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黃帝素問靈樞經 (四部叢刊本)/卷第九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八 黃帝素問靈樞經 卷第九
景上海涵芬樓藏明趙府居敬堂刊本
卷第十

黃帝素問靈樞經巻之九

 ○水脹第五十七

黄帝問于歧伯曰水與膚脹鼓脹腸覃石瘕

石水何以别之歧伯荅曰水始起也目窠上

微腫如新臥起之狀其頸脉動時欬隂股間

寒足脛瘇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

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此其候也黄帝曰膚

脹何以候之歧伯曰膚脹者寒氣客于皮膚

之間𪔣𪔣然不堅腹大身盡腫皮厚按其腹

窅而不起腹色不變此其候也鼓脹何如歧

伯曰腹脹身皆大大與膚脹等也色蒼黄腹

筋起此其候也腸覃何如歧伯曰寒氣客于

腸外與衛氣相摶氣不得榮因有所繫癖而

内著惡氣乃起瘜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雞

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懷子之狀久者離歲

按之則堅推之則移月事以時下此其候也

石瘕何如歧伯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氣客于

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得通惡血當寫不寫衃

以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

皆生于女子可導而下黄帝曰膚脹鼓脹可

刺邪歧伯曰先寫其脹之血絡後調其經刺

去其血絡也

 ○賊風第五十八

黄帝曰夫子言賊風邪氣之傷人也令人病

焉今有其不離屏蔽不出室穴之中卒然病

者非不離賊風邪氣其故何也歧伯曰此皆

嘗有所傷于濕氣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間

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墮墜惡血在内而不去

卒然喜怒不節飲食不適寒温不時腠理閉

而不通其開而遇風寒則血氣凝結與故邪

相襲則為寒痺其有熱則汗出汗出則受風

雖不遇賊風邪氣必有因加而發焉黄帝曰

今夫子之所言者皆病人之所自知也其毋

所遇邪氣又毋怵惕之所志卒然而病者其

故何也唯有因鬼神之事乎歧伯曰此亦有

故邪留而未發因而志有所惡及有所慕血

氣内亂兩氣相摶其所從來者微視之不見

聽而不聞故似鬼神黄帝曰其祝而已者其

故何也歧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勝先知

其病之所從生者可祝而已也

 ○衛氣夫常第五十九

黄帝曰衛氣之留于腹中搐積不行𫟍藴不

得常所使人肢脇胃中滿喘呼逆息者何以

去之伯高曰其氣積于胷中者上取之積于

腹中者下取之上下皆滿者傍取之黄帝曰

取之奈何伯高對曰積于上寫人迎天突喉

中積于下者寫三里與氣街上下皆滿者上

下取之與季脇之下一寸一本云季脇之下深一寸重者

雞足取之診視其脉大而弦急及絶不至者

及腹皮急甚者不可刺也黄帝曰善黄帝問

