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2237.pdf/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不伸。可爲流涕者。此也。十一年冬十一月。匈奴寇狄道。時匈奴數爲邊患。太子家令頴川鼂錯上言兵事曰。兵法曰。有必勝之將。無必勝之民。繇

此觀之。安邊境。立功名。在於良將。不可不擇也。太平寰宇記。鼂錯上言曰漢興以來。胡虜數入邊地。小入則小利。大入則大利。竊聞戰勝之盛。民氣

百倍。敗兵之卒没世不復。自高帝以來隴西三困於匈奴矣民氣破傷無有勝意。今齒隴西之吏賴社稷神靈。奉陛下明詔。和輯士卒。砥礪其節起

破傷之人以當東勝之匈奴。用少撃取殺一王敗其衆。而法曰大有利。非隴西之人偏有勇怯。乃將吏之制巧拙異也。由此觀之將不可不擇也。臣

又聞用兵臨戰合刃之急者三。一曰得地形。二曰卒服習。三曰器用利。兵法步兵車騎弓弩長戟矛鋋劒楯之地。各有所冝。不得其宜者或十不當

一。太平寰宇記。兵法曰丈五之溝。漸車之水。山林積石。經川丘阜草木所在。此步兵之地也。車騎二不當一。土山丘陵。曼衍相屬。平原廣野此車騎

之地。步兵十不當一平陵相逺。川谷居間。仰高臨下。此弓弩之地。短兵百不當一。兩陣相近。平地淺草。可前可後此長戟之地劒楯三不當一萑葦

竹簫。草木蒙蘢枝葉茂接。此矛鋋之地。長戟二不當一曲道相伏。險厄相薄。此劒楯之地。弓弩三不當一。士不選練。卒不服習。起居不精。動靜不。集。

趨利弗及。避難不畢。前撃後解。與金鼓之指相失。此不習勒卒之過也。百不當十。兵不完利。與空手同。甲不堅宻。與柦裼同。弩不可以及逺。與短兵

同。射不能中。與無矢同。中不能入。與無鏃同。此將不省兵之禍也。五不當一。故兵法曰。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敵也。卒不可用。以其將予敵也。將不知

兵。以其主予敵也。君不擇將。以其國予敵也。四者兵之至要也。臣又聞小大異形。彊弱異勢。險易異備。夫卑身以事彊。小國之形也。合小以攻大。敵

國之形也。以蠻夷攻蠻夷。中國之形也。今匈奴地形技藝。與中國異。上下山阪。出入溪澗。中國之馬。弗與也。險道傾反。且馳且射。中國之騎弗與也。

風雨罷勞。飢渴不困。中國之人。弗與也。此匈奴之長技也。若夫平原易地。輕車突騎。則匈奴之衆。易撓亂也。勁弩長戟。射疏及逺。則匈奴之弓。弗能

格也。堅甲利刃。長短相雜。游弩徃來。什伍俱前。則匈奴之兵。弗能當也。材官騶發。矢道同的。則匈奴之革笥木薦。弗能支也。下馬地鬬。劒戟相接。去

就相薄。則匈奴之足。弗能給也。此中國之長技也。以此觀之。匈奴之長技三。中國之長技五。陛下又興數十萬之衆以誅數萬之匈奴。衆寡之計。以

一撃十之術也。雖然兵凶器戰危事也。故以大爲小。以彊爲弱在俛仰之間耳夫以人之死爭勝跌而不振。則悔之無及也。帝王之道。出於萬全。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