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寶玉鑑/卷一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道法釋疑門

靈寶齋法釋疑

《靈寶經法》之卷首,有四譯、八明、七經、八緯,已備諸家之說,姑摭其大綱如左。

四譯

《靈寶經》法,自玉宸道君得黍珠所授,赤書玉字,八威龍文,上天所寶,不傳下世,此譯之一也。

道君叙其神通變化,冠之經首。叮嚀學者篤信力行,於經之後,此譯之二也。

道君撰靈書中篇,而天真皇人昔書以為正音者,此譯之三也。

西漢元封中,西王母以是經授之武帝,遂譯大梵之言為神州之語,天篆之字為同文之書,此譯之四也。

其後老君歷代降世,其傳浸廣漢天師,諸仙遞相授受。漢光和二年,太極真人徐君來勒,以授太極左仙翁葛真君玄,仙翁授之上清真人楊君,皆漢元封已譯,無所再譯,其有五譯之說者,皆贅言也。

八明

一、當明靈寶者,即元始祖炁。其初溟津大梵真炁,自無而有,一切有象有形,皆由是氣而生成,所謂成象成形者,又各有是氣也。亦儒家所謂一物一太極也。故人受中以生,則亦各有是氣焉。祖之為言先吾父母而生者也。於我身求之,則父母未生之前,此氣在何處。我身內之父母,復是何物。我由而生,所謂無相之我,又在何處。當如此究竟,然後入無出有,與道合真。

二、當明元始敷落五篇,赤書玉字,八威龍文,經法中一應符篆,皆始於此。學者當究其妙,則其功用如經所云。

三、當明《靈寶經法》皆出於混洞赤文。混者,二五合凝之未兆也。洞者,無色無淵之謂也。由是而化生諸天,開明三景,五文開廓,普植神靈,變化無窮矣。

四、當明《靈寶經法》乃萬法之宗。自五劫開化之後,三洞四輔諸經諸籙,總而三十六部,支而萬八千篇,故自老君流傳於世,靈寶之品獨多。

五、當明人之有生,無極太極。吾其性二氣五行,吾其體一點靈明。炯然 不昧者,則合性與知覺,謂之心也。學者當常常存其心,養其性,明則為命世之聖賢,幽則為遺世之神仙,濟利幽明,特其餘事耳。

六、當明靈寶妙用。如太極真人曰:常於太極握樞機,動靜神珠照幌帷。就裏分明靈寶現,如懸黍米在浮黎。然後隨所運用,變化無窮矣。

七、當明省身悔過,念道思真,毫髮邪念不留於心,視聽言動常如對越。

八、當明真修實踐,日積陰功。凡遇月月失昏,星宿錯度,四時失序,陰陽不調,疫毒流行,兵革四興,水旱蟲蝗等,皆當依經旨修禳,以母負玉宸道君之垂訓,自然優入道域,與道合真,身得神仙,亦分內事。

七經

一曰大定神光,一點靈明,如如不動,大而六合,微而秋毫,皆在吾神光中。

二曰洞觀微視,聖日聖月照躍金個庭,光映十方,無陰不燭。

三曰內服玉札金書,皆諸天日月星斗天真大神億諱隱名,有諸中則神凝炁充,施諸用則神動天隨矣。

四曰採鍊祖氣,以生聖胎法身。夫謂祖氣者,人人具足,不假外求。學者當朝夕存思,守而勿失,真積既久,乃成聖胎。然後見所謂法身,出有入無,神功妙用,與造化同流矣。

五曰五行內鍊。訣曰:五行順則生人,逆則生丹,一豪情慾之萌,即耗真氣學者常當吐燭納清,收視返聽,使五行真氣攢簇於神室之中,無頃刻間斷,可以長生久視,可以濟顯度幽,神動則氣隨,無施不可也。

