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2740.pdf/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書曰。臣聞諫爭之道。不激切。不足以起人主意。激切則近訕謗。夫爲人。臣而有訕謗之名。此讒邪之論所以易乘。而世主所以不悟。天下所以卷舌

吞聲。而以言爲戒也。臣嘗讀史。見漢劉陶曹鸞。唐李少良之事。未嘗不掩卷興嗟。矯然有山林不反之意。比聞國家以日食之異。詢求直言。㐲謮詔

書至所謂言之失中。朕不加罪。盖陛下彼至情。廓聖度。以來天下之言如此。而私秘所聞。不敢一吐。是臣子負陛下也。方今政令煩苛。民不堪擾。風

俗險薄。法不能勝。未暇一二陳之。而特以判左右之忠邪爲本。臣生於草莱。不識朝廷之士。特怪左右之人。有指元祐之臣爲奸黨者。必邪人也。使

漢之黨錮。唐之牛李之禍。將復見于今日。甚可駭也。夫毁譽者。朝廷之公議。故責授朱崖軍司户司馬光。左右以爲奸。而天下皆曰忠。今宰相章惇。

左右以爲忠。而天下皆曰姦。此何理也。臣請略言奸人之迹。夫乘時抵巇。以盗富貴。探微揣端。以固權竉。謂之奸可也。包直满門。私謁踵路。陰交不

逞。宻結禁廷。謂之姦可也。以奇伎淫巧蕩上心。以倡優女色敗君德。獨操賞刑。自報恩怨。謂之奸可也。蔽遮主聽。排斥正人。㣲言者坐以刺譏。直諫

者陷以指斥。以杜天下之言。掩滔天之罪。謂之奸可也。凡此數者。光有之乎。惇有之乎。夫有其實者名隨之。無其實而有其名。誰肯信之。傳曰。謂狐

爲狸。非獨不知狐。又不知狸。是故以侫爲忠。必以忠爲侫。於是乎有繆賞濫罰。賞繆罰濫。侫人徜徉。如此而國不亂。未之有也。光忠信直諒。聞於華

夷。雖古名臣。未能速過。而謂之奸。是欺天下也。至如惇徂詐凶險。天下士大夫呼曰惇賊。貴極宰相。人所具贍。以名呼之。又指爲賊。豈非以其孤屓

主恩。玩竊國柄。忠臣庸憤。義士不服。故賊而名之。指其實而號之以賊邪。京師語曰。大惇小惇。殃及子孫。謂惇與御史中丞安惇也。小人譬之蝮蝎。

其凶忍害人。根乎天性。隨遇必發。天下無事。不過賊陷忠良。破碎善類。至緩急危疑之際。必有反覆賣國跋扈不臣之心。比年以來。諫官不論得失。

御史不效姦邪。門下不駁詔令。共持喑默。以爲得計。昔李林甫竊相位。十有九年。海内怨痛。而人主不知。頃鄒浩以言事得罪。大臣拱而觀之同列

無一語者。又從而擠之。夫以股肱耳目。治亂安危所係。而一切若此。陛下雖有尭舜之聦明。將誰使言之。誰使行之。夫日者。陽也。食之者。隂也。四月

正陽之月。陽極威。隂極衰之時。而隂干陽。故其變爲大。惟陛下畏天威。聽明命。天運乾剛。大明邪正。母違經義。母鬱民心。則天意解矣。若夫伐鼓用

幣。素服徹樂。而無修德善政之實。非所以應天也。帝覧而善之。以爲相州教授。後蔡京條籍上書人。以鶠爲邪等。免所居官。大之。調績溪令。移病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