李陽冰見此碑徘徊數日不去又言陽冰自恨其不如以槌擊之今缺處是也此説恐不然陽冰嘗自述其書以謂斯翁之後直至小生於他人書蓋未嘗有所推許唐人以大篆當時罕見故妄有稱説耳其實筆法不及陽冰逺甚也
  唐興昔亡單于阿史𨚗彌射碑
  右唐阿史𨚗彌射碑彌射本西突厥嘗歸朝後伐龜兹為蘇海政所殺舊唐史紀彌射事甚詳多與碑合而新史所書甚畧如高宗冊為崑陵都䕶興昔亡單于皆不載碑云單于諱某字彌射而缺其名不書史但言名彌射豈作碑者為縁飾之乎
  唐阿史𨚗忠碑
  右唐阿史𨚗忠碑唐書列傳云忠尚宗室女定襄縣主始詔姓獨著史今此碑當時所立題云阿史𨚗府君之碑而元和姓纂亦云阿史𨚗氏開元中改為史疑傳誤也唐太宗親撥隋亂即位未幾遂致太平其好賢樂善蓋出天性故一代之豪傑皆樂為之用如忠之徒出於降虜亦皆立勲本朝著名後代雖云太宗天姿英睿絶人甚逺至于輸忠盡節諸賢之助亦多矣嗚呼盛哉
  唐明徵君碑
  右唐明徵君碑徵君者梁人名山賓也高宗朝其裔孫崇儼以方伎進故立此碑舊唐史言高宗自製文而書之非也蓋高宗撰文高正臣書耳
  唐黎尊師碑
  右唐黎尊師碑題云盧子昇字照鄰撰按唐史盧照鄰字昇之與此碑不合蓋唐初人多以字為名爾至以子昇為昇之則疑史之誤
  唐李勣碑
  右唐李勣碑按唐史太宗屬疾出勣為疊州都督高宗立召授檢校洛州刺史今以碑考之其除洛州乃在太宗朝高宗即位授開府儀同三司爾又新舊史皆云勣年八十六而碑云年七十六碑高宗自撰其所書官爵年壽皆可信而不疑也
  唐陽翟侯夫人陸氏墓誌
  右唐陽翟侯夫人陸氏墓誌陽翟侯者禇遂賢也元和姓纂及唐書宰相世系表載遂賢一子兼藝為永州司功今此誌云二子兼善兼愛而無兼藝兼善兼愛二子姓纂唐史漏落容有之惟兼藝墓誌不書者何也豈非唐表誤乎
  唐少姨廟碑
  右唐少姨廟碑楊烱撰云少姨廟者則漢書地理志嵩高少室之廟也其神為婦人像者則故老相傳云啟母塗山氏之妹也余按淮南子云塗山氏化為石而生啟其事不經固已難信今又以少姨為塗山氏之妹廟而祀之其為淺陋尤甚蓋俚俗所立滛祀也烱既載之于碑又遂以為漢書所謂少室之廟者何其陋哉
  唐啟母廟碑
  右唐啟母廟碑崔融撰按淮南子云禹治鴻水通轘轅山化為熊塗山氏見之慙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石方孕啟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其説可謂怪矣然漢武帝幸緱氏至中嶽見夏后啟母石列于詔書則固已信之矣其後郭璞注山海經顔師古注漢書皆具載其語而融又文其事于碑流俗安得不惑乎自古荒誕之士喜為竒辭怪説以欺世眩俗學士大夫能卓然不惑者蓋鮮如啟母化為石伊尹之母化為桑事尤不經難信然繇古迄今未有非之者也嗚呼此君子所以惡攻乎異端也歟
  唐房𤣥齡碑
  右唐房𤣥齡碑文字磨滅斷續不可考究惟其名字僅存其後題修國史河南公而名姓殘缺者褚遂良也按舊唐史云𤣥齡名喬字𤣥齡而新史乃云名𤣥齡字喬今碑所書與新史合惟宰相世系表又云𤣥齡字喬松者不知何所據也
  唐高士亷塋兆記
  右唐高士亷塋兆碑記唐史及元和姓纂皆云士亷父名勵而北史作勱今此碑與北史合蓋唐史及姓纂轉寫誤爾碑許敬宗撰趙模書模字畫甚工蓋貞觀中太宗命臨蘭亭序者




  金石録卷二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録卷二十五    宋 趙明誠 撰跋尾十五唐 偽周
  唐禇亮碑
  唐洛州刺史賈公清德頌
  唐歐陽詢妻徐夫人墓誌
  唐襄州刺史封公碑
  唐襄州孔子廟堂碑
  唐奉禮郎岑子輿墓誌
  唐醴泉縣令張仁藴德政碑
  周武后升中述志碑
  周武后封中嶽碑
  周昇仙太子碑
  周大雲寺碑
  周武士彠碑
  周孔昌㝢碑
  周崔敬嗣墓誌
  唐祝府君碑
  唐秦州都督唐宗碑
  唐工部尚書姚璹碑
  後周宇文舉碑
  唐魏叔瑜妻王夫人墓誌
  唐兵部侍郎崔兢墓誌
  唐中興聖教序
  唐聖教序碑側
  唐徐有功碑
  唐國子祭酒武承規墓誌
  唐陜州刺史劉延景碑
  唐修封禪壇記
  唐禇亮碑
  右唐禇亮碑唐書云亮杭州錢塘人而碑云晉南遷家于丹陽按元和姓纂自有錢塘禇氏與亮族不同系唐史蓋失之
  唐洛州刺史賈公清德頌
  右唐洛州刺史賈公清德頌按唐史循吏傳賈敦頥敦實相繼為洛州刺史長史有惠愛郡人皆為刻石號棠棣碑今敦實之碑亡矣此碑載初除洛州制書有云三川之境是稱都㑹六條之寄尤屬時英蒲州刺史賈敦𧷤體業強正識用優敏蓋其名乃敦𧷤也又武后實録敦實傳中亦作敦𧷤以此知唐史傳寫之誤又按法書要録此碑王知敬書以知敬所書他石刻校之字畫不類未知果知敬書否也
  唐歐陽詢妻徐夫人墓誌
  右唐歐陽詢妻徐氏墓誌云徐始以夫恩封渤海郡君㝷加渤海郡夫人最後以子恩封渤海太縣君按本朝之制婦人既封郡君或郡夫人再以子貴加恩則直封為郡太君郡太夫人不復為縣太君矣今徐既以夫貴封夫人後以子恩纔封為太縣君蓋一時之制如此又不曰縣太君而曰太縣君與今名號亦異也唐世婦人封邑次敘史家不載偶見于此誌耳
  唐襄州刺史封公碑
  右唐襄州刺史封公碑宋之愻書字畫頗佳之愻之問弟也兄弟皆小人之愻奴事武三思三思五狗之愻乃其一以此知書特小技苟非其人亦何足貴哉
  唐襄州孔子廟堂碑
  右唐襄州孔子廟堂碑于敬之撰其前題魯大司冦贈太師宣尼父孔丘廟堂碑銘春秋之法或書字或書名皆所以寓褒貶之意今敬之為孔子廟碑而斥其名何哉
  唐奉禮郎岑子輿墓誌
  右唐岑子輿墓誌云君諱子輿字安道南陽棘陽人也曾祖之象祖文本父曼倩按元和姓纂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曼倩四子獻羲仲翔仲休而無子輿今墓誌云次弟獻前太子典膳次弟羲前成均監主簿而無仲翔仲休墓誌既云獻羲等則不云仲翔仲休容有之惟子輿乃曼倩長子姓纂與世系表當書而闕者何也
  唐醴泉縣令張仁藴德政碑
  右唐醴泉縣令張仁藴德政碑長壽三年立醴泉尉顔眞卿書按魯公雖嘗為此官然在開元間而魯公以貞元元年為李希烈所害年七十六上距長壽三年實九十餘歲是時猶未生也又筆法與魯公他書不類以此疑有姓名同者然碑武后時立而不用當時所製字或云碑雖建於長壽中至魯公為尉重書而刻之未可知也據新史紀傳魯公以貞元元年被害年七十六而舊史德宗實録皆云没於興元元年年七十七疑新史誤
  周武后升中述志碑
  右周武后升中述志碑武后自撰睿宗書碑極壯偉立於嵩山之巔其隂鍾紹京書字畫皆工妙政和中河南尹上言請碎其碑從之
  周武后封中嶽碑
  右周武后封中嶽碑已殘缺書撰人名皆不可考然驗其筆跡葢薛稷書也
  周昇仙太子碑
  右周昇仙太子碑武后撰并書昇仙太子者王子晉也是時張易之昌宗兄弟方有寵諂䛕者以昌宗為子晉後身故武后為葺其祠親銘而書於其碑君臣宣淫無恥類如此可發萬古之一笑也
  周大雲寺碑
  右大雲寺碑賈膺福撰并八分書其筆法精妙可喜按舊唐史云武后鑄九鼎圖冩山川物像命工書人賈膺福薛昌容李元振鍾紹京等分題之紹京之書世固多有膺福筆跡雖僅存然世亦未嘗有稱之者如昌容等書遂不得見以此知士所以自著于不朽者果在德而不在藝也
  周武士彠碑
  右周武士彠碑武后時追尊士彠為無上孝明皇帝命李嶠為碑文相王旦書石焉戎幕閑談載李德裕言昔為太原從事見公牘中有文水縣牒稱武士彠墓碑元和年忽失龜頭所在碑上有武字凡十一處皆鐫去之碑高大非人力所及未幾武元衡遇害今此碑武字最多皆刻畫完好無訛缺者以此知小説所載事多荒誕不可信類如此
  周孔昌㝢碑
  右周孔昌㝢碑載其世系甚詳云宣尼父三十六世孫也十四世祖濳呉侍中生晉豫章太守竺竺生大尚書冲冲生大司農偘偘生祕書監滔滔生江夏太守俟俟生宋尚書左丞幼幼生尚書右丞遙之遥之生中書侍郎曄曄生齊散騎常侍珮珮生梁侍中休源休源生陳黃門侍郎宗範宗範生陳散騎常侍伯魚伯魚生隋祕書正字德紹德紹生昌㝢唐以前士人以族姓為重故雖更千百年厯數十世皆可攷究自唐末五代之亂在朝者皆武夫悍卒於是譜牒散失士大夫茫然不知其族系之所自出豈不可惜也哉故余詳録于此使後學論姓氏者有考焉按此碑及梁史皆云休源冲八世孫而元和姓纂獨以為七代孫誤矣
  周崔敬嗣墓誌
  右周崔敬嗣墓誌云祖咸考表而元和姓纂以咸為諴表為儀表又新唐書崔光逺傳中宗在房州官吏皆不為禮光逺祖敬嗣為刺史獨盡誠推奉帝德之及反正有與敬嗣同姓名者毎擬官帝輒超拜後召見悟非是訪敬嗣已死即授其子汪五品官汪生光逺今以墓誌考之敬嗣武后時實為房州刺史然墓誌載敬嗣長子悦次子協而無名汪者而姓纂亦云悦生光逺然則以悦為汪蓋史誤也敬嗣卒於證聖元年中宗反正其殁已久屢遷他人官而不悟可謂昏矣
