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本義/卷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一難 論寸口脈與經脈榮衛度數[编辑]

一難曰: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藏六府死生吉凶之法,何謂也?

然:寸口者,脈之大會,手太陰之脈動也。

人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呼吸定息,脈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十度,周於身。漏水下百刻,榮衛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亦二十五度,為一周也。故五十度復會于手太陰寸口者,五藏六府之所終始,故法取於寸口也。

二難 論尺寸為脈之大要會[编辑]

二難曰:脈有尺寸,何謂也?然:尺寸者,脈之大要會也。

從關至尺,是尺內,陰之所治也。從關至魚際,是寸口內,陽之所治也。

故分寸為尺,分尺為寸。

故陰得尺內一寸,陽得寸內九分。

尺寸終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三難 論太過不及等反常脈象[编辑]

三難曰:脈有太過,有不及,有陰陽相乘,有覆有溢,有關有格,何謂也?

然:關之前者,陽之動也,脈當見九分而浮,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

遂上魚為溢,為外關內格,此陰乘之脈也。

關以後者,陰之動也,脈當見一寸而沉,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

遂入尺為覆,為內關外格,此陽乘之脈也。

故曰覆溢。

是其真藏之脈,人不病而死也。

四難 論脈有陰陽之法[编辑]

四難曰:脈有陰陽之法,何謂也?然: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呼吸之間,脾受穀味也,其脈在中。

浮者,陽也;沉者,陰也。故曰:陰陽也。

心肺俱浮,何以別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濇者,肺也。腎肝俱沉,何以別之?然:牢而長者,肝也;按之濡,舉指來實者,腎也。脾者中州,故其脈在中,是陰陽之法也。

脈有一陰一陽,一陰二陽,一陰三陽,有一陽一陰,一陽二陰,一陽三陰。如此之言,寸口有六脈俱動邪?然:此言者,非有六脈俱動也,謂浮、沉、長、短、滑、濇也。浮者,陽也。滑者,陽也。長者,陽也。沉者,陰也。短者,陰也。濇者,陰也。所謂一陰一陽者,謂脈來沉而滑也;一陰二陽者,謂脈來沉滑而長也;一陰三陽者,謂脈來浮滑而長,時一沉也。所謂一陽一陰者,謂脈來浮而濇也;一陽二陰者,謂脈來長而沉濇也;一陽三陰者,謂脈來沉濇而短,時一浮也。各以其經所在,名病逆順也。

五難 論脈有輕重[编辑]

五難曰:脈有輕重,何謂也?然:初持脈,如三菽之重,與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與血脈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與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與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舉指來疾者,腎部也。故曰輕重也。

六難 論脈之陰陽虛實[编辑]

六難曰:脈有陰盛陽虛,陽盛陰虛,何謂也?然:浮之損小,沉之實大,故曰陰盛陽虛。沉之損小,浮之實大,故曰陽盛陰虛。是陰陽虛實之意也。

七難 論王脈[编辑]

七難曰:經言少陽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長。陽明之至,浮大而短。太陽之至,洪大而長。太陰之至,緊大而長。少陰之至,緊細而微。厥陰之至,沉短而敦。此六者,是平脈邪?將病脈耶?然:皆王脈也。

其氣以何月各王幾日?然:冬至之後,得甲子少陽王,複得甲子陽明王,複得甲子太陽王,複得甲子太陰王,複得甲子少陰王,複得甲子厥陰王,王各六十日,六六三百六十日,以成一歲。此三陽三陰之王時日大要也。

八難 論寸口脈平而死者[编辑]

八難曰:寸口脈平而死者,何謂也?然:諸十二經脈者,皆系于生氣之原。所謂生氣之原者,謂十二經之根本也,謂腎間動氣也,此五藏六府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氣者,人之根本也,根絕則莖葉枯矣。寸口脈平而死者,生氣獨絕於內也。

九難 論別知臟腑之病[编辑]

九難曰:何以別之藏府之病耶?然:“數”者府也,“遲”者藏也。數則為熱,遲者為寒。諸陽為熱,諸陰為寒。故以別知藏府之病也。

十難 論一脈十變[编辑]

