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史/卷三十七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世家第三十六 高麗史
世家第三十七 高麗史第三十七
世家第三十八 

正憲大夫工曹判書集賢殿大提學知 經筵春秋館事兼成均大司成鄭麟趾奉 敎修

忠穆王[编辑]

忠穆顯孝大王,諱昕,蒙古諱八思麻朶兒只,忠惠王長子。母曰德寧公主,忠肅王六年丁丑,四月乙酉,生,性聰慧。入元宿衛。忠惠王五年二月丁未,高龍普抱王,以見帝,帝問曰:「汝學父乎?抑學母乎?」對曰「願學母。」帝嘆其天性好善惡惡,遂令襲位,時,王年八歲。下敎,戒國內臣僚,一革弊政,慰恤百姓。

乙卯,元遣不哥奴等來,閱內廐馬。閏月丙寅,王命政丞蔡河中,司空姜好禮,政堂文學鄭乙輔,同知密直司事金上琦、薛玄固,密直提學張沆,叅議國政,以咸陽君朴忠佐,陽川君許伯,判田民都監事。竄韓范、張松、沈奴介、田頭乞不花等十五人于島,鄭天起、蘇敬夫、趙成柱,放歸田里,皆先王之嬖幸也。丁卯,監察司悉收先王時惡小告身。壬申,遣僉議商議李蒨如元,賀郊赦。

三月癸卯,雞林郡公王煦,前典法判書崔文度如元,賀聖節。乙巳,元遣使來,求苧布。

夏四月政丞奇轍,萬戶權謙,前摠郞盧永奉國璽,詣行宮。癸酉,王封叔祺爲江陵府院大君,玹爲益興府院君,愼爲大匡元尹,怡爲正匡元尹。以蔡河中爲右政丞,韓宗愈爲左政丞,李齊賢判三司事,金倫、權謙、朴忠佐爲贊成事,羅益禧、孫守卿爲叅理,金承嗣、金上琦爲三司右左使。乙酉,王至自元。丙戌,元遣桑哥來,頒詔曰:「昔我祖宗,奄有萬方,外薄四海,于時高麗,慕義效順,用建東國,傳之子孫,世守藩輔。不謂近者,高麗國王寶塔實里,肆爲無道,荼毒境內,民不堪命,來訴京師,今正厥罰,遷之嶺表。然念自其先世,事我列聖,罔有二心,一朝後嗣,不克繼承,遂失世爵,在朕奚忍。又念海隅蒼生,皆朕赤子,久罹塗炭,良切予懷。乃命其子八禿麻朶兒只,仍襲征東行省左丞相高麗國王,布朕德澤,輯寧吾民。其寶塔實里,所行虐政,並從釐革,人民逃避山林,亟令有司,剋日招撫,勸農興學。凡合整治事宜,悉遵成制,俾爾有衆,各保生業,共玆昇平之樂,豈不偉哉?其或荒弃朕命,邦有常憲,寧不知懼?」是日,王宴桑哥,用女樂,百官侍坐,皆簪花,名曰君臣慶會宴。

五月甲午,元遣李庥泰瑾來,冊王曰:「東方有國,盖數百年,北面歸朝,已三四世。不謂人倫之多變,致煩天討之屢加。顧惟甥舅之親,重以君臣之義,用明保夫小子,俾獲承于先王。咨!爾八思[1]麻朶兒只,齠齕之年,英敏之器,非有父師之訓,已知稼穡之難。式紹王封,匪加于舊,載登宰路,其命維新。毋侮老成,毋虐鰥寡,毋謂己知,毋恃己能。思乃祖事大之誠,以保其社稷,謹爾父亡身之戒,而利其民人。所以輯寧爾邦,亦惟敬典在德。於戲,內外交正,尙盖前人之愆,左右皆賢,永篤後來之慶,其聽朕命,毋易攸言。可特授開府儀同三司征東行中書省左丞相上柱國,嗣封高麗國王。」宴元使于延慶宮,毋后公主,在北向南,王在西向東。各贈廐馬一匹,白金五十兩。己酉,元遣使來,求皮幣。丙辰,遣密直全思義如元,謝冊命。丁巳,元流忠惠王嬖人崔和尙于靖州路,林信于彬州路,朴良衍于沅州路,閔渙于辰州路,金添壽于永州路,林以道于柱陽路,承信于歸州路,南宮信于道州路,王碩于金州路。