  唐祝府君碑
  右唐祝府君碑府君諱綝欽明父也碑欽明自撰今南京有漢祝睦兩碑其一言君兆自重黎祝融苗胄其一言其先高辛余按諸書重黎祝融皆帝高陽之後帝堯高辛之子睦碑既云出于重黎祝融又云出于高辛自相牴牾莫可究考而此碑引世本氏姓篇云祝氏軒轅之後也史記周本紀武王克殷而封黃帝之後于祝帝堯之後於薊樂記云封黄帝之後於薊帝堯之後於祝蓋以黃堯本下闕一字同出有熊由此史傳相交祝薊互舉參考世本馬遷近之然司馬遷史記於族系多采世本不知世本果可盡信否蓋君子於學有所不知闕焉可也
  唐秦州都督唐宗碑
  右唐宗碑云君諱宗字徵仁而唐書宰相世系表云名世宗碑又云祖諱子政而世系表作二政皆當以碑為正宗宰相休璟祖也仕隋為朔方郡丞行郡守事大業末為賊梁師都所殺神龍中贈秦州都督
  唐工部尚書姚璹碑
  右唐姚璹碑按新唐書璹列傳云為夏官侍郎坐族弟敬節叛貶桂州長史而碑云自兵部侍郎以敬節犯法改授司府少卿檢校定州刺史㝷即眞轉都督廣循等二十三州諸軍事廣州刺史後替還仍以前累重貶桂州又璹為宰相時嘗為西京畱守而史不載璹以妖妄諂䛕事武后其事蹟皆不足取而於官秩闕漏不可不記者所以正史官之失也璹㣲時所厯官列傳尤簡畧今皆不復載云
  後周宇文舉碑
  右後周宇文舉碑盧思道撰神龍中其曾孫敞追建以後周書考之官閥事跡多同惟碑云公諱舉字神舉而史但言名神舉而已又史云其曾祖名求男而碑止言名求史云祖名顯和而碑止言名和亦皆不同其卒也史云宣帝以宿憾殺之而碑稱遘疾薨疑作碑者為諱其事當以史為正
  唐魏叔瑜妻王夫人墓誌
  右唐王夫人墓誌夫人魏叔瑜妻華之母也誌無書撰人姓名驗其筆法蓋華自書華以草隸擅名一時然石刻見于今者絶少此誌世尤罕傳云
  唐兵部侍郎崔兢墓誌
  右唐崔兢墓誌云公諱兢字明愼祖敦禮父守業案舊唐書敦禮列傳云孫貞愼神龍初為兵部侍郎元和姓纂新史宰相世系表所書亦同今以墓誌考之其家世及名位皆合惟不著其名而以明為貞者皆唐史及姓纂之闕誤也
  唐中興聖教序
  右唐中興聖教序中宗為三藏法師義浄所作唐奉一書刻石在濟南長清縣界四禪寺寺在深山中義浄眞身塔尚存余屢徃遊焉得此文入録案御史臺記奉一齊州人善書翰武后時為御史後坐誅翦皇族廢
  唐聖教序碑側
  右聖教序碑側云則天嘗得玉册上有名十二字朝野不能識義浄能讀其文曰天册神皇萬歲忠輔聖母長安證聖元年五月上之詔書褒答案宋莒公紀年通譜武后以證聖元年九月授天册金輪聖人之號故大赦改元先是司餼局人於水際得石函有玉册云神皇萬歲忠輔聖母長安故改元協瑞其文與義淨所載小異云余嘗謂義淨方外之人而區區為武后稱述符命可笑也然陶𢎞景號稱一代高士在梁武時亦屢上圖䜟豈獨義淨哉
  唐徐有功碑
  右唐徐有功碑徐彦伯撰以新舊唐史考之其本末皆同惟舊史云長安二年卒年六十二碑云三年卒年六十八新史亦云年六十八與碑合
  唐國子祭酒武承規墓誌
  右唐武承規墓誌蘇頲撰顔魯公家廟碑載魯公之父名惟貞字叔堅嘗為太子文學今此誌題太子文學顔叔堅書豈非以字行乎家廟碑又稱叔堅受筆法於舅殷仲容特以草隸擅名云
  唐陜州刺史劉延景碑
  右唐劉延景碑延景女為睿宗妃生讓帝者碑云夫人房氏以景雲元年贈沛國夫人二年歲次丁亥袝窆于延景之墓按睿宗以景雲元年六月即位改元歲次庚戌明年歳在辛亥而碑作丁亥誤也碑載延景四子温玉承顔璵琪而元和姓纂以璵為瑗蓋姓纂之謬
  唐修封禪壇記
  右唐修封禪壇記賈膺福書初余得膺福八分書大雲寺記愛其筆法後又得此記字為小楷尤工妙可喜云






  金石録卷二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録卷二十六    宋 趙明誠 撰跋尾十六
  唐并州長史崔敬嗣碑
  唐贈右僕射王洎碑
  唐巂州都督姚懿碑
  唐盧懐愼碑
  唐琅邪王沖墓誌
  唐𤣥元觀尹尊師碑
  唐河侯新祠頌
  唐郭知運碑
  唐大雲寺禪院碑
  唐六公詠
  唐凉國長公主碑
  唐衞尉正卿泉君碑
  唐左驍衛大將軍趙元禮碑
  唐王方翼碑
  唐龍角山紀聖銘
  唐冠軍大將軍臧懐亮碑
  唐蕭灌碑
  唐楊厯碑
  唐汝陽王長女墓誌
  唐南嶽眞君碑
  唐立梁宣帝明帝二陵碑
  唐孝義寺碑隂記
  唐景陽井銘
  唐代國長公主碑
  唐趙冬曦祭仲山甫文
  唐解琬碑
  唐贈兖州都督裴守眞碑
  唐屯畱令邢義碑
  唐并州長史崔敬嗣碑
  右唐崔敬嗣碑按唐史崔光逺傳中宗在房州光逺之祖敬嗣為刺史盡誠推奉帝德之及反正有與敬嗣同姓名者毎擬官輒超拜後召見悟非是訪眞敬嗣已死乃用其子余集録有光逺祖墓誌其卒在武后朝此碑敬嗣蓋中宗時誤遷官者也而碑乃云景龍元年有制追不時至中宗對宰相稱其姓名三令使者趣之及謁見即日拜羽林將軍二説不同豈中宗既見乃悟其非是歟
  唐贈右僕射王洎碑
  右唐王洎碑洎王仁皎父也元和姓纂唐史宰相世系表皆云名文洎而碑云名洎字文洎云
  唐巂州都督姚懿碑
  右唐姚懿碑懿崇父也據碑及唐書宰相世系表皆云公諱懿字善意而崇子奕碑與元和姓纂乃云名善意豈非以字行乎懿隋末唐初人仕至巂州都督開元間崇為宰相立此碑
  唐盧懐愼碑
  右唐盧懐愼碑蘇頲撰其敘懐愼官閥甚畧云公諱懐愼字懐愼而史不載其字又云上因游鄠杜北望京闕巋然有公之别廬抵其宅室甚陋據此所書乃明皇嘗親幸其第而史云馳使問之非也史又云懐愼屬疾宋璟盧從愿候之臨别執二人手曰上求治切然享國久稍勌于勤將有憸人乗間而進矣蓋謂楊李也果如此懐愼可謂先見然獨新史有之舊史不載按懐愼以開元四年卒是時明皇新即位登用賢俊鋭于為治之時也乃曰享國久倦于勤何哉疑初無此事蓋唐史喜取小説所載故事多謬誤以此知是非去取秉史筆者豈不可愼
  唐瑯邪王沖墓誌
  右唐瑯邪王沖墓誌沖趙王貞子也中宗遷房陵貞與沖謀反正舉兵未幾父子皆敗開元六年始詔陪𦵏昭陵武后革命毒流海内而唐之宗室被禍尤甚沖父子特畏誅翦故舉兵爾非有他謀也倉卒無援卒就夷滅哀哉
  唐𤣥元觀尹尊師碑
  右唐尹尊師碑郭謙光八分書謙光八分初不見稱于唐人歐陽公獨稱之以為不減韓蔡史李四家余因訪求之久得崔敬嗣及此碑著録焉
  唐河侯新祠頌
  右唐河侯新祠頌秦宗撰云河伯姓馮名夷字公子潼鄉華隂人也按章懐太子張衡傳注引聖賢墓冢記亦云馮夷者𢎞農華隂潼鄉隄首里人服八石得水仙為河伯又引龍魚河圖曰河伯姓呂名公子夫人姓馮名夷三説雖異然其為無所稽據則同也嗚呼自古荒誕之説惑人雖聰明之士猶或不免况庸人乎
  唐郭知運碑
  右唐郭知運碑蘇頲撰知運有兩碑其一張説文唐書知運傳載其子二人曰英傑英乂而蘇張二公所為碑書其子四人曰英傑英竒英協英彦而無英乂歐陽公疑焉以謂英竒等三子皆在唐不顯史家闕漏或有之英乂嘗為西川節度使其事甚著史官不應差其世家而蘇張二公作銘在知運卒後不逺亦不應闕其子孫莫可究其孰失余按代宗實録云英乂知運季子而元載所為英乂墓碑亦云隴右節度使知運公之皇考也然則英乂為知運子無疑又按英乂碑云公以天寶二載筮仕蓋知運以開元九年卒明年立碑碑所載諸子皆已有名位英乂時方孩幼且未從仕故碑不載爾余又嘗得徐浩所為英傑碑有云移孝於忠二葉四將齊名當代同氣十人然則知運諸子碑傳闕漏者尚多不獨此三人而已德宗實録又有郭英幹云英乂弟也
  唐大雲寺禪院碑
  右唐大雲寺禪院碑李邕撰并書初武后時有僧上大雲經陳述符命遂令天下立大雲寺至開元二十六年詔改為開元寺此碑十一年建故猶稱大雲也
  唐六公詠
  右唐六公詠李邕撰胡履虚書初余讀杜甫八哀詩云朗詠六公篇憂來豁䝉蔽恨不見其詩晚得石本入録其文詞高古眞一代佳作也六公五王為一章狄丞相别為一章云
  唐凉國長公主碑
  右唐凉國長公主碑蘇頲撰明皇書公主睿宗女也新唐書列傳云字華莊而碑云諱㝹字花粧傳云下嫁薛伯陽而碑云嫁温彦博曾孫曦按新史睿宗第三女荆山公主已嫁薛伯陽當以碑為正
  唐衞尉正卿泉君碑
  右唐泉君碑泉君者高麗蘇文之孫泉男生之子也高宗時與男生同歸朝仕為衞尉卿按唐書及元和姓纂皆云名獻誠今此碑乃云諱寔字行於代而闕其字不書又姓纂云獻誠生𤣥隱而碑但云名隱而已獻誠出於夷虜事跡無足考究録之以見史傳所載名字異同也
  唐左驍衛大將軍趙元禮碑
  右唐趙元禮碑潘肅撰元禮趙麗妃之父本山東倡也明皇在潞麗妃以倡得幸後生太子瑛開元初元禮父子皆超遷顯官其卒贈越州都督諡曰忠詔為立碑稱述甚勝夫爵祿天下公器所以待有德與有功者雖人主不得而私焉明皇昵于内寵擢用匪人至為賜諡立碑尊寵如此使天下之士亦何所勸乎論者徒知明皇自天寶以後綱紀廢弛卒致播遷之禍不知袵席無别履霜不戒所從來久矣
