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3519.pdf/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郎顗陽嘉二年正月。公車召。乃詣闕拜章。書奏。帝復使對尚書條便冝七事。蘇不韋。召詣公車。樊英。建光元年。詔公車賜策書召英等六人。

唯郎宗楊倫到洛陽。永建四年三月。爲英設壇。帝令公車令導尚書奉引。賜几杖。待以師傳禮。郎宗詣公車對策。陳災異。餘見司馬門。

馬門西漢書公孫弘傳。弘應賢良文學詔。時對策者百餘人。天子擢弘對爲第一。拜爲博士待詔金馬門。注如淳曰武帝時相馬者

東門京作銅馬法獻之。立馬於魯班門外。更名魯班門爲金馬門。 東方朔傳臣言可用幸異其禮。不可用。罷之。無令但索長安未。上大笑因使待

詔金馬門。稍得親近。 霍光傳。出昌邑群臣。置金馬門外。藝文志。有待詔金馬聊蒼三篇。注。趙人。武帝時。師古曰。嚴助傳作㬔蒼。而此志作聊。未

知孰是。三輔黄圖金馬門。宦者署在未央宫。武帝得大宛馬以銅鑄象立於署門。因以爲名。東方朔。主父偃嚴安。徐樂。皆待詔金馬門即此史記滑

稽傳金馬門者。宦署門也。門旁有銅馬。故謂之金馬門。又東方朔行殿中郎謂之曰。人皆以先生爲狂。朔曰。如朔等。所謂避世於朝廷聞者也。古之

人乃避世於深山中。時坐席中。酒酣據地歌曰。陸沉於俗。避世金馬門。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廬之下。文選兩都賦序。武宣之世

乃崇禮官考文章。内設金馬石渠之署。外異樂府協律之事。注。金馬門宦者署。漢時有賢良。并待詔於此。 又金閨諸彦。蘭臺群英。注。金閨。金馬門

也。華嶠書明帝至長安。取飛廉并銅馬。置上西門平樂觀。故張平子東京賦曰。平樂都場。天馬半漢陸機洛陽記金馬門外聚群賢。銅駝陌上集少

年。高似孫緯略公孫弘徵賢良文學。擢對第一。拜博士。待詔金馬門。買捐之上䟽言得失待詔金馬門東方朔。主父偃嚴安。徐樂皆待詔金馬門宣

帝時。脩武帝故事講論六藝群書。博盡奇異之好。徵能爲楚辭。被公召見誦讀。益召高才劉向。張子僑華龍。柳褒待詔金馬門元帝時。鄭用上䟽言

許史子弟章視周堪。堪白令待詔金馬門。馮商。長安人。成帝時。以能屬文。待詔金馬門。高氏緯略曰。待詔金馬門。漢盛選也。以漢之乆。而膺此選者

僅若此耳。殊不輕畀也。李白詩。晨趨紫禁中。夕待金馬詔。劉禹錫詩。籍通金馬門。身在銅馳陌。李端詩。漢主金門正召才。馬卿多病自遲回。鄭谷詩。

貴爲金馬客。雅稱水郎曹。班圖 西都賦。又有承明金馬著作之庭。大雅宏達。於兹爲群啓發篇章。校理秘文。又有蘭臺金馬。遽宿迭居。楊雄傳歷

金門。上玉堂。應劭曰。金門。金馬門也。 又公孫創業於金馬。 玉堂云。日靜魯班門。風輕董賢館。三場文選元陳植金馬門賦。序曰。按漢書注。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