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傳/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金鐘傳
◀上一回 第二十六回 醮棚中老媼示眾 古道畔義士觀風 下一回▶

  話說醮棚之內,多少婦女,正然紛紛議論。從旁閃過一個老媼,正容說道:「眾位不必閒談,我有幾句粗話,眾位願聽否?」

  眾人一看,乃是本村齊宗正之婦人嚴氏。平素甚端正,無人不服,遂接聲答道:「齊老太太,有何高見,就請說罷。」嚴氏道:「剛才眾位所說,亦並非不是。然不可者樣說法,即如說兒媳不賢的,兒媳亦未必真正不賢。總是為公婆的,不能教之以正,那為公婆的,雖然不能甚於教導,他那兒子莫非不能甚於教導麼?你想為媳婦的,與為兒子的,同心合計叫老的生氣,者全是為兒子的一團之過。那為兒子的,至於如此,仍是為父母的教導不嚴。能將兒子教之以正,兒子必然能教媳婦,那媳婦焉得不歸正呢?當時為媳婦的,過門之後,不能遽然無理,必得日習漸染。與他男的通同一氣,才敢大行放肆。者皆是誰的過處呢?教家之防,於此為極,不惟羽翼大學之朱注,實足詳究齊家之奧旨,閱者當熟思而深味之。至於說自己女兒受婆家氣,那必有該當受氣處。是是是。他那該當受氣處,又是他的父母慣成。從小教之以正,到大不能放縱,就是娶到人家去,有點不舒心,也不敢跑到家來告訴。他既然敢來告訴,必然指望他娘家與他出氣。若是從其所願,便將他陷於不孝,就不從其所願。少用溫言安慰他兩句,他必然覺著自己不錯,更不聽公婆吩咐,越鬧越生分,以至公婆不喜,打仗鬧活者又是誰的過處呢?者麼看起來,媳婦錯了,公婆也不可各處白話。女兒受氣,娘家更不可各處抖漏,總要以教字擱到心上。才是正理。美哉,齊家之道,復得見於今矣,即此數段議論所語誠意正心修身齊家者,無不備具。閱是傳者,倘能一家行之,而萬家效之。將見善士濟濟善女林林,不出家而成教於國,庶不負聖朝旌賢表孝之厚恩,復還溫柔敦厚之古風也。況且修醮場中,尤不可議論者上。者是清淨法地。眾位知道者個念佛會,是誰立的不?」眾人答道:「者可說不清白。」黑心人焉能說出清白話。嚴氏道:「既然不知,聽我細細說來。者是咱村裡黃興之父黃玉桂立的,那老兒是前明秀才,只因崇禎年間,天下荒亂,朝臣奸佞,遂矢志不取功名,隱居於山西五台縣。到了後來,前明既滅,大清定鼎,順治登基,甚屬有道。愛民之恩,無所不至,那黃家老兒,才回到家來。只因流賊未息,萬民不安,遂在者個廟裡,立下者個念佛會。上祝皇壽,下保民安,教那無知男女盡歸大化,其願甚大。並立下幾條規戒,傳留後世:

  第一,不忠不孝者,不准入壇。

  第二,葷酒不戒者,不准入壇。

  第三,不准在廟內結局賭博。

  第四,須請高僧高道,不准令人無德者入壇誦經。

  第五,在壇善信,必須互相規戒。不遵者,不准入壇。

  第六,婦女十三以外,五十以內概不准入壇。

  第七,凡到壇善信,必須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教不可入壇之年者。

  第八,在壇善信,不可以自己之善,較他人之惡。

  第九,在壇善信,有願念佛者,須將佛字作正字觀,不可妄想成道作祖。

  第十,在壇善信,有犯規不改者,當公逐出。

  者十條傳到者個時候,別說是做去,誰還記得?你看近來還像個樣麼?不是修福作德,竟成了熱鬧場,是非局。眾位姊妹們仔細想想,歷述壇規,何等嚴正,做道場者。倘遵此行之,天下有不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者,斷斷乎未之有也。者個時候,皆是婦道來此,任意胡為也將爺們家免了。固然不是特為免了他們,全沒有一點佛心,故爾不來。若不從新振作,吃著皇王水土,受了父母養育,當怎麼報去?」眾人道:「卻是聽見說過,可沒有者麼清白。」嚴氏道:「已後可以記清了,你們看著罷,那黃興之子,將來定然錯不了,全是黃玉桂老爺子積累的。黃興若是接續著辦,又焉得鬧出者些猴來?」眾中一人答道:「是者麼說,他若接續著辦,那馬氏姐姐好麼還死不了哩。」嚴氏道:「那也是他的壽算,不至遭者些不幸就是了。眾位各人念佛罷莫要鬥牌了。若是還要鬥牌,那可是真帶了鉤子秤來。」眾人道:「怎麼帶了鉤子秤來?」嚴氏道:「鉤倆錢可還齋錢哪。」眾人道:「說到齋錢上,者齋錢存下的做甚麼使呢?」嚴氏道:「我也是昏了,那條規上還有兩條哩。