六月壬戌,發新宮所貯三食邑布四千餘匹,歸廣興倉,金玉重器,還王府。甲子,前僉議贊成事劉方世卒。壬申,詔書使直省舍人奇完者不花來,王出迎于迎賓館。慶華公主薨。癸酉,大行王之喪,至自岳陽。乙卯,置書筵,以右政丞蔡河中,左政丞韓宗愈,判三司事李齊賢,贊成事朴忠佐、金倫、權謙,興海君裴佺,直城君盧永瑞,判密直司事李蒨,知密直司事黃石奇,同知密直司事許伯,前僉議叅理辛裔,僉議叅理孫守卿,密直副使奉天祐、安震、安軸,典理判書閔思平,知申事金光轍,右代言韓仲禮,左代言河有源,右副代言李公遂,左副代言尹忱,鷹揚軍上將軍羅英傑,上護軍尹之彪,判通禮門事趙文瑾,大司成梁溫,判典校寺事鄭怡,右司議李衍宗,左司議吳珣,執義趙淵,祭酒田叔蒙,大護軍鄭珚,掌令李餘慶,可藝許齡,典儀副令鄭天濡,宗薄副令成元度,起居注朴允文,起居郞宋天鳳,典理正郞金君發、李達衷,都官正郞金希祖,左獻納鄭思度,持平金㺩、金𣋅,左正言尹安之,典校丞全忠,典儀注簿孫涌,德寧府注簿洪俊,更日侍讀。

秋七月己酉,以母后不豫,放囚。

八月庚申,葬忠惠王于永陵。丁卯,書筵罷講,起居郞朴允文後出,宦者李伯告王曰:「請令允文,速署奴家兄告身。」王曰:「若是則,何異前代崔和尙之所爲乎?汝宜以私請之。」丙子,王命毁新宮,作崇文館。癸未,元遣使來,索鞍。丙戌,元遣兵部尙書溥花,同知資政院朶兒赤來,傳皇后懿旨曰:「凡吾親戚,勿倚勢,奪人田民。如有違異,必罪之,法司知而故縱,亦當罪之。」

九月丁亥朔,日食。己丑,僉議叅理羅益禧卒。癸卯,以母后不豫,赦二罪以下。甲辰,葬慶華公主。甲寅,王宴元使。

冬十月庚申,禁王嫌名,姓氏從外家。甲子,以王煦爲右政丞,金倫爲左政丞,金永煦、康允成爲贊成事,全思義、姜祐爲叅理,李蒨爲政堂文學,權適判密直司事,許伯爲密直司使,奉天祐、安軸知密直司事,閔思平爲監察大夫。丙子,幸內院,設靈寶道場。癸未,王宴皇后母李氏。

十一月癸巳,賜河乙沚等及第。

十二月戊午,遣德成府院君奇轍如元賀正,王,餞于迎賓館。己巳,瀋王暠至自元。丁丑,元遣使來,錫忠宣、忠肅王謚冊。己卯,公主貶直城君盧英瑞于光陽,右代言田叔蒙于東萊。

元年[编辑]

○(乙酉)元年春正月丙戌,王率百官,賀正于行省。甲午,地震,凡二日。壬寅,親設百高座道場于康安殿。丁未,復置政房,以贊成事朴忠佐、金永煦,叅理辛裔,知申事李公遂,爲提調官。乙卯,地震。

[2]月丙寅,定安府院君許琮卒。辛未,燃燈,王如奉恩寺。

三月丁亥,元直省舍人也速迭兒等來,頒詔,王率百官出迎。戊子,宴元使于內殿。丙申,幸乾聖、王輪二寺。丁酉,遣判三司事權謙,密直副使柳濯如元,賀聖節。乙巳,親醮于康安殿。己酉,辛福靈寺。庚戌,幸外帝釋院。

