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2237.pdf/2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太卜龜蓍。皆以爲吉。匈奴必破時不可再得也。又曰北伐行將於鬴山必克卦諸將貳師最吉。故朕親發貳師下鬴山。詔之必毋深入今計謀卦兆

皆反繆重合脩得虜侯者。乃言縳馬者。匈奴詛軍事也。匈奴常言漢極大。然不耐饑渴。失一狼。是千羊。乃者貳師敗。軍士死略離散。悲痛常在朕心。

今又請逺田輪臺。欲起亭隧是擾勞天下。非所以優民也。朕不忍聞大鴻臚等。又議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賞以報忿此五伯所弗爲也

且匈奴得漢降者常提掖搜索。問以所聞宜得行其計乎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務農。脩馬復令補缺母乏武備而已。郡國二千石各上進

畜馬方略。補邊狀與計對。由是不復出軍。而封田千秋爲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養民也。太平寰宇記。及昭帝即位。霍光輔政。微天下賢良文學士

間人疾苦賢民皆言請罷邊戍去戰鬬。尚德義。議曰。夫匈奴之地。廣大而戎馬之足。輕利。故利則武卑。病則爲折辟鋒銳。而攻罷極少發則不足以

適。多發則不堪其役。役煩則力罷。用多則財乏二者不息而人遺怨。此秦之所以失人之心寳社稷也。霣音殞夫地廣而不德者國危。兵彊而陵政

者身亡。是以聖王見利慮害。見逺存近。方今爲縣官計者。莫在偃兵休士。厚幣詰和親脩文德而已。若不恤人之急。不計其斃。亡十獲一。非文學之

所知也。大夫曰。漢與已來。脩好和親。所以聘遺單于者甚厚。然不爲重質厚賂文故。改節兩爲暴害滋甚。先帝睹其可以武析而不可以德懷。故厲

將卒奮撃以誅厥罪。功勲壑然。著於海内。藏於記府何論亡十獲一乎。未君子所虜。衆庶疑扁。故常人可與觀成不可與國始。此固有司所獨見。而

文學不睹也。徃者匈奴據河山之險。擅田收之利。人富兵彊。衍行爲寇。則句注之内驚動在今雁門郡。一名西陞山也而上郡以南咸城守文帝之

時。膚入蕭關。烽大通甘泉。匈奴西役大宛。康居之屬南與羌胡通。先帝推讓作奪廣饒之地。建張掖以西今郡隔絶羌胡。瓜分其國。是以西域之國

皆爲内臣。匈奴。斷右臂長城之南濱塞之郡。馬牛放縱蓄積布野。未觀其計之所過也。文學曰。地利不如人和。武力不如文德。周之致達。不以地利

以人和也。百代不奪。非以阻險以文德也。吳有三江五湖之難。而兼於越。楚有汝泉兩棠之間而滅於秦。秦有隴厄聲憲而亡於諸族。晋有太革九

河而奪於六卿。齊有太山巨海而脅於田常。樂紂以天下兼於鄬薄秦王以六合困於陳涉非地利不固無術以守之也。今釋邇憂逺。蕕吳不内定

其國。西絶淮山與齊晋争擅也。越國乘其罷。撃其虛使吳任用子胥。脩德無極。其衆則勾踐不免爲藩臣何謀之散虜也。天匈奴之車器無銀黄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