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黙山先生文集/卷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一 黙山先生文集
卷二
作者:南基萬
1874年
卷三

[编辑]

陳時弊勉君德。仍辭乞歸䟽。[编辑]

伏以臣材疎跡散。甘自隱淪。與世長辭。望絶榮塗。不意聖明何由記其姓名。而收召於草莽之中。前後恩命。至再至三。隆眷盛渥。曠絶今古。臣且驚且懼。章皇登道。間關跋涉。動經旬望。旣失不俟之義。恭竢後時之誅。而聖度包荒。不以爲罪。反加寵擢。除之以匪分之職。申之以馹召之命。旣又進之咫尺之地。諭以留待之敎。臣祇奉聖旨。不敢自有。退伏邸次。無地可容。昨於宮享之日。又除臣司諫院正言。臣惶懼震越。罔知攸措。而第伏念此時違牌。有非臣分之所安。乃敢聞命卽肅。進參於百執事之末。自顧悚恧。不知所以爲計也。抑臣尤有所萬萬惶蹙而不自堪者。臣少習功令。濫竊科第。見識鹵莽。文辭拙澁。其於經綸事業時務得失。昧昧然無所知識。而頃於參奉臣柳尋春登筵之時。又伏承所懷書入之敎。臣始也惘然。終焉踧踖。坐逾時日。只有愧汗之浹背而已。臣因竊伏念我殿下御九五之尊。任億兆之責。兢業之心。不弛於宵旰。乾惕之意。常切於廈氊。憂勤惻怛。如傷若保之盛念。二十年如一日。臣在鄕曲時。伏覩十行之誕宣。未甞不莊誦欽歎。每從山東父老。有少須臾無死之願。今新自草野來。殿下或慮蔀屋之下。猶有隱情。蒭蕘之言。容有可採。欲聞一二矯捄之策。此大舜好問用中之心。周武不泄不忘之意也。臣亦積弊中裏許人。豈不欲一一條陳。第臣伏讀御題還餉一策。殿下深居九重。明見萬里。設弊原弊。說盡無餘。雖使身親經歷者形容。未必若是之明且盡也。擧一反三。其他諸弊。殿下亦已燭照而數計之矣。又况文蔭諸臣之應製。湖南諸人之條陳。說之詳矣。臣何庸疊架爲哉。若其矯弊之策則殿下歷問十餘條。而未有決定斷行之事。未知諸臣之所敷奏。果有別般善策可以救目前之急者乎。臣愚以爲法不能自弊。必有起弊之端。弊不能自生。必有生弊之由。不正其本而治其末。雖事事而更之。未必無後弊。而將不勝其改易矣。夫民弊之爲弊。非一朝一夕之故也。小而成大。積而爲痼。以至於莫可收拾之境。一則守令也。二則守令也。夫守令非民之司命乎。旣司乎民命而不恤乎民隱。則將焉用守令爲也。若言其守令之弊則直由於四維不張。貪汙成風。還餉則虛留盡分。軍政則充黃徵白。田政則陳作相混。籍政則虛實相紊。種種弊瘼。有口者皆可言。有目者皆可覩。則爲今之計。莫如審擇守令。而守令之本。在於朝廷。朝廷之本。在於殿下。伏願殿下勿以狂僭而留念焉。臣因此而竊有獻焉。臣聞宋臣朱熹之言曰。帝王之學。與韋布不同。經綸之業。與章句有異。然其本末之序無二道。夫天下之理。一本而已。徹上徹下。無非是理。故從古聖賢千言萬語。莫非發明吾人一心之理。而其關聚收殺。直指仁體。最爲精切者。則臣愚以爲莫切於西銘一書。蓋其爲書約數百言。而體用俱備。本末兼該。自乾稱父。至顚連無告。如棋盤。是其體也。自于時保之。至沒吾寧也。如下子。是其用也。今夫人之生也。父乾而母坤。體塞而性帥。其本則一源也。其仁則幷生也。雖其人物有異。貴賤有分。長幼有別。聖賢有等。而血脈之所貫通。恩義之所流行。分明是天下而一家。中國而一人。痒痾疾痛。擧切吾身。而鍼箚刀割。隨處皆覺。則銘中予字及九吾字。儘是我去擔當之意。而大君宗子。所以建立中間。參贊造化者。又豈非要得天地萬物一體看者耶。今我殿下。受皇天付畀之重。居大君宗子之位。同胞我民物。兄弟我疲癃。八域壃土。無一區非吾心之所當管。一國民庶。無一物非吾仁之所當推。則凡天地間若大若小。若貴若賤。固不可以人我看。亦不可以彼此言。苟使顚連者袵席之。流離者奠安之。吾之仁體血脈。得以流行於天地之間。則彼閭里間些少弊瘼。直是一擧措之間耳。昔穆陵之世。先正臣李滉甞爲圖作帖。衍而爲說。奏御筵席。大被嘉納。今十圖中一圖是已。然則一部西銘。爲殿下世傳家法。臣無庸贅陳。而愚衷耿耿。實出於加勉之意。伏惟殿下試垂察焉。臣受恩罔極。無路圖報。豈不欲趍走使令。以效涓涯之萬一。而第臣犬馬之齒。逾六朢七。蒲柳之質。英華蚤謝。所患心腹轉入膏肓。有時發作。絶而復甦。或恐千里旅邸。一朝溘然。以重不忠之罪。頃於登筵之夕。竊欲仰陳情私。而嚴威之下。恐涉猥越。逡廵囁嚅而退。玆因書懷之章。尾陳乞身之義。伏願天地父母諒臣微懇。遞臣所帶職名。得以歸伏衡茅。歌詠聖德。卒歲優遊。是我殿下終始之賜也。臣無任瞻天朢聖屛營祈懇之至。謹昧死以聞。

批曰。省疏具悉。爾牘數十行。言簡而意盡。首言許多弊端之捄弊。而其要歸之於本源。此固理到。且况敷說西銘之微旨。證之以先正圖說者。爾必有所存。故言之乃能如彼。極庸可嘉。此圖予所欽誦。付之壁間。昕夕常目者。益當體察而監省焉。爾其勿辭。在京察職。

求言應旨䟽[编辑]