于伯高曰何以知皮肉氣血筋骨之病也伯

高曰色起兩眉薄澤者病在皮脣色青黄赤

白黒者病在肌肉營氣濡然者病在血氣目

色青黄赤白黒者病在筋耳焦枯受塵垢病

在骨黄帝曰病形何如取之奈何伯高曰夫

百病變化不可勝數然皮有部肉有柱血氣

有輸骨有屬黄帝曰願聞其故伯高曰皮之

部輸于四末肉之柱在臂脛諸陽分肉之間

與足少隂分間血氣之輸輸于諸絡氣血留

居則盛而起筋部無隂無陽無左無右候病

所在骨之屬者骨空之所以受益而益腦髓

者也黄帝曰取之奈何伯高曰夫病變化浮

沉深淺不可勝窮各在其處病間者淺之甚

者深之間者小之甚者衆之隨變而調氣故

曰上工黄帝問于歧伯曰人之肥瘦大小寒

温有老壯少小别之奈何伯高對曰人年五

十已上為老二十已上為壯十八已上為少

六歲已上為小黄帝曰何以度知其肥瘦伯

高曰人有肥有膏有内黄帝曰别此奈何伯

高曰膕内堅一本云䐃内皮滿者肥膕内不堅皮

緩者膏皮内不相離者肉黄帝曰身之寒温

何如伯高曰膏者其肉淖而麤理者身寒細

理者身熱脂者其肉堅細理者熱麤理者寒

黄帝曰其肥瘦大小奈何伯高曰膏者多氣

而皮縱緩故能縱腹垂腴肉者身體容大脂

者其身收小黄帝曰三者之氣血多少何如

伯高曰膏者多氣多氣者熱熱者耐寒肉者

多血則充形充形則平脂者其血清氣滑少

故不能大此别于衆人者也黄帝曰衆人奈

何伯高曰衆人皮肉脂膏不能相加也血與

氣不能相多故其形不小不大各自稱其身

命曰衆人黄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必先

别其三形血之多少氣之清濁而後調之治

無失常經是故膏人縱腹垂腴肉人者上下

容大脂人者雖脂不能大者

 ○玉版第六十

黄帝曰余以小鍼為細物也夫子乃言上合

之于天下合之于地中合之于人余以為過

鍼之意矣願聞其故歧伯曰何物大於天乎

夫大于鍼者惟五兵者焉五兵者死之僃也

非生之具且夫人者天地之鎭也其不可不

參乎夫治民者亦唯鍼焉夫鍼之與五兵其

孰小乎黄帝曰病之生時有喜怒不測飲食

不節隂氣不足陽氣有餘營氣不行乃發爲

癰疽隂陽不通兩熱相摶乃化爲膿小鍼能

取之乎歧伯曰聖人不能使化者爲之邪不

可留也故兩軍相當旗幟相望白刃陳于中

野者此非一日之謀也能使其民令行禁止

士卒無白刃之難者非一日之教也須㬰之

得也夫至使身被癰疽之病膿血之聚者不

亦離道逺乎夫癰疽之生膿血之成也不從

天下不從地出積微之所生也故聖人自治

于未有形也愚者遭其已成也黄帝曰其已

形不予遭膿已成不予見為之奈何歧伯曰

膿已成十死一生故聖人弗使已成而朙為

良方著之竹帛使能者踵而傳之後世無有

終時者為其不予遭也黄帝曰其已有膿血

而後遭乎不導之以小鍼治乎歧伯曰以小

治小者其功小以大治大者多害故其已成

膿血者其唯砭石鈹鋒之所取也黄帝曰多

害者其不可全乎歧伯曰其在逆順焉黄帝

曰願聞逆順歧伯曰以為傷者其白眼青黒

眼小是一逆也内藥而嘔者是二逆也腹痛

渴甚是三逆也肩項中不便是四逆也音嘶

色脱是五逆也除此五者為順矣黄帝曰諸

病皆有逆順可得聞乎歧伯曰腹脹身熱脉

大是一逆也腹鳴而滿四肢清泄其脉大是

二逆也衂而不止脉大是三逆也咳且溲血

脱形其脉小勁是四逆也欬脱形身熱脉小

以疾是謂五逆也如是者不過十五日而死

矣其腹大脹四末清脫形泄甚是一逆也腹

脹便血其脉大時絶是二逆也欬溲血形内

脫脉摶是三逆也嘔血胷滿引背脉小而疾

是四逆也欬嘔腹脹且飱泄其脉絶是五逆

也如是者不及一時而死矣工不察此者而

刺之是謂逆治黄帝曰夫子之言鍼甚駿以

配天地上數天文下度地紀内别五藏外次

六府經脉二十八㑹盡有周紀能殺生人不

