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石譜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雲林石譜
作者:杜綰 

[编辑]

天地至精之氣,結而為石,負土而出,狀為奇怪。或岩竇透漏,峰嶺層棱,凡棄擲於媧煉之餘,遁逃於秦鞭之後者,其類不一。至有鵲飛而得印,鱉化而銜題;叱羊射虎,挺質之尚存;翔雁鳴魚,類形之可驗。怪或出於《禹貢》,異或隕於宋都。物象宛然,得於仿佛,雖一拳之多,而能蘊千岩之秀。大可列於園館,小或置於幾案,如觀嵩少,而面龜蒙,坐生清思。故平泉之珍,秘於德裕;大餘之寶,進於武宗,皆石之磈奇宜可愛者。然人之好尚,故自不同,葉公之好龍,支遁之好馬,衛懿公之好鶴,王大令之好鵝,齊王之好竿,阮籍之好鍛,雖所好自異,然無所據依,殆無足取。聖人嘗曰:“仁者樂山。”好石乃樂山之意,蓋所謂靜而壽者,有得於此。竊嘗謂陸羽之於茶,杜康之於酒,戴凱之之於竹,蘇太古之於文房四寶,歐陽永叔之於牡丹,蔡君謨之於荔枝,亦皆有譜,惟石獨無,為可恨也。雲林居士杜季陽,蓋嘗采其瑰異,第其流品,載都邑之所出,而潤燥者有別,秀質者有辯,書於簡編,其譜宜可傳也。且曰,幅員之至遠,聞見或遺,山經地誌,未能淹該遍覽,尚俟訪求,當附益之。居士實抑堂先生之裔,大丞相祁國公之孫。予嘗聞之,詩史有“水落魚龍夜”之句,蓋嘗遊湘鄉之山,魚龍蟄土化而為石,工部固嘗形容於詩矣。讀是譜者,知居士之好古博雅,克紹於餘風,不忘於著錄云。

時宋紹興癸丑夏五月望日闕里孔傳題

卷上[编辑]

靈璧石[编辑]

宿州靈璧縣地名磬石山,石產土中,采取歲久,穴深數丈。其質為赤泥漬滿,土人以鐵刃遍刮三兩次,既露石色,即以黃蓓帚或竹帚兼磁末刷治清潤,扣之,鏗然有聲。石底漬土有不能盡去者,度其頓放,即為向背。石在土中,隨其大小,具體而生,或成物象,或成峰巒,巉岩透空,其狀妙有宛轉之勢。亦有窒塞,及質偏樸。若欲成雲氣日月佛像,及狀四時之景,須藉斧鑿修治磨礱,以全其美。大抵祗一兩面,或三面,若四面全者,百無一二。或有得四面者,多是石掞石尖,擇其奇巧處鐫取,治其底。頃歲靈璧張氏蘭皋亭列巧石頗多,各高一二丈許,峰巒岩竇,嵌空具美,然亦祗三兩面,背亦著上。又有一種,石理蹸踆,若胡桃殼紋,其色稍黑,大者高二三尺,小者尺餘,或如拳大。坡陁拽腳,如大山勢,鮮有高峰岩竇。又有一種,產新坑黃泥溝,峰巒嵌空,極其奇巧,亦須刮治。扣之,稍有聲,但石色青澹,稍燥軟,易於人為,不若磬山清潤而堅。此石宜避風日,若露處日久,色即轉白,聲亦隨減,《書》所謂“泗濱浮磬”是也。

青州石[编辑]

青州石產之土中,大者數尺,小亦尺餘,或大如拳,細碎磊磈,皆成物狀。在穴中性頗軟,見風即勁,凡采時易脆,不宜經風。其質玲瓏,竅眼百倍於他石,眼中多為軟土充塞,徐以竹枝洗滌淨盡,宛轉通透,無峰巒峭拔勢。石色帶紫微燥,扣之有聲,土人以石藥粘綴四面取巧,像雲氣枮木怪石欹側之狀。

林慮石[编辑]

相州林慮石,產交口土中,其質堅潤,扣之有聲,多是倒生向下,垂如鍾乳,融然天成。鏨去粗石,留石坐,峰巒秀拔,如載山一座,亦有成物狀者。石色甚碧,曾貢入內府,有藍關蒼虯洞天等名,凡十餘品,各高數寸,甚奇異。又有一種,色稍斑而微黑,稍有土漬,易於洗滌,有大山勢,四面徘徊,惟背稍著土,千岩萬壑,峰巒迤邐,頗多嵌空洞穴,宛轉相通,不假人為。至有中虛可施香燼,靜而視之,若煙雲出沒岩岫間。此石因崇寧間方士相視地脈,偶得之,大不逾三兩尺,至於拳大,奇巧百怪。

太湖石[编辑]

平江府太湖石,產洞庭水中,性堅而潤,有嵌空穿眼宛轉怪勢。一種色白,一種色青而黑,一種微青,其質紋理縱橫,籠絡隱起,於石面遍多坳坎,蓋因風浪衝激而成,謂之彈子窩。扣之,微有聲。采人攜錘鏨入深水中,頗艱辛,度其奇巧取鑿,貫以巨索,浮大舟,設木架,絞而出之。其間稍有巉岩特勢,則就加鐫礱取巧,複沈水中經久,為風水衝刷,石理如生。此石最高有三五丈,低不逾十數尺,間有尺餘。唯宜植立軒檻,裝治假山,或羅列園林廣樹中,頗多偉觀,鮮有小巧可置幾案間者。

無為軍石[编辑]

無為軍石產土中,連絡而生,擇奇巧者,即斫取之,易於洗滌,不著泥漬。石色稍黑而潤,大者高數尺,亦有盈尺及五六寸者,多具群山勢,扣之有聲。至有一段三二尺間,群峰聳拔,連接高下,凡數十許,巉岩澗穀,不異真山。頃年維揚俞次契大夫家獲張氏一石,方圓八九尺,上有峰巒,高下不知數,中間穀道相通,目為千峰石。又米芾為太守,獲異石,四面巉岩嶮怪,具袍笏拜之。但石苗所出不廣,佳者頗艱得也。

[编辑]

無為軍石產土中,性甚軟,凡就土揭取之,見風即勁。兩面多柏枝,如墨描寫,石色帶紫或灰白,間有紋理,成岡巒遍列,林中有徑路,全若圖畫之狀,頗奇特。又有仿佛類諸物像,土人裝治為屏,頗近自然。

