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川先生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十一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十 震川先生集 卷第十一
明 歸有光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康熙刊本
卷第十二

震川先生集巻之十一

 贈送序

  送嘉定丞魯侯序

吳之東南其屬為崑山嘉定壤地相接界上之民往

來兩縣間能道其官之賢與否或時各舉其令之長

以相誇往年王侯儀尹嘉定王侯賢嘉定之民稱之

崑山之民亦稱之余崑山人也嘗有按部者至余從

諸生出候郊外王侯亦至下馬與諸生揖讓儀觀偉

然輿馬奕奕諸生夾道讓行目屬王侯葢賢者易以

聞也然於令則然於丞則否豈丞之賢皆不若令哉

勢位弗與令比也嘉定天下之壯縣著在圖籍地方

八百里後割而為州猶存四之三葢古方岳大國之

地其令視公侯其丞為之僚奚啻如古之上卿余觀

春秋間列國之大夫往往以其名聞于諸侯雖至京

師天子亦改容焉今為丞而賢亦不易及民雖及民

而人亦不樂道之委任之勢使然也嘉定之丞魯侯

將以考績去縣學生龔有成來徴予文以道其行予

于侯無聞焉有成曰侯賢者也余知其為賢者也學

生與丞不相涉有成又敦飭之士足未嘗履侯之堂

而以其文請是重侯之去也先是吾邑丞方侯鋐者

有吏才後去爲零陵令小民至今思焉余以語有成

有成不聞則予之不聞侯之賢也固宜銓曹方務得

人苟格令所至奪而去之不顧其民之欲與否昔吾

方侯之行也予曰是必復來已而立乎境中望侯之

車馬而不來矣今子之侯之行也子勿復言也子將

立子之境中望侯之車馬而不來矣

  送周御史序

士之居官非以享爵祿操利勢使人奔走承奉之爲

榮惟其所至有恵澤及于人使其民愛戴之如父母

令名垂于無窮此其所以爲榮也詩曰彼都人士狐

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歸于周萬民所望言

君子能以道得民民愛慕其徳咏歌其衣服容貌言

語之美其還歸于周矣而萬民猶望之也嘉靖乙卯

侍御餘姚周公被簡命來按呉中故事御史巡行天

下郡國率一嵗還報公滿嵗且去而吏民伏闕上書

願留者數千人詔聽復留于是幾及三載始改命提

學于南畿葢巡按御史無再嵗者其奉特㫖自國初

以來如公等比三四人而已公在呉每行縣還百姓

扶老携幼填溢街巷使車不得行嗟乎仕而得民之

愛慕如此可以為榮矣國家貢賦仰給東南異時承

平無事不幸遇水旱有司猶不肯議蠲貸而自頃嵗

島夷為寇兵興賦調滋繁矣然盜踰度大海輕行内

地數千里間剽掠一空嵗復大旱民嗷嗷無經宿之

儲當時議者猶以國計為辭而海上用兵所急者財

賄聞蠲賦之語往往相顧而笑公獨慨然上奏盡停

蘇松嵗入數百萬以死傷垂盡之民而措之袵席之

上自寇之入人皆憂將之不𨕖兵之不練賦調之不

給而已若如議者拘攣之見非惟稅無所出將盡敺

東南之民以從賊朝廷豈徒失數百萬石之賦而已

哉昔人有言古之大過人者能于擾攘急迫之中行

寛大閒暇長久之政此天下所以不測而大服也使

世之君子能持此說■狄之患庶乎可免矣公為政

寛大不擾受命分閫皆先進老臣輒裁之以法所調

天下兵聚海上狼廣粤僰之人絡繹城下無不歛戢

民不知兵行之害此皆卓然可稱者公去吴之明年

士大夫多紀述之而河南布政使雍里顧公因民之

志作頌一首以謂古詩三百篇作者皆不自爲序而

有待于卜氏之徒故屬其序于鄙野之人云崑山本作周御

史保障江南頌後段小異更有頌辭今從常熟本

  贈熊兵憲進秩序

鏡湖熊公初舉進士受命守太倉州稍遷為呉郡别

駕尋升太倉兵備僉憲今又奉璽書有憲副之擢自

筮仕迄今為方面幾及一紀官凡三遷而不離太倉

