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隸釋 (四部叢刊本)/卷第二十一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二十 隸釋 卷第二十一
宋 洪適 撰 張元濟 撰校勘記 固安劉氏藏萬曆中刊本
卷第二十二

𨽻釋巻第二十一   歐陽氏集古録上

  沛相楊君碑    楊君碑隂題名

  郭先生碑     楊震碑

  繁陽令楊君碑   髙陽令楊君碑

  文翁石柱碑    樊常侍碑

  𤣥儒婁先生碑   老子銘

  費亭侯曹騰碑   桂陽周府君碑後本䟦尾

  桐栢廟碑     修西嶽廟復民賦碑

  楊君碑隂題名   殘碑隂

  朔方太守碑隂   朱龜碑

  太尉劉寛碑    劉寛碑

  孫叔敖碑     殽阬君神祠碑

  樊毅修華嶽碑   祝睦碑

  祝睦後碑     殘碑

  修孔子廟器表   泰山都尉孔君碑

  吳雄修孔子廟碑  兾州從事張表碑

  郭中𠉀碑     司𨽻從事郭究碑

  田君碑      堯母碑

  魯相晨孔子廟碑  楊君碑隂題名

  無極山神廟    劉曜碑

  小黄門譙君碑   太尉劉寛碑隂

  武榮碑      郎中鄭固碑

  班碑       魯峻碑

  公昉碑      藁長蔡君頌

  郎中王君碑    太尉陳球碑

  北海相景君碑   金鄉守長侯君碑

物長聚於所好而常得於有力之彊有力而不好好

之而無力雖近且易有不能致之象犀虎豹蠻夷山

海殺人之獸然其齒角皮革可聚而有也玉出崐崘

流沙萬里之外經十餘譯乃至乎中國珠出南海常

生深淵採者腰絙而入水形色非人往往不出則下

飽蛟魚金礦于山鑿深而穴逺篝火餱糧而後進其

崖崩窟塞則遂葬於其中者率常數十百人其逺且

難而又多死禍常如此然而金玉珠璣世常兼聚而

有也凡物好之而有力則無不至也湯盤孔鼎岐陽

之鼓岱山鄒嶧㑹稽之刻石與夫漢魏己來聖君賢

桓碑彛器銘詩序記下至古文籕篆分𨽻諸家之

字書皆三代以來至寳怪竒偉麗工妙可喜之物其

去人不逺其取之無禍然而風霜兵火湮淪磨滅散

棄於山崖𭏟莾之間未嘗収拾者由世之好者少也

幸而有好之者又其力或不足故僅得其一二而不

能使其聚也夫力莫如好好莫如一予性顓而嗜古

凡世人之所貪者皆無欲於其間故得一其所好於

斯好之已篤則力雖未足猶能致之故上自周穆王

以來下更秦漢隋唐五代外至四海九州名山大澤

窮崖絶谷荒林破冢神仙鬼物詭怪所傳莫不皆有

以為集古録以謂傳寫失真故因其石本軸而藏之

有巻帙次第而無時世之先後盖其取多而未已故

隨其所得而錄之又以謂聚多而終必散乃撮其大

要别為錄目因并載夫可與史傳正其闕謬者以傳

後學庶益於多聞或譏予曰物多則其勢難聚聚久

而無不散何必區區於是哉予對曰足吾所好玩而

老焉可也象犀金玉之聚其能果不散乎予固未能

以此而易彼也廬陵歐陽修序

    沛相楊君碑

右沛相楊君碑在閿鄉楊震墓側碑首尾不完失其

名字按後漢書震及中子秉秉子賜賜子彪皆有傳

又云震長子牧富波相牧孫竒侍中竒子亮陽成亭

侯又云少子奉奉子敷敷子衆蓩亭侯又有彪子修

楊氏子孫載于史傳者止此爾不知沛相為何人也

碑云孝順皇帝西巡以掾史召見拜郎中遷常山長

史換犍為府丞宰司累辟應于司徒州察茂才遷銅

陽侯相後拜議郎五官中郎將沛相年五十六建寧

元年六月癸丑遘疾而卒其終始尚可見而惜其名

字亡矣治平元年六月十日書

    楊君碑隂題名

右楊君碑隂題名首尾不完今可見者四十餘人楊

震子孫葬閿鄉者數世碑多殘缺此不知為何人碑

隂其後有云右後公門生又云右沛君門生沛君疑

