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鶴峯先生文集/附錄卷三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附錄卷二 鶴峯先生文集
附錄卷之三
1649年
附錄卷四

神道碑銘幷序

[编辑]

公姓金氏。諱誠一。字士純。自號鶴峯。新羅敬順王傅有子錫。封義城君。子孫以爲貫。後有名龍庇。官太子詹事。有功德於民。邑人至今祠之。公其後也。高祖諱漢啓。副知承文院事。有聞望。光廟受禪。謝病歸不復仕。曾祖諱萬謹。成均進士。贈通禮院左通禮。祖諱禮範。贈承政院左承旨。考諱璡。成均生員。贈吏曹判書。祖妣寧海申氏。贈淑夫人。妣驪興閔氏。贈貞夫人。皆以公貴也。公自髫齔時。穎秀異凡兒。生九歲。而貞夫人歿。哀慕如成人。兄克一在洪原任。嘗從之。一日。城中失火。人皆奔救衙廨。公獨奉殿牌。避于淨地。觀者異之。弱冠。與弟復一。讀尙書于紹修。忽喟然曰。學而志於穀。恥也。退溪李先生。今之儒宗。盍往求敎乎。遂以書請于判書公。判書公喜而許之。卽徒步往謁。請問人心道心之說。璿璣玉衡之制。退與弟。反覆硏究。手自作圖。講論不輟。先生嘉其誠篤。語人曰。此人敏而嗜學。與之共業。甚覺有益。其期待甚不淺。歲壬戌。文定王后入妖僧普兩言。無故遷禧陵。移卜靖陵。而后弟尹元衡方顓國。擧朝莫敢言。公草疏陳五不可。詞氣抗直。無所回避。判書公以出位觸禍。痛止之。不果上。甲子。陞上舍。戊辰。登第。由承文院遷藝文館。上疏請封魯山墓。復六臣官。幷及君德時弊之說。其後命封植魯陵。錄用六臣後。蓋由公發之也。癸酉。拜司諫院正言。是時。昭敬大王方勵精求理。日與儒臣商確治道。一日。慨然有恥爲中主之歎。有進曰。殿下堯舜之君也。公曰。可以爲堯舜。亦可以爲桀紂。上曰。何謂也。對曰。殿下天資英睿。堯舜可學。但有拒諫自用之病。桀紂之所以亡。亦不外是。上爲之改容。公爲史官時。見金戣有諛態。心鄙之。及是戣爲司諫。同僚將與會坐。公徑詣闕直斥之。朝著肅然。尋移弘文館副修撰。遷兵曹佐郞。乙亥。陞正郞。丙子。拜吏曹佐郞。賜長暇讀書。丁丑春。以書狀官如京師。國家得宗系辨誣。力甚多。冬。陞正郞。戊寅。拜弘文館校理。嘗於榻前。力陳朝紳黷貨之弊。上厲聲問爲誰。公力碑本。歷。枚之。同列縮頸。己卯。遷司憲府掌令。秉直不撓。河源君珵。以王室懿親。怙寵多犯法。莫有以戢之者。公收繫其奴。重鞫之。不少貸。上於筵中問曰。近來廉恥日喪。何故也。公對曰。大臣不恥受賕。小官奚則焉。盧守愼避席曰。臣有族人爲邊將。以臣有老母。寄一裘。臣不能却。誠一言是也。上曰。臺臣直言。大臣引過。兩得之矣。公雅與守愼厚。守愼出而謝曰。古道復見於今日。非君。其孰能之。轉檢詳。陞舍人。中書故習。以聲色放曠相尙。雖號爲莊士。或多不免。而公凝然自持。終不爲所凂。秋。奉命巡北關。汚吏有望風解印者。庚辰。丁外艱。服闋。除司諫院司諫。癸未。以舍人巡海西。未還。特授羅州。州劇地也。恐民情或有壅閼。置一鼓於門。令民有冤者撾之。民得以自盡焉。州素多士子。而無藏修之所。選地於錦城之麓。刱置書院。立祠其後。享寒暄堂,一蠹齋,靜庵,晦齋,退溪五先生。使學者知所師宗。公暇輒馳往。講論經義。課其勤怠。有火于社壇。齋廚盡爇。州人請亟新之。無申使臺。公曰。罪而匿之。增益罪也。投劾而歸。戊子。拜宗簿寺正。轉奉常禮賓寺。己丑。日本人平秀吉。滅源氏。代爲關白。遣其腹心玄蘇,平義智。來請通好。朝廷方議報聘。而賊情叵測。人莫肯行。公謂家人曰。趣治裝。吾必往。果以副使行。明年夏。船行入大洋。颶風大作。舟中人恇悸號哭。公獨端坐色不怖。至對馬島。義智等請遊觀國分寺。使臣往。則玄蘇迎坐中堂。義智後至。轎行歷階。公謂正使黃允吉曰。彼敢輘轢我若此。與之交酬則自辱也。起還館。書狀官許筬隨之。義智怪而審之。譯官陳世雲以疾作告。公聞之。對倭使杖之曰。此島世受國恩。作我東藩。使臣之來。行則後護。見則前拜。乃其分也。汝不能援據典禮。折其悖慢。顧乃權辭以求媚耶。義智慙悔。歸罪於擔夫而斬之。匍匐入謝罪。公勉以忠順而遣之。自是折節不敢慢。至界濱。有西海島。碑本。道。倭遣人致禮餽。書中有朝鮮使臣來朝語。不省而受其餽。省而問之。則已分諸從者矣。公謂允吉,筬曰。將若何。曰。禽獸不足與較。公曰。辱國而餽之。其爲恥不翅呼蹴。尙可安而受之耶。彼其所餽。皆出市貿。今若照數貿還曰。汝主失辭命。旣覺則不可仍受。汝可歸報云。則辭嚴義正。辱可灑也。卽如之。其人曰。吾儕小人。不識漢字。到此倩寫。其有失言。實非吾主所知。乞許改書呈納。摧謝不已。遂置之。至都。允吉等以便服入。公曰。奉使禮服。敬君命也。況入人國都。而以褻衣可乎。三反之不聽。是日。倭人士女塡街。獨於公叉手致敬。其他則睨而過。二人始悔之。前此朝廷。誤認關白爲國王。國書用均敵禮。使臣相見儀。又未有一定指揮。至是始審其非國王。公語一行曰。吾輩當陞拜楹外。筬以爲不可。公曰。日本。我朝之與國。而主日本者。僞皇也。關白。特其大臣耳。我朝不知其然。謂爲國王。而待以敵禮。其降屈甚矣。今旣審知其實。則雖無前例。猶當據禮爭辨。以正相見之禮。況前此使臣。皆拜於上。吾等何獨自屈。以取辱國之罪乎。筬曰。國書直書御諱。稱秀吉爲國王。臣子何敢抗禮。而廢從下之恭乎。且國書旣不可改。則雖陞拜。無益矣。公曰。當初朝廷不審。有此過當之禮。今雖不可追改。使臣相見。自當如禮。何可執此爲言。成之爲國王。而必行庭拜。甘作僞皇之陪臣乎。關白尊使臣。相見於堂上。則是敵吾君於僞皇。而已不敢相抗。尊使臣。乃所以尊朝廷。不亦韙乎。筬曰。言而從之則善矣。彼如曰。弊邦使臣。旣拜貴國之庭矣。何可相異。卽我無說矣。公曰。天無二日。土無二王。日本僞皇。旣爲國主。則關白雖貴。乃人臣也。使臣見僞皇則庭見。