伏以上天示警。聖心靡遑。减膳待朝。一念對越。延訪羣臣。十行誕宣。是誠瞽奏嗇馳之時也。如臣無似。待罪言職。豈不𨃃蹶趍造。以從羣僚之後。而新遭至慽。未敢登筵。走伏闕外。恭竢處分。聖度如天。曲賜容宥。臣罪實大。何敢以苟逭爲幸也。嗚呼。太陽之尊。陰虹敢干。春臺之下。花信尙寂。麥秋不遠而野無靑色。維夏已㧂而陰風尙冷。是何聖明之世而有此衆灾之疊臻也。若以諉之於氣數之適然。則殆近於安石之不足畏。而必欲傅會而爲說。則又是漢儒之陋處。臣豈爲是哉。嗚呼。天道人事。未可以差殊觀也。人事得於下則天軌順於上。人事失於下則天變見於上。此所以洪範庶徵。必從五事上推說去。而中庸之位育極功。要在於致中和三字。夫中者不偏不倚之謂。和者無所乖戾之義。今日之灾。未必非乖氣之所感得者。則意者殿下於中和之工。容或有未盡其道而然歟。嗚呼。中和之致與不致。惟在於七情之中與不中。而七情之中節。惟怒爲難。不怒其所當怒者。非所謂中節也。怒其不當怒者。非所謂中節也。必若大舜之怒四凶。顔子之不遷怒。然後方可謂聖人之怒。而試看今日之假息於天地之間者。凡幾四凶也。夬施典刑。以洩輿憤。是殿下一怒處。而一向靳持。終不處分則是殿下之不怒其所當怒。而與大舜之怒四凶者異矣。至於禁堂之覆逆。三司之爭執。是殿下之容忍翕受處。而竄逐之摧折之。設禁而沮抑之。則是殿下之怒其不當怒。而有異於顔子之不遷矣。然則殿下之怒。於是乎不中節。而其於中和之極致。恐有所未至矣。欲望天地之位萬物之育得乎。誠願我殿下不患天灾之未祛而惟患聖學之未至。於其未發而極致其中。於其已發而極致其和。使吾之一喜一怒一動一靜。無一毫偏倚乖戾之弊。然後方可以心和氣和而天地之和應矣。彼諸般灾沴之自消自滅。只是見晛雪耳。惟殿下懋哉懋哉。抑臣有萬萬駭憤。如不欲生者。不得不一㬥於殿下之前。臣伏見司諫臣吳鼎源所啓。則其論邪學之害。以爲湖嶺之間。轉益熾蔓。臣嶺人也。噫嘻痛矣。此言何爲而至哉。今之嶺南。雖不如古之嶺南。而爲士者猶能誦先聖之書。服先聖之訓。其於極天秉彜之良性。猶有所不墜者矣。臣未知今日之所謂邪學。果何等學。而彼鼎源乃以湖嶺混稱。隱然歸一道於夷狄禽獸之域。其爲言危且險矣。雖然。鼎源亦殿下之臣子也。豈敢誣人之不暇而自陷於罔上之科哉。此必有所見。而亦必有所聞。臺臣果有眞箇見聞。指摘而現發則朝廷之上。自有典刑。而嶺下人士。亦將齊聲共討之不暇。如其不然。彼鼎源烏得免誣罔造言之律哉。臣以草野愚蠢。有懷無隱。敢此凟撓。不勝恐惶。臣頃陳情懇。乞解職名而猥蒙在京察職之批。恩敎至此。臣何敢以疾病筋力。自有其身哉。雖磨躳戛骨。死於輦轂之下。亦有榮焉。而臣今意外所遭。萬分迫切。不得不冒昧仰籲於天地父母。伏乞諒臣至懇。亟賜鐫遞。俾遂情私。乃造化曲成之洪恩也。臣無任屛營祈懇之至。謹昧死以聞。

擬上勉君德疏[编辑]

伏以自古人臣進言。莫不以勉君德爲第一義。典謨尙矣。漢唐陋矣。惟是有宋大儒及我東先正。惓惓爲君上極言竭論。其書俱在。其言不冺。若格致誠正之論。淸源端本之說。可以爲百王受用之旨訣。臣欲掇拾而爲言。則糟粕也糠粃也。欲外此而爲說則又無他別法焉。臣竊伏惟我殿下。膺上聖之資。躳下學之工。其所講究體驗。躳行心得之妙。必有所默契而融會者矣。伏願我殿下於萬幾淸燕之暇。拈取伊川經筵進說。晦庵諸封事及先正文元公臣李彦迪一綱十目進修八規。文純公臣李滉聖學十圖與六條等疏。置之座右。常常省覽。有若親見其人而講說焉。則其有資於日新又日新之工者。亦豈淺尠哉。雖然。古人憂治世而慮明主。惟我聖上聦明叡知。上達天德。總攬權綱。英斷赫然。在廷諸臣訏謨猷爲。不足以仰贊聖化。有槪聖心。其流或至於自聖自用。獨知馭世之歸。臣愚死罪。惟願我殿下於敬大臣。體羣臣之道。少加意焉。嗚呼。造化無獨運之理。歲功無獨成之法。雖以堯舜之聖。苟不得人而任其職。則兆民之衆。四海之大。豈一人之所可獨理也。恭惟我殿下臨御二十年。所以施之政事。發諸絲綸者。無非安民之謨。恤民之策。而使山東父老扶杖而聽。有少須臾無死之願。是宜中和位育之功。薰蒸透徹。庶幾八域之內。無一夫不被其澤。而奈之何愁歎之聲。或起於蔀屋之下。豐歲無樂生之心。凶年有仳㒧之患。百弊蝟興。民生日瘁。此其故何也。良由於奉令承敎之臣。不能宣上德意。膏澤不能下究之致也。臣聞醫病者急則先治其表。今之爲國之道。溯其本。豈無可言之弊。而若撮其最急者而言則曰糴政也。軍政也。田政也。籍政也。惟此四大弊。實爲今日難醫之痼疾。若不及今變通則其弊必至於無民。無民而國可爲國乎。今之議者或曰。祖宗法度。不可膠守。必大變通大更張而後。積弊可祛也。臣愚以爲非計之得者也。夫改絃易轍。非大手段大力量。必有大狼狽。此羲易所以有大貞之戒。而宋之安石所以兆陸沉之禍也。况我祖宗朝破分良法。爲百世不刊之典。苟使少識治體者。就其中少加整頓。修擧廢墜則可以一變而至於齊。而至於魯矣。何患積弊之不祛。巨瘼之不除也。其他若學校之弊。科擧之弊。風俗之弊。士習之弊。財用奢侈之弊。前後奏牘。日積於公車之門者。皆是事也。其中豈無一得之見。惟在殿下之擇而用之耳。然而諸件弊端。終未見捄得一半者。臣愚以爲皆由於不得其人故耳。是以從古論爲治之道者。莫不以得人爲最先急務。朱子甞曰。漢武之世。以董仲舒爲丞相。以汲黯爲御史大夫。則禮樂可興。如使今之朝廷。宰臣而得其人。則論道經邦。百度可貞矣。銓衡而得其人則任賢授能。衆職皆擧矣。喉舌而得其人則斟酌元氣。出納惟允矣。臺閣而得其人則斥邪彈惡。憸人自遠矣。掌選而得其人則秉公革私。人才可得矣。師儒而得其人則興學設敎。人心可淑矣。方伯而得其人則承流宣化。膏澤下究矣。守令而得其人則懷保小民。百堵皆作矣。內而公卿百執事。外而郡國諸守宰。皆得其人。則治何以不若唐虞。世何以不躋煕皥也。然其中生民休戚。惟守宰最爲要切。何也。近民故也。朱夫子曰。如大禮赦文。朝廷特許蠲除。而知縣不爲擧行則民不可以往訴。今日之事。如此類甚多。良可慨已。程子曰。一命之士。苟存心於愛物。於人必有所濟。今之爲守宰者。其有存心於愛物者能幾人哉。况守令之職。七事而已。今之許多諸弊。其受病源委。皆從七事中胚胎出來。則守令得人。又非今日救弊之第一急務乎。雖然。只論其得人。而不究其得人之方。則正如無星之秤。子思子曰。爲政在人。言其在於得人也。其下繼之曰。取人以身。此則言其在於人君之身也。然則取人之則。顧不在於殿下乎。嗚呼。取人豈可以言貌爲哉。以言取人。失之宰我。以貌觀人。失之鬷蔑。昔夏侯勝相字於上前。其朴直可見。而不害爲漢之名儒。陸贄口不能言。其拙訥可知。而不害爲唐之名臣。誠願我殿下勿以言貌取人。朴直者待之以朴直。拙訥者待之以拙訥。不以其言而必以其事。不以其貌而必以其心。愼勿以口給呫囁之徒。爲可以供目前之使役而親近之。然後將見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可以奠國家於磐石之安。可以置民生於袵席之上。而向之所陳諸般積弊之祛。自是轉移間事耳。玆豈非得人之效耶。然非在我之權度精切不差。物之輕重長短。何從以較量之也。其必自我方寸。如鑑空水平。無一點塵翳。然後彼之姸媸美惡。自無所逃。此則惟在殿下闢四門之一樞機耳。惟願我殿下懋哉懋哉。

