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3142.pdf/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道聞而習之於數千載之後曷其能固結於人心。生有顯位。足以行其道術。殁有遺愛。足以流其德音。公之殁乆矣。而此邦之人所不能忘者。顧典

刑之具在。想精奕之如臨。像公儀形既修祠事。而歲祭墓下。猶庶幾其來歆。俯視宿草。仰贍拱木。蓊然深茂者。蓋樵牧知戒而無斤斧之侵。况若某

等。推公餘澤以溉學者則永懷之極。宜不能自禁。一酹而招此故事也。九原可作。尚鑒時恱咸淳毗陵志蘇軾寄陳述古詩慧泉山下土如濡陽羡

溪頭米勝珠。賣劎買牛吾欲老。殺鷄為黍子來無地偏不信容高蓋。俗儉真堪着腐儒。莫恠江南苦留滯經營身計一生迂

陳舜俞宋史列傳陳舜俞字令舉湖州烏程人慱學强記舉進士又舉制科第一。熙寧三年。以屯田員外郎知山陰縣詔候

代還試館職。舜俞辭曰爵祿名器。砥礪多士冝示以至神。烏可要期如付劑契繳。中書帖上之。青苗法行。舜俞不奉令。上疏自劾曰。民門出舉財物

取息重止一倍。約償緍錢。而榖粟布縷魚鹽薪䔩耰鋤釡錡之屬得雜取之。朝廷募民貸取有司約中熟為償而必償緡錢欲如私家雜償他物下

可得。故愚民多至賣田宅質妻孥。有識耆老戒其鄉黨子弟。未嘗不以貫貸為苦。祖宗着令以財物相出舉任從書契官不為理其保全元元之意

深逺如此。令誘之以便利。督之以威刑方之舊法異矣。詔謂賑民乏絶。而抑兼并。然使十户為甲。浮浪無根者母得給俵。則乏絶者已不蒙其惠。此

法終行。愈為兼并地爾。何以言之。天下之有常平。非能人人計口受餉。但權榖價貴賤之柄。使積貯者不得深藏以邀利爾。今散為青苗。唯恐不盡。

萬一饑饉荐至。必有乘時貴糶者。未知將何法以制之。官制既放錢取息冨室藏鏹坐待鄰里逋欠之時田宅妻孥。隨欲而得。是豈不為兼并利哉。

雖分為夏秋二料。而秋放之月。與夏斂之期等。夏放之月。與秋斂之期等。不過展轉計息以給為納。使吾民終身以及世世。每歲兩輸息錢。無有窮

已。是别為一賦以弊海内。非王道之舉也。奏上。責監南康軍酒稅五年而卒。舜俞始嘗棄官歸。居秀之白乎村自號白牛居士。已而復出。遂貶死。蘇

軾為文哭之稱其學術才能。兼百人之器慨然將身任天下之事。而人之所以周旋委曲輔成其天者。不至一斥不服士大夫識與不識皆深悲之

云。論見盧未傳後嘉禾郡志令舉。嘉興人。仁宗嘉祐四年應材識茂異。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擢為第一。是時公已登進士乙科矣復中是選。故

文章聲名赫然在人上.始援光禄𤇏签书專州判官宰山隂.秩未滿.詔試館職不就。會朝廷行青苗法。上書刀詆且自劾因忤執政。貶監星江酒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