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2191.pdf/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聖人之道。皇極而已。皇極之德。正直而已。人受天地之中以生。使人皆秉彝。則無徃而非平康者。何以三德為哉。然而人不能以皆中。故德必有權。

疆弗友剛克。燮友柔克。此因人而為德之權也。德不可以反中。故權必有道。沈潜剛克。高明柔克。此依乎中而行權之道也。有正直而剛柔輔焉。有

剛柔而正直成焉。聖人之用剛柔。豈得已哉。其思之必讅。其用之必當。故有一世之剛柔。刑罰世輕世重是也。有一事之剛柔。殲决渠魁脅從罔治

是也。又有施之於一人者。格則承之否則威之是也。詎可執一而偏勝哉。不執一。故有剛柔不偏勝。故剛柔會於極。天之所以為天。聖人之所以為

聖。中庸之所以為中庸。君之所以治民。所以知人。所以用刑。所以教人。與夫六經之所以載道。孔門之所以長善而救失。未有能捨此者也。徂征之

衆方合。而千羽已舞于兩階。血流之戰方勝。而散財發粟。式閭表墓。已見於未及下車之際。由之瑟方見斥於丘門。而遽繼以升堂之許。不忮不求。

方以稱由之緼袍而何足以臧。又以進其所未至。聖人之於剛柔。如天之為天其晦明之變在於頃刻。豈可常哉。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其中

爻百二十有八。以陰居二。以陽居五。謂之中正。以陰居五。以陽居二。謂之得中。而三德之理著矣。卦以為時。爻以為人。其為變無方。要以中而為主。

則會於極之義也。後之為治者曰吾以剛。或曰吾以柔。言治者曰今世當以剛。或曰當以柔。是故知德之不可執一。而不知偏勝之失。無異於執一

者。故論為治之德。而至於箕子之三德。而無餘藴矣。剛柔之德。不必至於福威。雖嚬㗛抑揚之間。而剛柔著矣。至於福威。則剛柔之實也。故必君而

後可以專之。周禮大宰以八柄詔。王馭群臣可以詔而已作之。則惟辟而已。曰威福足矣。而又曰惟辟玉食。何也。蓋人主之失權。皆自失禮始。權者。

人主之所共愛。而禮之所寫常若不足愛。曾不知禮一失而權從之矣。故繁纓之曲垂若不足較。而夫子深惜之於于奚者。慮夫禮一失而權從之

也。二執戈者前。則楚公子圍之為君。人皆知之矣。改玉改行玉食。可以假人哉。齊之將為田氏也。晏子謂惟禮可以已之。亦是意也。故玉食不以假

人。則福威惟辟矣。福威惟辟。則剛可得而沈潜。柔可得而高明矣。剛而沈潜。柔而高明。則疆弗友燮友。皆歸於平康。而剛柔會於極矣。會於極。則烏

觀所謂剛柔者哉。故啇頌曰。不競不練。不剛不柔。敷政優優。百祿是遒。畢命曰。不剛不柔。厥德允修。此非無剛柔者也。善用剛柔而會於極者

也。夔之典樂。皋陶之言知人無其失。而有其濟。皆會於極而已。故曰德無常師。主善為師。善無常主。協于克一。此啇之所以亦克用勸也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