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靜觀齋先生集/卷十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十一 靜觀齋先生集
卷之十二
作者:李端相
1681年
卷十三

[编辑]

與朴和叔世采○甲辰

[编辑]

生於近日欲靜處艾炙。出寓東湖書堂者已七八日。茲與左右阻信久矣。不任瞻戀之至。不審初炎侍奉啓處如何。前日惠書及規警之語。宜卽奉答。而其間有非我所敢當者。以此愧蹙。不能爲語。向者李副學錫爾令公。再送長書。勉我以退,栗出處。生惶恐惝怳。未能卽答矣。今者左右又以陶山晩年事業責我。儕友之未能深知而過有所勉勖。則理或然矣。固無足怪。而豈意君亦爲此語耶。生之年來蟄伏。病也。非學也。抄錄諸書。不過欲消長日而已。非有意於著錄傳後也。然其所謂猶是第二件工夫留意於端的用心處云者。可謂字字藥石。亦豈可以我之鄙陋而廢君高明之誨也。末端所謂自不得不與時事相關。在都終始善處。非大賢以上手段不可云者。亦是名言。頃者。同春連有書。亦有此等語。槩勸吾遠去也。生亦豈不知此。而非但此固非生之所敢任者。況自家形勢力量。亦有所未能遽辦者。尙未免汩汩於俗利場中。此實勢使然也。非有所係戀而然也。今方謀得菟裘之地。未知果能有成否。生於望前。當仍留此。而生以炙瘡。不能遠往。君或可以一棹帶月上來。與我同宿於奉恩寺或江村。穩作一夜之話耶。近者溫繹心經。而有數處疑晦者。尤欲與君一番討論耳。前去濂洛風雅。還擲如何。適擾忙草。不具。

答朴和叔乙巳

[编辑]

卽承委復。憑審靜況珍重。傾慰傾慰。所示之意。委曲懇至。無非出自肝膈者。雖是一家之間。非君則誰肯以此一針下此頂門上耶。當初未卽退屛者。只緣積病沈痼。拘於醫藥之致。然因此遂廢出入。長事杜門。亦果太過。而顧念不計君父之疑。宮戚之怒。晏然自若於輦轂之下者。大非古人遭如此境界而自處之道。況澌敗氣力。暫動輒痛。尤以此益自牢關。庶幾前頭或得差完。復爲全人。則便當出郊。其前不欲爲無益之出入。以致添病。大意不過如斯。本事是非與謗議深淺。今都置之相忘之域。君所謂徒爲此泯嘿云者。何意也。不曾上書自卞。則泯嘿之外。更有何事耶。雖或出入。亦不過泯嘿而出入而已耳。淸陰年譜。當問於久令兄弟。若果送示。則當又轉送於君處耳。君書中衰之一字。無乃太早耶。此等語。雖是閑漫筆札。恐宜審愼也。尤丈書。見後還送。所謂二紙。未知是何事。無乃是君家前日疑禮之答耶。其所謂毋怠撫存之語。只是自謙之語耶。後便回示。心經質疑。還呈。近者連見尤丈書。多有與君相對一見之文字而無由對晤也。來价立促。走草只此。

答朴和叔

[编辑]

悄坐旅寓。忽承惠札傳自洛中。此間傾慰。如何如何。生於頃者。忽聞春丈左台諸公。於筵中多陳生之所不敢當之語。至有特敍之命。不得已其夕卽出城。方來一卿令公廣津別墅。與一卿同處。來月初。將移往楊州乾川地家兄莊舍。爲過冬計。向來爲醫藥所拘。苟蹲城裏者爲大煩惱。作一病祟矣。今此出來。毋論前頭狼狽之如何。得脫膠漆盆中。來坐江湖之上。身心灑然。頓似沈痾自祛。數日前。春丈與趙副學連送書以問。生答之以今番行色。冒夜出城。似黃面老子蒼黃渡江。似曺溪長老來與一令淸坐於室中。吟病談空。又似維摩居士雖見絶於諸丈。亦足爲禪門高品云。想必見之一笑也。衰字偶有所及。何若是勤勤回示耶。病且衰與血氣衰。語意自別。不可引彼證此也。槩我自稱衰稱老。何與於人。然必有妄自尊大之誚。且以自處之道言之。亦欠溫恭卑遜底意。況又有不稱老之嫌者耶。曾見挹翠朴公集中。有纔過二十便有白髮衰老之語。每有不快之意。令人厭看矣。頃見君書中。亦用此字。鄙意似亦太早。略及書末。此亦出於相愛之意也。然此鬚髮盡變云者。亦似太過。毋乃過於二毛而然耶。自有其樂。何至於是。殊可歎訝也。退陶所云與晦齋本書不同者。終未知其故。此是晦齋晩年所著。固無中晩之異。伏想退陶先生豈或泛看差誤而論先輩所著述以垂於後也。此無其理。其中以聽訟一節上係經文之末者。與伊川同而有異於宋明諸儒者也。退陶旣未及知晦齋之以聽訟爲經文之末。則其所論卞。亦豈不有異也。栗谷先生所論常以以聽訟釋本末爲未穩云云者。蓋有取於補遺之意也。似不可如是滾說也。大槩格致改定之是非。已有退,栗定論。固不宜更容喙於其間。徒長趨新好奇之病。而然於其間諸先正所論。各自有條理。亦不害於詳加剖析。爲博學明卞之助耳。至於太極說。則別紙所喩中似不無數處誤字。而然亦足以見盛意之所存也。然以易之太極兩儀四象八卦。一一相配於太極圖之一理二氣五行乾坤男女之圈者。是古人所爲。非生之所創出。想君或未及見而如是詆訶也。乾坤男女之圈。若無長中少六子之義。則何以配於八卦耶。古人所成圖中以六子。塡於乾坤圈中。又以定吉凶生大業。塡於氣形化兩圈之間耳。大槩易與太極圖洪範西銘。其所言雖不同。有多少詳略之異。理則一也。而易與太極圖。則其所言者。亦有相合者。故古人亦以此爲此圖耶。以先天一一相配於太極圖者。本無大關緊於本圖衍義之義者。只以諸圖分段分排於各節之下。以爲本圖之衍義。亦何不可也。昔鄭靜而初非究天人之理者。至作天命圖。問質於慕,退兩先生。而兩先生亦不以爲罪。退溪則反加證正。爲圖與說者。槩此亦窮格之一道故也。然君所謂詳於天而略於人。急於圖而緩於義云者。誠亦是矣。生於此事。果不無意。而尙不知向方。豈但不歷階級。不作節次而已也。少沈潛誦玩之味。多考驗編著之意者。乃生本來病處。而遂因此爲痼疾之祟者也。今者敎意。正中其病。生亦自覺者已久。欲待病勢少間。更自庸學以至論孟三經。皆反復紬繹。如誦己言而後已。未知病果漸差。能成此願。或有所進於將來否也。古人行而後言。今乃一不能行而欲有所言。此何以異於手不知灑掃之節而口談天理者也。可愧可愧。生自此遂欲杜門田間。涵泳聖化之中。作一蠹魚。以終餘生。城中出入。亦恐未易。不知何由可得與君相對極論也。太極說則此非臨便走草之語。且無携來書冊。不可臆記以報。只俟移往乾川後從容更答耳。紙盡走草。

