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瓶梅/15
第十四回 ◄ | 銀瓶梅 第十五回 |
► 第十六回 |
|
第十五回 鳳凰山花綱劫駕 赤松林瓊玉除凶
[编辑] 詩曰:
山寇猖狂驚帝王,英雄奮勇滅凶狼。
覆盆冤陷反明照,風虎雲龍會合昌。
當時,王仁勇用刀架開大斧,兩將對敵,一連殺六十回合,不分勝負。
只因嘍囉兵一萬多,官兵二三千,早被困在核心,登時四下敗散,王仁勇一見官兵敗陣,回頭一望,卻失手被賊將大斧劈於馬下。官兵四散奔逃。嘍囉四散追殺。敗殘兵飛報知:「啟上萬歲,王將軍被殺,兵散。」明皇大驚曰:「王卿家為國身亡!何將可去迎敵?」
有曹威大忿出馬,帶兵一千五百,各通姓名,果因兵少亦不能取勝。只此剩得二千餘兵,賊兵萬多,四下圍困。還虧馬英出敵,殺敗了鐵花綱,賊兵方退下去。但仍圍定山口去路。按下慢表。
再說梁瓊玉自下山回朝,要將九齡丞相所贈之書投遞與李太白學士申理冤屈。當日去進京都,卻過山東鳳凰山,在左邊大路見許多敗殘軍兵衝下。
只為是強徒打劫,問其來由,方知唐天子往山東酬香遂願,被賊寇圍困。即刻帶同精壯頭目軍士一同殺上鳳凰山。
此日,馬英思量:「兵少賊多,只得賊兵十之一二,想來必要一陣奮勇,殺下山頭,方得出險。倘得濟南府有兵接應,不難收除此強盜。」喝令兵丁銳進,殺得征塵滾滾。在半山中大殺嘍囉兵一陣,死者亦二千多,奈一萬之眾,賊又有鐵騎逼來,實難大勝乘勢殺出。
有梁瓊玉拍馬當先,二十勇軍隨後,將眾賊兵殺得風捲殘雲一般,人頭落滿山。馬英才與鐵花綱大戰,冷目見一少年將一馬殺入賊隊,勇不可擋,雙鞭飛打得賊兵死者無數,心中大喜。有此少年將幫助,三千名將士亦舊銳殺,賊兵四山走散。鐵花綱大怒,搶了馬,一起大戰。這瓊玉二人交鋒一陣,有曹威長槍又上,花綱抵敵不住,被瓊玉一鞭打中左臂,痛喊一聲,落於馬下,已是不活。
馬英喝令四邊追殺,賊兵見寨主死了,登時驚散,尚有三千上下奔逃不及,只慌忙投降,拋刀下跪。馬王爺准他不殺。
馬英、曹威同呼:「何方少年小將,來山救駕?其功非小,待本藩與汝奏知,聖上自有顯爵高官封賜酬勞。汝且通知姓名,隨來見駕。」梁瓊玉見馬上兩位將軍,王侯服式,即下馬曰:「小人乃江南省蘇州府人,因有大冤情,被本土官員所屈難伸,故不得已趕回長安京都,上呈皇狀,又得張太師明白冤陷情由,現有他手書交大學士李大人收覽,懇王爺諒情鑒察。」
馬、曹二人聽了,見他下跪,命起來曰:「梁英雄請起,汝有大冤情,被本土官員所屈陷,幸今救駕有功,又有張丞相手書,此冤何愁不雪?不須多陳此事,且往見聖駕,逐一奏明。諒這些污吏贓官,斷斷難逃其國法也。汝且隨來,本藩先入奏明,待聖詔宣!」
瓊玉聞言,又叩謝而起,跟隨馬、曹王侯來至山中營外住足,俟候聖上旨召。
當時,馬、曹二將進大營見主,馬英將戰鬥賊人,偶得一少年殺上山來一並幫助將盜首鐵花綱殺死,賊投降者三千餘稟上,又說:「此人言江南人氏,身負大冤情,特來京都上呈皇狀,未知有何冤屈,只求聖上面詢其人,方知底細。今臣現帶他在營外,候旨召宣。」
明皇聞言大喜曰:「有此少年,英雄膽大,一人一騎敢來與戰賊寇,救拔寡人,忠志膽量可嘉!惟此人遠隔江南,有何大冤屈情?本地官員因何不為申理?是則設此文武員蒞任,要來何用?命他治民,反是殃民了。好生可惱!即刻傳旨,梁瓊玉進見。」