禮也。於關白則非禮也。今關白受庭見之禮。則是以天皇自處也。若以此義諄諄之。彼必屈矣。公又從容問玄蘇曰。貴國諸殿見關白時。拜於庭下乎。堂上乎。玄蘇曰。同是天皇臣。何庭拜之有。公曰。自前我國使臣。亦皆行禮于楹外矣。玄蘇曰。良是。公蓋慮玄蘇輩旣已庭拜於我國。或欲與之相方。故先爲微諷而逆閉之。後竟如公言。時秀吉方徇關東。旣還。義智來曰。明早關白當詣天宮。使臣可觀光也。公曰。君命在館。義不可私出也。固請而終辭之。倭僧來言義智之請。實關白之意。不從則有悔。衆皆危懼。而不爲動。已而秀吉推遷屢月。受國書不以時。訛言胥動。謂有拘縶之辱。有爲謀者曰。民部卿法印,山口殿玄亮。乃關白之孚。而今適主客。可交驩以圖之。允吉然之。欲託以禮幣而厚其賂。公曰。賓主之間。固有禮幣。然行之於傳命之後。則爲禮物。行之於今日。則爲貨物。吾輩奉聖主明命以來。旣不能宣揚威德。使之稽顙朝臺之下。乃反行貨以媚竈。則辱君命甚矣。雖死不可爲也。允吉爲之屈。旣傳命。秀吉使人言曰。書契隨當修送。使臣可往待於界濱也。公曰。不受國書。是事未竣也。不可徑出。況界濱遠在百里外。如有事當相爭者。又將柰何。一行皆以脫身虎口爲幸。趣駕徑發。公爭之不能得。還碑本。留。界濱數十日。書契始至。辭甚悖。至以殿下爲閣下。禮幣爲方物。又有一超直入大明國。貴國先驅入朝等語。公却之不受。作書與玄蘇曰。書契不改。使臣有死而已。玄蘇詐以入朝大明爲解。只改閣下方物數字。公再與書。歷擧書契語。逐節剖析。以破其遁辭。且曰。我國以禮義爲重。與貴國交贄垂二百年。未嘗以慢語相加。亦貴國之所知也。今貴國還俘獻馘。請修舊好。我殿下嘉其信義。特遣使价。此兩國之盛事。而書契中略其報謝之意。乃反張皇誇耀。上窺大國。傍脅隣邦。肆爲恐喝之言。以禮交隣。豈宜如是。玄蘇見之竦嘆。而猶執前諼。允吉等恐激變。不欲强爭。公曰。入朝二字不改。則本朝爲倭奴之藩服。而一國衣冠。擧爲陪臣。不亦痛乎。宋高宗業已臣事金矣。一以詔諭爲名。則胡澹庵寧甘蹈海之死。而不願苟活於小朝。況堂堂我國。與彼爲隣。反甘入朝之辱。而不以死爭乎。允吉曰。玄蘇之答如此。姑信之可也。公曰。公欲假此言爲後日自解地耶。筬曰。歸報之後。朝廷自有處置。非使臣所知也。公曰。惡。是何言也。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則專之。古之道也。況此辱國之言。死爭請改。豈有專輒之罪。而爲一身利害慮。惴惴焉不能出一口氣。乃曰。非吾所知。而載辱遺君父乎。遂復答玄蘇書。又以書與宣慰使平行長。反覆論辨。以必改爲期。一行皆恐生事。互相扇動。而允吉以正使制行。事多爲沮抑。公乃投其書洋中。作詩以寫憤。有水底魚龍應識字之句。大明一統志所載本國風俗一款。掇拾無稽。率皆鄙俚不實。公嘗病之。倭僧宗陳。適持此書來見。公擧國中見行禮俗。逐條評證。以辨其誣。爲朝鮮國風俗考異一冊以與之。行還。諸酋各有贐。悉與候館緇徒。一毫不以自累。辛卯春。回卸于釜山。行李蕭然。惟石菖蒲,椶櫚木數盆而已。過安東不入家。還朝。以舍人復命。進階通政。特授大司成。移拜副提學。首論處士崔永慶被誣瘐死狀甚悉。未幾命復永慶官。輿情大快。而公亦感於知遇。以責難陳善自任。屢上箚數千言。極論時事天災之所以作。民怨之所以起。政化之所由弊。財力之所由耗。一一指陳。言無不盡。而尤惓惓於嚴內治淸化源之道。宮房之弊。戚里之習。以至於建儲副敎王子之事。不避忌諱而悉言之。每上而愈益剴切。四方傳誦。正論稱慶。而左右權貴。皆深嫉之。尋遷同副承旨。未久而遞。壬辰。除刑曹參議。時朝議以倭爲憂。而嶺南當先受兵。擇薦武弁之知兵者以擬閫任。上特除公爲右兵使。公受命卽行。至忠州。聞賊艘已蔽海。釜山,東萊連陷。晨夜兼程。將直赴本營。至宜寧。麾下士相與謀曰。寇深矣。直進危。莫如由晉州出咸安。以觀賊勢。而主帥必不聽。宜託以他辭。囑公仲子湙入白曰。鼎津水漲無船。趨晉便。公使軍校金玉往視之。玉還卽詭。公曰。事急。不可迂路。直馳往。至則有船。卽下玉及湙。將斬之。諸將皆叩頭爭。玉亦願先登自贖。乃貰之。未到營三十里。前兵使曺大坤棄鎭而退。將遁走。不意見公至。錯愕迎交印訖。欲辭去。公正色曰。將軍咫尺提兵。以金海與賊。律所不赦。況以世臣宿將。當此地。義可逃乎。適其褊裨追至曰。本營陷矣。公知其謾。數之曰。汝以元戎麾下守城。不肯發一矢向賊。乃來熒惑之耶。卽斬以徇。大坤禠魄。翌日。探報賊至。公曰。相距幾何。曰。五里矣。乃命選銳士。俄有二騎賊。銀盔金面。揮劍而前。將士莫不股慄。公踞繩床令毋動。賊疑其整暇。不敢進。公命所選數十人突之。令曰。有不急上馬者斬。呼金玉曰。汝今日不先登耶。數十人一時突進。趕逐數里。遇賊伏。戰良久。軍校李崇仁射倒金面挑戰者。餘賊皆奔。斬二賊。奪其健馬金鞍寶劍而還。自賊下陸以後。列鎭瓦解。無或攖其鋒。而公乃以單兵挫其銳。自是軍心稍振。知賊之可遌矣。遂遣崇仁。馳啓獻馘。始公之還自日本。中外恟懼。如不保昕夕。公慮外寇未至。而腹心先潰。頗爲鎭定之語。玉堂箚中。亦曰。今日所可畏者。不在島夷。而在於人心。蓋循本之論也。至是邊報日急。京師大震。上追咎公言。命拿鞫。左相柳成龍及臺官救解之。皆不納。未幾崇仁至。上謂宰臣曰。金誠一狀啓。有一死報國之語。誠一果能之乎。成龍對曰。誠一見或未及。忠則有餘。其不墜此言。臣可任之矣。王世子亦力救。乃釋之。就授招諭使。公被初命。行到稷山。聞宣傳官疾馳來。從者皆驚惶號哭。公神色不變。指授後事。旣至。乃恩命也。南趨到咸陽。則列邑已空。士民皆鳥獸匿。公立草檄諭之。忠義鼓動。辭氣慷慨。見者無不泣下。於是。金沔起兵於居昌。鄭仁弘起兵於陜川。其餘團結鄕兵。以討賊爲名者。所在羣起。一路風動。郭再祐自亂初。首倡義。散家貲餉士。不繼則發空邑倉實以給之。隣邑守指爲土賊。軍情皆沮喪。