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3145.pdf/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改聽為倩字。由是出入安石之門。安石厚遇之。一日題安石所居壁間云。北山松粉又飄花。白下風清麥脚斜。身似舊時王榭燕。一年一度到君家。

安石和之云南郭先生比鷾鴯。年年過我未愆期。休論王榭當時事。大抵烏衣只舊時。一日安石喪馬。為之設齋。輔之作詩戲之。末章有含識應為。

獅子去。却來重載法王身之句。安石和之末章云。隱几先生未忘物。葛陂猶問化龍身。其他唱酬甚多。見南郭集中。蓋有臨川集所不載者。一時名

勝蘇公軾。鄒公浩。蔡公肇。沈公括。皆與之游。方其年少。有志當世。嘗著梁父牛角二吟。題於沈山寺壁。其梁父吟云。梁父吟。泰山之頂可埋金。噫嘻

蜀道徒崎嶔。南風來舜琴。梁父吟。佳人未偶頻傷心。四時有恨秋偏深。緣絲空滿簪。比其老也。復為詩號悲昔游以致命遂志云。其詩文自治平至

元祐二十卷為前集。自元祐抵政和。二十卷為後集。輔不娶無子。嘗語蘇軾曰。我罪人也。軾曰有猶子乎。曰有。軾曰。魯山道州乃前比也。輔笑曰。陶

彭澤不解事。忍飢作詩。曰賴古多此賢。不知古賢能飽人否。軾大笑嘉定鎮江志陳輔字輔之。丹陽人。不事科舉。工於詩。自號南郭子。人以南郭先

生稱之。不娶無子。有南郭先生前後集。詳見耆舊傳。蘇軾嘗薦輔於章衡子平帖云。京口陳輔之秀才。學。行甚高。詩文皆過人。王介甫最雅素。介甫

用事。他絶不自通。及退居金陵。日與之唱和。孤介寡合。不仕不娶。近古獨行然貧甚。薪水不給。竊恐貴郡未有學官。請此人如何。哀其孤高窮苦。故

謾為之一言。宣城志南徐陳輔之。少能詩。豪邁不群。王荆公蘇東坡雅知之。送予赴宣幕詩云。當年枳棘藴飛凰。遺愛猶存蔽芾棠。秋水紅蕖新幕

府。春風緑草舊池塘。芝生瑶圃三重秀。玉出藍田一尺長。去去宣城勿留滯。謝家勛業待諸郎。誠佳句也。魯公為宣城掾。又攝幕府。與宣城宰。逾年

故云耳。曾公衮南游記舊。江州志陳輔字輔之。九江人。後居丹陽有隱德。工詩。著南郭集。與王安石蘇軾遊。軾嘗比之元魯山。安石有和其金陵書事詩。

陳賓元一統志賓。字子朝。臨邛人。元豐第進士。上書言事。號白衣御史。抗論蔡京奸惡不報。又伏闕上疏。京欲置之死地。鄒浩諭之

使行。子朝坐是

陳希伋潮州圖經希伋。字思仲。元豐間兩。冠鄉書。首薦漕臺。肄業太學十餘年。聲譽日著。士人目為廣南夫子。上書陳利害

數萬言。皆切中時病。復薦太學生馬錫。有文武才。乞加擢用。元祐間。以經明。行修應聘。時賜第三百四十六人。以希及為第一。知梅州。時朝廷下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