應旨擬上䟽正言時。因灾異求言。初製此䟽。更以爲旣上西銘䟽。又釋洪範爲言。似有以學自任。沽名干譽之嫌。不果上。[编辑]

伏以臣竊惟天人之際甚可畏也。人事得於下則天軌順於上。人事失於下則天變見於上。遊衍出往。無一事之不體。休咎灾祥。無一理之或僭。則今此雲觀之變。必有所以召之之由。而如臣學乏天人。無以仰測天意。俯察人事。何敢的指質言。以爲某事之應也。然臣聞和氣致祥。乖氣致異。近年許多灾異。未必非乖氣之所感得者也。嗚呼。殿下有天地之德而陰翳蔽之。殿下有日月之明而氛祲塞之。殿下雖有天地之德日月之明。而將何以成覆載之功。施膏燭之化哉。今夫環海之濱。兆民之衆。莫非我殿下化育中物。而惟其陰翳之所蔽。氛祲之所塞。有冤而莫之㬥。有枉而莫之伸。使蔀屋無告之民。不能無憾於天地之大。日月之明者。有足以傷和而召灾。而臣不暇一一條陳。最其中殺人者以財而倖免。掘塚者以勢而苟逭。至於李汝節之殺人如麻。而朝廷之上。多傅生議。金履翼之十月奉糴。至使士夫致命。婦人殉節。而不過乍配旋宥。歷敭華顯。嗚呼。三年枯旱。五月飛霜。猶是一婦之所感召。則况於羣冤薄霄。安得無傷和之理也。臣以爲李汝節則當於本邑置法。以慰枉死者之魂。金履翼則雖不可償命。亦宜終身禁錮。以爲酷吏之戒。亦可爲消灾之一道也。嗚呼。殺之一字。非人君之所可言。而有罪而不殺與無罪而殺。雖有寧失之經訓。此則就其尋常犯罪者而言也。至於治逆。是何等重典。而三司之所日日仰請者。皆國人之所共誅者也。殿下一向靳允。羣情抑鬱。亦一召灾之一端。至於設禁一事。尤是前古之所未聞者也。殿下以廣言路爲捄灾之急務。而未徹之章。猶滯門外。則不幾於欲入而閉之者乎。嗚呼。今日召灾之由。不一其端。而必欲傅會牽合。杜撰爲說則鑿矣。如春秋繁露洪範五行傳等書。又是漢儒之陋處。臣則姑舍是。請就洪範之大經大法。爲殿下一陳之。夫洪範。天之所以錫神禹而叙彜倫者也。箕聖傳之。周武受之。以之成八百年基業。至於浿江東渡之日。所以施八條之化。而寥寥文獻。寂矣無徵。獨其書之載於簡策。而爲百王之柯則者在耳。其書自初一至次九。神禹之所陳也。自一五行至九五福。箕聖之所叙也。其中皇極一疇。爲八疇之綱領。在易則爲九五之位。在人則爲一心之極。前之四疇。後之四疇。無非皇極一疇之所運用。而參以天道。協以人事。以前四疇而言。則一五行天道也。二五事人事也。三八政。人事也。四五紀天道也。以後四疇而言。則六三德人事也。七稽疑天道也。八庶徵天道也。九五福人事也。諸疇皆以數言。而皇極不言數者。一極建於上而諸疇之數。皆爲之用矣。摠而言之。人君爲四方之表準。爲萬民之歸仰。無偏無陂。其義也。無作好惡。其道也。無反無側。其德也。而若究其所以建極之道則不過曰蕩蕩也。平平也。正直也。是極建於上而後。前四疇之在天在人者。無不順其軌而得其常矣。後四疇之屬天屬人者。莫不協於上而和於下矣。夫然後歲月日時無易其度。雨暘燠寒。各以類應。以之心和氣和。而天地之和自應矣。致中致和而位育之功可成矣。玆豈非皇王建極上所推出來者耶。洪惟我朝。按有箕方。聖聖相承。同一心法。其所以鞏固基業。與周比隆者。率是道無他。而至於我先大王而有大焉。在宥五十年。凡所以斂時五福。敷錫庶民。會極歸極。邦其永昌。環箕邦數千里之地。而咸囿於春臺壽域之中者。莫非爾極。則一部洪範。是我朝四百年致治之模範也。肆其仁愛之天。雖或有一時告警之灾。而卒能反身修德。轉灾爲祥則今我殿下遇灾修省之方。不必遠稽堯湯。而當近法文祖。惟殿下懋哉。

附特敎下諭兵曹巡營關文附[编辑]