再祐知不能有爲。將棄入頭流。公至則貽書奬勵之。士氣復振。公以晉州湖南之保障。而賊所必爭。令判官金時敏收兵。得數千人。修城壕繕器械。計垜分隊。爲死守計。尋聞金沔守牛峴。爲諸賊所合攻。遂馳赴之。至則隣邑兵皆會。幷力殊死戰。賊退去。昌原賊覘知公去晉。而晉備弛。乃與鎭海賊來寇。公還至丹城。悉發咸陽等四邑兵以援之。勅時敏堅守。再祐亦先已入城。軍勢頗盛。賊至南江。不敢逼。公繼至。諸將益用命。賊敗遁。遂復泗川,鎭海,固城等邑。又令再祐等擊退玄風,昌寧,靈山三邑賊。江左右自是得通。初。觀察使金睟擧措躁擾。不厭衆心。至是行文列邑。分部軍兵。其隸于義將者。多所移奪。衆怒愈激。再祐傳檄欲斬之。睟陳兵自衛。以跋扈聞。事將不測。公與再祐書。曉以義理。再祐大感悟。卽馳援晉州之圍。公又調解睟。使之釋憾同事。又慮朝廷不察。加以悖逆之誅。則失刑而失一道心。卽具由馳啓。遂以無事。是年秋。行朝用公爲左道觀察使。士民等遮道曰。公去則義兵散。而嶺南不保。公不可離此一步。旣而知不能擅留。則間關詣行在陳疏。命易授右道。昌原賊。與釜山,金海諸賊合。欲報晉州之敗。時時敏已陞爲牧使。公勉以效死酬恩。傳令諸將。或協力守禦。或耀兵江岸。募敢死者。多䝴弓矢。夜入送城中。勵將士以死守。人皆感奮。時敏又多設方略以禦之。賊環攻七晝夜不得志。燒積屍引去。冬上嘉公勞績。特授嘉善階。始公自專閫以來。焦心戎務。夙夜不遑。以至簽書決遣。雖細必親。或諫其太煩。公嘆曰。國事至此。吾輩之罪。死不足贖。勞勩何敢憚耶。至是兵荒之餘。荐以疫癘。民死者相枕。驅馳賑救。憂瘁益甚。至或臨食輟匙。人請爲國自愛。則曰。自不能下咽耳。請閉閤治事。以避癘氣。則曰。死生命也。竟得疾危劇。却藥不進曰。吾非飮藥而瘳者也。湙亦在傍室病甚。而問不一及。有側室流寓近境。遣女僕問疾。而揮之不納。惟憂國一念。耿耿不忘。雖已昏迷不省。而喉中語如夢譫者。皆國事也。以癸巳四月。卒于晉州之公館。年五十六。後兩月而城陷。江右陸沈。嗚呼。豈非天哉。公之友朴惺,李魯。自初常在軍中。與公同臥起。至是主其喪。權厝于智異山之麓。長子潗間道南奔。守廬山中。十二月。歸葬于安東府北嘉樹川午向之原。乙巳。朝廷錄公勳宣武原從。陞一資。贈吏曹參判。公天資英爽。性質剛方。慷慨激昂。有邁往之資。及登師門。益自奮勵。用力於收斂篤實之地。嘗曰。吾平生得一語。攻吾過者。乃吾師也。又曰。毋自欺三字。須終身佩服。爲善去惡。一有不誠。則皆僞也。揭寬弘二大字壁上。以寓佩韋之意。濂洛諸書。無所不好。而尤好李先生所節要朱子書。潛心玩味。至忘寢食。體認服行。以爲持身標準。逮其晩歲。所造日就平實。則恂恂焉無復凌厲氣象。而蓄之愈深厚。發之愈光明矣。臨事制行。唯義是視。義所當爲。則直前擔當。利害禍福。置之度外。故雖當顚沛險難之衝。死生在於呼吸。而不懾不撓。神氣益厲。其終始樹立。卓然人不能及。曾子所謂臨大節而不可奪。蘇氏所謂忠犯人主之怒。勇奪三軍之帥。非天下之大勇。其孰能與於此。而公庶幾無愧焉。至其立心。則以平恕爲主。論議則以偏黨爲戒。方朝論分裂。各相擠援。而獨曰。異己者未必皆小人。同己者豈必皆君子。無論彼此。視賢否爲取舍。則國論定矣。其爲國子長也。招諸生語之曰。學者之務惟在於讀書講道。治心潔身。朝廷是非。非所宜預。若不顧己分。相與談論時事於首善之地。則爲君子之棄。而非國家養士之意矣。至誠誨諭。務以鎭定浮躁。一變士習爲心。世之論公者。徒慕其正直剛毅。而不知其所存之寬平惻怛如此。則未足爲知公也。公性至孝。常以養不逮先夫人。爲平生痛。除遊學仕宦之外。未嘗離判書公之側。以盡忠養之道。判書公年八十一。疾彌留。與諸昆弟。晝夜扶侍。親調嘗藥餌。及喪。盡其哀。未殯。水漿不入口。未葬。啼號不絶聲。旣葬則廬於墓側。衰絰未嘗釋。口不言家事。篤於友睦。判書公以公不治産。別與臧獲。固辭而讓之兄弟之貧者。長姊哭其夫。毁而死。二孤幼稚。依外家。敎養兩至。無間己子。一妹貧無業。莫可典㸑。與之婢。孼叔自給薪水。亦與之。從弟早孤無依。周恤甚勤。使不失所。內外諸族。有不能自存者。悉斥已有以振之。雖室如懸罄。而不以爲意。治家嚴而有法。每朔望。令子姪序立參拜。一如司馬公家儀。婢僕亦令於正朝敍拜。一家大小。皆知事長上以禮。門庭斬斬焉。著奉先儀及吉凶慶弔之式。本之朱子之說。參以諸儒之論。令禮俗相稱。情文兩得。授子弟講行之。築室靑城山。俯瞰洛水。扁之曰石門精舍。端坐其中。有悠然自得之樂。後生有請業者。則必爲之反覆傾倒。竭其兩端。而每以判別義利。爲第一義。嘗以劍分授諸子曰。願汝輩當惡念起時。便一劍兩段耳。爲文章。不事險棘。平鋪典贍。見者知其爲仁義之言。所著疏箚詩文。皆散失於兵火。今有遺藁若干卷。海槎錄三卷。藏於家。邑之士子。就公所居臨河縣之西。立祠而俎豆之。後配享于廬江李先生廟。公之媲貞夫人權氏。安東人高麗太師幸之後。散階德凰之女。有淑德。事公四十年。敬謹如一日。凡有所爲。必曰得無不可於義否。量度稟知而後行。公歿後三十年。以禮法持門戶。甚得母道。與公同戊戌。壽八十五而終。祔于公墓左。子男三人。潗。翊衛司洗馬。湙,浤。女三人。長適洪守約。將仕郞。次權泰一。司諫院大司諫。次金榮祖。吉州牧使。側室男四人。潛,深,沈,溟。女二人。歸李士瞻,鄭連宗。潗。生男四人。是樞。義禁府都事。是權。權知學諭。是杠。生員。是梲。女四人。長適吳汝橃。弘文館校理。次金延祖。權知承文院副正字。次權尙忠,金錫重。湙。有一女。適權泰精。孼男是榎。浤。無男。以是梲後。二女。適興德縣監金應祖。兵曹佐郞申悅道。內外孫曾男女凡百餘人。洗馬君以寒岡所撰行狀來示余而言曰。先公歿已久。宰木拱矣。而墓道之刻尙闕。不肖孤常以爲懼。幸今述行之文。出於此老。此足以傳信於後。願子就此而顯詩之。經世以非所及辭。命之不置。遂謹考其狀。掇其大者而書之。系以銘銘曰。

