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页面:永樂大典01002.pdf/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caption}}}

求。則求旡不得。皆吾有以致之也。苟惟不然。在我旡以受天下之益而徒有求益之心。則物莫之與。而或有傷之者矣。上九立心旡恒。而求益太過

是以莫益之。或擊之聖人以爲自取之咎也。此章釋卦爻之義。與上繫同。蔡節齋訓解釋益上九義馮椅輯註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

後語。易平易之易語。去聲。定其交而後求。君子脩此三者。故全也益極則損至君子脩此三者。故全其益而旡損。危以動。則民不與也其身危

而欲動則人驚而去之矣。懼以語。則民不。應也。應。去聲。毛曰以言恐人。人孰諾之。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所交未定而泛然有求則誰其予之

民人也莫之與則莫益之也。則傷之者至矣。或擊之也。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凶。益上九脩此三者。則常益也。反此三者則是立心

勿常。其凶必矣盖旡自全也。李氏曰。居其所安。而人不我危。故動則民傳處其所易而人不我懼故語則民信。固其所交。而人不我離。故求則民親

此立心之恒之人也。上九反是身心不能自寍。交不能自必。泥扵民乎。是以有傷而旡益。張子厚曰。終以昧扵致用之戒。龔曰。此四卦者。中精義也

李仲永曰。始終舉此諸交。所以申精義入神以致用。利用安身。以索德也。田疇學易蹊徑益上九益之屯

震下坤爲身。良爲反身。震。動也。巽。順也。君子安巽上其身而後動之象。坎爲心。艮爲言。巽。順也。

震下易其心而後語之象。止應爲交艮手爲求坎上坤爲靜定其交而後求之象。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止立心勿恒凶。上文言損之九三以明致一之有益此言益之上九。以明不一之有損。君子小人之道旡他。致一與不致

一而已故君子之動也。安寍其身而後動。小人則危亡以動焉。君子之語也。平易其心而後語。小人則恐懼以語焉。君子之交也。先定其交而後求

小人則旡交而求焉。君子脩此三者。故全其在已與其在人者。而小人旡一焉。冝其莫之與也。吁莫之與。固旡害也。而傷之者至。則豈持莫之與也。

故益之上九。有莫益之。或擊之之辭。以立心勿恒之故也。由是觀之。則此章所謂君子小人之道判然矣。易祓總義此釋益上九爻義。上非行益扵

人也。曰動。曰語。曰求君子脩之。貴乎能全。今陽過乎剛。求益不已。危以動。而民不與。懼以語。而民不應。旡交而求。民亦不與其求。故蒙以爲偏辭。偏

而不全。已與人爲二。不特人莫吾益。又有自外而繫之者。立心勿恒之所以凶也。徐相直說安其身而後動。則動惟厥寺。易其心而後語。則語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