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黑龙江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2022年1月5日 |
交通运输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是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促进共同富裕的坚强保障。为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根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省交通运输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
[编辑](一)发展基础。
[编辑]“十三五”时期,我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成效明显、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整体提升、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总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1.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编辑]全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五年累计完成投资2190亿元,发挥了行业基础设施投资“压舱石”的作用,为全省“稳投资”作出积极贡献。铁路、公路、机场等短板加快补齐,截止2020年底,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达到18.5万公里(不含城市道路及航路里程),实现了由“瓶颈制约”向“总体适应”的跨越。
快速交通网加速成型。高快速铁路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达到995公里,建成哈牡客专、哈佳快速铁路等,开工建设牡佳客专、铁伊客专,基本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辐射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的“一小时、两小时”交通圈。高速公路网络不断完善,达到4512公里,建成北安至富裕高速公路162公里,建设京哈高速扩容、哈尔滨至肇源、绥化至大庆等高速公路591公里,连通12个市(地)和38个县(市),打通与吉林、内蒙古6个省际出口,连通绥芬河、同江、黑河、抚远等国家一类口岸。航空枢纽能级加快提升,哈尔滨机场T2航站楼和建三江、五大连池机场建成投运,伊春、大庆、鸡西和绥芬河机场新改建等工程加快推进,民用航空运输机场100公里范围覆盖全省80%以上的县级行政中心。
干线交通网逐步完善。普速铁路扩能改造稳步推进,开通滨州线、哈牡线、平齐线、通让线4条电气化铁路和齐富增二线、牡绥线改造等项目,启动了龙镇至黑河、佳木斯至鹤岗等铁路提速改造项目。铁路复线率、电气化率达到42%、35%,较2015年分别提升8个和26个百分点。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结构更趋优化,新改建3500公里,启动“醉美龙江331边防路”建设,总里程达到2.34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58%,实现67个县(市)全部通二级及以上公路,边境口岸、乡镇、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国家商品粮基地、AA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国省道全覆盖,与吉林、内蒙古间形成31条省际通道。航道疏浚整治升级持续开展,新增高等级航道达标里程73公里,达标里程达到2457公里,高等级航道达标率约86%。油气干线管道初具规模,支线管网起步发展,全省已建天然气管道17条,原油管线6条,成品油管线5条。
基础交通网明显拓展。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新交工农村公路2.6万公里,成功创建7个国家级和20个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通用机场规模全国领先,颁证通用机场88个,位列全国第一,其中A1类6个。嫩江墨尔根通用机场正式通航,是全国首家实现与枢纽机场对接的通用机场。大兴安岭和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区域网络列入国家首批通用航空短途运输网络示范工程。
客货运枢纽加快建设。客运场站体系逐步完善。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拥有9个综合客运枢纽,覆盖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牡丹江、绥化等6个城市,其中哈尔滨西站实现与城市轨道衔接。“十三五”期间,新增建成16个市(地)级客运站以及71个县(市)级客运站。货运枢纽建设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新增建成哈尔滨传化公路港、鹤岗国际综合货运枢纽等8个货运枢纽(物流园区)以及8个县级货运站、182个农村综合服务站(物流点)。哈尔滨、佳木斯、大庆、黑河、牡丹江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港口现代化水平和通过能力进一步提高,逐渐形成以2个全国内河主要港口为核心,8个地区重要港口和7个一般港口为补充的港口布局体系,全省共有港口码头泊位154个,年货物综合通过能力1447万吨、旅客通过能力673万人。
2.运输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编辑]客运服务能力显著提升。2019年,全省完成营业性综合客运量3.2亿人次,客运周转量874.8亿人公里,分别是2015年的0.72倍、1.14倍。公路客运持续向高铁、航空转移,铁路、航空客运量在客运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升,由2015年的22%、3.8%上升到2019年的34.7%、7.8%。航空客运通达能力显著提高。2019年,全省已开通341条国内航线和28条国际及地区航线,其中哈尔滨机场开通277条。哈尔滨机场旅客吞吐量连续五年位居东北地区第一,全国排名第20位,并在2018年成为东北地区首个突破2000万人次的机场。城际客运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大幅提升。定制化高品质服务供给水平有效提高,推出营业客车互联网定制服务产品。公交都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牡丹江市成为“十三五”全国公交都市建设第一批创建城市,哈尔滨市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于2020年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13个区域中心城市实现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农村地区客运水平大幅提升,96%的县(市)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达到AAA级及以上水平。累计建成雪乡、亚布力等79个铁路无轨站。
货运转型发展步伐不断加快。2019年,全省完成综合货运量5.8亿吨,综合货运周转量1952亿吨公里,分别是2015年的0.97倍、1.13倍。积极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公转铁”初见成效,“十三五”以来,铁路货运量年均增速达8%,货运周转量在2019年首次超过公路,占全社会比重达到41.7%,超额完成大宗货物“公转铁”目标。多式联运发展稳步推进,2家多式联运企业和9家甩挂运输企业成为国家级试点。深化“交邮合作”新模式,穆棱市“交通运输+邮政快递”、东宁市“交邮融合+农村电商”模式入选全国首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快递成为增长的亮点,2020年全省快递业务揽收量4.6亿件,投递量15.1亿件。物流信息系统和平台加快建设,打造了俄运通、俄e邮等跨境物流信息平台,确保冷链物流企业运输鲜活农产品依法享受“绿色通道”政策。司机从业环境不断改善,建成哈尔滨市松北服务区等11个“司机之家”。
3.行业治理能力显著增强。
[编辑]绿色交通稳步发展。积极推进绿色公路、航道、港口建设,丹阿公路吉黑省界(珲春)至东宁段改扩建工程入选全国绿色公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项目。开展“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围绕哈尔滨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开展了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行动。扎实推进交通节能减排,淘汰3万余辆营运黄标车,新增更换新能源公交车1万余台,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新能源公交车推广任务。配合环保部门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组织开展行业“节能周”“绿色出行月”等活动。
交通信息化支撑保障更加完善。建成交通运输数据中心、交通地理信息基础平台、公路水路应急处置系统等基础应用及行业管理平台,形成覆盖全省的交通运输基础通信网络。建成公路水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等,高速公路不停车联网收费应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快落地,客货运输信息化水平加快提升。
平安交通常抓不懈。制度预案体系逐步完善,颁布《黑龙江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基本健全省、市、县三级应急保障预案。建立健全各级人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制定《黑龙江省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考核评价办法》。建立高速公路应急处置中心和5个区域分中心,1.9万辆“两客一危”车辆安装卫星定位,实施平交道口安全改造工程1.9万余处,实施安保工程2.28万公里。精准供给实施疫情交通防控,全力保障公路交通网络运行、应急运输绿色通道、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通道畅通,有力支撑了疫情防控狙击。
体制机制改革不断突破。铁路、民航职能划入交通,“大交通”管理体制初步建立。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航务事业发展中心挂牌,完成组建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铁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创新交通建设和投融资模式,充分利用省融资平台,通过市场化方式筹措资金,绥化至大庆、哈尔滨至肇源等高速公路项目已采用PPP模式建设。扎实推进取消高速公路收费站改革,全省420套ETC门架建设、5座省界收费站拆除、394万ETC发行等任务全部完成,全省高速公路正式并入全国网,开启ETC时代。深化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改革,在8个市(地)9所职业院校开展道路运输重点领域从业人员职业化培训改革试点工作。
法治交通和信用交通建设不断推进。积极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挂牌成立,市(地)综合执法改革基本完成,69个县(市、区)改革方案获批执行。围绕“信用交通·黑龙江”创建工作,基本建立起涵盖交通建设、道路运输、水路运输、安全监管等行业管理的信用体系,对规范全省交通运输市场主体行为和优化市场环境发挥了显著作用。
4.有力支撑国家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
[编辑]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立体跨境运输迈上新台阶。“三桥一岛”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黑河跨境公路大桥具备通车条件,同江中俄铁路大桥实现铺轨贯通,黑河跨江索道开工建设,中俄草签东宁界河桥建桥协定。与俄罗斯相邻4个边区(州)开通了定期国际道路旅客运输线路16条;对俄水运客运主航线7条,畅通了中俄开放口岸港口之间的货运航线;对俄航空运输能力稳步增强,通航俄罗斯9个城市,年运送对俄旅客10余万人次。哈俄、哈欧、大庆一比利时沃尔沃专列等中欧班列运输线路及“哈绥俄亚”陆海联运相继常态化开行。全省共有国家一类口岸27个,五年来累计实现货运量18832吨、客运量1489万人次,成为我国国际贸易体系和运输通道上的关键节点。
交通运输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完成全省具备条件的891个乡镇、8974个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通客车的兜底目标。实施了1万公里的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乡镇出口路等路网改善工程,高效支撑农村产业发展。按照“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决策部署,集中力量推进全省22个国贫县、6个省贫县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地区脱贫摘帽发挥了积极作用。邮政服务网络实现普惠发展,畅通了城乡双向流通渠道,全面实现建制村直接通邮和快递网点乡镇全覆盖。
积极推动交通强国建设龙江实践。获批全国第三批交通强国试点省份,在跨境物流体系建设、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寒区城市多模式公交协同运营技术研发应用、自动驾驶及智慧高速管控应用、哈尔滨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寒区交通基础设施养护技术研究等方面开展试点工作。
与此同时,黑龙江交通运输发展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相比,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短板。铁路线网结构仍需完善,高速铁路市(地)覆盖率不足,沿边地区联系困难,既有铁路复线率、电气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家高速公路网络还存在“断头路”“瓶颈路”,仍有29个县不通高速,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不足60%,农村公路存在大量低等级、窄路基公路。水运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航道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港口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低。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足,自贸区、口岸后方集疏运通道支撑不足。