先聖有言。未見剛者。在古鮮能。況今愈下。烈烈惟公。强矯天出。志氣毅然。物莫能屈。端笏治朝。其直如矢。或震之霆。不喪其化。法行于貴。孰敢干正。若虎在逵。狐狸遠屛。張𭥆過海。龍節在手。約束陽侯。平陸鯨颶。蠻奴孔狡。嘗我萬方。侮我惴我。肆厥跳踉。公視若無。不動毛髮。義奮言厲。兇醜氣奪。無平不陂。國刳於兵。滄海橫潰。地墊天傾。公爲砥柱。屹然東南。仗劍沬血。誓亂是戡。氣殫力竭。中道而斃。何德之剛。而命之脃。公昔百艱。天豈公阨。烈火燒玉。乃以試德。胡不少延。降之大任。嗇祿豐名。天意則審。嘉樹之原。宰如其阡。公形在此。公氣在天。崇禎四年正月日。資憲大夫。吏曹判書兼弘文館大提學,藝文館大提學,世子左副賓客鄭經世。撰。

明朝鮮鶴峯金先生士純之墓

[编辑]

士純。諱誠一。系出聞韶。生戊戌。卒癸巳。戊辰。擢文科。壬辰。按本道。其奉使日本。則正直不撓。而王靈遠暢。受命招諭。則至誠感動。而控制一方。忠存社稷。名載竹帛。早登退溪李先生之門。得聞心學之要。德行勳業。皆足以輝映百代云。萬曆己未夏。寒岡鄭逑題。

先生之葬。得異石於壙中。形如賁鼓。而膩理可剞劂。乃轉寘之墓左。略鐫先生行蹟之槪。實鄭寒岡所敍也。石之閟此地凡幾劫。而先生衣冠之藏。適直其所出。而爲紀實之用。造物者之意。必有所爲。嗚呼奇矣。弘文館校理李埈。敬識。

墓碣銘幷序

[编辑]