臨安石[编辑]

杭州臨安縣石出土中,有兩種:一深青色,一微青白。其質奇怪,尖峰崷嵂,高者十數尺,小者數尺,或尺餘,溫潤而堅,扣之有聲。間有質樸,從而斧鑿修治,磨礱增巧。頃歲錢唐千頃院有石一塊,高數尺,舊有小承天法善堂徒弟折衣缽得此石,直五百餘千。其石置方廨中,四面嵌空蒨怪,洞穴委曲,於石罅間植枇杷一株,頗年遠,岩竇中嘗有露珠凝滴,目為瑰石。元居中有詩,略云:“人久眾所憎,物久眾所惜。為負磊落姿,不隨寒暑易。”政和間取歸內府,亦石之尤者。

武康石[编辑]

湖州武康石出土中,一青色,一黃色而斑。其質頗燥不堅,無混然巉岩峰巒,雖多透空穿眼,亦不甚宛轉。采人入穴,度奇巧處,以鐵鏨揭取之,或多細碎,大抵石性匾側,多涮道摺疊勢。浙中假山藉此為山腳石座,間有蒨怪尖銳者,即側立為峰巒,頗勝青州。

昆山石[编辑]

平江府昆山縣石產土中,多為赤土積漬,既出土,倍費挑剔洗滌。其質磊磈,巉岩透空,無聳拔峰巒勢,扣之無聲。土人唯愛其色潔白,或栽植小木,或種溪蓀於奇巧處,或立置器中,互相貴重以求售。至道初,杭州皋亭山後出石,與昆山石無分毫之別。

江華石[编辑]

道州江華、永寧二縣皆產石,石在亂山間,於平地上空礱積疊而生,或大或小,不相粘綴。江華一種稍青色,一種灰黑,間有巉岩之勢。其質側背粗澀枯燥,扣之有聲,未見絕奇巧者。惟永寧所產大者十數尺,或二三尺,至有尺餘,或大如拳,或多細碎,散處地上,莫知其數,率皆奇怪,每就山采取,各隨人所欲。既擇絕佳者,多為泥土苔蘚所積,以水漬一兩日,用磁末痛刷。一種色深青,一種微黑,其質堅潤,扣之有聲,多坳坎,頗類太湖彈子窩,峰巒巉岩,四面亦多透空,嶮怪萬狀。或有數尺,若太山氣象,千岩萬壑,群峰環繞,中有穀道拽腳,或類諸物像,不可概舉,非人力能為之。大抵其石多白脈,有如大山之巔,合三兩峰,間因石脈相連數道,而成瀑布,直落澗壑,凡遇石塞路迸濺,即散漫分流,石之兩邊,如圖寫之狀。

常山石[编辑]

衢州常山縣思溪,又地名石洪,或云空宇。石出水底,側垂如鍾乳,雜沙泥,不相連接,采人車戽深水,得之甚難。或大或小,不逾數尺,奇巧萬狀,多是全質。每一石,則有聯續尖銳十數峰,高下峭拔嵌空,全若大山氣勢。亦有拳大者,又於巉嶮怪岩竇中出石筍,或欹斜纖細,互相撐拄之勢。蓋石生溪中,為風水衝激,融結而成奇巧。又峰巒聳秀,有洞穴委曲相通,底坐透空,堪施香燼,若煙雲縈繞亂峰間。一種色深青,石理如刷絲,捫之輒隱手。又一種青而滑,或以磁末刷治而然,率皆溫潤,扣之有聲。間有質樸全無巧勢者,石性稍礦,不容人為,非如靈璧可增嶮怪也。

開化石[编辑]

衢州開化縣。龍山深土中,出石磊磈,或巉岩可觀,色稍燥,扣之有聲。又地名鱉灘,亦多產石水中,色稍青潤,石質骨粗而肉細,率皆全質,間有群峰前後羅列,若大山氣勢,比之思溪,無崷卒勢,扣之亦有聲。

澧州石[编辑]

澧州石產土中,磊磈而生,大者尺餘,亦有絕小者,頗多嶮怪巉岩,類諸物狀。其質為沙泥積漬,費工刷治,石理遍鋪絲,捫之隱手,色青白稍潤,間有白脈籠絡。土人不知貴,士大夫多攜歸裝綴假山,頗類雁蕩諸奇峰。

英石[编辑]

英州含光、真陽縣之間,石產溪水中。有數種:一微青色,間有白脈籠絡;一微灰黑一淺綠,各有峰巒,嵌空穿眼,宛轉相通,其質稍潤,扣之微有聲。又一種色白,四面峰巒聳拔,多棱角,稍瑩徹,面面有光可鑒物,扣之有聲。采人就水中度奇巧處鏨取之。此石處海外度遼,賈人罕知之,然山穀以謂象江太守,費萬金載歸,古亦能耳。頃年東坡獲雙石,一綠一白,目為仇池。又鄉人王廓夫亦嘗攜數塊歸,高尺餘,或大或小,各有可觀,方知有數種,不獨白綠耳。

江州石[编辑]

江州湖口石有數種,或在水中,或產水際。一種青色渾然,成峰巒岩壑,或類諸物狀;一種扁薄嵌空,穿眼通透,幾若木板似利刀剜刻之狀。石理如刷絲,色亦微潤,扣之有聲。土人李正臣蓄此石,大為東坡稱賞,目為“壺中九華”,有“百金歸買小玲瓏”之語。然石之諸峰,間有作來奇巧,相粘綴以增玲瓏。此種在李氏家頗多,適偶為大賢一顧彰名,今歸尚方久矣。又有一種,挺然成一兩峰,或三四峰,高下峻峭,無拽腳,有向背,首尾相顧,或大或小。土人多綴以石座,及以細碎諸石膠漆粘綴取巧,為盆山求售,正如僧人排設供佛者,兩兩相對,殊無意味。

袁石[编辑]

袁州萬載縣去縣十餘里,石無數,出田野間,其質嶙峻,微青色,間多峰巒,岩竇四向。又有石罅中上下生小林木,蓊鬱可喜,或高三四尺,或五六尺,全如一大山氣勢。經行凡數百步不斷目,地名亂石里。土人以石占田隴,有妨布種,恨不去之。惜乎地遠,人罕知者。

[编辑]