乙卯十一月二十七日

傳曰。予以搜訪人才。夙夜慥慥。方伯守令之反面也。必問道內之有甚可用者。以予所聞之慣於耳者。欲試之於先從科目中求之。前都事李萬運。前佐郞南基萬。爲先令該曹口傳付軍職。使之上來來待。其次宜求故家。又其次旁及寒畯爲可。故大憲張顯光奉祀孫仁同幼學張胤宗。故領議政柳成龍後孫尙州進士柳尋春。長興進士魏伯圭。亦令該曹口傳付軍職。使之一體來待。政官待開門牌招開政。先令入侍事。奉承傳爲有置。承傳內辭意奉審。前都事李萬運。前佐郞南基萬。幼學張胤宗。進士柳尋春等所居邑良中。一一知委上送後。卽爲回移。以爲憑考之地宜當向事關是齊。後錄內同日口傳政事。前都事李萬運。前佐郞南基萬副司果下批。幼學張胤宗。進士柳尋春副司勇下批爲有置。此意亦爲知委次關及後錄是置有亦關內辭緣。星火宣布於前佐郞南基萬。使之上去後。發行日子。卽爲牒報。以爲轉移之地云云。

丙辰二月初二日。兵曹草記。

批旨內。兩南宣召文蔭諸人上來與否。尙無皁白。俱非隱逸則事體道理。豈敢若是。更令吏兵曹催促。隨其來到。這這草記。大抵近來如許召命。該曹擧行。專事推托。此後嚴飭。若不自下卽爲提奏。以至自上提問之擧則判堂禁推。下吏卽其宣召地方充定官隷。此傳敎書。付吏兵房承旨。故事及笏記可也事傳敎敎是置。傳敎內辭意。奉審施行爲乎矣。去年十一月。前都事李萬運。前佐郞南基萬。幼學張胤宗。進士柳尋春,魏伯圭。令該曹口傳付軍職。使之起送事。因傳敎。自兵曹發關知委是遣。去月二十五日孝陵參奉張胤宗。繕工副奉事魏伯圭起送狀聞事。因傳敎。自本曹發關矣。尙不回移。又無起送狀聞之事。致勤飭敎。該道擧行。萬萬稽緩。到關卽爲知委於李萬運,南基萬,張胤宗,柳尋春處。星火起送後狀聞爲旀。形止回移宜當事關是置有亦。以此關辭。卽爲宣諭於南基萬處。使之上送後。發行日子。卽爲牒報云云。

兵曹關內。今初五日

傳曰。嶺南儒張胤宗。湖南儒魏伯圭除官宣召。尙無動靜。豈春寒尙峭。不能自力登程而然乎。令該曹關問兩道。道臣草記。其外宣召諸人。亦爲催促。待其上來。令吏兵曹這這草記云云。傳敎內辭意。奉審施行爲乎矣。㓒谷居前都事李萬運。寧海居前佐郞南基萬。尙州居進士柳尋春。仁同居孝陵參奉張胤宗等。催促起送。發行日子。亦卽星火回移爲旀。入京後卽通銓曹事知委。以爲轉禀之地事關是齊。一時來到。吏曹關辭。一樣是置有亦。前因吏曹關。已有所知委。前佐郞南基萬發行與否。果已探問修報是隱喩。特敎申嚴。前後何如而本邑擧行。每每遲延。初七日關尙不回報。該吏事萬萬痛惡。嚴治次爲先付過是在果。前關到付日時。其間稽滯委折。星火査報。以爲憑處爲旀。更以此關卽爲宣諭。使卽卽起送之地云云。

[编辑]

答李參議[编辑]

基萬於座下。受知甚蚤。蒙愛予之誼甚篤。私心嚮𨓏之誠。何甞不憧憧也。惟是因循婾惰。迄未奉咫尺之書。常以是悚歉于中。不自意辱賜先施。屬意鄭重。策勉俱至。自顧空疎。何以當此。且愧且感。仍伏審彼時神勞愷悌。德履康福。區區忻賀。足慰積年翹勤之忱。基萬。年來契活。無一善狀。眼前境界。非不寬綽而閒中歲月。只從悠泛上過去。畢竟爲無所用心之人。祇自撫躳憐歎而已。竊念座下齒德旣高。人爵之至。視之如浮雲。其視世之汲汲而戚戚者。何啻較三十里。區區素甞欽歎者。思欲復奉從容。以消鄙吝滌葷滓。而旣不可得。徒以昔之所得於談讌色笑之餘者。想像於寤寐間耳。仲章兄近况甚無聊。殊以爲念。金直甫之逝。令人短氣。當此人物眇然之時。又失此箇好人。其爲傷痛。不特從遊之舊而已。紙尾之眎。恐爲戲劇而發。然奉讀以來。有足悲吒者。八耋咬菜之苦。在執事固竆之節。固已安之若命。而其於世道。寧不慨然耶。如基萬之無用於世者。殘年喫飯。亦自不惡。而天以荐歉困之。是亦命也。又何怨焉。

與李參議[编辑]

床下之別。已三年矣。追惟當日聯衾對案。延欵眷愛。藹然盈溢於色辭之表。自顧菲薄。何以得長者寵遇乃爾。感佩銘鐫。迨不能忘。迺者得接政報。始伏聞光膺寵擢。超躋緋玉之班。欣悅聳賀之忱。自別於人。而山川邈矣。無由以一字少致區區之意。秖自嚮風馳誠而已。獻發有日。伏惟君子履端神勞愷悌。川至之休。與時俱泰。仰賀無任。基萬歸來跧伏。聊可自適而造物兒又從而戲之。數年契活。惟憂病與隣。無以收拾神氣。抖擻文字。憐歎何喩。注谷大霈。係是陽復之兆。而奈何一種運氣。又帶得不好。李玉署之客逝。傷痛未定。而今又承李執義不淑之報。俱是吾黨意中人。不覺令人短氣。環顧宇內。晨星落落。吾嶺之所係屬仰望。非吾令丈而誰哉。伏望加護鼎茵。益懋崇深。以副區區瞻慕之誠。

答李參議[编辑]

前秋八月下書。珍藏奉玩。少慰日夕傾慕之懷。而苦無便。迄未仰覆。居然歲且周矣。卽日霜令。伏未審台體頤養起居順時康福。基萬一味冗憒。無可仰喩者。竊伏聞齒德益邁。氣力休明。東南德星之耀。何讓於汝南故事耶。秖自歎蒲柳之質。未秋先謝。年來。苦多侵尋之撓。回思宿昔陪遊承欵之厚。杳然如曇雲前事。重拜床下。未易爲期。有時興言寤歎而已。

