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2218.pdf/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城郭萬瓦鱗集兩江合流郡國志。一名瀘峯山。高三十丈地多瘴。三四月渡之必死。唯五月上旬渡之即無害。故諸葛亮云五月渡瀘。即今之寳山。

李埴西山堂記云。以常璩華陽國志。及辛怡顯雲南録考之乃在越嶲之地明甚。非瀘之寳山。元一統志諸山拱揖真勝絶也今碑字猶存又有西

山堂相傳寳山。即古之瀘峯李埴字季允作西山堂記。以辨其非是。下有木龍岩。山谷黄庭堅所名。方山。瀘州之西南山也去州二十里青翠聳

拔。高方而平。因名方山。山有八面前二面之麓有二尖峯周圍巒峯共九十九頂。山下有魏曹操廟輿地紀勝舊志載唐天寳改為回峯山其山八

面。望之面面相朝。於群山中最高。山根滂江。江上有魏武帝廟華陽國志云。方山之下有方山神。又圖經祠廟門云去瀘川縣八十里不同然江安

縣亦有方山。上有天地下有神祠。恐圖經指江安縣之方山也。宋討乞弟。陰雨逾月。神宗皇帝封香禱焉有應。遂賜廟號。華陽山在瀘州方山之

支山也。在方山之東五里。尖而且秀。與方山對峙。南壽山。在瀘州。形勢高峻。岩壑秀異。當州之南故名南壽山。輿地紀勝在樂共城西南三十五

里。名慱望寨山高且秀。晏夷平定。守臣繪圖以進。上意悦之。賜名南壽。又名御愛。其林木有禁不采。安樂山。距瀘州東北五十里秀矗三峯。形如

筆架。岡如馬鬣。懸崖峭壁相傳。隋有劉真人修煉於其上。丹成而仙。今丹竈之所。土色采紅。在合江縣西五里。其山三峯凸凹。四面峭壁。俗名筆架

山。有蒙泉在山之下。歲旱祈禱有應。其山俱秀。有溪及延真觀。有石櫃為仙人藏經之所。岐而左有爛柯迹。後有仙人影。隱隱在石壁中。岐而右歷

木楠臺仙人屋十二。盤至剪盡疪循山。有八洞通南巖。有石曰許由瓢。又有芙蓉城。滴水崖。白猿洞。此三峯之景也。任伋游安樂山詩。安樂溪上峯。

萬木森翠羽。孤村切天心。横拓壓坤股。氣勢西吞夷。光芒南定楚。雲泉出石竇。淋漓灑玉宇。烟蘿纏林稍。摇曳垂翠組。山有夫符葉。一夕大風雨。拔

去後得於容子山。如荔枝葉而長有紋。如蟲蝕。宛如蟲篆。或以為劉真人仙迹。蘇子瞻詩。天師化去知何日。玉印相傳也共珍。故國子孫今尚在。滿

山秋葉豈能神。元一統志。寰宇記云。有瀑布千尺飛流。天寳六載。改為合江山。范子長郡邑志云始劉眞人珍卜居此山中。曰焚道平。蓋氣歇而不

清。江安方山氣濁而不秀。成山而又清秀惟安樂山耳。遂定居焉。水源發甘虎豹服投。見山谷黄庭堅題行。鍾山。在江安縣南五里。峻拔峭險。圓

如鍾形。名曰鍾秀。掇旗山。在納溪縣城東北三里。相傳諸葛亮竪旗於此。山因名焉。丁山。在合江縣西南五十里。其山峯狀如筆形。因名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