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靜虛堂集/下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靜虛堂集

作者:洪柱世
1708年
附錄

[编辑]

奉別堂兄永安都尉赴燕序

[编辑]

永安都尉兄將赴燕。進柱世而敎之曰。贈行以言古也。吾之行。曾已再矣。而爾未甞有言。今玆之行。容無一言已乎。柱世敬諾而退。旣而累申前敎。且曰。願有以䂓我也。嗟乎。柱世之空踈。兄所悉也。跋前躓後。動輒取尤。將自䂓之不暇。而暇䂓兄乎哉。而勤敎不已若此也何居乎。豈不以親愛之至。可效藥石之言也耶。噫。不以頌而以䂓。甞有聞於古說。以能問於不能。實有感於盛意。其敢以空踈爲解。而遂已於言乎。請爲兄叙其行而終之以䂓。大凡譚者。謂燕行有三可憂。不過曰道路之遠也。行役之苦也。使事之難也。而以柱世論之。是皆不足爲吾兄憂也。何則。夫自國都之燕也。越疆域。涉山川。踰數千里而後乃至。則其道路誠遠矣。而計程而往。指期而還。要不出乎三四易朔。比於重譯萬里。動經歲年。猶之乎州里也。遼廣之間。烟火夐絶。冐寒暑。犯風霜。有時乎幕地而露宿。則其行役誠苦矣。而無瞿塘灧澦羊膓九折之險。比於梯山航海。萬危一安。猶之乎閨闥也。女眞蒙古雜處於漢人。而谿壑難充。尾閭莫塞。辭命之重。付諸譯舌。僨辱之患。易於覆掌。則其使事誠難矣。而仗忠信安義命。以存亡休戚之義。而效周旋應對之責。蠻貊可行也。獸心可化也。其亦何難之有哉。夫是三者。皆不足以憂吾兄。非惟柱世不以爲憂。兄亦不自以爲憂。唯其不自以爲憂。故聞命束裝。畧無幾微色。三行如一也。獨以大夫人定省之曠。不能暫釋于懷。大夫人亦以兄遠役之頻。不能少弛于念。柱世於此。乃敢交慰而並解之曰。詩不云乎。王事靡盬。不遑將母。獨賢之歎。古人所不免。矧乎大夫人春秋雖高。而氣尙康寧。而兄之行役。正得天時之宜者乎。噫。兄之玆行。無一可憂。而華表,碣石,楡關,薊門。極天下之異蹟壯觀。而騷人墨客所願一遊而不得者。得以飽經而飫觀之。則兄之行不亦樂乎。雖然。觸境興懷。其必有感於心者矣。昔我從大父慕堂公及從伯父芝溪公。甞奉使明朝。經過此地。寔兄王父伯父。而兄之外王父月沙相公。亦甞四度朝天。兄之經行而愴懷者。必無前後之殊。而我先大夫亦甞遵海路由鐵嘴。而奉使于明朝。自關以西。固亦先大夫之所甞經歷也。則以弟送兄。當作何如懷耶。柱世於此。重有所感焉。皇朝文物之懿。甞從鯉對而備聞之。今不可復覩矣。山河不改。而衣冠有變。玉帛金繒。一何相懸也。是又足以感慨泣涕者矣。噫。凡所稱說。特以叙兄之行。未及乎䂓兄也。而䂓兄之意。亦不外此。夫以都尉而膺專對之命。古未聞今未覿。而朝家擧以委之於吾兄。至於再而至於三。是豈無所以哉。誠以乃心王室。夷險一節。卽吾家世傳之家法。而兄之謹愼周詳。又有以簡在宸心也。夫率祖行而思盡繼述之道。則必不敢慢其身。敬王命而思盡專對之責。則必不敢忽其事。不敢慢不敢忽。兄豈待於𥌒言。窃自惟念。不慢與不忽。當自戒酒始。酒之不戒。而曰不慢不忽。吾不信也。而况大夫人憂兄之行者。豈專跋涉之勞也耶。亦意兄過飮而致傷焉耳。夫酒者。傷生之大者。而方其飮也。不知其傷也。淹延時月。不自覺其腸胃內損。精光外耗。平居而飮。尙患乎戕伐。况乎凌冒霜露。跋涉馳驅數千里之域。而可保無傷乎。兄苟以大夫人憂兄者而自憂。則人雖勸之飮。自不敢飮。而所謂不敢慢不敢忽者在是矣。柱世之所以䂓兄者。若是而已矣。然柱世之戒兄以飮者。非曰常於不飮而已。還朝之後。與羣弟稱觴奉壽於大夫人前。而痛飮一塲。無不可也。柱世雖不飮。亦願奉觴而稱賀焉。

奉贈洪侍郞大而令公赴燕詩序

[编辑]

洪侍郞大而公將有燕行。要余贈言。其意盖不在徒言之尙。以余顓蒙。何以稱塞。顧以勤懇之意。有不可以虗辱者。遂略叙其行之顚末。而尾之以詩曰。粤自國家覊縻以來。辱國生釁之端。多由於譯胥輩犯禁而售貨。頃日之事。良可痛惋。時則洪公長薇垣。駁正其事。言甚剴切。居無何。洪公以特旨充貳使。聖意盖謂譯胥犯禁。非譯胥罪也。推原其本。責在使臣之不能馭下。畀公以是任者。欲以正其本也。抑論其內外輕重之別。如公者宜朝夕左右。繩愆糾謬。未可一日而去朝。則爲吾輩者。寧不慨然於是行。冒險艱犯霜雪。跋涉馳驅數千里外。踰月而至。經歲而還。則爲吾輩者。寧不悵然於是別。而余獨賀公之因一去而具三長也。何以言之。余甞觀於立朝之士矣。方其始仕也。年少氣銳。務自砥礪。及乎爵位漸崇。閱歷漸熟。未始不顧瞻而逡廵。以公地望。宜若少怠於舊。而公乃遇事敢言。比初如一。可謂能守正不撓矣。當其平居也。抵掌談論。自以爲士君子。及乎臨小利害。遇小險艱。未始不怵惕而佪徨。以公行役。宜若少槩於懷。而公乃泰然順受。夷然樂行曰。有是行也。先後等耳。略不見有幾微色。可謂能視險猶夷矣。亦可謂能安時處順矣。夫守正不撓直也。視險猶夷忠也。安時處順達也。持此以行。安往而不可哉。然此特公之所已能者。未足以爲公勉。所可勉者。其惟公之所未能。而公之所未能。余又不得以知也。無已則有一焉。專對之任固重矣。而不能每行得如吾公者。則上之所以特遣公者。豈徒爲一時遴揀而已乎。要以懲毖於旣往而楷範於將來也。惟彼譯胥。業於貨者也。其欲售之也。死生之不能恤。曾何有於法禁。必也正己格物。有以服其心於法禁之外而後可也。非吾大而甞有聞於斯義。曷足發吾之斯言。

贈別申用晦季良序

[编辑]

申用晦季良兄弟。欲從事於聖賢之學。余亦不可謂無其志也。聞其風而悅之。遂與之托契焉。二子嘉余之志。不以余無似而棄之。余亦感二子誘掖之勤。不以其不敏而自棄也。嗚呼。朋友之道。不講於世久矣。其相取也或以勢利。或以才華。把臂連袂。杯酒留連。以相詿誤而自以爲情同昆季。此世俗所稱交契之深者也。然考其終始。多不得全。甚至一言不合。怒氣相加。而飜雲覆雨。利盡交踈者。比比有之。則此固不足與論於朋友之道也。其或彼善於此者。相與契合。終始不衰。而能相與切磋講磨。以盡古人友德友益之義者。盖鮮矣。若余者無才無識。百無可取。而抱疾杜門。惟拙是守。上無以得君子之交。下無以取世俗之朋。踽踽焉凉凉焉。無與依歸。玆者幸從二子遊。而得聞君子之論。此天所以幸余而得遇二子也。嗚呼。微二子。吾誰與歸。吾將與二子。朝夕從遊。講論道義。益聞所不聞。益見所不見。而有所感發興起矣。用晦有福地于湖西。今將返矣。而季良又往淮上。相見未幾。遽爾相別。是何得之之難而失之之易歟。余甚悵然。若無以爲懷也。然用晦非能長往者也。而季良亦將往來。暫時之別。未可遽以爲戚也。惟當各自砥礪。以勿負朋友期望之意耳。况余久患因循。初聞至言。因其所已聞者。而及時用力。庶爲他日就正之資。譬如鋤耘之功旣至。然後灌漑之力有所施耳。不能用力。而徒有騖外之志。雖逐日相從。日聞至論。亦何益於吾身哉。用晦遊於金執義公之門。而多有所聞。又能篤志力行。季良守靜山水之鄕。必多優游自得之趣。余乃汩於塵世之間。不能擺脫舊習。其亦難成也已。然亦何敢一日而忘君子之敎乎。亦願二子勉之勉之。古今英才之浪過一生者。固不足數。而有志之士。亦多始勤終怠。不克有成。則豈非重可歎也耶。以二子篤實超卓之資。又能早自覺悟。勇下工夫。其進豈可量乎。則固非吾所敢勉。而相愛之間。不得不相勉也。然吾所以勉之者。只勉之而已。若所當勉之功程次序。吾不能知。而二子自得之者。願終有以敎我也。吾旣感二子不棄之盛意。又幸自托於君子之門。於其相別也。叙所懷而書以贈之。

送別金一正,申季良序。

[编辑]

淸風地僻而瘠薄於生理。而山水之勝。甲於吾東。重生理者。不能一日居。而樂山水者。不能一日捨也。吾友金君一正,申君季良。卜居于是。兩君生長綺紈中。盖甞厚於居養者。宜若苦其薄而不能居也。一朝安而居之。前者高堂廣廈。而今者茅茨草廬。前者珍羞異饌。而今者䟽食菜羹。易之而不疑。意其所樂在此。而所重不在彼也。不然。豈肯以此而易彼哉。抑甞聞諸延平李先生矣。先生甞謂以今日事勢觀之。處此時。惟儉德避難。更加鞱晦爲得所。當時事勢。誠未知其如何。而想必不遠於今日之事勢矣。處當時。旣合如此。則處此時。亦合如此。兩君之意。雖有未易測者。卽今之時勢而論之。是行也可不謂之得其所耶。吾知兩君之居于是也。相與賦詩彈琴。歌呼歡然。登山臨水。樂而忘憂。凡世間榮辱得失是非利害。一無所入於其心。超然自放於形骸之外。悠然自得於言意之表。有如冥鴻遠擧。繒弋無所加。秋鷹脫鞲翺翔於雲霄之上。則是行也可不謂之得其所耶。昔余亦甞有是行。而移洛養疾。坐令再往之計墮于渺茫。是余先有好志而兩君襲取之也。在兩君則得矣。於余未爲得也。然余亦將栖遅於雲浦龍潭之間矣。山水之勝。旣足以自娛。居養之便。亦足以自適。是雖不得於彼。亦將有得於此。吾又安知此之所得。不如彼之所得耶。兩君將行。過余而有求於言。余曰。未得其所。猶將告以其所。今旣得之。余又何言。惟其得之之由。有不容於無言者。故略爲之叙如此。庶亦毋忘延平李氏之說。不但求其迹。而務求其心。則吾又安知其非李氏之徒耶。

送聘君按節關東序

[编辑]

