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冶志/卷上
建置
[编辑]遵化鐵冶厰在遵化縣治東。地名白冶山。古兾州之域也。周属無終國。〈即今玉田縣。〉後入於燕。〈即今京師。〉秦属漁湯郡。〈即今薊州。〉漢属右北平。〈李廣守右北平。治所在無終縣。〉唐属平州。〈即今永平府。〉舊治在今遵化縣治所。天寳初始置。其後居人稍聚。因建為縣。隷薊州。宋時入於遼。金冶治莫詳。元時置冶沙坡谷。國初因之。宣徳間移於松棚谷。正統三年移置於此。前工部主事東平張孚治之也。
白冶山一名白冶庄。東距遵化縣六十里。薊人謂之東爐鐵厰。四面皆山。前有小河。會通還鄉河。東注於海。西北数十里外。群山連亘不絶。古之所謂松亭関也。居民質勁。耐於勞苦。而不甚知書。近嵗以来。始有向習之者。其地多寒。五月猶睡炕卧褥。然至其時亦熱。但習俗然耳。
松亭関外悉為戎彛。是則周之東胡。漢之烏桓。晋之鮮卑。唐之契丹。今之韃靼。其人習扵鞍馬。恒以氊帳酥酪榛菓之類自随。遇暮則止。嵗無寧居。貧則夜宿皮囊。晝射野雀。就牝獣而乳之。亦可以卒嵗矣。雖有部落相為統轄。然其習尚自成彛俗。與吾中華之人實相遼絶。盖山川既隔。風氣自殊。固有不可得而强者。此誠華彛之别也。我故曰関山連雲。此天所以界華彛也。〈関山。遵化邊山名松亭関。即今喜峯口。燕有三関。曰居庸。曰古北口。曰松亭○晋時未詳所属。或謂属於遼西。遼西即今平灤也。〉
里至
[编辑]北京三百六十里。南京二千二百六十里。
東至灤州一百四十里。遷安縣一百二十里。樂亭縣一百八十里。昌黎縣一百八十里。
西至遵化縣六十里。薊州一百八十里。
南至豊潤縣六十里。玉田縣九十里。
北至三屯营六十里。喜峯口一百二十里。関山九十里。
東南至海岸二百里。
爐冶
[编辑]大鑑爐附小爐
[编辑]一、大鑑爐在厰治東北。專煉生鐵。每爐深一丈二尺。廣前二尺五寸。後二尺七寸。左右各一尺六寸。前闢數丈。以為出鐵之所。四傍窩底。俱石以砌之。以簡子石為門。牛頭石為心。黑砂為本。石子為佐。時時旋下。用炭火以煆煉之。頂後為鞴室一區。髙廣各八九尺。室置鞴二扇。扇役夫二人。皷其風注於火。晝夜不暫停。雖風雨不避也。 每日下砂。俱以石心為候。石心通則多與之砂。石心燥則用石子化水以潤之。而少與之砂。約一二刻許。則化為鐵矣。每嵗啓爐。俱在冬春二季。然冬爐地氣閉而火氣專。計所得者差多。在春爐則土膏動而火氣敷。計所得者差少。至於夏秋。則非其時矣。噫。不專一則不能直遂。不翕聚則不能發施。在物則亦有然者。