袁州分宜縣距縣二十里,有五侯嶺侯或作猴字,不詳其名,嶺上四傍,山石岝{山咢}峭絕,若劃裂摧倒勢,其嵌空巉岩中多狙猨。凡山下石或立或伏,當是山土飛墮者,色紺青,不潤澤,玲瓏奇怪萬狀,間有數人可遠致者。臨江士人魯子明有石癖,嘗親訪其處,以漁舟載歸瀟灘,列置所居。又去縣十里,有石洞名洪陽,遊者持炬以入,凡十有六室,詭怪百狀,又有石乳、石田、牛羊、鍾鼓及倉廩、床榻之類。石高數丈,段段有邊幅,有如船檣駕帆飽疾風狀,石田頃畝,與真無異。凡洞高處,刻唐人題字,仿佛可辨。父老云以晉葛洪、婁陽二仙所隱得名。其洞穴清邃不可遍覽,頃一道人結庵,欲盡遊其室,賚糧秉炬才曆數室,聞洞上有篙撐船聲,駭懼而返。

平泉石[编辑]

平泉石出自關中,產水中,李德裕每獲一奇,皆鐫“有道”二字。頃年餘於穎昌杜欽蓋家賞一石,雙峰高下,有徑道挺然長數尺許,無嵌空岩竇勢,其質不露圭角,磨礱光潤而清堅,於石罅中鐫“有道”二字,扣之有聲,尚是平泉莊故物也。

兗州石[编辑]

兗州出石如褐色,謂之栗玉。有巉岩峰巒勢,無穿眼,其質甚堅潤,扣之有聲。堪為器,頗費鐫礱,土人貴重之。與北方所產栗玉頗相類,但見峰巒一律耳。

永康石[编辑]

蜀中永康軍產異石,錢遜叔遺餘一石,平如版,厚半寸,闊六七寸,面上如鋪紙一層,甚潔白,上有山一座,高低前後,凡十數峰,劇有佳趣。四邊不脫其底,山色皆青黑,溫潤而堅,利刀不能刻,扣之聲清越,目為“江山小平遠”。遜叔得之蜀中部使者,云出自永康軍,後未見偶者。

耒陽石[编辑]

衡州耒陽縣土中出石,磊磈巉岩,大小不等,石質稍堅。一種色青黑,一種灰白,一種黃而斑,四面奇巧,扣之無聲,置幾案間,小有可觀。

襄陽石[编辑]

襄陽府去城十數里,有山名鳳凰,地中出石,積長尺許,或如拳者,巉岩嶮怪,往往有大山勢。色稍青黑,間有如灰褐者,扣之有聲。土人不甚重,政和年間,惟鎮江蘇仲恭留台家有數塊,置幾案間。

鎮江石[编辑]

鎮江府去城十五里,地名黃山,瑽林寺之西南,又一山名峴山,在黃山之東,土中皆產石。小者或全質,大者或鐫取,相連處蒨怪有萬狀,色黃,清潤而堅,扣之有聲。間有色灰褐者,石多穿眼相連通,可出香。

蘇氏排衙石[编辑]

鎮江蘇仲恭留台家有石,如蹲獅子,或如睡摐,羅列八九株,太守梅知勝目之為“蘇氏排衙石”。又有一石筍,高九尺有奇,渾然天成,目之為“棟隆”,悉歸內府矣。崇寧間,米元章取小石為研山,甚奇特。峴山石多清潤,而產黃山者,率多土脈,少有可鐫治者。

仇池石[编辑]

韶州之東南七八十里,地名仇池,土中產小石,峰巒岩竇甚奇巧,石色清潤,扣之有聲,頗與清溪品目相類。

清溪石[编辑]

廣南清溪鎮去三五十里,土中出石,巉崖嶮怪。一種色甚清潤,扣之,聲韻清越;一種色白。頃年蘇仲恭家置於幾案間,有七八石,甚奇巧。此石所產相鄰,青色綠色尤奇於他處。

形石[编辑]

形門,西山接太行山,山中出石,色黑,峰巒奇巧,可置幾案間。工人往往采以為研,名曰烏石,頗發墨。又一種稍燥。蘇仲恭有三研,樣製殊不俗。

盧溪石[编辑]

袁州石出溪水中,色稍青黑,有嵌空蒨怪勢,大者高數尺,鮮有小巧者。唐盧肇隱居溪側,草堂前立一大石,高丈餘,三峰九竅,甚奇怪,自謂盧溪石。崇寧間欲輦置內府,以石背多有前人刻字,語或時忌,遂止之不用。

排牙石[编辑]

臨安府府署之側,一山甚高,名拜郊台,吳越錢氏故跡。山巔嶮峻處,兩邊各有列石數十塊,從地生出者。峰巒砏岩,穿眼委曲,翠潤而堅,謂之排牙石。

品石[编辑]

建康府有石三塊,頗雄偉,岩洞蒨怪,色稍蒼翠,遍產竹木,茂鬱可觀。石罅中有六朝唐宋諸公刻字,謂之品石。

永州石[编辑]

永州署依山廳事之東隅,頃歲太守黃叔豹因其地稍露山穀,除治積壤十餘尺,得真山一座,凡八九峰,岩洞相通,翠潤可喜,有唐人刻字遍於諸峰之側,甚奇古。有一石橫尺餘,聯綴石上,全若水禽,因引泉出水,瀦滿岩竇,其石正浮水面,亦有唐人刻字,目為“鸂鶒石”。又群山之後,下廣二頃餘,率皆怪石,羅布田野間,或為民居蔽隱。元次山創萬石亭於山之顛。

石筍[编辑]

石筍所產,凡有數處,一出鎮江府黃山,一產商州,一產益州。諸郡率皆臥生土中,采之,隨其長短就而出之,或有斷而出者,大者三二尺,小者尺餘,皆微著土。其質挺然尖銳,或扁側有三兩面,紋理如刷絲,隱起石面,或得涮道,扣之或有聲,石色無定,間有四面備者。又有高一二丈,首尾一律,用斧鑿修治而成。

襲慶石[编辑]

襲慶府泰山石產土中,大小逾三四尺,間有磊磈碎小者,色灰白,或微青,亦有嵌空蒨怪勢。其質甚軟,可施鐫礱,土人不甚珍愛。

嶧山石[编辑]