天下之言山水者。必稱三韓。三韓之言山水者。必稱關東。盖三韓山水。甲於天下。而關東山水。甲於三韓也。以其最著最勝者言之。其在嶺西者。曰毗盧峯也。萬瀑洞也。其在嶺東者。曰寒松亭也。鏡浦㙜也。其他山水之佳者麗者。奇者怪者。高者低者。深者淺者。前者後者。近者遠者。橫而斷者。峙而聯者。停而凝者。走而决者。可喜可愕。可翫可懾。可悅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攀者。千彙萬品。混淪磅礴。朝暮變態。四時異景者何限。按一道者。非爲山水也。而按關東者。必觀乎山水。未必皆眞有樂乎山水也。入酒肆者。不得不醉耳。玆者聘君出按關東。聘君素有山水之癖。按是方也。雖謂之爲山水可也。竊聞先相國曁寧海公。曾按是方。乃知聘君之按是方也。有不偶然者。豈天所以世世畀之者歟。世世畀以鼎軸之尊。世世畀以藩臬之重。以藩臬之重。兼山水之勝。天之所以畀之者。其亦至矣。竊見聘君家世。雖燀爀乎。淡泊自守。若寒士然。仁智之樂。乃在山水。此所以得天所畀者歟。先畀以山水。後畀以鼎軸。卽天意可知。而聘君所樂在此而不在彼。且將推吾所樂。以及一方之民。使一方之民。咸囿於舊政新化之中。指山而言曰。此吾伯之所登覽也。指水而言曰。此吾伯之所遊賞也。稱其德不衰。而誦其功無窮。則一方江山。便是三世甘棠。非所謂父作之。子述之者歟。非所謂伯氏吹塤。仲氏吹箎者歟。家君昔宰北原。叨陪鯉對。觀所謂蟾江雉岳。其時尙幼也。不知山水之樂。到今多病也。不得隨聘君而去。觀所謂毗盧,萬瀑,寒松,鏡浦之勝。無盡景物。付之夢想而已。然將卜居于雲浦,龍潭之間。而聘君有歸休之計。倘遂焉。鏡臨㙜前江山。猶可翫也。

奉送伯父之任丹陽序

[编辑]

人有恒言曰。一飮一啄。莫非數也。飮啄。尙亦有數。而况於仕宦之際乎。夫窮通之數。乘乎氣機之運。倐爾窮忽爾通。其窮也不可祈而免也。其通也不可求而得也。得之不得。有命焉。知其有命而安分處順者。理之常也。而人固妄相營營於其間。以爲求有益於得也。奔走乎權貴之門。以求升斗之米。不亦可哀也乎。盖於伯父之宰丹陽也。知窮通之有數。而求官之有道也。凡爲仕也。上之人。隨其才行。擧而用之。如使求者得之。不求者不得。是爲廢天爵。考績黜陟。卽古今通行之良法。如使當黜者不黜。當陟者不陟。是爲廢天工。伯父早修於家。而恥於自衒。十考居最。而安於處散。僦屋蕭然。不免屢空。其窮甚矣。而方且晏如。略不屑意。則或反爲趨走者所笑矣。今始出宰于丹陽。乃知一窮一通。固有其數。而天爵天工。終有所不可廢。不求之求。其諸異乎人之求之也歟。夫丹陽。山水鄕也。伯父前此累經注擬。不得於彼而得於此。伯父豈有山水之緣而然耶。伯父前莅益城。亦山水鄕也。則其有山水之緣固也。或者有以土瘠邑薄病之者。陋哉。俗人之見也。夫以伯父之自奉。無所事於肥饒。邑雖厚。食不加多。邑雖薄。亦足免飢。子曰。仕不爲貧而有時乎爲貧。伯父實爲貧而仕。爲貧而仕。免飢而足也。而况伯父已向衰境。處於煩劇爲非宜。處於靜便爲得所。丹陽無煩劇之撓。有靜便之樂。有山有水。可翫可賞。殆近於古人所謂吏而隱者。退溪先生。曾莅斯邑。想其逍遙倘佯乎丹山碧水之間。令人景仰而不已。况伯父莅其所莅。撫往迹而挹遺風。其爲至樂。豈有窮已乎。而所以修身理性。御吏臨民之術。當必有取法之地矣。伯父臨行。家君下敎曰。汝於此行。不可無言。小子何知。敢有所道。第有一言。丹陽山水之勝。甲於三韓。小子雖未及周覽。而亦甞一至乎島潭龜潭。其於石門,西崖,彩雲,玉筍諸般妙景。固已目擊而心賞之。至今夢想宛然如昨。恨不卽從伯父而去。陪遊於二潭之間。一一周覽而討論之也。然早晩倘遂陪遊之計。而得以周覽焉。尙能爲伯父賦之。

送申察訪序名缺

[编辑]

居山一國之窮處也。距京都餘數千里。而有重關複嶺。爲之障蔽。非生於斯長於斯者。有不能一日居者。而官于是者。率皆自京而往。三年而返。則其官之苦也。可知矣。然背接天之崇山。面際空之滄海。巍然高館。聳出乎山海之間。亦一壯觀也。意者造物者不能無心。設此壯觀於窮處。慰悅宦遊者之懷。使有以忘其苦歟。抑外也。非所與論於君子之操也。夫所謂君子之操。不以通而喜。不以窮而戚。不以逸而樂。不以勞而怨。泰而能約。困而能亨。素位而行。無入而不自得也。余見申侯之所處。知申侯之所操。申侯早習家學。源委可徵。出爲世用。本末可觀。而申侯方且謙恭退遜。若無所能。不挾貴以驕人。是其所存。固有異於世者。一朝察訪于居山。離鄕土去親舊。宦遊於數千里之外。有甚苦難堪者。而申侯怡然順受。略無苦色。是盖前者通而今者窮。前者逸而今者勞。前者泰而今者困。而前而未見其喜而樂而見其能約。今而未見其戚而怨而見其能亨。若申侯眞可謂素位而行。無入而不自得者矣。或曰。居山一馬官耳。非有承宣之責也。非有鎭服之望也。得一廉謹之人而足。非必輟侍從之班而可。則不能不致疑於注擬之當否。而惜侯之去朝也。余解之曰。處所當處。固其常也。處於所不當處而安之若命。乃所以爲君子。而况察訪雖微。亦一官也。將用於大。必試於小。將求乎重。必先乎輕。朝廷之所以簡拔而歷試之者。夫豈偶然也耶。申侯行矣。乘田委吏。孔子亦甞爲之而不敢曠職也。牛羊遂焉。會計當焉。官奚擇乎小大。任奚擇乎重輕。唯當盡吾職分之所當爲而已。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乎。必先違拂其志意。勞苦其形體。奪其逸樂而投之於困窮之地。使之動心忍性。增益其所未至。吾安知此行之非所以玉申侯于成也耶。吾又安知所以窮之勞之困之者。非所以通之逸之泰之也耶。昔伊川先生還自涪州。顔面髭髮。勝於平昔。門人問其故。答曰。此學力也。夫爲編管與爲說書也。處涪州與處崇政殿也。其爲苦樂。語豈可同年。而所以自處者若此也。此眞能通能窮能逸能勞能泰能困之驗也。欲驗申侯之所操。當必有其日。申侯其無以自足而益勉所未勉也。申侯於余爲先輩。而有知己之感。將行。過余而有求於言。余旣不獲辭。則遂誦其所聞如此。不知有以當侯意否。

奉別權士直之任淸河序

[编辑]

權淸河士直氏。卽余外堂叔也。將之官。徵余言。余不敏奚言。請誦所甞聞者以爲贐。夫居官有六戒。亦有五要。一曰。不廉之戒。二曰。不公之戒。三曰。不謹之戒。四曰。不勤之戒。五曰。不簡之戒。六曰。不重之戒。夫是之謂六戒。正己格物。禦吏之要。均賦節用。恤民之要。明敎平刑。爲政之要。精察詳覈。聽訟之要。遵守更張。隨時之要。夫是之謂五要。戒之以六。而行之以五。則居官之道幾矣。淸河一小邑也。若無甚難治者。然其矩矱布置。小大無間。苟忽而不知戒。茫然不知要。亦沒可治之理矣。抑有可戒有大於六者。酒是已。盖亂人之神。移人之性。變人之質。方其亂而移而變也。尙不知有己。烏知所謂六戒者乎。烏知所謂五要者乎。士直氏其知所以戒之哉。甞觀近世爲守宰者。必先問其邑之肥瘠。以爲己之苦樂。而居官之道。漫不知何事。士直氏之之淸河也。不問邑之肥瘠。而首問爲政之道於余。此其爲志。不可以世俗論也。苟充其志。以臨其民。又克以六者爲戒。五者爲要。而不以酒亂之。則雖推之天下國家。亦可也。而况一淸河乎。士直氏行矣。余復奚言。

送洪茂長錫龜之任序

[编辑]

洪君國寶。出宰茂長。將行。過余而求一言。余謂之曰。行矣。子誠知自重矣乎。誠知自重則行矣。吾觀夫世之待人也。視其尊卑內外而爲之重輕焉。人之自處也。亦惟視世之重我輕我而從而自重自輕焉惑也。何則。吾心有良貴焉。是貴也天之所以命我者。非人之所能予奪。而趙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則以彼較此。奚啻土苴弁髦。而人顧妄加重輕於其間。而又從而自重輕焉。不復知良貴之眞可重。非惑也耶。國寶多藝而能文。世固有知之者矣。然而知其外而不知其內。覩其淺而不覩其深。不過視爲文人藝人而止。則豈眞知國寶者哉。國寶所存淺深。余固未能窺。而亦自謂粗得其爲人。其知良貴之在我。而不以外物爲之重輕者乎。决科而厄於時。躓於宦途。不免於世人之輕視。而處之泰然。不以動其中。則余固有以知國寶矣。今由國子而補邑宰。則卑與外兼之矣。而薦於廟堂。簡於聖心。分憂於百里。則其任不輕而重矣。國寶將何以處玆邑耶。宜自重而不宜自輕也較然矣。然余所謂自重者。非矜己傲物之謂也。守吾天。安吾命。不隨時而俯仰。如是而已矣。茂長雖僻且小。上有方伯焉。下有吏民焉。奉承臨莅。必有其道矣。慈以恤民。而罔違道以干譽。正以禦吏。而勿遷怒以招怨。恭以事方伯。而毋枉己以苟合。廉以居之。謹以行之。明以裁之。公以决之。剛柔並用。寬猛相濟。斯國寶之所必能。若夫欲有所施而法有所拘。則固不能盡如國寶之志矣。要須斟酌損益。不戾於法而便於民。則就今之法。尙可以爲治。而至於左牽右掣。事與心違。終有所不可苟而後。浩然而賦歸。則行止久速。惟天之所以命我者。而物莫能重輕。玆非吾所謂自重。已乎重矣重矣。誠知天之所以命我者之可以自重。則凡世人之輕重我也。於我何有哉。而誠知尊卑內外之無能輕重我也。卽安往而不可哉。國寶行矣。

投壺會契帖後序

[编辑]

柱世少從先生長者。聞投壺之禮。而未見其制。窃自慨然。有好古生晩之歎。皇明崇禎之己卯。始見於金君一正家。越明年上元。一正爲設投壺之會。柱世亦齒賓黨。揖讓酬酢。有三代之遺風焉。於是諸君相與賦詩。歌詠盛事。而又謀所以作帖垂後者。柱世旣幸得參於盛禮。又喜載名於帖上。聊歌以詠之曰。子有嘉賓兮。文章郁郁。有壺有矢兮。于以樂之。復歌以詠之曰。嘉賓滿座兮。禮義優優。有酒有肴兮。于以酬之。復歌以詠之曰。慶旣請矣。爵旣正矣。豈無好會兮。莫如斯爲盛。投壺之法。筭之多者。例行請慶之禮。是日也。慶禮歸于一正。一正妙於投矢。衆莫能及。觀其矢發乎手而機應乎心。若行其所無事者焉。要在喩之於心。而不可道之於言。甞見射義曰。內志正。外體直而後。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而後。可以言中。一正善射者也。壺矢之制。實倣於射。則一正其有得於射義乎。此亦可歌也已。詠歌之不足。則復爲之評曰。投壺雅戱也。諸君嘉士也。今日良辰也。卜良辰。會嘉士。設雅戱。盛事也。以盛事不可無徵也。播諸歌載諸帖垂諸後。美意也。夫雅戱可樂也。嘉士可親也。良辰可娛也。盛事可傳也。以可樂可親可娛可傳也者。播諸歌載諸帖垂諸後。美意也。然所以播諸歌載諸帖垂諸後者。豈欲誇耀於後人而已耶。抑將有進於是者。庶毋忘今日之會。而有所講求修明也。昔者司馬溫公當禮壞樂缺之後。更定投壺之格。一洗陋習。以歸于正。盖亦有意於施諸天下鄕黨庠序。以復乎三代之盛也。而竟未克施。則有志之士。未甞不喟然興歎於斯矣。一正大人承旨公。萬里朝京。行槖蕭然。而所携而歸者。惟一投壺。則此其爲志。豈不如溫公之於當日。而一正乃能奉以行之。講千載未講之禮於天地否塞之後。此豈獨一時歡會而止。亦將有以施諸國家鄕黨庠序。以復三代之盛。則將溫公未施於當日者。施之於今日。則凡有志喟歎之士。聞吾之風。卽將怡然而悅。悠然而興。翻然而起。斐然而作。而道吾之善。而頌吾之功。而歌吾之德。則所以播諸歌。載諸帖。垂諸後者在是也。斯承旨公所以望於吾輩。而吾輩之所當共勖者歟。噫。否極泰來。天運之常。而道之隆替。亦由於人。卽今日之會。亦可以卜運之否泰。而驗道之隆替。苟吾輩得有所施。如其所期者。而有太史記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人爲投壺之會。東方禮樂之興自此始。卽不待播諸歌載諸帖。而所以垂諸後者在是也。斯承旨公所以望於吾輩。而吾輩之所當共勖者歟。苟吾輩於是共勖而禮樂可興也。柱世雖不敏。敢不執壺而從之。

