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开封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2021年开封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开封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李湘豫
2023年开封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本作品收錄於《开封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2月21日在开封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1年极不平凡。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和超出预期的风险挑战,特别是汛情疫情叠加的严重冲击,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及开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勇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的定位,集中精力谋发展,齐心协力开新局,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557亿元、增长7.2%,居全省第5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4%,居全省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1%,居全省第3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1%,居全省第4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居全省第7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协同发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坚持“项目为王”,“8712”投资促进计划完成投资1473.6亿元、增长30.1%,S312开封境一期等260个重点项目建成投运,安远门大道拓宽改造等482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滚动开展“三个一批”,“签约一批”项目开工率100%、“投产一批”项目达效率100%,均居全省第1位;“开工一批”项目投产率85.5%,居全省第3位。

扎实推进“制造立市”。建立月推进、企业现场办公等机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一季度前移7位;工业投资增长29.9%,居全省第1位,较一季度前移13位。开展企业技术改造提升行动,7家企业被评为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4家企业获评省智能车间(工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获评“河南省质量强区示范区”。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在全省率先出台《科技创新“六个一流”实施方案》,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1位,科技支出增速居全省第2位。新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0家、增长82%;新获批省级科研平台和机构35个,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8家、省级创新型龙头企业2家、“瞪羚”企业3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近3倍。

深入挖掘消费潜能。开展“汴地有礼·惠聚开封”等惠民消费活动,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连续8个月居全省第1位,全年旅游接待819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84亿元,宋都皇城旅游度假区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培育壮大电商消费,入选全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增长61.8%,居全省第2位。兰考县、通许县、杞县入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帮助兰考富士康等61家企业解决用工1.3万人次,为1050家企业延期还本付息50.5亿元,为“四个50”企业、重点项目分别发放贷款42.8亿元、75.1亿元,累计解决企业问题2430个,企业满意率100%。以开放增活力,自贸区开封片区入选全国文化出口基地,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营业额完成进度居全省第3位。全市市场主体规模达到46.6万户、增长10.1%,实现困难条件下稳定增长。

(二)区域协调提升城市品质

加快郑开同城化发展。启动编制郑开同城化发展规划、先行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兰考县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郑开城际铁路实现公交化运营,郑开同城示范小学建成投用,“郑开同城自贸通办”首批255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跨片区通办。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北宋东京城遗址、州桥遗址被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14.4公里古城墙实现“五贯通”。实施百城提质项目388个,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95个。强化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整治街道立面104条,改造背街小巷138条,提升主次干道25条,新建公园绿地21块,城区绿地率达到39.5%,提高1.7个百分点,市容市貌持续改善。

加快提升县域经济。深化放权赋能改革,完成兰考县、禹王台区开发区试点改革,赋予自贸区开封片区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2358项。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8个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0.9%,兰考县开发区入选国家绿色制造工业园区。开封国际陆港物流园、现代公铁联运物流园等6个物流园入选省级区域物流枢纽。尉氏县获批全省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

(三)强基固本推动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开展产业、就业及消费帮扶,精准扶贫企业贷款帮扶率居全省第1位,扶贫资金绩效评价连续四年全省“优秀”。健全增收机制,10.2万帮扶对象实现稳定就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69元、增长9.1%,居全省第8位;脱贫享受政策户人均纯收入17440.8元、增长15.7%,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成高标准农田43.5万亩,受到省政府督查激励,在全国农田建设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粮食总产306万吨,粮食安全市长责任制考核居全省第4位,畜牧业综合评定居全省第2位。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分别创建国家级、省级农民合作示范社25家、14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9个。兰考县获批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通许县获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编制村庄规划255个,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经验被《求是网》《农民日报》专刊推介。新改造户厕7万户,乡村绿化9.5万亩,新改建农村公路106公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示范村5个。

(四)深化改革着力赋能增效

完成重点改革任务165项,“一中心四平台”、兰考县破解普惠金融落地难题入选省优秀改革成果,一大批制约发展的瓶颈得以突破。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基本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年度任务。市管“3+3+N”企业资产总额突破1550亿元,信用评级AA级以上企业达到19家、AA+级企业3家。发投集团发行私募公司债15亿元,创全省同主体评级、同品种债券最大规模。国投集团发行全省首单交易所非公开绿色公司债7亿元。城投集团成功发行项目收益专项公司债5亿元,成为全省地市级中长期AA公司债首单。