答朴和叔

[编辑]

生守此丘壑。僅保病狀。志願畢矣。餘無足道。而只是昏日迫在。念一凡事茫然。此極可悶。然亦任之而已耳。此距貴寓。不過兩舍之地。而生則恐無穿過都市遠往相會之勢。君若於歲翻後求山往來時。一番來訪。穩作數夜之話。則何幸何幸。前日所嘗疑晦者。近頗有解悟處。此似是山居專靜之力。古人所謂相從林下之說。信不虛也。然尙多疑晦者。只恨無明師彊輔之助。奈何奈何。紙末所示文字等語。未知指何而言也。頃有數篇應求序跋之文。方在久令所。未及推還矣。無乃指此而言耶。病伏之人。焉用文爲。此不過偶然應求者。不足觀也。其中有必欲與君相議求正者。而隔遠未及爲。只俟他日耳。

答朴和叔丙午

[编辑]

示意一一謹悉。從前君意之如此。亦豈不知。況吾方欲遠走之不暇。則雖有形跡輕重之不同。夫豈欲引君而入於其間。使有所參涉耶。第吾則前後形跡。與卽今心事。尤不宜容一喙於此事矣。槩觀今日之右此論者。非不爲多。而然不過泛是尤丈之論而已。實不知所以是之者矣。今者猝有此擧。觀其氣色。上自朝著。下至韋布。莫不有驚懼難對之色。此極可慮。若或失其本旨。妄發以對。則此豈不係斯文之興喪耶。此則不可不念。君之從前必不欲參涉於此等事之嫌。不至於吾之今日形跡之難。則雖不製給文字。而以前後所曾考據熟講而涇渭者。詳細說破於士友之來問者。有何大段所嫌也。此則恐不可不爲耳。諸儒諸丈及親友多有來督於生者。而生則雖或有一二所見。亦何可以此形跡。有所論說於此時耶。昨日寅伯來訪。只與此友暫語此意而已耳。

答朴和叔

[编辑]

再昨承委札。辭意縷縷。卽欲修復。而聞已出還江寓。且連有來客。實無書札酬應之暇。以此尙今闕然。可歎。嶺報。先聲甚大。間雜以虛傳。有若丙子時敵報者然。還可一笑。然自此似不得禦之之要領。安得無望風先潰之慮也。所示申生。吾亦已聞其名。當以此意。言於潤姪李扶餘。金代言亦可以相議耳。生則此時在京。一倍非便鄕家。病患亦種種。卽方出向東岡。望間當又還來耳。朱子語類中祭禮篇宗子只得立嫡一款。亦可爲今日之一證耶。君須考見也。尤,春,吉甫諸公。皆有弔問之書。纔已答送。恨不得相對講此耳。卽方出城立草。

答朴和叔

[编辑]

再昨。久之令公。自寧陵罷祭來訪。仍與同宿。別日。又同往溪上。洞裏新區。逍遙竟夕而散。悵然還家。方此伏枕矣。此際忽承委札。怳若對床穩話。傾慰如何。第審遷次之苦。尙未已。浴溫之後。又未見效云。歎慮不已。鑾輿還都。慈候快復。兩丈進退。亦似得宜。再昨。聞久令言。今番眷待之隆。迥出前古云。此豈非東方萬世之慶耶。當初太學,玉堂所爲。無足言者。猶幸有湖西之疏。以少救其錯耳。生日事吟病。頃又以室人急患。醫藥奔遑。憒憒若此。寧有新工。時以新寫古易。參以啓蒙及皇極經世書。互相融會。或不廢展讀。以求四聖與三先生之意。似不無依俙領略者。而奈無明師彊輔何。與君相會固未易。頃者崔友宣委來見訪。仍欲留話。而適因室人病急。亦未免落莫卽歸。可歎。生旣病伏丘壑。大駕溫幸出還宮時。皆不得迎送。則以私事頻頻入城裏。似非恰當底道理。以此前頭則不敢爲入城計耳。家禮源流。旣無初卷。欠於考閱。而然當待信便送去耳。洞裏新舍。秋後當成。君於其時。若果一來。穩作數日話。則何幸何幸。卽今此處。無在傍者。一家兒輩。遞相去來。心甫之子。頃者來訪。頗能有意於此事。可謂奇矣。

答朴和叔

[编辑]

積兩空山。掩門悄坐。忽於此際。承此遠札委問。憑審靜況珍重。傾慰傾慰。生居閑處靜。雖不廢看書之工。而奈無師友麗澤之益何。眞所謂工夫易間斷義理難推尋者也。日月如流。甚可憂懼耳。所謂喪服正義尙不送示者。何也。諸侯奪宗旁支達而爲幹此兩語。生常以爲旣奪旣達。故不可與不奪不達之本服同云。此未見有先儒之論。而未知此意如何。家禮標錄及東賢事跡抄錄之業。若完則必須見示也。姑此。

與朴和叔

[编辑]