國子師儒先生案序

[编辑]

凡先生之有案。諸司之所同然。而獨於國子無之。自祭酒以下。盖闕如也。柱世叨忝直講。徵案於下吏。則吏對以無。且言前大司成睦公始有意乎追記。而遠不可詳。斷自天啓癸亥以後。追記祭酒先生凡若干人。冊旣粧草旣具。未及成案而去職云。柱世曰。胡然乎哉。胡然乎哉。豈昔有而今無耶。無亦踈略而不記也。則祭酒之追記是也。仍以是語于同僚曰。祭酒之追記誠是也。則吾輩獨可以無是擧乎。僉曰。不可無也。於是遂定議。別爲一冊子。分三行列書司成,司藝,直講而止。博士以下。自有正錄案。典籍故是遷轉之階而分差四學。不專於本館。故不與焉。丁丑以前。無所憑據。只得戊寅以後邸報。取考肅謝年月。懸錄成案。而重來不疊錄。其中不無散逸不收者。惜也。柱世於是重有所感。復以語于同僚曰。先生之有案。非徒以考閱其履歷而已。亦所以徵其能否而昭勸戒焉耳。直講以上。雅稱師儒。其視祭酒。雖尊卑有別。而其責任未始不重也。吾輩將何以居之。而可無負於國家建學立師之意。而且免於後人之譏議耶。座有應者曰。子言則然矣。獨不聞夫韓子所謂余不負丞而丞負余者乎。夫國子之爲養閑地也。其來久矣。自夫薦法廢而人不必擇。自夫敎法弛而學不必講。無所事事。時或預於課試陞補。朔望焚香而已。則師儒師儒云者。無以別於告朔之羊。由今之世。反古之道。固非一微官所能也。言未旣。又有言者曰。使國子果不可爲養閑地也。吾輩安得一日而居之。吾輩得以居之。是固處之以養閑地爾矣。然則是案也。特以考其履歷而已。能否勸戒。非所暇論也。倘非然者。吾輩又安得載名於此間乎。柱世憮然無以難。姑並識之。以竢後之君子云。

修己錄序

[编辑]

柱世於病中。偶閱聖學輯要凡若干篇。而修己一篇。最切於進學。盖先言立志。以定其趨向。次言收斂。以當小學涵養本源之功。而因以居敬爲窮理之本。實本朱子之意。而其示學者用功之要。至爲詳密。而敬之一字。尤致意焉。但其爲書主於人君。故學者泛看。殊不知其進學之序。實通乎上下也。柱世輒不自揆。錄其尤切於受用者。稍加櫽括。盖自総論至窮理。仍其舊也。次正心於窮理。又次之以養氣。又次之以克治。又次之以敦篤終焉。乃以管見易置之也。其間刪去者五章。要在務從簡約。以便省覽。而正家以下。不及一章者。亦擧而措之之意也。至於窮理章。略著陰陽性命天地人物之理。以爲求端之資。實近思錄首卷所載之遺意。而亦爲刪去者。初學用功。當自近者小者。以及乎遠者大者。先讀小學。理會灑掃應對之節。四書六經以次理會。自當貫通。庶無躐等陵節之患。而學就平實。此與本書之旨。並行不悖。非以本書爲未盡。必如是而後。可以入道也。仍取本書篇名。而名之曰修己錄。竊甞思之。聖人立敎。炳如日星。要使人人從而學之。而學之者盖鮮。學之而能成就者尤寡。其故何哉。盖甞反覆而得其說焉。人必有發端處。然後方有向學之志。學必知要切處。然後方知進步之功。苟無發端處。雖父兄臨之。師友勉之。不能入也。苟昧要切處。雖日誦聖經。勤苦終身。不能成也。是以英才美質。未免鄕人之歸。而博學多聞。只爲談說之資。由未能發其端知其要也。然爲學之要。此錄備焉。孰讀詳味。不患其不知其要。若發其爲學之端。則非此錄所能。必在乎人焉耳。然古人之發端者。多在於書。則安知此錄不爲發端之一助也哉。未發其端者。因此而發端。旣發其端者。因此而知要。實下其功。勉勉不已。則下學之至。必有上達之效。修己之餘。必有及物之功矣。若如柱世何知何識。妄意聖人可學而至。而癃疾纏身。荒廢學業。雖有其志。無因自力。只取先賢已成之書而表章之。以寓尊信之意而已。然此意未甞忘也。若錄之於書而悖之於行。言之於口而違之於身。則此錄豈但爲疊床架屋而已哉。崇禎己卯季夏上浣。豐山後學洪柱世謹序。

刊讀書錄序

[编辑]

泗水之傳。至濂洛關閩而大闡。旋復湮沒蕪塞於氊裘腥穢之域。其間魯齋許氏之徒。稍稍發明之。而斯道之不絶如線矣。明興文運方亨。宏儒輩出。而求其表裡純粹。卓然爲一代儒宗。惟文淸薛先生爲然。先生之學。有以得夫考亭正脉。凡所著詩文。無不本乎性情。根於道德。而精微之蘊。具于讀書錄一編。柱世少從家藏。見讀書錄要語。而未知爲何等書也。及長。又爲擧業之累。未暇一寓目焉。旣而養痾累年。得以沉潛玩索。然後始知精當簡要。切於身心。而常有未見全書之歎。間甞得唐本全錄。而究其源委。淵乎其深。浩乎其博。精粗巨細。無所不該。蔚爲性理府庫。雖其層見複出。若無統序。而條理緻密。蹊逕坦明。操存體驗。一句一藥。而主敬爲骨子。復性爲歸宿。則信乎聖門之眼藏矣。心誠好之。如得迷途之指南。而借閱有限。不得朝夕几案以代嚴師。則謀所以鋟榟。與同志者共之。往歲佐幕湖西時。方伯姜公栢年。儒雅好古。語及是事。意與之合。遂更求原本。別爲繕寫。付諸剞劂。工役垂完。而方伯曁余相繼罷歸。讎校印布。皆有所未遑。越明年乙未秋。權公堣膺命按節。始克印寄一本。俾正其脫誤。使斯文之重得不廢而壽其傳。嗚呼。斯亦有待而然乎。夫先生深造自得之妙。有不可以言傳者。曷敢有所容喙。惟於是書。紬繹旣久。而景慕之深。旣已終始殫誠於是役。故校正旣畢。識其顚末如此云。

農家集成後叙

[编辑]

農事直說。鋟于公山也。余旣有糠秕之引矣。厥後添以衿陽雜錄,四時纂要。弁以勸農敎若文。而牧伯申侯浩仲甫令公。以余竊甞與聞剞劂之意。走書印寄。屬以重叙顚末。余受而卒業。復于申侯曰。公於是書。窮探極覔。隨得隨刊。可謂集農家之大成而無復遺漏矣。第惟行布之廣。而人得以驗之。斯可見我先王經世務本之方。朱夫子勸民力穡之䂓。同條共貫而並行矣。余言何所輕重於其間。申侯又專人促之不已。累辭不獲。則請誦所聞。以衍是書言外之義曰。士農之判久矣。而處則食於耕。出則養其所以食。未始離夫農。所謂食於耕者。非必躬執耒耟。手自種植之謂也。按方敎藝。由近及遠。燥濕早晩。各適其宜之類是矣。所謂養其所以食者。非必長民守土親加勸課之謂也。立朝行道。安民固本。節儉愛養。不奪其時之類。是矣。余生長京輦。素昧菑畬之功。而歸田之計已定。申侯前後邑宰。旣盡撫養之責。而還朝之期不遠。余願以前所稱者。勖夫在鄕之士而且以自勖。以後所稱者。勖夫在朝之士而且以勖申侯可乎哉。抑又有一說焉。乃者聖上特頒水車激水之法於八方。盖慮陂塘灌漑之所不及地有遺利。而一札十行。屢降勤恤之旨。是知宸心軫念民事之重。符於世宗大王。而是書之行。適當是時。庸詎非上承下述相須之殷歟。則異日贊大政澤生民。非申侯而誰歟。乙未季秋望日。豐山洪柱世叔鎭叙。

完南李相公六十一壽序李公厚源

[编辑]

壽序。非古也。而明人始爲之。或頌其操履之懿。或美其齒爵之高。叙旣往而祝將來。盖出於人情之不容已。則事固有不必古而合于理者矣。萬曆戊戌甲子一周。而完南李相公壽六十一。凡公門下士及所親識薦紳大夫。所以壽公者。靡不至矣。序以壽之。顧以責之不佞。嗟乎。不佞於公。無能重輕。而有知遇之感焉。頌美叙祝。出乎情而見乎辭。有不容自已者。遂誦其所聞曰。功高而操廉。望隆而德謙。具四美於一身。唯公爲然。當仁祖反正之日。有扶天浴日之力。使彜倫斁而復明。宗社危而再安。功已高矣。自致靑雲。鴻毛順風矣。而公不自功也。安於外調。不汲汲於進取。其爲操不亦廉乎。公旣能以勳業自樹立。而謂仕宦正路。莫尙乎科第也。業文不輟。遂决大科。於是乎入踐㙜閣。出莅藩宣。由宗伯冢宰。以至于台鼎。位愈崇而望愈隆。盖勳業科第。難乎兩兼。而公則兼焉。高位重望。鮮乎雙全。而公則全焉。然公不自有也。再入相而再丐閑。未甞久於其位焉。則其爲德不亦謙乎。公有是四美。而不自以爲美。公雖不自以爲美。世莫不歸其美焉。此公之所以長有其美。而宜享眉壽者乎。然就四美而論之。謙之一德。足以盖之。在易謙之九三曰。勞謙。君子有終。吉。孔子繫之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程子釋之曰。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故高而不危。滿而不溢。是以能終吉也。自古名公碩輔。履盛滿享壽福。而克終其令譽者。由此而已矣。公之處其身也。其亦有志于大易之義也耶。竊瞷公其居蕭然。其志悠然。左右圖書。硏究游泳。澹然泊然。若寒素然。相表淸癯。而神采精明。比盛壯不少衰。此殆恬靜頤養之致。而別搆精舍於東郊。扁之以漸休。且將退休乎其中。而專其優游自適之趣。則於裵晉公之綠野。曠世而同符焉。雖然。公之志則美矣善矣。公之業則有未畢者。七十而致仕。古之道也。而古之人。亦有年八十九十而猶睠顧王室。不能遽退。或卧而論道。或杖而造朝者。是豈昧於止足之訓。忽於寵利之戒而然哉。誠以義有所重。私不可顧而然耳。公之壽。今甫踰耆。其距致仕之年。尙幾十年。况今聖明嗣服。將大有爲。倚毗之重。莫先於公。公以兩朝宿望。勳舊大臣。同休戚係安危。雖欲遽退而自適得乎。夫漸之爲言。有序而不遽之謂也。扁堂以漸休。則微旨可見。公宜自勉。期以十年。相業旣畢。然後方議退休。自老而耋。自耋而頤。自頤而期。其遂優游之樂。綽有餘地矣。主上縱不忍一日捨公。俾有以卧而論杖而朝。卽國家治安。無所事事。得以休暇。亦時有之。願於斯時。稱觴爲壽於漸休堂中。而賦其溪山花鳥之樂。以助相公之歡。其可哉。

