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2257.pdf/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爾曾孫諸侯百福。其言與諸侯射禮相類。則小戴所記。特大夫士之禮而已。先儒以小戴所記。稱主人請賓。與鄉射鄉飲稱主者同。與燕禮大射稱

公者異。於是以為士大夫之禮。然聘禮亦稱主人者。接賓之辭。固無。間於諸侯大夫士也。諸侯奏狸首可也。大夫士亦奏之者。其猶鄉射大夫騶虞歟。

投壺格西京雜記司馬温公投壺新格。并序傳曰。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君子學道從政。勤勞罷倦。

必從容宴息。以養志游神。故可乆也。蕩而無度。將以自敗。故聖人制禮。以為之節。因以合朋友之和。飾賓主之歡。且寓其教焉。夫投壺細事。游戲之

類。而聖人取之以為禮。用諸鄉黨。用諸邦國。其故何哉。鄭康成曰。投壺。射之細也。古者君子射以觀德。為其心平體正。端一讅固。然後能中故也。蓋

投壺亦猶是矣。夫讅度於此。而取中於彼。仁道存焉。疑畏則疏。怠慢則失。義方象焉。左右前却過分則差。中庸著焉。得一失二。成功盡棄。誡慎明焉。

是故。投壺可以治心。可以脩身可以為國。可以觀人何以言之。夫投壺者。不使之過。亦不使之不及。所以為中也。不使偏頗流散所以為正也。中正。

道之根柢也。聖人作禮樂。脩刑政。主教化。垂典謨。凡所施為。不啻萬端要在納民心於中正而已。然難得而制者。人之心也。自非大賢守道敦固。則

放蕩傾移。無所不至。求諸少選。且不可得。故聖人廣為之術以求之。投壺與其一焉。觀夫臨壺。荷矢之際。性無麤宻。莫不聳然恭謹。志存中正。雖不

能乆。可以習焉。豈非治心之道歟。一矢之失。猶一行之虧也。豈非脩身之道與。兢兢業業。慎終如始。豈非為國之道歟。君子之為之也。確然不動其

心。儼然不改其容。未得之而不懾。既得之而不驕。小人之為之也。俯身伸臂。挾巧取奇。茍得而無愧。豈非觀人之道歟。由是言之。聖人取以為禮冝

矣。彼博弈者。以詭譎相高。以殘賊相勝。孔子猶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為之猶賢乎。况投壺者。又可鄙略而輕廢哉。古者壺矢之制。揖讓之容。今雖

闕焉。然其遺風餘象。猶可仿髴也。世傳投壺格圖。皆以奇隽難得者為右。是亦投瓊探䦰之類爾。非古禮之本意也。余今更定新格。增損舊圖。以精

宻者為右。偶中者為下。使夫用機僥倖者。無所措手焉。壺口徑三寸。耳徑一寸。高一尺。實以小豆去席二箭半箭十有二枚。長二尺有四寸以全壺

不失者為賢。苟不能全。則積筭先滿百二十者勝。後者負。俱滿則餘筭多者勝少者負。為圖列之左方。并各釋其指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