是沛相者自有碑而亡其名字矣後公亦不知其為

何人也治平元年六月十日書

    郭先生碑

右郭先生碑云先生諱輔字甫成其先出于王季之

中子為文王卿士食采於虢後世謂之郭歴戰國秦

漢子孫流分來居荆土先生其少也孝友而悦學其

長也寛舒如好施是以宗親歸懷鄉䣊髙尚年五十

有二遇疾而終其以而為如及用鄉䣊字與婁夀碑

同盖漢人如此爾治平元年六月二十二日書

    楊震碑

右楊震碑首題云漢故太尉楊公神道碑銘文字殘

闕首尾不完其可見而僅成文者云聖漢龍興神祗

降祉乃生于公又云窮神知變與聖同符鴻漸衡門

羣英雲集又云貽我三魚以章懿德又云大將軍辟

舉茂才除襄城令遷荆州刺史東萊涿郡太守又云

司徒太尉立朝正色恪勤竭忠其餘字存者多而不

復成文矣治平元年六月十日書

    繁陽令楊君碑

右繁陽令楊君碑首尾不完文字磨滅可識者四百

三十字不可識者六十一字碑云君遭叔父太尉薨

委榮輕舉吏民攀轅守闕上書運糓萬斛助官賑貧

以乞君還又云富波君之子也按漢書楊震子牧為

富波相君廼牧子也叔父太尉者秉也出米乞令前

史所無惜其名字磨滅不可見矣嘉祐八年十月二

十三日書

    髙陽令楊君碑

右髙陽令楊君碑首尾不完而文字尚可識云司𨽻

從事定潁侯相最後為善侯相善上一字磨滅不可

見盖其中間嘗為髙陽令而碑首不書最後官者不

詳其義也按楊震碑髙陽令著震孫也今碑在震墓

    文翁石柱記

右文翁石柱記云漢初平五年倉龍甲戌旻天季月

修舊築周公禮殿始自文翁開建泮宫據顔有意益

州學館廟堂記按華陽國志文翁為蜀郡守造講堂

作石室一名玉堂安帝永初間烈火為災堂及寺舍

並皆焚燎惟石室獨存至獻帝興平元年大守髙朕

於玉堂東復造一石室為周公禮殿有意又謂獻帝

無初平五年當是興平元年盖時天下䘮亂西蜀僻

逺年號不通故仍稱舊號也今檢范曄漢書本紀初

平五年正月改為興平顔説是也治平元年六月十

三日

    樊常侍碑

右樊常侍碑云君諱安字子佑南陽湖陽人也君幼

學治韓詩論語孝經歴中黄門拜小黄門小黄門右

史遷藏府令中常侍年五十有六永夀四年四月甲

辰卒其先為中黄門後為小黄門又為小黄門右史

盖漢官之制今不詳其次序也余少家漢東天聖四

年舉進士赴尚書禮部道出湖陽見此碑立道左下

馬讀之徘徊碑下者久之後三十年始得而入集録

盖初不見録于世自予集録古文時人稍稍知為可

貴自此古碑漸見收采也嘉祐八年十月十四日書

    𤣥儒婁先生碑

右𤣥儒婁先生碑云先生諱夀字九考南陽隆人也

祖太常博士父安貧守賤不可營以禄先生童孩多

竒𡵨嶷有志好學不厭不飾小行善與人交久而能

敬榮沮溺之耦耕甘山林之杳靄又曰有朋自逺冕

紳莘莘講習不倦年七十有八熹平三年二月甲子

不禄今光化軍乾德縣圖經載此碑景祐中余自夷

陵貶所再遷乾德令按圖求碑而夀有墓在糓城界

中余率縣學生親拜其墓見此碑在墓側遂據圖經

遷碑還縣立於勑書樓下至今在焉治平元年月十三日

    老子銘

右老子銘按桓帝紀云延熹八年正月遣中常侍左

悺之苦縣祠老子至十一月又遣中常侍管覇祠之

而此碑云八月夢見老子而祠之世言碑銘蔡邕作

今檢邕集無此文皆不可知也

    中常侍費亭侯曹騰碑

右中常侍費亭侯曹騰碑文字磨滅其粗可見者云

建和元年七月廿二日己巳皇帝若曰其遣費亭

侯之國其餘不可識也建和桓帝即位之元年也後

三十七年獻帝中平元年騰養子操始為騎都尉擊

黄巾矣治平元年六月十日書

    桂陽周府君碑

右桂陽周府君碑按韶州圖經云後漢桂陽太守周

府君廟在樂昌縣西一百一十八里武溪上武溪驚

湍激石流數百里昔馬援南征其門人轅寄生善吹

笛援爲作歌和之名曰武溪深其辭曰滔滔武溪一