  第十一,齋資有餘,須作濟貧用。或放生亦可,不準會首私自存放,及放帳生息。還有一條,是甚麼呢?」說著想了一想道:「是了是了。

  第十二,官客兩天,堂客一天,不准男女攙雜。」

  齊嚴氏等,說話之間,齋飯已齊。眾人用齋畢,也就漸漸而散。到了次日,乃是十五,也不過仍如前日樣子。那李金華同申杜二人,買些紙箔,也令僕人買點,叫他祭其先人。到了過午,主僕五人,出了善莊,到了一個寬闊地處,將紙箔焚化。一個個淚滴胸前,好不悽慘。李金華一陣傷心,不過作了短詩一章,後來到了廟中方才寫出,主僕五人在那野外,散淡消遙,不覺已是更餘。聽見遠遠有人說道:「我自從在觀音堂,領了弔數多錢,到了家中竟得了個病兒,活也不能作,一個工錢也沒得存下。可怎麼著好呢?」一人答道:「者穀子已竟熟了,掐點穗子,使得麼。暫且餬口罷。」前人道:「若是那麼著,對的著那李先生麼?」者還罷了。答道:「不掐好人家的,那宗刻薄人家,何妨掐他點。」前人道:「與其那麼著,吾2個皮臉再找李先生去哩。」答道:「人家要說咱不要分。各管各人,莫要咱那咱的。又去胡弄他的錢,你怎麼樣呢?」前人道:「我並非胡弄他去,於心無愧,人家就看不出來麼?你當是人家沒有點眼力麼?真的假的自然看得出來。」那知人家更聽得明白。答道:「那麼著,我也同你走走。」李金華聽到者裡,便要招呼他們。杜雨亭道:「不可招呼,等到明日,他們若去找咱,便是沒掐莊稼。若不去找咱,就是變了卦。到底看看他們改了沒有。」李金華道:「是者樣說到的,兄台所見比弟深遠。」

  說著便回到廟中歇了一時。李金華便將其詩寫出,遞於杜雨亭觀看。不知是些甚話?下回分解。

  注解:

  昔朱子以小學教人,頗得孔聖傳薪之法。魯齋許氏益之以忠孝二經,所謂教之以正也。以故當時之受教者,未講文字,先喻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之節,即莫不力體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之行及其堪入大學。然後課以經史,博以六藝,華以文章、詩、賦、策、論,責以格致誠正之功,修齊治平之術,童而習焉,長而安焉。身一出而天下皆引重焉,致君澤民,易風移俗,胥是道也。即在女子,惟議針黹、酒食,首先婦德、婦言、婦容、婦功之修。內言不出於閫,外言不入於閫。遇有念佛會場,焉有鬥牌之惡習,閒談之積弊哉。所以條規,不設於往古,而自無或犯條規之人焉。自後世不以小學示人,浸失聖教之真傳。由是惡習叢生,弊端百出。教人者,雖仍教之以正,亦不得謂教之以正也。傳云:「教之以正,蓋欲仍先以小學教人,復延聖教之。」真傳耳。豈但為懲創女子已哉。

  理注:

  上回莊嚴大殿是富潤屋。此有老媼嚴氏是莊嚴中正,助興正念,是德潤身心廣,才能體胖,身心俱正。一正能壓百邪,所以眾婦女無言可答。又言念佛會,是自性道場,然佛字作正字看以覺字解。以正覺念佛,才能遣除妄念。又黃玉桂者,正柱其心立起規條。十二條者,是十二因緣助道法者。念佛之法,題王巳精神外不入,內不出,才能一心不亂,此一段心法。以念佛為宗,又申、杜、李主僕五人,出村外祭奠,是用七月中元。正是七大圓融,盡歸一孝字。三人作詩,慎終追遠地步,為佛為仙,莫未乎孝矣。

  偈云:

  三教由來孝為先,倫理綱常是根源。

  念佛一法為最孝,超拔父母出九泉。

◀上一回 下一回▶
金鐘傳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