  唐王方翼碑
  右唐王方翼碑張説撰其事與唐書列傳皆合以校余家所藏燕公集本不同者二十餘字皆當以碑為是也
  唐龍角山紀聖銘
  右唐龍角山紀聖銘明皇撰按高祖實録武德三年四月辛巳晉州人吉善行於羊角山見白衣老父乗白馬朱鬛謂善行曰爲吾語唐天子吾為老君汝祖也今年平賊後汝當為帝天下太平必得百年享國子孫且千歲太宗遣使者杜昻致祭須臾神復見謂昻曰歸語天子我不食何煩祭為高祖異之立廟於其地授善行朝散大夫據碑稱是時太宗為秦王討宋金剛所謂賊平汝當為帝者指太宗也其事可謂怪矣然碑與實録所載語頗不同文多不能備録惟碑稱善行以武德三年二月初奉神教至四月老子又見曰石龜出吾言實既而太宗遣昻善行乗驛表上比至長安適㑹郇州獻瑞石如龜文曰天下安千萬日而實録亦云郇州獻瑞石有文曰天下千萬其語小異又碑稱善行絳州人而實録云晉州爾老子其生以清淨無為為宗豈身没數千歲而區區為人稱述符命哉蓋太宗初起託以自神此陳勝所謂卜之鬼者也史臣既載于實録明皇又文之于碑遂以後來為眞可欺罔豈不可笑也哉
  唐冠軍大將軍臧懐亮碑
  右唐臧懐亮碑李邕撰并書臧氏世墓在耀州三原有數碑余盡得之元和姓纂云懐亮生希讓為渭北節度使此具載懐亮諸子無名希讓者以余家所有顔魯公書懐恪碑考之希讓蓋懐恪子云
  唐蕭灌碑
  右唐蕭灌碑張説撰云灌為内直監以外艱去職當免喪不就祥縞不撤几筵者久之夫禮為可傳也為可繼也子路有姊之喪可以除之矣而弗除也孔子曰何弗除也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孔子曰先王之制禮行道之人皆不忍也子路聞之遂除之灌父喪當除其母無恙而過時不釋服不撤几筵豈禮也哉
  唐楊厯碑
  右唐楊厯碑題云義男光祿大夫前中書令上柱國越國公太子右諭德潁川鍾紹京撰銘并書厯中官楊思朂父也紹京出於胥史無他才能特以夤縁附㑹致位宰相固無足道者然屈于閹豎至以父事之又以著之金石畧無愧恥亦甚矣書之可以為後來之戒而新舊史皆闕焉故余詳録之于此者有以見小人苟可以得利無不為也
  唐汝陽王長女墓誌
  右唐汝陽王長女墓誌寧王撰唐史及諸書汝陽王名皆為璡而此誌獨作淳此誌寧王自作不應差誤按寧王諸子與𤣥宗子名皆從玉疑汝陽先名淳後改為璡唐史不載耳𤣥宗諸子名皆初從水後改為玉也
  唐南嶽眞君碑
  右唐南嶽眞君碑有别駕賞紫金魚袋光大晊歐陽公云賞紫蓋今借紫之比余按唐制自有借紫借緋而又有賞紫賞緋蓋以軍功被賞者耳
  唐立梁宣帝明帝二陵碑
  右唐立梁宣帝明帝二陵碑開元二十一年其裔孫嵩追建其前題銀青光禄大夫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而姓名已殘缺按唐紀開元二十一年韓休實為此官然則此碑乃休之文也碑後題金紫光祿大夫行光禄卿駙馬都尉而姓名已殘缺者蓋嵩之子衡也
  唐孝義寺碑隂記
  右唐孝義寺碑隂記初陳徐陵為孝義寺碑至開元二十三年徐嶠之為湖州刺史再書而刻之因記其事于碑隂嶠之自云陵之十世孫按陳書陵以後主至德元年卒距開元二十三年才百五十餘年不應已有十世孫又據嶠之父高行先生碑云曾祖儼梁岳陽王參軍則是儼與陵同時而在其前不應為陵五世孫以此碑隂所書可疑然其筆法精妙非嶠之不能為特恐書碑時誤耳
  唐景陽井銘
  右唐景陽井銘文字磨滅後有記開元中江寧縣丞王震撰震所撰記其前以為序稱余莫知誰也其末乃云蓋隋煬帝之所製耳然則未知果煬帝之所製乎歐陽文忠公曰煬帝躬自滅陳目見叔寶事又嘗自銘以為戒如此及身為淫亂則又過之豈所謂下愚不移者哉余以謂煬帝躬賊其父而奪之位其㓙忍狂悖人神之所憤疾死蓋晚矣至于長惡不悛以亡其國乃所當然又何足議焉
  唐代國長公主碑
  右唐代國長公主碑云公主睿宗第四女也新唐史以為第五女蓋史誤碑乃公主壻鄭萬鈞撰
  唐趙冬曦祭仲山甫文
  右唐趙冬曦祭仲山甫文開元二十二年冬曦為濮州刺史因明皇耕藉田致祭刻此文焉按樂史寰宇記仲山甫墓在雷澤縣西北一里墓前有祠堂石室而酈道元注水經成陽堯陵北二里有仲山甫墓考地驗狀咸為疎僻蓋聞疑書疑耳余嘗得其石室畫像上有八分書題云君為從事時以字畫及衣冠人物驗之乃東漢時所為決非山甫墓漢末仲氏為成陽大族堯母碑隂題名數十人皆仲氏而廷尉定以下三碑尚存廷尉碑云聖漢龍興家于成陽孟府君堯廟碑云惟仲氏祖統所繼出本繼於成周之胄苗天生仲山甫翼佐中興宣平功遂受封於樊周道衰㣲失爵亡邦後嗣乖散各相土擇居帝堯萌兆生長葬陵在於成陽聖化常存慕魏都之盛樂風俗之美遂安處基業屬都鄉高相里因仲氏蓋後人因仲氏𦵏於此遂誤指為仲山甫墓其實非也
  唐解琬碑
  右唐解琬碑琬武后中睿朝為將有功新舊史皆有傳所書事跡終始與碑多合惟碑與舊史皆云琬以開元六年卒而新史以為卒於五年者誤也
  唐贈兖州都督裴守眞碑
  右唐裴守眞碑云守眞曾祖景周富平令祖正長平郡贊持考眘鄼令新唐史宰相世系表亦云景生正隋散騎常侍正生眘字歸厚為酇令而元和姓纂乃云正生歸厚歸厚生眘者誤矣惟守眞及其子耀卿碑皆云正為長平郡贊治而世系表言為散騎常侍又云眘字歸厚不知何所據也
  唐屯畱令邢義碑
  右唐邢義碑義邢和璞父也元和姓纂云和璞父名思孝為澧州都督而碑乃云公諱義字思義仕為屯畱令又姓纂云後魏光祿卿邢虬虬生㵴㵴生孫𤣥助𤣥助生思孝思孝生和璞而碑乃云𤣥助之祖名子良皆當以碑為據







  金石録卷二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録卷二十七    宋 趙明誠 撰跋尾十七
  唐八馬坊碑
  唐忠武將軍王暕墓誌
  唐淄州開元寺碑
  唐吏部尚書楊仲昌碑
  唐唐儉碑
  唐龍門西龕石像碑
  唐金仙長公主碑
  唐雲麾將軍李秀碑
  唐嵩陽觀紀聖德碑
  唐駙馬都尉豆盧建碑
  唐陳隱王祠堂記
  唐崔潭龜詩
  唐貞一先生廟碑
  唐陳畱尉劉飛造像碑
  唐棣王墓誌
  唐金城寺放生池碑
  唐多寶塔感應碑
  唐滎陽王妣朱氏墓誌
  唐武部尚書楊珣碑
  唐宇文顥山陰述
  唐永陽郡太守姚奕碑
  唐雲門山投龍詩
  唐忘歸臺銘
  唐渭南令路公遺愛表
  唐吕諲祠廟碑
  唐吕公表
  唐玉眞公主墓誌
  唐京兆尹鮮于仲通碑
  唐慧義寺彌勒像碑
  唐八馬坊碑
  右唐八馬坊碑郄昂撰開元之治盛矣監牧之制其詳如此録之可以見當時之制焉
  唐忠武將軍王暕墓誌
  右唐王暕墓誌父遂古官駙馬都尉潁州刺史尚高安公主高宗大帝之女也按唐書高宗第二女高安公主下嫁潁州刺史王勗天授中為武后所誅今此誌乃云名遂古唐初人多以字為名故名字混淆難考遂古豈非以字行乎
  唐淄州開元寺碑
  右唐淄州開元寺碑李邕撰并書碑初建於本寺後人移置郡廨敗屋下余為是州遷於便坐用木為欄楯以䕶之云
  唐吏部尚書楊仲昌碑
  右唐楊仲昌碑席豫撰鄔繇篆仲昌有兩碑其一韓擇木八分書刻于此碑之陰文皆同仲昌元琰子也唐書元琰列傳與崔沔所撰元琰碑皆云漢太尉震十八代孫此碑乃以仲昌為二十代唐世士人譜牒猶班班可考今元琰仲昌父子碑刻不應差其世次不同如此莫可曉也
  唐唐儉碑
  右唐唐儉碑云儉字茂約而唐書列傳云字茂系又云男尚識尚豫章公主而唐書於儉傳云名善識於公主傳云名茂識皆其差謬此碑開元中儉曾孫追立距儉之殁雖已逺然至名字皆不應有誤可以為據也
  唐龍門西龕石像碑
  右唐龍門西龕石像碑禮部員外郎張九齡撰今世所有曲江集無此文惜其殘缺不完也
  唐金仙長公主碑
  右唐金仙長公主碑徐嶠之撰明皇御書據唐書本傳云太極元年與玉眞公主皆為道士而碑云丙午歲度為道士蓋神龍二年也此於史學不足道然唐史書事差謬多如此
  唐雲麾將軍李秀碑
  右唐李秀碑李邕撰并書碑在幽州按明皇以天寶三年改年為載今此碑元年正月立而稱元載何哉
  唐嵩陽觀紀聖德頌
  右唐嵩陽觀紀聖德頌天寶中明皇命方士鍊丹于此觀李林甫獻頌稱述功德焉天寶之政荒淫敗度而明皇區區方鍊丹以蘄長生豈不可笑乎
  唐駙馬都尉豆盧建碑
  右唐豆盧建碑云建其先慕容氏前燕枝族也九世祖萇在魏賜姓豆盧氏封北地王按元和姓纂云慕容運孫北地王精入後魏道武賜姓豆盧氏精生醜醜曾孫萇生寧而北史寧傳云寧曾祖勝以燕皇始初歸魏授長樂郡守賜姓焉唐距北朝未遠氏族書完備士大夫人人能知其得姓之自今碑與北史姓纂所載不同如此皆莫可考
  唐陳隱王祠堂記