何深鳥飛不渡獸不能臨嗟哉武溪何毒滛周使君

開此溪下合真水桂陽人便之爲立廟刻石又云碑

在廟中郭蒼文今碑文磨滅云府君字君光而名巳

訛缺不可辨圖經但云周使君亦不著其名後漢書

又無傳遂不知爲何人也按武水源出郴州臨武縣

鸕鷀石南流三百里入桂陽而桂楊桂水真水梨溪

盧溪曹溪諸水皆與武水合流其俗謂水湍浚為瀧

韓退之詩云南下樂昌瀧即此水也碑首題云神漢

者如唐人云聖唐爾盖當時已為此語而史傳他書

無之獨見於此碑也

    後本䟦尾

右周府君碑余初得前本恨其名遂磨滅後有國子

監直講劉仲章者為余言前為樂昌令因道府君事

云名憬問其何以見之云碑刻雖闕尚可識也乃以

此碑并隂遺余盖前本特模者不工爾又余初以韓

集云昌樂瀧疑其誤乃改從樂昌仲章曰不然縣名

樂昌而瀧名昌樂其舊俗所傳如是韓集不誤也乃

知古人傳疑而慎於更改者以此治平二年六月二

十二日

    桐栢廟碑

右桐栢廟碑磨滅雖不甚而文字斷續粗可考次盖

南陽太守修廟碑也其辭云延熹六年正月乙酉南

陽太守中山盧奴君奴下正闕一字當是其姓又云

尊神敬祀立廟桐栢春秋宗禜災異告變水旱請求

位比諸侯聖漢所尊太守奉祀二十餘年不復身至

遣丞行事簡略不敬明神弗歆災異以生五嶽四瀆

與天合德仲尼慎祭常若神在君凖則大聖親之桐

栢來見廟祠﨑嶇逼狹開拓神門立闕四望増廣壇

楊又云執玉以沉為民祈福靈祈報祐天地清和其

大意止於如此其後有頌亦可讀第不見太守姓名

爾然不著他事惟修廟祀神爾桐栢淮瀆廟也治平

元年六月十三日

    修西嶽廟復民賦碑

右修華嶽廟請復民賦碑云光和二年十二月庚午

朔十三日壬午𢎞農太守臣毅頓首死罪上尚書臣

毅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謹按文書臣以去元年十一

月到官其十二月奉祠西嶽華山省視廟舍及齋衣

祭器率皆久逺有垢臣以神嶽至尊宜加恭肅輙遣

行事荀班與華隂令先讜以漸繕治成就之後仍雨

甘雪又曰讜言縣當孔道加奉尊嶽一嵗四祠養牲

百日用糓藳三千餘斛或有請雨齋禱役費兼倍小

民不堪有饑寒之窘違宗神之敬乞差諸賦復華下

十里以内民租田口筭臣輙聽盡力奉宣詔書思惟

惠利增異復上臣毅誠隍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

上尚書漢家制度今不復見惟余家集録漢碑頗多

故於磨滅之餘時見一二而此碑粗完故録其首尾

以傳臣毅者樊毅也治平元年六月十四日書

    楊君碑隂題名

右楊君碑隂題名楊氏世𦵏閿鄉墓側皆有碑今其

存者四余家集録皆得之乃太尉沛相髙陽繁陽今

也此碑隂者不知為何人碑文字殘闕其僅存者十

五人又滅其一其在者十四人曰懷陵圉令相蔣禧

字武仲宜禄長蕭劉瑞字仲祐孝亷杼秋劉旭字子

明大官日丞譙曹臻字建國辭曹史鄲公孫銀字山

根門下書佐史韓純字子敬豐畢珮字廣世鄲孟蹤

字河雒決曹書佐鄲公孫暘字元暘皆稱故吏又有

故吏賛陳俊字仲顯鄿夏陽字儀公鄿兒銀字伯玉

杼秋劉順字子選沛周儀字帛民凡五人皆不著職

但稱故吏而孟縱字河雒周儀字帛民文字皆完非

訛謬而莫曉其義也治平元年六月十四日書

    殘碑隂

右殘碑隂前後磨滅不知為何人碑其知為漢碑者

蓋其𨽻字非漢人莫能為也其字僅可見者尚數十

而姓名完者九人曰王伯鄉趙仲方賈元周王景陽

賈元輔宗石處王仲宣馬安國王通國皆無官號邑

里莫知為何人惟漢𨽻在者少為難得故録之治平

元年五月十八日書

    朔方太守碑隂

右朔方太守碑隂題云永夀二年朔方太守上郡仇

君察察下滅一字除郎中大曲長大下又滅一字延

熹四年九月乙酉詔書遷衙令五年正月到宫奉見