近日霖雨。平陸成江海。咫尺亦不通。況莽蒼之外。間之以大川及都城耶。以此不聞消息久矣。未知靜況何似。不能用力於經籍之歎。生方欲以此求藥於君。君乃反使吾振藥之耶。呵呵。生長此吟病。有何工夫也。近以易傳與本義。反復尋討。以究四聖兩賢之旨。雖已數次領略。而旣不能誦讀。不過繙閱而已。何能眞有所得耶。旣分古易。其間又有分而類書者。深欲與君講討而無由會合也。皇極書。亦非不可窺見之書。頗似得其路脈。而只其中間藏諸用處。有未能分明曉得者。雖見花潭數解。而亦未了然。此則固非急務。姑欲置之。大槩此老此書。只不過知其架領。以見引伸觸長。窮變不已之妙。至於如此而已。亦何必專工於其中耶。君之所以每以鞭辟近裏着己勉我者。眞是頂門一針。而然其所期望者太過。向者尤丈書意亦如此。而殆有過焉。尙不覺踧踖愧恧矣。不意君書之語又如此也。然苟非至意。則其何能相勉至此耶。吾雖非其人。而豈不奉而加勉耶。第生之爲此。只不過因病塊伏。無他所爲。聊以此自遣而已。豈眞有意於學。而昔年所以泛濫不已。務爲編著者。亦非欲徒爲范淳夫諸人。只事抄節而已也。蓋嘗自念。爲學之道。亦不必太拘一規。初學所讀次第。旣有先儒定論。固不可躐等。而然稍知門路。庶無他岐之惑之慮。則亦不可不先博而後約。生之初意。只是如此。以爲書不可不盡見。物不可不盡格。而今則已知病中精力。決有所不及者。固已放下。不復留意。必欲徑趨於約。以免浮泛之患。而第念若不讀易與春秋等書。則無以達天人體用之妙。爲儒而不知此。亦可愧之甚。讀此後。始又以四書近小心經等書。更加體驗功夫。則所得於心者。始可爲自得。蓋旣於天人一理之妙所見明白。則體驗自得於吾心者。尤可親切而明白故也。近來所見。比前稍勝。此恐是此效也。君之太早之喩。固是矣。而生之意。非欲遂有意於何思何慮。而仍不爲反約工夫而止耳。君則於易。想已加工耶。曾聞欲讀而每爲數學所局而還止云矣。未知其後更不讀之耶。毋論早晩。不可不速讀耳。向日沂台前後屢書有問。久令亦送書以問。所係旣重。且非自外之地。故不得不對。而雖無生之所報。豈至有愆於奏對耶。生平生雖如此長書。未免信筆答送。槩因筆拙神倦。困於起草。而然以此追覺其誤者甚多。常有安得如許忙之歎而還自笑也。以比答沂台書前後二三度。而皆無草本。不得送去。可歎。書中所答。不過吾輩自前論難者。而少詳其源委出處彼此所執之異。末端仍及生曾與尤丈往復數款耳。聞君爲喪服正義一通云。此固不可無者。沂台與永安兄屢送書。使生別爲一冊。段段攻破嶺人冊子。使世人曉然知其爲誣妄。而生自顧所見孤陋。姑不敢下手矣。聞君爲此。喜不可喩。必須卽卽見示也。家禮源流。近將還送於吉甫處。而勤索至此。暫此送之。覽後須卽還擲也。兩先生年譜。自東郡時未及印來。來則見後送去爲計。淸陰年譜。頃者。久令來此言尙多改處。更與尤丈相議而未及完畢。自尤丈處來。則當又卽送於生處相議云耳。結廬之計。頃已開基。且運材瓦。若於冬前得成草堂。則豈不幸也。無由相對穩討。臨紙黯結而已。不宣。

答朴和叔

[编辑]

自聞査事。沂台諸人。初擬極律。減以編配。而自上屈辱之痛。誠有不忍聞不忍見者云。道路之聞。雖未眞的。而聞來直欲無生。世界缺陷。何至此極也。前頭時事。漸可知矣。畎畝之憂。實倍於在朝時。中夜無眠。仰屋吁歎而已。此際忽承連紙之書。足當面晤。開慰可言。示意奉悉。論學一款。從當從容有答也。大槩舊時之意。妄有晦翁無所不學之志。而今則已覺其一箇病身。如何兼得許多。知其爲妄。旣已都去了矣。惟是聖人之全體大用處。則不可不先識其梗槩。後始加反約工夫。故前書云云矣。何敢望於天人一理之妙。所見明白而後可見體驗之效也。果欲如此。則沒身之前。恐無反約之日耳。呵呵。送來諸冊。皆依到。喪服正義。詳細獨見後。還付後便是計。旁支達幹一條。亦當更加消詳於後書耳。尤丈所移果是勝境云。君若往訪講討經旬而歸。則亦一勝事。恨無由致此身於其間也。源流卞疑兩書。並當依示爲之。涔涸之困方急。以何力及於結廬之役耶。然過此時則益難。茲欲於數日後掃萬事。先立數椽。未知終果苟完否也。東西相望。會穩無期。只自瞻歎。

答朴和叔

[编辑]

不見君書。今已久矣。方切戀傃。數日前。因館洞所傳。得奉君旣望手書。怳若面晤。傾慰可言。生堇保病狀。而頃日筵中左台及副學持叔所陳之語。俱極可驚可駭。令人慙恧欲死。左台則其後送書於生。使勿嗔怒。至擧栗谷先生薦進牛溪先生時事。引以爲證曰。某雖不敢自比於昔賢。而其意則一也。只爲國也。何敢顧私。見之不覺驚愕怪歎。不知此丈何故忽發如此可駭之語也。諸公陳達時。自上至問卽今所住處。仍有別敎。諸公又以喪患後尤無宦意爲達云。上下之意。雖非尋常。而以生病狀形勢。何敢爲復進計也。卽上一疏。未蒙恩遞。昨又書送呈狀。此後則似可無更擾公私之事耳。聞尤丈近有答君書云。幸於後便擲示如何。此丈之牢守此意。至欲都廢書問於親舊。無乃太過耶。未聞朱夫子當僞禁必欲自處之至此耳。曾聞入往靑川後有寅來𩦺去之患。未知今則已能定居。且無此患否也。頃見春丈書。則有尤台入靑川。左右入紫芝。不勝鴻飛冥冥之歎云。可發一笑也。源流。當依示姑留此。若得尹吉甫之諾。則更須示及可也。儒先行跡首卷。依到。師友錄目錄。見後亦還。海東千餘年來。無人犯手爲此者。先賢事跡源流。或多有不能表著於世者。以此後學無徵。爲一斯文之大欠事矣。今君乃成此錄。雖未見其全。而亦可知其考據取舍之精博無憾。敬歎敬歎。第於其間。猶恐其或有見漏者。又恐其或有濫入者。雖未及指爲某某。而君若從容更見。則自可知之矣。大槩貴耳賤目。世人之常態也。必欲以近來之人。並爲混入。則無乃大起是非。爲一爭端。反或爲來謗之資耶。此恐不可不慮。生意則姑不必煩示於人。從容更爲議定似好。未知如何。本錄並幾卷耶。生則當獨見而卽還之。後便送之可也。前來禮說。久欲奉報。而固不欲以不能明的之見。輕易立說。作爲文字。且儀禮經傳。曾於數年前。爲崔友宣借去未還。欲推還此書。更爲考見後奉答。故尙此闕然。想君必以爲訝耳。此時以此事。紛紛互爲文字。亦似有煩。故前來所謂服制正義者。生獨見之。置於篋中。雖一家兒輩。亦不使見之耳。以太極圖合於易有太極以下者。自有宋儒所已爲圖者。久欲因此爲說。以復左右前日之示。而不但病懶。欲待見識之更進。姑不果焉。兩先生年譜。想已得見耶。頃者。杆城丈又印送追改者。並送於左台處。時未還。故不得送呈耳。萬萬臥草不具。

答朴和叔丁未

[编辑]