治所太倉舊崑山沿海之地前代備禦日本惟慶元

澉浦上海置戍無言太倉者自淮陽王建海運則汎

海之役皆自此始萬斛之舟雲屯風飄接於遼海當

時屹為巨鎮國家罷漕事設兩衞百數十年間海外

無事惟沙丁醝戸時或跳梁然不踰時撲滅而三呉

生聚反依大浸以為天險嘉靖初言者欲罷新建州

請置兵備分司朝廷留州而置分司先是浙省有水

利僉憲兼領呉中水利今則併歸於兵備自建兵備

而後日本之患作矣葢若有前兆焉者寇之始至實

公為州之日也能以承平狃習之民而捍蟻附之衆

城守之功為最而言者欲以微文致罪然州人愛公

如父母故奪衆議而留公於呉及秉憲節以來日率

拊循之民而督之以疆塲之事威行恵孚指麾如意

椰帆鐵艦飄忽而來潰於南而殱於北者誰之功也

朝廷知公聲望日隆東南之寄無以易之故有今日

之擢而余獨以為吾民之幸焉天下皆言久任之利

而未有行者葢其勢有所不能也公雖為州人所愛

即徵擢以去闔郡之民伏闕請留亦未有能從者今

事勢相維公乃又為郡為憲司屢遷而不易其地至

十數年勢位日崇無異于為州之日其治於民可謂

習矣漢侍御史賈昌與州郡討賊嵗餘不克時議遣

大將發兵李固以為發兵州郡可任但𨕖有勇畧仁

惠能任將帥者以為刺史太守可責其成功遂用張

喬祝良二人卒平嶺外今太守無兵權而武將不與

民事唯公兼兵民之任李固之議庶其在此余論國

家所以待公者葢合于古之道有二用是深為嘆息

且公内撫瘡痍外嚴扞禦島夷阻隘不能内薄久知

為寇之無利亦將自戢矣余昔承乏汴省而公今官

亦系銜於汴有先後僚寀之義邇者屏處林隈公不

鄙夷咨訪不倦情分日深於公之遷輒不自揆用不

腆之辭以為賀云

  送嘉定縣令序

太學生張沛來自嘉定道其令某侯之賢曰天子有

詔徵侯侯今且行矣沛欲有所言而未能也願有聞

於子予觀古循吏傳雖異世猶慨慕嘆惜惟恐其紀

載之不詳况與之生同時而風聲相及者乎呉為東

南大都而嘉定邊海疆土最廣號稱壯縣吏是者非

强明仁恕不足以爲治然前此數有賢令𢎞治以來

廟食者多矣今侯又賢如此豈其地然耶固予所慨

慕而嘆惜者而沛言侯之治行其大者有三曰往者


𩗗風大作海水飛溢平地數尺瀕海之民蔽流上下


死者千數侯甫下車恤其餘民俾有寧宇其賢一也


一二小醜負險逋誅出入洪波肆行鈔掠嘉定去海

不半日可至無堅城勁卒之捍而不見侵犯其賢二


也嵗饑民貧逋負日積使者督責相望於道父死而

誅其子兄亡而逮其弟笞掠瘐死流離困頓所不忍


言侯能操縱有法賦辦而民不驚其賢三也予以爲

沛所言者其二者一時之變其一則此方之民無窮


之患也侯既能恤之於為令之日今去為天子耳目


之官天下之事何所不可言者東南財賦之區國家

取之將二百年矣譬之人少壯有力嘗勝百鈞之重


迨夫贏老疲敝猶以前日之任驅之未有不絶脉而

亡者今三限之法責之一時數年之負併於一嵗可


謂不遺餘力矣侯何不一言天子盡捐數十百萬以

予民乎此踰於增戍益漕以厚西北之防者萬萬矣

沛也以此言於侯可也

  送嘉定縣令張侯序

國家混一宇縣版籍所𨽻延袤萬里三呉之民獨以

區區一隅輸天下財賦之半昔之守土者甞一抗疏

為民請命于朝 宣宗皇帝慨然下詔減省舊額然

議者猶以當時建議不能大有發明使曠然一新以

見治世均平之政有恢張不盡之嘆其後吏胥緣以

為奸民賦日倍如其舊而主計大臣執議牢固雖有

水旱螽蝗螟蝝之災輒拘成法未嘗肯減上供之數

比嵗■馬南侵廷議以運餉不繼督逋之使相望于

道是以為令者尤難焉上之不能遂其求曰何事我

而不承我也下之不能勝其求曰何撫我而不恤我

也於上易以罪於下易以怨令之難為從來久矣而

未有甚於今日者也呉之屬邑有八而嘉定最廣然

瀕海而土瘠地廣則賦繁土瘠則民疲以疲民供繁

賦尤難矣順義張侯由進士出宰兹邑處甚難之時

上勤而下撫事辦而民和又能以其餘力興學校浚

河渠繕宫舘飭武備期年之間百廢具舉非有愷悌

之徳通敏之才何以克此於時侯將入覲是行也