深化金融改革。实施打造最优金融生态环境、破解企业融资难“双十条”,建立“白名单”制度,为45家白名单企业投放纯信用贷款17.14亿元。成立市级担保公司,引入“易融担”合作项目,零费用为支农支小业务再担保3598笔、5.48亿元。完善普惠金融信息平台,累计授信2.99万户、21.7亿元,普惠金融服务站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实施《重大项目预审批办法》,压缩项目审批时间8个月,实现“拿地即开工”;实施《深化自然资源规划十项措施》,出让类项目审批时限由114个工作日压缩至25个;实施《深化住房城乡建设审批改革七项措施》,压缩审批时间33天;实施《企业容错纠错免罚轻罚制度》,公开发布免罚轻罚事项650项;出台《招商引资合同文本指导》,前置性解决问题争端。13项高频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137个民生事项实现“全城通办”。开封市荣获全国数字政府建设卓越实践奖,营商环境评价居全省第5位。

(五)科学治理改善生态环境

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建成马家河生态治理工程,全面完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河湖“四乱”问题整改,87.7公里沿黄生态廊道全线贯通、慢行系统全部建成。开封宋都古城水利风景区入选第十七批河南省水利风景区,兰考县东坝头获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圆满完成2020—2021秋冬季大气污染管控目标任务和2021年夏季攻坚目标,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39天,超省定目标11天,居全省京津冀通道城市第1位。建成北区净水厂、包公湖污水处理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农用地、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节能降碳项目16个,完成存量“两高”项目整改,新增新能源公交车60台、出租车475台,建成杞县垃圾秸秆电站,6家单位入选省级、国家级绿色工厂(园区),单位GDP能耗强度下降4%左右。完成国土绿化22.61万亩,新打造省级森林乡村示范村80个、森林特色小镇10个,碳汇能力进一步提升。

(六)改善民生促进共建共享

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5124个,破解民生“八需八难”84项任务、省市民生实事落实见效。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4.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73元、增长8.5%,居全省第6位。

多措并举促进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83亿元。城镇新增就业5.92万人,登记失业率2.85%,低于省定4.5%控制目标。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3.7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8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94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7976人。

优先发展教育。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65个,义务教育阶段课后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落实“双减”政策取得阶段性成效,入选全国“家校社共育”优秀实验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全国首个新型足球学校落户开封。中职学校招生比例居全省第1位。高考文理科分别获得全省最佳成绩。开封大学、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入选省“双高”立项建设单位。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望京医院国家中医医学中心等13个项目签约入驻产城融合示范区中原科教城。

建设“健康开封”。成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0家,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高至70元。“高血压”“糖尿病”纳入门诊慢病管理,惠及30万余人。建成全民健身工程120处,举办各类全民健身活动300余次,郑开马拉松赛荣获“世界田联标牌”赛事称号。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围棋国手赛,获评“中国围棋之乡”。

繁荣文化事业。基本建成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成公益性演出164场次。成功举办“大宋中国年”“菊花文化节”系列活动,8个村获评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2个乡镇获评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

完善社会保障。发放救助资金3.1亿元,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590元、377元,2179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建成县区特困供养服务机构10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3个,争取省级医养结合示范项目4个,入选省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试点。在全省首家上线公租房App,交付入住4996套。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新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个,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经验全国推广。危化、工贸行业实现“零事故、零伤亡”,应急管理工作获全国先进。房地产领域信访积案化解率居全省第3位。矛盾纠纷化解综合成效居全省第1位,法律援助案件优良率、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工作均居全省第3位,平安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经验全国推广。圆满完成庆祝建党100周年等安保维稳重大政治任务。

(七)众志成城防汛抗疫

2021年7月以来,面对多轮超历史极值的极端强降雨和连续24天超4800立方米/秒的黄河秋汛,10万多人加固堤防、日夜坚守,成功处置贾鲁河祥符区段、双洎河尉氏县段漫堤、决口险情,确保了城市安全、黄河安澜,实现了零伤亡和大灾之后无大疫。谋划实施灾后重建项目557个,开工建设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441个,帮助受灾群众快速恢复了生产生活秩序。2021年8月,尉氏县出现疫情,第一时间采取封控措施,10天圈住封死扑灭了疫情。尉氏县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迎难而上,付出了艰苦努力,为全市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全市3万多名医务人员、2万多名村(社区)干部、8500多名公安民(辅)警、2万多名志愿者,齐心协力、日夜奋战,构筑了全民防疫牢固屏障!

