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0907.pdf/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不猶中唐之詩也。中唐之詩。其体裁非不猶盛唐之詩也。然盛唐之詩。其音豈中唐之詩可同日語哉。中唐之詩。其音豈晚唐之詩可同日語哉。昔

襄城楊伯謙。選唐詩爲唐音録。蜀郡虞文靖公序之。慨夫。聲文之成。係於世道之升降。而終之以一言曰。吾於伯謙之録。安得不歎。夫知言之難也。

盖不能無憾焉。無他。文之日降。譬如水之日下。有莫之能禦者。故唐不漢。漢不秦。秦不戰國。戰國不春秋。春秋不三代。三代不唐虞。自李唐一代之

時觀之。晚不及中。中不及盛。伯謙以盛唐中唐晚唐别之。其豈不以此乎。然而盛時之詩。不謂之正音而謂之始音。衰世之詩。不謂之變音而謂之

正音。又以盛唐中唐晚唐並謂之遺響。是以体裁論。而不以世變論也。其亦異乎大小雅。十三國風之所以爲正爲變者矣。詩與樂固一道也。不審

音。不足以知樂。不知樂。則何以知詩。伯謙之於音如此。則其於詩也可見矣。此文靖之所以不能無憾也歟。平陽林敬伯。蚤歲誦文靖之序。深有槩

乎其衷。及遊國學。質諸慱士貝廷琚劉子憲。而知唐音去取其嗜。好也。其主蒙陰縣簿暇日乃更選焉。非有風雅騷些之遺韻者不取也。得七百六

首。隨其世次。釐爲六卷。以所選皆五七言古詩。故目爲古詩選。唐敬伯之言曰。竊聞詩緣情而作者也。其部則有風雅頌。其義則有賦比興。其言或

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其篇或長或短。初曷嘗拘拘於其間哉。又曷嘗曰。我爲風爲雅爲頌也。因事而作出於國人者則曰風。出於朝廷者則曰雅。

用之宗廟郊社者則曰頌。又曷嘗曰。我爲賦爲比爲興也。成章之後。直陳其事。則曰賦。取彼譬此則曰比。托物起意則曰興。如斯而已矣。奈何律詩

出而聲律對偶章句拘拘之甚也。詩之所以爲詩者。至是盡廢矣。故後世之詩。不失古意。惟有古詩。而今於唐詩。亦惟選古律以下則置之。而况唐

之詩。近古而尤渾噩。莫若李太白杜子美。至於韓退之。雖材高欲自成家。然其吐辭暗與古合者。可勝遏哉。而唐音乃皆不之録。今則不敢不録焉。

余偉其論之確。識之夐。而選之精也。是以備著之。於戯。此詩選。盛於唐音逺。甚使文靖。復生而見之。寧不快於其意必有以發揮敬伯之用心者矣。

惜乎九原莫作。顧使余序其篇端也。題襟詩集文獻通考漢上題襟集三卷。陳氏曰。唐段成式。温庭筠。崔皎。余知古。韋蟾。徐啇等唱和詩什。徃

來簡牘。盖在襄陽時也。松陵詩集文獻通考松陵集十卷。晁氏曰。唐皮日休與陸龜蒙酬唱詩。凡六百五十八首。龜蒙編次之。日休爲序。松陵

者。平江地名也。竒章詩集文獻通考奇章集四卷。中興藝文志集。唐李林父至崔湜。百餘家詩竒警者。集者不知名。續本事詩文獻通考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