[编辑]

重刊二閑集跋

[编辑]

破閑集者。高麗學士李公仁老所編也。是書之編。經今三百餘年。存者絶無。完南李相公。得之於趙公涑家。深加愛玩。謀所以壽其傳者。適嚴公鼎耉尹東京。將行就辭於相公。相公卽以是屬之。嚴公欣然敬諾。旣下車。旋付剞劂。不數月工告訖。相公乃惠以新本。而徵一言以識之。柱世辭不獲命。謹受而卒業。未及屬稿。相公又寄麗太尉崔公滋所編補閑集。俾有以並識。是亦出於趙家。刊於東京。而相公終始主張焉。合二編而論之。盖叢話玉屑之流。而瓌奇雅麗。各盡其趣。斧藻品裁。無不精當。我東詩學之盛。蔚然可觀矣。抑有所感於懷者。羅麗以來。文學之士。彬彬輩出。其間著述。淵博而宏深者何限。顧乃凋零磨滅。十不存一。幸有存者。陳編蠧簡。類不免爲覆瓿之資。其亦日就泯沒而已。獨此二編。得以久存而不泯。譬如豊城寶劒。氣衝星斗。沉埋愈久而光怪之燁然者。不可掩也。然不遇雷煥。劒無由掘。不遇李相公與諸公先後之。則是編也又安得重刊於今日哉。是不可以不識云。

[编辑]

醒菴記

[编辑]

申君用晦。以醒名其菴。求余一言之記。且曰吾之名菴。取屈子獨醒之義也。余惟醒者而後。可以知醒。余方在衆醉之中。奚足以知醒之道。然不可以虗盛索之辱。請爲用晦一言之。夫衆人皆醉我獨醒。此屈子之所戚。而至於見放。憔悴枯槁。則似傷於急迫而無從容。用晦方講聖人之道。將爲世用。致君澤民。何遽取於此也。意者。其有取者存乎。夫聖人者。以天地萬物爲一體。旣自醒其心。又當推以及人。使之皆有以醒其心。故吾醒矣。而人有未醒者焉。猶吾未醒也。吾不醉矣。而人有醉者焉。猶吾醉也。伊尹之言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覺覺後覺。我天民之先覺者也。非吾覺之而誰覺之。覺猶醒也。用晦之所取意者。其在此乎。然彼屈子者。亦豈安於獨醒者哉。高潔自樹。不容於世。發此歎焉耳。况用晦之名菴。不曰獨醒而曰醒者。其微意亦自可見。若用晦其有意與衆同醒者歟。噫。醉生夢死。擧世滔滔。則豈不可哀也哉。一有醒者出於其間。其肯安於獨醒而不思所以醒之乎。然拯溺人於波濤者。沒人能之。而陸者不能焉。苟而冐之。其不胥溺者幾希。因己之醒。使人皆醒。此固推己及物之仁。而哺糟啜醨。反陷於同流合汚而不自覺。則是我不能醒人而人能醉我也。此又不可不察也。然泛忘憂物。效陶公之獨酌。飮歡喜酒。追邵子之微酡。未甞無醉也。而不害於其醒。衆人之奔走於朝市。經營於利祿之徒。固有性不喜飮者。未甞無醒也。而無救於其醉。是用晦醉而不醉。衆人醒而不醒。相去遠矣。然用晦醒則醒矣。苟有斯須之不存。卽醉矣。衆人醉則醉矣。苟有一念之存。卽醒矣。此又聖狂之分。只在克念罔念之間者也。且均是醒也。而有醒之小者。有醒之大者。若恃其小醒。而謂衆人皆醉。無乃或流於阨。而不足與於大醒歟。况吾所謂醒者未必醒則豈不可懼之甚者乎。凡人醉時。不知其醉也。醒而後方知醉時之事。不覺駭且懼矣。彼屈子者。雖自以爲醒。而未聞大道之原。則是猶醒之小者也。凡吾所謂大醒云者。必道如夫子。德如夫子而後。方可謂之大醒。是故。君子之學。無所不用其極。用晦知其所以自勉乎。若其所以醒之之方。敬之一字。卽是一服醒心散也。故曰敬是常惺惺法。凡有非僻之萌。卽可喚醒此心。躁心萌焉。喚醒此心卽不躁。妄心萌焉。喚醒此心卽不妄。怠心萌焉。喚醒此心卽不怠。慢心萌焉。喚醒此心卽不慢。慾心萌焉。喚醒此心卽不慾。吝心萌焉。喚醒此心卽不吝。驕心萌焉。喚醒此心卽不驕。矜心萌焉。喚醒此心卽不矜。故曰敬勝百邪。久久用力於斯。朝而醒。暮而醒。今日而醒。明日而醒。時時刻刻無不醒。心心念念無不醒。醒之又醒。以至於無可醒。則醒之能事畢矣。此以下文缺。

厚菴記

[编辑]

金君遠明從余遊者久。聞吾之說而有契于心。且將從事於聖賢之學也。以厚扁其菴。而屬余記之。盖扁之以厚。自余啓之也。余曰。子知所以扁之之意乎。曰。知之。余曰。知斯行之。奚余言之足贅。然旣啓其端。宜畢其說。遂爲之記曰。木之根厚者。枝葉必茂。水之源厚者。流派必遠。人之畜德。亦猶是矣。傳曰仁者樂山。取其厚重也。又曰博厚配地。言其至厚也。厚而至於配地。學問之能事畢矣。然不曰高明配天乎。夫君子之道。中而已矣。言中則博厚高明。皆擧之矣。專揭厚字。得無太偏而有違於中庸之道歟。盖自非生知安行之聖。其氣與質。不能無偏。有所有餘。必有所不足。故偏於剛毅者。矯之以柔順。偏於柔順者。矯之以剛毅。矯其偏而歸於中。斯學問之方也已。故曰沉潛剛克。高明柔克。夫資質高明者。多遜於厚重。資質厚重者。或少於高明。高明而不厚重。其弊也淺。其弊也浮。其弊也易流。其弊也得小爲足。淺則露。浮則躁。易流則所守不固。得小爲足則無以止於至善。厚重而不高明。其弊也鈍。其弊也固。其弊也執泥。其弊也多質少文。鈍則滯。固則野。執泥則所見必陋。多質少文則無以造乎極。則厚重而高明。高明而厚重。德之至也。故厚重之人。勉在高明。而高明之士。勉在厚重。吾觀遠明穎悟絶人。其亦類乎高明者矣。而差若不足於厚重。特揭厚字者。盖以此也。或曰。爲其所有餘易爲力。勉其所不足難爲功。余曰。否否。爲學大益。在變化氣質。變化氣質而後。可以言學。彼安於其質之所便。而不求變化者。自畫者也。以遠明之所有餘。勉其所不足。譬如化紅爐之點雪。吾見其爲力之易。而未見其爲功之難。而况博厚近乎體。高明近乎用。博厚類乎靜。高明類乎動。體立而後用行。靜存而後動著。故不曰高明則博厚。而曰博厚則高明。觀於此。足以見用力之本矣。故高明而不本於博厚。非高明之極也。博厚而不進於高明。非博厚之至也。然求其所以用功之要。莫如誠之一字。故曰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徵。徵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是博厚也高明也。其本在誠。苟能誠以立其本。厚以養其源。深以制露。靜以制躁。栽而培之。擴而充之。溥博淵泉而時出之。以能載物而覆物。覆物而成物。厚之之道至矣。斯扁菴之意歟。噫。勸之學者我也。啓之扁者我也。記之言者亦我也。若夫知其學之扁之言之之意而體行之。則在遠明矣。

常關齋記

[编辑]

春沼子家對南山。日有悠然之趣。一日謂余曰。吾扁吾齋以常關。子其爲我記之。余曰。無徵也。賦歸田園。與世相忘者。非晉之淵明乎。淵明居閑處獨。無有乎應事接物之煩。故門雖設而常關。今子雖杜門求志。門無雜賓乎。居市都中。不能離羣而絶俗。則已與淵明異矣。且將出而任世道之責。躬握吐之勤。則吾見趨走於門墻者日益衆而門不暇關矣。縱使不出而獨善其身。信從者衆。自遠之樂。不可廢也。函丈授受。趨隅之誠。不可拒也。則門其可常關乎。無其徵而強名之。余竊惑焉。噫噫。我知之矣。子之居是齋也。于于爾徐徐爾。和光同塵。而不獲世之滋垢。可謂不凝滯於物。而能與時而推移。當其無事而關也。吾之心固悠然而自適。及其應物而開也。吾之心亦悠然而自適。豈在於門之關不關耶。夫門爲出入設。有關必有開。猶之乎動靜之相須也。敬義之夾持也。窮而養達而施也。固不可偏廢。則養者施之本也。敬者義之主也。靜者動之根也。關者開之基也。故曰常關。常關非惟曰常關而已也。將以求夫常悠然而自適者也。常悠然而自適。則雖日接事物。日開其門。常若門關之時。玆豈非淵明之所以先獲。而春沼子之尙而友之者乎。是不可謂無徵。於是乎記。

叢桂窩記

[编辑]

草木之類甚繁。而色品臭味有萬不齊。猶人品之有高下焉。人之於草木視其品。元亮之於菊。取其類乎隱逸也。茂叔之於蓮。取其類乎君子也。草木之於人視其品。吾友有小山子者。君子人也。又將隱矣。乃扁其窩曰叢桂。盖叢生山。幽遠於塵世。有隱逸之趣。冬夏常靑。柯葉不渝。有君子之操。知小山知其必取於桂。知桂亦知其必爲小山所取。尤有以徵其品之相類。且有以見其志之不違於古人也。然撫松盤桓。身世兩忘。則陶公之意。不專在菊。庭草交翠。意思一般。則濂翁之意。不專在蓮。嘉樹奇花。羅列堦除。千彙萬品。四時呈態。栽培封植。各得其所。逍遙倘徉。與之爲春。小山之意。亦豈止於偏尙一物。托興於一草一木者流哉。特取其臭味之同者。以自况焉耳。吾於是重有感焉。邦有道則見。邦無道則隱。惟其隱見之以時。其斯以爲君子。小山之隱。非小山之志也。時然而已。韓子不云乎。時者在上者爲之。在上者苟得小山而用之。必將拔茅彙征。傾否回泰。君子道長。小人道消。有如草木之品彙自別。而各得其所。吾知其能也。然人莫我知。世莫我用。斯已矣。浩然而歸。悠然而逝。怡然自適於叢桂窩中。收江山於囊裡。弄風月於筆尖。吾知其樂也。吾亦方將有歸隱之圖。茂林脩竹。當無讓於會稽之山陰。江山風月。不專美於小山之叢桂。用之則行。捨之則藏。吾與小山有是夫。感子同志之義。爲記之若是。異日若記山陰之弊廬。亦將有徵於斯文。

四松堂記

[编辑]