我们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加强财政监察审计监督,持续改进作风,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升。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深入推进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建设,扎实做好双拥、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统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对台、档案、史志、气象、地震、社科、援疆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无论是防汛、防疫的胜利,还是各方面成绩的取得,最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倾力相助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驻汴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公安民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及支持开封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疫情走势仍有很大变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较大;经济结构不优,产业园区规模小,龙头骨干企业少,产业链条单薄;科技创新投入不足,高层次创新平台、高潜力创新型企业相对缺乏;社会事业存在短板,安全发展存在风险,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准备不足;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干部能力素质、工作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直面矛盾,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2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的深化之年,扎实做好政府工作,确保经济发展平稳健康、社会发展稳定向好,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政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及开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坚持“16136”总体工作思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推动经济发展提质提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勇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开封绚丽篇章,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同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以上,城镇新增就业6.41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00万吨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完成省定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货物进出口总额保持平稳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

提出上述目标,充分考虑了发展潜力和支撑条件,充分估计了困难和挑战,是积极、稳妥、务实,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同时,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高质量的发展,完成这一目标并不轻松,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着眼“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一是务必抓住机遇,切实把握高质量发展有利契机。把用好机遇作为发展的重大助力,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主动作为,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加快推动郑开同城化,借势发展、借机发展、借力发展。二是务必稳中求进,切实筑牢高质量发展坚实基础。把稳定经济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持续推进“六稳”“六保”,既要抓好稳定经济运行、保障基本民生,又要防止为了短期的稳和保,忽视长远的发展,真正为未来发展夯基垒台。三是务必坚持制造立市,切实强化高质量发展产业支撑。把制造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扎实推进“制造立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决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四是务必改革创新,切实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活力。把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善于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把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最大变量,开展“六个一流”建设,创造条件,加快吸引各类创新要素资源向开封集聚。五是务必改善民生,切实让人民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六是务必守住底线,切实营造高质量发展良好环境。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重大课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系统思维、底线思维,统筹做好防范化解政治风险、财政金融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疫情反弹风险、安全生产风险、社会稳定风险等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2022年重点工作

主要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稳定增长,铸就高质量发展新支撑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实施“8121”投资促进计划,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000个以上,完成投资2000亿元以上,开工项目759个,竣工项目238个。

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着重产业重大项目建设,新签约100个、开工100个、投产100个项目,制造业完成年度投资1000亿元以上,确保项目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在全省排名“保十争五”。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占工业投资比重实现翻番。

大员招商,开展以商招商、产业招商、资本招商、园区招商等,引进1亿元以上项目110个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50亿元以上项目2个以上。每个县区至少引进总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5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2个以上。

抓好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兰沈高速、兰原高速、沿黄高速开封段,加快建设菏兰高铁兰考段、国际陆港铁路专用线、G106杞县段、G107尉氏段、G240兰考段、开封客运枢纽北站,建成晋开铁路专用线,完成S222、S221、S318通许段改造提升工程,推动S312二期、大广高速通许下站口等项目前期工作。

抓好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运粮河、通许邢岗引黄调蓄等工程,推进尉氏马庙引黄调蓄、惠济河综合治理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41个“四水同治”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投资49亿元。

抓好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风电光伏项目20万千瓦,新增装机20万千瓦,新增地热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建成兰考东、尉氏西、复兴大道北220千伏,半坡店、朱曲110千伏变电站等电网项目,新增变电容量120万千伏安、线路700公里。建成开封至周口天然气长输管道。

抓好新基建项目建设,持续推动开封互联网国际数据专用通道提升扩容,加快建设中原数据湖,新建5G基站800个,实现市区主城区和乡村连续覆盖、重点场景深度覆盖。全面实施中心城区充电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新建充电桩700个。

抓好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完善防洪减灾体系,汛期前完成省定水毁河道工程12处、水闸13座、灌排工程9处、供水工程6处,加快建设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开展涡河、惠济河、铁底河、淤泥河等重点河段治理,完成S223灾后重建工程。完成尉氏县114个村卫生室、17个乡镇卫生院、疾控中心、社会福利中心、敬老院等医疗卫生、民政领域灾后重建。

着力释放消费需求。聚焦家电、汽车、餐饮、商超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爱尚生活·惠聚开封”等促销活动,落实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等激励政策,分阶段精准投放消费券。支持发展社区服务、养老服务、托育服务等家庭服务业。推进国家文旅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创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3—5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2个,大力提升夜间经济。申报河南省品牌消费集聚区1—2家,创建县域商业体系示范县1—2个,争创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社交电商、农村电商,鼓励发展“首店经济”“免税经济”“考试经济”等新业态。