二是枢纽能级有待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资源配置能力不强。哈尔滨国际性交通枢纽功能偏弱,国际洲际航线覆盖不足,机场设施利用率已接近90%,亟待提质扩容。齐齐哈尔、佳木斯等机场超负荷运行,尚有4个市(地)没有支线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在数量、质量、衔接上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三是运输服务品质有待提高。旅客联程运输、货物多式联运发展水平不高,定制化、个性化、专业化运输服务产品供给不足。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和均等化水平仍需提升。现代物流体系有待完善,物流成本偏高。
四是可持续发展水平有待提升。智能交通建设刚刚起步,新技术的应用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节能减排、污染防治、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能力有待提高。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产业链供应链保障仍有短板。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新业态新模式监管能力不足。
(二)形势要求。
[编辑]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东北地区和我省作出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系列支持东北振兴政策措施,为我省加快振兴发展注入强大政治动力,带来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25年,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包括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生态文明建设等十个方面;到2035年,全面建成“六个强省”,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必须发挥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中的先行官作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是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十四五”时期,黑龙江交通要加快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对标交通强国的建设目标,推动交通运输由追求速度和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运输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一体化综合转变;由依靠传统的要素驱动向更加依靠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加速由“总体适应”向“提质增效”转型,在交通强国建设中勇于担当、先行先试,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新征程当好先行。
二是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必须发挥交通运输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纽带作用。“十四五”时期,我省将自觉全面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外,东北振兴、“一带一路”、维护国家“五大安全”、六个强省建设等国省战略向纵深推进,将进一步释放多层次的交通需求,拓宽交通发展新空间。要求黑龙江交通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加强系统性谋划,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扩大循环总量;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推进哈尔滨、大庆、佳木斯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提高循环效率;推动创新发展,增强循环动能;发挥向北开发窗口的地缘优势,构建海陆空立体互联的国际运输通道,保障循环安全;构建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降低循环成本。
三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发挥交通运输在增进民生福祉中的保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交通运输的发展目的是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十四五”期间,黑龙江交通运输将在提供更高品质客货运输服务上再上新台阶,加快建立高品质、多样化、人性化的出行服务系统和集约高效、开放互联、一体融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更加优质的运输服务支撑人民群众更高水平的生产生活。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缩小区域间、城乡间的差距,强化交通资源的公平、均衡配置。
四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发挥交通运输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在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上,深入落实“交通+空间”以及“分区指导”的发展理念,统筹谋划好城市群地区以及沿边等其他地区的交通发展定位和重点。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紧抓国家“新基建”“新消费”突出机遇,将先进技术融入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提升交通运行质量和服务效能。积极主动做好交通运输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加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支撑美丽龙江和“生态强省”建设。坚守安全发展底线,注重提升对新冠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水平,加强交通运输应急体系建设。
五是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发挥交通运输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支撑作用。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产业,有必要转变思维,加快完善交通运输信用体系,从“补充”作用向“基础”作用转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合力推进协同共治的建设局面。
(三)需求特征。
[编辑]客运:总量方面,振兴东北战略持续为我省经济发展赋能,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速5.5%左右,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面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6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出行意愿持续释放,全社会客运需求还将持续增长,但国内区域生产要素的争夺更加激烈、全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的态势更加明显,我省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大、人才吸引能力不足等问题将一定程度影响客运需求的增速,同时人口老龄化等现象也对我省高品质、无障碍的客运服务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结构方面,伴随居民人均收入再迈上新台阶,传统公路班线向私家车、铁路转移态势还将持续,使得营业性客运需求总量呈现下降态势。高铁民航设施的不断完善、居民交通消费能力的提升将带动客运结构深刻变化,铁路、航空客运占比持续提升,但受疫情影响航空客运增长势头有所放缓。旅游交通等新业态发展下,私人机动化出行及以旅游观光为代表的水上出行还将维持较快增长。特征方面,区域经济布局持续优化,以哈尔滨都市圈、哈长城市群为代表的增长极作用进一步强化,成为高频商务、通勤等新模式新业态的主要载体。北部、中部和东部地区居民利用高铁、民航远距离出行的意愿不断提高,铁路、民航、公路班线、私家车之间高效衔接和联程运输的需求不断提升。网约车、定制巴士等定制客运业态持续发展,也将对我省客运需求特征产生深刻影响。
货运:总量方面,工业强省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省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持续完善,带动我省内外物资交换更加频繁,全社会货运需求还将持续增长。结构方面,公路货运主体地位仍将维持,但运量占比将有所下降,货种结构中生活品、工业制成品和中间品占比持续提升。铁路物流设施的改善、国际班列等内外贸物资将带动铁路货运量周转量占比持续提升,“气化龙江”工程带动管道运输需求稳步增长,居民消费升级及疫情催生航空货运步入加速发展期。特征方面,粮食、能源、木材为代表的大宗物资运输仍将占据主体地位,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壮大,以多批次、轻量化、高时效的专业化物流需求将持续较快增长。我省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向北开放窗口的地缘优势持续发挥,带动我省面向东北亚及中欧班列沿线的国际运输需求持续增长,对国际铁路、海运班列和口岸保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预计“十四五”期间,全省营业性客运量、周转量年均增长率-0.3%、2.7%,营业性公路客运进一步向私家车、铁路转移但降幅收窄。铁路、民航客运量年均增速约2.5%、7%,占营业性客运量比重分别接近41%、12%,较2019年分别提升6.3和4.1个百分点。全省货运量、周转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7%、2.8%,运输结构调整政策施行带动铁路、水运货运量进一步提升,是2019年的1.18倍和1.54倍。铁路货运周转量占全省总量达到45.7%,较2019年提升4个百分点。
二、总体要求
[编辑](一)指导思想。
[编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交通运输发展尤其是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主旨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准确把握建设新时代“交通强国”的总要求,以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目的,聚焦东北振兴、“一带一路”建设、维护国家“五大安全”、建设“六个强省”等重大国省战略,促进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加大多样化高效率的服务供给,塑造创新驱动融合联动的发展动能,加快向可持续交通转型,推动更加安全、更高效能的发展模式,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服务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当好开路先锋。
(二)基本原则。
[编辑]服务大局,开放联动。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面向国内、放眼国际,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制度规则“软联通”,提升循环动能,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坚持交通运输发展适度超前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性、引领性、支撑性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更好地发挥交通运输“先行官”作用。
系统谋划,融合发展。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推动跨区域、跨方式、跨行业深度融合,统筹存量与增量、设施与服务、客运与货运、传统与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注重与国土空间发展相协调,合理把握建设节奏和技术标准,统筹综合交通运输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
服务人民,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在时间、成本、品质等维度不断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突出文化体验和老龄化社会的关爱,以幸福交通的新高度满足公众出行需求。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切实提升农村地区交通服务水平。加强党建、行业文明建设,以行业文明的新提升展示交通形象。
生态优先,创新驱动。贯彻生态文明理念,全面做好交通运输领域碳达峰具体工作,促进交通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交通运输运行安全与战略安全保障并重,增强系统韧性。坚持创新核心地位,以新科技深度赋能为重点,推动技术、机制、政策及管理方式改革创新,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
(三)发展目标。
[编辑]到2025年,全面开启建设交通强国龙江新篇章,加速融入“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基本建成全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的枢纽,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更加完善优质,运输服务更加品质高效,智慧绿色平安交通全面发展,行业治理能力更为健全,初步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力争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千亿元。