一、每爐每日出鐵四次。五日而彚收之。初數日所得甚㣲。日可一二百斤而已。十日之後。日可三四百斤。二十日後漸盛。日可六七百斤。四十日後。日計可得千斤。五十日後。日有千斤而羸三四百者。然亦止此極焉。七十日後。日又漸以衰少。至九十日後。則爐敗而不可用矣。然而其間亦有三四十日而敗者。有六七十日而敗者。有初盛而終替者。有初替而終盛者。消息盈虗。其數自不齊也。凢鐵從中出。皆方正成叚。故謂之板鐵。間有従旁溢出者。則以䋲係鎚。鎚去其渣滓。是謂之碎鐵。碎鐵所得。亦與板鐵相為盛衰。但不能多得耳。由是合先後而縂計之。每日約可鐵八百斤。一月可鐵二萬四千斤。一季可鐵七萬二千斤。此則較量折衷之中數。其間或有稍過與不及者。則爐火有盛衰。起爐有遲速。加以人力勤惰不齊耳。然爐衰出於数。則固無如之何者。若惰而不為。其責則在我矣。按宣徳以来。熟鐵舊有常数。生鐵歲無定額。正徳四年郎中王軏呈部。歲用大鐵爐十。每爐煉鐵四萬八千六百斤。共煉生鐵四十八萬六千斤。正徳六年郎中葉信呈部。嵗用大鑑爐五。每爐煉鐵九萬七千二百斤。亦煉生鐵四十八萬六千斤。竊以生鐵化砂石而為之。陶鎔變化。火候至難。固有少而習之。至老不能精者。而爐之成敗修短。出於呼吸。亦不能以盡料。非如熟鐵可以數計而坐策之。前人不能預定。固有以也。歷年姑未暇論。試觀正徳六年。十爐未有一爐得鐵九萬者。今乃㮣欲五爐皆鐵九萬七千二百斤亦難矣㦲。然不預為之則。則其勤惰又無可考者。如前所謂七萬二千斤。盖其中制矣。然亦尤湏策勵而後可以庶幾也。〈按歷嵗各炉。或三四萬。或五六萬。或七八萬。其間盖或有九十萬者。但亦絶少。故不可以一㮣律之也。〉
一、鐵砂出於砂坡𭖦及松棚𭖦等䖏。其色黑如炭。其質與常砂亦不異也。用水濕而火煉之。則砂化為鐵。不濕則不化焉。然砂之可以為鐵者。天也。而加之煆煉陶鎔。以成其鐵者。人也。天生之。人成之。於此可見天人所為。各自有分。而人之𠫵天地而賛化育者。亦豈可少哉。亦豈可少哉。
一、石子出於水門口及小水𭖦等處。色間紅白。畧似桃花。大者如斛。小者如拳。擣而碎之。以投於火。則化而為水。石心燥。用此以救之。則其砂始消。不然。則心病而不消也。如人心火太盛。用凉劑以救之。則脾胃和而飲食進矣。如以熟藥投之。其不至於增狂而速死者幾 希。故知心病而藥之。天下之良醫也。
一、每爐用底子石一。搪石一。窩子石二。関石一。夹石四。前廂石二。納後石二。小面石十。肩窩石二。外関石一。攔火石二。門石一。凢爐每嵗皆再築。築用新石。𢘻令石匠取之於山。舊石皆不可用也。餘石一成皆不可復動。惟門石常壞。壞則必易。易則其鐵亦少耗。尤宜蓄石以俟之。
一、小爐一。在大鑑爐東。髙五尺。長六尺。濶四尺。口五寸。凢大鑑爐所用撞鈎鎚𰼧之属。皆於此爐脩整。傍有小屋一區。以為藏器之所。
白作爐附灌爐
[编辑]一、白作爐在柴厰南。每爐髙五尺。長七尺。前濶二尺五寸。後濶二尺五寸。其傍可通風鞴。此則專煉鋼鐵與條鐵者。
一、灌爐在柴厰南。與白作爐相連。每爐髙七尺。長六尺五寸。下截為爐腔以入鐵。前一尺二寸。後一尺八寸。上截為井。又以入柴。髙一尺二寸。長一尺四寸。左右各八寸。其傍有小孔。以通風鞴。此則專煉熟鐵者。
