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語陽秋/卷八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韻語陽秋/卷七 韻語陽秋
卷八
韻語陽秋/卷九 

蘇武、李陵在武帝時同為侍中,金蘭之義素篤。武拘於匈奴,明年而陵始降,雖 逆順之勢殊,悲歡之情異,然朋友之誼,此心常炯炯也。觀陵海上勸武使降之言 ,非不切至,而武之所以告陵者,不過明吾忠義之心而已,而未嘗一語及陵之叛 。若告衛律者則不然,盡詞詬詈,歸之於不忠不臣之科,而此以節義臨之,幾使 惡死,此亦可以見於陵厚也。後武得歸,陵置酒賀武曰:〔今足下還歸,揚名於 匈奴,功顯於漢室,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故李太白《蘇武 詩》云:〔渴飲月窟冰,饑餐天上雪。東還沙塞遠,北愴河梁別。泣把李陵衣, 相看淚成血。〕蓋亦是意爾。

張祜《觀狄梁公傳詩》云: 失運盧陵厄,乘時武后尊。五丁扶造化,一柱正乾坤。 而山谷有〔鯨波橫流砥柱,虎口舌國宗臣〕之句,可謂善論仁傑者。余謂仁傑不 畏武后羅織之獄,三族之夷,強犯逆鱗,敢以廬陵王為請者,非特天資忠義,亦 以先得武后之心故也。且張易之、昌宗,後之嬖臣也,欲歸廬陵,事大體重,非 二嬖之言,後孰信之。吉頊能以危言撼二嬖,陳易弔為賀之計,故二嬖敢從容以 請,而後意遂定。於是仁傑之諫得行。卒之遣徐彥伯迎廬陵王於房州者,由仁傑 之言也。故史援呂溫之言,稱之曰:〔取日虞淵,洗光咸池,潛授五龍,夾之以 飛。〕嗚呼,仁傑其忠且賢哉!按仁傑傳,始後欲立武三思。而《李昭德傳》乃 云:洛陽人王慶之請以武承嗣為皇太子,昭德力爭。今攷三思本傳,不載為皇太 子之說。而承嗣傳云:〔洛州人請立承嗣為皇太子,岑長倩、格輔元皆爭不從。 而不及昭德,豈有抵梧邪?

漢元帝時,洪恭、石顯用事,京房、劉向皆深嫉之,嘗上書力詆。蓋薰蕕冰炭, 不能以共處,理之必然也。然房欲淮陽王為己助,代王作求朝奏章;向令外親上 疏,謂小人在朝,以致地動;雖嫉惡之心切,然於忠實亦少貶矣。使二子果輸忠 於漢,當明目張膽論至再三可也,何暇為身謀而假之於他人哉!故荊公詩云: 京房劉向各稱忠,詔獄當年跡自窮。畢竟論心異恭顯,不妨迷國略相同。 後之論人物者,倘取其心而略其跡,則善矣。

東漢李固,忠直鯁亮,志在許國,不為身謀。爭立清河,遂忤梁冀,以致身首異 處。當時有提鈇上章,乞收固屍,如汝南郭亮者;有星行至洛,守衛屍喪,如陳 留楊羌者;亦可見固以忠獲罪矣。唐李華嘗觀《黨錮傳》,撫卷而悲之,且作詩 曰: 古墳襄城野,斜徑橫秋陂。況不禁樵採,茅莎無孑遺。 嗚呼,生不能保其身,死又不能保其藏骨之地,天之不相善人,何至是邪!梅聖 俞詩云: 漢家誅黨人,誰與李、杜死。死者有范滂,其母為之喜。 喜死名愈彰,生榮同犬豕。 故史臣以胡廣、趙戒為糞土,而馬融真犬豕哉!

司馬遷遊江、淮、汶、泗之境,紬金匱石室之書而作《史記》。上下數千年,殆 如目睹,可謂孤拔。初遭李陵之禍,不肯引決而甘腐刑者,實欲效《離騷》、《 呂覽》、《說難》之書,以攄憤悱。故荊公詩云:〔嗟子刀鋸間,悠然止而食。 成書與後世,憤悱聊自釋。〕觀《史記》評贊,於范睢、蔡澤則曰:〔二子不相 厄,烏能激乎?〕於季布則曰:〔彼自負才,故受辱而不羞。〕於虞卿則曰:〔 虞卿非窮愁,則不能著書以自見。〕於伍員則曰:〔隱忍以就功名〕。至於作《 貨殖》、《遊俠》二傳,則以〔家貧不能自贖,左右親戚不為一言〕而寄意焉。 則荊公釋憤悱之言,非虛發也。

