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2279.pdf/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羽舊記云。山高三百尺。周回一千二百步。昔夏后杼巡狩之所。今山下有夏王村。西北有夏駕山。顔眞卿杼山碑。又載山墟名云。舊名東張。遊者忘

歸。號稽留山。有黄蘖澗。黄浦橋。黄浦亭何楷釣臺。避它城。招𨼆院。草堂温閣。眞卿又立三癸亭。以癸丑𡻕癸卯朔癸亥日立也。三桂棚。産册青紫三

桂。御史涇。觀察判官侍御史𡊮高甞至此也。有謝臨川冩眞堂。梁周興嗣。登杼山覧古詩。齊沙門寳月涂次杼山等詩。 孺山在縣東二十八里。三

吳土地記云。後漢徐孺子。哭友人兾州刺史姚元起於此。時九江何子翼嘲之曰。南州孺子。弔生哭死。前慰林宗。後傷元起。山有孺子柌。紹興中郡

侯徹滛祠。土人按圖經爲言。祠得不廢。二十二年𣈆陵丞唐法爲記。近又得古刻於水濱。峴山在縣南五里。本名顯山。晉太守殷康築亭上名顯

亭。唐以廟諱改焉。天寳刺史韋景先創五花亭。又有李適之石樽。山頂有塔。方興勝覧葛立之詩話云。羊叔子鎮襄陽。甞與從事鄒漢登峴山。既然

有泯漫無間之嘆。峴山亦囡是以慱。古今名賢賦詠多矣。吳興峴山。去城三里。李適之漥樽在馬。蘇子瞻守吳興日。甞登此山。有詩雲。苕水如漢水。

鱗鱗鴨頭青。吳興勝襄陽。萬凢淳青冥。我非羊叙子。愧此現山亭。悲傷同此意。𡻕月如𣴑星。湛鞏何足道。當以德自銘。 法華山在縣西北十里。有

寺曰法華寺。刺史崔玄亮。張文䂓。盧㓜平。俱有詩。東有石塢。吳太史慈所葬。太平寰宇記。謂之石斗山。𣈆王羲之甞來。顧謂親友曰。百𡻕之後誰知

我曾遊此。 仁王山在縣西北九里。舊名鳳凰山。以山形似鳳也。故老相傳。秦始皇以山有王氣鑿其頸。今通舟爲小河。山之首在南。號糲山。 壟

山在縣東北五里。山謙之吳興記云。壟山有紫石英。山東臨大溪。西帶長瀆。山上有亭。臨望虛曠。號壠山亭。 車蓋山在縣南九里。輿地志云。形

如車蓋因名。上有車蓋亭。𣈆太守殷康所造。 白鶴山在縣西北二十六里吳興記云。昔烏程西鄉人姚紾。化白鶴遊此因名。山石精好。可爲碑販。

江東記云。員丘山石精好。不謝吳興。即此也。張王居白鶴山。又云二妃白鶴山人。見靈濟廟下。 别鮮山在縣東十三里。孤秀不相連屬。因名焉。唐

高士沈聘沈徵居之。爾雅曰。小山别。大山鮮。郭璞注云。不相連也。續圖經云此山名今古義非俚俗能爲也。 西陵山在縣北二十一里。吳興記云。

吳太子和。葬鳥程北山。子皓即阼。追尊文皇帝陵。曰明陵。陵在山西故名。吳疁山在縣西南六十里。吳興記云。疁燒田也。昔有吳氏燒山爲田因

名。疁。玉篇力周切。田不耕燒種也。廣韻同。 石城山在縣西南三十里。山墟名云昔烏程人嚴白虎於此累石爲城。與吕蒙戰。至今山上有弩䑓。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