六曰黍珠神化。吾身自有始青天浮黎土,黍珠一顆不用外求,當知此理散之則彌滿六合,斂之則不盈一握。

七曰中理五炁,混合百神。學者當常常持其志,以養其氣,使之歸於元海,聽命於我之元神,則隨所設施,混合百神也。

八緯

一曰流精玉光,乃上天精粹剛正之氣,天之靈寶也。學者當於身求之,存養之久,必見所謂五色鬱勃,洞煥太空。施之於用,則無所不辟,無所不禳,無所不度,無所不成矣。

二曰洞陽符火。按《靈書》中篇六十四卦之炁運,以混合三十二天之真炁,行之積久,與道合真。

三曰大行梵氣,一切真仙,莫不由此超度。經曰:大行梵氣,周回十方,學者能使身中梵炁周流,無一息間斷,則度人之功,誠為無量,生身受度,亦餘事也。

四曰三宮修誦,三宮即三田也。先當持戒制情,正心誠意,真炁內固,然後誦經,則嬰兒升降,三田隨聲念誦,其功德力亦如經旨矣。

五曰報本返始。學者必於三元、八節、五臘,諸先亡諱日,依教誦經,以盡報本返始之道。春秋祭祀,亦當隨家豐儉為之,庶幾為人,行報本之道,無愧也。

六曰九品陰功。經曰:星宿錯度,日月失昏,亦當修齋,行香誦經。四時失序,陰陽不調,亦當修齋,行香誦經。國主有灾,兵革四興,亦當修齋,行香誦經。疫毒流行,兆民死傷,亦當修齋,行香誦經。師友命過,亦當修齋,行香誦經。學者當於此力行,以積陰功。功德積累,則諸天書名,鬼神敬服,濟生度死,隨念皆符,身得神仙,皆不外此。

七曰玄靈濟度。學者? 當於清夜,朝禮北斗,依法咽服元皇正炁,求所謂太玄之一,守其真形,然後身有光明,魔無干犯,運神會道,隨念感通。

八曰濟度無間。經曰:常行善心。又曰:齊同慈愛。凡見鰥寡孤獨,疾病飢寒,便當思以濟之。若己乏財力,則廣行勸化。如凶年饑歲,溝壑死亡,兵戈擾攘,僵尸暴骨,吊祭不至,精魂無依。當依經法,隨力拯救。則亦功霑先遠,慶及見存。太極仙翁,薩真人,路真官,歷代祖師,皆於此用心,以不負經旨也。

奏申關牒文字論

齋法之設,必有奏申關牒,悉如陽世之官府者。以事人之道,事天地神祇也。所以寓誠也。是假我之有,以感通寂然不動之無也。然後見其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以明其不敢以上下神祇為無也。所以盡事人之道,以事天地神祇也。故闡事之先,必請命於上天之主宰,與夫三界分治之真靈。曰府,曰司,曰宮,曰院。凡有關世人死生罪福之所,必一一謄誠以聞。或奏或申,或關或牒,又當隨其尊卑等第為之。或者謂天者積氣之蒼蒼耳,安得有所謂宮庭官府,列職分司,如人世之多。應之曰:子徒知積氣蒼蒼中之,不有宮庭官府,之如人間世者而樂言之。試觀日月星辰之分布,晝夜寒暑之推遷,非各有主宰之神乎。經曰:三華離便,大有妙庭,金闕玉房,森羅净泓者皆是也。三華者,日月星也。離便者,離便宮殿之謂也。森羅者,森布羅列也。浄泓者,言金闕玉房之清虛洞徹也。且古先聖王,有為泰壇以祭天者,有所謂敢昭告于皇皇后帝者。果謂積氣蒼蒼,所無知乎。況禮之月令,必曰其帝某其神某,是非各有主宰者乎。經中之有宮府司院之者名,由漢武帝元封中,受經於西王母。母以漢制官府職名,譯經之所,云以授於帝。故爾此奏申關牒文字,之所以立也。

建虛皇壇論

虛皇壇之建,齋法中之不可缺者。綿蕝朝儀,於此乎展也。每一登壇,俯仰具瞻,則洞然八荒,誠如見。所謂洋洋乎,在上在其左右也。其儀亦頗合古。古之王者祭天,必為泰壇。吾教之虛皇壇,亦其遺儀也。故中設三寶尊位之外,則四方四維,止設十方靈寶天尊位,與五方五帝位。此外一應神祇之位,不列於此,是亦祭天之義也。

三日九一朝,登壇朝謁,拜表上章,皆於此以致誠也。

壇上鎮信玉帛物儀論

齋壇之必,用金玉幣帛諸物於十方者,備物陳儀之謂也。所以將恭敬之實也。古者以蒼璧禮天,黃琮禮地,青圭禮東方,赤璋禮南方,白琥禮西方,玄璜禮北方。亦各有牲帛,皆倣其氣之色。齋壇之用鎮信,亦古之遺儀也。倘廢此禮,則是以上下神祇為無知也,則恭敬之實安在。獨吾教中所用,多寡之不同者,按五子歸庚之數也。故用之東九,西七,南三,北五,中一,以為數也。乃若玉帛物儀之色,則與前之所云不異也。至如禮之隆殺,則自天子以至於庶人,所謂名位不同,禮亦異數也。