二月初五日忌祀事。詳悉示意。生於前春。以葬後卒哭前墓祭行不行。問於尤丈。則答曰。栗谷卒哭後墓祭忌祭之說。是所謂恰好處置。然若據古經葬而後祭之說。則三虞之後。亦可言葬後從殺行之。恐不無其說。此老之證古經而爲說者旣如此。且今俗禮輪行家。各以紙榜設行於其家者。雖不爲栗谷先生所許。而適値宗家如許時權。依俗禮以行。似合情理。如何如何。

答朴和叔

[编辑]

庶叔事。慘慘何言。草殯成服一節。旣是無於禮者。何能臆定也。世俗所行。亦似無定規。而槩曾聞雖未入棺。或有依日數成服者云。未知如何。未入棺而成服。固未安。但於其前。只服素帶。不但有拖引之嫌而已。前頭入棺。旣未知定在某時。則屢月後入棺成服之節。旣與追服等禮不同。功緦月數之際。尤豈不難處耶。生則病患如此。無由與君輩相會一哭。尤極慘怛耳。客煩草此。

答朴和叔

[编辑]

卽承委書。細悉示意。慰慰呈狀事。後日開政時呈之可也。漂人事。何可言。君所謂其與己卯助兵相去幾希者。誤矣。椵島錦州之役。則旣爲彼所䝱。不從則亡滅在目前。旣已出城。則有不得不從者。其勢或然。今則眞如人久失其父母。反爲攻父母之讎賊所䝱。備受楚毒。一朝忽聞父母生存之報。便將父母之人。先自訴告於讎賊。一倂殺盡者也。古今天下。寧有是事。忍爲此擧而不亡何爲。不死何爲耶。初自耽羅不善處。狀啓入來之後又不善爲。遂致如此。柰何柰何。當初引見時。自上亦以爲若用數萬金行賂而可得無事。則豈忍綁送云。持叔力爭之說。似是過傳。右台以下皆以綁送爲定。起之輩亦如諸人之意。只趙仲初,閔持叔略有難之之意。而亦不能明白爲言。罷出後。起之有覺。卽進密箚。兪君命胤。亦呈密疏。再昨。領台亦已上密箚。而皆姑無批答。似聞權公格亦有密疏。然右台兵判諸意已定云。終必縛送而後已。奈何奈何。生則以此尤不欲在此。有聞再明亡兄朔祭罷後。當卽出去。誠欲高飛遠走。痛哭而不知耳。此紙。乃是漂人上書於濟州者及問答說話也。極祕極祕。君獨見之。卽須堅封委送如何。許多曲折。非面難盡耳。

答朴和叔

[编辑]

續承書。慰慰。示意謹悉。前日所助攻者。父母之人也。今日所訴殺者。亦父母之人也。俱是父母之人。則其間雖有輕重之分。其攻父母則一也。而前則不從則亡滅在呼吸。固無柰何。今則彼全不知。而此乃自懼其或有所覺。先自往告而欲盡殺之。此其尤可忍者耶。廟議。每引椵,錦等事。尤可痛也。縷縷示意。亦皆領悉。義理之如此。雖非君此示。豈不知之耶。廟議只以前日査事恐怯爲此計。而亦知其決所不忍。故或發細作爲疑之說云耳。持叔雖不能力爭於筵中。以緩其日之決。而出後歷見諸相。至欲自當。其意可尙。往江上時。歷見李公之濂云。君必詳聞矣。沂相處。昨有備忘。使於今朝入來面議。未知如何進退也。生之送書沂相一款。只待他日面悉。明將出城。此後則嗣音益難。悵歎不已。

答朴和叔

[编辑]

卽因館洞兒輩所傳。得見前月念五所出書。憑審往返坡山啓處珍勝。兩處葬地與靷日。皆已擇定云。慰幸可言。生頃於秋夕。往掃嘉陵先隴。轉向楊峽。歷拜淸江以下新舊諸塋。乘舟以下。由石室前路還寓。姑免大段疾患。而家人嘔吐之症。近又時時還劇。殊可悶也。病憂如此。不得專意看書。時以朱書大全及性理諸家解等書。披閱硏磨。神氣稍勝時。則或讀庸學數次。而見一卷冊子。輒覺昏眩。未免掩卷合眼而臥。眞所謂精力有限而道體無窮。人欲易迷而天理難復。凜乎日以憂懼。蓋未知所以脫於小人之歸者也。奈何奈何。是以時雖有年少輩往來者。而非但未見有可與開發者。吾之神氣之憊苶茅塞如此。不得着意講討。奈何奈何。移避之計。固不可已。而生之形勢。終難入城。城中親戚知舊恐動。誚責之書日至。可苦可笑。迫不得已。則姑欲移往驛村人家稠密處。又若難保。則恐不免轉向東西江上耳。秋耕又如此。嗣歲之憂。已不可言。觀此天意人事。實關存亡。恐非一二人塡壑之私憂。而又非虛文小節所可感回者也。不知肉食之謀。竟將如何。中夜深念。寤寐不敢寧也。村村警夜。懍懍度日。雲林丘壑之人。亦不得放意安居。此何時也。倉洞發引時。生若不得入城。則當由廣陵東湖以下。宿於鷺江上。哭拜以送。其時可與相語。而必未得從容。奈何祭何。

久令方送淸陰年譜來此。又方得論語或問披玩。恨不得與君共之耳。

別紙

[编辑]

漂人。時未及來云耶。似聞持叔輩所見。大與前不同云。殊可訝也。未知何故如此云耶。淸人不久入京。朝廷將欲以漂人無一語出給。公然投之虎口。使之殺盡無餘耶。設令不得不送。而或有開陳義理。或不至屠殺之道耶。今年旱慘。振古所無。蒼蒼之意。極可懼也。尤丈之不上章。雖未知其意出於何義。而若以朱子之慶元焚藁。淸陰之己卯上章。參酌見之。則尤丈之意亦可見。第今日不疏。只以語嘿之節爲嫌。與遇遯時事。亦自不同。若直以正誼明道之訓論之。則亦未知如何。尤丈於此。必有所熟講於中者耳。

答朴和叔問目

[编辑]

所示疑禮諸條。如此憂撓中。恐難詳答。故初欲於明間考閱書冊而追復矣。旣已封書之後。更見來書封紙外面所題。則必使於今日內回報。想必因發引後無京中往來之便而然也。茲不得不倉卒答送。試覽而進退之。如何。

父喪中母喪申重服一款。則通解疏所云及沙溪父喪將竟而値母喪仍服朞果合情理乎云者。皆以父已亡而以其三年之內不忍變在之意而言也。此則母亡成服已將一旬而父乃亡。眞是父在而母亡。非如父喪三年內不忍變在之比也。如在與眞在。旣有間。況父在時母喪成服日。旣以朞制服之。則此豈不與上所云通解疏及沙溪之語有異耶。以此言之。其不得申重服。似較然矣。

