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0908.pdf/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以簡。和以平用而不匱。廣而不宣。直而有曲。體順成而和動。是謂德音。及其衰也。列國之言各殊。儉者多嗇。强者多悍。滛辭者忘反。憂深者思。蹙。其

或好樂而無主。困敝而思治。亦随其俗之所尚政之所本。人情風氣之所感。故古詩之體。有羙有刺。有正有變。聖人并存而不廢。唯所以用之郊廟

朝廷。非清廟我將之頌。不得奏於升歌宗祀。非鹿鳴四牡大明文王之雅。不得陳於會朝燕享。内之為閨門外之為鄉黨非關睢麟趾則鵲巢騶虞

之風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故可以感鬼神和上下羙教化。移風俗今茂倩之所次有是哉以其所謂郊祀安世黄門皷吹鐃歌横吹相和琴操

雜曲。攷之漢。辭質而近古其降也為魏魏辭温厚而益趨於文其降也為𣈆。𣈆之東。其辭麗遂變而為南北南音多𧰟曲北俗雜胡戎而隋唐受之

故唐初之辭。婉麗詳整。其中宏偉精奇其末纖巧而不振雖人竭其才家尚其學。追㙇襞積。曾不能希列國之風。而况欲反乎雅頌之正滋不易矣。

是以郊廟祭祀則非有祖宗之事羙。盛德告成功之實會朝宴享君臣之間則非有齊莊和悦之意。以發先王之德盡群下之情哇聲俚曲若秦楚

之謳。巴渝之舞。凉伊之技。莫不雜出以為中國朝廷之用慆心盈耳。不復知其為教化風俗之蠹夫民不幸不見先主之禮樂。考其聲詩盖有足言

者然以唐虞之盛。不能無憾焉。吾於此見其風氣之淳人情之泰。政治俗尚之美。皆非古矣。其治亂得失。是非邪正。雖去之千數百載不待其言之

著而今皆可見者。則詩之為用豈不猶史之事哉。故令而論之。以寓吾去取之意。將望於後之作者焉。𡻕時雜詠文獻通考𡻕時雜詠二十卷

晁氏曰。宋朝宋綬編宣獻公。昔在中書第三閣手編古詩。及魏𣈆迄唐人。𡻕時章什。一千五有有六。𨤲為十八卷。今益為二十卷云。西臺先生集𡻕

時雜詠詩序陰陽之代化。寒暑之宻移。吾不知其然也。而數可知。哀樂之相尋。美惡之相形。吾亦不知其然也。而情可見。盖數隱於空虛渺茫之

外而人情亦起於有無恍惚之中。方人之無事也。夷居澹坐。收視横膝。若遺肝膽之所在而風噫籜鳴。日熭陰轉。油然有感則振發慷慨徘徊而太

息。况覩陰陽之運。寒暑之節。連萬物之盛衰而雜以𡻕時之憂喜變則皷歌笑傲低昂而自得。與夫嘻吟詠嘆傍徨散髮而流涕者。其得已乎此風

雅之所作。而驥人文士所以世起而不窮者也吾欲議數於天索情於人。偏觀騷人文士之奇恠。以永吾日而患吾力之少也盖嘗聞宣獻宋公在

中書第三閣。手編古詩。及𣈆宋齊梁北齊周隋唐人𡻕時章什一千五百有六總十有八卷。名曰雜詠予未之見也。而宣獻公之孫有剛叔者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