  右唐陳隱王祠堂記張謂撰按明皇以尹喜舊宅得靈符遂改元天寶此記云寶符見之二載者天寶二年也其末又云龍㑹甲申海宼吳令光入臣之歲者據紀年通譜天寶三載歲次甲申蓋天寶二年蘄縣令修完祠堂至明年謂始為記文爾又按唐書帝紀天寶二年十二月海賊呉令光冦永嘉郡明年河南尹裴敦復晉陵太守劉同昇南海太守劉巨鱗討之閏月令光伏誅今此記乃云令光入臣而明皇實録亦止言敦復等討令光平之不言其伏誅不知唐史何所據也豈令光既降而殺之歟不然唐史誤矣
  唐崔潭龜詩
  右唐崔潭龜詩蔡有鄰小字八分書歐陽公稱之以謂與三代彛鼎銘無異而元祐間守京兆者取其石為柱礎世遂不復傳可惜也
  唐貞一先生廟碑
  右唐貞一先生廟碑貞一先生者司馬承禎也按新舊唐史及諸書皆云承禎字子微今此碑乃云尊師諱子微字承禎初莫能曉後因見崔尚所撰天台桐栢觀碑乃言師名承禎一名子微云
  唐陳畱尉劉飛造像碑
  右唐陳畱尉劉飛造像碑史惟則小字八分書按封演聞見記云𤣥宗常幸驪山登朝元閣命羣臣賦詩正字劉飛詩最清拔特䝉激賞右相李林甫怒飛不先呈已出為一尉而卒士子寃之今此記有云頃校文金殿賡歌栢梁叨沐錦衣之賜遂有長沙之役又云聖恩廣被移官大梁如此則演所記為不誣矣林甫妬賢疾能出於天資飛以一詩之善遂遭遠謫其憸愎如此記在洛陽龍門山字畫甚工而世頗罕傳
  唐棣王墓誌
  右唐棣王琰墓誌按唐史琰坐厭魅囚於鷹狗坊以憂卒而誌云終於咸寧縣興寧里十六王之藩邸史云寶應元年詔復琰王爵而誌云存王削官蓋琰初未嘗奪王爵疑寶應詔書特還其官爾
  唐金城寺放生池碑
  右唐金城寺放生池碑書撰人姓名皆已殘缺據田槩京兆金石録以為韓擇木書豈當槩為録時尚完好可讀乎其字畫竒偉非擇木不能為也
  唐多寶㙮感應碑
  右唐多寶㙮感應碑岑勛撰顔眞卿書多寶㙮者僧楚金所造楚金嘗冩法華經千餘部置㙮中今猶有存者余於士大夫家數見之余亦得其一卷乃乾元二年肅宗所造卷首佛像絹素畫蹟尚如新也
  唐滎陽王妣朱氏墓誌
  右唐朱氏墓誌韓擇木書擇木以八分名家石刻存者尚多而此誌獨為正書筆法清勁可愛擇木正書見於世者惟此耳
  唐武部尚書楊珣碑
  右唐楊珣碑按唐史宰相世系表以珣為友諒子今碑乃云志謙子疑史誤珣楊國忠父也故𤣥宗親為製碑其末盛稱國忠之美云我有社稷爾能衞之我有廊廟爾能宰之叶和九功九功惟序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其語可謂褒矣豈所謂臨亂之主各賢其臣者乎碑天寶十二載建蓋後二年禄山起兵又一年國忠被戮矣
  唐宇文顥山陰述
  右唐宇文顥山陰述杜陵史懷則書懷則與史惟則同時必其晜弟也惟則以八分著名懷則之書蓋不減惟則而初不見稱於當時者豈非其位不顯乎以此知士負其藝能或以垂名於不朽或遂湮没而無聞者蓋亦有幸有不幸也若懷則之書非見録於余則遂泯没於後矣
  唐永陽郡太守姚奕碑
  右唐姚奕碑奕崇子也新唐史云崇諡文獻而此碑及張説所撰崇碑皆云諡文貞蓋崇之父懿已諡文獻父子罕有同諡者當以碑為正
  唐雲門山投龍詩
  右唐雲門山投龍詩北海太守趙居貞撰序言天寶𤣥黓歲下元日居貞投金龍環璧於此山有瑞雲出於洞中有聲云皇帝壽一萬一千一百歲蓋天寶中𤣥宗方崇尚道家之説以祈長年故當時諂諛矯妄之徒皆稱述竒怪以阿其所好而居貞遂刻之金石以重欺來世可謂愚矣
  唐忘歸臺銘
  右唐忘歸臺銘集古録云此銘及孔子廟城隍神記三碑並在縉雲其篆刻陽冰平生所篆最細瘦世言此石皆活歲久稍生刻處幾合故細者恐無是理果若是更加以歲月則遂無復有字矣此數碑皆陽冰在肅宗朝所書是時年尚少故字畫差疎瘦至大厯以後諸碑皆暮年所篆筆法愈淳勁理應如此也
  唐渭南令路公遺愛表
  右唐路公遺愛表蘓源明撰新唐史列傳云路嗣公字懿範今此表乃云公名嗣恭字嗣恭然則唐史以為字懿範者不知何所據也
  唐吕諲祠廟碑
  右唐吕諲祠廟碑衞密撰云上元紀歲之明年紹始置南都以荆州為江陵府命長史曰尹按元結所撰吕公表與肅宗實録皆云上元元年九月改荆州為南都獨此碑以為二年恐誤
  唐吕公表
  右唐吕公表元結撰前太子文學翰林院侍詔顧誡奢書杜甫集有贈顧八分文學詩即誡奢也誡奢八分不多見余所得者衞密撰吕公廟碑并此表郭英竒郭愼微碑為四耳甫詩稱其最工小字而此表字畫甚大尤壯偉可喜按唐書帝紀及宰相表皆云乾元二年七月辛卯諲以母喪罷十月起復上元元年五月壬子復罷為太子賓客今此表乃云乾元二年六月丁母憂上元元年七月復罷相月日小不同未知孰是
  唐玉眞公主墓誌
  右唐玉眞公主墓誌王縉撰誌云公主法號無上眞字𤣥𤣥天寶中更賜號曰持盈而唐史但言字持盈爾誌又云中宗時封昌興縣主睿宗時封昌興公主後改封玉眞進為長公主唐史但云封崇昌縣主而以昌興為崇昌者皆其闕誤誌又云元年建辰月卒而史以為卒於寶應中亦非也此於史學皆至淺不足道然著之要見唐史多謬誤耳
  唐京兆尹鮮于仲通碑
  右唐鮮于仲通碑顔眞卿撰并書仲通以多財結楊國忠薦為劒南節度使討南詔蠻大敗國忠為諱之再薦為京兆尹其始卒無他可稱見於史者惟嘗表請國忠兼領劒南節度及為國忠立碑頌功德耳魯公為此碑稱述甚盛以此知碑志所載是非褒貶果不可信雖魯公猶爾况他人乎明皇實録稱仲通以漏禁中語貶邵陽司馬而碑言為國忠所忌貶小人之交初以利合終以利敗理固然也
  唐慧義寺彌勒像碑
  右唐慧義寺彌勒像碑李潮八分書潮書初不見重於唐當時獨杜甫詩盛稱之以比蔡有鄰韓擇木今石刻在者絶少惟此碑與彭元曜墓誌爾余皆得之其筆法亦不絶工非韓蔡比也








  金石録卷二十七
<史部,目錄類,金石之屬,金石錄>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録卷二十八    宋 趙明誠 撰跋尾十八
  唐嚴浚碑
  唐郭英乂碑
  唐潘孝子碑
  唐萬年縣令徐昕碑
  唐富平尉顔喬卿碣
  唐贈太尉李憕碑
  唐麻姑仙壇記
  唐涼國夫人李氏碑
  唐吕府君勅葬碑
  唐高陵令李峴遺愛頌
  唐宋璟碑
  唐宋廣平碑側記
  唐放生池碑陰記
  唐滑臺新驛記
  唐右僕射裴遵慶碑
  唐杜濟墓誌
  唐重模延陵季子墓刻
  唐顔勤禮碑
  唐顔黙殘碑
  唐開元寺僧殘碑
  唐顔魯公與郭僕射書
  唐元結碑
  唐張九齡碑
  唐右神武將軍史繼先墓誌
  唐三藏和尚不空碑
  唐内侍監魚朝恩碑
  唐康日知墓誌
  唐工部尚書辛京杲碑
  唐茶山詩并詩述
  唐崔淙謝廣利方表
  唐嚴浚碑
  右唐嚴浚碑徐浩書題禮部尚書襄陽縣開國子席某撰而其名殘缺不可辨按天寶中席豫嘗為此官而碑末有云豫平生交好知其為席豫撰也唐書列傳云浚華州華陰人而碑言馮翊臨晉人碑文字剥落所存無幾惟其首大字十二尚完好筆法竒偉可愛云
  唐郭英乂碑
  右唐郭英乂碑元載撰按唐書百官志開元中增集賢待制官至永泰時勲臣罷節制無職事皆待制於集賢門凡十三人今此碑載英乂永泰元年實領此職余觀韋述所撰集賢注記開元天寶間凡隷名於集賢者皆一時文學之選蓋官以待制為名所以備人主顧問言語侍從之臣也今乃以武夫庸人參於其間可乎代宗之政其紀綱廢弛者多矣豈特以此而已哉
  唐潘孝子頌
  右唐潘孝子頌崔稱撰孝子字季通與其父良瑗相繼有至行親喪皆廬墓大厯中宣慰使李季卿以聞有詔褒美墳隴在今中牟縣祥符中章聖皇帝西祀汾陰過之詔有司封其墓且禁樵採云
  唐萬年縣令徐昕碑
  右唐徐昕碑韓雲卿撰碑云昕為并州録事參軍相國姚元之為法曹笞部人部人誣上反状天后臨朝方樹刑威詔公先假風憲然後按詰公表直元之則天大怒將貽鼎鑊終能犯顔曉辨正刑而出果如雲卿所書昕可謂賢矣而唐史不載其事因為録之昕為有功從弟其忠厚之性固宜異於他人也
  唐富平尉顔喬卿碣
  右唐顔喬卿碣在長安世頗罕傳或云其石今亡矣有朝士劉繹如者汶陽人家藏漢唐石刻四百卷以余集録闕此碣也輟以見贈宣和癸卯中秋在東萊重易裝褾因為識之
  唐贈太尉李憕碑
  右唐李憕碑李紓撰歐陽公集古録云新唐書列傳載憕十餘子江渢涵瀛等同被害惟源彭免據李紓載憕子見於碑者十二人未嘗有源也然則源者史家何從得見之據史言源為司農主簿以碑考之源當為汶余按穆宗實録載源事首尾甚詳云憕被害源方八歲為賊所虜流浪南北展轉人家凡七八年洛陽平父之故吏以金帛贖之歸於近親代宗聞之授河南府參軍自司農主簿棄官寓居洛陽惠林佛寺埀五十年至長慶中御史中丞李德裕表薦拜諫議大夫時年八十餘矣竟辭不受又李德裕㑹昌一品集載薦源表其事皆同然則史不為無據蓋疑初名汶後改為源耳又唐人袁郊撰甘澤謠載源隱居拜官皆同惟書僧圓澤事頗怪誕難信然至其名亦不應謬誤也
  唐麻姑仙壇記
  右唐麻姑仙壇記顔魯公撰并書在撫州又有一本字絶小世亦以為魯公書驗其筆法殊不類故正字陳無已謂余嘗見黃魯直言乃慶厯中一學佛者所書魯直猶能道其姓名無已不能記也小字本今録於後使覽者詳其眞偽云
  唐涼國夫人李氏碑