明府見下又滅一字立祠刋石表章大聖之遺靈永

示來世之末末下又滅一字謹出錢千千下又滅兩

字者下行因紀姓名據此乃冨時修廟出錢人爾今

其姓名徃徃可見云衙鄉三老時勤伯秋上官鳯季

方録事史楊禹孟布衙主記掾楊綬子長門下功曹

裴篤伯安倉曹掾任就子優又有集曹掾軍假司馬

之類名字多不完其所出錢不過三百至五百盖漢

世物輕幣重今華嶽孔子廟碑隂所列亦皆如此其

所立祠盖不知爲何廟也治平元年夏至日書

    朱龜碑

右朱龜碑云字伯靈察孝亷除郎中尚書侍郎以將

事去官于時幽州州下滅一字夷侵冦以君爲御史

中丞討伐其後磨滅又云鮮卑侵犯障塞復舉君拜

幽州刺史年六十四光和六年卒龜之事迹不見史

傳其僅見於此碑者如此碑在今亳州界中云將事

去官莫曉其語後余守亳州徒碑置州學中治平元年六月十四

日書

    太尉劉寛碑

右太尉劉寛碑寛漢書有傳其官閥始率與碑多同

而傳載遷官次序頗略盖史之所記善惡大節官次

雖小略不足為實惟其繆誤不可不正碑云大將軍

以禮脅命拜侍御史遷梁令三府並用博士徴皆不

就司𨽻校尉舉茂材太尉舉有道公車徴拜議郎司

徒長史而傳但云大將軍辟五遷司徒長史今據碑

止四遷爾博士未嘗拜也碑於長史下遂云入登侍

延熹八年地震有詔詢異轉拜尚書遷南陽太守

拜太中大夫復拜侍中屯騎校尉宗正光禄勲遂授

太尉傳至太中大夫始云遷侍中其前自長史入登

侍中史闕書也碑又云固疾遜位拜光禄大夫遷衛

尉復作太尉而傳云以日食免拜衛尉以日食免當

從傳為正而不書光禄大夫史闕也其餘皆同故不

復録治平元年六月十四日書

    劉寛碑

右太尉車騎將軍特進逯鄉昭烈侯劉公碑公諱寛

有兩碑皆在洛陽余家集録皆得之其一故吏李謙

等立而此碑門生殷苞等所立其所書與李謙等所

載不異惟漢𨽻難得當録漢公卿卒故吏門生各自

立碑以伸感慕惟見於此今人家碑碣非其子孫則

它人不為立也治平元年六月十四日書

    孫叔敖碑

右孫叔敖碑云名饒字叔敖而史記不著其名而見

於他書者亦皆曰叔敖而己微斯碑後世遂不復知

其名饒也此碑世亦罕傳余以集録二十年間求之

博且勤乃得之然則世之未見此碑者猶不知爲名

饒也謂余集古爲無益可乎

    殽阬君神祠碑

右殽阬君神祠碑今在鄭縣慶曆中樞宻直學士施

君爲陜西轉運使爲余模此本云碑文磨滅初不可

辨以麪填其刻稍尋其㸃畫命工鐫石之乃可讀漢

碑今在者類多磨滅不完故獨斯碑歴歴可見也惟

裴曄姓名爲鄉人鑱去矣殽阬所以畜洩水患據碑

文云自亡新以來廢之則前漢時己有之矣光和中

𣋌為鄭縣令始修復之事見水經及華州圖經殽阬

君祠今謂之五部神廟其像有石隄西戍樹谷五樓

先生東臺御史王翦將軍皆莫曉其義施君名昌言

今為涇原路安撫使治平元年二月一日書

    樊毅修華嶽碑

右樊毅修華嶽廟碑云惟光和元年嵗在戊午名曰

咸池季冬己巳𢎞農太守河南樊君諱毅字仲德下

車之初恭肅神祀西嶽至尊詔書奉祠躬親自徃齋

室逼窄法齋無所於是與令巴郡胊忍先讜圖議繕

故二年正月己卯興就刻兹碑號吏卒挾路據此碑

乃即時所立而太守生稱諱者何哉治平元年末伏

日書

    祝睦碑

右祝睦碑云君諱睦字元其下遂缺滅不能成文惟

其官夀年月可見云賔于王庭除北海長史頴川郾

令辟司空府北軍中候拜大尚書僕射遷常山相山

陽太守年六十有八延熹七年八月丁巳卒睦有二

碑皆在今南京虞城縣此碑不見世次而隱隱有云

其先髙辛爾其後碑則頗完故録於次也治平元年

六月立秋日書

    祝睦後碑

右祝睦後碑其前碑不知所立人名氏不知所載官

閥夀考年月悉同而此碑有立碑人名氏及睦世次

云故吏王堂等竊聞下有述上之功臣有叙君之德

又曰君兆自棃辛祝融苖胄鄭有祝𥅆君其㣧也其

餘文字亦完可讀二銘皆以三言為文而後銘猶完