進拜章表論

拜章一法,莫不宗九靈飛步之說。蓋九者陽數也。陽數始於一,而究於九也。故易之爻於陽,則必曰九也。天者,陽氣之上積也。故亦曰九天。法曰:拜章須出陽神者,法師當運自身九陽之炁,出身中之神,乘是氣以達乎天境,求其所謂主宰之帝,而進達之。雖曰霄壤勢異,然一念精專,則神與道俱,神動氣隨,則寂感虛應,豈可以色象求之也。一念精專,即是陽神。一毫雜念,即屬陰矣。慎之哉。凡所謂上帝宮闕曹治,皆昔天尊神通變化之使然,非如人世之有一定帝王之居也。至於黃道黑道之分,又出於曆象家,立之以測天運耳。亦非截然,如人間道路之有分別也。行者切不須泥諸家。有以天地日月五星為九靈者,最為穿鑿。今不取。惟一家以北斗七元與輔弼二星,謂之九靈者,以存思罡訣,不離乎斗故也。

用印論

靈寶之妙,化具乎兩儀未判之先。靈寶之經教,闡於三炁既分之後。上天所寶,下世罕聞。漢元封中,武帝得西王母之授,而後其教方傳。世遠人亡,經殘教弛,自非聖哲,無不陷溺其良心。故生則灾害臻身,死則沉淪長夜。其有執而不化者,則未散之氣或依草附木,或為厲為妖,從迷入迷,無有超度。故經教支而為法,所以輔正除邪,濟生度死也。此又已得道宗師,不得已而為之也。法之為言正也,正其邪也。亦猶德禮之有政刑,以道之齊之也。故章表奏申關牒符檄,又必假天府之印,以示信也。印則各有師傳者,欲天地神祇人鬼知所行之法,有所受之也。道法之分門別振,不知幾也,獨靈寶為萬法之樞紐。其為印也,無施而不可也。如上章一事,在靈寶法中雖有通章印。然其印文,本是三天合同契券,專為升度亡魂,不知原於何代。宗師乃於印文中,除去召魂升天真子佩法八字,遂用為通章之印。故祖師紫極田真君辯之詳矣。由是觀之,不若只有靈寶印,為無可瑕疵也。又如正一教法,上章則有九老仙都印及十二小印,若專行正一天心可也。施之靈寶齋醮中,不為無礙。且如人世諸官府,自一品至五品,皆得而上章表於朝廷,除止用本衙門公印外,不聞別有上章表之印也。據此而論,凡行靈寶之齋,一應文字,止用靈寶一印,為的當也。若必有分司而用,則神虎之印施之追攝可也,南昌之印用之鍊度可也。至於隨籙之印,却在法官臨事審權,宜而用之也。

存神召將論

諸品道法行持之時,皆以存神召將為首。其為運念呼吸,訣罡步,固各有其說。若專用一法,則儘可自依本法作用。如行齋醮,則不可為也。蓋法官所有諸法之將吏,悉皆召之,以佐助行持。惟當存自己靈寶祖炁,以為之主。次則中理五炁,以混合百神。存召後遣,無所不可,蓋靈寶為萬法之樞紐也。若必逐一依各法存召,非惟自取多事,於靈寶之功用,為舛謬矣。

告行符簡說

追度法中之有諸符諸籙諸簡,以布告三界十方,九幽曹治,拔度亡魂者。乃黍珠傳經之後,赤書玉字,聖聖相傳,流行人間,作幽冥之日月。蓋由上帝憫念群靈,生前肆情慾,陷溺良心,死則業識沉淪,執而不化。隨其惡念,以有地獄,以拘其魂,使受報對。謂非有符頒天恩,莫能超脫。故設此符籙簡文,以開宥之。其孝子慈孫。義夫節婦,當竭其哀誠,以代死者。乞憐首謝法師,謄誠天府,祈請再三,方依下元黃籙品格,一一頒降。亦猶陽世朝廷之有特旨,以赦宥罪也。