天子舉考績幽明之政用進律増秩之典侯之承恩

詔被光寵也必矣余門人李某以縣父老之意來徵

余文以重侯之行余非知文者先是憲副張君為贈

行詩既俾余志其末繁蕪之詞何足為侯凟也而某

之勤懇終不能以辭復為序之葢亦所謂樂道之者

不一而足云

  送崑山縣令朱侯序

江南諸郡縣土田肥美多秔稻有江海陂湖之饒然

征賦煩重供内府輸京師不遺餘力俗好媮靡美衣

鮮食嫁娶𦵏埋時節餽遺飲酒燕㑹竭力以飾觀美

富家豪民兼百室之産役財驕溢婦女玉帛甲第田

園音樂儗于王侯故世以江南為富而不知其民實

貧也其俗𨕖蝡畏避科徭以保身全家為念故其事

天子之命吏尤恭順號為易治而吏于其土者必進

士之才良者得之然率不過一考即遷以去數十年

來江南之俗與其吏治如此嘉靖丁未南昌朱侯舉

進士得吾崑山庚戌朝京師治行為天下最其秋吏

部之徵書至于是將行崑山之民樂侯之賢而恨其

去之速也侯以通敏之才知民之俗而不逆其情故

其民尤易治雖然俾假以年嵗寛以繩束與當世之

士大夫切摩治體講求方畧深知其積習之故而力

變之于以推于旁郡民之敝可振也天下之患譬之

于人貌美而中病飲食言語猶人也其外魁然而實

有不可測之憂今江南是已以數千里彫瘵之民當

奢踰之俗上奉無窮之求而更數易之吏如吾民何

哉國家漕輓數百萬貢賦所出天下根本大可慮也

有光等與于南宫之試親見天子黜幽陟明之典所

以風勵天下者退而考侯之治而知其所以然于其

行也恨其不可留猶以江南之事望焉詩曰樂只君

子民之父母言君子為民父母之心不忘于朝著之

間其崇論竑議足以固基本垂休光也又曰我馬維

駒六轡如濡載馳載驅周宛咨諏皇華之使臣于行

道之際尚欲得民之利病而咨訪之以告于天子况

侯親民而深知其弊者于是為耳目獻納之司有可

以賛廟謨而裨國論必不能忘吾江南之民矣

  送呉縣令張侯序

今之爲吏者以才智自馳騁趣辦于簿書期㑹之間

若此可謂能其官矣而未及乎愛民也温良子愛知

人疾苦務于葆息而安全之若此可謂愛民矣而未

及乎待士也待士之禮其軼已數千年自兩漢循吏

有稱于是者葢少今世之士一出于學較科目國家

品式具備吏奉行之低昂上下委之自然之繩墨禮

之所加以爲其所固宜而吏無特以待士言者其間

時有所崇奬延進必其人已有名聲足以自見不然雖子

思孟軻之學吕望伊摯之能許由伯夷之髙亦氓𨽻


之而已矣奴僕之而已矣噫士生于今之世不出于


學較科目無名聲以自見豈不悲哉某東海之鄙人

也屏跡于田畝之間以其耕漁之暇稍誦習古人之

書有所感發亦復摹倣古人言語以為文詞而未嘗


敢以示于人而當世之利病生民之休戚士大夫之

賢不肖雖非所及而時或有動于中嘗聞吳邑侯張

先生之賢自吳而風海海濱皆曰是今之能其官者


也是今之愛民者也而某無因以望見焉今年以老

親之命應試于郡城先生見之于途而哀憐之呼與


之語而索觀其文為之進于有司而其意猶歉焉若

有所不足者嘅焉若其力有不能自致者惻惻焉若

有不忍棄者夫士之處勢固世之所氓𨽻而奴僕者


也非出于學較科目有聲名以自見又無相遇之素

而先生待之如此惜施于某之非其人也假今之世

其賢有萬于某者先生所以待之者可知矣適先生

以考績至京師某固猶在于氓𨽻奴僕之間無以為

國士之報于其行也士民多誦其徳美某獨致其私

于已者葢先生之用意乃出于數千載之上持以事

明天子真大臣宰相之事也此文得之汪計部苕文藏本題稱送貫泉張先

生序文稱某而不名據自序不出于學較今按先太僕年二十為博士弟子若以未弱冠之年非宫墻之

士于鄰縣令長之考滿輙為文以贈行近于上交之諂太僕不為也當是代人作莊識

  贈張别駕序

張侯自尚書秋官郎出判蘇州㑹其屬縣崑山之令

闕來署其事未逾月新令且至吾黨之士為㑹於玉

山之陽邀侯為一日之懽葢莫不戚然於侯之去者

噫人之相與有歴嵗月之久未必其相愛也豈徒不

能相愛有厭其嵗月之久而去之唯恐其不亟也若

侯之不鄙夷吾人與吾人之所以愛侯者可謂有情