能起死者子能反之乎歧伯曰能殺生人不

能起死者也黄帝曰余聞之則為不仁然願

聞其道弗行於人歧伯曰是朙道也其必然

也其如刀劒之可以殺人如飲酒使人醉也

雖勿診猶可知矣黄帝曰願卒聞之歧伯曰

人之所受氣者穀也穀之所注者胃也胃者

水穀氣血之海也海之所行雲氣者天下也

胃之所出氣血者經隧也經隧者五藏六府

之大絡也迎而奪之而已矣黄帝曰上下有

數乎歧伯曰迎之五里中道而止五至而已

五徃而藏之氣盡矣故五五二十五而竭其

輸矣此所謂奪其天氣者也非能絶其命而

傾其壽者也黄帝曰願卒聞之歧伯曰闚門

而刺之者死于家中入門而刺之者死于堂

上黄帝曰善乎方朙哉道請著之玉版以為

重寶傳之後世以為刺禁令民勿敢犯也

 ○五禁第六十一

黄帝問于歧伯曰余聞刺有五禁何謂五禁

歧伯曰禁其不可刺也黄帝曰余聞刺有五

奪歧伯曰無寫其不可奪者也黄帝曰余聞

刺有五過歧伯曰補寫無過其度黄帝曰余

聞刺有五逆歧伯曰病與脉相逆命曰五逆

黄帝曰余聞刺有九宜歧伯曰朙知九鍼之

論是謂九宜黄帝曰何謂五禁願聞其不可

刺之時歧伯曰甲乙日自乗無刺頭無發矇

于耳内丙丁日自乗無振埃于肩喉廉泉戊

巳日自乘四季無刺腹去爪寫水庚辛日自

乘無刺闗節于股膝壬癸日自乘無刺足脛

是謂五禁黄帝曰何謂五奪歧伯曰形肉已

奪是一奪也大奪血之後是二奪也大汗出

之後是三奪也大泄之後是四奪也新産及

大血之後是五奪也此皆不可寫黄帝曰何

謂五逆歧伯曰熱病永静汗已出脉盛躁是

一逆也病泄脉洪大是二逆也著痺不移䐃

肉破身熱脉偏絶是三逆也淫而奪形身熱

色夭然白及後下血衃血衃篤重是謂四逆

也寒熱奪形脉堅摶是謂五逆也

 ○動輸第六十二

黄帝曰經脉十二而手太隂足少隂陽朙獨

動不休何也歧伯曰是朙胃脉也胃為五藏

六府之海其清氣上注于肺肺氣從太隂而

行之其行也以息徃來故人一呼脉再動一

吸脉亦再動呼吸不已故動而不止黄帝曰

氣之過于寸口也上十焉息下八焉伏何道

從還不知其極歧伯曰氣之離藏也卒然如

弓弩之發如水之下㟁上于魚以反衰其餘

氣衰散以逆上故其行微黄帝曰足之陽朙

何因而動歧伯曰胃氣上注于肺其悍氣上

衝頭者循咽上走空竅循眼系入絡腦出顑

下客主人循牙車合陽朙幷下人迎此胃氣

别走于陽朙者也故隂陽上下其動也若一

故陽病而陽脉小者為逆隂病而隂脉大者

為逆故隂陽俱靜俱動若引繩相傾者病黄

帝曰足少隂何因而動歧伯曰衝脉者十二

經之海也與少隂之大絡起于腎下出于氣

街循隂股内廉邪入膕中循脛骨内廉並少

隂之經下入内踝之後入足下其别者邪入

踝出屬跗上入大指之間注諸絡以温足脛

此脉之常動者也黄帝曰營衛之行也上下

相貫如環之無端今有其卒然遇邪氣及逢

大寒手足懈惰其脉隂陽之道相輸之㑹行

相失也氣何由還歧伯曰夫四末隂陽之㑹

者此氣之大絡也四街者氣之徑路也故絡

絶則徑通四末解則氣從合相輸如環黄帝

曰善此所謂如環無端莫知其紀終而復始

此之謂也

 ○五味論第六十三

黄帝問于少俞曰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

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鹹走血多

食之令人渇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

骨多食之令人變嘔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