答柳叔遠長源[编辑]

初夏歸路。暫過道谷。蒙慰書見存。仰認厚眷。迨猶感戢。伊後經暑涉秋。伏惟閒中味道體韻益淸勝。基萬。千里歸來。一味無聊。日前纔了窆事。又見寃样之退行。觸緖悲悴。了無一分意况。自憐奈何。化龍外孫。觀其擧止。稍有軌度。見渠述作。已具體段。認是陶鑄之力。感歎不已。顧今挂牌秉拂。執事有不得辭其任者。千萬爲吾道珍重自愛。

與金道彦宗德[编辑]

令季氏兄才器志業。不謂遽止於斯。而天不假年。中途奄忽。係是吾黨運氣。何但德門之不淑已也。竊伏念友愛加隆。手足耳目相須相資之地。公義私情。倍萬何堪。側聞臨化從容。深得古人正終之義。平生所學。可驗於此。尤令人敬服歎仰。轉眄之頃。窀穸已閟。節序遷變。伏惟感時撫跡。情緖益新矣。雖然死生有命。脩短有數。惟高明深造之以理。當有以任而遣之。惟是之恃耳。意外令咸。情契申勤。見訪於寂寞僑寓之中。其不遺古誼可感。仍審服中暮年精力神勞康健。甚慰傾慕之忱。基萬。於仲氏旣失知己。於座下雖有一再經過之便。而未暇以寸筳扣發。叔氏則直今違面。惟季氏兄前程未艾。且近有芝村之緣。庶幾因便一番傾倒。是爲尋常耿耿處耳。今焉已矣。復何及哉。竄伏東西。無暇討便。一紙之唁。必待令咸先訪。深愧不敏。南澗之喪。已經宿草。痛悼何言。耆德凋零。斯文益孤。計今輿論所歸。未甞不屈指吾執事。千萬益究大業。爲吾道增重。

與趙聖際運道,聖紹述道[编辑]

基萬白。不意令第三戚丈奄忽違世。承訃驚慟。如何可喩。此老平生。有足悲吒。惟灑掃先廬。遯世求志。聞其晩境節宣甚適。所謂畸於人而不畸於天者。私心傾慕。以爲卒究年壽。爲吾黨增重。何遽不淑。殉身以歿。令人不覺短氣。伏惟友愛加隆。種種至痛。與時益切。爲之悲溯不已。然是亦係於天之無可奈何者。惟是高明深造於理。當有以處此。又何庸舚舚爾也。寒威甚緊。不審際玆。僉服履起居若何。基萬。千里歸來。疾病侵尋。無以奔赴於九泉之訣。有愧古人白馬之誼。千萬自愛。以副遠誠。

答李仲章天燮[编辑]

跧伏竆涯。鬱鬱無誰語。迺於人日。獲見所懷人。得接故人書。依然若草堂故事。眞可謂人日也已。怳惚心醉之餘。披玩展讀。長牋近律。璀璨盈眼。無論其詞采鉅麗。使人有望洋向若之歎。其相與相期相愛相念之切。溢於言表。吾兄近日作何工夫。而文章之進。若是其橫厲也。吾亦何人而荷吾兄眷厚乃爾。旣爲之欽歎。繼之以憮然也。中間悲歡存歿。置勿復道。竊爲吾兄區區奉賀者。惟是春府尊候。齒德彌高。匙箸益健。吾兄兄弟左右愉悅。以致無方之養。人間至樂。孰加於是。如吾孤露。天地間一辜人。與吾兄同庚而不同命。是可嘅已。因與汝明兄得遂三日之欵。細叩尊邊近來節度。持憲丈家食安吉。且有含飴之娛。公瑞兄再醮其胤。章世之孤。又再成有家。吾兄次房。新有委禽之慶。自餘大小各安樂。種種慰賀。弟年來契活。惟至親喪慽之外。無他好况。鼎器衰敗。眼翳齒豁。諸般衰病。不期相尋。以此模樣。厚承吾兄責勉期待之意。雖出於故人相愛之切。而自顧汗顔。無以爲喩。竊瞷吾兄才性旣邁。種績且富。滿園花樹。無非麗澤之地。左右盍簪。盡是切磋之益。以是優遊。旣飽而飫。所學安得不廣博。所造安得不精深耶。恨此匏繫。無由得承下風。以滌土炭而消鄙吝也。公瑞兄滿腹詩書。想已紅腐。而猶閟其金玉。終靳瓊琚之報。弟亦冗𭶿闕問。無以直致此意。幸爲我轉及之也。仲殷注書。地隔二百里。未得源源相見。從當爲報兄眷眷之意耳。弟素於詩律尤爲昧方。前者妄發。豈曰詩云。迺兄不鄙而唾之。從而疊和之。又欲推而進之。辱與之上下馳驅。投瓜得瓊。所獲則奢矣。畢竟血指汗顔。僵且顚矣。然自我而止。有若相拒者然。故復薦其敝帚。其爲不自量甚矣。兄愛我良悉。籤面字之親之也。初頭名之。敬之也。弟亦宜爾而不爾者。兄以古文自期。以古義相處。弟旣不敢當。而不欲區區效嚬於凡例之末。想兄諒之耳。惟冀各自征邁。以無負歲寒相期之意。

答李仲章[编辑]

日月易邁。先府君終祥已㧂。伏惟孝慕靡逮之痛。益復如新。矧又歲色更新。百感易集。不審玆辰。孝履起居一向支相。客冬自無何。獲奉十月初四日手書。滿紙覼𱭌。得以備悉中間改厝曲折。以至邦慶之無彊。世道之餘望。嶺下凋零之歎。兩地願言之懷。披竭悃愊。無異對討。顧此庸陋。無所比數於人。而獨蒙吾兄謬加知愛。乃於瞿梅之中。曲致綢繆。至於如此。奉讀感歎。弟年來契活。惟憂虞喪慽之與隣。年前寢郞從兄之喪。已是大關門戶。而又於前秋。失宗從兄依仰。悲悴無聊。已不可言。而賤疾又從而侵尋。歲初以胷腹之疾。浹旬彌苦。發作無常。方伏枕涔涔中。忽念兄外除之日。纔隔一旬矣。擬於三霜之內。一進廬下。盡哀靈筵。以抒平日傾嚮之忱。而今不可得矣。其在情至事從之義。豈容如是。而異日越人之吊。又不知定在何時。臨紙哽噎。只自西望寄懷而已。

答李公瑞龍羽仲章[编辑]