云穆我君邦之陽資五就闓道綱綱下滅一字表微

凖樞衡稽列宿覽四方德合乾道應皇領二郡曜重

光化流洽緄豳昌性天約元用長頌聲作謡令香功

烈著遺椒芳存覿榮淪弗忘其後二句磨滅難詳故

録其成文以見其雅質亦可佳也治平元年六月立

秋日書

    殘碑

右殘碑不知為何人所存者纔三十二字不復成文

惟云髙字幼知其名髙又云漢興復知為後漢時人

而𨽻字在者甚完體質淳勁非漢人莫能為也故録

    修孔子廟器表

右韓明府修孔子廟器碑云永夀二年青龍在涒灘

霜月之靈皇極之日永夀桓帝年號也按爾雅云嵗

在申曰涒灘桓帝永興三年正月戊申大赦改元永

夀明年丙申曰嵗在涒灘是矣云霜月之靈皇極之

日者莫曉其義疑是九月五日前漢文章之盛庶幾

三代之純深自建武以後頓爾衰薄崔蔡之徒擅名

當世然其筆力辭氣非出自然與夫楊馬之言醇醨

異味矣及其末也不勝其弊霜月皇極是何等語韓

明府者名敕字叔節前世見於史傳未有名敕者豈

自余學之不博乎春秋左氏傳載古人命名之説不

以爲名者頗多故以敕爲名者少也治平元年二月

晦日書

    泰山都尉孔君碑

右泰山都尉孔君碑云君諱宙字季將孔子十九世

之孫也年六十一延熹四年正月乙未以疾卒其序

官閥甚簡又或殘滅不完但見其舉孝亷爲郎遷元

城令遂為泰山都尉爾其辭有云躬忠恕以及人兼

禹湯之罪巳宙為人臣而引禹湯以為比在今人於

文為不類盖漢世近古簡質猶如此治平元年閏五

月二十一日書

    吳雄修孔子廟碑

右魯相置孔子廟卒使碑云司徒臣雄司空臣戒稽

首言魯前相瑛書言詔書崇聖道孔子作春秋制孝

經演易繫辭經緯天地故特立廟襃成侯四時來祠

事己即去廟有禮器無常人掌領請置百石卒史一

人典主守廟謹問太常祠曹掾馮牟史郭𤣥辭對故

事辟雍祠先聖太宰太祝各一人備爵太常丞監祠

河南尹給牛羊豕大司農給米臣愚以謂如瑛言可

許臣雄臣戒愚戅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臣

稽首以聞制曰可按漢書元嘉元年吳雄爲司徒二

年趙戒爲司空即此云臣雄臣戒是也魯相瑛者據

碑言姓乙字仲卿漢碑在者多磨滅此幸完可讀録

之以見漢制三公奏事如此與羣臣上尚書者小異

也又見漢祠孔子其禮如此治平元年六月二十日

    兾州從事張表碑

右兾州從事張表碑云君諱表字元異其碑首題云

漢故兾州從事張君碑而文為韻語叙其官閥不甚

詳但云春秋六十四以建寧元年三月癸巳寢疾而

終其辭有云仕郡為督郵鷹撮盧擊是以狗喻人也

又有畔桓利正之語盖漢人猶質不嫌取類於鷹犬

畔桓疑是盤桓文字簡少假借爾治平元年六月二

十九日書

    郭中候碑

右北軍中候郭君碑其名字磨滅云元城君第四子

也其先盖周之胄緒枝葉雲布列於州郡自東郡衛

國家於河内汲兄竹邑候相次尚書侍郎次濟北相

順弟臨沂長次徐州刾史次中山相次雒陽令君為

五官掾功曹司𨽻中都官從事三辟將軍府舉亷比

陽長復辟司徒拜北軍中候年六十有六建寧四年

九月丙子卒其於兄竹邑侯相上一字闕滅不完疑

是惠字其下又云順弟莫曉其義豈漢人謂兄弟為

此語耶故闕其疑以俟知者治平元年六月二十九

日書

    司𨽻從事郭究碑

右司𨽻從事郭君碑云君諱究汲人也元城君之孫

雒陽令之適歴主簿督郵五官掾功曹守令長辟司

𨽻從事部郡都官春秋二十八而卒中平元年嵗在

甲子三月而𦵏據北軍中侯碑為元城君子而弟為

雒陽令考其世次皆同前世碑碣但書子孫而不及

兄弟惟郭氏碑載其兄弟甚詳盖古人譜牒旣完而

於碑碣又詳如此可見其以世家為重不若今人之

苟簡也治平元年六月二十九日書

    田君碑

右田君碑在今沂州其名字皆已磨滅惟云其先出

