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4909.pdf/4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而弱秦。不亦愚乎。故楊子論之。以要離爲蛛蝥之靡。聶政爲壯士之靡。荆軻爲刺客之靡。皆不可謂之義。又曰。荆軻君子盗諸。晦菴語類燕丹知燕

必亡。故爲荆軻之舉。德明唐宋名賢歷代確論燕國之興亡穎濱曰。燕召公之後。然國於蠻貊之間。禮樂微矣。春秋之際。未甞出與諸侯會盟。至於

戰國。亦以耕戰自守。安樂無事。未甞被兵。文公二十八年。蘇秦入燕。始以縱横之事說之。自是兵交中國。無復寧歲。六世而亡。吳自太伯至壽夢十

七世。不通諸侯。自巫臣入吳乘車戰射與𣈆楚力爭。七世而亡。燕吳雖南北絶逺。而興亡之迹大略相似。彼說客策士謀人之國。以自快於一時可

矣。而爲國者因而循之。猖狂恣行。以速滅亡何哉。夫起於辟陋之中。而奮於諸侯之上。如商周先王以德服人則可。不然皆禍也。至太子丹不戢武

而用田光。欲以一匕首斃秦。雖荆軻能害秦王。亦何以救秦之滅燕。而况不能哉。此又蘇秦之所不取也。温公曰。燕在春秋時。玉帛不通於中國。簡

策所書鮮焉。及文俟始大。與諸侯約以擯秦王。噲慕堯舜。以國受子之而敗死爲天下笑。求名失實。乃至是乎。昭王刻意勤身。招賢下士。卒用弱燕

以報强齊有志者功無不成也。惠王信讒以喪重成之業惜哉。丹以尺八匕首欲刼秦王以安社稷。不亦戲乎遂使召伯之廟不祀忽諸

{{雙行註文|南燕國西漢書地理志。南燕國姞姓黄帝後。師古曰。姞音其乙反縣名屬東郡。國在令大明府清縣。燕伯伯鯈燕仲

父白馬縣東郡志南燕即胙城縣也。本古之胙國。在傳。凢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又爲古之燕國。左傳。衛人以燕師伐鄭是也。漢爲南燕縣。在後

慕容德都之。復號東燕縣隋開皇三年。廢東郡。以縣屬汴州。十八年。文帝因覧奏狀。見東燕縣名。因曰。今天下一統。何東燕之有。遂改爲胙城。屬滑

州。唐武德二年。於此置胙州。領胙城。又置南燕縣。四年廢州胙城。屬滑州。宋熙寧五年。隷開封府。金明昌間河改南道。胙屬於衛。員祐南遷。以河爲

固。割故胙城之西境。與汲縣之長樂鄉。於宜村渡主胙城縣。是爲新衛州此城遂廢。故胙城之東境。今在白馬境肉。太名沿革云。今燕闕是也。



永樂典卷之四千九百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