  右唐涼國夫人李氏碑李郭子儀夫人也碑韓雲卿撰史惟則八分書并篆額文詞頗簡古而字畫工妙可喜或云碑今亡矣故世罕傳雲卿乃退之叔父科斗書後記所謂大厯中以文詞獨行中朝者
  唐吕府君勅葬碑
  右唐吕府君勅葬碑吕府君者名惠恭僧大濟之父代宗朝元載王縉用事宗尚浮圖之法大濟為帝常修功德使殿中監故褒贈其父為兖州刺史官為營辦葬事爵賞之濫一至于此
  唐高陵令李峴遺愛頌
  右唐李峴遺愛頌峴嘗任高陵縣令後為宰相以殁殁後縣令蘇端刻此頌焉碑云曾祖恪封呉王祖崐嗣呉王父禧信安郡王元和姓纂所載亦同而唐書列傳以為恪之孫誤矣
  唐宋璟碑
  右唐宋璟碑顔眞卿撰并書唐書廣平六子曰升尚渾恕華衡今此碑言公有七子曰復昇尚渾恕延華衡乃八子也魯公所撰廣平碑側記亦曰公之第八子衡謫官沙州蓋廣平實有八子唐書闕復延二人而此碑魯公誤書八字為七爾又碑云廣平自吏部侍郎兼攝尚書左丞而史不載後自楚州刺史歴魏兖冀三州兼河北按察使遷幽州都督復為魏州而史但言歴兖冀魏三州刺史河北按察使進幽州都督而已史又載廣平為廣州都督時郡人為璟立遺愛頌璟上疏辭讓有詔許停而碑乃云燕公張説嘗為碑頌今燕公集中實有此文豈已為文而未嘗刻石與
  唐宋廣平碑側記
  右唐宋廣平碑側記顔魯公撰載廣平任御史時持服於沙河縣屬突厥宼趙定州河朔兇懼邢州刺史黃文軌投艱於公公以父母之邦金革無避及賊至城下公為曉陳禍福其徒有素聞公威名者相率而去之開元末安西都䕶趙含章冒於貨賂多以金帛賂朝廷之士九品以上悉皆有名後節度范陽事覺有司以聞𤣥宗將加黜責公一無所受乃進諫焉𤣥宗納之遂御花萼樓一切釋放舉朝皆謝公衣冠儼然獨立不拜翌日𤣥宗謂公曰古人以清白遺子孫今卿一人而已公曰含章之賄偶不及臣門非不受也𤣥宗深嘉之又云公第八子衡因謫居沙州參佐戎幕土番入冦陷于賊廷素聞太尉名德曰唐天子我之舅衡之父舅賢相也其可畱乎大厯十一年以三百騎盡室䕶歸此皆廣平逸事有以見其清德冠當世威名動夷狄如此而新舊史皆不載故併録之於此覽者傳焉
  唐放生池碑陰記
  右唐放生池碑陰記唐自天寶以後紀綱廢壞職官之濫不可勝載此記具列當時僚屬名氏凡團練副使别駕四人同團練副使一人長史三人司馬三人録事參軍三人司功司倉司兵皆一人司法司户皆三人司田司士皆二人參軍四人烏程縣令一人丞三人主簿一人尉四人長城縣令一人丞三人主簿一人尉五人安吉縣令一人攝令一人丞二人主簿一人尉六人武康縣令二人丞三人主簿二人尉四人德清縣令一人丞二人主簿一人尉三人一郡而吏員猥多如此然史不能盡記故詳録之於此焉
  唐滑臺新驛記
  右唐滑臺新驛記李勉撰李陽冰篆其陰有銘歐陽公云不知作者為誰余嘗考之乃舒元輿玉筯篆志後贊也其文載於唐文粹及元輿集中歐陽公偶未嘗見之爾
  唐右僕射裴遵慶碑
  右唐裴遵慶碑唐書列傳載遵慶所厯官甚簡畧以碑考之其尤著者自吏部郎出為濛陽太守貶符陽郡徵拜禮部郎中而史不載肅宗朝拜給事中累遷尚書右丞兵部侍郎再授吏部而史但言為吏部侍郎而已又史云遵慶薨時年九十餘碑云年八十五碑云遵慶諡貞孝而史無之皆其闕誤也
  唐杜濟墓誌
  右唐杜濟墓誌但云顔眞卿撰而不云書歐陽文忠公以謂非魯公不能為也蓋世頗以為非顔氏書更俟識者辨之余觀此誌字畫竒偉決非他人可到歐陽公信小字麻姑仙壇記以為眞蹟而尚疑此誌何哉
  唐重模延陵季子墓刻
  右唐呉季子墓刻自唐以來相傳為孔子書大厯中蕭定再模而刻之余覽史記家語及秦漢以前諸子凡孔子與學者談議問答是非褒貶纎悉必載其間荒誕之説實非出於聖人而附託書之者固有之矣况于季子之賢孔子親銘其墓不應畧不見稱於前世至唐而始傳也又碑銘始於東漢孔子時所未有而其字畫乃故為竒怪以欺眩世俗者非孔子書無疑蓋好事者偽為爾故余特為録之以解來者之惑後有博識之士當以余言為然
  唐顔勤禮碑
  右唐顔勤禮碑魯公撰并書元祐間有守長安者後圃建亭榭多輦取境内古石刻以為基趾此碑幾毁而存然已磨去其銘文可惜也
  唐顔黙殘碑
  右唐顔黙殘碑者初潁川人家以其石為馬臺皇祐中王囘深父之弟冏容季見而識其為魯公書因模本以傳深父為文以記之黙仕晉為汝陰太守故大厯中魯公追建此碑于汝陰焉
  唐開元寺僧殘碑
  右唐開元寺僧殘碑雖書撰人姓名殘缺然以字畫考之為顔魯公書無疑也初仁宗朝呉長文參政在京師僦居治地得之當時文士皆為詩今其石尚藏汶上長文家云
  唐顔魯公與郭僕射書
  右唐顔魯公與郭僕射書僕射郭英乂也魯公於座位高下小有失當猶力爭如此使之立朝其肯逢君之惡乎
  唐元結碑
  右唐元結碑顔魯公撰并書按唐書列傳結後魏常山王遵十五世孫而碑與元氏家録序皆云十二世蓋史之誤又碑與元和姓纂云結高祖名善禕而家録作善禘未知孰是也
  唐張九齡碑
  右唐張九齡碑徐浩撰并書歐陽公集古録云按唐書列傳所載大節多同而時時小異碑長慶中立而公薨在開元二十八年長慶三年實八十四年所傳或有同異至于年壽官爵子孫宜不謬當以碑為是今考之浩撰碑時為嶺南節度使在大厯間距曲江之卒未逺至長慶中其家始刻石爾劉禹錫讀曲江集詩序以謂曲江燕翼無似終為餒魂而碑載公嗣子拯孫藏器碑後又載曾孫敦慶𤣥孫景新景重然則曲江為有後矣不知禹錫何所據乎碑又云公一名博物而史不載
  唐右神武將軍史繼先墓誌
  右唐史繼先墓誌徐浩撰云公諱繼先字繼先夏后氏之苗裔殷時遷於北土曾祖牟雨可汗祖墨啜可汗諱瓌父墨特勒諱逾輪肇歸皇化封右賢王又云繼先𤣥宗時為左金吾衞大將軍酒泉郡太守河西節度副使肅宗初知神武軍事賜姓史氏其後為神武將軍封潁國公卒于建中元年按唐書突厥傳載黙啜子孫事甚畧粗可見者云命黙啜子左賢王墨特勒討毗伽可汗其歸朝及繼先賜姓等事史皆無之又史云黙啜而墓誌作墨史云墨特勒為左賢王而墓誌作右賢王皆當以墓誌為據元和姓纂紀史氏亦不載繼先名姓故詳録之以補唐史及姓纂之闕漏云
  唐三藏和尚不空碑
  右唐不空碑自明皇以後職官不勝其濫下至佛氏老子之徒亦皆享高爵厚禄故不空始為特進大鴻臚封肅國公既殁又贈司空嗚呼名器之輕一至於此昔舜命伯禹作司空異於是矣
  唐内侍監魚朝恩碑
  右唐魚朝恩碑呉通𤣥撰通微書朝恩雖以譴死然其徒如竇文場焦奉超者猶居中用事故德宗朝詔為立碑通𤣥兄弟於陸贄謗毁抵排無所不至至為朝恩碑則稱頌功德如此可以見其為人矣
  唐康日知墓誌
  右唐康日知墓誌李紓撰唐書日知傳云祖植開元中為左武衛大將軍而誌云祖褘石生傳云日知終晉絳節度使而誌云卒於左威衞上將軍傳云累加檢校尚書左僕射贈太子太師而誌云為檢校兵部尚書其卒乃贈僕射紓與日知同時人墓誌所書宜得其實也
  唐工部尚書辛京杲碑
  右唐辛京杲碑按元和姓纂辛氏云懷節生言為都水使者言生雲京京杲而碑乃云懷節生恩兼為左驍衞大將軍公即大將軍之愛子金城郡王之從父弟新書所書亦同金城郡王即雲京也然則姓纂以京杲為言之子雲京之同父弟誤矣
  唐茶山詩并詩述
  右唐袁高茶山詩并于頔撰詩述李吉甫撰碑陰記共兩卷湖州歲貢茶高為刺史作此詩以諷高恕已孫也貞元中德宗將起盧杞為饒州刺史高任給事中爭甚力於是止用杞為上佐德宗猜忌刻薄出于天資信任盧杞幾亡天下奉天之圍賴陸贄之謀以濟杞之貶黜迫於公議然終身眷眷不能忘于贄則一斥不復其奔走播遷而不亡者豈非幸歟非高等力排其姦則復任用杞未可知也唐史稱高代宗時累遷給事中建中中拜京畿觀察使坐累貶韶州長史復拜給事中吉甫為碑陰記述所厯官甚詳云大厯中從其父贊皇公辟為丹陽令再表為監察御史浙江團練判官德宗嗣位累遷尚書金部員外郎右司郎中擢御史中丞為杞所忌貶韶州長史尋刺湖州収復之歲徵拜給事中以卒然則高代宗朝未嘗為給事中德宗朝未嘗拜京畿觀察使其貶韶州實為中丞而其為中丞與湖州傳皆不載今并著之以證唐史之誤
  唐崔淙謝廣利方表
  右唐崔淙謝廣利方表德宗貞元中自著方書號貞元廣利方頒之郡國淙時為同州上表稱謝德宗信任姦臣毒流天下而區區欲以醫方救民疾苦可謂婦人之仁矣

  金石録卷二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録卷二十九    宋 趙明誠 撰跋尾十九
  唐義興縣重修茶舍記
  唐昭義軍節度王䖍休碑
  唐顔杲卿碑
  唐乘廣禪師碑
  唐般舟和尚碑
  唐韓退之題名
  唐國子助教薛公達墓誌
  唐虞城令李公去思碑
  唐贈吏部尚書武就碑
  唐彌陀和尚碑
  唐魏博田緒遺愛碑
  唐右僕射裴耀卿碑
  唐劉統軍碑
  唐興元節度裴玢碑
  唐贈司空于夐碑
  唐左常侍薛苹碑
  唐吕元膺碑
  唐檢校太子少保田公碑
  唐昭義軍節度辛祕碑
  唐黃陵廟碑
  唐贈太保李良臣碑
  唐絳守居園池記
  唐柳州井銘