矣吏之來皆四海九州之人無親知之素一旦以天

子之命卒然而相臨如是者豈法度威力之所能為

哉夫亦恃其有情以相愛而已今或自謂其能制百

里之死生法度威力之可以為視其人漠然而獨行

其恣睢之意則今世之俗吏類如此也侯為人慈愛

愷悌可以望而知其情故不逾月而縣之士民無不

愛且慕焉嗟夫吾縣之人力耕以供賦貢曲事天子

之命吏葢亦無所不至雖騈死𫾣朴之下未嘗敢有

疾怨之心獨於是非之實亦有不能昧者㦯時僅見

於里巷之歌謡葢孔子之刪詩三百篇美一而刺九

焉所以導民之情宣之使言若十月之交雨無正雖

幽厲之虐不能絶也今大吏或相與比於上不曰吏

之無良然且詬詈吾人以為風俗之薄惡夫二百年

仁孝忠厚之俗奚至于今而獨惡耶方侯之視事即

有倭寇之警賊自濱海深入百里絡繹城下侯以安

静鎮之雖在倥偬之際不肯因循舊弊以擾於民自

前年賊至而縣常先時塞門又嚴縋城之禁小民斗

米束菜悉為吏卒所苛取近郊之人扶老携幼望門

而呼城上莫有應者獨坐視其宛轉於鋒刃之下且

日鈎取疑似之人以為賊諜而屠刳之葢寃苦無訴

之民有不獨死于賊手者矣如前之為今嵗皆無之

則賢人君子之所至豈必其嵗月之久如時雨之霑

溉于物豈有涯哉夫然後知侯之所以非今之俗吏

而朞月之間吾人愛慕之深如此則夫知吾縣風俗

之不薄者亦莫如侯余故樂為道之云侯名牧辛丑

進士山陰人

  贈太府思翁黄公序

太府黄公由省署來守呉興朞年而百姓服從其教

令有君師之尊有父母之愛於是嵗之七月二十有

八日當公嶽降之辰郡之士民咸造在庭為公薦萬

年之觴有先為其屬邑之長城且當代去而邑之士

民以有光尚有一日之留其於事上之禮尤不可廢

咸叩頭以請遂於是日率吏民從六邑之長拜賀於

庭余觀於呉興之士民意其猶有古躋公堂以上壽

之風也惟仕宦以治民為難而俗之美惡劇易尤有

大相什伯而不能以同者至論所以治之不過剛柔

二用而已然二者出於人之性有不能易者自臯陶

言九徳而周公亦云迪知忱恂於九徳之行要之剛

者不能抑而為柔柔者不能矯而為剛惟有常之吉

士用之則無不宜自昔聖人之世人才之偏已如此

亦期於治而已太公伯禽同受周公之命以之齊魯

而其所以為之者遂逈然不同而其後二國之治亦

以大異然當齊魯之初豈不皆謂之同沐聖人之化

者也前漢治民如趙張三王黄次公龔少卿薛贛君

朱子元之徒皆卓然有聞攷其行事何可一槩而論

乎獨怪梁相州初以惠愛為先當開皇廹急之時遂

用不能見譴及再請為郡即以一切立名聲豈不謂

之詭遇而獲禽者歟今公為郡如相州之俗而獨處

剛柔之中不見改為而民情大服其賢於古逺矣有

光不佞二載為吏往來苕霅之上仰卞山之髙緬懐

蘇長公之髙風邈不可追兹乃得賢太守而事之不


幸遂遷以去方已决歸田之計有光家在姑蘇而姑

蘇本與吴興為一有光自此雖不得奉承教令爲公


屬城之吏而歌詠太平尚得為公擊壤之民也因爲


之序云

  送攝令蒲君還府序


梓潼蒲君以太學上舎𨕖授呉郡幕官㑹崑山闕令

使者檄君來攝縣事未幾代至君當還府縣之士大


夫送之君為言崑山之俗易治民有爭訟可以數言


而决無深隠不可測之情惟賦稅號爲繁難能釐整

其法而取之以時亦不至於病民而巨室大族無驕

悍難使之害君之言如是先是崑山數更令令輒以

其俗為不善惟南海盧侯宁為令未期年而調去盧

侯葢不得志于此者也至其去為他縣及遷官於朝

未嘗不稱崑山之美士大夫以此服盧侯之平恕其

後上黨任侯環李侯敏徳山隂張侯牧皆以别駕來

署縣三君者或以亷静或以通敏或以寛厚皆有徳

於民者也故三君之去其稱崑山之美如盧侯今曰

難治者謬也嗟夫民之望于吏者甚輕苟不至于虐

用之而示之以可生之塗無不竭蹶而趨奉之者今

則不然徒疾視其民而取之惟恐其不盡戕之惟恐

其不勝民俛首不敢出氣而閭巷誹謗之言或不能

無如是而曰俗之不善豈不誣哉蒲君為縣僅兩月

庭中常無事及新令之至民夾道觀者皆曰願得如

蒲君足矣故曰縣易治宜蒲君之有是言也余故樂