老杜高自稱許,有乃祖之風,上書明皇云:〔臣之述作,沈鬱頓挫,揚雄、枚皋 可企及也。〕《壯遊詩》則自比於崔、魏、班、揚,又云:〔氣劘屈賈壘,目矩 曹劉牆。〕《贈韋左丞》則曰:〔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甫以詩雄於世, 自比諸人,誠未為過。至切比稷與契則過矣。史稱甫好論天下大事,高而不切, 豈自比稷契而然耶?至云〔上感九廟焚,下憫萬民瘡,斯時伏青蒲,廷爭守御床 〕,其忠藎亦可嘉矣。

《文選》載王粲《公讌詩》,注云:此侍曹操宴也。操未為天子,故云公讌耳。 操以建安十八年春,受魏公九錫之命,公知眾情未順,終其身不敢稱尊。而粲詩 已有〔願我賢主人,與天享巍巍〕之語,則粲豈復有心於漢耶!粲嘗說劉表之子 琮曰:〔曹公人傑也,將軍捲甲倒戈以歸曹公,長享福祚,萬全之策也。〕厥後 操以粲為軍謀祭酒,則以腹心委之矣。

陸希聲隱居宜興君陽山,今金沙寺,其故宅也。自著《君陽山記》,敘其景物亭 館如輞川,尚可得其彷彿。初,僧辯光從希聲受筆法,繼以善書得幸於昭宗。希 聲祈使援己,以詩寄之云: 筆下龍蛇似有神,天池雷雨變逡巡。寄言昔日不龜手,應念江湖洴澼人。 遂得召,隱操蓋不足觀也。嘗著《易傳》十卷。觀其自序,以謂:夢在大河之陽 ,有三人偃臥東首,上伏羲,中文王,下孔子,以《易》道畀余,遂悟八卦小成 之位,質以象數,有如苻契。且云:今年四十有七,已及聖人之年,於是作《易 傳》以授門人崔徹、王贊之徒,復自為注。今觀其書無可取者,而怪誕如此,其 人亦可知。後避難死於道路,蓋不能終君陽之居也。

荊公《商鞅詩》云:〔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余竊疑焉。孔子論 為君難,有曰:〔如其善而莫予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不而莫予違也,不幾乎 一言而喪邦乎?〕蓋人君操生殺之權,志在使人無違於我,其何所不至哉!商鞅 助秦為虐,而乃稱其使政必行何邪?後又有《謝安詩》云: 謝公才業自超群,誤長清談助世紛。秦晉區區等亡國,可能王衍勝商君。 則知前篇有激而云也。杜子美云: 舜舉十六相,身尊道何高。秦時用商鞅,法令如牛毛。 則知所去取矣。

謝靈運在永嘉臨川,作山水詩甚多,往往皆佳句。然其人浮躁不羈,亦何足道哉 !方景平天子踐祚,靈運已扇搖異同,非毀執政矣。暨文帝召為秘書監,自以名 輩應參時政,而王曇首、王華等名位逾之,意既不平,多稱疾不朝,則無君之心 已見於此時矣。後以遊放無度,為有司所糾,朝廷遣使收之,而靈運有〔韓亡子 房奮,秦帝魯連恥〕之詠,竟不免東市之戮。而白樂天乃謂 謝公才廓落,與世不相遇。壯志鬱不用,須有所洩處。 洩為山水詩,逸韻諧奇趣。 何也?武帝文帝兩朝遇之甚厚,內而卿監,外而二千石,亦不為不逢矣,豈可謂 與世不相遇乎?少須之,安知不至黃散,而褊躁至是,惜哉!其作《登石門詩》 云: 心契九秋幹,目翫三春荑。居常以待終,處順故安排。 不知桃墟之洩,能處順乎,五年之禍,能待終邪?亦可謂心語相違矣。

揚雄之跡,曲諂新室,議之者眾矣,此置而不論。雄之心如何哉?觀《法言》之 書,似未明乎大道之指也。王荊公乃深許之,何邪?詩云:〔寥寥鄒魯後,於此 獨先覺。〕又云:〔儒者陵夷此道窮,千秋止有一楊雄。〕又云:〔道真沉溺九 流渾,獨泝頹波討得源。〕又云:〔子雲平生人莫知,知者乃獨稱其辭。〕今尊 子雲者皆是,得子雲心亦無幾,是以聖人許雄也。東坡謂雄以艱深之辭,文淺易 之說,與公矛盾矣。