夏四月丙辰,雨雹。丁卯,以金永煦爲左政丞,朴忠佐判三司事,全思義、孫守卿、安軸爲贊成事,李蒨、李蒙哥、張沆爲叅理,鄭乙輔爲政堂文學,印璫爲密直使。

五月甲申,元遣使來,索紋苧布。戊申,以旱禁酒。

六月癸丑朔,僉議評理崔文度卒。甲寅,王如奉恩寺。丁卯,王受菩薩戒于內殿。

秋七月甲申,彗見紫薇垣。丁亥,太白晝見,彗見北河北。壬辰,元遣使來,賜王衣酒,索熊羔皮。乙未,瀋王暠薨。

九月乙巳,幸妙通寺。丙午,慮囚。

冬十月癸丑,分遣廉察蘇復使于楊廣、全羅、慶尙三道。辛酉,王謁景靈殿。

十一月乙未,設八關會,幸法王寺。己亥,以大寒,放囚。

十二月癸丑,遣左政丞金永煦如元,獻方物。乙丑,王煦罷,以金永煦爲右政丞,印承旦爲左政丞,李穀爲密直使。

二年[编辑]

○(丙戌)二年春二月庚戌朔,日食。乙丑,燃燈,王如奉恩寺。

三月丙申,幸王輪、乾聖二寺。乙巳,親醮于康安殿。戊申,東界芋陵島人來朝。

夏四月己酉朔,奉安大行王眞于景靈殿。乙亥,元遣使來,賜王衣酒。丁丑,元遣使來,索紋苧布。

五月乙酉,祔大行王于太廟,以政丞韓渥,叅理李揆配享。丙戌,延安君李儼卒。庚寅,右政丞金永煦還自元,帝賜王衣酒。以旱,禁酒。壬辰,親設祈雨道埸于內殿。癸巳,徙市。

六月己酉,王如奉恩寺。癸丑,王宴元使于內殿。壬戌,慮囚。甲寅,雨。壬午,化平府院君金石堅卒。

秋八月戊申,延德大君塤卒。

九月甲申,遣贊成事金永旽如元,請親朝賀正,兼謝衣酒。甲午,幸演福寺。壬寅,慮囚。

冬十月庚申,敎曰:「太祖開國四百二十有九年于玆,其閒,典章文物,嘉言善行,秘而不傳,何以示後?故我忠宣王,命臣閔漬,修編年綱目,尙多闕漏,宜加纂述,頒布中外。」乃命府院君李齊賢,贊成事安軸,韓山君李穀,安山君安震,提學李仁復撰進,又命修忠烈、忠宣、忠肅三朝實錄。甲子,王謁景靈殿。贊成事尹繼宗卒。己巳,永嘉府院君權溥卒。

閏月戊戌,元遣直省舍人金蕆來,頒詔,王出迎于行省。辛丑,宴元使于內殿。

十一月丁巳,設八關會,翼日,王御儀鳳樓,觀樂,墜榻,傷臂。

十二月戊子,火者伯顔帖木兒奉御香來,王賜金帶及鞍。庚寅,天狗墮康安殿西。

三年[编辑]

○(丁亥)三年春正月甲辰朔,日食,日官不告。丁巳,元使白狗兒,奉聖旨來,王出迎于郊。庚申,太白晝見。丁卯,元遣人,取政丞盧二女以歸。壬申,以同知密直司事全允臧爲交州道都巡問使,令檢括雙城人口。

二月丙子,以平壤尹尹之彪爲西北面存撫使。庚辰,盜入太廟。甲申,元使阿丹不花,奉詔來,王出迎于郊。丙戌,燃燈,王如奉恩寺。己丑,置整治都監,以雞林郡公王煦,左政丞金永旽,贊成事安軸,判密直司事金光轍爲判事,鄭珚等三十三人爲屬官。辛卯,分遣李敏、金㺩于楊廣,李元具、金英利于全羅,南宮敏、李培中于慶尙,朴光厚、崔元祐于西海,鄭珚于平壤,金君發于江陵,郭㻒于交州道,令度民田,並兼按廉存撫使。甲午,以左政丞金永旽,贊成事李君侅,右代言鄭思度,提調政房。

三月癸丑,親醮三界于康安殿。乙卯,遣政丞盧頙如元,賀聖節。壬戌,幸外帝釋院。戊辰,整治都監,以奇皇后族弟三萬奪人田,杖之下獄,死。

夏四月辛丑,以旱禁酒。

五月壬寅朔,幸旻天寺。癸亥,雨雹,大如梨。丙寅,徙市。

六月甲戌,遣叅理安子由如元,獻苧布。元遣中書省右司都事兀理不花,賜王衣酒。丁亥,元放院使高龍普于金剛山。戊子,王宴高龍普及諸元使于內殿。監察司論安子由,攝事太[3]廟,不殺牲之罪,王以子由有功於父王,且方奉使上國,原之。丙申,遣三司右使廉悌臣如元,謝賜衣酒。