十難曰:一脈為十變者,何謂也?然:五邪剛柔相逢之意也。假令心脈急甚者,肝邪幹心也;心脈微急者,膽邪幹小腸也;心脈大甚者,心邪自幹心也;心脈微大者,小腸邪自幹小腸也;心脈緩甚者,脾邪幹心也;心脈微緩者,胃邪幹小腸也;心脈濇甚者,肺邪幹心也;心脈微濇者,大腸邪幹小腸也;心脈沉甚者,腎邪平心也;心脈微沉者,膀胱邪幹小腸也。五藏各有剛柔邪,故令一脈輒變為十也。

十一難 論脈不滿五十動而一止[编辑]

十一難曰:經言“脈不滿五十動而一止,一藏無氣”者,何藏也?然:人吸者隨陰入,呼者因陽出。今吸不能至腎,至肝而還,故知一藏無氣者,腎氣先盡也。

十二難 論實實虛虛之誤[编辑]

十二難曰:經言:“五藏脈已絕於內,用針者反實其外;五藏脈已絕於外,用針者反實其內。”內外之絕,何以別之?然:五藏脈已絕於內者,腎肝氣已絕於內也,而醫反補其心肺;五藏脈已絕於外者,其心肺脈已絕於外也,而醫反補其腎肝。陽絕補陰,陰絕補陽,是謂實實虛虛。損不足益有餘,如此死者,醫殺之耳。

十三難 論色脈皮膚之相應[编辑]

十三難曰:經言:“見其色而不得其脈,反得相勝之脈者即死,得相生之脈者,病即自己,色之與脈,當參相應。”為之柰何?

然:五藏有五色,皆見於面,亦當與寸口尺內相應。假令色青,其脈當弦而急;色赤,其脈浮大而散;色黃,其脈中緩而大;色白,其脈浮濇而短;色黑,其脈沉濡而滑。此所謂五色之與脈,當參相應也。

脈數,尺之皮膚亦數;脈急,尺之皮膚亦急;脈緩,尺之皮膚亦緩;脈濇,尺之皮膚亦濇;脈滑,尺之皮膚亦滑。

五藏各有聲色臭味,當與寸口尺內相應,其不應者病也。假令色青,其脈浮濇而短,若大而緩為相勝;浮大而散,若小而滑為相生也。

經言:“知一為下工,知二為中工,知三為上工。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七,下工者十全六。”此之謂也。

十四難 論損至脈之病證及其治法[编辑]

十四難曰:脈有損至,何謂也?然:至之脈,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離經,四至曰奪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絕,此至之脈也。何謂損?一呼一至曰離經,再呼一至曰奪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絕,此損之脈也。至脈從下上,損脈從上下也。

損脈之為病柰何?然:一損損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損損於血脈,血脈虛少,不能榮于五藏六府。三損損於肌肉,肌肉消瘦,飲食不能為肌膚。四損損於筋,筋緩不能自收持。五損損於骨,骨痿不能起於床。反此者,至於收病也。從上下者,骨痿不能起於床者死。從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

治損之法柰何?然: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榮衛;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此治損之法也。

脈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有一呼四至,一吸四至;有一呼五至,一吸五至;有一呼六至,一吸六至;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再呼吸再至。脈來如此,何以別知其病也。

然:脈來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一呼三至,一吸三至,為適得病,前大後小,即頭痛目眩,前小後大,即胸滿短氣。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脈洪大者,苦煩滿,沉細者,腹中痛,滑者傷熱,濇者中霧露。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當困,沉細夜加,浮大晝加,不大不小,雖困可治,其有大小者為難治。一呼六至,一吸六至,為死脈也,沉細夜死,浮大晝死。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損,人雖能行,猶當著床,所以然者,血氣皆不足故也。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吸呼再至,名曰無魂,無魂者,當死也,人雖能行,名曰行屍。

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上部無脈,下部有脈,雖困無能為害。所以然者,譬如人之有尺,樹之有根,枝葉雖枯槁,根本將自生。脈有根本,人有元氣,故知不死。

十五難 論四時之脈以胃氣為本[编辑]

