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阶级情义重于泰山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阶级情义重于泰山

——赞李玉和一家三代的革命情义
武灵
1970年1月12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通过李玉和与亲人、与战友、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鱼水相依的血肉联系的深刻描绘,揭示了李玉和既是无产阶级的一员,又是无产阶级的代表。他是傲立苍穹的参天大树,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

李玉和一家三代的革命关系,凝聚着重于泰山的无产阶级情义。李奶奶、李玉和、李铁梅,三代异姓合一家,不是一家,胜似一家。这一家,是在革命征途上同舟共济的战斗集体,是千千万万劳动人民团结战斗的缩影,是无产者联合起来的象征。无产阶级的共同利益,使他们祖孙三代结合在一起,战斗在一起。他们同一个宏愿:“要把黑地昏天来烧塌”,“新中国似朝阳光照人间”;同一个决心:“为革命,粉身碎骨也心甘”,“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不管环境如何艰险,斗争如何复杂,他们总是心心相印,休戚相关,生死与共,并肩战斗。无论敌人施展什么样的伎俩,都不能使他们屈服。 这种用鲜血凝结起来的阶级情义,在李玉和祖孙三代两次离别中得到完满的体现。

千百年来浩如烟海的文艺作品中,描写生死离别,都是那样悲悲切切、凄凄惨惨。《红灯记》彻底摒弃了这种伤感的情调,把李玉和被捕前的离别描绘成代表整个阶级出征的豪壮场面。面临着即将到来的暴风雨,老奶奶亲手给玉和捧上一碗壮别酒。这碗酒,倾注着亲人的千叮万嘱,饱溶着阶级的深情厚意。李玉和郑重接酒,庄严宣誓:“有您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我都能对付!”这个“底”,就是整个阶级的“底”,表明整个阶级是他最强大的后盾,最坚固的基础,最雄厚的实力。有了这个“底”,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什么样的敌人都能战胜。你看他,激情满怀,紧握酒碗,一饮而尽。巍巍身躯激荡着一股热流,炯炯目光迸发出万道火花。随着“谢——谢——妈”这刚毅深沉的一声唤,他引吭高歌:“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好象万丈瀑布奔腾直下,千里江水汹涌澎湃,把李玉和代表无产阶级出征的凌云壮志抒发得淋漓尽致。真是:一碗壮别酒,“点点滴滴在心头”,“千杯万盏会应酬”;一首出征曲,字字句句寄壮怀,千难万险脚下踩。

“刑场斗争”是全剧的高潮,也是对李玉和一家三代无产阶级情义最严峻的考验。鸠山威逼利诱,软硬兼施,结果是水中捞月一场空,没有从李玉和身上捞到半点东西。黔驴技穷的鸠山,就拿出最后一招,让李玉和一家三代在刑场见面,妄想用骨肉之情软化他们的革命气节。日寇声嘶力竭地叫嚷:“交出密电码,一家大小都能活呀”!李玉和一家三代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为革命同献出忠心赤胆”,“粉身碎骨不交密电码。”李玉和这个无产阶级的“刚强铁汉”,“经得起地陷天塌”,坚定地向母亲表示:“儿受刑不怕浑身的筋骨断,儿坐牢不怕把牢底来坐穿。”老奶奶年迈心红,好似岁寒中的松柏,“岂怕那霜冻雪打”,眼看十七年旧景重演不伤感,面对遍体伤痕的孩儿不心酸。李铁梅人小志高,象一个“铁打的金刚”,“脚跟站稳如磐石坚”,“敢与虎豹豺狼来周旋”。他们一家三代钢浇铁铸一般的“红亮的心”,任凭敌人用什么样的力量也休想拨动;那“比性命还要紧”的密电码,纵使敌人想尽了各种花招,也休想取得。这无产阶级的英雄群像,展示了李玉和革命气节的阶级根源和群众基础;同时,又好似绿叶扶红花,烘托了李玉和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坚如磐石的革命气节。

李玉和一家异姓三代崇高的革命情义,是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鼓吹的“骨肉之情”、“伦理之爱”的有力批判。刘少奇这个无耻叛徒,拣起了资产阶级“人性论”的破烂,荒诞无稽地说:“‘做人’要妥善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要有具体的立场:‘老婆立场’‘丈夫立场’‘母亲立场’‘儿子立场’”,等等。这种奇谈怪论,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他所赞不绝口的叛徒戏曲《四郎探母》提供了具体的图解。杨四郎是投敌叛国、认贼作父的民族败类,但在旧京剧中,却给这个无耻之徒蒙上一层“富有人性”的面纱,让他站在“儿子立场”,“思老母不由人肝肠痛断”;而号称有民族气节的佘太君也是“情丝缠绵”,站在“母亲立场”,“一见娇儿泪满腮,点点珠泪洒下来。”在这里,爱国者和卖国贼的界限统统被“普遍的人性”抹得一干二净。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阶级关系、政治关系。共产党人从来认为,革命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家庭利益,阶级情义高于骨肉情义。“人说道世间只有骨肉的情义重,依我看阶级情义重于泰山。”李玉和一家三代深厚的无产阶级情义,给刘少奇贩卖的资产阶级“人性论”以当头一棒。他们那种“筋骨断体肤裂意志更坚”的钢铁意志,视“荣华富贵如粪土”的崇高品德,揭示了一个真理:撼山易,撼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难!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