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3525.pdf/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卑江勢欲沉山。人過鹿苑尋僧去。船自新康載酒還。聞說耕桑漸蘇息。嶺頭今歲不征蠻。洞門程公許滄洲塵缶編借宿洞門五絶

身是西來旦過僧。洞門一再解行縢。老師若許中分魯。也會漫天話葛藤。 傳語巖前五百牛塵緣誤我意無憀。靈山幸有三生契。更約天台度

石橋。 一枕齁齁客夢長。忽聞鍾梵響雲堂。舌根乆厭虀鹽味。洗鉢聊分豆粥香。 意行忽上凌雲閣。粉雉周遭山四圍。何似清音亭上座。峨眉掃

翠雪濤飛。 石笋巖頭爛熳游。異聞要驗佛低頭。却教古佛低頭笑。笑殺痴人枉刻舟。處州府志宋劉涇詩 宻竹流泉不居熱。洞門深沉風雨歇。

洗出清明快活天。醉弄江南謝家月。金洞門臨安志杭州府泰望山。在錢塘舊治之南。輿地志秦始皇東游登此山。後唐同

光中。錢氏於泰望山建上清宫。有巨石二十餘株。自然成行。名曰金洞門。玉洞門紫書金根經東華方諸青童宫有六

門。東有青華門。西有玉洞門。石洞門寳祐濡須志廬江縣北白石山有石洞門。在葛仙翁修行庵之西。仙翁詩曰。白石分

金井。丹砂布玉田。古今人自老。片月下平川。所謂平川者。指巢湖也。按王喬漢人爲葉令。有鳬舃之異。仙翁。晉人。名洪。字稚川。爲勾漏令。學道得仙。

號抱朴子。距喬已數百年。今對奕于此。果眞仙常在而不死。華陽洞門能改齋漫録王筌字子真。有道之士。富鄭

公嘗客之於門。元豐中。神宗賜號冲熈。處士。元符三年。游茅山受上清籙。先是茅山中峯石洞忽開。按其地乃規真誥。所謂華陽洞天便門也。自左元

放仙去。即閉閲千歲矣。至是復開。又前期。累日。甘露荐降。道士劉混康曰以此必有異。無何先生至。受籙之夕。仙樂聞于空浮之上。山中刻石爲記

其事。而給事中龔深之亦爲之詩曰。華陽新報便門開。應爲高人受籙來。試問玉門砂逺近。未饒元放是仙才。先生留洞元庵乆之。若有所待。嘗書

壁云。身佩上清寳籙。心持大洞真經。入靜敫鎮靈座。神游玉闕金京。清淮門江湖續集毛珝吾竹小藁。登黄崗清淮門詩。 

風吹蘆葉江頭路。江水江天共秋暮邊淮寒早客行稀只有征鴻向南去。征鴻自去書不來。逺衣未寄憑誰催。孤城慘咽暮笳起。城下荒榛接淮水。

西城門元一統志在河南府。即赤眉樊崇。與劉盆子奉壐綬壁降光武處。在宜陽縣界内。雙洲門

圖經。志瓊州府萬寧縣有雙洲門在榆林海上。雙洲對時。其狀兩扉。乃舟船出入之處。常有海寇泊舟於此東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