一、煉熟鐵先热灌爐。乃置主鐵於爐腔。實柴於井口。𢘻泥而封之。用鞴以煽。皷其風。使注於下。柴盡更增。復封而皷之。凢五六畨而鐵熟。乃用刀截。鉗制而鎚鎚之。鎚成。取白作爐所鍊鐵條。横貫而繫之。四塊為掛。掛合二十斤。類而稱之。以貯於庫。
一、煉鋼鐵先成熟鐵。置白作爐。取生鐵加於熟鐵之上。皷火以煉。俟其合下一。出之用鉗。鉗制磨搽。以堅其合。如是者九。乃斧為数叚。火燒而水漂之。而後鋼鐵成。
一、作熟鐵每爐五日領生鐵一千三百八十斤。碎鐵二百二十斤。柴四千六百八十斤。煉出熟鐵一千三百斤。計六十六掛。每掛凢四塊。
一、折鋼鐵每爐五日領生板鐵六百斤。柴四千三百二十斤。共煉鋼鐵二百五十三斤七両五錢。
山場
[编辑]東至建昌一百五十里。
西至薊州一百八十里。
南至灤州一百五十里。
北至邉墻一百里。
右山塲四至。原係採辦柴炭之所。近時以来。山木漸竭。四隅有開墾者。酌令納炭。以供大爐。謂之地𤱔炭。其山仍行禁約。如有盗開者。照例發遣。
嵗辦
[编辑]正徳五年工部郎中王軏呈部具題。嵗辦生熟鋼鐵七十萬六千斤。
- 一、生鐵四十八萬六千斤。用大鑑爐十座。
- 一、熟鐵二十萬八千斤。一、鋼鐵一萬二千斤。共用白作爐二十座。
正徳六年工部郎中葉信呈部復題。嵗辦生熟鋼鐵七十萬六千斤。
- 一、生鐵四十八萬六千斤。用大鑑爐五座。
- 一、熟鐵二十萬八千斤。一、鋼鐵一萬二千斤。共用白作爐八座。
正徳九年本部題。嵗辦熟鋼鐵料七萬三千三百三十斤。
- 一、熟鐵六萬九千三百三十斤。
- 一、鋼鐵四千斤。
嵗出
[编辑]一大鑑爐初開数日每日用砂不過一石餘五 日後日用二石十日後日用三石二十日後 日用四石或爐旺則與之五石四十日後用 五石餘亦有當增六石者五十日後日用七 石七十日後則又漸减少矣盖爐巳老雖多 與之亦不能消也由是裒多益寡合光後而 約之每日用砂五石五斗每月該砂一百六 十五石每季該四百九十五石然此亦其大 畧耳爐之食砂猶人之飮食或增或减時有 適然不能盡料也 一石子每爐五日用石一車一月該用六車一 季該一十八車五爐二季該石子八十車 一每爐每日用炭五千二百五十斤此郎中李 統轄厰時隂較日晷而試之者屢試皆符較 之前人所支實為省約以此計之一月該炭 一十五萬七千五百斤一季該炭四十七萬 二千五百斤百日該炭五十二萬五千斤五 爐該炭二百六十二萬五千斤 一熟鐵每爐日五日支柴四千六百八十斤每月 支柴二萬八千八十斤五月該柴一十四萬 四百斤八爐該柴一百一十三萬三千三百 斤鋼鐵每爐五日支柴四千三百二十斤一 月該二萬五千九百二十斤八爐該柴二十 萬七千三百六十斤二項計用柴一百三十 三萬六百六十斤
歲入