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初步建成。基本形成“5纵2横1边”综合运输通道和“10出省、7出境”对外联通格局,“1+4+7”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支撑黑龙江打造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基本建成立体互联的快速网。铁路营业里程超过71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里程突破1600公里,基本实现除黑河、加格达奇外全部市(地)通高铁。高速公路里程超过6000公里,10万人口以上城镇通高速比例达到85%以上。机场布局更为完善,旅客和货邮年吞吐能力力争达到5000万人次和40万吨。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的干线网。铁路复线率、电化率力争提升到50%。普通国省道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普通国道基本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改善界河和内河航道里程超过1000公里,港口货物通过能力超过1800万吨。基本建成广覆深达的基础网。农村公路实现乡镇通三级路率达到95%,25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率达到86%。通用航空50公里覆盖所有5A景区、5S滑雪场及主要农林产区。
综合运输服务品质和效率显著提升。高品质、多层次、个性化、人性化的出行服务系统全面建立。国际客运能力显著提高,全球重要国家和地区航线覆盖率力争达到50%。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县(市)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AAA级及以上比例达到98%。货运物流系统更加成熟,与相关产业融合更加紧密,口岸集疏运体系更加完善,国际供应链体系更为完备,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4.5%左右。邮政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农村投递到村,城市上门投递。
智慧绿色平安交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重大基础设施智慧化建设有序推进,基本建成黑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体系,二级以上客运站电子客票覆盖率达到99%,重点领域北斗系统应用率达到99%。交通运输碳达峰逐步迈进,对外部资源环境更加友好,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物流配送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分别达到72%、35%、20%。交通运行更加安全可靠,道路运输事故较大以上等级起数和死亡人数比2020年分别下降10%和20%,运输船舶百万吨港口吞吐量水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比2020年下降20%。 交通治理能力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治理能力逐步实现现代化,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信用监管基本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依法行政水平和行政效率明显提高,管理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展望2035年,逐步迈入“市通高铁有机场、县通高速有铁路、村通快递有燃气、水运民航通全球、公铁管道通邻国”的美好愿景,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为推动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表1 黑龙江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指标表
[编辑]指标名称 | 2020年 | 2025年 | 属性 | ||
基础设施 | 1 | 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公里) | 995 | 1600 | 预期性 |
2 | 铁路复线率、电气化率(%) | 42 / 35 | 50 | 预期性 | |
3 | 高速公路里程(公里) | 4512 | 6000 | 预期性 | |
4 | 10万人口以上城镇通高速比例(%) | 67 | 85 | 预期性 | |
5 | 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 | 58 | 70 | 预期性 | |
6 | 25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率(%) | 83 | 86 | 预期性 | |
7 | 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重(%) | 91 | 95 | 预期性 | |
8 | 界河、内河航道改善里程(公里) | / | 1000 | 预期性 | |
运输服务 | 9 | 全球重要国家和地区航线覆盖率(%) | 25 | 50 | 预期性 |
10 | 航空货邮吞吐能力(万吨) | 13 | 40 | 预期性 | |
11 | 港口货物综合通过能力(万吨) | 1447 | 1800 | 预期性 | |
12 | 综合客运枢纽市(地)覆盖率(%) | 46 | 85 | 预期性 | |
13 | 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城市绿色出行比例(%) | / | 70 | 预期性 | |
14 | 县(市)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AAA级及以上比例(%) | 96 | 98 | 预期性 | |
15 |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 | 16.5(2019) | 14.5 | 预期性 | |
行业治理 | 16 | 二级以上客运站电子客票覆盖率(%) | / | 99 | 预期性 |
17 | 重点领域北斗系统应用率(%) | / | 99 | 预期性 | |
18 | 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物流配送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 | / | 72 / 35 / 20 | 预期性 | |
19 | 道路运输事故较大以上等级起数和死亡人数下降率(%) | / | 10 / 20 | 约束性 | |
20 | 信用监管重点领域覆盖率(%) | / | 100 | 预期性 |
三、建设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编辑]以畅通道、强联通、补短板、优网络为重点,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快形成覆盖城乡、内外通畅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支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
(一)构筑“5纵2横1边”综合运输通道。
[编辑]重点提升国家级综合运输通道能力,突出哈尔滨都市圈增长极作用,基本形成“5纵2横1边”综合运输通道和“10出省、7出境”对外联通格局,支撑“六轴七廊八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设和省内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
纵1通道:同江(抚远)—哈尔滨—北京通道。打造综合性、快速化、大容量的综合运输通道,支撑国家“京哈走廊”“绥满通道(哈尔滨至同江支线)”建设,增强我省进京入关、对俄运输能力。贯通哈长城市群主轴,强化哈尔滨辐射周边城市、哈尔滨都市圈连通长春都市圈和佳木斯—鹤岗—双鸭山—伊春城市群交通干线配置。
纵2通道:萝北—鹤岗—牡丹江—大连通道。提升通道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强化与长吉图发展带东部地区和丹东、大连等沿海港口快速联系,保障龙江东部地区出省(出海)通道、煤炭运输通道能力。
纵3通道:嘉荫—伊春—大庆—广州通道。发挥哈尔滨都市圈辐射周边功能,带动沿线绥化、伊春等重要城市发展,全面支撑北部开发森林旅游资源、中部打造商品粮基地、南部发展石油化工产业。
纵4通道:黑河—哈尔滨—吉林通道。支撑国家“京哈走廊”主通道、“绥满通道(哈尔滨至黑河支线)”建设,保障龙江对俄运输通道、出省通道和粮食运输通道畅通。强化哈尔滨都市圈与我省西北部地区及长吉图中部的联系,支撑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纵5通道:漠河—齐齐哈尔—北京通道。加快通道内铁路和高速公路设施建设,打通我省西部地区与京津冀等城市群的交通联系,发挥我省入关辅助通道功能。
横1通道:绥芬河—齐齐哈尔—满洲里通道。打造功能复合的综合运输大通道,积极对接俄罗斯“滨海1号”国际交通走廊,支撑国家“绥满通道”建设。重点优化通道内基础设施结构,畅通龙江对俄贸易运输通道和陆海联运通道,增强哈大齐牡发展带、哈尔滨辐射周边城市等城际交通功能。
横2通道:虎林—伊春—加格达奇通道。建设以高速公路和普速铁路为主的运输通道,发挥绥满辅助通道作用,支撑中部地区多个中心城市发展。
沿边通道:沿黑龙江、乌苏里江边境通道。建设以普通干线公路、普速铁路为骨干,以界河航道、边境运输机场为补充的运输通道,提升沿边地区的交通保障能力和灵活性、可靠性,推动“兴边富民”,促进沿边开放开发。
专栏:综合运输通道布局[编辑] |
(一)“5纵2横1边”综合运输通道
纵1:同江(抚远)—哈尔滨—北京通道。北起同江/抚远(口岸),经双鸭山、佳木斯、方正,至哈尔滨,向北衔接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首府),向南至长春、沈阳、北京/大连方向。 纵2:萝北—鹤岗—牡丹江—大连通道。北起萝北(口岸),经鹤岗、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鸡西,至牡丹江,向北衔接俄罗斯犹太自治州的阿穆尔泽特,向南连通敦化、大连方向。 纵3:嘉荫—伊春—大庆—广州通道。北起嘉荫(口岸),经伊春、铁力、绥化,至哈尔滨/大庆,向北衔接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帕什科沃,向南连通通辽、北京方向。 纵4:黑河—哈尔滨—吉林通道。北起黑河(口岸),经北安、绥化、哈尔滨,至五常,向北衔接俄罗斯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向南连通吉林、沈阳、大连方向。 纵5:漠河—齐齐哈尔—北京通道。北起漠河(口岸),经加格达奇、嫩江,至齐齐哈尔,向北衔接俄罗斯阿穆尔州斯克沃罗季诺区,向南连通通辽、北京方向。 横1:绥芬河—齐齐哈尔—满洲里通道。东起绥芬河/东宁(口岸),经牡丹江、哈尔滨、大庆,至齐齐哈尔,向东衔接俄罗斯“滨海1号”国际交通走廊,连通俄滨海边疆区首府、远东最大海港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向西经满洲里口岸连通蒙古和俄罗斯。 横2:虎林—伊春—加格达奇通道。东起虎林/饶河(口岸),经双鸭山、佳木斯、鹤岗、伊春、北安、嫩江,至加格达奇,向东衔接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列索扎沃茨克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比金市,向西连通内蒙古根河、满洲里方向。 沿边:沿黑龙江、乌苏里江边境通道。起自东宁,经绥芬河、穆棱、鸡西、鸡东、密山、虎林、饶河、抚远、同江、绥滨、萝北、嘉荫、逊克、黑河、呼玛,至漠河,向南衔接珲春等吉林沿边城镇,向西衔接内蒙古沿边通道。 (二)“10出省、7出境”对外联通格局[编辑]10出省:绥芬河(东宁)—珲春、牡丹江—大连(延吉、敦化)、哈尔滨—吉林、哈尔滨—长春、大庆—松原、齐齐哈尔—白城、齐齐哈尔—扎兰屯、齐齐哈尔—甘南、嫩江—加格达奇、黑河—加格达奇。 7出境:大连方向、绥芬河(东宁)方向、同江(抚远)方向、黑河方向、满洲里方向、空中航线、油气管道。 |
(二)构筑“1+4+7”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格局。
[编辑]按照“1+4+7”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布局,加快建设层级清晰、覆盖广泛、集疏顺畅、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着力打造集枢纽城市、枢纽场站和集疏运线网“三位一体”的交通衔接转换系统,支撑我省打造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
1.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编辑]推动哈尔滨—大庆—绥化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提升。充分发挥哈尔滨核心引擎作用,提升经济辐射带动能级和国际合作发展位势,打造成为我省与国际国内资源联动的战略高地。重点提升哈尔滨国际枢纽机场保障能力,完善以哈尔滨为核心的放射状高快速铁路网以及高速公路网,补齐哈满、哈绥国际铁路通道能力短板,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国际内陆港和国际公铁联运枢纽,建设对俄及东北亚全面合作的承载高地和联通国内、辐射欧亚的国家物流枢纽。
推动齐齐哈尔、佳木斯(含同江、抚远)、牡丹江(含绥芬河、东宁)、黑河等4个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强化齐齐哈尔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功能,打造国家级客货流转换中心。提升牡丹江(含绥芬河、东宁)、佳木斯(含同江、抚远)、黑河等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功能,强化在区域人员和国家战略物资中转集散中的运输组织功能,充分发挥在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建设鸡西、鹤岗、双鸭山、伊春、七台河、加格达奇、北安等7个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发挥与国际、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周边城市进行资源交换的重要中转站功能,重点提升综合交通保障能力,完善高快速铁路、支线机场、国省干线及通用机场布局,有效提高区域交通可达性,为城市居民出行和产业经济提供服务及支撑。
2.完善枢纽场站布局。
[编辑]打造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系统。推动新建综合客运枢纽各种方式集中布局,实现同台换乘、立体换乘,并注重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力促主要运输方式之间的换乘距离不超过300米。积极推动枢纽不同运输方式信息整合,加强数据、时刻、运力等衔接,提高“软联通”水平。探索建立枢纽开发利益反哺和激励机制,推动枢纽与周边区域统一规划开发。重点构建以铁路站为主导的综合客运枢纽,推动哈尔滨火车站北站、牡丹江、佳木斯等综合客运枢纽建设。谋划哈尔滨机场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同时对网络衔接功能重要、运输需求潜力大的综合客运枢纽,做好衔接通道用地和空间预留。到2025年,综合客运枢纽市(地)覆盖率达到85%,省域空间布局更加均衡。
