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2191.pdf/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是而受人之歸徃。以為天下王。庶無愧哉。舜之執中。湯之建中。文王之克宅厥心。建極也。舜之敷奏明庶。湯之德官功賞。文王之遐不作

人。作極也。舜之出納朕命。湯之播告之修。文王之發號施令。敷言也。古之聖人未有偏廢於此者。而夫子亦然。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顔

淵知之。由求不。與焉。兼人故退。退故進。由求知之。樊遲不與焉。無違之告未諭。而何謂之問繼發。夫子誨之亦諄諄焉。故唐虞之民。比屋

可封。三代之民。直道而行。夫子之門。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皆建用皇極之功也。或曰不賞而民勸。不怒而民威於鈇鉞。何以作極為。以身

教者從。以言教者訟。何以敷言為。此執一廢百。子莫之。論也。觀而無賁也。作極可已也。賁而無咸也。敷言可止也。咸者兊上之卦。聖人之

感人心。亦必以言。惟其出於誠。則言發而天下和平。庶民而以近天子之光。不謂和平可乎。而何。惡於敷言哉。故聖人。惡夫不建而作。不

作而言者。不。惡夫建而後作。作而後言者。咸其輔頰舌。不信而言滕口説而已。豈得謂之皇極哉。予欲無言。建極。聖人之本心也。子如不

言。則小子何述焉。敷言。聖人之不免也。既曰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服。又曰。不動而敬。不言而信。并行而不相悖。本

末精粗。該貫而兩得者。其惟皇極中庸之書乎。吾厭説書者混并紛擾。而無所發明。故詳釋之云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