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2270.pdf/3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也。東漢熹平中。陳公爲是邑。始築兩湖。以爲水溪者曰南下湖。環三十四里。並山者曰南上湖。環三十三里。洪流從高赴卑。其勢悍甚。得所謂石門

函者。則折而匯於湖。既就寬平。其暴必殺。溪流紆餘。徐引而東。湖之水洩於南渠河。河流而東。接東溪五福渠之水。以入于吳興。其派别。而北者爲

黄母港。十二里與苕溪會。於其會處。節以石埭曰西函。溪流方漲。則聞以固東鄉之田。俟其稍落。則啓函以走渠港之潦。下田亟乾。水不儲浸。若旱

甚。亦啓函以漢溉。膏胆千頃餘。無水旱號爲沃壤。衣食萬室。出賦輸無慮萬斛。而計其爲旁利。又倍蓰也。其爲塘岸。規模甚工。得周官善防之意。歷

年寖逺。溪湖皆高。堤堰埧圮水或逆行。漂没廬舍。西函既自疏罅。守者貪賂。竊啓以渡舟。水因大至。官趣救目前。遽塞之以弭患。自函之塞。十歲九

潦。民日益困。土脉沮洳。殆成棄地。今大夫江公。以宣和四年夏。來臨此民。屬兵火之餘。視民瘠甚。爲之惻然。思所以振之者。遍諏耆舊得溪湖利病

甚詳。民以厭患於堤防來告。大夫曰。民固困。吾不忍若厲。然用若請也。是將永逸之報。幸朝廷寬恩。無他賦役。備豫於暇日。不亦善乎。乃以是年冬。

度。工賦事。民驩趨之。始於西函。次五畆塍。次緣湖之岸。當溪之衝者。曰紫陽灘。尹家塘。次護郊之隄。曰中隔塘。次緣溪之岸。當西函之左右者。西踰

明星瀆東接廟灣之塘。次上湖可洩者。渠河。受水處曰石櫺橋。次緣溪之岸。當石門函之左。曰閉林塘南岸皆全矣。凡北岸之塘。與南對修。由西門

之外曰五里塘。西山之横隴。當溪之衝者。曰龜塘。及東鄉之外。盡十四埧之防。一皆圓治。於是决渠之岸。無偏强之患。其下流逺郡。與錢塘接境之

田。犬牙綺錯。而塘在吾邑者。曰廟灣。曰許家埧。曰茭蕩。曰塘口。曰唇潭。曰化灣。與其西岸石瀬曹橋之間。十餘埧之岸。亦皆增葺。凡堤防之設。西函

鉅爲最。大夫躬勸相撫循之。以訖役。雪霜風雨。徃來暴露車殆馬煩。徒御疲劇而大夫踐履泥塗。臨視指顧。蚤莫不懈。忘疲與痯。民知其爲我勞也。

亦忘其勞。嘗大雪。與民約日霽而來。民莫肯去。凡函之制。田受其利而頗加。以巧思安以養勇不動之心。期以悠乆不息之誠。應於人而驗於物。工

師殫其技役夫敏其力堅厚精宻巖巖山峙。經始十二月甲宙。落成於明年三月己巳。其高七仞。其厚一百三十丈。兩涯横敞。其中啓閉處小陿。從

陿度敞。相去尋有半。加膚寸焉。故石之工九百七十。役庸萬有六千三百。用緡錢四十三萬皆函下之氓。計畆樂輸。足用無贏不愆于素。函成。逺邇

縱觀。愕眙嘆服。諸儒爲文若詩。以紀頌之。自餘堤防。由東塘而上。分委邑佐董之。各因其地之民故役不告勞。而功并集。由廟灣而下。則因其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