[编辑]一民夫 薊州民夫二十七名 遵化縣民夫二十二名八分 豊潤縣民夫二十一名 灤州民夫一百五十九名六分 遷安縣民夫五十名二分 昌黎縣民夫六十五名一分 樂亭縣民夫六十四名三分 以上人夫四百一十名弘治以来州縣僉泒 大户每名給官價銀一十二両各委官吏狎觧 赴厰督令買辦木柴三千六百斤炭四千五百斤 石子一車共柴一百四十七萬六千斤炭一百 八十四萬五千斤石子四百一十車該銀四 千九百二十両正徳初為因附近山塲光潔 柴炭採辦愈逺每夫給與官價銀一十七両 共銀六千九百七十両仍令照依舊数赴厰 買辦正徳六年廵撫都御史李公貢奏 請减夫價以蘇民困事下工部尚書李公璲以為然 請行管厰郎中葉信會同廵撫都御史将夫價柴炭 石子𢘻行减半每夫實領官價銀八両辦柴 一千八百斤炭二千二百五十斤石子半車 共柴七十三萬八千斤炭九十二萬二千五 百斤石子二百五車該銀三千二百八十両 正徳九年本部尚書李公又因建白復 請以三分為率减去二分存留一分仍行管厰郎中 傳浚會同廵撫都御史王公倬議䖏将民夫 减去二百七十四名存留一百三十六名仍 将價銀柴炭酌為减兌每夫實領銀六両辦 柴一千斤炭一千二百斤石子半車共納柴 一十三萬六千斤炭一十六萬三千七百斤 石子六車十八車該銀八百一十六両 一軍夫遵化衞六十三名。忠義中衞九十七名 東勝右衞一百三十三名。興州前屯衞六十名 興州左屯衞二十六名。興州右屯衞四十六名 以上軍夫四百二十五名每名每嵗辦炭九 百斤砂三石八斗共該炭三十八萬四千三 百斤正徳元年 奏過每年除十名催工并造粮册今實辦工軍夫四 百一十五名共該炭三十七萬五千三百斤 鐵砂一千五百八十四石六斗正徳九年 题减二分存留一分該軍一百六十五石 一大鑑爐軍匠五十四名民匠十一名每爐爐 頭一名匠人七名共八名又推一人作頭十 人治石其餘軍匠納砂二石七斗炭八百斤 民匠納炭三百斤柴一千斤 一白作爐民匠一百八十五名軍匠一十三名 每爐爐頭一名匠人七名共八人又推二人 為作頭二人專值小爐脩理器具其餘軍匠 每名納砂二石七斗炭八百斤民匠每名納 柴一千斤炭三百斤 一輪班勘合匠六百三十名除逃絶外實在五 百六十七名分為四班每年一班每班冬春 每名納炭七百二十斤夏秋納砂三石六斗 今正徳九年冬春納炭六百斤夏秋納柴一 千二百斤 初班申子辰年一百七十九名納炭九十六 名納砂八十三名今納炭六百斤納柴一千 二百斤 二班巳酉丑年一百五十一名納炭八十一 名納砂七十名今納炭六百斤納柴一千二 百斤 三班寅午戌年一百九十名納炭九十五名 納砂七十五名今納炭六百斤納柴一千二 百斤 四班亥卯未年一百三十名納炭六十名納 砂七十名今納炭六百斤納柴一千二百斤 一地畝遵化縣八百一十六畝四分 豊潤縣一千二百五十五畝 玉田縣二百七十三畝 灤州三百一十四畝五分 遷安縣一千八百七十六畝四分六厘 以上共地四千五百六十一畝九分六厘每 畝納炭三十斤正徳九年 題准每畝納炭二十斤共炭九萬一千二百二十斤 但每嵗所徴僅餘其三之一而巳
錧鎋
[编辑]順天府。通州。三河縣。香河縣 昌平縣。宻雲縣。寳坻縣。順義縣〈俱出班匠班〉 薊州。遵化縣。豊潤縣〈出民夫及匠班半年匠〉 玉田縣〈出匠班半年匠〉 永平府。盧龍縣。撫寧縣〈出班匠半年匠〉 灤州。遷安縣。樂亭縣。昌黎縣〈出民夫班匠及半年匠〉 遵化衞。東勝右衞。興州前屯衞〈出君夫軍匠〉 忠義中衞。興州左屯衞。興州右屯衞〈出軍夫〉 隆慶左衛。隆慶右衛。會州衛。涿鹿中衛 大寧前衛。開平中屯衛。永平衛。興州後屯衛 盧龍衛。興和守禦千戶所〈俱出軍匠〉