十五難曰:經言:“春脈弦,夏脈鉤,秋脈毛,冬脈石。”是王脈耶?將病脈也?然:弦鉤毛石者,四時之脈也。春脈弦者,肝東方木也,萬物始生,未有枝葉,故其脈之來,濡弱而長,故曰弦。夏脈鉤者,心南方火也,萬物之所茂,垂枝布葉,皆下曲如鉤,故其脈之來疾去遲,故曰鉤。秋脈毛者,脈西方金也,萬物之所終,草木華葉,皆秋而落,其枝獨在,若毫毛也,故其脈之來,輕虛以浮,故曰毛。冬脈石者,腎北方水也,萬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時,水凝如石,故其脈之來,沉濡而滑,故曰石。此四時之脈也。

如有變柰何?

然:春脈弦,反者為病。何謂反?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氣來厭厭聶聶,如循榆葉曰平;益實而滑,如循長竿曰病;急而勁益強,如新張弓弦曰死。春脈微弦曰平,弦多胃氣少曰病,但弦無胃氣曰死,春以胃氣為本。

夏脈鉤,反者為病。何謂反?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其脈來累累如環,如循琅玕曰平;來而益數,如雞舉足者曰病;前曲後居,如操帶鉤曰死。夏脈微鉤曰平,鉤多胃氣少曰病,但鉤無胃氣曰死,夏以胃氣為本。

秋脈毛,反者為病。何謂反?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其脈來藹藹如車蓋,按之益大曰平;不上不下,如循雞羽曰病;按之蕭索,如風吹毛曰死。秋脈微毛曰平,毛多胃氣少曰病,但毛無胃氣曰死,秋以胃氣為本。

冬脈石,反者為病。何謂反?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脈來上大下兌,濡滑如雀之啄曰平;啄啄連屬,其中微曲曰病;來解索,去如彈石曰死。冬脈微石曰平,石多胃氣少曰病,但石無胃曰死,冬以胃氣為本。

胃者水穀之海,主稟四時,皆以胃氣為本,是謂四時之變病,死生之要會也。

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得見,衰乃見耳。來如雀之啄,如水之下漏,是脾衰見也。

十六難 論五臟病內外證[编辑]

十六難曰:脈有三部九候,有陰陽,有輕重,有六十首,一脈變為四時。離聖久遠,各自是其法,何以別之?然:是其病有內外證。其病為之奈何?

然:假令得肝脈:其外證,善潔,面青,善怒。其內證,臍左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滿閉,淋溲便難,轉筋。有是者肝也,無是者非也。

假令得心脈:其外證,面赤,口幹,喜笑。其內證,臍上有動氣,按之牢若痛。

其病,煩心,心痛,掌中熱而●。有是者心也,無是者非也。

假令得脾脈:其外證,面黃,善噫,善思,善味。其內證,當臍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脹滿,食不消,體重節痛,怠墮嗜臥,四支不收。有是者脾也,無是者非也。

假令得肺脈:其外證,面白,善嚏,悲愁不樂,欲哭。其內證,臍右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喘欬,灑淅寒熱。有是者肺也,無是者非也。

假令得腎脈:其外證,面黑,善恐欠。其內證,臍下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氣,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脛寒而逆。有是者腎也,無是者非也。

十七難 論切脈而知死生存亡[编辑]

十七難曰:經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連年月不已。”其死生存亡,可切脈而知之耶?然:可盡知也。

診病若閉目不欲見人者,脈當得肝脈,強急而長,而反得肺脈,浮短而濇者,死也。

病若開目而渴,心下牢者,脈當得緊實而數,反得沉濇而微者,死也。

病若吐血,複鼽衄血者,脈當沉細,而反浮大而牢者,死也。

病若譫言妄語,身當有熱,脈當洪大,而反手足厥逆,脈沉細而微者,死也。

病若大腹而泄者,脈當微細而濇,反緊大而滑者,死也。

十八難 論脈有三部四經與切脈而知積聚[编辑]

十八難曰:脈有三部,部有四經,手有太陰陽明,足有太陽少陰,為上下部,何謂也?