權公士直甫。寓居連山治之南七里許。拓松園而堂之。扁之曰四松。而要余記之。余觀之園之松。盖無慮累千株。不亶四松而止。獨取於四松。其有意歟。嗚呼。公之意。我知之矣。動物之中人爲貴。植物之中松爲秀。而於其貴者。又有貴焉。於其秀者。又有秀焉。四松其秀中之秀者乎。余觀夫四松。偃蹇拳曲。枝柯相樛。蔭日如傘。翔風如舞。欝欝蒼蒼。勢欲凌雲。特出乎衆松之中。信乎其獨見取於公也。公於是逍遙倘佯。悠然自適。不知世間。復有何樂可以易此也。則公之於四松。契之特深。而有此而能樂。惟公爲然。然徒見公有取於四松。而不知公之樂固不可。徒知公有樂乎此。而不知公樂之妙有在焉尤不可。中通外直。蓮有君子之德。則濂翁取之。傲霜獨英。菊有君子之操。則陶翁取之。四時長靑。柯葉不改。雨雪晦明。無所不宜。松有君子之時。則公之特取於四松者。夫豈偶然。窮而處乎是堂。則用藏乎一身。達而出乎是堂。則澤加乎斯民。斯非所謂君子之時。而貴中之貴者歟。以貴之貴。而友秀之秀。是公與四松爲五友矣。雖扁之以五友堂可也。以是告於公。公莞爾而笑而曰。子之言可記也。

靜虗堂記

[编辑]

古之人有堂必有名。名非爲堂也。爲居是堂者。朝夕寓目。終身服膺。則堂揭是名而不僭於其人。人居是堂而不愧於其名。吾所居堂欲名者久。而不得其所以爲名。間甞讀周子通書。竊有感於靜虗之說。以爲人之不能至聖者。由物欲爲之累。而心不能靜虗耳。苟無物欲之累。而心能靜虗。則何聖人之不可至歟。所謂物欲者。非必求財營利之謂也。只此心一有偏係處。便是累。就學問上言之。凡欲速助長。虗驕騖外者。皆反爲之心累。淸濁雖殊。爲累則一也。余於學問。不可謂無其志。而甞自點檢。則未有加功着力之實。而徒有求聞計獲之念。心愈勞而道愈遠。其爲累也。反有甚於求財營利者也。所謂他人雖放。放得近賢。却放得遠者。豈余之謂歟。嗚呼。靜虗二字。眞我切病之藥也。於是遂以靜虗名堂。非曰不僭不愧云爾。亦庶幾朝夕寓目。終身服膺焉耳。或有難者曰。周子下語云無欲則靜虗動直。言無欲則靜與動皆擧之矣。只言靜虗。則不幾於遺却一邊工夫耶。吾謹應之曰。體用二者。雖不可偏廢。而體立而後用行。故太極圖說。專言主靜。吾之偏擧靜虗者。亦周子之意固然也。豈若遺棄事物。流於空虗。如二氏者流哉。問者唯唯而退。遂爲之記。

[编辑]

與宋明甫浚吉

[编辑]

謹問兄旅况如何。懸遡懸遡。兄旣被不世之遇。縱不能陳力就列。擔當世務。一陳時事。以答聖恩。分義之所不可已。當今可言之事。兄必素講於心。而第兄之一言。爲世重輕。不可不詳愼也。似聞兄輩之論。以復讐雪恥爲第一義。激濁揚淸爲急先務云。此意甚善。但復讐之說。爲世大諱。驟而語之。非但不入。語言傳播。亦有輕挑大禍之憂。况時有利鈍。事有機宜。要當以內修爲主意。正君心正朝廷。革弊安民爲先務。不事文具。期致實效。而量力審敵。待時而動。兵法所謂先爲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者。正如此。不必明言顯議。立箇題目。以洩密勿之謀。秪恐讐未及復恥未及雪。而先速患亂也。切宜愼之。且朝廷之正。固在於激濁揚淸。而但朝紳分黨。爲日已久。而潰裂乖隔之形。又兆於未分之中。甲是乙非。未有定論。救弊之策。正在於調和鎭定。同寅協恭。元豊大臣。與司馬諸公邪正判然。而明道先生猶欲保合。况今黨與。無甚淸濁。正類以燕伐燕者乎。夫同寅協恭。與激濁揚淸相爲流通。徒知寅協而不思激揚。則歸於同流合汚矣。徒知激揚而不思寅協。則歸於黨同伐異矣。要在公聽並觀。超脫科臼。以含弘之量。濟馮河之勇。論人則圖其新。不究其舊。處事則無過偸。亦無過激。消融其不平。革化其不善。而鋤去其已甚者。行之以漸。持之以久。凡所作爲。無不合乎天理之公。卽夫人心之安。則自然國是有定。朝野翕然。而蕩蕩平平之治。可馴致也。然此必待才學俱優。公足以絶私。明足以燭理。德量足以鎭物。而又能得君其專。終始無間。然後可以辦得。不揣力量。不度時勢。而立論太驟。作事太銳。取敗必矣。昔聽松先生以己卯之士聲聞太盛爲憂。况今人物不及己卯萬分之一。而時勢之難。百倍於己卯者乎。目今聖明當寧。羣賢拔茅。可謂千載一時有爲之會。而區區過慮。未敢遽期太平之治。而先以己卯之敗爲憂。敢貢其說於左右。此由病弱之人心慮太拙之致。未必合於時宜。而廣慮之深思之。不以淺近而忽之。亦愼重之道也。若高明先有見於此。則此說爲剩語矣。不宣。

答金久之壽恒

[编辑]

示諭聽松,花潭兩先生事。誠如所疑。退翁旣是吾東理學宗師。則末學謭陋之見。何敢容議於已定之論乎。但以栗谷所撰聽松行狀觀之。則見其道全德備。純粹渾厚。非如廉介一節之士所可擬議。而又見答牛溪書中論花潭處。則明辨認氣爲理之病。而深許自得之見。亦非拘泥言句。想像影響者所可彷彿。退,栗所論。將安取衷哉。凡論古人。當先觀其言行氣象。而後質以先輩評品則得矣。固不可矯激以立異。亦不可遷就以求同。惟其是而已矣。竊觀聽松見幾於己卯之敗。屛跡山樊。超然遠禍而已。未甞以著述訓誨爲業。有似於一節。退翁之論。據其跡乎。然以愚所見聽松之所以爲聽松者。正在於此。傳曰。以言敎者訟。以身敎者從。顔子之示不違如愚之學於後世。豈假於言語著述而爲之哉。以身敎而已矣。先生病夫言之多而實踐寡也。故其言曰言語之學。都不濟事。又曰。孔門羣弟。聡明才辯之士何限。卒傳其學。乃魯鈍曾氏子耳。觀是數語。足以見其所學之實。而大谷所錄遺事。又可槩見所行之至。聞風興起者。知所以刊浮華務踐實。則不言之敎。信未有及先生者。愚甞妄謂成氏之學。顔氏,曾氏之學也。以其不言而躬行也。花潭則觀其所著之書。誠不能無病。其謂一氣長存。不生不滅。如愚童觀。猶疑其不是。况以退溪之高明正直。豈不深排力斥。以救後學之誤見乎。然其不專求於文字而務得於心。則有不可得以誣者。而脫略名利。玩心高明。有鳳翔千仞之氣象。從其善而改其差。亦足爲學者之師表。恐不可以此盖其成德也。以此推之。並錄於五賢。恐無不可。矧未甞稱之曰添某爲六賢七賢。而只列錄其行迹而已。則誰得以非之哉。靜菴啓辭筵話。非先生自製。則不可並入於抄文之中。誠有如來敎者矣。但抄文要備各體。前聞退溪有語錄云。與此並錄。以爲一體。要以發明斯學爲主。雖非手筆。載錄無妨。如何如何。

答金遠明益廉

[编辑]

蒙足下不鄙。辱見詢以學問之道。如我謭劣。何足以知之。然甞謂學問之道四。而所以行之者一。何謂學問之道四。涵養也。講明也。省察也。克治也是已。何謂行之者一。誠是已。譬若治病然。涵養者調氣也。講明者檢方也。省察者察病也。克治者加藥也。誠也者。所以調氣檢方。察病加藥。以誠以實之謂也。所謂涵養者何謂也。人之一心。本自虗靜。五性具焉。感物而動。七情出焉。性是未發之體。存而勿失爲中。卽天下之大本也。情是已發之用。發而中節爲和。卽天下之達道也。而體立而後用行。故養之於未發之中。則自然有發而中節之和。故學以涵養爲本。涵養者。養其未發之中而已。夫未發之中。最難測識。寂寂不動。惺惺不昧處是也。而求之則涉於已發。所謂助也。不求則不存。所謂忘也。勿忘勿助。斯爲涵養之方。古人於此。有以敬爲言者。有以靜爲言者。有以無慾爲言者。夫敬者徹動徹靜之工夫。能敬則自能靜而無慾。故伊川揭示學者曰。涵養須用敬。居敬之要。當靜坐一室。掃去雜念。戒愼不覩。恐懼不聞。以養其未發之中。澄定之久。査滓融化。人欲凈盡。天理流行。本心呈露。義理昭晣分明。卽處事應物。自然中節矣。所謂講明者何謂也。天地之間。有物有理。講而明之而後。物之理見。物之理見而後。此心常超然於物之表。而不昧於所從。故學以講明爲先。其所以講明之方。莫要於讀書。書者載道之器也。均是讀書。而有爲記誦而讀者。有爲詞章而讀者。有爲講明義理而讀者。均爲講明義理。而有講之以口耳者。有講之以身心者。夫爲記誦詞章之學者。於義理之實。未暇講究。則固無可言者。講之以口耳者。於義理上似若有見。而不體之身心。則亦同歸於無用之學。毫釐千里之謬。不可以不察也。苟欲講明義理而體之於身心。則莫若專心致志。熟讀詳味。會之於意象之表。驗之於事爲之間。使一句一字。皆有下落。而心與口相應。則凡日用事物。無不有以見其所當然與其所以然。而精義入神之效。可以漸進。程子所謂進學在致知者。正謂此也。所謂省察者何謂也。心之動靜。各有時分。靜以存之之謂涵養。動以察之之謂省察。君子旣常戒懼於未發之前。又能體認於方萌之際。精察乎理欲之分。致謹乎獨知之地。凡身心應感。微慝細過。無不有以灼見而决去之。又如德之進乎不進乎。學之修乎不修乎。無不有以自省於心。而思其進修之方。則其爲用心。必無苟焉自欺之失。而將就之效。必有不能自已者矣。所謂克治者何謂也。人性本善。氣禀不齊。不齊故有善有惡。本善故惡可化而之善。克治者。所以化其惡而復其善也。謝氏云克己。須從性偏難克處克將去。如人色欲重則先節其色。利欲重則先節其利之類是也。而必須勇往直前。猛下工夫。如將一刀快斷根株。凡動靜云爲之際。無不有以存其本然之天理。而遏絶其人欲之私。才涉一毫私意。便與克去。不留苗脉。克之又克。以至於無己可克而後。始可以言學。張子云爲學大益。在變化氣質。不其然乎。夫是四者。雖若自爲一義。而其爲工夫。實有相因而成者。涵養旣熟。則本體立而講明有力。省察旣精。則病源洞燭而克治有功。旣講明矣。又必涵養以湊泊之。旣克治矣。又必省察以接續之。優而游之。厭而飫之。無欲速無躐等。無得少以足。無半途而廢。若是而德不進學不成者。未之有也。所謂誠者何謂也。誠者實理也。眞實無妄者也。凡事無大小。必以是誠而後。其效乃著。爲學而不以是誠。僞而已矣。誠僞之辨。間不容髮。在審其初而已。子曰。古之學者爲己。今之學者爲人。爲己者非誠而何。爲人者非僞而何。不以誠而以僞者。是猶農夫之不落種子而徒事灌漑。畢竟養得箇雜草耳。何有於嘉糓之秀而實者哉。故曰所以行之者一。一者誠也。明道云道理浩浩。無處下手。惟立誠。才有可據之地。正此之謂也。凡玆所論。非敢鑿空杜撰。實本於先儒常法定論。而湊合成說。知不免對㙮說相輪之譏耳。然足下試取而熟復之。庶或有萬一之助也。不宣。

雜著

[编辑]

終南問答

[编辑]