催工
[编辑]薊州委官一名。玉田縣廵山隂陽生一名 遵化縣委官一名。廵山醫生一名 豊潤縣委官一名。廵山隂陽生一名 灤州委官一名吏一名廵山隂陽生一名 遷安縣委官一名。廵山醫生一名 樂亭縣委官一名。昌黎縣委官一名 遵化衛。忠義中衛 興州前屯衛。興州左屯衛 興州右屯衛〈各催工一人〉。東勝右衛〈催工二人〉
吏属
[编辑]工部虞衡司當該一名舊以厰軍能書省六 七人分掌其事正徳元年郎中韓大章 請以當該一人司其事而以厰人能書者三人佐之 盖文移繁冗一人亦不能獨辦也 雜造局大使一名〈專管囚犯上工〉 雜造局攢典一名〈專辦局中文書〉 隂陽生三人〈值日司更并送月報〉 醫生三人〈醫治病囚并送月報〉 老人一名〈相視囚犯〉 大鑑爐作頭一名 白作爐作頭二名 厰軍四十人〈看守鐵料脩理庫藏牆垣〉 縂甲五人[1]
公署
[编辑]工部厰治在遵化縣白冶庄東北正統戊午工 部主事張孚建成化間主事馬鉉重新之其 中為㕔事㕔事之左為司房貯文移為書辦 所其右為㕔西庫貯雜器其後為工部使宅 其前両廡為庫舎庫之右為土地廟為吏舎 庫之南為二門為大門大門之左為樵樓樵 樓之左為雜造局局後為囹圄囹圄之北為 爐冶所為柴炭鐵砂塲 工部使宅在㕔事之北前為過㕔㕔之後為寢 室為居室両傍各翼以小厦是皆永新馬鉉搆 之其傍為四顧樓即俗所謂看家樓者同州馬 祥搆之左宅一區為翫學齋興武周郁搆之齋 前為滌煩亭太原郭經搆之亭右為石山為萃 景樓無錫李珵搆之左宅盖讀書延客之所交 代者至則於趾而暫寓也厰人縂曰舊宅曰新 㕔南安傅浚各書以扁之 宅後為蔬圃圃後為小河河自聖水濬抵於孔 遂過於大鑑爐爐人資之以淘砂又自大爐 南注折過於玩學齋經萃景樓西折橫過於 㕔事㕔事之前為小橋以通徃来者遂直抵 於西小河會通於直沽河始 請濬河以通鐵冶者永新馬鉉也盖鐵冶脩造馬公 之功最多焉 虞衡吏舎〈在二門右凡五間郎中周郁建〉 雜造局官舎〈在大門左凡六間郎中李銳建〉 雜造局吏舎〈在大門左凡二間郎中葉信建〉
庫塲
[编辑]熟鐵庫〈在東西廡共十八間滑浩建者八馬 祥建者五王軏達者五〉 鋼鐵庫〈一間在西廡滑浩建〉 鑭鐵庫〈一間在東廡馬祥建〉 碎鐵庫〈在板鐵厰一間〉 鐵器庫〈五間三所在東西廡者二滑浩建在 㕔西者一在板厰者二馬鉉建〉 囚米庫〈一間在東廡下滑浩建〉 板鐵塲〈在醒心亭南馬鉉建即舊㕔事地也〉 柴塲〈在白作爐北李銳建〉 炭塲〈在柴塲北張孚建〉 砂塲〈在柴塲北李銳建〉 新廠〈廳事三間在白作爐右專收柴炭李銳建〉 大鑑爐房〈在大鑑爐所李珵建〉 白作爐房〈在白作爐所李珵建〉 大爐值宿房〈三間在東廡東髙魁建〉 樵樓〈一間在大門左張孚建劉濂脩〉 監房〈在雜造局北二十六間郎中周郁建〉 快手值房〈在大門外郎中髙魁建〉
