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0556.pdf/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caption}}}

{{{caption}}}

{{{caption}}}

{{{caption}}}

 知過不知避罟穫䧟穽而莫之避      非賢之過莫能釋釋乎中庸  此行之所以無過不

  子曰人皆予知皆不得爲知也釋乎中庸不能朞月守  子曰之爲人也得一善服膺弗矢及而道之所以明也

 能釋不知守     非不肖之不以矣   能守

            三者難而易

{{{caption}}}





 素隱行恠後世有述馬吾弗爲也知之通仁之過

子曰君子依乎中庸邂世不見知而不悔惟聖者能之

君子遵而行平塗而廢吾弗能己矣勇之不及第十章承上章意明釋中庸而守之非強不能非世俗所謂強也

右第二章。君子中庸以下。至唯聖者能之。凡十章。朱子謂皆論中庸以釋首章之義。饒氏謂此十章。聖人立中庸之標的。使過者俯而就之。不及者

企而及之。乃變化氣質之方。饒氏發明朱子之意至矣蓋小人之反。民之鮮能。賢知者之過。愚不肖者之不及。皆氣質之偏。而戾乎中庸者。知能擇

仁能守。勇能强矯。皆聖賢立教使人反其氣質之偏。以歸乎中庸也。故第二章言中庸之道。唯君子惟能體之。小人反是。君子小人所以分者固由

於氣質之偏。而尤繫乎趣向之異。經之而字傅之又字。其義可見第三章。承上章言中庸之道。不唯小人反之。而凡民亦鮮能之。蓋凡民雖不盡至

如小人之無忌憚。然過則失中。不及則未至。此其所以鮮能也。第四章言道之不行不明。由賢知之過。愚不肖之不及。以足上章民鮮能之意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