偕喪異几筵一款。則旣有三禮諸明證。無容他議。而拘於家舍形勢。未免同設於一處。則或以屛障隔之。以示異之之意。其行祭也。則遵先重後輕之義。祭父畢而祭母。似合禮意耳。

虞祔一款。則東滙澤之說。果是硬看不虞祔三字而然也。通解疏。有先虞父乃虞母之語。旣不失先重後輕之義。又無太遠未卽安神之失。葬母明日葬父畢。行父初虞翌日。行母初虞。再虞以下。次第倣此以行。一依來示爲之似可。剛柔日則父之虞卒。旣不失剛柔。則母祭雖非剛柔之日。所重在父。以先重後輕。以重包輕之義權之。則似無所失矣。

朝祖祔祭兩款。則所示得宜。依此行之。

朝禰一款。則旣非經文。且與朝祖不同。恐不必並告耳。

答朴和叔

[编辑]

卽因館洞所傳。得奉初四書。乃隔旬消息也。東西隔遠。書尺之滯亦如此。咄嘆奈何。數日來。大雪嚴寒。無異窮冬。雖此山中煖堗。猶令人蟄縮。況君江上寒居。尤何以堪遣耶。奉慮不已。前日所示疑禮數條。其時倉卒答送。未知其如何。而母喪不得申重服一款。則似無可疑。虞祔一款。則小記。只云不虞祔待後事。不云後葬者必虞祔云云。而陳氏註說如此。此是陳氏之意。非夫子之本意也。其時以依所示爲之之意爲答矣。今承來示。如此行之云。似得禮經本意。可喜。以漂人爲海賊等說。爲此說者之心。昭昭難掩。吾則已知其必有此等說話者久矣。蓋當初廟議必欲縛送者。雖是永曆親送之人。亦將不得不縛送之意也。豈於今日知其非永曆人而始議送北耶。今若譸張此等說話。欲免萬古斧鉞。其可得乎。漂人等在耽羅時。旣言永曆之弟藩王主恢復。與鄭聖功之子經同事。渠所齎來者乃是藩王郞中蔡政書云云。此言似是實狀。況鄭芝龍。初雖是南海賊。而連有定策功。已不爲海賊者久矣。今必欲以此諉爲海賊而欲免罪於後世者。可謂欲巧而反拙也。漂人等到濟院。與譯輩問答。所謂居在東寧海中。永曆定都雷州。福建布政是淸人。問永曆壬寅被捉於淸國事及鄭聖功父子事。則或相顧不答。或周遮以他言答之。此等說。皆是譯輩所傳也。設令眞出於漂人之口。到今知其必不免死之後萬無以實言之之理。況黠譯輩。皆已揣知廟堂諸意。且聞自初已有此必是鄭聖功之人。尤不可不送北之語。今與其言相合。其間形勢。尤可默揣而知之。更何可言。來詩。再三諷讀。亦足一涕。第戊申之申。是平聲。改之爲好。恩字韻一律云云之示。尤是意外。生曾不作如此詩。未知以何人所製。謂爲生作耶。幸須書示其詩語如何。毋論虛實。凡有事必有擧此身云云者。誠亦不可堪處耳。淸陰年譜。後便當送之。謄出之本。誤字極多。久台約送本草。而時未及來耳。

頃者。元相遷奉喪行。過此前路。仲擧兄弟問疑禮數條。而婦於舅姑改葬服緦一節。不以生之所言爲是。以爲不必服云。未知其別有所見否也。備要亦有當服三年服緦之語。而其言如此。未得更與往復。可歎。

數日前。林生泳出來。少留而去。渠言頃往訪君云。想與穩語耶。渠之立志頗篤。似非陽浮慕者之類。看文字。亦不草草。而第有病不能頻頻來此。此後如有可疑處。則使往質於君矣。必須加意接引而開發之如何。

與朴和叔

[编辑]

前日所示恩字詩云云者。未知其詩云何。此則乃是虛妄之語。而近聞來字絶句傳於洛裏人。或有呶呶者云。不知從何傳出而遂至於此也。偶作此不必作之詩。致有此云云。殊非吾輩當初隱默之意。悔歎柰何。林生頃聞往江上讀書。仍欲往來見君云矣。未知今尙在彼耶。資質敏不易。他能會看文字。殊可商量。而只是行處時無捉摸耳。淸陰年譜本草未及來。此本極多誤字。然勝於不見。故送之。文獻通考亦送此。亦考見後卽還之爲妙。白鹿洞講義。則前去本集中。適見闕落。吾亦極以爲歎。曾聞彝仲家有此集。君須求覓以見。仍又轉示如何。皇極內篇。則明儒鰲峯,苑洛兩公有解。苑洛言九峯。若不見祕書。則九峯亦必是聖人云。其尊之也殆過於眞西山也。大槩皇極內篇之以名數行成。分四立二分二至。分掛揲歸綱。一函三以虛待目。目一爲一。以實從綱。以盡乎數之變者及律呂新書之以天地陰陽升降盈虛之數。爲損益之妙。以十與九。爲體用之數。皇極經世之以會經運。以運經世排年月日時。各分其卦。以驗其吉凶之妙。皆不可不領略。而只以精力之未及。且非當務之急。姑解其大綱而已。更不窮探而力索之耳。

答朴和叔

[编辑]

別紙所示。謹已奉悉。不知先儒已曾別有論及此者否。眼患如此。不得廣考諸書。只以前日往復者言之。則喪服疏及通典之語旣如彼。沙溪所論又如許。則父在時母亡。旣已服朞。母未及葬而父又亡。則其不忍變改。仍服母以朞者。尤明白無可疑者。旣不忍變改服母以朞。則是便以父爲在也。如此則母喪葬祭練祥等事。皆當以父在母喪之禮。斷之可也。題主。亦恐不得不以亡室書之也。但以亡室題主。則母喪虞卒祝告等處。觸處有礙。然旣以服朞爲定。則至於題主。便以顯妣書之。仍行三年之祭。以此以彼。皆無可據。前日生之以書以顯妣不至有失者。未深思而言。可嘆。大槩服朞則已有先儒定論。更無可疑者。而題主之書以顯妣。則此是一時之失也。一時之失。今猶可追改。而乃欲因此一時之失。仍廢服朞之正禮。如何如何。以此言之。則練祥朝夕祭等事。皆當一依父在母喪服朞之例而行之也。幸須更議於尤丈及尹吉甫諸公處如何。

答朴和叔戊申

[编辑]