先生之葬。在萬曆癸巳十二月庚申。越二十七年己未。豎碣。後五十七年丙辰。加贈資憲大夫,吏曹判書。後三年己未。賜諡文忠。以故加贈賜諡。不載焉。當時已有改石之議。而因循未遑。殆數百年。歲庚午。嗣孫縣監君宗壽與諸族及士友相議。遂決意改碣。請一言識其顚末。顧眇末後生。無所識知。雖數行記事。何敢泚筆於先生墓碣哉。旣屢辭不獲。則遂不揆僭妄。謹書如右。而係之以銘。銘曰。

先生之事業勳名。固有不待言而著。先生之道德文章。亦非言之所能形。惟其奬許期倚之重。夙有師門定評。乃若淵源授受之實。可攷一部屛銘。前聖後聖。豈有他術。由百等百。只是一揆。直道孤忠。質神天而無疑。宗儒嫡傳。竢百世而不謬。聖朝之寵典屢加。貞珉之顯刻追改。實惟君子之攸藏。東西行過其下者。孰不瞻仰想像而興起。

上之十三年癸酉夏。族後孫嘉善大夫。行龍驤衛護軍兼五衛都摠府副摠管金㙆。謹識。

題金士純屛銘退溪先生

[编辑]

堯欽舜一。禹祇湯慄。翼翼文心。蕩蕩武極。周稱乾惕。孔云憤樂。曾省戰兢。顔事克復。戒懼愼獨。明誠凝道。操存事天。直義養浩。主靜無欲。光風霽月。吟弄歸來。揚休山立。整齊嚴肅。主一無適。博約兩至。淵源正脈。

言行錄見行狀者不收入

[编辑]

先生弱冠。與季氏。負笈往拜溪上。李先生見其容止。已心許之。嘗與人書曰。此人敏而好學。與之共業。甚覺有益。又寄書其孫安道曰。近看金某。志趣甚好。能專意此事。立心之誠切如此。何求不得。何學無成。又嘗歷敍聖賢道統相傳之心法。作屛銘。手自淨寫以與之。其屬望期待。異於他弟子矣。又嘗曰。此人他日必爲大器。乞退之日。上引見。問朝臣及門下人才。以李浚慶,奇大升及先生。薦于榻前。

辛未。陞奉敎。請封植魯陵。復六臣官爵。及時弊累數千言。辭甚剴切。疏上。搢紳莫不膚粟。

先生廉劌方嚴。直聲振朝。及丁丑差書狀。一行悚憚。初到平壤。軍官譯官之僭侈者。皆摘發決杖。翌日宴饗就坐。正使曰。赴京軍官侈行。例也。而書狀杖之。乃是殺風情。當以白浮之。羣下惶懼相謂曰。書狀性峻。必不受罰。此行應少和平氣象。先生飮盡其爵。懽笑終日。羣下始服其正直中有量也。正使。卽梧陰尹斗壽。

庚辰四月。遭大故。卒哭之前。夜不臥寢。哭不絶聲。旣葬。廬於墓側。悲哀憂慽。未嘗見齒。杖屨不出洞口。家事一無所問。其節目則一遵家禮,儀禮。參以杜氏通典,丘公儀節。雖喪祭急遽之時。儀文俱備。婦人女子。亦皆閑於禮文。鄕人具先生孝行。報于官。時金東岡字顒爲邑宰。歎曰。求忠臣於孝子之門。豈不信乎。然以知舊形迹之嫌。竟不以聞。三年之內。諸生或有請業者。辭以草土哀疚。非講學討論之所。不敢留也。若有誠心願學者。別處齋舍。隨門子弟請敎。則亦不甚拒。至於禮經等書。反覆辨析。誨誘諄切。必要心喩而後已。

癸未三月。以舍人出爲黃海道巡撫御史。號令風動。兵民咸得其理。而發摘貪汚。不饒威勢。忌之者亦衆。適羅州闕牧使。鄭澈啓於經筵曰。羅州地大民衆。號爲難治。必得剛直內臣以壓之。翌日特旨除先生爲羅州牧使。旣復命。旋卽陛辭。時黨禍方起。內外名流。相繼貶竄。一日金吾郞馳入州境。州人驚怖罔措。而先生端坐聽訟。夷然不以爲意。長興府使宋應漑亦被竄逐。人皆畏縮不敢見。先生馳往敍別。具所騎鞍馬以贈之。

丙戌。臨海宮奴奪占民田。先生卽命捕囚。請訊於監司。監司畏不敢題送。再三論報之際。被囚者知不可以干免。嗾人放火于社稷壇。廟宇盡爇。州人請葺而新之。先生曰。社廟火。罪當罷。不可掩其迹。遂報方伯見罷。闔境嗟惋。

朝廷議遣使。以探倭情。而狼心莫測。海道艱危。人皆規避。先生謂家人曰。速治裝。我必行。果有時宰忌先生者。欲因此害之。卽擬副使。

庚寅春。與上使黃允吉,書狀官許筬。拜辭出都。朝右出餞漢江。卿士咸集。先生顧左右正色言曰。當此時。誰敢爲網打士林計耶。不愧于人。不畏于天。蓋時因鄭賊逆獄。構陷士類。而朝廷縮首屛氣。莫有言者。先生位非言地。常懷慨歎。臨發及之。權師傅宇來別。贈以別章。先生次其韻。有手拂琪花萬樹春之句。權公謂人曰。此老氣象如此。必好還矣。

辛卯二月還朝。自信使回還之後。朝廷以防備爲憂申飭本道監司括民簽丁處處築城閭里騷然。人心大崩。先生在玉堂啓曰。今日之所可畏者。不在島夷。而只在人心。人心若失。則雖金城湯池。堅甲利兵。亦將何用。

明年夏四月。備局議擇閫帥。慶尙右兵使曺大坤以衰耗當遞。上下備忘。敎大坤遞差。以誠一除授。先生承命卽行。朝之賢士大夫。咸嗟惜之。或有出唁於道者。先生曰。此身未死之前。猶是盡瘁之時。成敗利害。非所道也。先生之年友畸佹子乘夜來別。送之以詩曰。分符辭北極。鳴劍向南陲。白日明朱節。淸風拂赤旗。精誠星日照。忠義鬼神知。聖簡應天意。酬恩在此時。