自帝舜之苖裔自完適齊因以為氏乃知其姓田爾

又云周察之際家於東平陽君揔角修韓詩京氏易

究洞神變窮奥極微為五官掾功曹州從事辟太尉

延熹二年辛亥詔書泰山琅邪盜賊未息州郡吏有

仁惠公清撥煩整化者試守滿嵗為真州言名時牧

劉君知君宿操表上試守費自此以後殘闕不可次

第而隱隱可見盖無年夀卒𦵏月日而有故吏薛咸

等立石勒銘之語迺費縣令長德政去思碑爾治平

元年六月二十九日書

    堯母碑

右堯母祠碑漢建寧五年造其文略曰堯母慶都感

赤龍而生堯遂以侯伯恢踐帝宫下闕慶都僊殁盖

𦵏于茲欲人莫知名曰靈臺上立黄屋堯所奉祀三

代改易荒廢不修漢受濡期興滅繼絶如堯為之遂

遭亡新禮祠絶矣故廷尉姓名磨滅不可讀深惟大漢堯之

苖胄當修堯祠追逺復舊前後奏上帝納其謀嵗以

春秋奉太牢祠時濟隂太守魏郡審晃成陽令博陵

管遵各遣大掾輔助闕一君經之營之不日成之此

其大槩也按皇覽云堯冢在濟隂城陽吕氏春秋云

堯𦵏糓林皇甫謐云糓林即成陽然自史記地志及

水經諸書皆無堯母𦵏處惟見於此碑盖亦𦵏城陽

也而諸書俗本多為城陽獨此碑為成陽當以碑為

正碑後列當時人名氏又云審晃字元讓管遵字君

臺又云漢受濡期莫曉其義也治平元年三月二十

九日書

    魯相晨孔子廟碑

右魯相上尚書章其略云建寧二年三月癸卯朔七

日己酉魯相臣晨長史臣謙頓首死罪上尚書臣晨

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臣以元年到官行秋饗飲酒泮

宫復禮孔子宅而無公出酒脯之祠臣輒依社稷出

王家榖春秋行禮建寧靈帝年號也於此見漢制天

子之尊其辭稱頓首死罪而不敢斥至尊因尚書以

致達而已余家集録漢碑頗多亦有奏章患其磨滅

獨斯碑首尾完備可見當時之制也又云孔子乾坤

所挺西狩獲麟為漢制作故孝經援神契曰𤣥丘制

命帝卯行又尚書考靈曜曰丘生倉際觸期稽度為

赤制䜟緯不經不待論而可知甚矣漢儒之狹陋也

孔子作春秋豈區區為漢而已哉治平元年三月二

十五日書

    楊君碑隂題名

右楊君碑隂題名凡一百三十一人有稱故吏者故

民者處士者故功曹史者故門下佐者類例不一似

當時人各隨意書之而文字磨滅僅可讀其姓名字

俱完可識者八十三人其餘或在或亡盖後漢陽震

墓域中碑也楊氏墓在閿鄉有碑數㕔皆漢世所立

余家集録得其四震及沛相繁陽髙陽令碑并得碑

隂題名然得時參錯不知為何碑之隂也其名氏可

見者當時皆無所稱述顧其人亦不足考究苐以漢

𨽻真蹟金石所傳者至今類多磨滅可惜故録之爾

治平元年三月晦日書

    無極山神廟碑

右無極山神廟碑文字磨滅斷續然尋繹次敘其可

見者尚可成文云太常臣耽丞敏頓首上尚書謹按

文書男子常山盖髙上黨范遷為元氏三公神山去

年五月常山相巡詣山請雨山神即使髙傳言白國

縣即與封龍靈山無極山共興雲雨常山相巡元氏

令王翎各以一白羊賽復使髙與遷俱詣太山為無

極山神索法食臣疑髙遷言不實輙移本國今常山

相巡書言郡督郵言無極山體可三里所立石為體

長二丈五尺所山周匝二十餘里其三公封龍靈山

皆得法食乞令無極山比三山祠牲出王家以珪璧

為信愚臣如巡言請以少府給珪璧故事須報臣耽

愚戅頓首頓首上尚書制曰可尚書令忠奏雒陽宫

太常丞書從事光和四年八月十七日丁酉尚書令

忠下太常耽丞敏下常山相其奏章如此其後遂言

造廟事而有銘其文多不載按漢奏章首尾皆言臣

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上尚書而此碑所載太常章

首尾不稱死罪而丞敏又不稱臣莫曉其制碑後又

列常山官屬云常山相南陽馮巡字季祖元氏令王

翊字元輔云治平元年四月一日書

    劉曜碑并隂