秋七月癸卯,以星變,設祈禳道場于內殿。丙午,夜,天霓自東起,墜于男山,俄而,復起爲二,分向南北。辛酉,元使阿魯,欲自濯衣,索米屑,左右曰:「國家待帝使,有禮,豈宜親澣?」强之乃進,償以鈔五兩。壬戌,親設星變祈禳道場于內殿。

八月乙亥,以星變,設祈禳道場于內殿。丁丑,阿魯等還,王宴于內殿。戊寅,元太僕寺遣李家奴帖木兒、安伯顔不花來,取耽羅馬。

九月丁未,親設藏經道場于康安殿。丁卯,飯僧四千一百于旻天寺。

冬十月壬申,理問所,以撤宦者及豪强田莊,囚密城副使李孫慶,驪興副使李蒙正,西州副使趙冬暉。甲戌,賜金仁琯等及第。庚辰,遣蘇復別監于諸道。辛巳,以平壤尹金用謙,兼西北面都巡問使。癸未,親設靈寶道場于康安殿。置孩兒都監。乙酉,元召還高龍普。癸巳,遣益城君諝如元,獻童女。甲午,元以三萬之死,遣直省舍人僧家奴,杖整治官白文寶、申君平、全成安、河楫、南宮敏、趙臣玉、金達祥、盧仲孚、李天伯、許湜、李承閏、安克仁、鄭光度、吳璟、徐浩、田祿生。唯安軸、王煦,以聖旨原之,前判密直司事金光轍,前大護軍李元具,以病免。帝仍降璽書,復置整治都監,令王煦判事。丙申,遣行省郞中李壽山如元,獻童女。

十一月壬子,以王煦領都僉議司事。

十二月丙子,遣天水郡公康伯,贊成事康允忠如元,賀正。

四年[编辑]

○(戊子)四年春二月己巳,彦陽府院君金倫卒。辛未,遣使,賑飢于西海、楊廣道。辛巳,遣慶山府院大君盧,請入朝。乙未,元中書省移咨云:「至正七年九月十四日,咬咬㥘薛第三日,明仁殿內有時分,速古赤佛家奴云:『都赤撒迪米失、殿中監給事中燕古兒赤等有來,帖木兒荅失左丞相,特奉聖旨,「在前高麗百姓,未曾歸附的時分,他每倚本俗行來也者。托賴上天,屬了咱每的時分,昨前知道不荅失里將那百姓好生殘害的。上明知道一个人害高麗百姓麽道,將不荅失里罰去迆南地面,爲他依勢力不依法度行來的勾當。已嘗命諳知彼中事體王脫懽、金那海,敎正理去來,時下促急,便怎生正理的有,如今交八麻朶兒赤和王脫懽等與省得的勾當的好人一同,不揀[4]是誰,依勢力,欺壓百姓的,幷民閒不事理,好生正理。奏將來者。」』」

三月丁酉朔,以判三司事李齊賢,永山君張沆,密直提學安牧,提調經史都監,又以張沆及僉議叅理全允臧,軍簿判書李衍宗,前典法判書朴元桂,前成均祭酒李達衷,前右司議尹禟等爲吏學都監判事,典理摠郞安輯,司藝李允升爲副使,典理佐郞成俊德,直講孫光嗣爲判官。庚子,禁酒。壬寅,遣寧川府院君李凌幹如元,賀聖節,仍請忠惠王謚,帝不允。己酉,遣三司右使金那海如元,請改正先王之罪。丙辰,幸妙通寺。壬戌,親設三界大醮于康安殿。

夏四月丁卯朔,封宗室譓爲德興府院君,㫝爲慶昌府院君,元爲延昌君,李廣爲宜春君,白文擧爲僉議叅理致仕。癸未,雨雹,大如梅。丁亥,遣評理柳濯如元,獻苧布。是月,京城大飢疫。