嶧山在襲慶府鄒縣,山土中產美石,間有岩穴穿眼,不甚宛轉深邃,亦有峰巒高下,無崷卒勢。其質堅礦,不容斧鑿,色若挼藍,或如木葉。

卞山石[编辑]

湖州西門外十五里有卞山,在群山最為崷卒,頃朱先生居之。產石奇巧,羅布山間,巉岩礧磈,色類靈璧,而清潤尤勝。葉少蘊得其地,蓋堂以就其景,因號石林。石上皆有李唐遊人題字,自顏魯公而下,悉署焉。又州之西北鳳凰山後,地名前山,於亂筿間有石生土中,下多流泉。石質嵌空嶮怪,往往多穿眼,青翠如湖口,悉高大,鮮有小者。宣和間,嘗使土人取之,重不可致,今尚有數塊留道傍。

涵碧石[编辑]

婺州東陽縣之南五里,有涵碧池。唐令於興宗得其勝概,鑿池面瀑布,有二大石魚置沼面,魚之前有石一塊,高丈二許,巉岩可觀,石之半凹然如掌。羅江東昔避地著書,嘗以為研,好事者每往遊覽,劉禹錫有詩在集中。

吉州石[编辑]

吉州安福縣之東二三里有秀嶺,石產土中,不相聯綴。其質巉岩清潤,扣之有聲。間有兩三面,或混然窒塞,高數尺,無小巧者。又有白馬廟,去縣之東二十餘里,土中亦出石,質稍青,或稍白,四面嵌空,蒨怪萬狀。又有佛僧潭,在縣之西四五里,石產潭上土中,亦清潤嵌空,穿眼宛轉,扣之或有聲。又有一種如大山,四面崷卒,亦間有小巧者,或云潭遠處,則皆枯燥無聲,色亦灰白。又縣西六十里慶雲鄉,地名久岩山,極高峻,中有一岩,深邃可容千餘人。岩之側,土中出石,或大或小,嵌空巉岩,四面特勢,少有穿眼,多類物像,宛然天成。凡此四種,若白馬廟石,加之清潤,則全美矣。

全州石[编辑]

全州湘江一帶,溯流而上,江邊兩岸狹處,間有土石山,懸石如鍾乳,嵌空巉岩萬狀,扣之聲清越,色類靈璧,青翠可喜。餘舟過石側,擊取數塊,高尺餘,甚奇巧。

何君石[编辑]

臨江軍新淦縣玉笥山石梁間有洞,名何君。按《圖經》,十人避秦,九人仙去,獨何君為地仙,居其洞,故因號焉。岩洞透邃,中有石棋枰,山之前後間產巨石,皆嶮怪。昔有一石,懸於洞口,其狀如雲,廣數尺,巉岩秀碧扣之無聲,土人何氏擊取置亭榭中。

蜀潭石[编辑]

筠州高安縣之東北,有水出自豐城,號濟步江。自江口入四十里,地名蜀潭,水中多產巨石,四面無崷卒勢,穿眼委曲,不甚蒼翠,鮮有小巧者。

洪岩石[编辑]

饒州樂平縣東山鄉,地名洪岩,有三洞,名木梓樹水岩。各有岩穴,炬火而入,自水岩上半間,可下數十丈方到底,聞水聲如雷,窮之,即無水源。其洞中有石田、鍾、鼓、磬、仙人帳,若人力所為。其山高下,巉岩翠碧,穴中有石佛、羅漢,相儀如生,高十餘尺。

韶石[编辑]

韶州黃牛灘水中產石,峰巒巉岩百怪,其色或灰,扣之微有聲。凡就水采取,質皆枯燥,須用磁末刷治,即色稍青。其質頗與道州永明石品相類,間有奇巧而小者。

[编辑]

韶州石綠色,出土中。一種色深綠,可鐫礱為器;一種青綠相兼,磊磈或如山勢者;一種色稍次;一種細碎雜砂石,以水烹,研作數品,入顏色用。大抵穴中因銅苗氣熏蒸,即此石共產之也。

萍鄉石[编辑]

袁州萍鄉縣距縣百餘里,地名石觀。突兀一山,石洞穴深六七丈,岩上垂石如鍾乳,高低無數,嵌空險怪,奇秀可玩。山之近側,皆有怪石隱草木中,土人不知貴。

修口石[编辑]

洪州分寧縣地名修口,深土中產石,五色斑斕,全若玳瑁,石理細潤,或成物像,扣之稍有聲。工人就穴中鐫礱為器,頗精致,見風即勁,亦堪作研,雖粗而發墨云。

卷中[编辑]

魚龍石[编辑]

潭州湘鄉縣山之顛,有石臥生土中,凡穴地數尺,見青石,即揭去,謂之蓋魚石。自青石之下,色微青或灰白者,重重揭取,兩邊石面有魚形,類鰍鯽,鱗鬛悉如墨描。穴深二三丈,複見青石,謂之載魚石。石之下即著沙土。就中選擇,數尾相隨遊泳,或石紋斑剝處全然如藻荇,但百十片中然一二可觀。大抵石中魚形,反側無序者頗多,間有兩面如龍形,作蜿蜒勢,鱗鬛爪甲悉備,尤為奇異。土人多作偽,以生漆點綴成形,但刮取燒之,有魚腥氣,乃可辨。又隴西地名魚龍,掘地取名,破而得之,亦多魚形,與湘鄉所產不異。豈非古之陂澤魚生其中,因山頹塞,歲久土凝為石而致然歟?杜甫詩有“水落魚龍夜,山空鳥鼠秋”。正謂隴西爾。

萊石[编辑]

萊州石色青黯,透明斑剝,石理縱橫,潤而無聲,亦有赤白色。石未出土最軟,工人取巧鐫礱成器,甚輕妙;見風即勁。或為鐺銚,久堪烹飪,有益於銅鐵。

糯石[编辑]

糯州朱陽縣石產土中,或在高山,其質甚軟,無聲。一種色深紫,中有白石如圓月,或如龜蟾吐雲氣之狀,兩兩相對。工人就石段揭取,用藥點化鐫治而成,間有天生如圓月形者極少。昔歐陽永叔賦《雲月石屏詩》,特為奇異。又有一種色黃白,中有石紋如山峰,羅列遠近,澗壑相通,亦是成片修治鐫削,度其巧趣,乃成物像,以手攏之,石面高低,多作研屏,置幾案間,全如圖畫。詢之工人,石因積水浸漬,遂多斑斕。