神虎追攝論

神虎玄冥玉札者,其法甚祕。札中乃運北斗玉諱,請降瑤光,洞照幽夜,三界十方,無所不攝。其文乃西山劉真人諱根,得於太乙玉女之親授。真人仙去之日,祕以石匣,藏之龍虎璧魯洞中,世所罕傳。正一教闡,此文亦再出世。歷代宗師授受,然後盛行。故追攝之法,必遵用之。訣曰:神虎者,乃北斗玄司北魁所制也。其司分三,一曰玄靈,屬貪狼星所治,中有雄左雌右二神,即擎羊、陀羅二神所化。二曰玄冥,屬巨門星所治,中有三部使者,即斗中河魁、天罡、斗擊之神所化。三曰玄範,屬破軍星所治,中有追魂玉女功曹,各七員,即七元星宮陰陽之神所化。人之死也,陰魄皆屬北斗所攝。或存日稔惡,皆禁斗獄。其獄分布九所,故謂之九幽獄。總名曰天一獄。天一者,北方之生數也。生前積善者,斗宮紀名,死則攝魂生於南昌火府,受鍊更生。惟積惡者,拘魂此獄,報對滿足,異類托生。自非混元玄冥玉札,莫能超脫,此玉札所以不可無也。又當知所謂獄者,皆隨死者所積之惡,以有其獄,為之報對也。非直截如陽世官府,有一定之囹圄也。

醮壇請光分燈說

齋法中每以然燈為首,所以法天象地。故每遇建齋,必於宿建之夕,請光分燈,以法日月星斗之懸象。令壇所內外洞明,上下交映,庶乎可以擬大浮黎土之流精玉光,洞煥太空,七寶林中之無極光明,照無極世界。凡所謂上聖高尊,妙行真人,天真大神,無極聖眾,皆傾光迴駕矣。然燈造化,豈小補哉。

請光破幽說

然燈破暗之法,蓋為死魂一墮重陰,漫慢長夜,非有陽光照燭,超出良難。故必法天象地,然燈告符。夫謂法天象地者,上法日月星辰之懸象,下布八卦九宮之方隅,以交接陽光,開明幽暗,使亡魂乘光得度也。非直藉此燈焰焰熒煌,為觀美也。存念精專,此作則彼應也。謂之破獄者,全在法師運自已之陽光,以混合燈光,上接九天之陽光,以遍照三界九幽。使亘天徹地,皆有光明,凡墮幽冥,皆得乘光而超出,一時神通變化。凡所謂獄,皆無有矣。

九幽地獄論

九幽獄者,上屬北斗所治,即天一北獄也。雖分布九方,各有其名,然後隨死魂生平惡念,以見其獄,非直如陽世官府,之有一定之囹圄也。所謂破獄者,亦非誠實斧其門戶;碎其扭械,以出罪魂。無非假太上敕命符籙簡文之玄化,以開宥之也。凡欲報親,亦須行普度之道。親親仁民,愛物之道,兼行可也。則陰功自鍾於正薦之魂矣。若止為正薦而設,吾恐上帝不私於一二死魂也。其法必請命三天,冥心東極,假天尊慧光照燭,所作符籙簡文,以寄吾之運神會道處。所謂誠於彼,則感於此也。

專度血湖論

血湖地獄者,由幽冥之宰物者,隨死者之冤結而化見也。人莫不由父生母養,以成幻質。惟婦人自妊娠以至娩乳,苦厄良多。有懷胎而死,有既產而亡,或母死而子存,或母存而子死,或子母俱殞於臨蓐之頃,亦有俱喪於既產之餘。是皆其前生仇讎,托胎報復。至有以藥毒自墮其所孕,亦有以多子而不育其所生。彼安身立命之念既孤,則負屈銜冤之心莫釋。死則魂系血湖,以受報對,動經億劫,無有出期。非建大齋,莫能超度。故靈寶大法中有玉光一品,專一拔度血湖。拜表上章,行符告簡,次第有科。既以天將攝其魂,復以天醫療其疾,神水滌其腥穢,法食消其飢渴,然後釋其執著之想,開其超度之方,妙用神功,盡在行持之士也。儒家每謂人死則游魂為變,體魄不能生,將與草木同一腐壞,尚奚腥穢飢渴之為害哉。又曰:縱令冥府誠有牢獄枷鎖,一如陽世官府,亦將何所設施。殊不知其身雖死,覺性尚昏,故口體之念不能遽忘。又況抱屈銜冤者,每思報復,其不平之氣不能自散,必質之於司幽冥造化者,以求直焉。其仇家生前果有其惡,自亦不能釋然于懷,其魂氣隨其念而有其獄焉,故不可謂之無也。

揚旛招魂行天醫論

招魂一事,自古有之。人之初死,升屋而號者是也。人之生也,能常常存其心,養其性,不為事物侵亂,死則魄歸于地,魂歸于天矣,奚幽冥之能沉淪哉。惟其生死,良心善性汨於情慾,執而不化,死則不能反其委順於天地,不免魂氣飄蕩,從迷入迷。故先之以神虎追攝,次之以神旛攝召。又有存日形體毀傷惡疾困苦者,不悟形體雖有傷殘,元神本無欠缺。先則有身以有患,今則身滅而疾復何存。妄念不除,尚若形之有虧,病之在體。故又須內運玄化,以聚其陽精,消其陰累,然後使就冶鍊,受化更生。即經所謂皆成自然人,自然有別體也。非直如以土木偶人,而逐一成其幻體也。

