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3142.pdf/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純仁蘇軾至於鄭俠三十三人對謂光維公著皆股肱心膂之臣不當乆外。謂俠愚直敢言發於忠義投竄瘴癘朝不謀夕。願使得生還。帝不能盡

用。史論或在鄭俠後。東都事略陳襄知諫院改侍御史知雜事。時王安石為政行青苗法。襄上言臣已三奏乞罷青苗而陛下未以臣為然臣觀制

置司奏請莫非引經以為言而其實貸民以取利是特為管仲商君之術。非陛下之所宜行。臣願陛下為堯舜之君以仁義治天下。不願陛下為霸

主也陛下富有中國廣輸萬里内無强臣敵國之患外無西戎北狄之難凡四海九州之賦。入供吾之用不為不足陛下不於此時與廟堂之臣。坐

而論道。以行王政。而反屑屑為均輸舉貸之事臣竊為陛下惜之又乞貶斥王安石吕惠卿以謝天下。奏五上又乞免劉琦等罪召還范純仁除直

舍人院兼天章閣待制明年知制誥直學士院襄既忤安石以草河北詔言水不潤下中書改之。又赦文有奉祠紫宫以為語犯俗嫌。出知陳杭二

州。入知通進銀臺司遷樞宻直學士兼侍讀卒年六十四襄有學行與陳烈。鄭穆周希孟友善閩人謂之四先生所至務先學校至親為講解。好薦

達人材喜愠不形于色為政多慕古人所為然或迂闊頗不為人所服云姓氏遥華襄知浦城縣摸鍾辨盗在經筵薦司馬光等三十三人紹興元

年詔曰近得襄薦章司馬光而下三十三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斯為盛矣。文集曰有德之言。君子之文上為人主所欽。下為士大夫所宗誦其

詩讀其書想見其人襄孫輝杭州太守輝子燁持麾節湖廣四川。元一統志常州府陳襄。以秘閣校理判尚書祠部出知常州府。庠下窄。不足以容

生徒。襄勤於經始。成以不日。其規模氣象遂為諸郡庠序之冠裛晨入其中。坐授諸生經義。旁决郡事。由是毗陵學者盛於二浙。治平間召選將行。

委官關公帑得雜收無名錢數百萬因召積年有官逋未償者。悉以代輸襄談於宴樂故有餘足以周物。常州運渠横遏震澤積水。不得北入于江。

以為常蘇數邑民田之害者累世矣襄以渠之丈尺。對民田之步畆。分授有制。不月而成。遂削望亭古堰。而震澤積水乃克北流。民害以除。而田旱

有溉。豐穰歲饗矣召還修起居注知諫院又按王安石學記云嘉祐六年。樞宻直學士陳襄鎮此邦乃鼎新黌宇州子弟相率而至。四方之士。輕千

里而來。乃延聘良師表厲論說而教之。名臣言行録公為主簿。集其士子弟。及庶民之好學者教于縣庠使孝于其親順於其昆信於其鄉。仁於其

民由是為其父兄者更相紏戒不可以非禮于吾簿焉時有禁近大臣扶護親喪還閩衢州以南所過邑皆調民丁七百送其行李至浦城公曰。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