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施行《开封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用好解决企业用工难、免罚轻罚等制度机制,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推动各项纾企解困政策直接惠及市场主体。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做好受困中小微企业续贷续保工作,保持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合理增长。加快“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支持73家上市挂牌企业做大做强。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力争市场主体规模突破50万户。

(二)坚持创新驱动,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实现“一覆盖、两翻番、三超过”目标,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

建设创新平台。组建开封市种业实验室,争创国家级生物育种实验室。新建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1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50家以上,实现省级中试基地“零”突破。加快产城融合示范区和郑开科创走廊建设,与河南大学共建大学科技园,创建省级高新区1家,支持尉氏县创建国家级创新型县。

凝练创新课题。实施重大(重点)科技专项20项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速20%以上。围绕储能、氢能等未来产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围绕新兴产业,重点研究大容量平原风机、石墨烯、环氧树脂等核心技术。围绕传统产业,重点在空分、阀门、预应力、仪器仪表等领域,支持龙头企业联合实施重大科技专项。

培育创新主体。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创新型引领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经费、产学研合作全覆盖,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零”突破,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500家。

集聚创新团队。持续推进人才战略,实施院士“回家计划”、高层次人才“暖心计划”“汴梁英才计划”,新建院士工作站1家以上,新引进外国高端人才20人以上,新认定市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团队20个以上。新建2万平方米科创中心。

完善创新制度。设立市科创基金,每年财政科技投入不低于15亿元。加快建设省级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地区,对上市科技型企业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实行重大项目“揭榜挂帅”“赛马”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科技经费“包干制”等制度,提升科研绩效。

厚植创新文化。召开市科技创新表彰大会,设立市科技进步奖,选树一批科技创新典型,争创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建设开封市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争创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点,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三)坚持制造立市,夯实高质量发展新基石

加大主导产业培育力度。重点打造化工、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和现代家居6个传统产业,新材料、生物医药2个新兴产业,氢能、储能2个未来产业。化工产业着力绿色化、精细化,加快37个总投资241亿元精细化工项目建设,建成双塔5万吨环保涂料、华瑞3万吨光气材料等项目,开工建设晋开45万吨碳基材料、东大5万吨环氧氯丙烷等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05亿元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着力品牌区域化、产品有机化,加快50个总投资154亿元食品产业项目建设,建成益海嘉里28万吨花生油、正大3000万只肉鸡、大红门30万头生猪等项目,开工建设桃李面包、雨润等项目,完成年度投资70亿元以上。装备制造产业着力大型化、智能化,加快52个总投资269亿元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建设,建成增浩智能2万套机器人救援装备、杭萧钢构30万吨钢结构、青天智能仪表科技园等项目,开工建设迪尔空分智能工厂、迈之威机械设备等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15亿元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着力集群化、规模化,加快18个总投资242亿元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项目建设,建成奇瑞30万辆整车生产+5G智能车间+研发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及配套等项目,完成年度投资75亿元以上。纺织服装产业着力高端化、差异化,加快19个总投资39亿元纺织服装产业项目建设,建成祥符宁德制衣、中裕棉业、尉氏锦程纺织等项目,开工建设鑫晟纺织4万锭高支棉2万吨针织布、瑞茂棉纺9000吨棉纱等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5亿元以上。现代家居产业着力个性化、创意化,加快58个总投资234亿元现代家居产业项目建设,建成索菲亚家居二期、瑞泰门业门窗研发生产等项目,开工建设恒林家居产业园、通许家居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05亿元以上。新材料产业着力环保化、前沿化,加快13个总投资309亿元新材料产业项目建设,建成300兆瓦全钒液流电池等项目,开工建设金风100万风机、瑞丰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唐山海泰2吉瓦异质结电池及2吉瓦光伏阻件等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0亿元以上。生物医药产业着力特色化、品质化,加快15个总投资99亿元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建设,建成君利1.5亿只医用口罩、传诺堂50万套医疗设备生产等项目,开工建设惠康兽药智能化改造、浦瑞盛世4500吨医药中间体等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0亿元以上。围绕氢能、储能等前沿领域,加快越博动力“一园一院一基金”项目建设,打造“制氢运氢储氢加氢—氢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示范运营”全链条氢能产业集群;依托开封炭素、时代新能源科技等布局储能产业,打造炭材料产业集群。

加大开发区建设力度。编制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三类开发区规划纲要,提升开发区基础设施,实现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加快“三化三制”改革,推行“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强化管委会经济管理、招商引资、投资服务等主业,完成开发区改制任务。建好新材料储能产业园、世合型材产业园、公铁联运物流枢纽园等专业园区,谋建空分、锚具、阀门等特色园区,确保开发区产业用地占比超过60%、主导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超过70%、工业投资占本地区工业投资比重超过80%。