宋彭城王義康忌檀道濟之功,會文帝疾動,乃矯詔送廷尉誅之。故時人歌云:〔 可憐《白浮鳩》,枉殺檀江州。〕當時人痛之蓋如此。奈何王綱下移,主威莫立 ,洎魏軍至瓜步,帝方登石頭以思之,又何補哉!劉夢得嘗過其墓而悲之曰:〔 萬里長城壞,荒雲野草秋。秣陵多士女,猶唱《白浮鳩》。〕蓋傷痛之深,雖歷 三百年而猶不泯也。

馬少游常哀兄援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澤車,御款段馬 ,鄉里稱善人,斯可矣。致求贏餘,但自苦爾。〕故援在浪泊西里,當下潦上霧 ,毒氣薰蒸,仰視飛鳶跕跕在水中之時,輒思其言,以謂念少游語,何可得也! 洎武陵五溪蠻作亂,劉尚軍沒,而援貪進不止,方且據鞍矍鑠,被甲請行,遂底 壺頭之困。劉夢得《經伏波神祠詩》,有〔一以功名累,翻思馬少游〕之句,可 謂名言矣。壺頭在武陵,當是夢得為司馬時經歷。故篇首言〔濛濛篁竹下,有路 上壺頭。〕

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螭,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於是果遇 太公於渭之陽,載與俱歸。此司馬遷之說也。文王至磻溪,見呂尚釣,釣得玉璜 ,刻曰:〔姬受命,呂佐檢,德合於今昌來提。〕此《尚書大傳》之說也。太公 釣於滋泉,文王得而王。此呂不韋之說也。呂望年七十,釣於渭渚,初下得鮒, 次得鯉,刳腹得書,書文曰:〔呂望封於齊。〕此劉向之說也。太公避紂,居東 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由文王至於孔子,五百有餘歲,若太 公望則見而知之,此孟子之說也。是數說者,皆言天產英輔以興周,蓋非碌碌佐 命者之可擬也。而司馬遷乃摭或者之論,謂西伯拘羑里,散宜生、閎夭招呂尚求 美女奇物,獻於紂而贖西伯。西伯既脫,三人又陰謀修德以傾商政。此豈所以待 太公哉!歐陽詹云:〔論兵去商虐,講德興周道。屠沽未遇時,何異斯川老。〕 余比赴官宜春,於壽昌道中,見壁間題一詩云: 漁翁何事亦從戎,變化神奇抵掌中。莫道直鉤無所取,渭川一釣得三公。 一以為傾商政,一以為釣三公,皆非知聖賢者。

唐淄青李師道,倚蔡為重,稱兵不軌。洎蔡平,師道乃始震悸。憲宗命削其官, 詔諸軍進討,於是六節度之兵興矣。故劉夢得嘗為《天齊行》二篇,以快李師道 之死。夫師道猖獗狂悖,反噬其主,人怨神怒,豈能居覆載之中乎?故夢得云: 〔牙門大將有劉生,夜半射落欃槍星。〕又云:〔泰山沉寇六十年,旅祭不饗生 愁煙。今逢聖君欲封禪,神使陰兵來助戰。〕夫劉悟,本軍之將也,方為師道屯 陽穀以當魏將,乃倒戈以攻其主。泰山,本土之神也,宜福其地,而乃以陰兵助 敵。則人怨神怒可知矣。將叛其君,神叛其主,豈非以此始者以此終乎!天之所 報速矣。

唐明皇時,陳希烈為左相,李林甫為右相,高適各有詩上之,以陳為吉甫、子房 ,以李為傅說、蕭何,其比擬不倫如是。陳詩云: 天地莊生馬,江湖范蠡舟。逍遙堪自樂,浩蕩信無憂。 則無意於依陳。上李相詩云: 莫以才難用,終期善易聽。未為門下客,徒謝少微星。 則有意於干李。按希烈傳,林甫顓朝,以希烈柔易,乃薦之共政,則權在林甫而 不在希烈,故適不依陳而干李也。

余觀漁父告屈原之語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又云:〔眾人皆 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釃。〕此與孔子和而不 同之言何異。使屈原能聽其說,安時處順,寘得喪於度外,安知不在聖賢之域! 而仕不得志,狷急褊躁,甘葬江魚之腹,知命者肯如是乎!故班固謂露才揚己, 忿懟沉江。劉勰謂依彭咸之遺則者,狷狹之志也。揚雄謂遇不遇命也,何必沉身 哉!孟郊云:〔三黜有慍色,即非賢哲模。〕孫邰云:〔道廢固命也,何事葬江 魚。〕皆貶之也。而張文潛獨以謂 楚國茫茫盡醉人,獨醒唯有一靈均。哺糟更使同流俗,漁父由來亦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