為之書且以告凡今之為令者

  贈司儀楊君序

呉之屬邑崑山最大異時割縣之東以建州則濱海

膏沃之壤敦樸之民多歸太倉而縣以貧敝嘗有言

于朝欲省州還之縣事寢不行楊君又居州之最西

今猶與縣為界葢自建州至今僅六十年雖為州常

不自忘其故其民皆曰某縣人云崑山俗號曰玉山

故君自號玉溪君家世力田雄于其里嘉靖戊午

例至京師得楚府司儀以歸沈生大受以其妻之兄

弟乞贈言于予葢道君之所以榮朝廷之賜也予聞

而善之爵者天子之所以馭天下之貴天下之患在

于不知爵之為榮夫不知爵之為榮則天子之權輕

而天下之事莫與為也士受一命之寄無不自貴而

氣勢赫奕望之可知天下孰不知爵之為榮也夫此

非能眞知為榮者也藉此以加于人謂為已之能而

已矣不知為君上之賜也故詡詡焉恣其欲而已國

家之利害生民之休戚不問也上之所以爵吾其誰

思之也若是則古謂之素飱謂之竊位而豈所謂榮

者乎是故苟冐貪競而天子之爵愈輕由此言之士

誠知一命之榮則有不可苟者矣楊君登田里為王

官然未有真禄秩也視世之受命者其責為輕矣然

君獨自以為得之之榮而不敢輕上之賜也如此使

世之有爵者皆如楊君則天子之權重而天下之事

孰不竭力以為而中國無事四夷不交侵矣

  送顧公節北上序


漢世祖命桓榮說尚書甚善之每朝㑹公卿間敷奏


經書未嘗不加賞嘆當時儒者尊寵莫過于榮其後


累葉皆以榮任並至顯仕他如魯陽蔡陽咸以授經

封侯傳世漢之崇儒重道軼於前代矣今天子嗣位


之初太保顧文康公昔在經幄公音吐𢎞亮奏對詳

明每當進講天子竦聽時上方鄉學御製敬一箴五

箴註皆自公發之嘗以冬月講洪範未終篇雖祁寒

不為撤講其後公每進一官聖諭未嘗不以講讀舊

勞為言葢上之好學崇禮儒臣終始不倦如此公之

冡孫以公䕃奉符璽幾二十年位至卿少而公節以

公曽孫復以經筵恩入胄監今將謁𨕖天官葢國家

之于任子其法視前代稍狭惟獨加惠于帷幄之臣

况公尤上所眷注者公節兹行天子見公姓名思念

舊學肯以常調處之乎公節年壯有意氣顧自以輔

臣子孫當以恩澤進不欲與書生争一日之長今天

下所在列位皆科目獨禁近環衛持囊簮筆多勲戚

與公卿大臣之世胄一日天子臨朝左右顧視無非

所謂親臣世臣者祖宗之用意深矣公節行矣其亦

無忘前人而以忠孝事君也哉

  送國子助教徐先生序

海寧徐先生與余相遇於禮部懽如平生交别去十

餘年先生隨調州縣厭簿書之冗乞改教松江松江

去吾邑一舎先生在官四年而余不知也㑹以試事

至吾邑始得復相見道故舊而先生已有國子之命

且行矣程生大猷乞文以為贈竊謂科舉之學相傳

久矣今太學與州縣所教士皆以此也夫取天下之

士列于庶位以共濟斯民宜無用於今世之文者然

而國家損益百代之制固以為無出於此葢欲學者

深明聖人之經意以施於世而已至于久而天下靡

然習其辭而不復知其原士以譁世取寵苟一時之

得以自負而其為文去聖人之經益以逺葢自今天

子御極以來輔臣每以文體未復為言詔書屢下風

厲學者有司不知所本務變其末流此所以愈變而

愈不能復也夫科舉之所為式者要不違于經非世

俗所謂柔曼骩耎𡡾恱之辭以為式也昔張大寳知

貢舉所取進士中書有覆落者下學士院令作貢舉

准格學士李懌笑曰余少舉進士登科葢偶然耳使

余復就禮部試未必不落第安能與英俊為准格當

時以為得體歐陽公特著之五代史今以柔曼骫耎

𡡾恱之辭以相誇而以得者驕其未得者以此為格

此歐陽子所以嘆也南陽成誼叔欲應舉而郡先輩

無為進士業者誼叔乃曰四書五經吾師也文無過

於史漢韓栁科舉之文何難哉誼叔竟以取進士為

當世名卿嗟夫誠使學校之官修明經史而畧其末

流使士不求准式于五經四書史漢之外天下士風

庶幾少變而人才可觀矣先生嘗以經義倡導松江

之士余故以斯言祖其行聞今官于太學者多余同

志之士其併以吾言告之文從鈔本與常熟刻小異

  送柴都事之任浙江序

呉越之地瀕大海天下無事二百年宴然靡犬吠之