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设立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建设工业投融资平台,打造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2家,培育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25家、50亿元以上企业5家、100亿元以上企业3家,其中,城乡一体化示范区10亿元以上企业5家、100亿元以上企业1家;顺河回族区10亿元以上企业2家、100亿元以上企业1家;尉氏县10亿元以上企业6家、100亿元以上企业1家;祥符区10亿元以上企业2家、50亿元以上企业1家;禹王台区10亿元以上企业5家、50亿元以上企业1家;兰考县10亿元以上企业2家、20亿元以上企业1家;杞县、通许县分别培育10亿元以上企业2家、1家。

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加快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新建省级智能车间(工厂)6个;支持奇瑞汽车、开封炭素等企业构建“5G+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亚普汽车、立邦涂料、中联重科“5G+智慧工厂(车间)”示范增效,打造“5G+智能制造”示范应用场景5—10个、新增企业上云1000家。加快建设金盛达5G云产业园等29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项目,总投资158亿元。做精做优祥符区数字经济产业园、顺河回族区汴梁皮革文创园、开封缇苏MCN产业园项目,加快建设华为大学软件创新中心等项目,创建省级数字经济产业园1家。

(四)坚持区域协调,构建高品质生活新空间

加快郑开同城化发展。推进规划编制同绘,全方位融入郑州都市圈,编制完成郑开同城化发展规划、郑开科创走廊发展规划,启动郑开同城化示范区建设,推动郑汴许核心引擎建设。加快兰考县连汴融郑、提级扩能,谋划建设兰考郑开同城特别合作园区。推进基础设施同联,加快建设郑开同城东部供水工程,推动郑开城际铁路延长线、郑开大道高架快速化改造等重大工程建设。推进产业发展同建,做强郑开科创走廊,促进中原科技城、龙子湖智慧岛、开封职教园区、开封产城融合示范区科教园区等串联发展,推动与郑州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链跨区域布局。推进生态环境同保,建设郑汴港生态绿心和生态廊道,优化黄河沿岸生态体系,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推进公共服务同享,推动企业工商注册、医保、郑开旅游年卡发行等公共服务“跨城通办”,争取郑州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开封设立分支机构。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按照“六大片区”建设布局,全面推进城市提质。实施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加快建设龙亭片区、阳光湖片区、古汴河片区等5个先行示范片区,开工建设阳光湖、开联收割机厂老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等8个项目,持续推进州桥考古发掘、古城河湖水系生态修复等10个项目,着力打造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城市更新示范区。实施重点区域综合开发,大力推进龙亭区安远门大道片区、市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综合体片区,鼓楼区黄河大街南延片区,顺河回族区体育公园片区、鲁屯片区、空分片区,禹王台区机场东路片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运粮河片区、郑开快速路片区、宋城路片区10个重点区域综合开发,改善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优化城市功能。实施微改造,完成176条背街小巷、333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新建停车场3处、改扩建6至8处;新建公园绿地15个,城区绿地率达到40%。

加快建设韧性城市。完善生命线系统,统筹推进市政设施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新建供水管网40公里、天然气管网15公里、集中供热管网10公里,改造30年以上燃气管网40公里;启动实施老城区供水管道改造和东郊沟、东护城河雨水泵站建设,解放路南段(滨河路—铁北街)、中山路南段(滨河路—五福路)、五福路(五一路—中山路)、铁北街(解放路—侯庄桥)道路排水改造工程,争创全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完善路网系统,开通连霍高速龙亭站,完成连霍高速开封西站主体工程,启动G230封丘至开封黄河大桥及连接线、黄河大街南延等工程,打开出入口;打通复兴北路(夷山大街—黄河大街)、东京大道东延(清水河西路—工农路北延)、工农路北延(苹果园中路—东京大道)、中山路南段(魏都路—陇海铁路)、中山西路(五福路—魏都路)、保利城中路6条断头路,畅通内循环;启动北外环S312(金明大道—安远门大道)项目、南外环G310南移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推进西外环G230(东京大道—S312)建设,谋划东外环S220(王楼—杜良)和G240(杜良—陈留)项目,构建大外环。完善智慧化管理系统,建成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和智慧市政平台,提升市政设施管理、防汛指挥、管网监测、内涝防治、道桥监测等智慧化水平,争创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示范城市。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深化放权赋能改革,赋予县区更多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凡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实施层级、基层有实际需求的权限,原则全部由县区实施;支持县区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和国家级、省级试点工作,争创“两个健康”示范县(区)。支持县区依托开发区培育主导产业,推动兰考县培育壮大现代家居、节能环保、智能制造产业,开发区产值达到400亿元;推动尉氏县培育壮大纺织服装、现代家居、生物医药产业,开发区产值达到320亿元;推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培育壮大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开发区产值达到280亿元;推动禹王台区培育壮大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开发区产值达到210亿元;推动祥符区培育壮大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开发区产值达到170亿元;推动杞县培育壮大农副产品深加工、铝制品、新材料产业,开发区产值达到160亿元;推动通许县培育壮大农副产品深加工、家居建材、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开发区产值达到100亿元;推动顺河回族区培育壮大炭新材料(储能)、智能制造产业,开发区产值达到100亿元。加快县城扩容提质,支持兰考打造全国县域治理“三起来”样板,支持尉氏县打造“中原昆山、港东新城”,支持杞县、通许县创建省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推动祥符区全面融入主城区。持续推进城乡融合,编制完成所有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2022年,全市县域生产总值完成1670亿元以上,确保增长8%以上。