行朝以本道爲賊所據。而專制方面。未得其人。廷臣薦先生爲左道巡察使。尹斗壽,李恒福交薦之。

先生稟氣剛方。操履端正。自少勇於爲善。不樂小成。及登退溪先生之門。心悅誠服。一言一行。必以師門爲矜式。中心體認。食息不忘。惰慢之氣。不設於身上。鄙吝之萌。不存於胸中。雖在燕閒幽獨之地。不爲弛然肆意。而警省尤切。如遇紛錯擾攘之時。則略不苟簡放過。而操守愈固。聞人之善。必聳聽而歎服。知己之非。必瞿然而勇改。嘗謂學者曰。吾平生得一語。道吾過者是吾師。談吾美者是吾賊。以此十四字。恒自飭勵也。蓋其自治之嚴。是其所性。而待人之量。積功所到。故晩歲所造。漸就平正。無復少時剛銳之氣。覩形者絶麤厲之習。覿德者消非僻之心。無不喜見容接。而樂於輸誠也。且自知嫉惡大過。頗露圭角。大書寬弘二字。糊壁觀省。以寓書紳之意。

趙月川穆嘗見先生束帶曰。君須稍緩其束。先生曰。公每警如是。敢不從敎。卽解而改束。月川曰。凡事須如是。月川又戒先生飮酒。嘗以鮑甲遺先生。因題一銘曰。五色燦兮。光絢爛兮。飮雖多兮。儀不亂兮。先生拜而受之。佩服不忘。

於書無所不讀。而以朱夫子書爲一身標的。潛心玩味。至忘寢食。鷄鳴而起。必貫誦一二篇。然後點燈開卷。提掇一心。精思明辨。不得一毫放過。諸生有請業者。亦使之字求其訓。句求其義。剖析開曉。傾倒切至。必竭其兩端而後已。爲文章明白典雅。援筆成章。誠激意到。論議的確。詩律亦沖澹理到尤善於五言古詩。深得陶,蘇體。柳西厓簡重少許可。每敬重先生。又見先生晩年所作詩文。奬歎不已曰。有德必有言。豈不信然乎。遂薦文衡。

性至孝。以不及事先夫人。爲平生至痛。事判書公。左右無方。不違其志。及登朝班。每以身在近密。不得乞郡便養爲恨。兄弟之間。友愛彌篤。怡怡一堂。人無間言。朝夕自奉。淡如寒士。略不留意家事。

祭必沐浴齊戒。省視牲羞。務令精潔。語不及凶穢。灑埽廳事。點火房室。如祖先之來臨其所也。

値壽辰。家人欲設壽酌。先生曰。豈可以劬勞之日。而爲宴樂之擧乎。每念蓼莪之詩。冞增感慕之懷。

治家有法。撫子女以恩。而敎之以義方。御婢僕以寬。而勖之以勤恪。未嘗有疾遽之言。嚴猛之色。而內外上下。整然有序。門庭斬斬焉。子弟有過。未嘗嚴責。諄諄誘掖。令自知其過而改焉。嘗戒子弟曰。君子當以心學爲先。若徒以科業爲務。則雖得一名。其心已蔽。鮮不爲利欲所誘。可不懼哉。

好善嫉惡。出於天性。人有詖言邪行。必直斥無隱。故寡合於世。然自處以正。好惡以公。不以一毫私意間之。故人無賢不肖。莫不畏服。猶恐不善之名。或及於其耳。

先生與柳西厓。爲平生莫逆交。西厓語人曰。吾平生知友。惟士純一人而已。不幸今也則亡矣。至於臨終。亦道先生不離口。

門生問曰。凡人始有名。而終蔑其實者。何也。先生曰。名先於實。非身之幸。苟有諸已。不患無名。善必積而後成。有一善自足。則是喪其善也。惡雖少而可懼。有一惡自恕。則是長其惡也。又曰。涵養克治之功不力。而欲一蹴而到者。學者之通患也。譬如養苗者。慇懃培植。至於成實。然後可以供粢盛。去草者。朝暮鋤治。剪除根柢。然後不得害我嘉禾也。忘其田而不耘。與助之長而揠苗者。其心雖異。而爲害則一也。

平日家居。早起整服。出坐外堂。惟以觀書史。訓子弟。接賓客爲事。恂恂和易。未嘗見其有崖岸之迹。凌厲之氣。而至於立朝敢言之時。臨事處置之際。英氣凜然。視所當爲。直前無畏。不顧利害。不撓毁譽。雖賁,育莫能奪。嘗曰。人苟處事不愧于心。則何患人言。纔牽於外。便動于中。自然事不合義。未免枉道而徇人。吾平生每思直道行已。雖死無悔。而猶不能不爲外物所動。是吾剛斷不足。而私意惑之也。

嗚呼。斷斷自信。以直取禍。人之所以爲戒。而先生則不悔也。變情抑志。隨俗雅化。世之所謂達者。而先生則不屑也。顧瞻徘徊。擇好辭難。世之所謂智者。而先生則不爲也。無怪乎世之人以先生爲執也。其自謂相知者。亦以過剛。爲先生之病。而不知忠信之實。存諸中。而孝友之道。本乎家。則世果有知先生者乎。存諸中本乎家者。人未必知。而先生亦無求知於人。則宜乎知德者鮮。而知而信之者尤鮮矣。及其奉命於搶攘顚沛之餘。勢如狂瀾。一潰莫可隄防。而先生以經幄宿儒。未嘗聞軍旅之事。只以誠意動人。忠信感人。能使慕義者輸心。頑暴者從順。懦怠者激勵。莫不歡趨鼓舞。與之同事。而逃將潰卒。亦皆震疊於風聲之下。爭自濯磨。爲國效死。而擧措布置。皆適機宜。賞罰號令。大服民心。故協謀齊奮。不相畔渙。各展其力。咸樹奇功。卒能吹噓灰燼之餘。保全嶺右一帶。爲當日之莒,墨。以基恢復之根柢。雖天奪其壽。大勳未集。而扶持人紀。撑拄一方之功。反有大於汗馬之勞也。蓋嶺南之不胥爲夷。雖曰義士倡率之功。而義兵之終始成就。實由於先生血誠之動人。晉城之不陷堅守。雖曰金時敏力戰之功。而亦由先生指授策應之得宜也。其身存而能使一道人心。倚爲長城。隨其去留而爲之輕重。其身歿而能使大小士民。涕泣相弔。至今歌思追慕之不已。向之不知不信者。至此而翕然稱服。無有不知而不信者矣。世之君子。平居則談道理。危亂則失故步者。比比焉。夷險一致。臨大節而不可奪者。其惟先生之謂矣。先生嘗慨然歎曰。丈夫生世。未聞大道。生死於醉夢中者。可恥之甚也。幸以早得依歸。未能卒業。絆馽名韁。坐成遲暮。每一念及。惕然汗下也。乃卜築石門精舍。永擬退休。優游於閒靜之地。專心於學問之功。以尋先師之遺緖。乃其志願也。此志若遂。則晩歲所就。詎可量也。而扶斯文淑後生。不止於此矣。惜其時事艱虞。主辱民愁。黽勉於事去之後。身殲於軍務之勞。使不得卒遂其素願者。豈徒爲先生之遺恨。實是後學之不幸也。以上。門人崔晛錄。