階石[编辑]

階州白石產深土中,性甚軟,扣之或有聲。大者廣數尺,工人就穴中鐫刻佛像諸物,見風即勁。以滑石末治令光潤,或磨礱為板,裝製研屏,瑩潔可喜。凡內府遣投金龍玉簡於名山福地,多用此石,以朱書之。

登州石[编辑]

登州海岸沙土中,出石潔白,或瑩徹者,質如芡實,粒粒圓熟。間有大者,或如櫻桃,土人謂之彈子窩,久因風濤刷激而生。

松化石[编辑]

唐陸龜蒙得石枕、琴薦,因作《二遺詩》。序中言東陽、永康一路,松老皆化為石。頃年因馬自然先生在永康山中,一夕大風雨,鬆林忽化為石,仆地悉皆斷截,大者徑三二尺,尚存松節脂脈紋。土人運而為坐具,至有小如拳者,亦堪置幾案間。

穿心石[编辑]

襄州江水中,多出穿心石,色青黑而小,中有小竅,土人每因春時競向水中摸之,以卜子息,亦雜他石,頃年家弟守官偶步水際,獲一青石,大如鵝卵,白脈如以粉書草字兩行。把玩累日,為貴公子奪去,複搜求之,不可再得矣。

洛河石[编辑]

西京洛河水中出碎石,頗多青白,間有五色斑斕。其最白者,入鉛和諸藥,可燒變假玉或琉璃用之。

零陵石燕[编辑]

永州零陵出石燕,昔傳遇雨則飛。頃歲餘涉高岩,石上如燕形者頗多,因以筆識之。石為烈日所暴,偶驟雨過,凡所識者,一一墜地,蓋寒熱相激迸落,不能飛爾。土人家有石版,其上多磊磈如燕形者。

梨園石[编辑]

相州之北數十里,地名梨園。漳河水中出石數種,或如濃墨圓點成紋,或深黃匾頭,頗堅潤,土人謂之薑鼓石。堪琢為器物,亦磨作鎮紙,其價甚廉。

西蜀石[编辑]

西蜀水中出石,甚堅潤,色黲白,石理遍有扁紋,如豆大,中有紋如桃杏花心,土人鐫礱為龜蟾鎮紙。又一種紋理如濃墨勻作圈點,尤溫潤。又一種微黲黑,石理稍粗澀。又一種斑黑光潤,龜背上作盤蛇勢,或白或朱,土人以藥點飾,謂之元武石。

瑪瑙石[编辑]

峽州宜都縣產瑪瑙石,外多砂泥漬,擊去粗表,紋理旋繞如刷絲,間有人物鳥獸雲氣之狀。土人往往求售博易於市。泗州盱眙縣寶積山與招信縣皆產瑪瑙石,紋理奇怪。宣和間,招信縣令忘其姓名獲一石於村民,大如升,其質甚白,既磨礱,中有黃龍作蜿蜒盤屈之狀,歸於內府。

奉化石[编辑]

明州奉化縣諸山大石中,凡擊取之,即有平面石。色微黃而稍潤,扣之無聲,其紋橫裂兩道,如細墨描寫一帶夾徑寒林煙霧朦朧之狀,或如濃墨點染成高林,與無為軍所產石屏頗相類。但質頑礦,凡鐫治旋薄,則縱橫斷裂。亦可加工磨礱為研屏,土人不知貴。

吉州石[编辑]

吉州數十里土中產石,色微紫,扣之有聲,可作研,甚發墨,但膚理頗礦燥,較之永嘉華岩石,為研差勝,土人亦多鐫琢為方斛諸器。

金華石[编辑]

婺州金華山有石,如羊蹲伏。予於僧寺見之,耳角尾足,仿佛形似,高六七尺,傳云黃初平叱石之山,正與筆談中所載無異,但未見偶者。

松滋石[编辑]

荊南府鬆滋縣溪水中出五色石,間有瑩徹紋理溫潤如刷絲,正與真州瑪瑙不異,土人未知貴。

菩薩石[编辑]

嘉州峨眉山石與五台山石出岩竇中,名菩薩石。其色瑩潔,狀如大山狼牙信州永昌之類,映日射之,有五色圓光。其質六棱,或大如棗栗,則光彩微茫,間有小如櫻珠,五色粲然可喜。

於闐石[编辑]

於闐國石出堅土中,色深如藍黛。一品斑斕,白脈點點光粲,謂之金星石;一品色深碧光潤,謂之翡翠。屢試之,正可屑金,潤而無聲。石之一段凡廣仞餘,擇其十分之一二,無纖毫瑕玷者極少,故所產處貴翡翠而賤金星。

黃州石[编辑]

黃州江岸與武昌赤壁相對,江水中有石,五色斑斕,光潤瑩徹,紋如刷絲,其質或成諸物像,率皆細碎。頃因東坡先生以餅餌易於小兒,得大小百餘枚,作怪石供,以遺佛印,後遂為士大夫所采玩。

華嚴石[编辑]

溫州華嚴川石出水中,一種色黃,一種黃而斑黑,一種色紫,石理有橫紋,微粗,扣之無聲,稍潤。土人鐫治為方圓器,紫者亦堪為研,頗發墨。

白馬寺石[编辑]

河南府白馬寺之野中,每大雨過,土中多獲細石,頗碎,一種色深紺綠,類西蕃馬價珠,一種色稍次,一種色淡綠,紋理多斑剝,鮮有瑩淨者。間有刻成物像,其大不過如梅李,色深綠者價甚穹。此石產外國,蓋西洛故都之地乃有之。又有於土中獲銅帶鉤,填以七寶,雜諸細石,粲然可喜。

密石[编辑]

密州安丘縣,瑪瑙石產土中或水際,一種色嫩青,一種瑩白,紋如刷絲,盤繞石面,或成諸物像,外多粗石結絡,擊而取之,方見其質。土人磨治為砑頭之類以求售,價頗廉。初不甚珍,至有村人以此石疊為牆垣,有大如鬥許者,頃因官中搜求,其價遂數十倍。

河州石[编辑]

河州石其質甚白,紋理遍有斑黑鱗鱗如雲氣之狀,稍潤,扣之微有聲,土人鐫治為方斛諸器。

祈闍石[编辑]

