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pdf/4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本页已校对

第三节 共建协同发展的设施体系

第63条 促进区域公共服务均衡配置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促进北京公共服务资源向廊坊北三县地区拓展延伸,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第64条 有序推进区域交通互联互通

按照分圈层交通特性,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交通网络,率先破解跨界交通瓶颈,促进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改变现状单纯依托道路的跨界联系方式,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通过速度快、站距大的轨道交通,引导廊坊北三县地区城市功能和空间沿主要廊道簇轴式纵深发展。近期逐步转变小汽车为主的出行方式。通过城际铁路、区域快线和大运量地面公交,适度满足廊坊北三县地区与城市副中心之间的快速联系需求,缓解现状通勤交通压力。完善城市副中心外围过境通道,分流廊坊北三县地区到中心城区的过境交通。远期实现交通网络化布局,逐步完善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地区之间的路网系统,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地区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道路交通为辅的交通体系。

第65条 统筹区域市政设施共建共享

统筹推进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推动南水北调中线扩能、东线进京工程建设,预留曹妃甸海水淡化进京供水通道,形成多源互补的供水格局,提升区域水资源保障能力。协同共建区域市政设施廊道。强化水、电、气、热区域协同发展,构建多源多向、安全共享的供水保障体系,建设以京津冀高压电网为骨干的智能电网,形成多气源、多联通的供气格局,完善区域热电联产供应体系,构筑坚强可靠的区域生命线保障网络。

第66条 实现区域防灾减灾联防联控

综合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区域韧性发展水平,形成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安全保障体系。利用智能信息技术,完善自然灾害监测网络和应急救助指挥系统。加强对地面沉降、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条件的勘察,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救灾储备管理制度,统筹建设区域级救灾物资储备库。提高廊坊北三县地区潮白河、北运河的防洪能力,防洪标准提高到50-100年一遇。统筹研究确定区域防洪与分洪方案,合理设置蓄滞洪区。建立流域防洪减灾预警机制,严格控制蓄滞洪区居民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