右劉曜碑并隂在今鄆州界中文字磨滅僅有存者

云韓曜字季尼年七十三其餘爵里官閥卒𦵏嵗月

皆不可見字為漢𨽻亦不甚工惟其銘云天臨大漢

錫以明哲碑首題云漢故光禄勲東平無鹽劉府君

之碑以此知為漢碑也治平元年四月一日書

    小黄門譙君碑

右小黄門譙君碑云君諱敏字漢達年五十七中平

二年卒其文不甚磨滅而官閥無所稱述惟云肅將

王命守靜韜光以逺悔咎而已後漢宦者用事靈帝

時尤盛敏卒之嵗張讓等十二人封侯於斯之時能

守靜逺悔是亦可佳然敏以一小黄門而立碑稱頌

於此可見宦官之盛也治平元年四月三日書

    太尉劉寛碑隂

右太尉劉寛碑隂題名寛碑有二其故吏門生各立

其一也此題名在故吏所立之碑隂其别列於後者

在寛子松之碑隂也寛以漢中平二年卒至唐咸亨

元年其裔孫胡城公爽以碑嵗久皆仆于野為再立

之并記其世序嗚呼前世士大夫世家著之譜牒故

自中平至咸亨四百餘年而爽能知其世次如此之

詳也盖自黄帝以來子孫分國受姓歴堯舜三代數

千嵗間詩書所記皆有次序豈非譜繫源流傳之百

世而不絶歟此古人所以為重也不然則士生於世

皆莫自知其所出而昧其世德逺近其所以異於禽

獸者僅能識其父祖耳其可忽哉唐世譜牒尤備士

大夫務以世家相髙至其𡚁也或䧟輕薄婚姻附託

邀求貨賂君子患之然而士子脩飭喜自樹立兢兢

惟恐墜其世業亦以有譜牒而能知其世也今之譜

學亡矣雖名臣巨族未嘗有家譜者然而俗習苟簡

廢失者非一豈止家譜而已哉嘉祐八年七月二十

九日書

    武榮碑

右武榮碑云君諱榮字含和治魯詩韋君章句孝經

論語漢書史記左氏國語為州書佐郡曹史主簿督

郵五官掾功曹年三十六汝南蔡府君察舉孝亷執

金吾丞孝桓大憂屯守玄武闕加遇害氣遭疾殞靈

其餘文字殘闕不見其卒𦵏年月又不著氏族所出

惟其碑首題云漢故執金吾丞武君之碑云治平元

年五月六日書

    郎中鄭固碑

右郎中鄭固碑文字磨滅其僅可見者云諱固字伯

堅孝友著于閨門至行立乎鄉黨初授業於歐陽仕

郡諸曹掾史主簿督郵五官掾功曹又曰忠以衛上

清以自修其餘殘闕不復成文又云延熹元年二月

詔拜郎中非其好也以疾錮辭年四十二遭命殞身

而中間又有逡遁退讓之語遁當作循錮當作固疑

漢人用字多假借又疑以疾錮辭謂疾已堅固若云

以疾篤辭覽者詳之治平元年四月十二日書

    班碑

右班碑者盖其字畫殘滅不復成文其氏族州里官

閥卒𦵏皆不可見其僅見者曰君諱班耳其首書云

建元年太嵗在丁亥而建下一字不可識以漢書考

之後漢自光武至獻帝以建名元者七謂建武建初

建光建康建和建寧建安也以曆推之嵗在丁亥迺

章帝章和元年後六十一年桓帝即位之明年改本

初二年為建和元年嵗又在丁亥則此碑所闕廼建

和元年也碑文闕滅者十八九惟亡者多而存者少

尤為可惜也故録之治平元年四月二十日書

    魯峻碑

右魯峻碑云君諱峻字仲嚴山陽昌邑人監營謁者

之孫脩武令之子治魯詩顔氏春秋舉孝廉除郎中

謁者河内太守丞辟司徒府舉髙苐御史東郡頓丘

令遷九江太守拜議郎太尉長史御史中丞司𨽻校

尉遭母憂自乞拜議郎服竟還拜屯騎校尉以病遜

熹平元年卒門生于商等二百三十人謚曰忠惠

父其餘文字亦粗完故得其遷拜次序頗詳以見漢

官之制如此惟云遭母憂自乞拜議郎又其最後為

屯騎校尉而碑首題云漢故司𨽻校尉忠惠父魯君

碑二者莫曉其義治平元年四月二十三日書

    公昉碑

右公昉碑者迺漢中太守南陽郭芝為公昉脩廟記

也漢碑今在者類多磨滅而此記文字僅存可讀所

謂公昉者初不載其姓名但云君字公昉爾又云耆

老相傳以為王莽居攝二年君為郡吏啖𤓰旁有真

人左右莫察君獨進羙𤓰又從而敬禮之真人者遂

與期谷口山上迺與君神藥曰服藥以後當移意萬