鼎州祈闍山出石,石中有黃土,目之為太乙餘糧,色紫黑,其質磊磈,大小圓扁,外多沾綴碎石,滌盡黃土,即空虛。間有小如拳者,可貯水為研滴,或栽植菖蒲水窠,頗佳。

紫金石[编辑]

壽春府壽春縣紫金山石出土中,色紫,琢為研,甚發墨,扣之有聲。餘家舊有風字樣研,特輕薄,皆遠古物也。

絳州石[编辑]

“絳州石出土中,其質堅礦,色稍白,紋多花浪,頗類牛角,土人謂之角石。琢為研,滑而不發墨,惟可研丹砂”。

蠻溪石[编辑]

辰州蠻溪水中產石,色黑,諸蠻取以礱刃,每洗滌,水盡黑,因名墨石。扣之無聲,仿佛如階州者,土人琢為方斛器物及印材,粗佳。

箭鏃石[编辑]

臨江軍新淦縣數十里,地名白羊角。淩雲嶺頂,上平如掌,皆古時寨基,地中往往獲古箭鏃,鋒而刃脊,其廉可劌。其質則石,長三四寸許,間有短者,此孔子所謂“楛矢石珝,”肅慎氏之物也。按:《禹貢》:荊州貢“砥礪砮丹,惟箘輅楛”,梁州貢“璆鐵,銀鏤砮磬”,則楛矢石砮,自《禹貢》以來貢之矣。春秋時,隼集於陳庭,楛矢貫之,石砮長尺有咫。又有石甲葉,形如龜背,紋稍厚。石斧大如掌,有貫木處,率皆青堅,擊之有聲。

上猶石[编辑]

虔州上猶縣山土中出石,微紫,質稍粗,多淺黑,斑點三兩,暈綠色,堪作水斛或闌檻。好事者往往鐫礱甃地面,全若玳瑁。

螺子石[编辑]

江寧府江水中有碎石,謂之螺子,凡有五色,大抵全如六合縣靈岩及他處所產瑪瑙無異,紋理瑩繭石面,望之透明,溫潤可喜。

卷下[编辑]

柏子瑪瑙石[编辑]

黃龍府山中產柏子瑪瑙石,色瑩白,上生柏枝,或黃或黑,甚光潤。頃年白蒙亨奉使北□,□主遺以一石,大若桃,上有鴝鵒如豆許,棲柏枝上,頗奇怪。又有一種中多空,不瑩徹,予獲一塊,如棗大,可貯藥數百粒。

寶華石[编辑]

台州天台縣石名寶華,出土中,其質頗與萊州石相類,扣之無聲,色微白,紋理斑斕。土人鐫礱作器皿,稍工或為鐺銚,但經火不甚堅久。

石州石[编辑]

石州產石深土中,色多青紫,或黃白,其質甚軟,頗類桂州府滑石,微透明。土人刻為佛像及器物,甚精巧,或雕刻圖書印記,極精妙。

鞏石[编辑]

鞏州舊名通遠軍,西門寨石產深土中,一種色綠而有紋,目為水波,斫為研,頗溫潤發墨宜筆。其穴歲久頹塞,無複可采。先子頃有大圓研贈東坡公,目之為天波。

燕山石[编辑]

燕山石出水中,名奪玉,瑩白,堅而溫潤。土人琢為器物,頗能混真。

桃花石[编辑]

韶州桃花石出土中,其色粉紅斑斕,稍潤,扣之無聲。可琢器皿,或為鎮紙。

端石[编辑]

端州今為肇慶府,石出斧柯山,距州東三十三里,所謂羚羊峽對山也。凡四種:曰岩石,曰小湘石,曰後曆石,曰蚌坑,而岩石最貴。山極高峻,以漁舟入一小溪,即蚌坑。水陸行七八百步,至下岩,十許步至上岩。自上岩轉而南,凡百餘步,至龍岩。上岩各三穴,下岩一穴,半邊山岩凡十餘穴,然必以下岩為勝。龍岩乃唐初取研處,色正紫,而細潤不及下岩,後得下岩,龍岩遂不複取之。今下岩石盡,遂取諸半邊岩,近亦塞矣,獨上岩可取。下岩一穴,泉水溢歲久,石屑崩塞,雖千夫終歲功,亦不可得也。凡岩石有兩壁,北壁石在水底,石色幹則灰蒼色,濕則青紫,眼正圓,有瞳子暈十數重,綠碧白黑相間如畫,青綠處作翡翠色,與下岩石相類。南壁石則水半石也,色微帶黃,眼暈七八重,已不及北壁矣。上岩三穴,上穴即土地岩,中穴即梅珠按:《研箋》作樹岩,下穴今俗呼為中岩。上穴中穴石色黃,眼亦赤黃色,今已塞矣,而下穴中亦能開其路,采石之處,下無積水,上有泉滴如飛雨,石色幹濕與下岩同,但稍多紫色。半邊山諸岩,曰大秋風,曰小秋風,曰獸頭,曰獅子,曰桃花,曰河頭,曰新坑,曰黃坑,其石亦類下岩,但眼暈隻三四重,色赤白青碧可愛,惟層暈稍駁雜耳。米氏《研史》云“眼長如卵,各石三層”之上,即複石也,石色燥甚;下即底石也,石色雜,雖潤,不發墨。凡三層之上,從上第一層謂之頂,石皆紫,第二層腰,石或有眼,或無眼;第三層腳,石即無眼。大抵有眼石在水岩中,尤細潤。下岩石謂之鴝鵒眼,上岩上穴謂之鸚𪃿眼,上岩下穴謂之雞翁、貓兒眼,半邊山謂之雀兒眼、了哥眼,土人以此別之。

小湘石[编辑]

小湘石在端州之西四十里,石色紫,稍燥,間有眼,眼者類雀眼,但無瞳子。後曆石在端之北十里,色赤紫,質極細,不甚潤。石性極軟,間有眼者,但一兩暈。蚌坑在下岩山之下一小溪,今歲久,山中崩落之石,為風日所侵,性堅頑,極不發墨,石色正紫瑩淨,間有眼,無層暈,色駁雜。大抵諸石在穴中,正如石榴子隔瓜瓠,中有其質,石璞各有籠絡,中有研材大小,既施斧鑿,十分之中,可得三四許。又有一種圓如瓜瓠,中有其質謂之子石,尤佳極,鮮得之。下岩之價,二十倍於上岩下穴,上岩下穴之價,十倍於半邊山諸坑,半邊山價十倍於小湘。小湘價倍於蚌坑、後曆,絕品亦不過十來千。

