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5345.pdf/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嶽祠。鍾旋踵而立化。邑人駴異。時見玄旌樹于嶽麓。鄰寺僧徒夜見光恠。白有司。請移寺以宅神。由是公私有禱。其應如響。事聞于上。賜廟額曰靈

威。二神册尊王爵。鍾亦封嘉祐侯。其来尚矣。中權兵毁。廟祀浸䟽。大德末年。邑令袁天漢就邑寓。前進士趙嗣𦔳復謀管創。趙為潮著姓。率衆易從。

捐資市材。竪三門兩廡。前後殿。通三十二間。璇題玉英。藻繪丹堊。與同死忠者。像設儼然。儀衛甲仗。駢坒於壁楯之間。歴歴如見當時握拳噴血之

勇。惟嘉祐侯實肇始者。故特祀之。經始扵至大戊申冬。落成於皇廢壬子春。糜楮幣二萬五千餘緡荔丹蕉黄歲時薦奠鱗集。雨暘若而災沴消。農

桑阜而鋒鏑戢。則神之血食于潮。赫靈濯聲。惡有冰天桂海之異哉。唐吕温云。烈氣不散。長為風雷。生而衛國。死而衛民。一何神也。皇元統一。首褒

忠義。名紀祀典者五人。而二公與聯事南公居其三。信夫大忠大義。越古越今。雖萬世猶一日也。乃係以辭曰。天將完節付二公。行蔽江淮嬰孤墉。

四百餘戰徃賊鋒。誰知際運陽九窮。生為人英没愈雄。桓圭丹舃膺王封。地無南北錫福同。吏民蕆祀端厥躬。趙公精誠與神通。植僵起廢新斯宫。

巍峨雙廟等山崇。鐫珉勒石紀豐功。劉希孟潮州路明貺三山國王廟記 元統一四海。懷柔百神。累降德音。五嶽四瀆。名山大川。所在官司。

歲時致祭。明有敬也。故潮州路三山之神之祀。歴代不忒。盖以有功扵國。弘庇于民。式克至于今日休。潮於漢為揭陽郡。後以郡名而名邑焉。邑之

西百里有獨山。越四十里。又有竒峯曰玉峯。峯之右亂石激湍。東潮西惠。以一石為界。渡水為明山。西接于梅州。州以為鎮。越二十里為巾山。地名

淋田。三山鼎峙。其英靈之所鍾。不生異人。則為明神。理固有之。世傳當隋時。失其甲子。以二月下旬五日。有神三人出于巾山之石穴。自稱昆季。受

命于天。分鎮三山。託靈於玉峯之界石。廟食于此地。有古楓樹。降神之日。上生蓮花。紺碧色。大者盈尺。咸以為異。鄉民陳其姓者。白晝見三人乗馬

而来。招為從者。已忽不見。未幾陳遂與神俱化。衆郵異之。乃周爰咨謀。即巾山之麓。置祠合祭。前有古楓。後有石穴。昭其異也。水旱疾疫。有禱必應。

既而假人以神言。封陳為將軍。赫聲濯靈日以著。人遂共尊為化王。以為界石之神。唐元和十四年。昌𥠖刺潮。淫雨害稼。衆禱於神而響答。爰命屬

官以少牢致祭。祝以文曰。淫雨既霽。蠶榖以成。織婦耕男。忻忻衎衎。是神之庇庥于人。敢不明受其賜。則神有大造扵民也尚矣。宋藝祖開基。劉鋹

拒命。王師南討。潮守侍監王某赴愬于神。天果雷電以風。鋹兵敗北。南海以太。逮太宗征太原。次城下。忽覩金甲神人。揮戈馳馬。突陳師。遂大捷。劉