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3615.pdf/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苦。為涌泄之劑。水去利則止。蕘花下水。故加之。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經田。水得寒氣。冷必相摶。其人即噎。又曰病人有寒復發汗。胃中冷必吐蚘。

噎為胃氣虛竭。麻黄發汗。非胃虛冷所宜。故去之。附子辛熱。熱則温其氣。辛則散其寒。而噎者為當。兩相佐之。是以祛散冷寒之氣。若小便不利。少

腹滿。去麻黄加茯苓。水畜在下焦不行。為小便不利少腹滿。凡邪容於體者。在外者可汗之。在内者可下之。在上者可涌之。在下者可泄之。水畜下

焦。滲泄可也。發汗則非所當。故去麻黄。而茯苓味甘淡。專行津液。内經曰。濕淫於内。以淡滲之。滲溺行水。甘淡為所宜。故加茯苓。若喘者去麻黄加

杏仁。喘為氣逆。麻黄發陽。去之則氣易順。杏仁味甘若温。加之以泄逆氣。金匱要畧曰。其形腫者。故不内麻黄。乃内杏子。以麻黄發其陽。故喘逆形

腫。標本之疾。加减所同。盖其類矣。 十使良方小青龍湯。𠰥其狀酒浙惡寒但欲厚衣近火陽。頭重時痛。鼻窒塞。濁涕如膿痰。動輙汗出。亦或無汗。

甚則戰憟此由寒邪之氣從外入中或因飲冷容於肺經。内外合邪。留於經絡。謂之感寒。寒從外至。則兩手寸口脉俱緊。或寒從内起。其脉帶遲。惡

寒無汗者。 劉守眞傷寒直格云。小青龍湯治傷寒表味罷。心下有水氣。表雖未罷。而已有熱人於裏。怫鬱於胃。則飲食水液不能傳化宣行。畜積

不散而為此。非裏熱大實。煩渴引飲過多。停積而為病者。乾嘔發熱而欬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水不浸潤宣散。滋潤腸胃藏

府故熱而渴。或噎。或喘。或小腑不利。少腹滿而喘也。水液不能宣行。則濕熱甚於腸胃。故或利也。此方主温散其水。以潤腸胃藏府之燥。以開發中

外之怫熱結滯者也。 雲岐子保命集。 太陽經病身熱頭痛。惡風。脉浮而滑。表不解心下有水氣而嘔噦者。小青龙主之。心下有水氣。加細辛。乾薑

辛而散水。五味子酸收而止渴。故宜小青龍湯。太陽經病頭痛身熱惡風。固飲水而欬者。邪在於表。因飲水而不消。形寒飲冷則傷肺。故微喘脉

浮而緊。宜小青龍湯。 太陽經病頭痛項强。腰脊强泳浮而緊。是傷寒也法當解表。反飲冷水。内無邪熱不能勝水。故停心下。乾嘔而欬。或渴或噎

水停心下。或利水氣逆上。或小便不利。膀胱受濕或喘傷肺。宜小青龍湯。凡病表裏傷寒。而口乾引飲。水氣在内。停而不散。外有表證未除。内有水

者。小青龍湯主之。 王好古醫壘元戎論小青龍湯後人增損為華盖散大青龍去桂石膏。倍加杏仁治嗽。又云。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小青龍湯主

之。尚從善傷寒紀玄妙用集論小青龍湯。傷寒欬嗽。欬逆。倚息不得卧。二證之外。加减者六。兼治者四。其湯下後加减。以治變證者。又有四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