倉洞練祭。無事行過云。可喜。尤丈之意。亦以爲練祭等事。不可不行。而題主則不可不書以顯妣云耶。尤丈大拜。伏未知上意如何。而忽有此擧。大槩其必不得來。則自上亦豈不已下諒耶。天意雖不敢仰揣。而尤丈此命。則不過欲示尊禮之意而已。雖非出於至誠。亦足以增一時士林之氣。又可以永有辭於後世矣。生之前後所望。則雖不敢遽望其至誠招延。而若至於如此。亦足爲他日繼述之光耳。乘舟泝漢日。適遇廣尹金永叔令公於舟上。語及於此。其見亦與生同耳。沂相葬事。僅得無事行之。長江數百里。一棹遠去。只不過埋却此老而還。痛哭何言何言。想君必同此懷耳。吉祭則問解問答如此。以此言之。則只遵踰月之義可也。茲欲行於四月初丁矣。餘萬萬憊痛尙苦。草此不一。

萬姓統譜中吳訥,陳祚,陳選三人事蹟。令兒子謄出以送。何,程兩人則不爲見錄。奈何。尤丈之送文。無固不可謂全無意味。而然君當歸於何處耶。捧腹捧腹。

退溪集中所云李純皇極內篇解。其時至有刊行之擧。未知此冊君或得見耶。如或見之。則必須爲我轉借送示也。趙相物格說。頃請於仲初丈。使之謄送矣。昨始謄來。縷縷數百言。無一緊關可見者。朴,權兩公之見。尤可笑。趙相之答。只不過與退溪初見無異。槩此諸公。皆似未及見退,高之曾有比往復耳。

答朴和叔

[编辑]

倉洞練祭事。詳悉尤丈之意。此固然矣。但與不忍變在之意。終未免有所相礙。未知如何。然練祥則依例行之。而題主則書以顯妣。兩便於人情。亦以得之耳。物格說。有難容易答送。若果答送。則豈不送示於君耶。李壻去夜來宿於此。聞其纔往訪君。渠頗有意。此事不無將就之望。而亦何能必其遂不放廢也。

答朴和叔小學問目

[编辑]

物道宜積

[编辑]

五聲名義。宮爲土爲信爲思爲君。商爲金爲義爲言爲臣。角爲木爲仁爲貌爲民。徵爲火爲禮爲視爲事。羽爲水爲智爲聽爲物。宮。中也。居中央暢四方。而唱始施生。爲四聲綱也。商。章也。物成熟。可章度也。角。觸也。物觸地而出。戴芒角也。徵。祉也。物成大而繁祉也。羽。宇也。物聚藏宇覆之也。所謂宜積。卽聚藏之意也。若見律呂新書及鍾律義。則可曉然也。

塗摖文字

[编辑]

塗則似指改漆舊字者而言也。摖則不至於擦去其字。只令其墨跡挑出而無痕也。曾聞中朝人有此妙法云。擦則直以刀磨去。而摖則도도아내다但韻會有擦而無摖。亦可疑。

恒代之遺風

[编辑]

此語出處。曾未有見。集說所謂燕太子丹。不愛後宮美女。以結士。故其遺風如此者。則太史公所謂間進車騎美女。恣荊軻所欲。以順適其意之語。亦可知其然。而但集說之必以此爲此證。未知有何據耳。

長得一格

[编辑]

此則似當釋以一格ꑞ丆。長卽進也。俗所謂느다

南淸河

[编辑]

恩州。卽兗,冀二州之境也。春秋時屬齊。其後屬晉。七國時屬趙。秦爲鉅鹿郡。漢置淸河郡。後漢爲淸河國。晉因之後魏,北齊。並爲淸河郡淄州。禹貢所謂濰淄其道。卽其地也。春秋戰國。皆齊地郡。漢屬濟南,樂安二國之地。又置淄州國。晉屬樂安國。後魏置東淸河郡。北齊廢之。蘇瓊是北齊人。而淄州旣爲東淸河郡。則恩州。卽是南淸河郡也。

答朴和叔

[编辑]

昨朝。纔作一書。送於館洞。想未及見也。昨昏。承君委伻耑書之問。憑審靜況珍勝。傾慰傾慰。生堇堇支過。痘兒餘症尙劇。憂惱如昨。今年厄會。誠不可盡喩也。君之新命。固知早晩必有此。本非意外事。然在君不安之心。則安得不如此也。最是君與在外之人不同。且此等職。本無期限。雖或累疏在城外陳懇。必無以疏得遞之路。前日屢次除拜。皆不一出。則今不可遽出於此職者明矣。而旣不得遞。又不得出。一向虛帶。亦極不可。未知君於此將欲如何處之耶。極可慮念。念六七間。上章辭免。亦固好矣。今月只餘五六日。此月內。則姑爲嘿嘿縮伏。來月初。始爲陳疏。則尤好耶。牌招之擧。亦不可謂必無。若或有此擧。則此後始爲陳疏爲可耶。疏末年號一款。則只書歲月無妨。最是疏首所稱極難得穩貼者。君之卽今所處。乃是京兆所治。謂之草莽。恐非實狀。周禮。五十里爲近郊。百里爲遠郊。百里內爲六鄕。百里外爲六遂。而郊外都鄙之地。始乃爲野。司馬法。亦以王國三百里爲野。士相見禮曰。宅者在邦則曰市井之臣。在野則曰草茅之臣。孟子云云。蓋出於此。而其所謂皆謂庶人者。乃是國中之庶人則謂之市井之臣。在野之庶人則謂之草莽之臣之意也。非謂國中之庶人通謂之草莽之臣也。今在京兆所治之內。乃以草莽自稱。則便非實狀。此與泛然他措語不同。君臣初與交際之時。何可以一毫不實之語。自爲稱號耶。生意則草莽二字。恐不可下。槩與尹吉甫諸人不同。若遂以此自稱。則人之見者。亦必以爲非其實而效人爲之耳。所謂負罪大戾等云者。未知是何事耶。若是昔年館學陳疏時事。則其時事。生雖不能詳記。而若以此私自廢科。則固好矣。到今以此先朝一時之事。引以爲平生不仕之案。則非但事極未安。揆以義理。亦未知其可。未知此外又有他事或館學時事別有可爲不仕之案者耶。疏首數字之稱。不可不十分詳審。旣不可書以進士。又不可書以前銜。而草野負罪四字。則未妥如此。此外又有何可稱者耶。反復思之。終未得其可者耳。璿衡送之。廢置已久。不堪見。然見後還之爲妙。餘姑忙草只此。

近得新制自鳴鍾。頗精妙。前頭無官後。一番來會同玩可也。其制頗大。不堪運耳。

答朴和叔別紙

[编辑]