然:手太陰陽明金也,足少陰太陽水也,金生水,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也。足厥陰少陽木也,生手太陽少陰火,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為上部。手心主少陽火,生足太陰陽明土,土主中宮,故在中部也。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養者也。

脈有三部九候,各何主之?然:三部者,寸關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頭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以下至臍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臍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審而刺之者也。

人病有沉滯久積聚,可切脈而知之耶?

然:診在右脅有積氣,得肺脈結,脈結甚則積甚,結微則氣微。

診不得肺脈,而右脅有積氣者何也?然:肺脈雖不見,右手脈當沉伏。

其外痼疾同法耶?將異也?

然:結者,脈來去時一止,無常數,名曰結也。伏者,脈行筋下也。浮者,脈在肉上行也。左右表裡,法皆如此。

假令脈結伏者,內無積聚;脈浮結者,外無痼疾;有積聚脈不結伏,有痼疾脈不浮結,為脈不應病,病不應脈,是為死病也。

十九難 論男女脈之順逆[编辑]

十九難曰:經言:“脈有逆順,男女有恆。”而反者,何謂也?

然:男子生於寅,寅為木,陽也。女子生於申,申為金,陰也。故男脈在關上,女脈在關下,是以男子尺脈恒弱,女子尺脈恒盛,是其常也。

反者,男得女脈,女得男脈也。其為病何如?

然:男得女脈為不足,病在內,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隨脈言之也。女得男脈為太過,病在四肢,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隨脈言之。此之謂也。

二十難 論脈有伏匿[编辑]

二十難曰:經言:“脈有伏匿。”伏匿於何藏而言伏匿邪?然:謂陰陽更相乘,更相伏也。脈居陰部而反陽脈見者,為陽乘陰也,脈雖時沉濇而短,此謂陽中伏陰也。脈居陽部而反陰脈見者,為陰乘陽也,脈雖時浮滑而長,此謂陰中伏陽也。

重陽者狂,重陰者癲,脫陽者見鬼,脫陰者目盲。

二十一難 論形與脈[编辑]

二十一難曰:經言:“人形病脈不病曰生,脈病形不病曰死。”何謂也?然:人形病脈不病,非有不病者也,謂息數不應脈數也。此大法。

二十二難 論一脈變為二病[编辑]

二十二難曰:經言:“脈有是動,有所生病。”一脈變為二病者,何也?然:經言是動者,氣也;所生病者,血也。邪在氣,氣為是動;邪在血,血為所生病。氣主呴之,血主濡之。氣留而不行者,為氣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為血後病也。故先為是動,後所生也。

二十三難 論十二經脈長短之度數及其流注[编辑]

二十三難曰:手足三陰三陽,脈之度數,可曉以不?然:手三陽之脈,從手至頭,長五尺,五六合三丈。手三陰之脈,從手至胸中,長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三陽之脈,從足至頭,長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三陰之脈,從足至胸,長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人兩足蹻脈,從足至目,長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脈任脈,各長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脈長一十六丈二尺,此所謂十二經脈長短之數也。

經脈十二,絡脈十五,何使何窮也?然:經脈者,行血氣,通陰陽,以榮於身者也。其始從中焦注手太陰陽明,陽明注足陽明太陰,太陰注手少陰太陽,太陽注足太陽少陰,少陰注手心主少陽,少陽注足少陽厥陰,厥陰複還注手太陰。別絡十五,皆因其原,如環無端,轉相灌溉,朝於寸口人迎,以處百病,而決死生也。

經雲:“明知終始,陰陽定矣。”何謂也?然:終始者,脈之紀也。寸口人迎,陰陽之氣通於朝使,如環無端,故曰始也。終者,三陰三陽之脈絕,絕則死,死各有形,故曰終也。

二十四難 論手足三陰三陽氣絕之候[编辑]

二十四難曰:手足三陰三陽氣已絕,何以為候?可知其吉凶不?然:足少陰氣絕,即骨枯。少陰者,冬脈也,伏行而溫於骨髓,故骨髓不溫,即肉不著骨,骨肉不相親,即肉濡而卻,肉濡而卻,故齒長而枯,發無潤澤,無潤澤者,骨先死,戊日篤,己日死。