  唐溵州刺史高公德政碑
  唐西平王李晟碑
  唐烏重𦙍碑
  唐李祐墓誌
  唐令狐公先廟碑
  唐殿中侍御史韋翃墓誌
  唐義興縣重修茶舍記
  右唐義興縣新修茶舍記云義興貢茶非舊也前此故御史大夫李栖筠實典是邦山僧有獻佳茗者㑹客嘗之野人陸羽以為芬香甘辣冠於他境可薦於上栖筠從之始進萬兩此其濫觴也厥後因之徵獻寖廣遂為任土之貢與常賦之邦侔矣毎歲選匠徵夫至二千餘人云嘗謂後世士大夫區區以口腹玩好之獻為愛君此與宦官宫妾之見無異而其貽患百姓有不可勝言者如貢茶至末事也而調發之擾猶如此況其甚者乎羽蓋不足道嗚呼孰謂栖筠之賢而為此乎書之可為後來之戒且以見唐世義興貢茶自羽與栖筠始也
  唐昭義軍節度王䖍休碑
  右唐昭義軍節度王公碑其名已殘缺以事考之蓋王䖍休也與唐書列傳所載官爵行治多同惟碑云贈右僕射傳為左僕射小失不足道而碑與傳皆云䖍休汝州梁縣人元和姓纂以為范陽人非也
  唐顔杲卿碑
  右唐顔杲卿碑眞卿撰元和中舊石刓缺其甥盧佐元重書而刻之舊唐史言杲卿既殺蔣欽湊等𤣥宗知之加杲卿衞尉卿兼御史大夫以袁履謙為常山太守杲卿為司馬今以碑考之乃進兼中丞赴京而以賈深為司馬新史新書亦同蓋舊史之謬碑又言公初被害揭首於右金吾街樹有張湊者収其髮俄見夢𤣥宗云禦捍處多兵馬少𤣥宗哭而設祭焉後湊以髮至夫人疑之慿牀而哭忽聞聲如鞭牀者髮跳箱而前夫人方駭信之其事甚怪而舊史不書新史所載亦簡畧杲卿忠義之節貫金石其死宜不昧而魯公之語可信不疑故盡録其事於此
  唐乘廣禪師碑
  右唐乘廣禪師碑劉禹錫撰初余為金石録頗采唐賢所為碑板正文集之誤禹錫之文所録才數篇最後得此碑以校集本是正者凡數十字以此知典籍歲久轉冩脱誤可勝數哉
  唐般舟和尚碑
  右唐般舟和尚碑柳宗元撰并書子厚頗自矜其書然亦不甚工今見於世者惟此與彌陀和尚碑爾雖字畫大小不同然筆法煞相似歐陽公以為不類又疑他人借子厚之名者非也
  唐韓退之題名
  右唐韓退之題名在嵩山天封觀柱蓋退之自書又一本與石洪等題名在洛陽福先寺乃同游者所書爾世間又有退之與大顚書乃國初一學佛者偽作而歐陽公集古録以為非偽永叔平生為文宗師退之且力詆釋氏而獨信此書何耶
  唐國子助教薛公達墓誌
  右唐薛公達墓誌韓退之撰以昌黎集本校之頗不同皆當以石本為是今畧舉數處集本云曾祖曰希莊又曰播而闕其祖石本乃云祖曰元暉果州流溪縣丞贈右㪚騎常侍集本云君執弓腰二矢挾一矢以興而石本作措一矢以興集本云遺言曰以公儀之子為已後而石本作公儀之子己巳後我蓋其小字也如此類甚衆畧舉數處要知石刻可貴爾
  唐虞城令李公去思碑
  右唐虞城令李公去思碑李白撰皇遹書碑側題云元和四年二月重篆蓋遹不與白同時此碑後來追建爾歐陽公集古録云遹在陽冰前者誤也
  唐贈吏部尚書武就碑
  右唐武就碑就元衡父也元和姓纂載平一四子集備就登備生元衡今此碑與唐書宰相世系表皆以元衡為就子姓纂元和中修是時元衡為宰相不應差其世次豈余家所藏本偶爾脱誤也當俟别本校正
  唐彌陀和尚碑
  右唐彌陀和尚碑柳宗元撰并書以集本校之不同者十餘字皆當以碑為正
  唐魏博田緒遺愛碑
  右唐魏博田緒遺愛碑裴垍撰張𢎞靖書政和中與柳公權所書何進滔德政碑俱為大名尹所毁
  唐右僕射裴耀卿碑
  右唐裴耀卿碑許孟容撰宋次道春明退朝録載皇祐中沂公曾之弟子融侍守河中還以唐明皇所題裴耀卿碑額上之仁宗遂御篆賜沂公碑額曰旌賢今此碑元和中立文與額皆歸登書非明皇所題疑子融所上乃明皇書裴光庭碑耳耀卿光庭二碑皆在絳州也又按新唐史列傳云耀卿字煥之宰相世系表作渙之而碑乃字子煥傳云耀卿守眞次子而碑乃為第三子皆史家之謬
  唐劉統軍碑
  右唐劉統軍碑字畫雖殘缺猶歴歴可辨以昌黎集本校之時有與集異同皆當以碑為是惟叙其世系不同則疑碑之誤集本云公曾祖考為朔州守祖令太原再世北邊樂其高寒棄楚不還逮於公身三世晉人而墓誌亦云曾大父諱承慶朔州刺史大父巨敖為太原晉陽令遂著籍太原之陽曲此碑乃云考令太原又云再世晉人且碑既言陽曲之别繇公祖遷則其為晉人非再世明矣余故曰石本誤也碑當時所立其諸子皆載不應差其世次而錯謬如此莫可曉也
  唐興元節度裴玢碑
  右唐裴玢碑晉公裴度撰碑已斷裂其族姓名氏磨滅不可辨識但云公名玢字連城以事考之蓋裴玢也元和中為興元節度使以疾歸朝卒新舊史皆有傳舊史云五代疎勒國王綽武德中本朝授鷹揚大將軍天山郡公因畱為京兆人而新史乃云名糾今碑所載與舊史同不知新史何所據而復為糾乎疑轉冩誤爾又新舊史皆云綽玢五世祖而碑云高祖亦當以碑為正
  唐贈司空于夐碑
  右唐于夐碑集古録載夐碑云盧景亮撰今此碑乃張躬撰疑夐有兩碑景亮所撰余録中偶無之當候訪求
  唐左常侍薛公碑
  右唐薛苹碑唐史列傳云苹父順為奉先尉而此碑及元和姓纂皆云名順先蓋史誤
  唐吕元膺碑
  右唐吕元膺碑舊唐史云元膺字景文新史云字景夫而碑乃云字孟淳新舊史皆云元膺自御史中丞拜岳鄂觀察使而碑乃云岳鄂觀察兼中丞爾其卒也舊史云諡曰憲而碑作獻皆當以碑為據
  唐檢校太子少保田公碑
  右唐檢校太子少保田公碑李宗閔撰文字殘缺以事考之蓋田𢎞正之兄融碑也𢎞正帥魏博詔以融為相州刺史使之相近唐史稱𢎞正㓜孤事融甚謹軍中嘗分曹習射𢎞正聫中融怒杖之故當田季安猜暴時能自全及為軍中擁廹融不悦曰爾竟不自晦取禍之道也其後𢎞正與其子布皆被禍如融言融兄弟父子出於軍旅其智畧皆過人如𢎞正布之忠義融之先見眞一代豪傑也碑為篆字題嵩山布衣書而姓名磨滅不可識其筆蹟頗佳
  唐昭義軍節度辛祕碑
  右唐辛祕碑與新史所載事蹟大畧相同惟碑與舊史皆云登五經開元禮科而新史云舉明經碑云其卒贈右僕射而新舊史皆作左僕射爾又舊史云諡曰昭而新史云諡曰肅後更諡懿碑不載之其諡莫知孰是也
  唐黃陵廟碑
  右唐黃陵廟碑碑四面皆有字今其兩面字多處已磨滅不可讀此本蓋七八十年前舊物字畫完好可寶也今世所傳退之集多為人妄加讐校而此碑人家尚時有之故訛謬為少然退之自潮移袁入為國子祭酒實三年而碑云三十年蓋書者誤耳
  唐贈太保李良臣碑
  右唐李良臣碑良臣李光顔之父也碑李宗閔撰文詞爾雅可喜宗閔牛僧孺皆一代竒才而自陷朋黨惜哉
  唐絳守居園池記
  右唐絳守居園池記樊宗師撰昔之為文者雖務為新語然未嘗有意於求竒也宗師之文乃故為險怪必使人不可曉而後己此豈作者之體哉
  唐柳州井銘
  右唐柳州井銘柳宗元撰沈傳師書字畫頗不工疑後人偽為然以子厚集本校之不同者數字此本為善又恐工人模刻不甚精好爾更俟識者辨之
  唐溵州刺史高公德政碑
  右唐溵州刺史高公德政碑王起撰按唐書地里志元和十二年以郾城上蔡西平遂平四縣置溵州長慶元年州廢今碑後題長慶而其下殘缺當為元年蓋是年州遂廢矣高公者名承簡崇文之子為裴度牙將後至汾州節度唐史有傳
  [[#{{{1}}}|{{{1}}}]]
  右唐李晟碑裴度撰碑載西平子十二人愿聰總愻慿恕憲愬懿聽惎慇唐史宰相世系表所書亦同而新舊史列傳皆云晟有十五子舊史云侗伷偕無禄蚤世豈以侗等早世故碑不載歟又李石撰李聽碑云西平有子十六人疑更有未名而卒者爾元和姓纂載西平子十人以碑校之姓纂缺聰總慿懿四人而怤應二子墓碑舊史皆無之又其倫次差謬亦當以碑為正
  唐烏重𦙍碑
  右唐烏重𦙍碑新唐史列傳云重𦙍為横海節度使討王廷湊久不進兵穆宗以為觀望詔杜叔良代之以重𦙍為太子太保長慶末以檢校司徒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召至京師改節天平軍文宗初眞拜司徒今以碑考之重𦙍為橫海節度也長慶元年徙為山南西道周歲徵入改天平軍四年就拜太子太保文宗踐極眞拜門下平章事頃之同中書為司徒餘如故蓋重𦙍之罷橫海即移鎭興元未嘗拜太子太保而其為太保實帥天平又其帥興元時未嘗兼宰相至文宗即位乃拜爾舊史與文宗實録所書畧同皆可以正新史之失
  唐李祐墓誌
  右唐李祐墓誌庾敬休撰新唐書祐列傳云祐為夏綏銀節度徙涇原討李同捷也改滄德景節度累檢校尚書左僕射董重質之貶未幾轉太子少詹事𨽻武寧軍遷左神武將軍累擢左右神䇿行營劒南西川節度使後復云歴帥夏綏銀宥終右龍武統軍贈尚書右僕射其所書首尾顚倒今以墓誌考之祐以平蔡功超授左神武將軍從李愬平李師道遷左金吾衞將軍帥綏銀夏遷户部尚書兼左金吾衞大將軍遂為齊德滄景等州節度使以卒其所歴官止此矣蓋未嘗為少詹事帥涇原領劍南節度使也不知史何所據又誌云卒于滄景而傳言終龍武統軍誌云贈司徒而傳言贈僕射亦當以誌為是祐之為呉元濟將也據李愬傳言呉秀琳之降為愬䇿曰必破賊非李祐不可祐賊徤將也守興橋柵其戰常易官軍愬候祐䕶穫于野遣史用誠以壯騎三百伏其旁祐果輕出遂為所擒今誌乃言祐潛布款誠於愬曰某以某日歸命其就執也願得傷一支以為解不然妻子在賊城無遺類矣愬許之洎至唐州同執者十二人命斬於牙門外次至祐大呌謂愬曰公背初約邪今淮蔡未平不宜誅壯士愬乃釋之自取藥封其臂分衣服飲食與語終日即署為都知兵馬使二説不同未知孰是也