警百姓反若依海以為固不如三邊嵗有烽燧之侵


揚州葆疆古之所謂天地之中莫能過也承錢氏據

土宋室偏安之後皆以錢塘為國而皇家定鼎建業

浙為首藩都邑之盛物産之殷富天下稱杭州云自

頃承平日久海防廢弛島夷乗風迅入寇則杭常被


其患乃自獨松嶺入四安以趨金陵自華亭澉浦則

軼於蘇常之境而江淮之間無不騷動杭於寇最逼


而首當之故建督府調天下兵四集其境則行省之

務劇於往時百倍矣然自使以下有左右參政左右


參議實前代平章政事左右丞參知政事之職皆方

岳大臣總攬大綱而已凡行省諸務不得不責之于


從事非其才賢莫克以任也故從事而能其任則使

以下常逸而省之事無不舉從事而不能其任則使


以下常勞而省之事或不能無廢墮唐制皆大臣自

辟而後命於天子或者以冗從視之不可也况今浙

省時事之艱乎吾邑柴君秩以太學上舎謁𨕖天曹

而得此官君平日未嘗出門與人居終日恂恂然昔

寇犯鄉邑君獨率諸少年登陴下視圍城之賊連發


數矢皆應弦而倒人始知君有可用之才今内外文


武大臣孜孜求才之日士稍有以自見者多得不次

之擢此君自砥礪立功之日也君之先大夫黼庵公

為南京兆㑹太廟災與兵部侍郎顧公珀太常穆公

孔暉同時罷去議者惜其不能盡其用公之厚徳宜

有發於其子孫者矣

  送陳子加序

昔余讀書鄧尉山中於郡西太湖邉諸山無所不陟

惟獨其北陽山大石聞其勝舟行時過之而以不得

登為恨大石傍有陳翁居之生平不知城市官府其

容頎然有太古之色而其子子加乃以文學俊秀遊

郡邑薦於鄉書然子加之誠篤猶翁之風也子加與


同縣殷一清每出入必俱一清之誠篤猶子加也每


計偕二人者必同舟而吾邑陳子達與相善葢三君


皆以嘉靖己酉膺薦數詘於南宫而予之被詘尤久


每下第還三千里三人者舟相先後予時與子達同


舟時相呼過從也嵗嵗逾淮渡江而别今年 天子


欲親貢舉之法思得敦朴有道之士則一清子加宜

褎然首𨕖而竟落第余幸叨薦而子達就調元城一


清方待舍𨕖子加以乞恩教饒之浮梁余與三人俱


在京師南薰街寓舎相近雖一時聚㑹然自此當離

析雖子加與一清無時不俱而今亦異嚮矣念欲如

往時下第舟先後相呼過從不可得也於是陳翁年


七十子加之乞恩為禄飬以此子加將赴浮梁過呉


歸拜其親余以是序而送之且以為翁壽云


  送王博甫北上序

吾崑山雖呉之偏邑而人才在前世知名者不少如


范至能衞清叔其遺蹟至今往往可尋然欲求其子


孫有不可得者士大夫之家能使詩書之澤久而不


絶者葢寡矣宋左朝請大夫王彦光先生有名紹興


之世迄今而其後裔猶存當 國初朝廷重貢士之


𨕖州郡學每嵗入貢廷試入太學𨕖與進士等髙者

多為九卿朝請之後按察司使俊伯以貢為監察御

史 髙皇帝命署都御史事親題其名於殿柱其後

歴官陕臬俊伯孫秀水博士以布衣遊京師當 憲

廟時客樊都尉所與舘閣諸公賦詩倡和以博士歸

老於家如呉文定公王文恪公皆與交善多為其家

文字博士年九十餘與予外髙祖夏太常有姻予少

時博士以篤老尊行邀予至舎出其孫拜之即博甫

也博甫為諸生久家日益落又不利科試迄今乃以

年資入貢予昔嘗貢禮部試奉天門時張懋恭行嵗

貢舊法頗有𨕖為尚書屬及御史者然流俗終以賤

簡未幾法復變今少師徐公每言貢法當復祖宗之

舊尚未有行而博甫適徐公當國之時必有峻拔如

乃祖俊伯之為者不然亦當為郡佐縣尹或調博士

如乃祖秀水之為者博甫於王氏不絶如綫之緒又

將起而振之夫賢者之後至数百年而後人猶有知

者視其餘諸公冺沒不傳則余於博甫之進為王氏

幸多矣於是博甫戒行縣大夫為之勸駕博士先生

與諸生為祖道而予為之序

  賀戚總戎平倭序

國家受天明命奄有萬方日月所出入之處莫不賓


貢其浮海而來者出於載籍之所未有倭夷始雖狂


狡卒未嘗不惕息扶服而請獻焉頃嵗乃敢陵斥州

縣浸淫疽食濱海之區為其所傷殘者沿絡萬里葢

承平之久禁網濶而武備弛也 天子當宁太息者


十年於兹矣疇咨海内妙𨕖守境武畧之臣於是定