雪嶺嵯峨。寒威砭骨。閉伏煨堗。不省門外事矣。數百里外遠客。怳若從天而下。袖致兩兄手書。十回披玩。無减接席晤語。仍審新元。僉服履珍相。觀玩日有新功。尤庸慰感。弟病伏竆巷。形骸日益癃朽。志業日益頹惰。自分終作無聞之鬼。迺蒙僉兄不忘宿昔相期之重。推借策勉。有若可以上下論量之者。且愧且悚。茫然不知所以爲對。倘得周旋於僉兄之後。穩承緖餘則蓬麻麗澤。豈無一分資益之地。而又何可得耶。賢哥學業不凡。幸須益勵。期於遠大。是區區之望也。

答李仲章[编辑]

天奪元良。率普哀隕。言念宗社。罔極奈何。頃自無何。獲奉三月晦日書。感領至意。稍慰懸渴之抱。而第鬱攸之灾。倂與其先廬書籍而俱燬。則何其不幸之甚也。未知其能收拾燼餘。已底於苟完之地耶。不審徂暑。棣床湛樂。一向康勝。弟年來衰颯忒甚。猶作公例。而家禍去而益酷。前月初。荐遭堂內喪慽。尤增摧剝。古體之贈。流出性情。隱然有陶謝風致。三復歎尙。竊欲續貂。而此際心境。有不暇及。留待後日耳。近來嶺中。嘵嘵之端。不一而足。深可憂歎。毋論其是非曲直。似此風色。殊甚不佳。此亦係世道耶。

答李仲章[编辑]

赫蹄之奉。歲有餘矣。况近來氛祲之撓。一例澒洞。旣自畏約之餘。親知間休咎消息。每入念係而已。卽惟黃花令節。聯棣經履淸裕。日有講討之樂。弟凋瘁殊甚。中間爲癘鬼所逐。奔逬東西者半年。繼以有無前風水之灾。大地生靈。嗷嗷待盡。是何運氣也。第未知貴邊光景比此何如耳。嶺中大論一出。上格天聽。一堂之間。有如家人父子之相唯諾者。䟽中諸人之收用付職。俱是恩數之前所未有。况十行恩批。誕敷心腹。洞悉吾嶺心事。三十年湮鬱義理。得以闡發。可以有辭於天下後世矣。甚盛甚盛。第聞有再擧之議。尊意以爲如何。草野事體。與朝廷自別。屢次煩瀆。不瑕有猥越之嫌耶。此後則惟當付之臺閣。退伏恭竢而已。何可以必遂爲期也。且前後吾嶺之以疏事獲被恩典。逈出尋常。此是惶懼。而不可以狃爲之也。千萬調停。毋至激發如何。側聞兄有搬移之計。不知何處有樂土也。或爲山水計耶。雖欲從之。不可得也。各在衰暮。嶺路愈遠。此後相握。有難以此生爲期。安得不愴恨也。惟冀加餐自愛。益勵志業。

答權季周[编辑]

故人心畫。得接於六載違面之餘。讀之灑灑。怳如更承談讌。信後閱月。不審際玆庚炎。棣床湛樂一向神衛。基萬。前年是月遭長子婦喪。日前纔經十三之期。自餘憂慽連仍。慘悴無憀。無可言喩。年前吾嶺樹立。可謂不負所學。甚盛甚盛。大論又張。將爲擧幡之行。若了得此事則吾嶺能事畢矣。百年天道。必有循環之理。如左右輩。豈久於泥塗者。望須益勵大業。進而需世。以慰區區柏悅之望也。近因仁鄕士友。聞左右攜諸名勝。遊歷名區。做旬日之樂。令人不覺神𨓏。百念俱灰。惟欲與上游知舊。得際下風。恣意探討而歸。是尋常耿耿處耳。盛詩雋永。可供咀嚼。聊玆續貂。不敢自秘於相知間。幸勿以示人也。

與金幼聖若鍊[编辑]

前去光景不欲言。又不須言。何幸獲蒙恩霈。好還田里。聞聆所及。無不慰聳。况弟之於兄耶。隔歲歸來。想鴒原花樹之樂油油如也。弟姑無外撓而內凋忒甚。髮種齒豁。非復數年前模樣。自歎受氣之甚薄也。想吾兄榮衛素完。雖閱歷風霜。必不如弟之衰憊。恨不得復對勝昔髭貌。較其分數之多少也。令從氏上舍兄。平安耶。其季氏又捷今榜。自是兄家物事。不足多賀。而第吾兄憔悴之餘。想不寂寥。竊爲兄賀之也。自聞歸田。豈不欲一書致問。而相望落落。秖自興懷。適有九老洞李上舍便。𭶿草數字以付。倘免喬沉則幸矣。

與金中立道行[编辑]

天道好還。霈澤汪濊。尊伯父先生六十年幽冤。一朝夬伸。信乎陽復自有時也。奉讀十行。恩綸餘渥。又及於思翁。欽仰天地之大日月之明。而異時之典。亦可以預兆之矣。甚盛甚盛。伏想尊門歡欣和悅之氣。足令冬律回春。區區平安二字。不須仰問。風聲所及。跛躄起立。而如某等。俱以癃疾。當寒縮伏。有難以筋力自強。末由忝隨賓客之後。獲覩盛儀。兼與左右握叙從容。其於事契之重。慙赧何喩。惟冀盛禮利行。

與權興海[编辑]

天末號弓。一般哀隕。况復麻葛遞制。尤切靡逮之痛。伏問玆辰。政履起居若何。基萬。跧伏無聊之狀。無足奉喩。地距治宇不甚遠。而匏繫之蹤。徒切願言。從弟寓在治下。爲言獲承下風。眷待有加。又不忘傾蓋之舊。每爾提及。仰認高誼。感佩無已。時於地主之席。晤言及執事。謂有魚臺前期。倘於朱墨之暇。一啓㫌旆則庶有瞻望之地。惟是日夕企注耳。弟亦不無經過之便。而私居淟涊。擺脫未易。未知果遂與否耳。

答申司藝宅和[编辑]

京鄕落落。瞻詠但切。忽承遠存書問。非兄之愛我良至。何以至此。時時披玩。如對隔歲顔範。居然凉生。伏惟起止淸裕。館職優閒。聊可自適。而近來或有轉遷之事否。弟歸來跧伏。憂虞溢目。且有疫癘之撓。見今兒子項𤺄。苦無痊完之期。到底無非苦海。奈何。兄今老矣。豈遠遊時也。然竊瞷氣貌精剛。寢飰稍穩。多年積勞。豈無公論。早晩當得一麾。是所瞻祝。聞幼聞兄與之伴館。兩老相將。其所慰意多矣。此兄經過節度。每入戀想。然不如是。何以格天也。嶺運稍向泰。豈無陽復之日邪。

與柳君一會源[编辑]