為亡魂沐浴更衣加持法食論

衣食之計,皆由有身。飢寒迫身,則衣食是念。身既不能有生,衣食又將焉用。教之有此者,蓋恐死者存日業想,障其良知,不能自悟,猶忇忇然衣食是求。故首之以黃華神水滌其舊染之污,次則以冥衣法食消其飢渴之害,然後使之聞經聽法,受鍊更生。凡所謂沐浴更衣,加持法食,乃為死者妄念設也。

度三塗五苦後先辯

超度法中度三塗五苦一節,即經中請滅三惡飛度五戶之旨。諸家多用之傳符受戒之後,無乃未善。蓋鍊度既畢,亡魂已得仙化成人,繼以傳符受戒,使之盡空諸有,而一真澄湛,超入無為。胡乃却於傳符授戒之後,纔度三塗五苦,此理之未順處。惟當於鍊度之先,為其滅三惡,以永離三塗,絕五累,以永除五苦,然後使之受鍊更生,為是切詳。祖師立設教之初,必本於《度人》本章永度三塗五苦八難之句,在死魂受鍊,仙化成人之後故也。然經旨蓋謂死魂受鍊,生身受度之後,自然永永超脫三塗五苦八難矣。非謂死魂受鍊,生身受度之後,却方使之度脫三塗五苦八難也。

水火鍊度說

靈寶濟度一法,水火鍊度,其至要也。人生清明在躬,氣完理具,此心真體,妙用與造化者游。生則為聖為賢,死則魄降于地,魂升于天。由其良心善性,不為事物侵亂。故一氣之聚散,皆順乎自然之理。其有至人高士,鍊真陽,合沖氣,存無守有,體玄入虛,道備功成,則高超物表,奚有於幽冥之沉淪。惟昧者感於情,役於氣,梏於有,已肆慾戕真,執而不化。則其死也業識不免,沉滯幽冥。此鍊度之法所以施也。鍊度者,以我身中之陰陽造化,混合天地陰陽之造化,為淪於幽冥者,復其一初之陰陽造化也。夫謂我身之陰陽造化者,神與氣也。神為氣之母,神動則氣隨也。所設有形之水火者,假天之象,地之形,日精月華之真炁。又假諸符篆,以神其變化,使死魂復得真精合凝之妙,而仙化成人也。然後以我之知,覺彼之知,以我之覺,覺彼之覺。則死魂自然一真澄湛,與道合真,天上人間,無往不可,鍊之而後度之,故總謂之鍊度也。

設醮辯

大齋之格,其品有三。一曰上元金籙。可以清寧兩儀,叅贊天地,祈天永命,致國休徵,衍百世之本支,培萬年之社稷,皆天子事,非有朝旨,不可為也。二曰中元玉籙。諸王公侯為之,可以固本寧邦,藩屏王室,大臣將相為之,可以斂福錫民,安鎮寰宇。或資以調和鼎鼎,或藉以燮理陰陽,非庶人所可為也。三曰下元黃籙。星宿錯度,日月失昏,雨暘愆期,寒燠失序,兵戈不息,疫癘盛行,饑饉荐臻,死亡無告,孤魂流落,新鬼煩冤,若能依式修崇,即可消弭灾變,生靈蒙福,幽壤沾恩。自天子至於庶人,皆可建也。其有孝子順孫,義夫節婦,報親追遠,錫類推恩,倘竭一誠,如谷答響,故申之以三日正齋,九時朝奏。

天威咫尺,是宜簡在帝心,然猶終之以設醮之儀者,所既將恭敬之實也。且以答上下神衹之陟降也,亦以謝既往之咎也。蓋自建齋以來,雖曰對越之誠,拳拳靡替。然主事者或心為形役,執事者或情隨事遷,既不能知始而慎終,且更多因陋以就簡。蘋繫不足昭明信,綿蕝不足盡朝儀,是不容無此醮以致悔罪之私也。又其為齋也,始於頂告,終於九朝,執職諸神,效勞日久,得以善終迺事。未必非神之功,是又不容無此醮以補報也。乃若分位之為數;或三千六百,或二千四百,或一千二百,以三百六十,二百四十,一百二十,則金籙、玉籙、黃籙之品格,自有等差。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又各禮有異數也。

靈寶玉鑑卷之一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