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2191.pdf/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天人。分際之說。聖人之訓甚明。諸儒汨之。使洪範五行五事庶證感通之理鬱而不彰。甚可嘆也。天地之與人。其勢遼絶而不通。其所以相為感召

者。惟一氣耳。一且播而為五行。降而在人為五事。五行之氣流行上下而為庶證。然則人之感動乎天。天之以行與事示人者。其能舍是三者乎。天

非屑屑以是應人。人非區區以是感天。同禀乎一氣。機緘之相關。此動而彼隨。桴鼓未足喻其速也。三與八合而成木。在人為貌。曲直之象也。木之

化為雨。故貌之休咎。雨實應之。四與九合而成金。在人為言。聲音之象也。金之化為燥。故言之休咎。暘實應之。二與七合而成火。在人為視。火明外

景。離之目也。火之化為燠。故視之休咎。燠實應之。一與六合而成水。在人為聽。水明内景。坎之耳也水之化為寒。故聽之休咎。寒實應之。天五生土。

在人為思。土之化為風。土者金木水火之所生也。思者視聽言動之所資也。風者雨暘寒燠之所待也。故思之休咎。風實應之。别而言之。曰行曰事

曰證。合而言之。同出乎一機其能不相通相應若合符節哉。箕子言之著明。易直若此。奈何其漢儒汨之。而後世諸儒欲舉而去之也。然則漢儒汨

之如何。曰皇極者。九疇之主。統三德五事以協於五行。而休咎福極特其效也。漢儒之病。以皇極列於五事以為六。其於六極則偶合矣。於五行庶

證既闕其一則增益而離析之。益霧於咎。益陰於罰。析魚於龍蛇。至於歆向父子而有異同之説。宜乎後儒厭之。欲舉而棄之也。近世諸儒以皇極

統五事庶證。合福極以應休咎一固不易之説也。至謂皇極建。則五事皆得休證。五福應之。皇極不建則五事皆失咎證。六極應之。則未可也。自堯舜

以來。雖六聖人之世。或未能使皆休而無咎。皆福而無極。至於三代中才之主。與後世之賢君。其於建用皇極。殆未盡也。而於五事。固未至於皆失

也。故離之而拘牽。合之而混并者。皆非箕子之本意也。然則皇極之統五事奈何。曰觀之書可知也。正直固皇極之道也。既曰剛柔矣。而復統於皇

極者何也。用剛於弗友而沈潜之。用柔於燮友而高明之。故三德無非極者。而於五事亦然。肅乂晢謀聖。極也。狂僭豫急蒙。不極也。極于一事。則休

于一證。福隨之矣。不極于一事。則咎于一證。極隨之矣。事證之相感。各緣其類。福極之應。則不可强合。視其德之厚薄。失之大小。以為所得之量數

焉耳。極之在五事。猶冲氣之播於四時。豈曰和於春。而逆知三時之皆和。乖於冬。而逆知三時之不可以復和邪。顧其所用何如耳。然則漢儒言如

是。則五行失其性亦盡矣乎。推庶證而至於妖孽禍疴眚祥相沴之說。經所無有。亦可信乎。曰五行之理。廣大悉備。漢儒未舉其一隅。而况盡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