专栏: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工程[编辑] |
续建:大庆西城公路客运综合枢纽站、七台河市综合客运枢纽站。
新开工:牡丹江综合交通枢纽(公铁联运中心)、双鸭山市高铁配套工程—公路综合客运枢纽中心、佳木斯市公铁联运客运枢纽站、哈尔滨火车站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加格达奇公铁联运客运枢纽、北安公铁联运客运枢纽、伊春西站综合客运枢纽、绥化南站综合客运枢纽。 谋划:双城区客运枢纽综合体、平房区哈南新站客运枢纽、呼兰区客运货运物流综合服务中心、哈尔滨机场综合客运枢纽站。 |
推动综合货运枢纽集约化发展。推动既有货运枢纽场站资源和服务功能集聚整合、网络化协同联动,积极构建以多式联运型货运枢纽为骨干、通用集散型货运枢纽为支撑、县(区)货运站场为补充的货运枢纽场站体系。优先支持哈尔滨、佳木斯、大庆、黑河、牡丹江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综合货运枢纽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哈尔滨国际陆港跨境公铁联运集疏运中心、齐齐哈尔国际物流园区等项目。加快建设一批通用集散型货运枢纽,强化口岸物流、邮政快递、城乡配送、零担专线等服务功能。有序推进县(市、区)货运站场建设。完善货运物流枢纽集疏运铁路、公路网络,加强多式联运设施建设,畅通转运微循环系统。到2025年,国际性、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实现多式联运型综合货运枢纽全覆盖。
专栏:综合货运枢纽建设工程[编辑] |
续建:鸡西泛华货运枢纽(物流园区)、牡丹江华晟国运物流中心、绥芬河国际综合货运枢纽。
新开工: ——多式联运型:哈尔滨国际陆港跨境公铁联运集疏运中心、齐齐哈尔国际物流园区、大庆国际物流枢纽、大庆市天鹤航空物流产业园、黑河自贸区公铁水联运物流园区、嫩江市公铁联运物流园区、同江公铁换装联运物流园区、佳木斯公铁联运物流园区、绥芬河集疏运平台国际物流产业园、七台河公铁联运综合物流园区、绥化综合物流园区。 ——通用集散型:哈东综合保税区物流园区、哈尔滨嘉圣物流园区二期、哈尔滨自贸片区B型保税物流园区、大同区现代农产品物流园、抚远冷链物流园区、佳木斯综合物流园区、加格达奇冷链物流园、齐齐哈尔综合物流园区。 ——县(市、区)货运站场:东宁市绥阳镇物流园区、宝清县公路货运站、萝北县龙翔国际物流园区、南岔县县级农村物流中心、杜尔伯特县物流园货运物流园区。 谋划:绥芬河跨境物流园区、黑河国际综合物流园区、齐齐哈尔恒腾物流园区等。 |
(三)推进立体互联快速网络建设。
[编辑]构筑由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运输机场等组成的高品质的快速交通网,实现全面融入全国交通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快速出行需求。
完善高速铁路网络布局。加大高速铁路设施补短板力度,打造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一小时、两小时快速交通圈,建设铁力至伊春客专、哈尔滨至绥化至铁力客专、牡丹江至敦化客专等项目,打通绥化、伊春等关键节点;提前运营牡丹江至佳木斯客专,填补东部五市高铁服务空白。支撑国家高铁大通道建设,谋划齐齐哈尔至满洲里客专、齐齐哈尔至通辽客专等项目。到2025年,高速铁路里程力争突破1600公里,基本实现除黑河、加格达奇外全部市(地)通高铁。
专栏:高速铁路网络突破工程[编辑] |
续建:铁力至伊春客专、牡丹江至佳木斯客专。
新开工:哈尔滨至绥化至铁力客专、牡丹江至敦化客专。 谋划:齐齐哈尔至满洲里客专、齐齐哈尔至通辽客专。 |
推动高速公路提质增效。以完善哈尔滨为核心的高速公路网和国家高速公路通道扩容为重点,建设京哈高速哈尔滨至拉林河段扩容改造、哈尔滨都市圈环线(西南环、北环)等项目。提升省际联通水平,加强与吉林、内蒙古互联互通,建设铁科高速方正至尚志至五常省界段等项目。完善高速公路网布局,推进市(地)之间高速公路全联通,建设鹤哈高速鹤岗至伊春段等项目,分阶段谋划伊春至嘉荫等通县高速公路建设。到2025年,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6000公里,10万人口以上城镇通高速比例达到85%以上。
专栏: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工程[编辑] |
续建:吉黑高速山河(吉黑省界)至哈尔滨(永源镇)段、鹤大高速佳木斯过境段、绥满高速公路卧里屯至白家窑段、绥化至大庆高速、哈尔滨至肇源高速、京哈高速哈尔滨至拉林河段扩容改造。
新开工:鹤哈高速鹤岗至伊春段、哈尔滨都市圈环线(西南环、北环)、大广高速大庆过境段、铁科高速方正至尚志至五常省界段、北漠高速五大连池至嫩江段、吉黑高速哈尔滨至北安段、铁科高速铁力至方正段。 谋划:绥满高速公路哈尔滨至阿城段扩容改造、绥满高速哈尔滨至大庆段扩容改造、双鸭山至宝清(八五二)高速、鸡西至穆棱高速、绥芬河至东宁高速、红旗岭至饶河高速、鹤岗至萝北高速、北漠高速嫩江至加格达奇段、宁延高速杏山至省界段、依兴高速七台河至密山段、伊春至嘉荫高速。 |
完善以哈尔滨机场为核心的运输机场体系。强化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建成以东二跑道为主要内容的哈尔滨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推进哈尔滨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全面提升支线运输机场生产保障能力及服务品质,实施齐齐哈尔、佳木斯、加格达奇等机场改扩建,谋划牡丹江机场迁建。按照“地面交通100公里或1.5小时的车程内享受到航空服务”完善支线机场布局,建成绥芬河机场,新建绥化、鹤岗机场,谋划双鸭山机场。到2025年,全省运输机场旅客和货邮年吞吐能力力争达到5000万人次和40万吨。
专栏:运输机场能力提升工程[编辑] |
续建:哈尔滨机场T1航站楼安全提升、哈尔滨机场机坪扩建、哈尔滨太平机场扩建工程、绥芬河机场、鸡西机场改扩建、大庆机场改扩建、伊春机场改扩建。
新开工:哈尔滨机场二期(东二跑道)、哈尔滨机场东一跑道及老站坪翻修工程、绥化机场、鹤岗机场、齐齐哈尔机场改扩建、佳木斯机场改扩建、漠河机场改扩建、黑河机场改扩建、加格达奇机场改扩建。 谋划:哈尔滨机场三期扩建、牡丹江机场迁建。 |
(四)推进便捷顺畅干线网络建设。
[编辑]建设由普速铁路、普通国道、高等级航道、油气管网等构成的干线交通网,优化基础设施网络结构,不断提升运输服务能力。
加快普速铁路提档升级。加快提升干线铁路货运保障能力,贯通省际铁路通道,提升路网联通水平。支撑对外开放新格局,建设哈尔滨至绥化至北安至龙镇铁路改造、齐齐哈尔至富裕至加格达奇铁路改造等项目。完善边远地区铁路网络,建设宝迎铁路二期朝阳至迎春段,谋划漠河(古莲)至满归铁路等项目。推动铁路进物流园区、工矿企业,加快建设大庆、绥化铁路专用线、牡丹江铁路专用线及陆港物流园区等项目。到2025年,全省铁路复线率、电气化率力争提升至50%,铁路货运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专栏:普速铁路提质扩容工程[编辑] |
1.普速铁路[编辑]续建:佳木斯至鹤岗铁路改造、北安(龙镇)至黑河铁路扩能、同江中俄铁路大桥、宝迎铁路宝清至朝阳段。 新开工:哈尔滨至绥化至北安至龙镇铁路改造、齐齐哈尔至富裕至加格达奇铁路改造、宝迎铁路二期朝阳至迎春段、佳木斯至同江(抚远)铁路改造、北安至五大连池铁路。 谋划:漠河(古莲)至满归铁路、哈佳线绥化至铁力至佳木斯电化扩能、黑河至乌伊岭铁路、牡丹江至佳木斯铁路电气化改造(含勃七线、林鸡线)、拉滨铁路改造、黑金至黑河铁路。 2.铁路专用线[编辑]续建:大庆铁路专用线、绥化铁路专用线、牡丹江铁路专用线及陆港物流园区项目。 新开工:益海嘉里(富裕)铁路专用线、讷河集中供热铁路专用线、哈尔滨钢铁产业园铁路专用线、益海嘉里(密山)铁路专用线、松岭区铅锌钼矿铁路专用线、甘南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等。 |
推动普通国道提级改造。以“补短板、畅瓶颈、强网络”为核心,完善普通国道网络。推进低等级路段升级改造,提升普通国道服务品质,加快省际、市际通道建设,提高联网贯通水平。推进绥满、黑大、鹤大等主通道中高速公路并行国道“瓶颈路段”扩容改造,提高国道通行保障能力。改造一批城市过境段、景区连通路、口岸路以及网络化功能突出的交通繁忙路段,提升路网运行效率。加强与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的协调衔接,发挥路网规模效应。加快林区普通国道升级改造,打通林区交通的“血脉末梢”。推进粮食主产区普通国道建设,改善粮食主产区交通运输条件,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到2025年,规划建设普通国道3800公里,实现普通国道基本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
专栏:普通国道提级改造工程[编辑] |
续建:国道丹阿公路黑河至卧牛湖段、饶盖公路大岱林场至红旗岭段、三莫公路延寿至胜利段、嘉临公路嘉荫至汤旺河段等项目740公里。
新开工:国道丹阿公路逊孙界至黑河段、京抚公路双城至黑吉省界段、牙四公路碾子山至齐杜界段、同哈公路哈鱼岛至三村镇(新富村)段等项目3060公里。 谋划:国道绥满公路奈门沁分离桥至哈拉海农场段、同哈公路二龙山镇至大榆树镇段、三莫公路木兰至木庆界段、京漠公路加格达奇至漠河段、萝额公路绥北界至北安水稻基地段等项目1500公里。 |
畅通航道节点,提升港口效能。提高黑龙江、松花江、嫩江、抚远水道等重要航道干支衔接和通畅水平,统筹乌苏里江、松阿察河等界河航道建设,完成智能化航道基础建设,提高通航保证率。深入推进松花江梯级开发,适时启动依兰等航电枢纽前期工作。推动江海联运,开展“中外中”“中外外”跨境运输。通过俄阿穆尔河出海口,向南通达日韩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向北对接即将开通的北冰洋航线。探索开通经松辽运河由营口出海江海联运通道的可行性。打造集约高效、功能完备的现代化港口,加快推进哈尔滨、佳木斯等国家内河主要港口和黑河等界河主要开放港口及旅游码头建设。推动航运支持系统完善与升级,开展中俄界河航道维护管理装备建造等项目。到2025年,形成以松花江、黑龙江、嫩江、乌苏里江为骨干的航道网布局,改善界河、内河航道里程超过1000公里,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超过1800万吨。
专栏:水运功能保障提升工程[编辑] |
1.航道整治
新开工:中俄界河松阿察河航标测量和重点河段航道建设工程、松花江下游重点浅滩航道建设工程、乌苏里江松阿察河河口至虎头航道建设工程、嫩江三岔河至洮儿河口航道建设工程、黑龙江上游乌苏里至鸥浦航道建设工程、智能航道建设工程、抚远水道航道整治工程。 2.港口建设 新开工:黑河自贸区港、佳木斯港同江港区哈鱼岛作业区石油化工码头、佳木斯港抚远港区莽吉塔作业区金良码头、哈尔滨港哈尔滨港区阿勒锦岛客运码头、哈尔滨港方正港区沙河子作业区矿建码头(改扩建工程)、界河旅游客运码头、哈尔滨港哈尔滨港区呼兰河作业区双达货运码头(二期工程)、哈尔滨港哈尔滨港区阿什河作业区(改扩建工程)。 3.支持系统 续建:中俄界河航道维护管理装备建造项目。 新开工:中俄界河航道维护管理装备、中俄界河应急救涝浮吊船及配套船舶、中俄界河水上交通救援基地(应急救援浮码头)建造。 4.航电枢纽 新开工: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公益设施功能完善项目、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大坝病险消除项目。 谋划:松花江依兰等航电枢纽前期工作。 |
实施“气化龙江”工程。坚持“全省一张网,市县全覆盖”,配合推进中俄远东天然气管道建设,实现国家级支线管道联通12个地级市、大兴安岭地区LNG/CNG点供。到2025年,建设国家级支线管道里程1997.5公里,省级管道里程1452公里。
(五)推进广覆深达基础网络建设。
[编辑]健全以普通省道、农村公路、通用机场等为主体的基础交通网,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通达深度、覆盖范围和服务效率。
推进普通省道建设。以实现国土均衡覆盖,强化路网衔接,推进各运输方式协调发展为导向,进一步扩大路网规模,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对重要城镇、产业节点、交通枢纽、对外口岸、旅游景区的覆盖和连接,实现市县间便捷联通,与其他运输方式协调衔接。强化路网衔接,加强集散性省道建设,充分发挥省道承上启下的功能,更好地发挥公路网整体效率和规模效益。优化路网等级结构,升级改造一批路况差、群众反响强烈的省道路段,提升服务水平。到2025年,规划建设普通省道5000公里。
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持续改善民生条件为建设重点。推动农村公路向“进村入户”倾斜,因地制宜推进25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发挥农村公路骨干网络功能,推动乡镇节点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推进建制村通双车道硬化路。实施老旧公路提质改造工程,提升路网通行能力,保障群众畅通出行。建设一批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和联网路等路网改善提升工程。加强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实施“放心路”“放心桥”工程。继续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到2025年,新改建农村公路2.7万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3500座,实现乡镇通三级路率达到95%,25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率达到86%。
专栏:农村公路畅通安全工程[编辑] |
新改建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25户以上)通硬化路、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公路提质改造、村道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和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连网路等2.7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危桥3500座。 |
完善通用机场布局。强化黑龙江通用航空发展优势,完善通用机场布局,进一步发挥通用航空短途运输、低空旅游、公益服务功能,提升通用航空在全省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建成富裕、木兰等通用机场,新建呼玛、嘉荫、塔河、同江等一批通用机场项目。到2025年,实现通用航空50公里覆盖所有5A景区、5S滑雪场及主要农林产区,并向部分旅游资源富集、旅游吸引力大的4A级旅游景区延伸。
专栏:通用机场布局完善工程[编辑] |
续建:富裕、木兰通用机场。
新开工:呼玛、嘉荫、塔河、同江等一批通用机场。 |
(六)提升养护管理现代化水平。