五月癸丑,海平府院君尹碩死。乙丑,大雨,松岳崩,水溢,飄沒人家,甚多。

六月己巳,以雨灾,設消灾法席于內殿。丙戌,興寧君安軸卒。壬辰,慮囚。

秋七月壬申,以天變,宥二罪以下。戊申,上洛府院君金永旽卒。戊午,貶監察掌令宋天鳳,爲光陽監務。

八月壬申,下獻納元松壽、郭忠秀于行省,鞫之。丙戌,元松壽、郭忠秀罷,以鄭尙德爲持平,鄭國鏡、曹淹爲左右獻納。戊子,元遣孫元之帖木兒來,求閹人。

冬十月丙寅,王不豫,放囚,移御于乾聖寺,自是,數移御寺院及私第。癸酉,德寧公主徙居于密直副使安牧第,庶務皆決焉。

十一月癸巳朔,公主以王疾,遣前贊成事李君侅,設水陸會於天磨山,禱之。吳王遣完者帖木兒來,獻佛經鷹犬。癸卯,平壤君趙瑋卒。

十二月乙丑,杖流僧宗範于濟州。宗範判事任瑞生子,欲刃其父,其弟琦救之,以劍,擊割琦鼻。丙寅,遣僉議評理孫洪亮,密直副使金仁浩如元,賀正。丁卯,王薨于金永旽第,在位四年,壽十二。忠定王元年三月丁酉,葬明陵,恭愍王六年閏九月癸亥,上尊謚曰顯孝大王,十六年正月丁亥,元賜謚曰忠穆。

忠定王[编辑]

忠定王諱㫝,蒙古諱迷思監朶兒只,忠惠王庶子,母曰禧妃尹氏。忠穆王四年四月,封慶昌府院君。十二月忠穆王薨,德寧公主命德成府院君奇轍,政丞王煦,攝行征東省事。

丙子,遣護軍申元甫如元,告哀。己卯,王煦等遣李齊賢如元。上表曰:「聖明在上,曲垂丕冒之恩,誠敬由中,可格居高之鑑。恭惟,皇帝陛下,繼天立極,亘地稱王,視遠聽聰,察庶邦之情願,仁滂施厚,令品物以生成。邊境乂安,臣隣悅服。伏念王氏,自五代而爲國,遇元朝而作臣,列聖嘉內附之功,累世被東漸之澤。及嗣王之不祿,愧陪臣之匪材。一國遑遑,惟恐人心之無係,百寮拳拳,竚聞侯命之有歸。竊惟本國,自太祖聖武皇帝以來,擧國臣服,而忠烈王尙世祖皇帝之女忽禿㤼烈迷實公主,生益知禮不花忠宣王。忠宣王生阿刺訥忒失里忠肅王,忠肅王生普塔失里王,尙亦憐眞班公主,而生一子八思麻朶兒赤,是爲先國王,乃於近日,得疾而薨,擧國哀慟。王年幼無後,而本國隣於日本不庭之邦,不可一日而無主。今有王祺,普塔實里王之母弟,已嘗入侍天庭,年十九歲,王㫝普塔實里,王之庶子,見在本國,年十一歲。伏望陛下,簡在帝心,以從民望,特降德音於繼絶,得承制命以安邊。則陪臣等,敢不小舒戀主之憂,益著勤王之節。」

元年[编辑]

○(己丑)元年春二月甲戌,前知都僉議事崔濡來自元,帝命忠惠王庶子㫝入朝,慶陽府院君慮頙,前判三司事孫守卿,前贊成事李君侅、閔評、尹時遇、崔濡等奉㫝,如元。臺諫[5]典法官會議,欲沮其行,不得。丙戌,遣安集別監于諸道。丁亥,判密直司事薛玄固卒。

三月丁酉,葬忠穆王于明陵。壬寅,政丞王煦如元,賀聖節。甲辰,遣上護軍趙得珪如元,獻龍席及竹簟。乙巳,日有五色重輪相貫。庚申,下羅州牧使韓光漢,知古阜郡事朴顯于監察司,驗治贓罪。光漢歛民布百匹,米二十餘石,魚塩等物,不可勝計,顯受盜所賂布千五百端,馬一匹。