逺戚公以世胄任驅馳積功兵間遂奉璽書受專閫

之寄先是兩浙之氛稍息而蜚集於閩海莆陽之境

剽掠殘斃郡邑為之丘墟去冬復來攻圍仙遊相守

逾月危城幾不能𠈃公提兵振旅呼吸之間百萬之

衆一時崩藉遂解重圍閩人懲往嵗之害人人惴恐

自以公再造之恩懽呼鼔舞而餘賊奔潰温陵公方

追奔期於殲蕩而止當是時宜黄譚公以中丞居提

督之任而南明汪公為廉訪使運籌協賛之力為多

宜其成功之易矣余忝東南鄣候之寄㨗書亟聞私

心慶幸不能自己是用馳使往賀葢江淮閩浙首尾

之勢閩海寧息則江淮亦無騷動非獨古者鄰境相

慶弔之禮也余昔嘗見公談兵固已窺其胸中之竒

又自以虚庸繆當重寄懼不教之兵不足以應敵方

求貙劉之禮尋古握竒八陣之法數千里遣使有咨

於公公時已調集浙兵即命使者介馬自隨夜二鼓

統兵三萬過新嶺寂然無聲黎明遂破賊巢其神速


古之名將弗過也使者歸言其狀如此其號令精明


被羽先登身當百死皆所目見噫世謂當今無將葢


伏而未見也 天子神聖英武詔書数下飭勵邉帥


凡任疆圉之責者莫不人思効命而有卓然如戚公


者出焉王靈所加海宇清宴將書勲太常被河山帶

礪之盟後之考論中興元功者非公其誰哉是為序


  司訓袁君督學旌奬序

今制御史監郡奉詔條無所不問尤莫先於察吏治


得失登賢顯能去其治行無狀者然率一年更之葢

其職以巡行紏察為事馳驅咨諏懐靡及之志計一

嵗中部内之賢不肖亦可以周知之矣自頃島夷入

寇江海之間数被侵掠御史餘姚周矦時按蘇松於

兵戈倥偬之中拊循勞徠甚得民心民詣闕保留之

至三年始被命督學南畿夫三年之間其於所部吏

知之尤宜詳也邇者周侯既得代之留都甫視事即

下書郡邑旌奬賢能吾縣學博士宜春袁君獨首被

之近年以来州郡所監臨御史無慮五六人他御史

旌奬常易得惟巡按御史自非為治有聲跡卓異者

率不易得其得之者不踰嵗而徵書至今周矦臨部

既久復為督學督學位望又在諸御史之上其於教

宫臨之尤專則旌奬之尤不易得侯之所以有取於

君者宜非苟然而君之所以得此於矦為甚難宜乎

人之望之而以為榮也於是泰和王矦以郡丞署縣

奉御史之檄以羊酒綵幣至學行事諸生四百餘人

以為此盛典也不可以無序列狀來請於余余以昔

倭賊内訌孤城幾䧟君與化州張君率兩齋之士登

陴禦守時縋城請兵斬馘殪敵多出于諸生之中又

勸勉士大夫捐金出粟以給守卒城賴以全諸生被

掠無歸栖之學舎遍於廊廡之間上其名於督學賑

䘏之常時有司仍踵敝風於學校多所簡外君知其


情有所屈必反覆言之無不得直士或貧居郊野經

嵗不至亦不以介意至於人情事變立談之間無不

洞悉由此言之非獨為儒官施於吏治亦有餘地矣


葢御史所以奬之者如彼而諸生所以稱之者如此


夫官無崇卑以得行其志為樂袁君之能獲於上下


其於仕豈不裕哉予是以書之


  贈醫士張雲厓序

技術之事微矣自司馬子長傳扁鵲倉公自後為史


者槩取神竒詭怪之說以附於正史予頗疑其非經

世之要欲為後世立史法削去方伎傳庶幾不詭於

聖人然觀周禮周公所以治天下者無一事之不備

至於醫師特令上士為之下迨於鳥獸亦有醫以是

知百家伎藝皆聖人之所創制民生之不可一日無


者其為經綸參賛之功至矣今世醫亦有官而四方

之為醫者不少求如史傳之可紀者未之或聞其或

有稱於一時考其實不迨者多矣嗟夫世道之變豈


獨士大夫學術之不古而伎術亦然可歎也哉嘉靖


己亥吾族之諸父有病危者醫士張雲厓起之圖所

以為謝因命予述雲厓之能予於雲厓所治病狀未

詳不能依太倉傳例而獨聞雲厓世為武弁其家在


京師而雲厓為醫自軒岐以來百七十九家之言靡

不洞徹談論滚滚治人生死立効正徳間巨璫用事


頗以權力致天下之伎能當是時雲厓遊其門四方

之言醫者莫能難也其後事敗雲厓不與其禍來居

淞江後乃遷呉門所至皆有利於人噫若求其可紀


者或者其在斯人也


  贈弟子敏授尚醫序

吾家自唐宣公以來以文學應制科常為天下第一