先生稟質淸純。中心愷悌。聞道旣蚤。講學有源。德渾而剛。行篤而正。樂取諸人而明於責己。喜聞其過而勇於徙義。惰慢之氣。不設於身上。鄙吝之萌。不存於胸中。毅然有難犯之容。確然有不可奪之志。故覩形者。絶麤厲之習。覿德者。消非僻之心。士林仰如山斗。朝野倚爲屛翰。

治家有法。男女有別。每正,至,朔,望及家長上壽之日。令子弟聚會堂上。丈夫處左西上。婦人處右東上。序立參謁。丈夫再拜。婦人四拜。奴婢則惟於正朝序立羅拜。一家之人。皆知事長揖遜之禮矣。

一日。以劍分贈子弟曰。汝等知所以贈劍之意乎。須以此斬斷義利之關。以別其取舍也。

壬辰。赴右監司時。自府鎭往拜辭于道側。叔父顧謂曰。速還府鎭。倡率鄕兵。無徒死也。

叔父忠孝大節。著於國乘。銘諸人口。雖或有所遺載。而鳳凰翔于千仞。轟雷馳乎白日。孰不知爲瑞世之表。掀天之聲也。猥以家庭平日所耳擩而目染者言之。則嚮善之誠。信道之篤。如水必東。如矢注的。不以幽暗而或間。不以細微而或忽。義利公私之分。毫釐不容不察。事物應接之際。情理各得其當。故述古而推今。移孝而爲忠。夷險一節。死生以之者。誠可謂質諸鬼神而無疑矣。以上。從子涌錄。

先生敎人以書。硏究義理。開示蘊奧。未嘗一字容易放過。食上。諸生受業者請退。猶不許。或至日中乃罷。其誨人不倦。類如此。

一日。先生坐於堂上。興孝入見。信足而步。先生責之曰。行第一步。心在第一步上。行第二步。心在第二步上。斯可矣。

先生嘗謂人曰。知人雖難。觀其眸子。則可庶幾乎。柳西厓先生稱先生曰。求爲執鞭。不可得也。先生稱柳先生曰。吾之師表。互相推讓云。

先生嘗與柳先生會話于古刹。先生曰。人臣進退之道。必於易得之。柳先生曰。無欲則斯可矣。先生擊節歎賞。

先生使日本。舟中遇風。鯨波洶湧。一舟人眩迷顚仆。獨先生兀坐看書。旣歸。人咸服其不動心。先生笑曰。看書無乃動心乎。以上。門人張興孝錄。

復起兄弟。十歲前失怙恃。依養於外家。先生撫育極恩愛。凡飮食衣服訓誨之事。一如己子。孤等旣定居水谷。凡事草刱。罔有紀極。先生尤加愍恤。每於猿谷往來之際。雖昏暮忙遽。必親到孤家。先問安否。次及祭祀之節。農作之事。嚴飭奴僕。指敎凡百。又以勅身勤學之意。勉戒不置。孤等之粗辨魚魯。保守田業。秋毫皆舅氏力也。平生慕恩。感泣何極。

先生休告時。隣有一閒人頻頻來見。先生問爾有老親。何以爲養。其人曰。家貧無以養。先生曰。爾家雖貧。耕田獵水。朝夕奉養。是乃子職。何以曰無可爲養。如我者。違親仕宦。菽水之奉。未能親執。雖食君祿。未足爲樂。慨然久之。其人感悟。卒以孝養聞。

門族之窮乏者。盡力周救。如有隣邑守宰及知舊之人。以時物相饋者。義有不可則却之。義有可取則受之。雖一斛之米。數尾之魚。皆卽分送于門族隣里。而亦必先貧後富焉。

引進後生。每勸其依本分著實做去。未嘗輕語以性命之說。

家居。晨起盥櫛。整衣冠。出坐廳事。區處家中凡百。次授諸生書訖。整衽看書史。無故未嘗入內。財利之談。不出於口。以上。門人柳復起錄

辛卯春。通信使黃允吉,金誠一等回自日本。允吉還泊釜山。馳啓情形。以爲必有兵禍。旣復命。上引見而問之。允吉對如前。誠一曰。臣不見其有是。因言允吉動搖人心。非宜。於是議者。或主允吉。或主誠一。余問誠一曰。君言與黃使不同。萬一有兵。將柰何。曰。吾亦豈能必倭終不動。但黃言太重。中外驚惑。故解之耳。出柳西厓懲毖錄

宣廟甲午二月六日。朝講。領府事金應南進曰。金誠一盡心嶺南之事。當追贈。上曰。此則然矣。但渠爲秀吉所欺。謂其不足畏。黃允吉則以爲可憂。此人却有見識。李恒福曰。當時臣爲承旨。見誠一。問日本事。誠一却深憂之。但云南方防禦諸事甚煩擾。民心騷動。敵未至而將先潰。故如是言之。欲以鎭伏人心耳。出堂后日記