[编辑]实施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路面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变面貌、三年树形象”,实施1370公里高速公路路面提质改造、3130公里普通国省干线路面维修改造工程,到2022年底,基本消灭次差路,总体路况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改善人民群众干线公路出行体验,有序推动高速公路消除白色路面、普通国省道消除砂石路。通过科学监测手段,对列养中1.5万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开展自动化检测,重点改造省界出口路、重要城市出口路、产业路、旅游路、民生路。
专栏:路面质量提升行动[编辑] |
实施高速公路路面提质改造、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路面维修改造和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互通区提档升级。建立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健全设计标准体系,推进标准化施工。构建养护长效管理机制,建立以路况数据库为基础的养护决策体系,加强桥隧管理养护,推进养护市场化进程。 |
提升公路设施养护管理水平。建立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责任体系,强化全过程质量管控。加强修复养护和预防养护,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预防性养护工程每年实施比例不低于总里程的5%。建立以技术状况为依据的养护管理预算申请和决策机制,加强养护工区标准化和养护设备机械化、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应用,加强高寒地区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安全监测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构建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互联网+智能养护管理”平台,提升养护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探索构建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到2025年,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年均养护工程比例不低于5%,优良中等路率占比不低于80%。
加强航道养护管理工作。加强国家高等级航道和重点航道的养护,进一步延伸航道养护管理范围,提高航道养护标准,严格按照等级标准进行养护,完成疏浚、测量及巡航任务,提高航道养护能力与管理水平。完善航道管理信息系统,积极推进航道管理与养护现代化。
四、强化交通运输的战略支撑作用
[编辑]强化交通运输对“一带一路”、哈长城市群、旅游强省等重大国省战略支撑服务能力,差异化推进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撑龙江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高水平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编辑]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充分发挥“一个窗口四个区”作用,强化对俄开放合作第一大省地位,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集聚国际资源要素,支撑全省融入全球产业布局。
推进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同江中俄跨江铁路大桥、黑河公路大桥投入运营,建成黑河中俄跨境跨江索道,会同俄罗斯有关方面研究推动绥芬河—格罗杰阔沃跨境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推进东宁界河桥建设。积极参与“滨海1号”国际交通走廊和“冰上丝绸之路”运输合作。推动哈欧、哈俄、哈尔滨(牡丹江、齐齐哈尔)—大连港(鲅鱼圈)班列常态化运行质量,鼓励班列开行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建设东出西联、南北贯通国际经贸大通道。
推进对俄开放交通后方通道建设。强化哈牡绥东、哈大齐(满)、哈佳双同、哈绥北黑和哈(长沈大)等集疏运主通道,加快提升通道通过效率;打通陆海联运集疏运主通道,形成全面对接海上、冰上丝绸之路的国际综合运输大通道。完善绥芬河、东宁、抚远、同江、黑河等重点边境口岸城市集疏运设施,扩容接线公路、仓储、换装等设施装备,建成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的现代化口岸。加快齐齐哈尔、牡丹江和佳木斯等内陆港项目转型升级,逐步发展成为口岸集疏运体系的多式联运中心和现代化物流中心。加快建设东北亚物流信息港,形成资源、商贸与物流“三位一体”的东北亚数字交通走廊。
提升跨境运输便利化水平。开展“跨境物流体系建设”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打造跨境物流枢纽,强化自贸区国际物流便利化,开展国际公路运输和跨境甩挂运输,研究无人驾驶集装箱拖车运输。发展中俄铁路跨境多式联运,推动绥芬河至海参崴铁路运价实行双向同等优惠政策,加大与俄罗斯在港口改扩建和经营方面的合作力度,努力实现铁路运价可控、港口低成本、高效能运营。创新跨境物流运作新模式,建立跨境外贸供应链服务平台,实现多式联运上下游企业全程协同、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完善对俄道路运输服务体系,加快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俄罗斯联邦政府国际道路运输协定》,扩大中俄国际道路运输开放范围。实施“快递出海”工程,鼓励在自贸实验区和跨境电商综试区建立国际配送平台,打造邮件、快件、跨境电商“三关合一”公共监管处理场所。
(二)高质量支撑哈长城市群联动发展。
[编辑]围绕哈长城市群“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重要增长极”“北部开放重要门户”等战略定位,支撑哈尔滨都市圈建设,开展“哈尔滨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建成引领城市群发展的高质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推进哈长城市群跨省市联动发展。强化哈尔滨、长春两市的核心带动作用,重点完善哈长发展主轴和哈大齐牡绥、长吉图发展带内交通基础设施,提升主要城市节点通勤化水平,有效发挥对其他城市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构建重点城市快速通达的铁路网络。重点推进以哈尔滨为核心的高速铁路及区域连接线建设,扩大城市群铁路网规模,努力构建以哈大(连)线、牡(丹江)通(化)线和珲(春)乌(兰浩特)线、齐(齐哈尔)牡(丹江)线等覆盖50万人以上城市的高速铁路为主、各区域有效联接的普速铁路为辅的现代化铁路运输格局。构建覆盖全域的公路网络。加强主要城市和重点城镇的互联互通,突出区域间、经济轴线间的连接线建设,重点推进国家高速公路,完善大中城市绕城高速公路,新建改造区域间干线公路,完善农村公路网络。
推进哈尔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优化城际网络,加快构建由高快速铁路、高等级公路等组成的多层次城际交通网络,提前谋划轨道交通接入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以及哈尔滨市域(郊)铁路建设,推进“哈尔滨一小时、两小时”经济圈核心圈层实现交通基础设施高度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枢纽,统筹考虑交通枢纽功能定位和重大交通设施布局,突出网络开放性,注重区域交通设施共享,推进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与大庆萨尔图机场一体化运营。畅通对外通道,统筹通道内资源利用及各种运输方式规划布局,提升区域对外资源配置能级,构建以哈尔滨为核心的放射状高速公路网和高速铁路网,为哈尔滨都市圈的城镇体系空间格局提供支撑。
推进城市群交通运输协同共治。加强交通管理部门间信息共享,以哈长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重点,打造一体化、网络化设施布局,推进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同步规划、统一标准、同步建设,实现交界地区路网无缝衔接。完善运输合作机制,共同推进示范区公交收费“一卡通”,客运“一票式”和货运“一单式”联程服务,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无缝对接”。
(三)全力支撑旅游强省建设。
[编辑]紧扣全域全季发展定位,加快构建满足5亿人次旅客出行的综合旅游交通网络,开展“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助推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构建。
构筑快进慢游综合交通旅游网络。围绕全省5个综合旅游集群、8个主题旅游集群布局,打造以“哈尔滨一级旅游枢纽城市”为核心旅游交通集散枢纽体系。依托综合运输通道和民航、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串联各旅游集群,优化提升全省旅游快速交通。以旅游公路为核心,以通用航空、自行车道、步行道、特色交通等为补充,构建多方式、多层次的内部“慢游”交通网络。力争到2025年,主题旅游集群间高等级公路全连接,旅游枢纽城市基本实现高等级公路、铁路、航空通达,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功能不断完善,构建多种运输方式协同发展的“高品质龙江旅游交通网络”。
培育发展通航旅游市场。探索“短途运输+低空旅游”发展模式,鼓励大兴安岭、黑河、伊春、牡丹江、佳木斯等旅游资源富集的边远地区开辟通景航线,加密沿边一线航空链接,架设全省旅游大通道的空中线路,建设全国低空旅游示范区,助力龙江旅游实现“旅短游长”。
培育特色水上旅游黄金廊道。发展水上特色旅游,重点发展湖区旅游,结合航道整治建设兴凯湖、镜泊湖、莲花湖、尼尔基水库湖区旅游航道,建设旅游码头。试点界江全线旅游,打造中俄边境水上旅游黄金廊道,加快沿线旅游码头改造与新建,分段试点推进漠河—绥滨、黑瞎子岛—密山水上全线游览航线。打造哈尔滨、佳木斯、牡丹江、黑河等滨水城市休闲游品牌。
五、打造高品质出行服务体系
[编辑]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供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客运服务,让出门更便捷、途中更舒心、换乘更高效、服务更周到,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支撑龙江民生福祉改善取得新突破。
(一)强化国际运输服务。
[编辑]拓展国际航空运输网络。密切跟踪疫情期间国际航班管控政策,及时恢复国际航线航班。以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为中心,逐步构建“面向东北亚、辐射美欧、联通内外”的国际航线网络。依托对俄航线优势,持续开通新航点,打造日、韩、俄精品航线,扩大二、三线城市覆盖,构建国内、东南亚等地区经哈尔滨至东北亚的航线网络。发展与美东北、五大湖等世界级城市群的航线,有序拓展至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等欧洲主要城市航线,完善与美洲、欧洲的航线网络。依托上海、广州、昆明、深圳等国际航空枢纽,以联程航线方式建设至南亚、中亚、澳新等重点城市新航线。到2025年,全省国际和地区通航点达到60个,重要国家和地区航线覆盖率力争达到50%。
积极开展国际道路客运服务。适时加密至俄罗斯的道路客运班线,开展跨境旅游包车业务。增加便利运输协定的过境站点和运输线路,简化出入境交通工具检验检疫程序。强化口岸客运服务功能,规划建设赴俄“自驾游”通道、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推进海关、边检、交通运输一次性联合检查,结合哈尔滨、绥芬河口岸扩能改造推进口岸自助通道查验系统建设。
(二)拓展区域运输服务。
[编辑]提升国内民航服务水平。加快形成“覆盖全面、衔接高效”的国内航线网络。加快建设至北京、上海、广深和成渝四条主力快线,建设部分“千万”级机场的辅助快线,增加与西安、昆明、郑州、三亚等重点机场的直达航班。有序推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以直达或经停的方式实现对泉州、湛江、揭阳、义乌等旅客吞吐量50万人次以上机场的连通。大力推广空巴通(空陆联运)、空铁通(空铁联运)。到2025年,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打造20条左右的空中快线,全省国内通航点达130个以上。
加快发展城际铁路客运。发展高速、快速、普速铁路合理匹配的多层次城际客运服务。在哈尔滨都市圈谋划以轨道交通为主的通勤化快速捷运服务,推进铁路和城市轨道无缝衔接,并依托逐步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发展点对点直达、大站停靠、站站停靠等多种形式轨道客运服务。研究推出铁路月票,研究政府购买公交化运营服务模式,构建高效便捷经济绿色通勤客运服务网络的骨架层。
推动道路客运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公交+定制”发展模式,加快形成以公交化运营为主、定制客运为辅、班线客运为补充的道路客运市场发展新格局。全面深化道路客运公交化改造,实现经营集约化、发展规模化、服务规范化,积极开展跨市、跨区域城际客运公交化改造,进一步完善省际接驳、市际配载站点布局。推动道路客运从“站到站”传统模式向“点到点”和“门到门”定制模式转变,发展满足工业园区、大型企业、大专院校等通勤需求的定制班车,开通针对春运流、暑运流等细分市场的客运专线和衔接机场、高铁站、旅游集散中心的客运专线。
推动旅客联程联运。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和系统集成,加快推进客运联程联运系统建设,打造“MaaS”服务平台,提供整合多种交通方式的一体化、全流程的智慧出行服务,积极探索旅客联程运输电子客票,实现“一站购票”“一票出行”。统筹不同运输方式在运营时刻、组织调度、运力安排等方面的协调衔接,开展无缝换乘和节点运输,加强传统公共交通、城际客运与个性化、定制化客运服务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公铁联运及铁路“无轨站”建设,引导客运企业提供行李转运等便捷服务。
(三)优化城市公交服务。
[编辑]贯彻公交优先与绿色出行理念,构建多层次的城市公交服务体系,多措并举提升城市公交服务水平,强化多种形式公共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的引导作用。
完善多层次的城市公交服务。持续发挥哈尔滨、牡丹江“公交都市”示范效应,支持大庆、齐齐哈尔、佳木斯创建“公交都市”。支持特大城市、大城市发展大容量公共交通,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建成运营哈尔滨地铁2号线一期、3号线二期工程,开工建设4号线一期、5号线一期,启动大庆、恒大文旅城轻轨前期工作,到2025年,城市轨道总规模超过200公里。鼓励中等以上城市因地制宜发展BRT和现代有轨电车等中运量公共交通。鼓励大城市发展城市观光巴士。支持中小城市和县城发展多种形式的特色公交。开展“寒区城市多模式公交系统运用技术研发应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在寒区冰雪期城市公共交通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