一自尊邊遭罹以後。往來聞問之節。當與前時自別。是固情理之所不容自已者。而夏間遞便之後。一向不聞動靜。雖緣此間事故之多端。而左右何由想得。惟當自分爲無情之人。而又何庸蔓辭以自解邪。卽惟時移物變。撫念傷感。情緖益新。然日去月積。兄豈長作向隅人邪。旣不能隨化者而俱逝。則日用事務。有不可一切放過。家事泮渙。不得不用意措置。家累之綴旒於我者。不得不鎭撫而全安之。不審吾兄日間所處之如何。而親愛之至。放言及此。或賜恕諒而收納否邪。至於未亡者之生死則不欲問。又不欲聞。而渠之所倚而爲命者吾兄耳。惟是之恃耳。

答柳仲瑞再休[编辑]

方慘悴無聊之際。對壻君披賢書。稍慰寂寞中苦懷。感幸感幸。風寒比甚。不審重侍餘鍊玉更何似。基萬。私門凶禍。從兄纔得一科。遽爾摧折。已是人理極處。况與之幼長以老。平生見許以知己。而一朝交臂而失之。以此忽忽無意緖。不自知此身之留在此世也。奈何。以左右門戶之大。幹務之繁。不得專意鉛槧。勢固然矣。然無非事者。餘力學文。亦非不足。須千萬努力。以卒究大業如何。如僕老矣。每欲一番抽身。周旋於上遊儕友間。以滌此土炭而不可得。卽今所遭又如許。臨紙只增冲悒。

答硏經書院儒生[编辑]

斯文重地。遽遭意外之變。驚歎何已。遠辱寵翰。屬意鄭重。自顧鄙劣。何以見收於盛念中哉。秋序已闌。伏惟僉履起居一向神衛。基萬。卽宜奔往。展謁於巍然當坐之下。且隨僉君子後。以聽緖論之如何。而公私肘掣。未克遂忱。替使回敬。又此後時。不敏之罪。何辭以文。竊聞院宇已相新址。經理之方。今幾就緖否乎。係是道內士林之責。齊聲合力。豈敢自後於人。但弊鄕學校。凋殘忒甚。所謂助物。未免草草。尤覺愧赧。

答平海鄕校儒生[编辑]

承審淸秋僉履起居神相。何等慰沃。聖宮移建。乃能果決於累歲經度之餘。可見貴鄕尊聖重道之誠。第以監董之役。不得不勤費神觀。遙切不瑕之慮耳。呼邪文字。何不廣求當世文衡之手。而乃俯及至此也。誠所不敢當。但爲時彦所敦迫。不免強意濡筆。而恐未中用。幸望更求大手段。無爲盛擧之累如何。

答尹侯得孚賑政問目壬子○上諸條多缺[编辑]

本邑雖以朝令設賑。有田土之民。必無皆入於賑恤成冊之理。不但糊口延命之無路。若三稅惟正之供。一如常年。則其得免桁楊之鬼者。有幾人歟。所以從古理劇之政。必先變通其應稅之道。一無責出於民戶。別般料理。抒其民力。使自生活而不至於散四顚壑之患。往在乙丙辛壬年。及近年戊戌癸卯等年故事。皆可考信。爲先貸得南倉錢累千兩。以爲應稅之地。未知如何。

寧之爲邑。公私俱弊。萬無容手之路。然民廳錢旣有現在多少贏餘。又有癸卯移貿賑資餘錢一百二十餘兩。而李城主遞歸時。節用區處。已有年所。一倂收取。以爲萬一之助。未知如何。

今年踏驗書員。不可以年少未該事之吏循例使役。必以鄕吏解事者差出。逐畞踏驗。審其未移與全灾及灾傷多少分數。逐戶懸錄。無一遺漏。然後庶免白地徵稅之冤。而亦無虛實相蒙之弊矣。且本邑多有漏卜。而每爲書員輩之操竊。若詳査則所得必不少。商量處之如何。

鄙見所及。不過如此。其間亦不無多少曲折。而煩聒亦不敢。惟在閤下手分中濶狹耳。

答或人小學問目[编辑]

題辭曰。明命赫然。罔有內外。其所以罔有內外者何歟。

天之賦於人也。內而身心。外而天下事物之理。莫非明命之所寓。而皆具於性分之內。卽孟子所謂萬物皆備於我者是已。是以。君子之欲明善而復其初者。亦罔有內外。而無所不用其力焉。然其所謂內外者。又非截然兩事也。皆自吾人一心上推去耳。此所以盡己之性則能盡人之性。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而所謂合內外之道也。

古人胎敎。至理存焉。是以。太任胎敎。文王是誕。若朱,均之不肖。未知未能胎敎而然歟。

胎敎是古者婦人妊子之法。是亦至理之所在也。太任率是法而文王以聖。則謂之胎敎者然矣。而若以人之善惡。槩而歸之於胎敎與否則不其泥歟。乃若朱均之不肖。禀得氣質之駁者耳。何可以不能胎敎疑之也。唐虞敎胄之法明且備矣。而不能化其不肖之性。則實由於傲虐之自㬥自棄耳。雖以聖人爲父。亦將如之何哉。若以朱均之不肖。委之於不能胎敎則瞽鯀之生舜禹。亦由於胎敎邪。是則有不然者矣。

內則曰。二十而冠。可以衣裘帛。與孟子衣帛之訓不同。何歟。

輕煖非童子時所服。而至於二十則已冠矣。已成人矣。此內則所以特許其衣裘帛。而至若孟子五十衣帛之訓。則只據其非帛不煖而言耳。何嘗立定界限。有五十前不得衣帛之文耶。程子曰。聖人非不欲少者亦衣帛也。特以養有所不贍耳。斯言盡之矣。若必待五十然後可以衣帛。則亦將拘於七十食肉之訓。而七十以前。雖有肉不得以食諸。經傳之訓。各有攸指。讀者不以辭害義可也。

答或人大學問目[编辑]

問。至善非別件道理。只是明明德新民。皆當止於至善云爾。集註。以善與明新列爲三綱領。何歟。

五行之土。寄旺於四時。而參之爲五行。五常之信。誠實此四者。而與之爲五常。大學止至善之與明德新民。共爲三綱領者。何足疑乎。若以止至善別無事件而不足爲綱領。則經文何不曰明德而止於至善。新民而止於至善。而特出止至善一件。與明德新民連貼三在字邪。若無止至善一綱領則明新二綱。無所準的。而八條目亦無所係着耳。