婺源石[编辑]

徽州婺源石產水中者,皆為研材,品色頗多。一種石理有星點,謂之龍尾,蓋出於龍尾溪。其質堅勁,大抵多發墨,前世多用之,以金星為貴。石理微粗,以手擘之,索索有鋒铓者尤妙,以深溪為上。或如刷絲羅紋,或如棗心瓜子,或如眉子兩兩相對。又一種色青而無紋,大抵石質貴清潤發墨為最。又有祁門縣文溪所產,色青紫,石理溫潤發墨,頗與後曆石差等,近時出處價倍於常,土人各以石材厚大者為貴,理微粗。又徽州歙縣地名小清,出石亦清潤,可作研,但石理頗堅,不堪剉墨,其紋亦有刷絲者,土人不知貴也。

通遠石[编辑]

通遠軍即古渭州,水中有蟲類,魚鳴或作覓覓之聲,土人見者,以梃刃或堅物擊之,多化為石。色青黑溫潤,堪為礪,目之為覓石。或長尺餘,價直數千。凡兵刃用此磨治者,青光不鐓。

六合石[编辑]

真州六合縣水中或沙土中出瑪瑙石,頗細碎,有絕大而純白者,五色紋如刷絲,甚溫潤瑩徹。土人擇紋采斑斕點處,就巧碾成佛像。

蘭州石[编辑]

蘭州黃河水中產石,有絕大者,紋采可喜,間於群石中得真玉璞,外有黃膘,又有如佛像,墨青者極溫潤,可試金。頃年予獲一圓青石,大如柿,作鎮紙,經宿連簡冊輒溫潤,後以器貯之,凡移時,有水浸潤。一日墜地,破為三四段,中空處有小魚一枚,才寸許,跳擲頃刻而死。

方山石[编辑]

台州黃岩縣有方山,山之巔狀如鬥,因以得名。凡地中所產石,不以巨細,率皆方形,有數色,其質稍粗。

鸚鵡石[编辑]

荊南府有石,如巨碑仆路隅,色淺綠,不甚堅,名鸚鵡石,擊取以銅盤磨,其色可靖笙。

紅絲石[编辑]

青州益都縣紅絲石產土中,其質赤黃,紅紋如刷絲縈繞石面,而稍軟,扣之無聲。琢為研,頗發墨,但石質燥渴,須先飲以水,久乃可用。唐林甫彥猷頃作《墨譜》,以此石為上品。

石綠[编辑]

信州鉛山縣石綠產深穴中,一種融結為山岩勢,不甚堅;一種稍堅,於綠文如刷絲極深者,鐫礱為器,向明示之,頗光燦閃色;又有一種淡綠或細碎者,入水烹研,可裝飾。

泗石[编辑]

泗州竹墩鎮瑪瑙石出沙土中,其質磊磈,外多沙泥積漬,或如灰粉籠絡,須擊去粗面,中有本色微青白,稍瑩徹,無刷絲紋。工人治為器物,頗不為珍貴。

礜石[编辑]

鸛巢中有石亦名礜,或如雞卵,色灰白。鸛於巢側為泥池,多置鰍蝦之類蓄水中,以此石養之,每探取,則吞而飛去,頗難得。頃年溫州瑞安縣佛舍嘗有鸛巢,因端午晨朝一人忽登屋謀取,為人所捕致訟,詢之,云竊取可以致富,不利於寺。今《本草》所載抃石,凡有數種,產漢川、武當、西遼諸處鳥巢中者最佳。鸛常入水冷,故取以溫卵,今不可得之。

建州石[编辑]

建州石產土中,其質堅而稍潤,色極深紫,扣之有聲,間有豆斑點,不甚圓,亦有三兩重石暈,琢為研,頗發墨。往以石點作鴝鵒眼,充端石以求售。

汝州石[编辑]

汝州瑪瑙石出沙土或水中,色多青白粉紅瑩徹,小有紋理如刷絲,其質頗大,堪治為盤盒酒器等,十餘年來,方用之。

鍾乳[编辑]

廣、連、灃、郴諸州多鍾乳洞,乳汁點成石龜、蛇、蟾、蟹、蝘蜓及果蓏等形不一,質堅,或顏色如生。予頃年屢於洞中獲此數種。考之《本草》載石蟹,是尋常蟹,生南海,因年月深久,間化成石,每遇海潮,即漂出,又一般入洞穴年深亦然,因知鍾乳點化無疑。

[编辑]

婺州金華縣智者三洞產石,巉岩如雪,間有懸石如鍾乳,色灰白嵌空。予頃於洞獲一石,大如拳,高數寸,若二龍交尾纏繞,鱗鬛爪甲悉備,中有數竅,因植溪蓀,為好事者求去,亦疑鍾乳點化所成。又洞中有石鼓石磬,擊之各如其聲。

飯石[编辑]

婺州東陽縣雙林寺傅大士道場山中產石,凡有青、白、綠、紫色,皆瑩徹,謂之飯石,質細碎,堪治為素珠,或作鎮紙。

墨玉石[编辑]

西蜀諸山多產墨玉,在深土中,其質如石,色深黑,體甚輕軟,土人鐫治為帶胯或器物,極光潤。

南劍石[编辑]

南劍州黯淡灘出石,質深青黑而光潤,扣之有聲。作研發墨宜筆,工人琢治為香爐諸器,極精致。東坡所云“鳳咮研”是也。

石鏡[编辑]

永州祁陽縣浯溪山岩之側,有立石一片,廣數尺,色深青潤,光可照物十數步,土人謂之石鏡。杭州臨安縣山中一石,光明如鏡,頗同。

琅玕石[编辑]

明州昌國縣沿海近淺岸水底生琅玕石,狀似珊瑚,或高三二尺,尤繁茂,必係筏懸繩方得之。初出水,色甚白,經久微紫黑,紋理如薑枝,一律遍多圓圜跡,扣之有聲,稍燥。土人不甚貴,西北遠方往往以裝治假山。

菜葉石[编辑]

漢州郡菜葉玉石出深水,凡鐫取條段,廣尺餘。一種色如藍,一種微青。面多深青,斑剝透明,甚堅潤,扣之有聲。土人澆沙水,以鐵刃解之成片,為響版或界方壓尺,亦磨礱可為器。