心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願聞其故少俞

荅曰酸入于胃其氣澀以收上之兩焦弗能

出入也不出即留于胃中胃中和温則下注

膀胱膀胱之胞薄以懦得酸則縮綣約而不

通水道不行故癃隂者積筋之所終也故酸

入而走筋矣黄帝曰鹹走血多食之令人渇

何也少俞曰鹹入于胃其氣上走中焦注于

脉則血氣走之血與鹹相得則凝凝則胃中

汁注之注之則胃中竭竭則咽路焦故舌本

乾而善渇血脉者中焦之道也故鹹入而走

血矣黄帝曰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何也

少俞曰辛入于胃其氣走于上焦上焦者受

氣而營諸陽者也薑韭之氣薰之營衛之氣

不時受之久留心下故洞心辛與氣俱行故

辛入而與汗俱出黄帝曰苦走骨多食之令

人變嘔何也少俞曰苦入于胃五穀之氣皆

不能勝苦苦入下脘三焦之道皆閉而不通

故變嘔齒者骨之所終也故苦入而走骨故

入而復出知其走骨也黄帝曰甘走肉多食

之令人悗心何也少俞曰甘入于胃其氣弱

小不能上至于上焦而與穀留于胃中者令

人柔潤者也胃柔則緩緩則蟲動蟲動則令

人悗心其氣外通於肉故甘走肉

 ○隂陽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黄帝曰余聞隂陽之人何如伯高曰天地之

間六合之内不離于五人亦應之故五五二

十五人之政而隂陽之人不與焉其態又不

合于衆者五余已知之矣願聞二十五人之

形血氣之所生别而以候從外知内何如歧

伯曰悉乎哉問也此先師之祕也雖伯高猶

不能朙之也黄帝避席遵循而却曰余聞之

得其人弗教是謂重失得而洩之天將厭之

余願得而朙之金櫃藏之不敢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之歧伯曰

先立五形金木水火土别其五色異其五形

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黄帝曰願卒聞之歧

伯曰慎之慎之臣請言之○木形之人比於

上角似於蒼帝其為人蒼色小頭長面大肩

背直身小手足好有才勞心少力多憂勞於

事能春夏不能秋冬感而病生足厥隂佗佗

然○大角之人比於左足少陽少陽之上遺

遺然○左角之人比於右足少陽少陽之下

隨隨然一曰少角○𮡧角之人比於右足少陽少

陽之上推推然一曰右角○判角之人比於左足

少陽少陽之下栝栝然○火形之人比於上

徵似於赤帝其為人赤色廣䏖脫面小頭好

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摇肩背肉

滿有氣輕財少信多慮見事朙好顔急心不

壽㬥死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手

少隂核核然○質徵之人比於左手太陽太

陽之上肌肌然一曰質之人一曰大徴○少徵之人比

於右手太陽太陽之下慆慆然○右徵之人

比於右手太陽太陽之上鮫鮫然一曰熊熊然

質判之人比於左手太陽太陽之下支支頤

頤然一曰質徴○土形之人比於上宫似於上古

黄帝其為人黄色圓面大頭美肩背大腹美

股脛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稱行安地舉足浮

安心好利人不喜權勢善附人也能秋冬不

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太隂敦敦然○大

宫之人比於左足陽朙陽朙之上婉婉然○

加宫之人比於左足陽朙陽朙之下坎坎然