當時,梁瓊玉聞宣,只得跪下膝行而入,到御前遠遠俯伏下,頭也不敢抬。聖上命他平身曰:「汝雖無職童生,但救駕有功,不復拘執。賜汝起來,不罪。」瓊玉聞皇命,叩首低頭起來。
明皇一觀,見他威貌堂堂,虎頭豹目,玉面生光,十分愛重,呼瓊玉:「汝怎知朕被困於此山?是哪人通知,特來救駕?」
瓊玉低聲對曰:「蟻民只因業師身蒙大冤,並自己傾家蕩產及師之友家破人亡,被本土官員不肯稽察明白,草草聽著風聞之言,辦為通盜搶劫郡城,捉拿屈打,問成死罪。幸得張太師前兩月奉旨旋歸,得以稟明,察知枉屈,有書賜贈,交大學士李大人,方敢遠來京都,上呈皇狀。現今有張丞相來書在此,只乞萬歲龍目鑒瞻,便明冤陷真情矣。但今道經此山邊,只見敗殘軍兵,問起情由,方知萬歲爺被赤松林山賊圍困住,故捨命殺上山來,藉君王萬歲洪福,逆賊得以授首,非蟻民有功於陛下也。」
明皇聞言,一喜一怒。喜者,瓊玉一少年英勇雄膽,一騎敢入虎穴幫助殺退賊人救駕,有忠君愛主之心。一怒是怒此江南省中文武官,多是貪婪受賄、百姓冤屈難申。
當時,又將張丞相相贈手書拆開。大抵命瓊玉投交大學士李白,要秉公申理梁、劉、陳三人被枉屈。盡言江南一郡文武不理民情、不察枉屈、妄抄家產以肥己;家破人亡不恤,只知抄滅民業,共合分贓;欺君罔民,大幹國法。又推薦梁瓊玉,雖年少,具此文武全才,可任充將士,為朝之佐。可秉公申理被冤。即劫法場,傷了官員兵弁,實出於大忿。陷屈逼反、烈性難民,皆由本土文武只知貪利抄家分肥、置民於死地、以杜塞其口,妄獲捉瓊玉故。
惹出二龍山草寇劫法場,搭救瓊玉皆各官自取其禍也。須要急辦,以除貪婪害民官,方得江南郡寧靜……
當時,帝看見丞相書信,准信江南文武不法。李學士也覺怒惱,上奏君王准依丞相來書懲辦各贓官,方得此土萬民得所。明皇准奏,且待回朝再議。
帝復開言安慰瓊玉曰:「前兩月江南據節度使有本回朝,言二龍山賊寇猖狂,劫去高麗入貢寶馬並串同本土刁民劉、陳、梁三人,思占疆土,已經擒獲,後被二龍山賊劫法場,殺死趙總兵,傷武將三人,兵死三百多人,謀反大逆。
正請旨起兵徵巢,朕思勞兵動餉非同小可,故未即發兵往徵,實爾三姓家門有幸,不然,即日動兵,爾門親友人人枉死了。今且住辦,回朝再申理。惟察問投降兵,命他帶同我軍往赤松林放火,燒焚其寨,有無餘黨,以免遺留後患也。馬、曹二卿帶同瓊玉及眾兵往他山剿滅,盡不可遺留。」
三將領旨,合同降兵共有六千零,一程殺上赤松林,將山中不投降者尚有兵五千餘及鐵賊之妻子一齊殺戮已盡,又將山中藏的金餉馬糧概行搬運出。然後放火焚燒山寨,晝夜火不息,燒的松林非赤名,乃一白地。
三將收兵,回山覆旨。
次日,明皇發駕,拔寨登程。當日,收殮武平侯屍首,備棺盛殮,運回家鄉安葬,蔭封他子,用之於朝,襲父職,不過多表。當日,君臣一路起程,駕到東嶽廟宇中。有君王駐駕於節度使府衙,沐浴素膳三天,方進廟中擺駕享謁。
此日肅淨,鼓樂悠揚。天子行禮,炷香爐上靄靄,神像加金冠玉帶、龍袍靴子,一新寶蓋,長幡高掛。御祭已畢,又賜撥公田十畝以為廟宇中歷年香燈費用。
天子禮畢,有文武臣皆來叩首。是日,拜罷登程。
文武兵保駕一程回歸長安而去。所到經處皆有大小文武員恭迎跪接,如往者一般。不須煩述。水陸三月方至京都。
有監國皇太子早已打聽明白,先率同眾文武大小官員,俱出皇城五十里之外迎接,帝駕回城,文武也紛紛隨入,再復朝參。不知唐天子進殿後如何封贈梁瓊玉救駕之功,怎生伸辦三人冤陷,看官,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