世有顯仕國朝懲元氏之玩法令嚴急士大夫懼罪


不敢出仕長陵之世吾祖先以人材舉猶不敢應命


迨累世承平則皆以髙貲雄鄉里子弟多臂鷹騎馬


出入馳騁為樂不思仕進吾曾祖始以諸生登科為


吏齊魯之間 先皇帝御宇余與憲副弟始登進士


然余試南宫久憲副一試即得之是時大宗伯王公

諸進士旅見者四百人公獨進憲副前問道余姓名

曰非爾之族乎葢以余之族姓單而呉中之歸無二


祖也隆慶三年余自邢州入賀而栢泉叔方為大鴻


臚賜告還余弟子敏奉部牒官尚醫葢於是而吾之


族屬知仕進之榮而子敏以下諸弟方治進士業昔

海虞章大理其父為侍御而大理兄弟三人皆舉進

士為大官唯二子不第亦以資為官先是章氏治宅

畚土獲五鱔其後待御五子皆横金帶協於五鱔之

祥海虞人至今稱章氏之盛焉吾叔之諸子殆將似

之以此為尚醫賀且祝諸弟嫓美章氏而石塘弟以

太學上舎同在京其樂有家門之慶與余同也因為

之序

  贈大慈仁寺左方丈住持宇上人序

大慈仁寺在京城宣武門外西寺葢 孝肅皇后以

其弟為僧故為太后時建此寺 憲宗皇帝兩製碑

記順奉母后之志也余舎于寺左方丈見其長老云

祖師名吉祥姓周氏為兒時好出游嘗出不復歸家

家亦不知其所在 太后自未入宫師已與其家不

相聞久之去祝髪於大覺寺然常遊行市中夜即來

報國寺伽藍殿中宿 太后意亦若忘之忽夜夢伽

藍神來言后弟今在某所 英宗亦同時夢夢覺相

與言皆同即日遣諸小黄門以夢中所見神言求之

至則見師伽藍殿中遂擁以行小黄門白入見 帝

后皆喜后問所以出遊及為僧時為泣下因曰何如

今日為皇親耶吉祥不願也復還寺 后不能強厚

賜之 英宗晏駕 太子即位后為 太后出内藏

物建大慈仁寺報國寺故小刹也今為大寺其西伽

藍殿猶存云 孝宗時 太后為太皇太后為立䕶

勅碑碑所載莊田無慮數百頃師以左善世示滅

帝遣官致祭師時所招僧至數百人迨後慶壽寺燬

僧亦來居於此僧衆矣惟今道宇獨其九世世嫡也

隆慶元年余入覲來見道宇尚披髮後三年來則道

宇之師已化去道宇以年少荷重負得部劄為左方

丈住持於是京城内外凡為其教者皆來為道宇賀

而道宇之徒師昂為之請序於余余謂祖師脫屣皇

舅之貴而樂世外之教 孝肅皇后在慈宫 二聖

隆孝養恩賜無所不至而祖師澹寂自若 英廟以

來外戚恩澤侯者不能數世祖師之賜莊猶存衣食

寺中數百人此有以見一時富貴之不能久而澹寂

者之長存也道宇神氣清明卓為禪林之秀吾知祖

師之傳不墜遂序之以為贈

  贈菩提寺坤上人序

予昔年讀書呉郡西萬峯山中舊有大藏經在佛閣

下間往觀之因得盡見所謂五千四十八巻者而妙

法蓮華經維摩詰諸上品皆畧究其大㫖雖數萬言

不過一二要言而已而支辭漫說若此之富故知佛

教之東來此佛之衰也摩騰竺法蘭之徒之罪也目

是數喜與其徒論說空理求第一義諦又欲廢五千

巻而後止安亭居崑山之東境有菩提寺其長老名

徳坤者予數見之亦以是語之云嘉靖辛亥予因悼

亡為延僧誦經取其疏觀之往往懴罪求福之語葢

布施持戒之說下矣而又如是失逾逺矣因以為亡

者之心與佛之心一而已即輕舉遐覧乗雲御風逍

遥於兜率之天豈有所謂三道六趣云者於是悉取

其語而更之直著此心達之空王而無怍使世間果

有佛即其理如是長老唯唯率其徒誦數十晝夜予

蓋恍然真見珠宫貝闕生天之處矣念長老之勞無

以為報㑹是年八月二十三日其初度之辰里人相

率以花果供養且持文巻謁予為文以序其事予不

能文也因思法華經第一巻千萬億種供佛及僧則

不腆之辭為亡者供佛及僧可也遂序其所以與長

老之說又歎吾里土瘠民貧嵗荒賦急流冗日多菩

提寺建自孫吳於今數千年佛土莊嚴廟宇如故長

老之能守其法可知也於是長老僧臘五十世壽七

十矣是為序










震川先生集巻之十一   崑山後學徐乾學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