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2978.pdf/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當事少决。不遂其爲者或性玄靜不與俗競。氣不勝辭似若無能。而涉事不顧。臨危不撓者是爲似若强焉。而不能勝量似若弱焉。而不可奪也。君

子觀之以表推内。察容而度心所以得之。若是似類相亂。如何取實乎。于豐曰。孔子之後。韋帝時人。夫人者患在不察也。人之所綜物才志也。慮恊

於理固以守之。此之謂强。知足以通變明足以破僞。情足以讅疑。果足以必志。固可以先事。而功成矣即所謂寬柔内思。不報無道之强豈待形氣

之助乎。若乃貌濟内荏。高氣亢戾。多意倨迹。理不充分。業不一定。執志不采。此謂剛複。非强者也是故君子欲必其行。由是論之强弱之分不取於

氣色明矣必也察志在觀其履事乎。非定計於内。而敏發於外。孰能稱此强名乎哉淮南子汜論孔子辭廪丘。終不盗刀鈎許由讓天下。終不利封

侯。 孫叔敖决期之水而灌雩婁今廬江是之野。莊王知其可以爲令尹也。子發辨撃劇而勞佚齊辨。次第也。撃劇。次第罷勞之賞各有齊等也。或

曰。子發辨撃之勞佚。齊子發某設勞。勞佚之即。是以楚知可爲兵。齊同。楚國知其可以爲兵主也。此皆形於小。微而通於大理者也。繙古叢編謝元

尸淮淝之寄。衆咸不然。獨郗超知之曰。吾在桓府見其使才。雖履屐之間亦得其任。所以知之桓温决伐蜀之計。衆疑未易獨。劉惔知之。或問其故。

云以蒲博驗之。其不必得則不爲也。甚如啖薤留白。陶侃知庾亮之實政。米價不答王導知王述之不痴。鍾毓因射以知魏舒之才。王濟因騎以知

王湛之晦。若此者衆。竊謂。𣈆士亦善覘人矣。自微占          著。僞不衒真。孰謂其皆清談乎。故君子必克勤小物。






永樂大典卷之二千九百七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