滄石[编辑]

滄州海岸沙中出石,其質長短不等,色白如粉,似細條縈織石面,謂之絡絲石,甚軟燥而無聲,每見裝綴假山,餘無所用。

方城石[编辑]

唐州方城縣石出土中,潤而頗軟,一澹綠,一深紫,一灰白色,石質不甚細膩,扣之無聲。堪鐫治為方斛器皿,紫者亦堪作研,頗精致發墨。

登州石[编辑]

登州下臨大海,有沙門、鼉磯島《研箋》作駝基島,土中多產黑白石,磨礱為棋子。又有車牛、大竹、小竹凡五島,惟沙門甚近,石有挺然而出者,頗焦枯。他處者紫翠岩巉出波濤中,多秀美,五色斑斕,或如金紋者。熙寧間,士大夫就諸島上取石十二枚,皆粲然奇怪,載歸南海,為東坡稱賞。

玉山石[编辑]

信山玉山縣地名賓賢鄉,石出溪澗中,色清潤,扣之有聲,采而為研,頗剉墨。比來裁製新樣,如蓮杏葉,頗適人意。

雪浪石[编辑]

中山府土中出石,色灰黑,燥而無聲,混然成質,其紋多白脈籠絡,如披麻旋繞委曲之勢。東坡頃帥中山,置一石於燕處,目之為雪浪石。

杭石[编辑]

杭州石出土中,色多潔白,扣之無聲,其質無峰巒,多磊磈,若桃李大,尖銳或如珠砂,有棱角,望之光明精瑩,宜裝綴假山,小有可觀。

大沱石[编辑]

歸州石出江水中,其色青黑,有紋斑斑如鷓鴣,質頗粗,可為研,甚發墨。土人互相貴重。峽人謂江水為沱,故名大沱石。

青州石[编辑]

青州石多紫,產深土中,可琢為研,其質稍粗,不甚發墨,土人多用之。

龍牙石[编辑]

潭州寧鄉縣石產水中或山間,斫而出之,多龍牙,色紫稍潤,堪治為研,亦發墨,土人頗重之。

石棋子[编辑]

鄂州沿江而下,隔羅洑之西,土名石匱頭,水中產石,如自然棋子,圓熟匾薄,不假人力,黑者宜試金,白者如玉溫潤。山中有老姥,粥此石為生,相傳神憐媼,故以此給之。

分宜石[编辑]

袁州分宜縣江水中產石,一種紫色,稍堅而溫潤,扣之有聲,縱橫不過六七寸許,惜乎地遠希罕,不可常得。土人於水中采之,琢為研,發墨宜筆,但形質稍樸,須藉鐫礱。

浮光石[编辑]

光州浮光山石產土中,亦潔白,質微粗燥,望之透明,扣之無聲,仿佛如階州者。土人琢為方斛器物及印材,粗佳。

縐雲石記[编辑]

從來造化靈淑之氣,不鍾於人,或鍾於物。然人必待人而顯;不遇知者,則其奇終晦。物亦有然。子厚謫居柳州,歎其地少人而多石。夫石,亦物也。子厚遭時放廢,有淪落之感,思得奇士而結納之,卒不可得,乃寓賞於石,石不由子厚顯耶。余嘗讀《鈕玉樵明府雪遘》一篇,而歎吾鄉查伊璜先生與延陵將軍契合之奇,覺此中顯晦之數,亦若有前定焉。將軍抱磊砢之才,困於風塵,為世白眼,使不遇先生,跧伏於泥沙已耳,烏在其為將軍也。而世所豔稱者,尤傳其贈石一事。先生有鹿門之癖,將軍開閫循州,地多奇石,節署有英石峰一座,嵌空飛動,疑出鬼工,將軍未之奇也。會邀先生至幕府,瞥見之,輒摩挲愛玩,日夕不能去,並題之曰縐雲。他日過其處,忽失石所在,迨先生歸里,此石已屹立百可園中矣。蓋將軍知先生愛之深,已不遠五千里輦致之也。先生重交遊,廣聲妓,想當酒酣耳熱,舞闋歌闌之際,此石如高人逸士,傲兀其間,先生必將顧而樂之,效袍笏之拜,作兄丈之呼焉。迨先生逝後,此石亦如過眼煙雲,流轉莫定。後聞落武原顧氏,某年月日,家君曾往觀,歸述其絪縕綿聯之狀,以為“縐透瘦”三字靡不畢具,洵不愧其目。餘心慕之,而惜未之睹。戊辰秋,爰偕同人舟往訪,見此石色如積鐵,於岧亭戍削中,具紆回峭折之致,較諸到公奇礓坡翁雪浪,殆有過之無不及。餘益愛之不能置,乃商之主人,欣然載之而歸。居有隙地,甃以徑繚以垣,匝以小池,位置茲石其中。時偕二三同好,留連吟詠之。夫將軍因先生而顯,石因將軍而顯。將軍之顯此石,因先生之顯而顯,則謂之先生顯之可也。及先生沒,將軍之事幾晦;將軍之事幾晦,而將軍贈石之事亦幾晦,贈石之事幾晦,而先生愛石之事益幾晦。石不隨先生而晦耶。餘獲購此石貯之於斯,事雖不足與先生比,而較之埋沒於荒煙蔓草間,風雨剝蝕,莫有顧問者,蓋似有微權焉。石而有知,其亦有感於顯晦之跡也夫。

嘉慶辛未秋日,海寧馬汶容海記於雲石山房縐雲石圖

[编辑]

余向至海昌,得交馬容海卿佐,觀所藏查伊璜孝廉之縐雲石,及同時諸人題詠,既又出示宋杜綰《雲林石譜》三卷。案:綰字季陽,號雲林居士,山陰人,宰相衍之孫,唐工部甫之裔也。其書彙載石品一百十六,各詳形色出產而次第之,洵譜錄中不可少之書也。擬欲重刊以廣流傳,因字句間尚多錯訛,因循未果。今春敬觀欽賜《古今圖書集成》,始知是書已邀采錄,謹即校對一過,凡改正數十處,並補錄紹興時孔傳《序》一篇,適餘方刻叢書第二十八集,遂為付梓,並附《縐雲石圖記》於後,以識容海好古之雅意云。

嘉慶十九年春,歙西鮑廷博謹識於知不足齋

本宋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