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2279.pdf/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五尺。其水冬夏不竭。時吳帝見山上金鵝翔集。或風清雨霽。樵夫耕父聞山上鵝鳴。武康山在縣西十五里名銅官山。唐天寳六年勑改焉輿地

志云。銅官山下有兩坎深數丈。方圓百丈。古採銅所嚮。山在縣西八里。山下有水謂之響潭。吳興記云。有人經響山。語無多少。嚮則隨聲曲折應之

洪纖一無所失。天泉山在縣西北三十五里。吳興記云。山上有長𣴑泉謂之天泉。傍多沃壤可耕殖。今按有水田五畆。一名唐鎚山也。几山在

縣北一十五里。山墟名云。几山形似几。因爲名焉。亦作巳山。計籌山在縣東南三十五里。吳興記云。計籌山。昔越大夫計然多才智。籌筭於此山。

按其地復與餘杭縣分界。今俗謂之界頭山。蓋籌頭聲相應也。三山在縣西八十三里。山墟名云。三山在太湖中。白波四合。三點黛色

長興縣山吳興續志境内諸山具見舊志。洪武九年所圖。比舊遺逸一十有四今録于編。獨母山在縣東五十四里。傍湖南川山在縣北四十

里。午山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浮雲山在縣西南六十五里。南華山在縣西南七十四里。空山在縣西南六十四里。城山在縣南四十里。堯市山在縣東北三十六

里。高五千四百尺。山墟名云堯時洪水。居民於此山作市。今山上有池可廣一畆。統記唐僧皎然詩曰。竞市人稀紫筍多。皮日休詩云。閑尋堯市山。即

此山下田。父老號舜田。舊編。 夏駕山在縣東南三十六里。高千尺。張玄之山墟名云。昔帝杼南巡至此山。因而名之。與地志云。夏少康封庶子行

于會稽。兼得吳興地。烏程有行山。梁吳均有登夏駕山。尋朱思之詩。太平寰宇記。山上有石皷高一丈。下有盤石爲足。諺云。石皷鳴。則三吳有兵。括

地志云。石皷作金皷鳴。亦魏郡零陵石鼓之類。吳興記云。五行記。並同此記。 大雷山在縣東北太湖中。太平寰宇記。東北六十里。高一百二十丈。

周處風土記云。太湖中有大雷小雷二山。相距六十里。其間即雷澤。舜所漁處也。尚書釋言云。在震澤。 飛雲山在縣西二十里。高三百五十尺。山

墟名云。山南有風穴。故雲霧不得靄欎於其間宋元徽五年置飛雲寺。有石泉沙渚松門竹岩。 烏瞻山在縣北五十里。高四百丈。山墟名云。昔有

烏子瞻。望此山曰。此山可以避難養道。隱者所居故名。 鳳亭山在縣西北五十里。高一千尺。山墟名云。昔有鳳棲山上。多産栲櫟。 白石山在

縣東南三十八里。山謙之吳興記云。出白礬石。 義鄉山在縣北六十里。高千二百尺。𣈆太守周玘舉義兵平石冰陳敏等賊。割長城西鄉立義鄉

縣於陽羡縣置義興郡。 吕山在縣東南二十里。高五百尺。舊名程山。山墟名云。吳將吕蒙。築營於此山因名。 吳山在縣南四十三里。高六百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