送示墓碣付籤諸處。一一皆是。須以此更與反復於尤相如何。寒林雪竹語。果非金石文字典重之體。而然念尤相之意。非不知此。只欲以此別出一新機軸。狀其實際。仍以此語及泊然溫然一句。爲安且成之比。則此旣爲一篇宗旨矣。未知果許删改否也。自始公自號中峯。至亦豈爲坡穎者一段。恐不可不删改。未知果以爲如何也。

答朴和叔

[编辑]

一宵聯枕之話。何能盡此積懷耶。卽因館洞所傳。見君廿八曉書。始知其日無事到城外。歷拜尤相而去。慰慰。生之所患。厥後小無所減。尙此昏昏貼身床褥。可悶。筵說。其日弼卿堂兄之來。略聞其槩。深恨君之路上相違也。廿一日召對時。同春以吾事仰陳。廿五日召對時。禮判又以吾事仰陳。同春又繼之。而仍以君事仰達。前日李公翔以軍職。入侍經筵。當以此例督迫於君云。然君出往坡山。則何足憂也。上曰。李某是從前仕宦人。除職則豈不上來云。以此敎見之。君若往在墓下。則似無更爲敦迫之擧耳。吾則卽今病狀如此。前頭進退。都不入心。不知將何以爲之。然以吾素志及卽今實病之狀。恐難起動。極可悶也。入學圖及經書卞疑下卷。幷送之。考見後必卽還送如何。此處亦多有考見事耳。物格說。退陶云云。雖與栗谷所解。似不相遠。而然旣曰先尋箇理之所以能自到。又曰不患理不能自到。又曰妙用能顯行。又曰殆若認爲死物。以此數語觀之。則有若謂物理自能運用到其極處也。終不若栗谷先生所解理非自解到極處。人之知有明暗。故理有至未至之語及聖學輯要小註之語之分明。故將欲以此改之耳。昏草只此。

答朴和叔

[编辑]

昨因館洞所傳。得見君臘日書兩紙。怳若對晤。傾慰不可言。吾不得連見朝報。故君之疏批。尙今不下。全然不知矣。今承來示。始知之。極可驚訝。設令自稱異常。陳辭太晩。此豈兩朔不下批之事耶。聖意所在。誠不可揣也。生之再疏入啓。已四五日。亦尙不下批。不知吾輩事畢竟將如何。極可悶慮也。尤相連有書。以生之不可不出。或誘之或䝱之。亦可一笑。頃者尤相書中。有格致說和叔所見亦正當。甚慰所望之語耳。君之答尤相書及師友錄。必須送示也。尤相還入後設施凡事。姑未詳聞。而君之所聞。大槩皆是。不知將與何等人物共辦此等事。深可慮也。春丈自前如此。奈何。似聞以省掃先隴受恩暇。明向廣州。歲後將還云耳。前日聯枕時所論出處等說話。吾豈煩及於人也。況其時言語。皆已忘之。雖欲煩人。亦不可得。可笑。大明子孫。有立國於西方。以平康爲年號者。玉門關外諸夷皆服從。蒙古全部。亦皆歸順云。此語想已聞之耶。此語出於頃日書狀官日記中。似非孟浪之比。且頃者漂漢。又有來泊於釜山者。得見與釜山僉使問答說話。渠是交趾人。以爲商舡往日本長崎島。因風漂到於此云。天運乖否。皇家離亂。日無定處。聞永曆皇帝都於廣西省云。此是漂人所答文字也。此一款語。分明在問答中。永曆之割據南方。似不虛矣。舟泊朝鮮國。贈大雅君子小詩一首求敎。名區何意忽奇逢。萬里滄波一夕風。天外客星頻耿介。日邊仁裔猶孤忠。煙雲到處眞生色。山水欲圖愧未工。但得慈帆依破岸。片時邂逅識人龍。萍水雲愁有迷途。相逢盡作故人呼。未知別後情何限。綠水靑山夢又迂。古閩淸源溫松朋。具藁云云。此是問答中漂人之詩也。舡主一人頭目並百餘人云。此語極祕。君獨見之。切勿煩也。大槩皇家之裔。並起西南。天下事從可知矣。不知此時尤翁力量才具。果能辦得此事否也。燈下草此。

與朴和叔己酉

[编辑]

卽惟邇來。靜況如何。懸傃不已。生前日所患。近頗差愈。而元氣尙未復。可悶可悶。生之騎省及君之柏府。皆不勞而遞。深可喜幸。生則辭狀入去日。已先蒙遞。故畿伯不爲啓聞云耳。君旣遞實職。想已還江上耶。於此不還。則永無還寓之時。惟有奉老親率一家下去之策而已。此則恐不可如是容易決定。未知何以爲之。奉慮不已。生今番前後恩旨。非如年前之比。而終不一謝三殿遠幸溫泉。而亦終不動於一息之地。決非分義之所敢安。況於此終不一謝。則此後將永無趨謝之時。遂廢君臣之義矣。此則義理亦覺未安。生於前日辭疏。旣以病若小差。雖無召命。亦當一番趨謝以歸爲語矣。茲欲於溫幸擧動前。趁此無實職之時。以軍職自爲上去肅謝。遂參祗送之班而歸。蓋如此而歸。則雖數十年不得上去。亦可以有辭故也。未知此意如何。擧動前前期數日。當上去耳。不相聞問久矣。不任悵鬱。委作此書。送於玄石。未知果卽傳去否也。只此不具。

與朴和叔

[编辑]

生自以爲十分善思。若欲平生一不來謝。則吾與君不同。決有所不可。若趁今番擧動時。自來謝恩。仍參瞻送之班而去。則自上可燭向來實病之狀。其後則雖平生更不上來。旣伸分義。庶可少安於心。故以此定計。決意上來。固慮其或有職名。而若呈加土。或掃墳呈辭。則卽當還去。故不以此爲慮矣。旣來之後。漸遭如許逆境。無非自取。奈何奈何。然關係死生。決難久滯。待回鑾力辭遞職卽歸耳。最是頃者李友季周來言。同春送書於政廳。使出贊善。以吾爲之。考見前例。則愼獨齋爲贊善時。趙樂靜見擬於下。而亦不得備三望。只擬兩望而已。而前後無文官眞拜此職者。況無他備擬之人。以此不得卽爲差出。將有更議變通之擧云。吾聞極大驚矣。再昨擧動渡江時。同春請對於幕次。以李某朴某學術俱明。宜使出入書筵。或兼贊善。或兼進善。使之入參書筵。或不得如此。則自上特爲傳敎。使之別爲入講似好等語仰陳。自上以兩人使之別爲入參於書筵事。分付留都承旨爲敎。昨朝。留都承旨以爲親承傳敎。出送命牌。吾不得入去。則以李某牌招不進極爲非矣。請推考之意。啓聞于行朝云。不知前頭處分。又將如何。吾則旣自入來。雖遭如許逆境。更誰爲尤。而君將因此擧。又不得安接於江上。必尤狼狽。此間慮念如何。春丈誤人至此。誠未知其故。卽者。春丈送書曰。觀令監所以自處。益愧此身淺之爲丈夫。不堪黃鵠壤蟲之歎云。此亦未知何意也。兒子冠禮。不久將行。兒子所服深衣幅巾。得之極難。聞趙高山子弟有儲。羅碩佐冠禮時。亦爲借用云。君須以此意通之。使得見借如何。賓則當請春丈爲之耳。昨行宗家時祀。今方憊倒苦痛。不能一一。