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完善公交基础设施服务网络,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设置,提高换乘便利性、出行快捷性和乘坐舒适性。推进城市智能公交系统建设,提高居民出行便利化水平。有序推进公共基础设施无障碍建设,构建老年友好型交通系统。完善步行、非机动车等城市慢行系统,加强慢行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的对接,构建安全、连续和舒适的城市慢行交通体系。到2025年,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
(四)提升城乡客运服务。
[编辑]提升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提高城乡客运网络的覆盖深度、广度和服务水平。鼓励重点乡镇及道路通行条件良好的农村地区,通过城市公交线网延伸或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方式,提升城乡客运标准化、规范化服务能力。积极发展镇村公交,促进农村客运班线经乡镇、建制村向村民聚集点、农村产业园区延伸。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动全域公交发展。深入开展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到2025年,建制村通客车率保持100%,重点乡镇客运公交化率达100%,县(市)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AAA级及以上比例达到98%。
创新城乡客运服务模式。加快整合城乡客运资源,积极培育骨干龙头客运企业,鼓励整合分散的农村客运经营主体。引导农村客运班线采取区域经营、循环运行、冷热线搭配、设置临时发车点、定线班车等灵活方式运营,采取电话预约等方式开展预约、定制式的个性化客运服务。支持客运企业完善严寒恶劣天气下城乡客运应急保障措施,提高城乡客运服务质量。
六、打造高效率现代物流体系
[编辑]以培育和构建“集约高效、开放互联、绿色智慧、一体融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为目标,全面提升物流运行效率和水平,实现“货畅其流”,支撑龙江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构建安全畅通国际物流链。
[编辑]提升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发挥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支持顺丰、邮政等快递企业,南方航空、中货航等航空公司,京东、菜鸟等物流企业在哈尔滨机场设立分拨中心和运营基地,打造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北方快运基地和航空货运基地。构建以哈尔滨为中转枢纽的航空物流网,建设面向北美和欧洲的航空物流中转通道。有序开通哈尔滨至洛杉矶、法兰克福、日本、韩国、新加坡、悉尼等国际货运航线,哈尔滨至安克雷奇—芝加哥、多伦多等货运直达航线,哈尔滨经俄罗斯至欧洲的货运联程航线。
完善国际运输服务体系。推动TIR运输常态化运行,并依托TIR公约的实践与线路延伸,率先开展国内道路运输标准的国际化尝试与示范。完善铁路货运相关信息系统,加强哈欧、哈俄、哈绥俄亚班列等跨境多式联运信息交换。
(二)构建区域多式联运体系。
[编辑]完善多式联运基础设施。优化多式联运枢纽场站布局,支持一批具有较强公共服务属性、具备多式联运功能的综合货运枢纽场站建设。完善枢纽集疏运体系,以完善铁路专用线和疏港航道的布局、运营为重点,突破最后一公里瓶颈,畅通转运微循环系统,提升枢纽运行效率,真正发挥全运输链的综合效益。
畅通多式联运通道。在内陆城市通过畅通运输通道,促进各多式联运方式同步发展,以枢纽城市为中心,通过多式联运系统面向全国市场进行产品分拨配送。畅通哈尔滨—绥芬河—海参崴陆海联运通道,形成立足东北、联通世界的国际多式联运体系。推进欧洲—俄罗斯—哈尔滨—沈阳—天津—北京双层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提高东北、华北地区通道吸引范围和辐射能力。依托哈尔滨综合保税区与哈尔滨航空口岸联动,开展铁公空多式联运业务。
优化货运组织模式。深入推进甩挂运输、滚装运输等现代运输方式发展,满足不同价值商品对不同配送时效要求。鼓励开展以半挂车为标准荷载单元的铁路驮背运输、水路滚装运输,支持甩挂运输企业开展“四车组合”等运输组织模式创新,提高甩挂运输场站综合运营能力和信息化管理水平,降低道路运输空驶率。以甩挂运输试点企业为主体,推动跨地区甩挂运输网络建设,鼓励发展挂车租赁,制订企业间、区域间挂车互换的制度和规范,促进甩挂运输规模化与集团化发展。
(三)创新绿色高效城乡配送体系。
[编辑]建立城市货运配送体系。鼓励各市(地)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为全国绿色货运配送贡献“黑龙江模式”。积极引导物流园区、城市共同配送中心及末端配送网点三级配送节点建设,促进城际干线运输和城市末端配送有机衔接。鼓励发展统一配送、共同配送和夜间配送等多种模式。深化交通运输、公安、住建等部门联动,优化城市配送运力调控、通行管理和配套停车装卸设施布局。鼓励企业建设智慧绿色物流服务平台,推进城市货运配送全链条信息交互共享。
提升农村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服务于大宗农产品,创建20个以上电商园,促进电子商务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完善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布局,推进“一点多能、多站合一”的乡镇运输服务站建设。创新农村物流服务模式,鼓励运输企业跨行业联营合作,建立“种植基地+生产加工+商贸流通+物流运输+邮政金融服务”一体化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引导企业因地制宜培育农村物流服务项目,打造农村物流服务品牌。
提升邮政快递服务水平。优化邮政快递发展空间布局,建设“一核两带三区多点”的发展空间布局,形成以点带面、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加强邮政快递枢纽建设,打造哈尔滨、牡丹江等一批特色电商快递物流集聚区。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加快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实现村村通快递。实施“快递进厂”工程,培育一批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典型项目和深度融合发展先行区。支持电商+客车的“富裕模式”、牡丹江交通+邮政的“交邮模式”作为样本在全省进行推广,鼓励乡镇客运站整合邮政服务、乡镇邮政企业闲置局所整合客运服务,积极培育客运车辆搭载货物新模式。
专栏:邮政服务提升行动[编辑] |
重点推进快递物流总部集聚区建设工程,在哈尔滨新建4个以上快递分拣处理中心及区域总部,配建智能仓储、产业孵化、供应链管理等服务功能,建设一批电商快递集聚区。积极开展邮政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新建扩建鸡西市、大庆市、佳木斯市和齐齐哈尔等地邮件处理中心,推动处理设施更新改造。实施“快递进村”“快递出海”“快递进厂”工程。到2025年,与国内重点城市间基本实现72小时送达,省内城市间基本实现次日达。 |
(四)优化运输市场体系。
[编辑]打造一流国际运输企业。引导传统运输企业提升服务质量,扩大经营规模和服务范围,拓展经营网络,开展联运业务。支持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大型物流运输集团,推进运输市场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网络化、专业化经营。制定《关于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优化物流营商环境,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开展集疏运企业联盟试点示范工作,鼓励龙运集团等重点企业承担联盟的发起和领导工作,以政企合作方式研究瓶颈问题,探索国际贸易和集疏运细分市场、联盟发展的路径,完善服务功能。鼓励集疏运企业积极与俄罗斯、欧洲、日韩、东南亚等企业展开合作,参与国际运输,延伸服务范围,拓展经营网络、扩大经营规模,创新和优化货运企业的业务模式。
培育一流多式联运经营人和网络货运企业。鼓励引导只具有单一方式的运输和物流企业整合运输服务资源,培育网络覆盖广、专业化高、竞争力强、具有全通道运营能力的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制订完善的多式联运规则和全程服务规范,鼓励多式联运经营人建立“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次结算”的服务方式。鼓励线上平台企业以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为依托,通过管理和组织模式创新,集约整合和科学调度车辆、站场、货源等零散物流资源,培育一批理念创新、运作高效、服务规范、竞争力强的网络货运企业。
营造健康稳定的从业环境。依托现有公路服务区(站)、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站)、物流园区,持续开展“司机之家”建设,不断完善便捷普惠的服务功能。积极协调人社、工会等部门,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岗位工资,推进从业人员职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组织道路运输职业技能竞赛,鼓励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爱岗敬业,争先创优。
(五)推动运输装备应用升级。
[编辑]推动运输装备标准化。引导支持具有一定规模和相应运输资质的企业,置换更新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要求、技术性能先进的半挂车、集装箱、交换箱体等标准化运载单元,鼓励铁路运输企业增加铁路集装箱平车保有量。重点构建以哈尔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为基地,连接口岸的集装箱运输服务体系,加大落实集装箱扶持性政策。强化高铁货运能力,支持发展高铁快递专列。推广应用标准化运载单元在不同运输方式间便捷换装、快速转运的专用设备。
提高运输装备技术水平。加大卫星定位终端(北斗和格洛纳斯卫星定位终端)、行车记录仪、危险品检测仪、车辆节油装备以及电话叫车、节点运输、甩挂运输等装备、技术的推广力度,实现运输组织调度的科学、有效。严格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管理,加大对老旧重型货运车辆报废更新的政策倾斜力度,引导老旧车辆、船舶提前退出运输市场。完善运输装备节能技术标准,鼓励发展节能环保车船,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七、推进平安智慧绿色交通建设
[编辑]筑牢交通运输安全基础,加快构建交通领域数字化采集体系和智能化应用体系,发掘交通运输行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探索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新路子,支撑龙江创新驱动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深化平安交通建设。
[编辑]提升设施设备本质安全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投入,推进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危桥改造工程,推进老旧码头改造、渡口升级改造、航道整治,完善配套安全设施。大力推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完善现代化工程建设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管理体系,提高工程建设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工程质量水平。完善长途客运车辆、旅游客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等营运车辆安全技术准入标准,提高安全性能,安装智能视频监控报警、防碰撞和整车安全运行监管技术装备。到2025年,重点车辆主动安全防控系统安装使用率100%,道路运输事故较大以上等级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0%、20%,运输船舶百万吨港口吞吐量水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20%。
强化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完善安全制度体系,研究制定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监督检查办法等执法规定,规范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执法程序。夯实安全责任体系,强化企业依法依规开展生产经营建设活动,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事故和重大险情技术调查等工作机制,制定全省交通运输重点领域重大风险清单,实施全省交通运输风险大排查隐患大整治“清单化”管理。提升安全监管创新能力,综合利用科技手段,推行信用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改革,提升动态监测预警、安全风险分析研判能力。优化职业驾驶员、快递员、船员等从业环境,提高驾驶员安全文明素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行业安全治理。到2025年,交通运输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100%、安全生产信用达标率100%,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年度培训覆盖率100%。
提高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能力。健全应急运输保障预案体系,加强交通运输调度与应急智慧平台建设。完善与气象、公安、应急、自然、军队等部门应急协调联动机制,提升突发事件预警和处置的协调效率。强化应急资源保障,优化省级公路应急保障中心、水路抢通应急设施和物资储备库等应急资源布局,加快建设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健全与常态化疫情防控相适应的交通保畅和管控机制。到2025年,一般灾害情况下,干线公路路段抢通平均时间不超过12小时;内河重要航段应急到达时间不超过45分钟。