(五)坚持乡村振兴,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做强产业支撑、就业支撑、金融支撑,探索“生态+文化+产业”乡村振兴之路,建成试点村4个。提升防返贫常态化动态监测和帮扶成效,持续落实“两不愁三保障”等政策,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确保兰考县在全国做示范、当标杆,确保开封市走在全省前列。

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推广“田长制”,巩固扩大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及“大棚房”、乱占耕地建房等整治成果,永久基本农田稳定在546.24万亩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53.5万亩。集成推广优质高产良种,提升农业科技含量,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9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300万吨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以上,实现小麦、玉米、水稻成本保险、收益保险全覆盖。做好粮油肉蛋奶果蔬等保供稳价,生猪存栏量稳定在280万头左右。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十链百园千基地”建设,重点扶持益海嘉里、龙大油脂等特色精深加工企业,推广绿色、有机、无公害生产技术,新培育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以上。挖掘农业多重价值,做优面制品,做强大蒜、花生、果蔬制品,新增“三品一标”10个以上,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以上,实现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覆盖。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家、家庭农场400家。

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造10千伏配电网项目310个;改造提升农村公路80公里、桥梁30座,建设“美丽乡村路”50公里。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率达到95%以上;新建农村污水处理厂39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36%以上;新改造农村户厕6万户,推动农村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变更登记等工作。大力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重点扶持74个行政村,分别给予不低于50万元补助。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加快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2910人。

(六)坚持文旅强市,促进发展软实力再上新高度

大力弘扬黄河文化。编制完成《开封市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沿黄地区历史文化名镇(村)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建好黄河历史文化地标城市,推进仓颉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创建北宋东京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推进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好北宋东京城遗址和“城摞城”申遗前期工作。加快融入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安阳世界级大遗址走廊,打造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争创东亚文化之都。筹建省古代城市考古博物馆、宋文化博物馆和州桥及古汴河遗址博物馆,建成黄河悬河文化展示园主体工程。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举办黄河文化国际论坛,建好黄河文化研究院,打造黄河文化和学术研究高地,讲好“黄河故事”。

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持续发展全域旅游,开展“河南人游开封”活动,提升清明上河园、万岁山、龙亭公园等品牌景区及双龙巷、复兴坊、七盛角等网红街区,打造书店街特色街区,推动宋都皇城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支持各县区创建A级景区、发展乡村观光游。大力发展节会旅游、研学旅行和考古游,办好清明文化节、菊花文化节、国际动漫节等特色节会。深入挖掘焦裕禄精神、水东革命根据地等红色资源,建设红色旅游高地。提升文创产业,开发“开封礼物”大IP体系,办好数字文化大会,实施宋文化数字化活化工程,打造宋韵文创设计、非遗数字文化创新等四大产业集群。2022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6.5%以上,旅游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2%、15%以上。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加强文化服务,按照国家三级标准改造提升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设施全覆盖。开展文化惠民、舞台艺术送基层等活动250场次。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建成市级以上文明村村史馆317个,实现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