問。首章小註。朱子分言性命心。而末又曰。有得於天而光明正大者。謂之明德。然則所謂明德。非命非性非心。而別有此光明正大之體邪。

命與性與心與明德。混淪言之。合爲一物。若不可分開。而其中煞有分別。故朱子於名義界分。辨之詳矣。而小註之說。正是分開言之者耳。何嘗於命性心之外。別有一物之光明正大者而可謂之明德也。明德二字。章句釋之盡矣。盖理與氣合而爲心。故其體則虛靈不昧。而得乎天者命也。具衆理者性也。應萬事者情也。然則明德之云。不特該命性心而情亦在其中矣。以心統性情故也。不審以爲如何。

問。格物物格。兩格字之義固不同。第當其格也。吾之心去格於物邪。抑物之理來格於我邪。

格物物格兩格字。微有不同。盖格物之格字。竆字之義多。物格之格字。至字之義多。故朱子於格物訓下。曰竆至事物之理。於物格訓下。曰物理之極處無不到。及其爲格致補亡傳也。初則曰。在卽物而竆其理也。末乃曰。衆物之表裏精粗無不到。然則方其初格物也。以吾之心而去格於物則可也。及其旣格之後則謂之心與理俱到可也。謂之物理來格於我。則未免有病。以理無情意故也。不審以爲如何。

與宗從姪景烈[编辑]

哀之所遭。可謂極天罔涯。苟非木石。豈不摧傷殞絶。而第哀之一身。所擔負何如也。上有宗祀之重。下之所係關依附者。猶綴旒也。若一任其悲情而徑直自遂。則幾何其不至於喪性命也。以哀之素所寬裕。豈不料量及此。而區區不瑕之慮。猶不能自已。望須隨事理遣。降伏心火。須用忍字工夫。然後有所究竟之地也。從叔。意外作行。自顧良苦。况風寒如此。殊可怕也。吾雖在家。何以有無於其間。而目今事故若是層疊。來頭憂端。尙未知淨帖。凶荒又如此。營襄之節。求山之路。茫然如捕風。種種關心。邈在千里外。其所紆鬱。預切於未前耳。

答宗從姪[编辑]

千里外一念常切悲係。而未得隨便致問爲恨。卽承哀書。乃臘前書也。滿紙縷縷。無非想像中語。所謂不見是圖者也。爲之一倍哽愴。不能定情也。仍悉其時大槩。支過節度之狀。且因兒輩書。收得近况無他。爲之稍慰。第公顯昨今所遭。是何酷也。想其老衰情境。實有難堪處。然世間事無不有。豈無大於此者。須以此自寬。無作無益之浪悲可也。極甫則無可言。而錫之猶得自遣邪。種種溯念而已。佳山火灾。不但其家厄會。先人舊廬。一朝至此。爲之衋然傷歎。數年間消息。無一喜報。而往往有意外可愕之事。殊可怪也。從叔。三年客狀。不覺良苦。非爲鷄助之戀。而實有運身不得者。姑俟凉生。當浩歸耳。每念喪亂之餘。易至於蹶而不起。惟恃哀硬着脊梁。收拾補綴。不忝爲保家之主。而家間細瑣。不得不身自看當。其困橫拂戾。不一而足。然亦當任之而已。亦且奈何。失恃兒輩。爲之憐念。而亦不可拘於姑息。少弛課讀之工也。新婦覲行。聞已還歸。而內政繁劇。何以堪任。轉頭之頃。大小祥期。次第不遠。益切撫時之痛耳。惟千萬自保。以慰遠念也。別廟之議。是吾家未遑之事。而至於辦得屋子。實是大幸。但仍存其處。似無意義。不如移建宗基之爲安便。惟在日後商量。

寄昇恒兩兒[编辑]

近久阻信。鬱懷可言。老熱愈酷。此際大小家諸致。俱無他撓否。昨見權上舍泰初。爲言望前自海鄕來。雖不見汝輩。槩知其無事云。而但公顯家夭慘。曾已聞之。極甫又失其一塊云。信然邪。果爾則渠之喪性爲可慮。慘矣慘矣。吾則近苦敲暑。連事呻吟。而近似少愈。凉生則當良已。何慮之有。科事迫近。資裝何以辦得也。伯兒則坐停無妨。季兒想或有赴京之意。然遠地未易如意。不如隨衆赴鄕試耳。但無論京鄕。近來躁競之習。去而益甚。坑塹在前而莫之顧。甚可懼也。豈可與之爭鋒。須勿以必得爲心。千萬謹愼。無貽老父遠外之慮。至可至可。吾之歸期。當在未寒前。而歸裝無可辦之路。奈何。諸孫能不廢課讀而稍有長進之望邪。勿以急迫。諄諄提掖。須用勿忘勿助長之工可也。

答恒兒[编辑]

戀中得書。知汝眠食無撓爲慰。經過辛楚可想。然旣已擺脫。須勿以家冗關心。着意勤勉。以副此眷眷之望也。朱子嘗以無數書冊相隨。爲不專之戒。今亦不必多帶文字。須致精一書。優游涵泳於其間。方始浹洽。有通貫之效。歇時或夜間。愼勿以閒謾諧謔相尙。亦將古人出處言行。討論講習爲可。

答昇兒[编辑]

家信漠然。今見汝書。稍慰客懷。但汝慈一向綿綴。遠慮不淺。須十分將護。分寸得效。以底蘓完之境則何幸。自餘家間諸致俱宜云。是可幸也。吾無事得達。姑無他恙而昨送汝弟歸。心神索然。今日朝。自上有所懷書入之敎。尤覺惶恐。無以稱塞。奈何奈何。祇俟究竟後惟冀速還。而姑未知遲速之如何耳。

寄兩兒[编辑]

此事曾所慮及。恨不如歲前之中途復路。百般救療則或不至此。雖有之。死生幽明無餘憾。而直以吾急趍君命。不顧私情。畢竟至此境界。使逝者飮恨。生者茹痛。已矣何及。但初終之節。又無紀極。不但爲汝輩終身之痛而已也。恒兒亦必於安東地承聞。其奔赴之節。尤可傷念。吾聞當卽還。而十二日。又蒙正言特除。已爲出肅。今方上章控辭。而喪故則例不敢上聞。其許遞與否。又未可知。雖蒙遞。又不可徑歸。遞職後。以亡妻歸葬受由而後。可以下去。大臣之言亦如此云。未知何以處之也。一出世路。事事不得行其志。是可憫也。所懷書進。至今遷就。昨於章奏略陳。而兼附辭懇。批旨姑未下耳。葬事當以夏前。而非但形勢爲難。經紀葬地。四顧茫然。奈何。然其勢不得不爲。雖權厝亦可也。吾日前苦痛胷腹。今則已差。而餘憊未解。然此則吾所自知者。何可慮邪。惟願汝輩當體吾心。勿爲過毁。以爲擔當大事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