提升科技强安支撑能力。加强“科技兴安”顶层设计,充分运用标准规范、科技装备、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应用等,提升行业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智能化水平。打造安全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推动跨部门和跨层级实现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构建基于云架构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推进智能航运应急治理系统建设,加强岸基安全技术支持,推广船舶远程监控,打造“水、陆、空”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行监控体系。构建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围绕交通运输安全应急重点、难点问题,开展重大危险源监控、重特大事故预防预警、应急救援、事故分析处理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科技攻关。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现代科技创新技术成果在安全生产各个环节的深入应用。
专栏:平安交通建设行动[编辑] |
以提升“本质安全度”为中心,以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为理念,以建设“平安交通”为目标,开展安全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提升工程、大兴安岭应急处置分中心建设工程、手机APP安全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工程、科技支撑保障能力提升工程、运输车辆装备改造提升工程、运输船舶装备改造提升工程,助推全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跨越式发展。 |
(二)加强智慧交通建设。
[编辑]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网联。加快数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全要素、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实现数字化采集、网络化传输,支撑智能化应用。加速信息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试点推广北斗系统、5G、高分遥感卫星、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推进运输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及通报预警信息平台建设,推广电子航道图、水位遥测遥报系统、船舶AIS系统等应用。推动BIM+GIS技术在设计、施工、养护、运营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健康状态监测和风险预警系统建设,推动“互联网+”智慧工地的研究与试点。
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智能化水平。打造数字化出行助手与全程数字化物流体系,推动模式、业态、产品、服务等联动创新,提升出行和物流服务品质。在交旅融合等领域,依托“醉美龙江331边防路”建设项目,试点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数字化出行助手建设,实现智能售票、自助支付、智能检票等“出行即服务”功能。发展“互联网+”的智慧物流体系,建设全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和商贸物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实现“车”“货”信息高效沟通和自动处理。
提升交通行业治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决策支持平台(TOCC),实现省市两级综合交通数据采集、发布、分析一体化集成,同步健全和整合公路水路综合监管和应急指挥系统功能。完善综合执法管理系统,加强平台行业监管,建设公路货运监管平台、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省物流指挥调度中心等,推动市场信用体系监管。加强科技治超力度,开展全省不停车超限检测治超网建设,将治超工作向普通国省干线、农村公路延伸,提升治超监管能力水平。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城市拥堵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加强重大科技研发及应用。发挥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作用,开展“寒区交通基础设施养护技术研究”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包括东北多年冻土区道路养护技术、高寒地区公路桥梁运营安全、寒区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等研究和工程应用。开展“自动驾驶测试及智慧高速管控应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拓展智能网联汽车全年测试服务,搭建高速公路智慧管控服务体系。
专栏:智慧交通发展行动[编辑] |
新技术在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中的应用工程、“互联网+”智慧工地研究与试点、高速公路综合管理与公共服务信息示范工程、交通旅游服务大数据应用试点工程等。 |
(三)推进绿色交通建设。
[编辑]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降碳。制定交通运输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建立交通碳排放监测平台和分行业碳排放限额指标体系,推动近零碳排放交通示范区建设。加快运输结构调整,积极推动大宗物资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开展绿色出行城市创建行动,倡导绿色低碳出行。积极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物流配送、港口和机场、邮政快递等领域应用,持续推进超标排放柴油车淘汰更新。实施绿色出行“续航”工程,加快布局便捷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重点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运枢纽等交通运输服务场站建设电动汽车充电桩、充电站,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推广应用液化天然气(LNG)、氢燃料动力船舶等节能环保运输装备,推进船舶LNG加注站(船)建设。到2025年,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物流配送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分别达到72%、35%、20%。
加强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将生态保护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养护的全过程,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由单一运输功能向运输、生态、旅游、保护等复合功能发展。积极推进绿色公路、绿色铁路、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绿色机场、绿色枢纽场站等示范工程建设。研究应用生态敏感区“无害化”穿(跨)越技术,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促进交通运输生态友好程度持续提升。改进施工工艺,减少建设过程中的废气及噪声排放。开展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大力扶持绿色汽车维修示范企业,持续完善在用汽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护(I/M)制度,加强在用汽车排气污染治理。推动船舶污染物港口接收设施与城市公共转运处置设施有效衔接,加快推动船舶受电设施改造,提高岸电设施使用率。完善干散货码头堆场防风抑尘设施。
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统筹交通线路、枢纽等设施布局,集约利用通道线位、岸线、土地、空域、水域等资源,推进科学选线选址。推动综合交通枢纽立体化布局与综合开发,统筹港口岸线资源有序开发与利用,鼓励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加强绿色邮政建设,持续推进邮件快件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降碳脱碳技术应用,推动废旧材料再生利用和老旧设施再生利用,基本实现路面旧料“零废弃”。
专栏:绿色交通发展行动[编辑] |
围绕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运输、船舶污染防治、港口节能环保等方面开展具体专项行动。开展绿色公路、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绿色交通枢纽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有序推进全省绿色交通示范城市建设。开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推广行动和绿色出行倡导行动,降低公路出行污染。持续开展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推进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推广港口岸电应用。 |
八、培育综合交通发展新动能
[编辑]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积极培育引领未来的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综合交通产业转型升级。
(一)推动“新基建”项目落地。
[编辑]抢抓国家发展“新基建”机遇,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建设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
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推动哈尔滨都市圈寒区智慧高速公路、G331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智慧公路等项目建设,提升公路智慧化化服务水平。推进车路协同等设施建设,丰富车路协同应用场景。打造黑龙江省智慧公路管控(服务)平台,提升公路监测、调度、管控、应急、服务能力。推动智能铁路建设,运用信息化现代控制技术提升铁路全路网列车调度指挥和运输管理智能化水平。推动智慧枢纽建设,加快机场、高铁站等重大枢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各项设施全面物联,打造数据共享、协同高效、智能运行的智慧枢纽。
助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结合5G商用部署,统筹利用物联网、车联网、光纤网等,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与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协调建设。提升公路智能化建设水平和服务水平,推动公路沿线5G基站站址的共建共享,实现主要高速公路、重要国省道5G网络连续覆盖。积极推动高速铁路5G技术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持续推动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智慧工地等研发应用。在深化推进黑河无人驾驶及智能网联测试场项目的基础上,启动建设车联网运营示范区,积极探索车联网运营模式。争取国家智慧交通产业基地和具有国际水准的国家实验室、试验基地布局龙江。
加快新型交通装备研发运用。支持和培育交通运输高端装备企业,重点围绕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优势领域,整合各地创新资源,集中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加快产品和技术创新。依托寒地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联盟、中国寒地新能源研发制造监测应用基地,开展高寒地区新能源汽车的适应性研发和运营,全面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装备,有效降低运输装备污染物排放。
(二)培育“新消费”跨业融合。
[编辑]发挥交通运输点多、线长、面广的优势和特点,推动交通运输“上下游、左右向”产业融合联动,提升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行业应用与发展水平,为新消费提供支撑。
推进交通运输与信息产业融合。推进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共享交通健康发展,鼓励小微型客车分时租赁、道路客运定制服务等出行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强汽车租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异地还车功能。鼓励“互联网+”高效物流发展,提升物流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提高即时寄递、冷链快递等领域服务质量,有力支撑电子商务发展和数字消费。
推进交通运输与旅游体育产业融合。加强高速公路与景区交通的衔接,在高速公路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与重点景区道路的连接,完善交通引导标识设置。推动客运枢纽、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交通设施,因地制宜拓展旅游、消费等功能,结合地域特色配套驿站、自驾车房车营地、加气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观景台等设施设备。持续推进旅游公路、旅游航道、邮轮游艇码头建设,推动邮轮经济、旅游专列、低空飞行旅游等发展。鼓励创建以交通资源为特色的自主品牌体育赛事活动。
(三)大力发展枢纽经济。
[编辑]培育构建枢纽偏好型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临空经济、高铁经济、口岸经济。到2025年,实现枢纽经济突破发展,有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培育临空产业体系。依托哈尔滨、齐齐哈尔等机场,突破航空贸易与航空产业服务功能的短板,加快形成以航空物流产业为驱动、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临空产业体系。重点推进哈尔滨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发挥国际航空枢纽带动作用,吸引产业资源要素集聚,重点发展航空物流、航空服务、航空制造三大核心产业,跨境电商、临空制造、航空食品、商务服务、旅游休闲五大特色产业。