靜虗子閑居終南山下。客有過者。相與講論天地陰陽消息盈虗之理。禮樂名物儀章度數之文。古今事變治亂興亡之由。人物出處賢否是非之分。靡不極言而明辨之。客曰。智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爲急。子盍爲我言之。靜虗子曰。識時務在俊傑。吾何足以知之。然自有一箇處置之方。可與智者道。難與俗人言也。客拂然變色曰。吾以誠問子。子以俗人遇我耶。靜虗子莞爾而笑曰。非敢然也。吾甞試語于人矣。才語及時務。人皆厭倦思睡。甚至強者怒於言。弱者怒於色。不以爲狂。必以爲妄。不以爲愚。必以爲迂。惟是俗間鄙俚之談。應酬如響。以爲是平實的當矣。其有意不止于是。則不過博聞強記。以資談說而已爾。巧文麗辭。以取名譽而已爾。語之以時務。則曰我不知也。非惟曰我不知也。謂人皆不知也。夫以己之不知。疑人之不知則過矣。而以不知者之心。聽不知者之言。有同癡人前說夢。故絶口不復談世務者久矣。吾子問及于此。又勤勤若是。子殆非俗人也。子可與言矣。吾雖昧昧。甞試論之。夫天下之事。有形勢焉。有機會焉。有䂓模焉。有節目焉。何謂形勢。若據有關中。以爭天下。跨有荊益。以圖恢復之類是也。何謂機會。如楚不可釋。吳不可先伐之類是也。何謂䂓模。如可戰可守。先機定策之類是也。何謂節目。如養民裕財。擇將簡卒之類。是也。而機會因形勢而變。節目在䂓模之中。是四者。又有相因而成者。審形勢。無失機會。定䂓模。施以節目。天下無難平矣。客曰。願聞當今之形勢。靜虗子曰。我國之勢。有因於內者。有因於外者。苟能自強。以三國鼎峙之日。而挫隋唐百萬之師。不能自強。擧一國之全軍。不能遏紅巾蹂躪之勢。因於內者也。中國治安。四夷咸賓。則我國享其利。中國昏亂。夷狄猾夏。則我國受其害。因於外者也。然內苟修矣。外患不足憂。內苟不修矣。雖無外患。必有內亂。譬如有人於此。元氣充周。血脉調和。雖有風寒六氣。不能爲病。苟或反是。雖無外邪。臟腑之疾作矣。故修內以禦外者。其興也勃然。重外而忘內者。其亡也忽然。夫強弱者形也。治亂者勢也。其政治者。其弱實強。其政亂者。其強實弱。况強益強弱益弱者乎。猾夏之極。至於一天下而莅至尊如元。則斯固天下之主。天命所在。固無可議。雖不能一天下而莅至尊。據有諸夏之地。世爲南北朝如遼金。則我國安得不服而事之。以保其邦乎。雖其強盛不如遼金。而其勢足以制我。我不足以敵彼。兵連禍結。其害最深。則安得不覊而縻之。以紓其患乎。夫覊縻之於服事有間矣。當覊縻而不覊縻。失在太過。未應服事而遽爲服事。失在不及。所以能覊縻能服事。無太過不及之失者。在我而已。故曰惟仁者。爲能以大事小。惟智者。爲能以小事大。以此推之。今日之形勢。居然可見。而前則失之太過。今又失之不及。此由於人謀之不臧。非形勢則然也。客曰。願聞當今之機會。靜虗子曰。當今有可爲之機。亦有不可爲之機。自聖上當宁以來。凡得可爲之機者四而皆失之。有不可爲之機一而固守之。卽位之初。勵精圖治。可爲之機一也。而事歸文具。惠澤不究。凡設施注措之間。不能有以大慰斯民之望。遂失其機焉。丁卯之亂。亦多難興邦。殷憂啓聖之一大機也。若能大段振作。改絃易轍。如周宣之側身修行。內修外攘。則十年之間。國勢自壯。而專事姑息。遂失其機焉。曩在丙子。聖上慨然奮發。期恢大業。亦可爲之一大機也。而有君無臣。作事無漸。朝送一書以斥和。暮送一書以乞哀。非和非戰。半上落下。不修內而挑大禍。慕虗名而受實害。遂失其機焉。丁丑之事。卽天意可知。此亦恢復之一大機也。昔越王勾踐。以五千之卒。棲于會稽。尙能十年生聚。十年敎訓。竟成沼吳之功。而况當今封疆尙完。典刑猶存。則吾國固吾之國也。而五六年間。一無所爲。中間事機。亦略變矣。今日不爲。明日不爲。今年不爲。明年不爲。幾度蹉過了好機會。然不思處置之道。則執事者之過也。吾故曰得可爲之機者四而皆失之。凡人於患亂。始則懼。終則玩。其於作事也。始則銳。終則怠。聖上之志。盖甞屢懼而屢玩。屢銳而屢怠。懼而銳者。旣無其效。玩而怠者。熟爛於心。以爲天下之事。不復可爲矣。吾故曰有不可爲之機者一而固守之。然及今尙有可爲之機。只在聖上一念之間。苟能懲前之失。以圖善後之策。則不可爲之機。可轉而爲可爲之機矣。客曰。願聞當今處置之䂓模。靜虗子曰。天下之事。成於䂓模之先定。敗於其不先定。小事尙然。而况於國家之大事乎。劉項之不敵久矣。然卒能滅項而王天下。䂓模先定故也。今之大患。在於䂓模之未定。譬如龍驤萬斛。泛乎顚風巨浪之中。檣傾楫摧。覆在須臾。而不任篙師。人競擊楫。或欲之東。或欲之西。或欲任其所之。以冀幸免。或欲下碇以待風浪之自息。當今䂓模之未定。何以異此。當今之患。旣在於䂓模之未定。則救當今之患。定䂓模而已矣。然則其䂓模宜如何定也。不過曰自強而已矣。夫自強之策。不獨施於危難之際也。安不忘危。則自不至於危。治不忘亂。則自不至於亂。古之英君所以自強者。無時而不講。故必無意外之患。詩云撤彼桑土。綢繆牖戶。今此下民。或敢侮予。正謂此也。况此何等時。而直爲此委靡也。客曰。願聞當今設施之節目。靜虗子曰。所謂節目。卽䂓模之節目。非於䂓模之外。別有所謂節目也。然其所以施之者。必有先後緩急之分。而節目之中。又有節目焉。要在默而成之。難徧以䟽擧也。就其最切而急者而槩言之。則任賢相以修政事。擇良將以專節制。恢公道以振朝綱。明賞罰以勵士氣。養民力以安邦本。積糧餉以懷遠圖。固城守以避其長。精兵技以攻其短。此其節目之大者也。其間自有許多布置曲折。而以至公道之恢也。以至兵技之精也。在於將相之得其人。是八條之中。二條爲之要。而君志先定。君心先正。然後將相可得而任。此書所謂惟先格王正厥事。孟子所謂一正君而國定者也。而所謂䂓模之定。亦不外是也。客曰。四者之說。旣得聞命矣。子所言形勢機會。乃已往之形勢機會也。將來之形勢機會。亦可知歟。靜虗子愀然不樂曰。事有不可逆覩者。有可以因往推來者。不可以逆覩者。吾固不得以知之也。若因往推來。則將來之事。亦可知矣。天下之事。不進則退。以已往推之。則丁卯以後。不如丁卯之前。丁丑以後。不如丁丑之前。以至今日。月異而歲不同。日後之事。必不如今日矣。進退之數。雖係於天。而其所以進退者。由人而成。若我聖上克奮大志。則危亡之勢。雖至此極。轉移之機。亶在於此。不然。吾未知國家稅駕於何所也。客曰。子所言䂓模。不出於自強。而其節目有八。其詳可得而聞耶。靜虗子曰。八條之目。吾旣言之矣。若語其詳。則非片言所能盡也。然其所以行之者一也。客曰敢問所以行之者一也者。何謂也。靜虗子曰。一者誠也。誠者實理也。有實心則有實事。無實功則無實效。天下之定理也。欲任賢相。則求之以誠。待之以禮。信之篤而任之專。以盡其倚重之實。欲擇良將。則不問貴賤。惟才是拔。授以閫外。許以便宜從事。以盡其委寄之實。欲恢公道。則進賢退邪。擧直錯枉。彊公室杜私門。以盡其振頓之實。欲明賞罰。則有功者雖踈必賞。有罪者雖親必罰。以盡其勸懲之實。欲養民力。則寬其賦役。恤其困窮。一民飢寒。若己飢寒。以盡其字惠之實。欲積粮餉。則量入爲出。藏富於民。生衆食寡。爲疾用舒。以盡其理財之實。欲固城守。則堅壁固守。以逸待勞。使敵人進無所攻。退無所掠。而要得人和堅於金石。以盡其備禦之實。欲精兵技。則簡其丁壯。習以長技。以此漸廣。使無遊食之民。而得民死力。要使制挺而撻甲。以盡其捍衛之實。此其目八而所以行之者一也。客曰。誠如子言。雖閉關絶約可也。猶不能脫落於和之一字何耶。且仁人者。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當今第一義。當以正名爲先。靜虗子曰。善哉問也。此正智者處事。權時得中之道也。抑吾所謂和。異於子所云也。先爲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彼若納欵。從而許之。則操縱在我而與彼易道也。能如是矣。和亦可也。不和亦可也。不能如是矣。和亦不可也。不和亦不可也。義利之辨。吾甞講之熟矣。主於義者。未甞求利而自無不利。主於利者。求利不得而反受其害。今之言義者。專不度時勢之可否。言利者。專不顧義理之如何。故義利之說。互相牴牾而不相入。若吾所言。言義而利在其中。言利而義在其中。今以義理言。莫如自強。以利害言。莫如自強。苟吾自強之說行。雖不言正名。而正名之義。在其中矣。客曰。子言則然矣。吾君非不欲自強矣。顧當此之時。非有子房,孔明之智。不足以辦此。此吾君之所以臨朝歎息。思振作而未能者也。靜虗子曰。子之言。似矣而猶未也。才不借於異代。豈可謂世無其人。而坐而待亡乎。且子房,孔明之所以爲智者。不過審於形勢機會。而䂓模節目。施當其可而已。苟有能審形勢機會之所在。而知䂓模節目之所施。則是亦今世之子房,孔明也。子房之智。諸將莫曉。而高祖知之。孔明之才。時人未許。而昭烈顧之。微高祖,昭烈。子房,孔明。終罔與成厥功矣。李忠定,岳武穆。卽宋之子房,孔明也。然當世不能用之。使南渡之轍不北。北狩之轅不南。則非才之難。用才之難也。子房死矣。有孔明。孔明死矣。有忠定,武穆。才之不借於異代。亦居然可見矣。必待子房,孔明而後。國事可做。是子房,孔明終不可得。而國事終不可做也。欲求其人。求之於今世而已。客曰。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有用者。子房,孔明之功。可復許乎。靜虗子曰。不敢當不敢當。然士生斯世。抱負甚大。志伊尹之所志。學顔淵之所學。乃吾分內事耳。亦何敢自畫。當今之世。苟有用我者。吾猶能救得一半乎。客曰。子之所志與所學。吾固知之矣。至於軍旅之事。豈亦甞講之乎。靜虗子曰。固末之學也。然其要不過臨事而懼。好謀而成也。孔明之言曰。才須學也。學須靜也。盖天下之事。無精無粗。皆原於一理。故靜以成其學。學以養其才。心地純明。觸類而長。則運用周徧。自然如神。審機而處。相時而動。知彼知己。應變無方。軍旅之事。雖曰非儒者所學。錢糓甲兵。莫非至理之所寓也。且辦天下之大事者。豈必身親爲之哉。收天下之人材。與之共成天下之務。使智者得以効其謀。勇者得以効其力。惟其不自用其智。而用天下之智以爲智。不自用其勇。而用天下之勇以爲勇。此天下之智勇。擧不足以加之。而天下之大事。有不足辦者也。客曰。以子之才之學。固足以辦天下之大事矣。何不求爲世用耶。孔孟之遑遑汲汲。爲救世也。且知而不救。仁者不爲也。靜虗子曰。子之許我過矣。是道也何有於我哉。若學焉而未能。則可謂云爾已矣。抑吾未甞不求。特求而未得耳。夫子不云乎。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我雖非待賈者。其將枉尺而直尋乎。夫道之將行也歟命也。道之將廢也歟命也。吾未知命之如何。而今則有間矣。客愕然曰。敢問有間者何謂也。以爲時不可爲耶。以爲世莫我知耶。靜虗子曰。非也。天下無不可爲之時。時非所言也。且君子不蘄人之知也。自知而已。吾求以自知之不暇。而暇求人之知己乎。然則何居乎。吾適有幽憂之疾。方且治之。未暇治事也。且吾方志乎聖賢之學。而粗窺其藩籬。固知天下之至樂。有在乎是。方將與二三子。栖雲霧傍溪山。求濂洛之正脉。泝洙泗之眞源。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斯已矣。吾何求哉何求哉。客再拜而謝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矣。今於子見之矣。

