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鐵冠圖全傳/第二十一回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鐵冠圖全傳
◀上一回 第二十一回 女帥連敗兩賊兵 賢君大封四伯爵 下一回▶

  話說李闖取了太原,重賞老神仙,又封了張雄做個大頭目。聞蔡懋德、應時中在武帝廟盡節,贊他忠義,吩咐備棺收殮。即傳令起兵,殺回陝西,刻日到米脂縣,誓殺邊大緩,以泄掘墳之恨。即分兵十二萬與孫昂、李雙喜等十個頭目帶領,先往潼關遠遠扎住。自己親統了三十三萬賊兵,直奔米脂縣而來。

  行至中途,只見前面沙塵滾滾,喊殺連天。登高一望,見坐纛上繡著「良玉」二字。只道左家兵來,唬得膽戰心寒,急傳令退走。誰知這支兵,不是左良玉的人馬,統兵的乃是一個女主。只因當日張獻忠自分龍會上離了河南,轉回湖廣,救取家眷。誰知賊眷早被左良玉拿住,解往軍門,把賊巢燒為白地。又會合陳宏范的兵馬,阻住隘口。張獻忠被他截殺一陣,大敗而逃。收集敗殘的人馬,分作七隊,暗從山逕小路,進了四川,攻打夔州等處。那告急的本章,紛紛進京求救。朝廷頒下詔書,征取四川附近的兵馬救應。那石柱城裡,有一洞苗兵女主,姓秦名良玉。襲父男爵,人馬十分厲害,奉詔出兵,解了夔州之圍,又會合夔州副將方元吉兵馬,追趕張獻忠。獻忠見纛繡「良玉」字樣,不敢會戰,忙帶賊眾往小路奔逃。官兵趕了幾百里,不見蹤跡,商議分兵追趕。方元吉領兵趕東北一路,秦良玉領兵趕東南一路。東南一帶多是高山險路,幸虧苗兵輕捷,能走險如飛。過了一座高山,到了大路,撞遇一支人馬,喊殺前來,只見大纛寫「闖王」二字。秦良玉揮兵闖入賊陣,直向李闖趕來。高迎祥等望見大纛,誤認是左良玉的強兵,不敢上前對敵,只保著李闖落荒而走。女帥見路途不熟,不敢窮追,就近往延綏歇馬。把前後擒的流賊,托延綏總兵陳奇瑜上本獻俘,然後帶兵復回四川苗洞鎮守去了。李闖帶領頭目逃出數百里外,方放心扎住。打聽良玉兵進延綏,不敢向陝西進發,復轉回太原舊路,想從此處搶上北京。只見正南上塵土飛天,一支兵馬飛奔而來。闖賊大驚,忙叫探子打聽,方知張獻忠的人馬,也被良玉趕下來的。李闖恐他懷恨前時併吞的舊仇,前來截殺,意欲退兵,牛金星道:「我料張獻忠敗陣望救,斷無報仇相殺之事。大王與他相見合兵,豈不一舉兩得?」李闖聞言,帶了幾個頭目,上前迎接。那張獻忠一來不知李闖併吞了他的人馬,二來巴不得要人幫手,三來見他手下的頭目英勇異常,不敢把李闖欺侮,隨叫聲:「李兵主,快把人馬合來,後面追兵來得近了。」李闖即傳令與張獻忠的人馬合在一起,剛剛方元吉追兵來到,見賊兵勢大,即收兵回夔州去了。張、李二賊見官兵退去,即商議分兵兩路攻打北京。兩家折箭盟誓,約平分天下。張獻忠領兵一支,從河南一路進取;李闖領兵一支,往潼關會齊孫昂、李雙喜等,從山西一路進取。

  破了幾縣,各處告急的本章,紛紛奏上崇禎皇帝。皇帝看了各本,方知各處瘟疫流行,京城內人鬼相混,天上日色如血,月色昏慘,晴天白日亦要點燈,交冬之後有雷震,遍地饑荒,烹人而食。流賊搶掠各處,官兵望風投降。鳳陽府太祖皇陵,被賊焚掘,孫傳廷命喪西安,福王被賊烹殺。李闖攻破太原,蔡懋德等自盡。河南一路俱陷,絳州現在被圍。皇上看本未完,不覺掩面大哭。收淚再看一本,是陳奇瑜代奏秦良玉得勝的本章,解賊頭目五名來京獻俘,龍心稍安。又看一本,是左良玉奏河南、湖廣流賊往返擾亂,軍民絕食,請各省調兵借糧接濟。皇上看罷本章,長歎數聲,暗想:李建泰前奏招天下雄兵,只有一個苗洞女主,應詔趕賊。如今賊勢又熾,秦良玉已回守封疆,這一支兵縱然不回,亦不濟事。今欲盡發京城的四衛兵馬,又是老弱難用;欲放糧餉,又倉庫空虛。龍心焦躁起來,問各大臣有何高見。劉從周奏道:「流賊猖獗,必須挑選良將,把守扼要的隘口,按地征剿,賊勢自然翦滅。」萬歲道:「卿家所奏不差。」即傳旨封左良玉為寧南伯;封黃德功為靖南伯;封吳三桂為平西伯;封周遇吉為定西伯。各賜金珠寶貝,玉帶蟒袍。

  四伯之中,單說周遇吉接旨之後,聞闖賊復入山西,連破了河東、平陽等處,招集賊兵八十多萬,一路上到處歸降。即傳集眾將分路屯紮,竭力保守寧武關。此關乃北京咽喉之地,過了此關,就是大同府。

  大同府離京不過七百餘里,李闖畏懼周遇吉威名,不敢向寧武關進取,自願走平陽一帶,多繞了幾府,多行三千餘里。牛金星道:「大主不必捨近求遠。周遇吉雖勇,依臣一計,不用交兵,寧武關可唾手而得。」李闖問用何計?牛金星詳細說來,一看下面便見。

◀上一回 下一回▶
鐵冠圖全傳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