學有淵源。能得師也。行著家庭。不違顔也。節義動世。乘間氣也。盡瘁死國。出天性也。餘事文章。從韓陸來。不朽芳名。幷山岳存。出李松巖文殊志

萬曆辛巳春。公謂從姪山立曰。居是邦。事其賢大夫禮也。鶴峯先生。今之賢大夫。同道而不得見。可愧也。白公見龍適在座曰。汝欲觀金某乎。此吾同門友也。目今居廬于花山之臨河縣。士子之負笈往從者皆拒之。公曰。柰何。白公曰。第躡我後。公共白公至臨河。投拜于廬所。敷衽而前曰。蒙學小生。無所依歸。獲拜先生。願承敎誨。先生曰。南州賢士。不爲不多。子苟誠矣。何患無師。哀疚草土。非講學討論之時。公曰。嚴不敢更請。願在別齋。隨子弟學焉。先生曰。癡劣輩。不可爲益友。齋舍阨陋。難留遠人柰何。伯氏藥峯先生曰。此人雖少。以是心來。姑留以答其意。可也。遂處齋舍。與子弟朝夕侍見數月。益聞所不聞。乃知先生之學。踐履克治。鞭辟近裏。問人。不問其才而問其行。勸人。不先其文而先其實。嘗謂公曰。姿質旣美。前程又遠。子勉哉。公對曰。質鈍才短。恐朽木之難雕也。先生曰。人患立志不誠。何患才不足乎。有才不免爲小人。無才不妨爲君子。在所學之爲己爲人耳。又曰。毋自欺三字。須終身佩服。爲善去惡。一有不誠。則皆自欺也。曰。善惡何以實見得。曰。義利公私之分。不可不嚴。毫忽之微。遠於千里。在學而明之耳。曰。學則何先。曰。善哉問。學不在章句文詞之間。只向日用事物上求之。所謂事上學也。其本在於主忠信先孝悌。而其要只在收放心。自灑埽應對。至於齊治平。其節目次第。工夫先後。如示諸掌。在乎循序漸進。深玩實體而已。出崔訒齋年譜

遠近請學者。充衍堂宇。終日講劘。了無倦容。或辨析義理。或揭示往行。勉之以孝悌敬信之道。欲人之必立於無過之地。故從而受業者。雖材質最下。而便能知自豎立。以下。拾遺。

人有過失。雖面斥不諱。而至誠開道。欲其改過。故不敢深怨。

有知先生者。從容謂曰。邇來上下相蒙。罕見直言。公獨不顧時變。抗顔爲之。豈非士類之慶也。先生曰。吁。是何言也。古之事君者。期於引君當道。今之事君者。知而不言。言而不盡。我亦未免有此失。下負所學。上負吾君。吾子何相悉之不以古道也。

嘗以羅牧遞還。入鄕射堂。適無座首。先生命定寢所于別監房。諸人請曰。鄕堂以座首房爲尊。舍尊處而占次房未安。先生曰。不然。鄕堂父老所會。旣無主人。不可偃然自處尊位。子弟將侍寢。先生顧謂曰。爾等未參鄕錄。宿此未安。宜出他所。待明入來可也。

先生嘗敎門生。至宋史富弼使契丹傳。三復朗誦。擊節而歎曰。爾輩知之乎。富公單車入不測之虜庭。而能毅然不屈。尊重國體。大丈夫遇變亂。當如是矣。

壬辰之亂。先生妻子。自京流到利川境。有人來護。意甚勤厚。問之則曰。我此府人也。前日令公推刷徙民時。我以座首。犯罪受刑。令公處事嚴明。無一人橫罹。此道之民。至今不忘。我雖被罪。敢懷私怨乎。遠近或出米救急。或給馬護送曰。鶴峯令公。乃東方砥柱也。

朴正郞惺。嘗從容問曰。先生可謂不動心。答曰。豈易言哉。吾平生只有不動心者三。奉使日本也。卒遇風濤。舟楫顚危時。一也。秀吉桀驁。大張聲威。脅迫恐動時。二也。亂初被拿。天威方震。事將不測時。三也。然先生遇變臨危。死生在前。而凝然不動者。不止於此三者而已。以上。出訒齋錄。

辛卯冬。公以弘文館副提學。上箚論時事。言甚剴切。且直斥王子諸宮淫刑漁利等事。上爲之瞿然引咎。朝野莫不膚粟。

公拜招諭使南還。金睟自居昌。諉以勤王指雲峯。與公忽値。愕喑無以爲辭。公以義責之曰。封疆之臣。當死封疆。何爲棄之至此乎。全失一道而不能救。單騎遠投。其能有濟乎。願令公亟回。睟不得已强顔回旋。然見道內士民。咸仰公爲響應。噎媢怏怏。公一以誠信待之。少無疑阻。

河東縣監文報至。捕斬偸倉穀土賊十五頭事也。公題送曰。土民乘亂爲盜。至發官倉。其罪宜斬。萬一戮及無辜。不可不愼。後聞縣監誘集村民。乘暮開倉。任其取去。以其奴射殺十五卽瞞報。蓋要功也。公欲誅之。或恐人言過度。只杖五十度。數以貪虐啓罷之。

都事自居昌來曰。他道監司。於東宮啓聞進上。皆分封。獨此道不爲。無乃不可乎。公曰。不可如二君焉。若以他日爲君。而預以君禮事之。是二心也。都事曰。此時與平時不同。東宮方在羈旅之中。朝夕供膳。亦必匱乏。邊報無由得聞。雖以權道爲之。未爲不可。公曰。君臣之義。截天地而不可易。非用權之地也。都事又曰。不必名言進上啓聞。而時産賊奇。隨便付上無妨。公正色曰。君使我不名言進上啓本。而爲封送書簡乎。君其休矣。以上。出龍蛇錄。

公嘗受尙書於文忠公。一日旣受業。退而侍立。文忠公曰。坐。吾語汝以皇極建極民彝五福也。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衷卽極也。天生斯民。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古之聖人。是民之先覺者。卽建極也。作爲君師。用敷五倫。錫厥庶民。倫卽民彝也。庶民知愛親敬長。能保有是心。卽爲保極。宜得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此謂五福也。身或不壽。此心實壽。家或不富。此心實富。縱有患難。此心康寧。顚沛造次。不離道。此爲攸好德。或爲國死事。或殺身成仁。亦爲考終命。論五福。當論人一心。此心正無不福。此心邪無不禍。爾其識之。公再拜以受。終身佩服云。出洗馬公潗家狀

自退陶先生倡道東南。遊其門者。皆一時名賢。明睿特達之人。各自琢磨。成德達材者。指不勝屈。而老先生手書堯舜以來禹湯文武周公孔子顔曾思孟周程朱氏相傳心法之要言旨訣。以畀鶴峯金文忠公。可見其微意所在矣。出李葛庵玄逸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