夏四月己丑,雨雹。

五月戊戌,帝命元子㫝,嗣王位。丁未,僉議贊成致仕柳暾卒。

六月戊辰,王命鐵城君李君侅,聽斷國務。丙子,化平君金光轍卒。

秋七月辛卯,母后、公主兩殿及皇后母李氏,令義城、德泉兩倉供膳。癸巳,政丞王煦卒。癸卯,月城君李蒨卒。甲辰,杖流前密直金敬直于島,貶前密直李承老爲宣州句當,前代言尹澤爲光陽監務。丙辰,王至自元,帝遣翰林學士雙哥護行,雙哥授國印于王[2]。是日,王卽位于康安殿。

閏月癸亥,王與德寧公主,宴雙哥于延慶宮。丁卯,以鐵城君李君侅,驪興君閔思平,代言洪峻,提調政房。己巳,以盧頙爲僉議政丞慶陽府院大君,孫守卿爲推誠宣力翊戴定遠功臣判三司事義昌府院君,李君侅爲推誠守義同德贊化功臣都僉議贊成事,尹莘係爲都僉議贊成事,孫洪亮爲推誠保節佐理功臣都僉議贊成事,金仁浩爲純誠翊贊保理功臣都僉議叅理,閔思平爲輸誠秉義恊贊功臣都僉議叅理,黃石奇爲都僉議叅理,李謙爲都僉議叅理商議,金那海爲推誠翊戴功臣三司右使,尹安淑爲推誠佐理功臣三司左使,陳斯文爲政堂文學,李權知都僉議事,劉革檢校僉議評理平壤尹,李公遂判密直司事,李峴爲密直司使,黃河衍知密直司事,柳之淀、韓大淳、韓仲禮同知密直司事,尹佺、金用謙、黃順爲密直副使,崔濡爲誠勤翊戴恊贊保定功臣鷲城君,尹時遇爲純誠恊德贊理功臣杞城君,洪峻爲密直司知申事,李春富、崔源爲右左代言,尹仁貴、尹時彦爲右左副代言,吳子淳爲典理判書,盧永吉爲版圖判書。丁丑,咸陽府院君朴忠佐卒。己卯,遼王遣使,享王及德寧公主。帝復以脫脫爲右丞相,遣中書省宣使党忽歹,直省舍人定先等來,頒詔,王出迎于迎賓館。

八月辛丑,德寧公主享王。癸卯,元遣使,求酥油于濟州。甲辰,罷整治都監。乙卯,以盧頙爲右政丞,孫守卿爲左政丞,尹安淑爲贊成事,崔天澤爲三司左使,趙瑜知都僉議事,李堅同知密直司事商議,洪法莊、吳子淳爲密直副使,尹桓爲輸誠亮節宣力保理功臣漆源府院君,尹莘係爲誠勤恊贊佐命功臣鳳城君,黃石奇爲檜山君,李謙爲春城君,尹忱爲純誠輔理翊衛功臣鈴原君,康之衍爲信原君,辛孟爲寧城君,印暉爲誠勤贊理功臣陽原君,辛唐係、丘天祐、尹仁貴並爲典理判書,金光祚爲軍簿判書,康允暉、李英遠並爲版圖判書。丁巳,幸榮安王大夫人第。是月,立王母禧妃府曰慶順。

九月庚申,遣贊成事李君侅如元,謝襲位。甲戌,元遣使來,推太史府田民,兼刷御馬。戊寅,醴泉府院君權漢功卒。

冬十月戊子朔,盧頙罷,以孫守卿爲右政丞,李君侅爲左政丞,孫洪亮判三司事,廉悌臣、許伯爲贊成事,柳濯、陳斯文爲都僉議叅理,李公遂爲政堂文學,黃河衍判密直司事,趙雙重、金龜年爲密直副使,崔源爲開城尹,洪峻爲密直提學,郭㻒爲知申事,李春富、尹時彦爲右左代言,李培中、閔抃爲右左副代言。丁酉,以孫守卿[6]、閔思平、尹時遇、李培中提調政房。癸丑,親設靈寶道場于康安殿。分遣察訪別監于諸道。

二年[编辑]