一曰衆之人○少宫之人比於右足陽朙陽朙之

上樞樞然○左宫之人比於右足陽朙陽朙

之下兀兀然一曰衆之人一曰陽朙之上○金形之人比

於上商似於白帝其爲人方面白色小頭小

肩背小腹小手足如骨發踵外骨輕身清亷

急心静悍善為吏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

而病生手太隂敦敦然○𮡧商之人比於左

手陽朙陽朙之上廉廉然○右商之人比於

左手陽朙陽朙之下脫脫然○大商之人比

於右手陽朙陽朙之上監監然○少商之人

比於右手陽朙陽朙之下嚴嚴然○水形之

人比於上羽似於黑帝其為人黒色面不平

大頭廉頤小肩大腹動手足發行摇身下尻

長背延延然不敬畏善欺給人戮死能秋冬

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少隂汗汗然○

大羽之人比於右足太陽太陽之上頰頰然

○少羽之人比於左足太陽太陽之下紆紆

然○衆之為人比於右足太陽太陽之下潔

潔然一曰加之人○桎之為人比於左足太陽太

陽之上安安然○是故五形之人二十五變

者衆之所以相欺者是也黄帝曰得其形不

得其色何如歧伯曰形勝色色勝形者至其

勝時年加感則病行失則憂矣形色相得者

富貴大樂黄帝曰其形色相勝之時年加可

知乎歧伯曰凡年忌下上之人大忌常加七

歲十六歳二十五歲三十四歳四十三歳五

十二歳六十一歲皆人之大忌不可不自安

也感則病行失則憂矣當此之時無為姦事

是謂年忌黄帝曰夫子之言脉之上下血氣

之候以知形氣奈何歧伯曰足陽朙之上血

氣盛則髯美長血少氣多則髯短故氣少血

多則髯少血氣皆少則無髯兩吻多畫足陽

朙之下血氣盛則下毛美長至胷血多氣少

則下毛美短至臍行則善高舉足足指少肉

足善寒血少氣多則肉而善⿸疒豕 -- 瘃血氣皆少則

無毛有則稀枯悴善痿厥足痺足少陽之上

氣血盛則通髯美長血多氣少則通髯美短

血少氣多則少髯血氣皆少則無鬚感於寒

濕則善痺骨痛爪枯也足少陽之下血氣盛

則脛毛美長外踝肥血多氣少則脛毛美短

外踝皮堅而厚血少氣多則胻毛少外踝皮

薄而軟血氣皆少則無毛外踝瘦無肉足太

陽之上血氣盛則美眉眉有毫毛血多氣少

則惡眉面多少理血少氣多則面多肉血氣

和則美色足太隂之下血氣盛則跟肉滿踵

堅氣少血多則瘦跟空血氣皆少則喜轉筋

踵下痛手陽朙之上血氣盛則髭美血少氣

多則髭惡血氣皆少則無髭手陽朙之下血

氣盛則腋下毛美手魚肉以温氣血皆少則

手瘦以寒手少陽之上血氣盛則眉美以長

耳色美血氣皆少則耳焦惡色手少陽之下

血氣盛則手捲多肉以温血氣皆少則寒以

瘦氣少血多則瘦以多脉手太陽之上血氣

盛則有多鬚面多肉以平血氣皆少則面瘦

惡色手太陽之下血氣盛則掌肉充滿血氣

皆少則掌瘦以寒黄帝曰二十五人者刺之

有約乎歧伯曰美眉者足太陽之脉氣血多

惡眉者血氣少其肥而澤者血氣有餘肥而

不澤者氣有餘血不足瘦而無澤者氣血俱

不足審察其形氣有餘不足而調之可以知

逆順矣黄帝曰刺其諸隂陽奈何歧伯曰按

其寸口人迎以調隂陽切循其經絡之凝濇

結而不通者此於身皆為痛痺甚則不行故

凝濇凝濇者致氣以温之血和乃止其結絡

者脉結血不和決之乃行故曰氣有餘於上

者導而下之氣不足於上者推而休之其稽

留不至者因而迎之必朙於經隧乃能待之

寒與熱争者導而行之其宛陳血不結者則

而予之必先朙知二十五人則血氣之所在

左右上下刺約畢也

 𮡧他刀⿸疒豕 -- 瘃只玉






黃帝素問靈樞經卷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