盆菊說

[编辑]

物於兩間者。有天成焉。有人工焉。天成者。自然之化也。人工者。修爲之力也。程子曰。爲國而至於祈天永命。修養而至於長生。學而至於聖人。分明人力可以勝造化。吾未之信。今於菊見之矣。鄭吏部禮卿。雅性愛菊。多致異種。栽培護植。環擁墻根。高出竹欄。蕭然如處士家。余見其盆植者幹長而英大。地種者幹短而英小。余謂物性有固然者。主人曰。非獨物性固然。養使然也。地種者非不養。而盆植者加護焉。朝而培焉。暮而灌焉。盖無日而或闕焉。此所以有大小長短之別。余曰。固哉。地種者其止於天成。而盆植者其得於人工乎。夫菊物之微者也。人工之至。可以勝造化。可以人而不如菊乎。菊有大小而其品同也。人有聖愚而其性一也。苟有以養之。小可使之大。愚可使之聖。以其品同而性一也。吾聞一草一木。亦皆有理。才明彼卽曉此。鄭君苟能觀物省己。因彼識此。則其所以養者。必有不容已。而其所以至者。必有不容量者矣。

劫灰辨

[编辑]

或有問於余曰。昔在漢武帝時。昆明池有灰。方士以爲劫灰之餘。信然乎。余答曰。此不經之言也。何以知其然也。彼所謂劫者。指一元消長而言乎。則是天地未判之前。先有箇前天地旣灰之餘有消不盡者。寄在一隅。得以凝滯於此天地之中也。天下豈有是哉。夫未有天地之前。先有理氣而已。渾融無間。冲漠無眹。無聲可耳。無色可目。淡一而已。淸虗而已。是謂先天。旣其久也。不得不闢。陰陽旣分。兩儀旣立。錯綜變化。以生金木水火土。天位乎上。地位乎下。而萬物蕃于其間。升降飛揚。參差不齊。於是乎有糟粕灰燼之物。莫非一氣之化也。是謂後天。旣其久也。水火妄行。天地始壞。不得不復歸于闔。闔則闢。闢則闔。一闔一闢。循環不窮。而已往之氣。已無所在。則當其闔時。亦淡一而已。淸虗而已。何有於灰哉。由是觀之。劫灰之說。不經明矣。凡物之有形者。無有不歸於盡者。灰乃有形中之粗者。獨安得不歸於盡。至大者天地。而天地亦有所盡。而况於灰耶。至精者日月。而日月亦有所盡。而况於灰耶。若謂天地日月有盡而灰有不盡。則是生物有盡。而死物有不盡。精氣有盡。而粗氣有不盡也而可乎。若謂是灰也乃天地之變而化者。則天地之盡也。自然消融。如雲之散而無迹耳。豈有成灰若草木之入火者然。亦豈能後天地而不化哉。由是觀之。劫灰之說。不經明矣。或曰。然則昆明之灰。畢竟是何物。曰。物外無理。理外無物。不是元有埋灰。决是土色偶黑也。夫學者。載籍極博。猶考信於六藝。而孟子猶曰。盡信書。不如無書。况如方士者流。肆爲虗誕之說。以惑世誣民。若此類何限。問者唯唯而退。余因掇而爲辨。志道君子。或有取焉。亦格物之一端也。

牛女相會辨

[编辑]

臣謹按古今傳記。謂牛女二星。渡河而相會。臣則以爲不經之誕說也。何以明其然也。夫星辰之列于天也。有經星焉。有緯星焉。何謂緯星。五星是矣。何謂經星。三垣及二十八宿是矣。緯星自運。故有疾逆遅伏之機。經星隨天行而不自運。故各守其躔次而不相離。彼牛女二星。卽二十八宿中之二星也。安有離其躔次而相會者耶。星之得名爲星。從日從生。則昭昭耿耿者。不過一氣之凝。而曰牛曰女。是亦強名之耳。又安有男女之可辨。嫁娶之可言耶。特其牛女之稱。有以資好事者傅會之談。故傳述者。悅其異而增益之。不知其陷於瀆亂之甚也。嗚呼。理之外無物。物之外無理。苟牛女而有是理。聖經賢傳。已言之矣。孟子曰。盡信書。不如無書。假令是說出於聖經賢傳。猶不敢信。况其出於非聖之書乎。臣故曰牛女相會。不經之誕說也。

琴銘

[编辑]

我有玄琴。中含大音。一彈一吟。山高水深。

警友箴

[编辑]

李濟卿投詩寄意。余旣謝之矣。復綴平日所聞於師友者。聊效古人切磋之意。凡四句十章。前五章。語其用功之要。後五章。語其革弊之意。賢者於此必講之有素。而僭而及之。想有以恕諒云。

默坐澄心。體認天理。惺惺不昧。寂寂不起。

右言存養

迹雖未顯。其幾孔明。君子愼獨。遏於方萌。

右言省察

欲誠乎身。必明乎善。切問近思。博學明辨。

右言致知

爲仁由己。不可待時。今日行之。明日行之。

右言力行

凡玆四者。言近旨遠。勿忘勿助。守以誠悃。

右総結四節

但能口說。不能心明。但能耳聞。不能身行。

右言口耳之弊

虗費歲月。虗弊精神。玩物喪志。宜鑑古人。

右言詞章之弊

不患妨功。惟患奪志。何限英才。爲累此事。

右言科擧之弊

利反於義。名賓乎實。淸濁雖殊。利心則一。

右言爲名之弊

有一於此。不可入聖。痛加克治。歸乎至正。

右通言革弊之道

示鄕校諸生文

[编辑]

大凡世之爲學者有三。曰性理之學也。文章之學也。科擧之學也。志於性理之學者。不屑於文章。志於文章之學者。不屑於科擧。而爲科擧之學者。亦不肯從事於性理文章。志尙高下。固各有別矣。然明於性理者。文章在其中。達於文章者。科擧在其中。三者之學。一而已矣。何則。國之取士。士之赴擧。不越乎製述。製述卽文章之餘事也。人惟不達於文章。苟達矣。何有於科擧。故曰達於文章。則科擧在其中矣。道德之蘊。仁義之實。發而爲文辭。文辭乃性理之英華也。人惟不明於性理。苟明矣。何有於文章。故曰明於性理者。文章在其中矣。榮川多士之府庫也。業文决科。比肩接武。彬蔚之盛。可謂最於嶺南矣。然專習科擧之文。未聞有志於古文詞者。况於志性理之學者乎。夫性理之學。卽吾分內事也。非有高遠難行。而人顧自畫。不克用功何限。英才虗度一生。良可慨惜。而所以致此者。非學者之過也。良由於司牧者之不能導率振作之過耳。郡守佩符于玆。已滿一周。碌碌簿書。未有一事可以稱其職者。惟是興學作人。乃其所願。雖才分不逮。勸課昧方。此心耿耿。未敢忘也。下車以來。甞累試科文。盖因大比之擧。而連値大無。士子艱於𮖐糧往來。區區此事。亦不能繼。無望安定之湖學。有愧蘓州之俸錢。卽一朝解印而歸。知舊問治郡所務。則何以爲答。言念及此。惕然忘寢。今當元月。萬物資始。思與諸生。乘此轉移之機。講明性理之學。務底於有成。不知諸生其肯從乎否。傳曰。以身敎者從。以言敎者訟。又曰。有諸己而后。求諸人。今我不能實有諸己。而徒欲以言語感人。其亦不自量矣。先儒之言曰。有學未至而言至者。循其言可以入道。凡此所言。藉令專出於吾。猶不可以人廢言。况所言皆本於古訓。而非吾臆創者乎。夫諸生未信科擧之學本於文章。文章之學。本於性理乎。今不暇遠引博證。只以退陶先生之事明之。吾東方性理之學。莫尙於退陶。而餘事文章。俯就科擧。嚮所謂明於性理。而文章在其中。達於文章。而科擧在其中者。此非證驗耶。柯則不遠。近在伊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聞風而興起者。宜乎多矣。何爲若此寥寥也。夫發身之路。專在科擧。而父母之望。門戶之計。人之所急。故擧世爭趨固也。而性理之學。鮮能知味。未有不知其味而悅之者。志性理之學者。宜莫得而見也。孰知夫理義之悅我心。甚於蒭豢之悅我口乎。世之業科擧者。必曰藝止於决科。斯亦足矣。何必於文章。世之富詞華者。必曰技至於成章。斯亦足矣。何必於性理。使志於性理而文章决不可成。若是而不爲性理之學。猶可也。性理明於內而文章發於外。則何苦而不爲性理乎。使志於性理而科擧决不可得。若是而不爲性理之學。猶可也。文章由理達而科第因文就。則何苦而不爲性理乎。此理甚明。曉然無可疑者。所謂性理之學。不是異常底物事也。只是人倫日用之間。隨時隨處。各盡其理。在父子而盡孝慈之理。在君臣而盡忠敬之理。以至夫婦也長幼也朋友也。無不各盡其別序信之理。而其學之之序。則當以小學,家禮爲門庭。近思錄,心經爲階梯。四書爲堂。六經爲室。而濂洛關閩諸賢之書。爲之羽翼。此非吾言。乃先正已定之論也。嗚呼。不盡勸課之方。使爲士者無所興起焉。是固司牧者之過也。盡其勸課之方。而爲士者不思興起焉。非司牧者之過也。乃爲士者之過也。吾之爲此。盖欲免於吾過也。諸生尙亦知所以免其過也乎。

祭文

[编辑]

祭澤堂李判書文

[编辑]

維歲次丁亥十一月丁酉朔初十日丙午。豐山洪柱世。敢昭告于澤堂李先生之靈。嗚呼。人之存沒。果有關於世道乎。文之興廢。係斯人之存沒。則固有關於世道。而斯人沒而復有如斯人者繼焉。文猶未亡。斯人沒而無復繼之者。然後文隨而亡焉。間者文章鉅公。相繼就沒。而文不亡者。先生存焉耳。先生之沒也。人皆曰文章亡矣。盖無復繼之者焉耳。嗚呼。先生之存沒而文之亡不亡係焉。則其關於世道固也。而柱世哭先生之慟。不獨爲世道。先生於先子。有世講之好。幸從家庭。得陪杖屨。荷先生之策勵多矣。其於斯文路逕。雖不敢自謂有得。而庶幾不遂以自畫。則先生之賜也。然先生之所以敎。則不專於藝。甞曰吾於文。非肆力而得者。多從恬靜中透悟。先生之文盖亦有本。世之論先生之文。而不知所本者。非知先生之深者。而難進易退。不事朋比。平生出處。無可瑕玷。如先生者。世不可復得而見。則哭先生之慟。雖不獨爲世道。亦不獨爲吾私者矣。嗚呼。先生沒矣。斯文亡矣。鸞鳳之姿。不可得而復覩矣。金石之音。不可得而復聞矣。自是以往。有所疑。何從而質。有所述。何從而正。先子行狀。旣得先生之筆。而顯刻之文。心許未就。遽至於斯。雖欲復請。何從而得。嗚呼已矣。九原不可作矣。獨有殘膏剩馥。將垂不朽於無窮。而麟筆未絶。文星遽墜。是誠可恨。然亦有不足恨者。班史之續。猶有待於後。况先生之所自表著已多者乎。東郊之別纔隔歲。而先生之病革矣。柱世於其時。亦嬰宿疾。迄先生沒。未離床席。先生之病。旣不得趨候。先生之沒。又不得奔哭。葬不得臨壙。奠不得以時。孤負幽明。此恨何極。今來展謁。宿草已荒。追想音容。慟結中膓。聊薦菲薄之羞。庸效綿茅之義。不亡者存。庶歆微誠。嗚呼哀哉。尙饗。