答朴和叔

[编辑]

生近又有意外事。狼狽不安之勢。轉加一節。何可言閔。煕令公擢授判尹之後。臺諫請還收。屢啓屢停。又屢發。頃纔停啓。閔令陳疏。自上只許遞其本職矣。大駕到溫陽後。權執義格。獨啓請並還收其新資。天怒遽震。先以權格取舍論人。用意不正爲敎。而特命遞職。旋又下備忘曰。朝家體例。陞擢之後。雖因事故。許遞其職。仍存其資。自是常例。往事姑舍。只以近日言之。李某事。亦可見矣。何獨於閔煕有此還收之啓。其用意奸譎不正。莫此爲甚。特爲罷推云。聖敎中文字。雖不一一詳記。而大意如此。槩生於向日陞拜承宣後。以病屢疏遞職。而新資則仍存。生又陳疏請並還收。則又以勿辭從速上來爲敎。而俄又拜兵▦其資。遂爲仍存。更無還收之路故也。政院以自前陞擢之人。未及行公而遞職。或仍存其資。或請還收而改正。如朴長遠,尹文擧等。則陞擢後未及行公遞職。而仍存其資。任義伯,李正英等。則遞其職。仍又還收其資。前例不一。其規權格之論。雖有乖於仍存之前例。亦不悖於還收之前例云云。自上又下備忘曰。今日之事。只有閔煕,李某兩人而已。一論一否。恣意行私。還收之啓。豈獨施於閔煕云云。政院又啓曰。李某則以恬退守志之人。循例備擬。閔煕則當初以戶籍磨勘特陞。臺啓重發後自處。今此格之論啓。或以此耶云云。前後備忘及政院四度啓辭之語甚多。而大意不出於此。竊想聖意則以爲李某之遞職而仍存其資。自是常例。故曾無還收之論。而獨於今日必欲還奪閔煕之資。若以未及行公遞職。謂當還收其資。則李某時亦可請以還收。而今獨於閔煕。如是論啓。一論一否。專以偏黨之意。行私於其間。此便是取舍論人用意不正之意也。此則生雖在鄕。或必不免入於聖敎之中。然適於此際。來謝軍職。又方帶此職。縮伏城裏。此間狼狽。當復如何。今若因此。便欲遁歸。則非但臣子分義不可悻悻。況前後聖敎。只以權格之論。爲不遵常例。獨論閔煕爲不正而已。然則天意所在。亦可仰揣。以此遁歸之計。姑不敢出。且生亦何可效尤相爲此擧也。回鑾之前。或欲往在城外。而旣非待罪之事。又無自失之道。不過名入聖敎中。爲與閔煕對擧一論一否之人。而適方來在城中。心益不安而已。反復思之。更無他策。不得已依前計。仍伏城中。待回鑾卽遞以歸。此似從容。如此爲之。於君意如何。如有所思。必須卽示之也。種種狼狽之勢。不可盡言。當初上來時。豈料其入於如許境界耶。無非做錯上來之致。信乎出之不如入也。然生之今番之出。非眞出也。蓋欲於前頭久不出之意。而事乃大謬如是。奈何奈何。兒子冠禮。將行於來月初。今者雖不免仍在城中。以待回鑾。而晏然行禮。心甚不安。然此非宴會之比。一時暫行。亦恐不至大害。此中諸議。亦皆以爲豈有不得行冠禮之理云。未知此言如何。以生之牌不進。自政院請推時。必有語及於君者。而吾亦時未得見其措語。當令下吏問於政院。而謄來辭狀式例。亦欲問之。而似無定規。未知其果有可準者否也。尤翁書依到。春丈則生入城後。尙未相見。未知其意果如何。而必使吾輩狼狽如此也。

卽者季周來見。以爲遁還豐壤及往處城外。俱極萬萬不可。冠禮亦無不可行之理。以深衣行古禮。何預於此。此則斷無不可。而但聖意所在。雖可仰揣。聖敎文字。旣以一論一否爲敎。則雖是未回鑾之前。徐以乞收資級之意。陳一疏呈此政院。俾送於行朝似可云。此言亦未知如何。君必須詳思。趁卽回示爲妙。

答朴和叔

[编辑]

昨又以啓蒙事。作一書送於同叔處矣。想未及傳去也。卽承委札。有溪山時節正佳。不免徘徊半餉之語。令人不禁飛動也。感冒之症。想已快安耶。此處冠禮。將行於再明。一依家禮行之。而只以宗家有故。不得不行於生家爲歎耳。其間儀節。則以兩丈家所用笏記。生又以儀禮及家禮,丘氏儀節與春丈往復。損益而行之耳。啓蒙。事勢如此則柰何。再明。當見春丈。詳言如此實狀耳。昨趙仲初台丈見過。春丈以近日事。頃上一箚於行朝。尙無批答。欲俟回鑾。翌日卽歸云。雖不得如此。想必不久將還耳。軒相近又上箚。箚中有朝廷多納履之色。行宮無奔問之人等語云。尤丈似無來意云耳。餘詳於前書。姑不具。

答朴和叔

[编辑]

近頗阻音。懸傃方深。再昨因風便。得承君二十三書。傾慰不已。況聞靜處山寺。繙閱書冊。令人馳羨也。生前後四疏。未蒙遞。再昨長單之入。又有還出給之敎。自上如是靳許。誠不可仰揣。然雖閱歲經年。或就理被配。今番決不可出謝行公。君可嘿會。茲不一一。勢將過數日後。又爲陳疏耳。賜送單子事。如是處之。亦自爲好耳。栗谷先生贈諡事。君之所疑。在於以贈諡爲在反正後耶。後便更示之。近聞尤丈以其向日之疏。謂洛下諸議。皆右軒相而謗當身。至於大疑春丈云。極可歎也。生則欲於他日。以書札質疑於當身。卽今則不欲以此事發口有所云云。想君意亦必與生同耳。春丈行色從容。一羨一歎。尹棘人拯之弟。染痛極重。頃纔退熱云。其伯之得免。何可必也。極可驚慮。近以諸公主家舍移搆事。風波又起。不知如何出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