  唐今狐公先廟碑
  右唐令狐公先廟碑劉禹錫撰集本云躬若奉盈而碑本躳作匔按史記周公世家云匔匔然如畏徐廣曰匔匔謹敬貌也出三蒼后人不知匔字所出遂改為躬誤矣其他異同尚多不盡録也
  唐殿中侍御史韋翃墓誌
  右唐韋翃墓誌劉禹錫撰世所傳禹錫文集無此誌蓋禹錫集本四十卷今亡其十卷墓誌皆闕非獨此一篇也翃有子詢仕為湖南觀察使舊史有傳新史無之墓誌云翃父㓜卿而傳作君卿墓誌云翃官終殿中侍御史而傳作侍御史皆非也











  金石録卷二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録卷三十     宋 趙明誠 撰跋尾二十唐 五代
  唐義陽郡王苻璘碑
  唐贈太尉王智興碑
  唐丞相崔羣碑
  唐何進滔德政碑
  唐李聽碑
  唐贈太師崔倕碑
  唐相國李涼公碑
  唐牛僧孺碑
  唐太子太傅劉沔碑
  唐醉吟先生傳并墓誌
  唐贈太尉李固言碑
  唐吏部尚書高元裕碑
  唐贈司徒薛平碑
  唐起居郎劉君碑
  唐贈禮部尚書許康佐碑
  唐潛溪記
  唐贈司空孔岑父碑
  千字文
  瘞鶴銘
  冬日陪羣公泛舟詩
  唐題阮客舊居詩
  唐遺教經
  唐冰清琴銘
  唐中書舍人王無競碑
  後唐汾陽王眞堂記
  漢重修高祖廟碑
  南唐紫極宫石磬銘
  周文宣王廟記
  日本國誥
  唐義陽郡王苻璘碑
  右唐苻璘碑按唐書列傳璘姓符而碑作苻以姓氏書考之琅邪符氏出於魯頃公之孫公雅為秦符節令因以為氏而武都苻氏出於有扈之后為啟所滅犇西戎代為氐酋本姓蒲至苻堅以背有文改焉今此碑以璘為符氏又云其先琅邪人皆不可知然按璘與弟瑤皆封邑于琅邪豈書碑者誤以符為苻其家出於武吏不知是正乎
  唐贈太尉王智興碑
  右唐王智興碑裴晉公撰智興出於卒伍無他才能其為將帥雖有破李師道李㝏李同捷之功然在徐州跋扈難制逐崔羣侯𢎞度剽奪貢物重斂以結權倖其功不足掩過晉公為此碑可謂過其實矣
  唐丞相崔羣碑
  右唐丞相崔羣碑裴晉公撰劉禹錫書字畫訛缺處多其可考者羣為武寧軍節度使召拜檢校禮部尚書而唐史本傳作兵部其自荆南節度使召拜檢校左僕射太常卿遂為吏部尚書以卒其傳但云召拜吏部尚書而已皆當以碑為正羣在憲宗朝號稱賢相時皇甫鎛方有寵羣力排其姦且為憲宗陳開元天寶治亂所以分者其語激切然憲宗竟逐羣而相鎛夫以羣之賢憲宗之明然讒間一入且猶不免自古君臣之際能保始終者顧不難哉
  唐何進滔德政碑
  右唐何進滔德政碑進滔事迹固無足取而柳公權書法為世模楷此碑尤為雄偉政和中大名尹建言磨去舊文别刋新製好古者為之歎惜也
  唐李聽碑
  右唐李聽碑與唐史所載事迹多同惟聽罷魏博節度使碑言為太子太師而史作少師小誤耳
  唐贈太師崔倕碑
  右唐崔倕碑據新唐史倕子邠傳云倕位吏部侍郎今以碑考之倕仕至檢校吏部尚書郎中兼御史中丞爾蓋傳誤也
  唐相國李涼公碑
  右唐李涼公碑李德裕撰文字殘缺不可盡識按新唐史列傳載石所歴官甚畧其最著者嘗兼御史中丞充巡邊使自給事中遷京兆尹史皆不載其為荆南節度使也史云讓中書侍郎換檢校兵部尚書㑹昌三年檢檢司空徙節河東而碑云初加檢校尚書武宗承統首讓中書侍郎就遷檢校右僕射如故皆當以碑為正
  唐牛僧孺碑
  右唐牛僧孺碑李珏撰據碑云僧孺自襄陽節度使降授太子少師遷檢校司徒兼太子太保而傳言下遷太子少保進少師碑云宣宗即位自汝州長史遷太子少保轉少師分司東洛而史但云遷為少師亦不言其為分司者皆史之闕誤又杜牧撰僧孺墓誌云文宗朝以中書侍郎領平章事而史作門下侍郎亦非也
  唐太子太傅劉沔碑
  右唐劉沔碑按舊史云沔許州牙將也少事李光顔為帳中親將元和中討呉元濟有功隨光顔入朝憲宗畱宿衞歴三將軍鹽州刺史天德軍防禦使移振武節度使而碑乃云沔北遊至單于都䕶府謁節度使范希朝希朝署牙門將入右神䇿軍為大將累遷大將軍拜涇原節度使移振武蓋沔初未嘗為許州牙將從李光顔平蔡及為鹽州刺史天德軍防禦使皆當以碑為正至新史所書悉與碑合疑新史亦嘗得此碑以訂舊史之失云
  唐醉吟先生傳并墓誌
  右唐醉吟先生傳并墓誌按舊唐史云居易以大中元年卒年七十五而新史云卒于㑹昌六年年六十五今碑所書與新史合又舊史書居易拜官歲月亦多差謬不合小失不足道故不録
  唐贈太尉李固言碑
  右唐李固言碑按新唐史列傳云固言自河東節度使以疾為太子少師遷東都畱守宣宗即位還右僕射後以太子太傅分司東都卒以碑考之其初為東都畱守九月即以本官分司而史不書宣宗時為僕射再遷檢校司徒東都畱守而史亦不書其卒也史云年七十八而碑云年七十六亦當以碑為正
  唐吏部尚書高元裕碑
  右唐高元裕碑據舊史元裕列傳及此碑皆云元裕祖名甝而新史宰相世系表獨作彪蓋誤
  唐司徒薛平碑
  右唐薛平碑據唐史列傳平為平盧軍節度使就遷檢校右僕射封魏國公寶厯初入朝拜檢校司空為河中節度使進檢校司徒更封韓以碑考之自平盧拜僕射進封韓國公敬宗即位拜檢校司空寶厯元年朝京師換僕射户部尚書踰月復為檢校司空河中節度使而文宗即位就加檢校司徒蓋未嘗封於魏而敬宗時入朝所拜官史亦不載皆其闕誤也碑言平罷滑臺為金吾嘗見二神人自天執節臨庭中呼曰薛平還汝舊節公俯伏拜受及再為滑臺以為當之矣復為平盧乃驗焉其事甚怪而唐史無之豈非妄歟
  唐起居郎劉君碑
  右唐起居郎劉君碑劉氏世墓在彭城叢亭里紹聖間故陳無已學士居彭城以書抵余曰近得柳公權所書劉君碑文字磨滅獨公權姓名三字煥然余因求得之碑殘缺然可識者猶十三四不忍棄故録之
  唐禮部尚書許康佐碑
  右唐許康佐碑康佐事文宗為翰林學士侍講文宗嘗讀春秋問康佐閽寺事康佐顧望不敢對後以問李訓訓遂進翦除之計康佐知帝指因稱疾罷為兵部侍郎甘露之禍李訓實啟之其狂率固有罪然康佐以儒學侍講讀顧問而喑黙不對至辭位而去亦可謂全軀保妻子之臣矣
  唐潛溪記
  右唐潛溪記杜宣猷撰潛溪者在洛陽龍門山側地有谿谷之勝舊為宰相李藩别墅宣猷購得之加葺治焉唐史宦者傳宣猷為福建按察使中官多閩人宣猷毎歲時遣吏上冢當時號為敕使墓户因此除宣城夫疏泉石種樹蓺草窮登覽遊觀之勝此山林獨往之士遺世棄俗者之所樂也如宣猷者區區以諂䛕附㑹盜竊顯榮而欲擅山林獨往之樂是可笑也
  唐贈司空孔岑父碑
  右唐孔岑父碑鄭絪撰歐陽公集古録云碑有子五人載戣戡戢戵按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岑父六子戵之下又有威表據孔氏家譜譜其家所載碑文鄭絪撰絪自言與孔氏有世舊作碑時戣等尚在然則譜與碑文皆不應有失而不同者何也余按韓退之為戣墓誌云公之昆弟五人載戡戢戵公於次為第二與絪所撰碑正合然則安得復有威乎蓋絪與退之皆當時人所書宜不謬而家譜乃其後裔追書容有差誤不足怪也
  千字文
  右千字文世傳智永書非也蓋智永陳時人而此書虎字民字基字皆闕之以避唐諱乃明皇以後人所書不然筆法本出智永後來臨摹入石爾其間二十八行字畫不類蓋舊本不完國初時人為補足之云
  瘞鶴銘
  右瘞鶴銘題華陽眞逸撰眞逸未詳其為何代人歐陽公集古録云華陽眞逸是顧況道號余徧檢唐史及況文集皆無此號惟況撰湖州刺史㕔記自稱華陽山人爾不知歐陽公何所據也
  冬日陪羣公泛舟詩
  右冬日陪羣公泛舟詩在潤州瘞鶴銘傍其字畫正同蓋一人所書也題謫丹陽上曹掾而不見其名詩與書皆工然世頗罕傳
  唐題阮客舊居詩
  右題阮客舊居詩小篆書集古録以為陽冰作今騐其姓名乃縉雲令李䔄非陽冰也其字畫亦不工蓋陽冰肅宗上元中嘗令縉雲其篆字石刻尚多有存者故歐陽公亦誤以此詩為陽冰作耳
  唐遺教經
  右唐遺教經國初時人盛傳為王右軍書歐陽公識其非是余家藏金石刻二千卷獨此經最為舊物蓋先公為進士時所蓄耳
  唐冰清琴銘
  右冰清琴銘詞翰皆不俗可喜題曰晉陵子而不著名氏豈非隱者歟琴藏太常寺協律郎陳沂家沂死納于壙中云
  唐中書舍人王無競碑
  右唐王無競碑無競事迹附見唐書陳子昂傳後以碑考傳頗不合傳言自殿中侍御史徙太子舍人神龍初出為蘇州司馬貶廣州讐家矯制榜殺之而碑言為中書舍人卒傳言坐與張易之等交往貶而碑云兩張弄權九有蕩析公黜而無慍皆莫知其孰是據碑言無競無子孫權知萊州刺史姚汭為買石立碑去無競之殁已逺事得于傳聞未足盡信也無競東萊人墓在掖縣界中云
  後唐汾陽王眞堂記
