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3151.pdf/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病。謂冝廣求人才。勿間文武。使陳所見。與定規模。悉如太祖皇帝。所以遇李漢超馬仁瑀輩者分之以兵。使自爲守。饒之以財。使自爲用。仍詔臺諫。

略其細過。使倜儻之人。得以行其志而自效。諸使唯鹽司爲不可廢。自餘皆可。且罷而間。遣。使循行諸郡。按閲稽考。以行賞罰。數年之後。守備必固。

敵人知之。自不敢犯。萬一有之。亦可責諸。將。以必守而無異時望風奔潰之虞矣。荆襄諸郡。亦冝放此。大率不過得十數材力任事之人。便可集事。

唯陛下留意圖之。虜使來庭。公以故事押宴。使者致私覿。其狀花書而不名。公使却之掌儀懼白公。恐生事。公使。語之曰。今日豈當用辛巳前故事

耶。使者詞屈。乃問公爵里甚悉。而易狀書名以遣。曰特爲陳公屈耳。自是遂爲例云。虜又移書邊吏。取前所俘虜人。上顧輔臣。議所以應之者。公曰。

此不可以力爭。而可以理勝。虜方淫侈。安有逺謀。設欲用兵。亦不必假此爲詞。今當且如常時。泛然報云。已下諸處根刷俟至三四。然後報以諸處

所申。皆無其人。或是軍前一時殺戮。或是後來節次死亡。且誓書之文。俘虜叛亡。自是兩事。俘虜發過。已多叛亡。自不應。遣。且如本朝。兩淮之民。昨

來上國。兩次俘略亡虜數萬。本朝未嘗以爲言者。誠恐破壞和議。使兩國邊境之民。皆不得安也。如其不聽。或至交兵。則曲直之勢。勝負有所在矣。

從臣有怯懦。爭言不可不。予者。議乆未决。公復上奏曰。虜知此輩。皆在軍中。故遣官臨境揭榜招諭。欲以摇我人心冀或有變而以兵乘其隙此計

深矣今留不遣彼必藉此以起兵端。然臣竊料彼無信義。專恃暴疆。盡發亦來。不發亦來。初不以吾之從違爲作輟也。但發之則吾國中先自紛紛。

而彼乘其弊。其禍甚速。不發則其侵軼。尚在一二年後。吾但堅壁勿戰。絶其糧道。彼亦安能持乆。况兵之勝負。亦有天里。令我直彼曲。安能逆知其

必不能勝。而遽爲此匆匆乎。沈介守上饒。以上供負課罷郡鎸秩。公爭以爲不可。鎮江軍帥戚方刻剝。役使。軍士嗟怨。言者及之。公奏外議内臣中

有主方者。上曰。朕亦聞之。方罪固不可貸。亦當并治左右素主方者。以警其餘。即詔罷方。而以内侍陳瑶李宗回付大理。究其賄狀。又諭輔臣以建

康劉源。亦嘗有賂於近習。方思有以易之。今欲且遣王抃至佊。檢察姦弊。留數月而後歸。庶幾。新帥之來。不至偱習。公奏曰。今但遴選主將。則宿弊

當自革矣。上曰。政患未得其人耳。公曰苟未得人。更宜精擇。既已委之。則當信任。今未得其人而已先疑之。似非朝廷所以待。將帥之體。况軍中積

弊。不在乎它。特患交結之風未革。所以有裒尅自營之事。今陛下既赫然罪其尤者。而又并及譽阿之人。中外之清。莫不震懾。何事於此而後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