里知鳥獸言語是時府君去家七百餘里休謁往來

轉景即至闔郡驚焉白之府君徙為御史鼠齧被具

君乃畫地為嶽召鼠誅之視其腹中果有被具府君

欲從學道頃無所進府君怒勑尉部吏收公昉妻子

公昉呼其師告以厄其師以藥飲公昉妻子曰可去

矣妻子戀家不忍去於是迺以藥塗屋柱飲牛馬六

畜須臾有大風雲來迎公昉妻子屋宅六畜翛然與

之俱去其説如此可以為恠妄矣嗚呼自聖人没而

異端起戰國蓁漢以來竒辭怪說紛然爭出不可勝

數久而弗知從來自西夷老之徒起於中國而二患

交攻為吾儒者往往牽而從之其卓然不惑者僅能

自守而已欲排其說而黜之常患乎力不足也如公

昉之事以語愚人竪子皆知其妄矣不待有力而後

能破其惑也然彼漢人乃刻之金石以傳後世其意

惟恐後世之不信然後世之人未必不從而惑也治

平元年四月二十三日以旱開宫寺祈雨五日中一

日休務假書

    藁長蔡君頌

右藁長蔡君頌碑在鎮府故天章閣待制楊畋嘗為

余言漢時𨽻書在者此最為佳畋自言平生惟學此

字余不甚識𨽻書因畋言遽遣人之常山求得之遂

入于録

    郎中王君碑

右王君碑文字磨滅不復成文而僅有存者其名字

官閥卒葬年月皆莫可考惟其碑首題云漢故郎中

王君之銘知其為漢人姓王氏而官為郎中爾盖夫

有形之物必有時而𡚁是以君子之道無𡚁而其垂

世者與天地而無窮顔囬髙卧於陋巷而名與舜禹

同榮是豈有託於物而後傳耶豈有為於事而後著

耶故曰久而無𡚁者道隱而終顯者誠此君子之所

貴也若漢王君者託有形之物欲垂無窮之名及其

𡚁也金石何異乎瓦礫也治平元年四月晦日書

    太尉陳球碑

右太尉陳球碑云君諱球字伯真廣漢太守之元子

也又云除郎中尚書符節郎慎陵園令㨎中東城門

候遷䌓陽令拜侍御史其後又云拜將作大匠其餘

磨滅僅存按後漢書球傳云父亹廣漢太守陽嘉中

球舉孝亷稍遷䌓陽令太尉楊秉表球零陵太守後

累拜司空光和元年遷太尉坐日食免復拜光禄大

夫與司徒劉郃等謀誅宦官曹節等不果下獄死球

在零陵破賊胡蘭朱盖有功威著南邦今碑破蘭盖

事班班可讀與傳皆合惟不著誅宦官事至其卒時

文字磨滅不可識惟云六十有二亦與傳合余所集

録古文與史傳多異惟此碑所載與列傳同也治平

元年四月晦日書

    北海相景君碑

右北海相景君銘其碑首題云漢故益州太守北海

相景君銘其餘文字雖往往可讀而漫滅多不成文

故君之名氏邑里官閥皆不可考其可見者云惟漢

安二年北海相任城府君卒城下一字不可識當為

景也漢功臣景丹封櫟陽侯傳子尚尚傳子苞苞傳

子臨以無嗣絶安帝永初中鄧太后紹封苞弟遽為

監亭侯以續丹後自是而後史不復書而它景氏亦

無顯者漢安順帝年號也君卒於順帝時盖與遽同

時人也碑銘有云不永麋夀余家集録三代古器銘

有云眉夀者皆為麋盖古字簡少通用至漢猶然也

治平元年四月二十九日書

    金鄉守長侯君碑

右金鄉守長侯君碑云君諱成字伯盛山陽防東人

也其先出自豳岐周文之後封于鄭鄭共仲賜氏曰

侯厥㣧宣多以功佐國漢之興也侯公納䇿濟太上

皇於鴻溝之阨謚曰安國君曾孫酺封明統侯光武

中興𤣥孫覇為臨淮太守轉拜執法右刺姦五威司

命太司徒公封於陵侯枝葉繁茂或家河洧或邑山

濟君即上黨太守之弟郡請署主簿督郵五官掾功

曹守金鄉長建寧二年四月癸酉卒年八十一碑文

首尾皆完故得詳其世次其云上黨太守不見其名

按漢書執法左右刺姦五威司命皆王莽官名侯覇

列傳云覇莽時為隨令遷執法刺姦而未嘗為五威

司命後事光武代伏湛為大司徒封闗内侯旣薨光

武下詔追封則鄉侯而此碑言封於陵侯未知孰是

據碑言刺姦司命為光武時官盖碑之謬治平元年

四月二十九日書


𨽻釋巻第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