  右後唐汾陽王眞堂記李鶚書鶚五代時仕為國子丞九經印板多其所書前輩頗貴重之余後得此記其筆法蓋出歐陽率更然窘於法度而韻不能高非名書也
  漢重修高祖廟碑
  右漢重修高祖廟碑郭忠恕八分書余年十七八時已喜収蓄前代石刻故正字徐人陳無已為余言豐縣有此碑托人訪求後數年乃得之然字畫頗軟弱余家有忠恕八分懷嵩樓記墨跡乃其暮年所書筆力老勁非此碑之比亦嘗刻石今録於次
  南唐紫極宫石磬銘
  右南唐紫極宫石磬銘徐鍇撰并篆書鍇與其兄鉉在江南以文翰著名王師南征鍇卒於圍城中鉉隨後主歸朝貴顯以壽終歐陽公集古録云宋興違命侯來朝二徐皆得為王臣者誤矣
  周文宣王廟記
  右周文宣王廟記題縣令郭忠恕撰并書按國史忠恕為漢湘陰從事周祖徵為周易博士國初貶乾州司户太宗朝復任國子主簿流登州卒不載其嘗為縣令也記曰縣在汝水之汭嵩山之陽不知其為何縣最後題甲寅四月十五日建蓋周世宗顯德元年也或云此記在汝州界中
  日本國誥
  右日本國誥題康保五年日本在海東自漢以來見於史然與中國不常通宋莒公紀年通譜載其國年號九而獨無康保其後畢仲荀見此誥録於通譜之末然不知康保是中國何年也余家集録金石刻凡二千卷外國文字著録獨此而已














  金石録卷三十
  金石録後序
  右金石録三十卷者何趙侯德父所著書也取上自三代下訖五季鐘鼎甗鬲盤匜尊敦之款識豐碑大碣顯人晦士之事跡凡見于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譌謬去取褒貶上足以合聖人之道下足以訂史氏之失者皆載之可謂多矣嗚呼自王播元載之禍書畫與胡椒無異長輿元凱之病錢癖與傳癖何殊名雖不同其惑一也余建中辛巳始歸趙氏時先君作禮部員外郎丞相時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學作學生趙李族寒素貧儉每朔望謁告出質衣取半千錢步乂相國寺市碑文果實歸相對展玩咀嚼自謂葛天氏之民也後二年出仕宦便有飯蔬衣綀窮遐方絶域盡天下古文竒字之志日就月將漸益堆積丞相居政府親舊或在館閣多有亡詩逸史魯壁汲冢所未見之書遂力傳冩浸覺有味不能自已後或見古今名人書畫三代竒器亦復脱衣市易嘗記崇寧間有人持徐熙牡丹圖求錢二十萬當時雖貴家子弟求二十萬錢豈易得耶畱信宿計無所出而還之夫婦相向惋悵者數日後屏居鄉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餘連守兩郡竭其俸入以事鈆槧毎獲一書即同共勘校正集籖題得書畫彛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盡一燭為率故能紙札精緻字畫完整冠諸収書家余性偶强記毎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葉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盃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収書既成歸來堂起書庫大厨簿甲乙置書冊如要講讀即請鑰上簿關出卷帙或少損污必懲責揩完塗改不復向時之坦夷也是欲求適意而反取憀慄余性不耐始謀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無明珠翡翠之飾室無塗金刺繡之具遇書史百家字不刓缺本不訛謬者輒市之儲作副本自來家傳周易左氏傳故兩家者流文字最備于是几案羅列枕席枕籍意㑹心謀目徃神授樂在聲色狗馬之上至靖康丙午歲侯守淄川聞金人犯京師四顧茫然盈箱溢篋且戀戀且悵悵知其必不為已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犇太夫人喪南來既長物不能盡載迺先去書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畫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無款識者後又去書之監本者畫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屢減去尚載書十五車至東海連艫渡淮又渡江至建康青州故第尚鎖書冊什物用屋十餘間期明年春再具舟載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謂十餘屋者已皆為煨燼矣建炎戊申秋九月侯起復知建康府己酉春三月罷具舟上蕪湖入姑孰將卜居贛水上夏五月至池陽被旨知湖州過闕上殿遂駐池陽獨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負擔捨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爛爛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惡呼曰如傳聞城中緩急奈何㦸手遙應曰從衆必不得已先棄輜重次衣被次書冊卷軸次古器獨所謂宋器者可自負抱與身俱存亡勿忘也遂馳馬去塗中犇馳冒大暑感疾至行在病痁七月末書報卧病余驚怛念侯性素急奈何病痁或熱必服寒藥疾可憂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果大服柴胡黃芩藥瘧且痢病危在膏肓余悲泣倉皇不忍問後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筆作詩絶筆而終殊無分香賣屨之意葬畢余無所之朝廷已分遣六宫又傳江當禁渡時猶有書二萬卷金石刻二千卷器皿茵褥可待百客他長物稱是余又大病僅存喘息事勢日迫念侯有妹婿任兵部侍郎從衞在洪州遂遣二故吏先部送行李徃投之冬十二月金人陷洪州遂盡委棄所謂連艫渡江之書又散為雲烟矣獨餘少輕小卷軸書帖冩本李杜韓柳集世説鹽鐵論漢唐石刻副本數十軸三代鼎鼐十數事南唐冩本書數篋偶病中抱玩搬在卧内者巋然獨存上江既不可徃又敵勢叵測有弟迒任勅局删定官遂徃依之到台台守已遁之剡出睦又棄衣被走黃岩雇舟入海犇行在時駐蹕章安從御舟海道之溫又之越庚戌十二月放散百官遂之衢紹興辛亥春三月復赴越壬子又赴杭先侯疾亟時有張飛卿學士攜玉壺過視侯便攜去其實珉也不知何人傳道遂妄言有頒金之語或傳亦有密論列者余大惶怖不敢言遂盡將家中所有銅器等物欲赴外廷投進到越已移幸四明不敢畱家中并冩本書寄剡後官軍収叛卒取去聞盡入故李將軍家所謂巋然獨存者無慮十去五六矣惟有書畫硯墨可五七簏更不忍置他所常在卧榻下手自開闔在㑹稽卜居土民鍾氏舍忽一夕穴壁負五簏去予悲慟不已重立賞収贖後二日鄰人鍾復皓出十八軸求賞故知其盜不遠矣萬計求之其餘遂不可出今知盡為呉説運使賤價得之所謂巋然獨存者迺十去其七八所有一二殘零不成部帙書冊三數種平平書帖猶復愛惜如䕶頭目何愚也耶今日忽閲此書如見故人因憶侯在東萊静治堂裝卷初就芸籖縹帶束十卷作一帙毎日晚吏散輒校勘二卷跋題一卷此二千卷有題跋者五百二卷耳今手澤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昔蕭繹江陵陷殁不惜國亡而毁裂書畫楊廣江都傾覆不悲身死而復取圖書豈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歟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猶斤斤愛惜不肯畱在人間耶何得之艱而失之易也嗚呼余自少陸機作賦之二年至過蘧瑗知非之兩歲三十四年之間憂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無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所以區區記其終始者亦欲為後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紹興二年𤣥黓歲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題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