(七)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美丽开封焕发新容颜

保护治理黄河生态。落实《开封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编制沿黄生态保护专项规划,强化“河长+三长”制,深化“四水同治”,常态化规范化推进河湖“清四乱”,推动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确保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达标。加快修复黄河生态,持续建设“三区一基地”,强化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全面清退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鱼塘,完成生态修复。因地制宜推进湿地植被多样性及保护性开发,发展苜蓿等优质牧草1.5万亩,补植、建设生态林1850亩。完善黄河防汛抢险机制,提升防汛科技化水平,有效应对调水调沙及大洪水,充分做好防汛准备,确保黄河安澜。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保卫战,突出控尘、控车、油烟、农业污染综合治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新增铁路专用线2条,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完成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任务;建成尉氏县垃圾焚烧发电厂,全市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1200吨/日,煤炭消费总量下降2%以上。打好碧水保卫战,建立黑臭水体治理长效机制,全部完成县域黑臭水体整治;加快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建成投运杞县、通许县污水处理厂,启动建设东南片区污水处理厂,争创中水回用试点城市;推进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立、治”,确保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打好净土保卫战,健全土壤污染调查和开发利用准入机制,加强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减少污染存量,严控污染增量,创建“无废城市”。

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大力发展光伏、风力、生物质、氢能等新能源产业,科学利用地热资源;更新新能源公交车40台、出租车300台,建成纯电动充电站30个以上,城市公交车全部实现清洁能源化。推动节能降碳,完成12家省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改造,严把新建项目审批、能耗和环境准入关,创建省级绿色工厂5家,支持精细化工园区创建绿色化工园区,年底前60%以上城乡家庭和学校社区、40%以上大型商场达到绿色化标准,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全面推行林长制,完成绿化6.2万亩,打造森林乡村80个,新建省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各1个。

(八)坚持改革开放,催生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体系,提升市场化经营效能,推动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集中。2022年,打造AAA级信用评级企业1家,市管企业全部达到AA级以上。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面提升土地、人力、资金、技术、数据等要素配置效率,持续实施城镇建设用地“五统一”,推进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推动城乡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20亿元以上;开展政务数据授权运营试点,探索政务服务、城管、工业等领域数据要素配置场景。深化财税制度改革,落实《深化省与市县财政体制改革方案》,平稳推进市与县财政体制调整;完善市与区财政体制,支持做大做强各区财力;加大零基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着眼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推进28个高频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告知、一次办好;全面推行“有诉即办”,设立“有诉即办”窗口,做到有诉即接、有诉即应、有诉即办,营造开封办事不求人、不求人也能办成事的浓厚氛围;全面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明确工业用地亩均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环境标准等控制性指标,实施容缺办理,实现“拿地即开工”;全面推行交房即交证,新建商品房交房的同时即为购房人办理不动产权证;全面开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全力抓金主、铲窝点、打平台、断资金,坚决遏制多发高发态势;全面开展打击恶意逃废债专项行动,严厉打击9种恶意逃废债行为,营造良好金融生态;全面开展依规依法兑现承诺专项行动,妥善解决遗留问题和承诺事项,打造诚信政府。同时,做好党政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抓好医药卫生、教育、文化、价格等领域改革。

加快开放发展。推进制度型开放,深入对接RCEP国际经贸新规则,加快推进海关、综保区数字化建设,促进贸易便利化。加快自贸区开封片区建设,持续开展行政审批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工作,打造省级信用体系全链条建设试点,2022年,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1—2个、省级层面复制推广5个制度创新成果;做实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加快“一仓一园一厦一谷”和海外艺术品交流交易中心建设,创建文化金融合作示范区,力争2022年艺术品进出口额达到8000万美元。加快开封综合保税区建设,建成综保区(一期),推进综保区(二期)、进口应急物资保税仓等项目建设,实现综保区封关运营;依托开封国际陆港,深度融入空陆网海“四位一体”对外开放大通道,推动郑州国际陆港新节点布局开封,打造国家“一带一路”重要保税节点、中部地区大宗外贸商品集疏新平台。加强外资外贸,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谋划建设中日合作产业园,新增外资企业15家。

(九)坚持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交出新答卷

把更多资金用于为民惠民,持续实施破解民生“八需八难”任务,抓好“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工作,办好省市民生实事。

推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6.4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万人。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创建“无欠薪”城市。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6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3.6万人。实施青年友好城市建设,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到开封创业就业。

发展更加优质更加均衡教育。开展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专项行动,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改革,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82个,学前教育资源普惠率达到82%,加快解决“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和城镇大班额问题。持续做好“双减”工作。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占比控制在5%以内。支持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启动城区高中外迁工程,提升县域高中建设水平。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达标建设,达标率不低于30%,打造产教融合集成平台2个。创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示范幼儿园30所,办好全国首个新型足球学校。建成河南大学“两校一园”,支持河南大学“双一流”、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和开封大学“双高校”及高职本科、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高水平高职院校、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应用型本科等建设。开工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552套。