○(庚寅)二年春正月庚午,王以父王忌日,如神孝寺。庚辰,曲宴師傅商議閔思平,侍學申德隣、安吉祥、奉質、孫桂。

二月倭寇固城、竹枺、巨濟,合浦千戶崔禪,都領梁琯等,戰破之,斬獲三百餘級,倭寇之侵,始此。壬辰,以持平崔龍生爲慶尙道按廉使,龍生疾宦寺恃寵上國,流毒東民,牓其惡,以示國人。御香使宦者朱完之帖木兒,訴龍生于王及公主,以金有謙代之。遣權謙、吳子淳如元,賀聖節。壬寅,親設倭賦祈禳法席于延慶宮。

三月乙丑,雲南王遣使來。庚辰,以延城君李權爲慶尙、全羅道都指揮使,僉議叅理柳濯爲全羅、楊廣道都巡問使,以備倭。

夏四月戊戌,雨雹,大如李梅,殺禾。倭船百餘艘寇順天府,掠南原、求禮、靈光、長興漕船。

五月丙辰,元遣使頒赦,王出迎于迎賓館。己未,王宴元使。乙亥,以尹時遇爲都僉議,崔濡、趙瑜爲參理,崔天澤知都僉議事,姜得龍爲三司左使,韓仲禮爲政堂文學,韓大淳判密直司事,尹佺、李堅、黃順並知密直司事,吳子淳、金龜年同知密直司事,洪輸、金承漢、金尙璘、李春富、高忠並爲密直副使,郭㻒爲密直提學,尹時彦爲知申事,李居敬爲左代言,尹陟、孫得壽爲右左副代言。庚辰,倭船六十六艘寇順天府,我兵追獲一艘,斬十三級。

六月丁酉,倭船二十艘寇合浦,焚其營及固城、會原諸郡。辛丑,倭寇長興府安壤鄕。

秋七月庚申,王以聖甲,幸旻天寺,行香。

九月癸丑朔,以李凌幹爲寧川府院君,金光載爲三司右使,孫洪亮爲福川府院君,李台寶爲星山君,陳斯文爲昌陽君,韓仲禮爲繼城君,朴延俊爲淸原君。己未,德寧公主如元,王餞于金郊。乙丑,遣蘇復別監于諸道。

冬十月庚寅,親設靈寶道場于康安殿。

十一月壬子朔,日食。己巳,倭寇東萊郡。

十二月甲申,遣贊成事廉悌臣,前贊成事尹莘係如元,賀正。

三年[编辑]

○(辛卯)三年春正月辛亥,贊成事李穀卒。

二月壬午,祔忠穆王于太廟。

三月乙卯,幸廣明寺,醮三界。

秋八月丙戌,倭船一百三十艘寇紫燕、三木二島,焚廬舍殆盡。戊子,遣萬戶元顥于西北面,令萬戶印璫,前密直李權,屯西江以備。己丑,倭又寇南陽府雙阜縣。癸巳,又命印璫等,入海捕倭,李權還白王曰:「臣非將,又不食祿,不敢奉命。」固辭不行。丙申,以金那海判三司事,柳濯、金仁浩爲贊成事,權適、崔天澤、趙瑜爲叅理,金光載、姜得龍爲三司右左使,韓大淳知都僉議事,李珍知都僉議商議,郭㻒爲密直提學監察大夫,李成瑞、高董士爲密直副使。

冬十月壬午,元以江陵大君祺爲國王,遣斷事官完者不花,封諸倉庫宮室,收國璽以歸,王遜于江華。恭愍王元年,三月辛亥,遇鴆薨,在位三年,壽十四,葬聰陵。恭愍王十六年,正月丁亥,元賜謚忠定。嘗夜,王與近侍,相戲謔達曙,或以墨,灑侍學官衣。或有近女而行者,便生妬心,雖宰相,至見撞擊,往往以鐵椎,擊人幾死,或於冬月,取冰雪水,和凍飯食人,狂悖類此。

史臣評價[编辑]

○史臣贊曰:「忠穆、忠定,皆以幼冲卽位,德寧、禧妃以母之尊,用事於內,奸臣外戚,用事於外,二君雖有穎悟之資,何能爲哉?且當忠定之時,江陵君親爲叔父,得國人之心,又有上國之援,諸尹不此之顧,朋比逞欲,釀成禍殆,卒使王不幸遇鴆,悲夫!」

世家卷第三十七

註釋[编辑]

  1. 原本「禿」
  2. ^ 2.0 2.1 原本「三」
  3. 原本「大」
  4. 原本「㨂」
  5. 原本「諌」
  6. 原本「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