打造高铁枢纽经济区。依托高快速铁路建设,积极探索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站点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新模式新机制,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培育做大高铁经济,加强规划统筹和衔接,因地制宜、规范有序推进高铁车站周边区域开发建设,探索打造城市功能完善、产业经济鲜明、宜商宜贸宜居、人口集聚的高铁新城。
推动建立口岸经济区。发挥边境口岸物流枢纽功能,优先匹配要素资源,促进边境口岸经济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集聚产业集群,支撑绥芬河—东宁沿边开发开放实验区、绥芬河跨境经济合作区、黑河跨境经济合作区、同江跨境经济合作区、黑瞎子岛口岸经济区等重点边境口岸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实现“岸产区”融合发展,打造中俄战略合作及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沿边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及睦邻安邻示范区,成为带动黑龙江省经济新一轮振兴的新引擎。
(四)加快综合交通产业转型升级。
[编辑]依托建设工业强省的战略契机,抢抓综合交通建设重大机遇,瞄准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端船舶装备、交通工程机械等领域,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本土领军企业,构建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链,努力形成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新增长点。重点培育打造汽车及零部件、交通运输装备等多个千亿级产业,助力将黑龙江打造成全国重要的特种车、汽车发动机研发制造基地,乘用车较快成长地;世界重要的大型铁路货车研发制造基地,全国最大的民用直升机、中小航空发动机、航空复合材料研发制造基地。培育壮大通用航空产业,支持齐齐哈尔建设低空飞行全域覆盖试点城市,推进飞龙通航服务基地、莱特兄弟模拟飞行训练器研发培训平台等项目建设。
九、加强现代化治理能力建设
[编辑]以深化交通运输行业改革为动力,以法治能力建设为基石,以管理服务创新为手段,着力提升交通运输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支撑龙江全面深化改革、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取得新突破。
(一)深化交通运输领域改革。
[编辑]深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适应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实施“大部门制”改革,实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域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建设与管理,统筹协调铁路、机场和邮政业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进省级交通运输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交通运输规划体系改革,建立健全跨领域、跨区域、跨方式的交通运输规划协同机制。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和国土空间控制规划的衔接,推进多规融合。
深入推进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完成省、市、县综合执法改革。明确相关职能工作界面,整合执法队伍,减少执法层级,加强执法保障,夯实基层基础,提高执法效能,形成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监管有力、服务优质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建设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廉洁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
(二)提升交通运输法治能力。
[编辑]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法规制度体系。坚持以法治引领和规范交通运输发展,探索推动综合交通、农村公路、城市公共交通、出租汽车、交通安全监管等方面立法工作。健全涵盖交通运输工程、运输服务等领域的标准体系,加快高端设施设备领域和新技术新业态领域,绿色交通、安全应急等重点领域,以及多式联运等综合运输领域的标准制定。制定《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提高综合执法效能。
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制订交通运输重大行政决策规则,明确决策范围,研究制定决策目录,加强决策目录管理。全面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行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记录和立卷归档制度,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推行交通运输部门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制度,为重大决策、重大行政行为提供法律意见。
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做到执法行为过程信息全过程记录,执法全过程可回溯管理、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全覆盖。加强交通运输基层执法站所“四基四化”建设工作,逐步建成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形象统一、保障有力的基层执法框架。
健全执法协作机制。建立健全交通、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联席会议制度、案件移送制度、联动协作机制,实现审批服务与执法监管信息开放共享、互联互通。将执法检查结果纳入市场主体社会信用记录,建立健全部门间相互衔接的联合惩戒制度。完善跨部门跨区域执法联动联合协作机制,加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
(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编辑]深入推进“信用交通·黑龙江”建设。按规定科学界定信用信息纳入范围,依法依规确定失信惩戒措施,依法严格规范严重失信主体名单认定标准。夯实交通运输信息数据基础。推进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加大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与应用,实现全行业信用设施联通、网络畅通、平台贯通、数据融通。升级完善“信用交通”网站,打造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集中展示窗口。
推动全过程信用监管。创新事前信用承诺,加强信用承诺制度建设,公布实行信用承诺制的政务服务事项和行政许可事项目录,探索建立信用承诺相关信用信息的记录、归集、推送工作机制。加强事中信用评价,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信用评价体系,开展公路建设市场、水运建设市场、道路运输市场等领域的信用评价工作,对市场主体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完善事后信用奖惩,依法依规开展事后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建立有利于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信用修复机制。
加强信用产品创新。推进信用融合服务工程建设,实施“信易行”“交通信易贷”“交通信易保”等行业“信易+”工程。推进交通运输政务诚信工程建设,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政务公开,建立第三方机构政务诚信评估制度。推进行业诚信文化宣传工程建设,开展“信用交通宣传月”“诚信兴商宣传月”等活动。
专栏: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行动 |
建立健全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评价、事后信用奖惩等机制;推动重点领域失信专项治理工程、信用融合服务工程、交通运输政务诚信工程、行业诚信文化宣传工程等工作,深化“信用交通·黑龙江”建设。 |
(四)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编辑]加大交通运输人才培养力度。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开创新时代交通运输人才发展新局面。加强与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定期组织相关业务、技术和管理人员学习,提升交通运输从业人员整体素质。重点支持交通职业院校加快发展,成为高素质交通运输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优化交通运输人才队伍结构。加强跨学科科研队伍建设,造就一批有影响力的交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眼于未来交通发展新趋势,加大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逐步补强铁路、航空、智慧交通等人才短板。优化人才年龄和专业结构,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队伍。
十、保障措施
[编辑](一)加强组织领导。
[编辑]按照“全省统筹、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各级政府主体责任,组织协调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机场集团、中铁哈局等相关中、省直部门(单位)和地方政府,研究解决交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推进重大项目生成、立项、建设等工作。加强省地联动、协同推进规划实施。
(二)强化要素支撑。
[编辑]强化资金保障。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交通运输领域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求,做好预算安排,强化投入保障,落实支出责任,加强省市县财政资金保障力度。建立“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筹资、规范高效”的交通投融资体制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相关资金和收费政策支持,加大各级财政对交通重大公益性基础设施和服务的投入,推动完善和落实以县(市)级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农村交通发展资金筹措机制。鼓励利用政府债券、企业债券、REITs、PPP等方式,拓展交通项目设资金筹措渠道。建立健全资金投入与风险防控机制,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用地保障。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考虑,加强重要通道、重大设施和重大项目的空间预控。加强与国家自然资源等部门的对接,争取对交通重大项目用地支持。发挥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协调功能,助力交通项目建设,优先考虑土地利用效率高、单位土地交通承载量大的铁路、高速公路、航道、城市轨道等交通项目,鼓励通过既有资源改造提升交通供给能力,鼓励新建项目并线规划、综合开发、立体开发,推动实现多种运输方式基础设施的共谋、共建、共享,全面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国土空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三)完善实施机制。
[编辑]省直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要求,各司其职,加强协作,确保各项目标和任务有序推进。财政、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林业和林草等部门细化完善财政、用地用林、城乡建设、环保等配套政策。各地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和部门职责,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压实责任,强化举措,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合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省直各有关部门、各级政府相应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绿色通道”和“并联审批”制度,进一步统一流程、精简环节,建立联审联评及会商机制,对口负责上报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批事项,确保各项工作提质、提效、提速。建立省市共建的工作机制,按照省政府确定的双业主制要求,加快成立市县两级协调组织机构,协调解决诸如征地拆迁、手续办理、资金筹集以及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启动实施。
(四)强化监督评估。
[编辑]建立规划实施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规划实施跟踪,创新统计方法,完善交通运输统计监测体系,及时把握交通运输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订规划风险防范及应对方案,加强对规划实施风险的预判,适时调整规划和相关政策,组织邀请专家学者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提出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增强规划的指导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加大规划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交通发展、参与规划实施和共同评价监督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