做好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谋划建设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启动市疾控中心迁建,市级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达到85%、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达到70%;加强县(区)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市、县(区)疾控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国家标准。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市中医院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市中心医院新院区、市妇幼保健院东院区、市第二中医院西扩项目,建成市人民医院病房综合楼、市陇海医院医养结合养护楼、市传染病医院迁建项目;推进省、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和省重点学科建设,加快建设开封市“十大专科”,实现市级“四所医院”、县级“三所医院”达标建设全覆盖;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建强乡村医生队伍,建成公有产权村卫生室1848个,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持续降低药品耗材等费用,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建设1个国家级、3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实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全覆盖。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建成投用市体育中心,办好2022年郑开马拉松赛、中国围棋国手赛、“蹴鞠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等赛事;新建全民健身工程100处、足球场地40块、篮球场地40块,实现县、乡、村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发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建成“健康细胞”不少于50个,全市国家卫生乡镇覆盖率达到7%,省级卫生乡镇覆盖率达到65%。

构建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广使用“居民服务一卡通”,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完善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年底前实现基本医保关系转移接续“跨省通办”“网上办”“就近办”,每个县区至少有1家能够提供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持续实施“百千万幸福养老工程”,推动新建居民小区均配建助老设施,年底前基本实现每个社区有1处养老服务场所,每个街道有1处综合养老服务设施,每个县(区)至少有1所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供养服务设施。加强普惠托育服务,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新增托育床位3000个,满足群众婴幼儿照护服务多样化需求。适度扩大社会救助范围,逐年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强化住房保障,新开工安置房600套,基本建成保障房1519套;加强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确保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严格房地产开发全流程监管,积极稳妥处置问题楼盘,年底前处置完成省交办第一批停工烂尾类问题楼盘23个,按时完成后续省交办处置任务;同步解决国有土地房屋征收后群众未安置难题。深化殡葬改革,建成投用开封市公益性公墓,完成市殡仪馆搬迁,实现市、县、乡三级公益性公墓全面投用。

(十)坚持平安治市,提升保稳定促发展新水平

加强应急救援建设。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全部达到“六有”标准。建强应急救援队伍,县区不少于50人,乡镇不少于20人。加强物资储备,市级增储储备粮3.5万吨,市区增储成品粮3000吨,县级增储储备粮5.27万吨。实施应急能力提升类项目11个,建成市消防训练基地、特勤消防救援站,开工建设市防灾减灾和气象科普中心等项目,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做好应对洪涝、干旱、气象、地质等灾害准备,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平战结合应急处置机制,提高核酸检测、流调、信息化服务能力,构筑全民防疫屏障。加强国有资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加快清收农商行不良贷款。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销案率达到70%以上,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任务,深化燃气和危化品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加快推进基层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清朗”系列行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用好乡镇工作“三结合”工作法,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数治“四治融合”,积极创建省级规范化社区,促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扎实开展“三零”创建,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化解完成中央、省交办事项,积案化解率达到80%、赴京到省越级访下降10%。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食药环”领域犯罪,实现“明厨亮灶”全覆盖,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强化违法建设、“僵尸企业”、土地批而未用、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等重大专项整治。推广“一村(格)一警”及县域社会治理“兰考模式”,为每个行政村培养5—8名“法律明白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确保党的二十大等关键时期安全稳定,实现社会长治久安。

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双拥共建等工作,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推进军民融合示范区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支持外事、侨务、对台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履行职能。加强统计、港澳、史志、档案、气象、地震、测绘、邮政、社科、援疆等工作。

各位代表!打铁必须自身硬。面对新的任务和挑战,政府必须把准方向、勤勉尽责、担当作为、奋勇争先。着力提高政治能力。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着力提高法治能力。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增强法治观念、法律意识,善于用法治思维开展工作、处理社会问题。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政务公开,规范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坚决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提案,始终在法律授权范围内履职尽责。着力提高执行能力。高标准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落实“13710”工作制度,建立简洁高效、决策统一、权责明晰的政府指挥体系。坚持“三严三实”,强化结果导向、标准意识,加强专业训练,深入调查研究,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好各项任务,以实干看作风、凭实绩论英雄,切实在执行中抓深化、在落实中抓创新。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政府带头过紧日子,把更多资金用于为民惠民。着力提高廉政能力。聚焦廉洁政府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认真对待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严肃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新的蓝图已经绘就,新的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的统一指挥下,锚定“两个确保”,奋勇争先、更加出彩,勇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