祭淸陰金相公文

[编辑]

維崇禎甲申後九年歲次壬辰八月庚子朔初六日乙巳。豐山洪柱世。謹以一觴。哭奠于近故相公淸陰先生之靈。嗚呼。節義昭乎日月。精忠貫乎金石。進退關乎世道。存亡係乎時運。世復有斯人也耶。世復有斯人也耶。求之前代。亦難其人。在宋而有文丞相。在明而有方正學。在麗而有鄭圃隱。皆能有以樹一代之風敎。明萬古之綱常。間數百年而得一二人焉。不其難歟。然玆數君子者。皆捐身殞命而後。能有所樹立。雖其視死如歸。自以爲安。而自志士觀之。未甞不飮泣痛惜於其死也。若夫精忠節義。聳動華夷。而生榮死哀。兩極其至。以文山遜志之節。而享大耋之壽考者。獨於吾相公而見之。其不尤難也歟。然是亦豈公之所自期哉。公早負重望。爲世名臣。而遇事敢言。百折靡悔。盖其剛方正直之氣。有以獨禀乎天地之間氣。非榮辱死生所能移奪。則公之氣節行義。不待丙丁而固已著矣。及夫抗論正義。終始不回。議不得行。分死而已。此則慷慨一節之士。猶或可勉。至於拘幽毳域。窘辱萬端。而從容應對。無少撓屈。使敵人起敬。不敢加害。則夫豈一節之士出於一時慷慨者。所能幾及。盖公之大節。至此而益有以信於天下。雖平日仇公者。亦不能有異辭也。嗚呼。節義至於公。亦可以止矣。而芳名偉烈。撑柱宇宙。照耀百代。亦可以無憾矣。所可慟者。國家失蓍龜。儒林失宗師耳。柱世何所識知。少從薦紳先生。得聞公言論風旨凜乎若不可犯者。晩獲登公門而承公誨。諄諄乎其無倦色。眞所謂望之儼然。卽之也溫。乃知公之氣節有所本也。嗚呼。文章不足爲公重輕。而典雅成家。主盟藝苑。亦足以徵有德有言。先碑之托。在於公病謝鉛槧之後。而公爲之把筆。使先君子潛德幽光。得以闡揚。永垂於不朽。卽可見先君子獲知于公。有不偶然者。幽明之感。庸有旣乎。以公之少許可。而猥辱一言之奬顧。惟不敏懼不敢承當而覬。幸及公之存。以卒餘敎。以毋負於奬進之意。而公病已革矣。山樑之痛。曷有已乎。嗚呼痛哉。世復有斯人也耶。世不復有斯人矣。溫厲之容。不可得以復見矣。警切之言。不可得以復聞矣。自今以往。善類何所倚靠乎。正論何所標的乎。如愚顓蒙而迷闇者。倀倀然何所依歸乎。嗚呼慟哉。方公始沒也。病未相飯含。又恐係官于朝。莫遂臨壙之願。幸因偸暇。來哭公靈。敢具薄奠。少伸微悃。不亡者存。庶幾監臨。嗚呼慟哉。尙饗。

祭申季良文

[编辑]

維年月日。友人豐山洪柱世。謹具酒果。奠于春沼申公之靈。而文以侑之曰。嗚呼季良。遽止於是耶。前此數年。纔哭用晦。孰謂今日。又哭公亡耶。昔我志學。未獲其友。自從公遊而獲其友矣。要其志尙䂓模。時有異同。我謂學在求道。而公以近名爲恥。我謂文止辭達。而公以反古爲宗。此其所以異也。然而經傳旨趣。義理源委。禮樂名物。象數微奧。靡不出入淹貫。略窺大意。而博達之識。超詣之見。自得於己。屈宋詞賦。班馬文章。詩韻聲律。古今雜體。擧皆擬議變化。各盡其妙。而典則之文。雅馴之辭。不失於正。是則雖以我之迂滯鹵莾。亦或與聞而有契焉者也。嗚呼。誠使公得其時而展其才。豈不足以黼黻王猷。宗匠一代乎。使其不遇而益肆其力焉。其充積之美。著述之富。又豈止此而已乎。一不幸而身遭家禍。二不幸而天嗇仁壽。凡吾輩所以期待公。與夫公之所以自期待者。十不能一二。而卒之困厄轗軻。以終其身。是可哀也已。嗚呼。天之畀公以才者。若將以有用也。旣畀之才而旋奪之速。天耶人耶。孰使之然耶。或者疑公不能遇坎而亨。斯又不達於理矣。自古宏偉傑特之士。抱才自負。而齎志以就沒。卽闒茸偸合之徒。百無可取。而顯揚而壽考。若此類殆不可勝數也。公於彼何哉。嗚呼。方公妙齡。聲聞藹蔚。儕流藉藉。咸推我公。一時意氣。何其盛也。及乎時事變遷。人情飜覆。轉譽爲毁。落井下石。向日交遊。今安在哉。良爲世道。一慨也已。公雖困於多口。至其樂易坦蕩之懷。不以憂慼欝抑而少移。故雖在仇公者。未甞不服其度。至於公沒。而公之文益稱於人口。皆曰某甫亡而古文詞亡矣。此則公自有不可沒之善不可掩之美。存諸中而著於外。故咨嗟歎惜。發乎人情之自然。有不可以愛憎而強爲者也。嗚呼。窮通榮辱關乎數。死生脩短係乎命。公於此理。講之素矣。乘化歸盡。抑何恨焉。矧乎就公所至而言。旣足以卓然有立。而殘膏剩馥。亦足以垂不朽於悠久。視彼富壽而名磨滅者。得失固自懸絶矣。此在公足以自慰。而未足以洩我之至痛。豈以義重情篤。雖欲強抑而不能自已也耶。嗚呼。公與我之情義。奚待言而後知。自公先大夫。已有知遇之感。而講磨之益。專靠於公。或對床談論。或書尺往復。有疑輒問。有作必正。如是者盖有年矣。和粹之容。足以懲我之忿。冲澹之味。足以窒我之欲。洒落之象。足以豁我之襟。雄肆之辯。足以開我之抱。盖未必切切針砭。䂓䂓繩削。而潛消嘿化者多矣。而使蒙陋之質。不至於終迷而有聞於斯世者。皆公之先後之也。則我之資於公者何如也。公之惠於我者何如也。處厄受困。義所不辭。而自愧苶塌。志業日退。向所謂文與道兩無所得。而白首兀然矣。幸公較我少健。俱際窮途。或者天意玉成吾輩。庶幾寬閑之野。寂寞之濱。婆娑初服。脫略世累。交相切磨。卒究大業。而公今倐然而逝矣。我安得不摧膓而痛骨。失聲而長號也耶。嗚呼已矣。慟矣慟矣。自今以往。吾將誰依。蔽誰爲之祛。理誰爲之析耶。衰頹之志。誰爲之警。昏惰之氣。誰爲之振耶。有扣誰爲之應。有唱誰爲之和耶。嗚呼已矣。慟矣慟矣。瞻彼淮上。卽公佳城。今當卽遠。來薦菲薄。不亡者存。庶鑑微誠。嗚呼哀哉。尙饗。

墓誌銘

[编辑]

申處士墓誌銘

[编辑]

故處士申公用晦旣沒之七年。其胤子以華。以狀請銘曰。先君之墓。尙闕誌銘。非敢緩也。盖有待於季父春沼公手自摭實。今其已矣。不可得矣。則知吾先君而克誌其實者。非閤下而誰。噫。余惡足當此責。顧以遊公叔季間。有所竊瞷者。則不得以不文辭。謹按公之先。卽麗太師崇謙。翊麗祖創業。竟代主殉節。賜籍平山。世襲珪組。入我朝。有諱晏,諱曉。連世以節義抗直著名。高祖諱瑛歷事三朝。官至右參贊。謚夷簡。曾祖諱承緖都事贈領議政。祖諱欽領議政。謚文貞。相業文章。爲一代宗臣。遂配享仁祖廟庭。世稱象村先生。考諱翊聖。尙宣祖第三女貞淑翁主。爵東陽尉。號樂全。雅有器度。不獨詞筆俱擅絶藝。公以萬曆癸丑四月癸巳生。諱炅。用晦其字也。丁卯。遭內艱。乙亥。中司馬。丁丑亂後。絶意科第。挈家避地于泰安縣白華山下。自號華隱。又甞以醒字扁其菴。睡字扁其窩。壬午。以東陽公年已踰艾。而不得以時定省也。復還京第。甲申。東陽公捐館。服除。欲歸舊隱。則昆季咸願同居。公亦不忍遠離乃止。逮辛卯冬。家禍作。遂决意長往。翌年壬辰秋。盡室踰嶺。就居于江陵邑底。居無何。中風痺。至癸巳閏七月丁未。卒于寓舍。享年僅四十一。盖公自以種德世家。一朝遘難。常抱至痛。不覺眞元內損。重以邊海瘴毒。不習水土。浸淫以至不起。嗚呼惜哉。以其年九月辛酉。返葬于廣州先塋之側巳向之原。與初室黃氏合窆。卽秋浦愼孫女。府尹一皓女也。生一女。適幼學尹諴。生二女並幼。後娶別坐韓岦女。生四男一女。男長卽以華。娶幼學韓五叙女。次進華。次光華。次憲華。女適幼學尹墉。庶出二男一女。男彦華娶承旨柳大華女。生一子幼。應華娶僉知沈宜民女。女幼。公天性剛方潔特。其所定於中者。非勢利禍福所可移易。赴義急難。無所顧避。而尤恬於進取榮名。始聞愼獨齋金公集家學淵源之正。遂往質業焉。旣而曰。學貴實踐。近名恥也。於是去邊幅刊聲華。杜門息交。日事探討。經傳子史性理書外。如卜筮星曆筭數之屬。無不淹貫融會。新曆之行。星官多所就質。博聞強記。長於典故。雖稗史小說無遺焉。不事翰墨。而文辭自好。時或吟詠。亦有興致。言論峻爽。使人聳聽。間雜諧謔。若無甚拘檢。而夷考其行。擧中繩尺。生長綺紈。雅尙儉素。平居自奉甚薄。至有人不堪苦。而處之晏如。自免喪以後。常不衣采曰。父母不在。何忍服此。其在江陵。待鄕里士夫甚恭謹。至樵漁之賤。必致欵曲。嚴飭僮僕。切禁爭閧。故人無賢愚。咸得其歡心焉。及公之喪。莫不咨嗟泣涕。匍匐相吊。旅櫬之返。多得其力。非慕義之深。能若是哉。嗟乎以公卓異之資。超詣之識。進試退修。何施不可。公旣與世相違。天又不假以年。凡公之所欲述所聞裨世敎者。皆未暇矣。惟所著萬曆再造藩邦志若干卷藏于家。此雖未足見公之全。亦可以知公之槩也。余與公及其弟季良定交。又甞受知於其先公。故知公家世本末頗詳。季良名最。卽所謂春沼者也。人稱二難。期待甚重。中罹否塞。繼就窀穸。天之與奪。抑何意歟。然就公所至而言。可謂傑然有立。而備甞困頓。不少挫折。存順沒寧。身否道亨。傳所謂厄窮不悔。守死善道。公其庶幾乎。余旣悲公有才無命。不克充其志。重感其孤請之不已。遂爲之銘曰。質粹而完。氣淸而堅。介而能通。天賦其全。早志學問。克述家傳。將期玉成。而嗇其年。壽夭得喪。公已洞徹。不撓不沮。愈光愈烈。廣陵之原。維公幽宅。我銘斯藏。君子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