祠宇
[编辑]土地廟〈在二門内王鉉建〉 爐神廟〈在大鑑爐東馬祥重脩〉 城隍廟〈在東街門外〉 火神廟〈在土神廟左〉 〈厰北又有真武廟関公廟 三官廟以非祀典故不載〉
坊市
[编辑]司空行部〈在北街郎中李銳建〉 三軍之需〈在厰門之右李銳建〉 百鍊之剛〈在厰門右李銳建〉 東街〈在厰外郎中李珵移厰門向南遂折 民居為南北向而名其街曰東街〉 西街〈在厰之西〉 南街〈在厰之南〉 北街〈在厰之北〉
鋪舎
[编辑]宅後両鋪 夹道五鋪 街市五鋪
督理
[编辑]理部虞衡司郎中一貟 永樂間俱以薊州遵化指揮領其事宣徳末 始委工部主事以董之正統以来皆然弘治 丁巳又用工部郎中奉 勅以理焉盖自郎中馬祥始也
歴官
[编辑]冬官使厰治自関西周君福始盖在宣徳之 末正統之初也其詳巳不可考矣 周福〈陕西人〉 張孚〈東兖州府東平州人正統丙辰進士 正統三年移建白冶厰〉 趙恕〈順徳府內丘縣人〉 閆肅〈湖廣長沙府人〉 胡純〈山西人〉 李尚〈浙江寕波府慈溪縣人正統戊辰進士〉 夏澄〈浙江台州府天台縣人天順丁丑進士〉 趙繕〈山東東昌府臨清州人天順庚辰進士〉 張翥〈直棣蘇州府長洲縣人天順丁丑進士〉 蕭鼎〈廣東潮州府海陽縣人天順甲申進士〉 塗淮〈江西南昌府靖安縣人景泰甲戌進士〉 勒璽〈山東兖州府曹縣人成化巳丑進士〉 陳勉〈江西撫州府臨川縣人成化巳丑進士〉 馬鉉〈江西吉安府永新縣人成化壬辰進士〉 王均羙〈直棣真定府安平縣人舉人〉 李韶〈四川叙州府富順縣人成化戊戌進士 成化三十年到任〉 郭經〈山西太原府人舉人 成化二十一年到任〉 吴郁〈直棣徽州府休寧縣人成化壬辰進士〉 劉濂〈山東東昌府臨清州人成化戊戌進士〉 滑浩〈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成化王辰進士 弘治三年二月到任〉 馬祥〈陕西西安府同州人成化辛丑進士〉 王鈺〈北京大寧中衛人成化戊戌進士〉 李珵〈直棣常州府無錫縣人舉人 弘治十年九目到任〉 徐江〈順天府大興縣人籍吴江縣人弘治巳未 進士弘治十四年九月到任〉 鮑�〈山東青州府壽光縣人治癸丑進士 弘治十五年三月到任〉 周郁〈南京興武衛舉人 弘治十七年十二月到任〉 滕進〈河南南陽府汝州人舉人 正徳三年十一月到任〉 王軏〈直棣揚州府江都縣人弘治巳未進士 正徳四年六月到任〉 李銳〈江西吉安府安福縣人弘治巳未進士 正徳五年十二月到任〉 葉信〈浙江紹興府上虞縣人弘治壬戌進士 正徳六年十一月到任〉 髙魁〈河南開封府新鄭縣人舉人 正徳七年七月到任〉 傅浚〈 福建泉州府南安縣人弘治巳未進士 正徳八年二月到任〉 徐麟〈 錦衣衛籍浙江龍遊縣人弘治壬戌進士 正徳九年六月到任〉
- ↑ 因為沒有「供役」條目,懷疑缺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