足太陰氣絕,則脈不營其口唇。口唇者,肌肉之本也,脈不營則肌肉不滑澤,肌肉不滑澤則肉滿,肉滿則唇反,唇反則肉先死,甲日篤,乙日死。

足厥陰氣絕,則筋縮引卵與舌卷。厥陰者肝脈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陰器而絡於舌本,故脈不營則筋縮急,筋縮急即引卵與舌,故舌卷卵縮,此筋先死,庚日篤,辛日死。

手太陰氣絕,即皮毛焦。太陰者,肺也,行氣溫於皮毛者也。氣弗營則皮毛焦,皮毛焦則津液去,津液去即皮節傷,皮節傷則皮枯毛折,毛折者則毛先死,丙日篤,丁日死。

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脈不通則血不流,血不流則色澤去,故面色黑如黧,此血先死,壬日篤,癸日死。

三陰氣俱絕者,則目眩轉目瞑,目瞑者為失志,失志者則志先死,死即目瞑也。

六陽氣俱絕者,則陰與陽相離,陰陽相離則腠理泄,絕汗乃出,大如貫珠,轉出不流,即氣先死,旦占夕死,夕占旦死。

二十五難 論十二經脈之數[编辑]

二十五難曰:有十二經,五藏六府十一耳,其一經者,何等經也?然:一經者,手少陰與心主別脈也,心主與三焦為表裡,俱有名而無形,故言經有十二也。

二十六難 論十五絡脈之數[编辑]

二十六難曰:經有十二,絡有十五,餘三絡者,是何等絡也?然:有陽絡,有陰絡,有脾之大絡。陰絡者,陽蹻之絡也;陰絡者,陰蹻之絡也;故絡有十五焉。

二十七難 論奇經八脈[编辑]

二十七難曰:脈有奇經八脈者,不拘於十二經,何也?然:有陽維,有陰維,有陽蹻,有陰蹻,有沖,有督,有任,有帶之脈,凡此八脈者,皆不拘於經,故曰奇經八脈也。

經有十二,絡有十五,凡二十七氣,相隨上下,何獨不拘於經也?然:聖人圖設溝渠,通利水道,以備不然,天雨降下,溝渠溢滿,當此之時,雱霈妄作,聖人不能複圖也。此絡脈滿溢,諸經不能複拘也。

二十八難 論奇經八脈何起何繼[编辑]

二十八難曰:其奇經八脈者,既不拘於十二經,皆何起何繼也?然:督脈者,起於下極之俞,並於脊裡,上至風府,入屬於腦。

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至喉咽。

沖脈者,起於氣沖,並足陽明之經,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也。

帶脈者,起于季脅,回身一周。

陽蹻脈者,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

陰蹻脈者,亦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至咽喉,交貫沖脈。

陽維陰維者,維絡於身,溢畜不能環流灌溉諸經者也,故陽經起于諸陽會也,陰維起于諸陰交也。

比于聖人圖設溝渠,溝渠滿溢,流於深湖,故聖人不能拘通也。而入脈隆盛,入於八脈而不環周,故十二經亦不能拘之,其受邪氣,畜則腫熱,砭射之也。

二十九難 論奇經八脈之為病[编辑]

二十九難曰:奇經之為病何如?然:陽維維于陽,陰維維于陰,陰陽不能自相維,則悵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陽維為病,苦寒熱。陰維為病,苦心痛。陰蹻為病,陽緩而陰急。陽蹻為病,陰緩而陽急。沖之為病,逆氣而裡急。督之為病,脊強而厥。任之為病,其內苦結,男子為七疝,女子為瘕聚。帶之為病,腹滿,腰溶溶,若坐水中。此奇經八脈之為病也。

三十難 論榮衛相隨[编辑]

三十難曰:榮氣之行,常與衛氣相隨不?然:經言:“人受氣于谷,谷入於胃,乃傳與五藏六府。五藏六府皆受於氣,其清者為榮,濁者為衛,榮行脈中,衛行脈外,營周不息,五十而複大會。陰陽相貫,如環之無端。”故知榮衛相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