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3142.pdf/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運之事莫不夙夜圖營精宻曲畫之術而又詢於賢者。明者。能者。不憚謙遜屢求廣諮慱訪。既得一善則又稱其得之所自而推以授人此其平生

存心。凡四十年弗懈也。既亡彝撿其手書。議及民政講求治道。或以相授或以相諮。凡餘百本。或累至十幅。盈紙細書。講論得失則其以天下為已

憂也又如此。使之大用。豈可量哉。詞堂記富丞相當國日引陳襄述古為上客。述古所以告富公者盡仁義也。有不恱富公者。造為五鬼之號。而襄

在其一。夫流言待無知而傳。至智者則止矣。以富公之賢。其門豈無善士。以述古之賢。而肯為人作鬼乎。吕氏家塾記。公之平生以道德教育天下

英才為己任。故以學業出入其門者。無慮千人而齒于仕版輔大政。親近侍。列臺閣。師邊防者有矣。守方州使諸路佐郡邑宰人民者所至多焉莫

不知所以仁民為圖國之本也治已為臨下之範也學古為修身之資也事親為行道之始也官于四方。而民受其賜者皆公之所教也不止如是

焉。自始達及終身凡聞天下之賢有學。行者有吏能者。有道德者有忠義者。其才可以進之于朝以為民庇。及具表則者。不必識其人也必書其實

以遺其所部使牧守或執政柄者。未登其賢而用不已也。因之拔擢致身於亨顯。而不知其自於公者衆矣是以其亡四方髦士及公卿大夫。識與

不識若喪其明。諮嗟靡息焉公之於學。志在考古以治其性為本。事君以建其忠為業。故雖燕居。必持厥志。謂暴其氣者不可以入君子之德。是以

雖家人藏獲平生未始見其不足之色。銳於經綸天下大務尤能受盡言。樂聞已過。喜於為善度量淵廣長於包荒。樂於教民其職精於治體其政

先於變俗。其仕勤於濟衆。其交貴於𧭷光故其出入中外𥙿𥙿然弗以進退榮辱動其心焉每曰惟火人為能格君心之非吾徒之事也其知諫知

雜言出至誠詳讅有緒不為激訐。故雖譏病大臣。補救時政。上每嘉納而多留中詞堂記宋葉祖洽集承奉郎守秘書省著作佐郎知太常寺陳先

生行狀公諱襄字述古其先本光州固始人當五代之末隨王氏入閩因家于閩之福唐。今為福唐人。公之考以公贈兵部侍郎昆弟五人長兄

諱則之好古力學。以文稱鄉黨間號為處士絜諸孤隱居古靈村侍郎尚幼長兄知其質美可以起家趣使事學卒克有成得官真宗朝主邵武軍

歸化薄。公時隨侍。在官始十餘歲侍郎常選縣之老儒使教焉。每為文辭教者多自以為不及徃徃辭避知縣沈君一日遇侍郎至公之書室。見其

一榻凝麈。枕席皆不治。因告侍郎曰公之子器度甚逺宜善視之而侍郎亦自謂是子必能大吾門。後授台州之黄巖尉。未赴任而卒於道公方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